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牧唐-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贤!”,待李震离去,李绩考虑了下又将守在门外的侍卫季贤叫了过来,轻声吩咐道:“你这就去城门处打探一下,看这段时间可有什么异常,守门的军官是否曾有过变动,若是有的话,速来回报。”

“是,大帅!”,“唉”,”看着李贤转身离去,李绩站在那里不由一声长叹,神色颇为忧虑地轻声自语:“希望这一切都只是老夫多虑,不然的话,这事情就变得麻烦了……”,半柱香之后,高悦与李贤先后回返,不出李绩方才所料,公孙贺兰的印信不翼而飞,玉门关的三处城防早在半个时辰前就已重新换了防卫,现在看守在主城门处的门将,赫然就是太子身边的护卫统领方自兴。

“果然如此!”,李绩紧握了握拳头,之前太子殿下所做的一切”又是议和又是缉凶的,怕都是在为今夜候君集的袭城所做的准备吧?现在,终于忍不住想要动手了么?

“去”通知各营将士,今夜敌袭将至,准备迎敌!”,李绩开声向高悦吩咐道:“顺道再跟副帅说一声,让他着人将现在的守卫尽数控制,准备开门揖盗,关门打狗!”

“是!”高悦应声出门。

“还有你”,”李绩扭头向李贤看来,淡声道:“再带五百精锐赶往太子营盘,去接护李震还有公孙贺兰他们回来!”,既然所有的事情都已明朗”且事实已经摆在眼前,那也就没有必要再像以前那般缩手缩脚地藏着掖着,只要将方自兴还有太子身边的其也亲近之人拿下,还怕会找不到太子通敌的罪证?

通敌叛国,十恶不郝,纵是太子又能如何?有些错,犯了尚有改过之机”但是有些错,犯了就再没回头之路。虽然李绩一直想不通李承乾为何要去做这些事情,但是他既然做了,那就别再想得了什么好去,这种事情,便是皇上知晓了,也绝对不会姑息。

更何况,因为李承乾的一己之私,已经致使数万将士命丧黄泉,今夜之事”若非是自己发现得早,在没有任何防备之平放高昌军入城,大唐将士还有城中百姓的伤亡只会比前次更甚,这是李绩所不能容忍的。

“大帅放心!”李贤欣然领命,拱手向李绩保证道:“小人此去,定会将少将军还有公孙将军安然带回!”!~!

第850章 李承乾,逃了

与李绩手中的那十几万大唐军士相比,李承乾觉得自己手中的那几千侍从就是盘儿菜,只要自己所做之事败露”李绩心念一动,整个太子营盘也就会随之陷入危局。这也是李承乾为什么一直谨小慎微,身为一个太子甚至连捉拿一个小小的偏将都要千方百计不惜栽赃陷害的原因所在。

李绩对自己虽然也算恭敬”这一路行来也算是从未失过礼数,每有重大决策也必会事先通禀知会”极尽所能给他这个随行太子创造可以赚取军功的诸般条件。

但是李承乾自己心里清楚,李绩外表虽然恭敬,行事也算得上精细,但是他的忠心却一直都在长安,在父皇那里。李绩这一路的恭顺表现,除了是因为自己贵为东宫太子外,更重要的还是母后及房玄龄面子和嘱托。

李承乾可以肯定,李绩对自己当是也有戒心,虽然公孙贺兰所派两个密探不走出于李绩的授意,但是李承乾知道,这种事情,身为一军主帅”李绩不可能会全不知晓,他的不制止和不作为,就已经完完全全地表明了他的立场。

更何况,便是李绩对自己没有戒心,李承乾也不认为李绩能够容忍得了他现在所做的事情,通敌叛国,将己方将士送交至敌方的屠刀之下,有时候,便是李承乾自己也不能完全原谅自己,但是为了能够给自己的妻儿报仇,为了诛杀那些自己便是做了皇帝也不能立即诛杀的长孙”无忌与程咬金他们,李承乾不得不挺而走险”与自己的前岳父合作。

当然,这里面也不乏有他不得父皇信任”不得群臣拥护,纵使有再多军功也是登基无望的原因,总之李承乾相信”有候君集的十几万大军在外虎视,有他这个可以接触到所有战策机密的随军太子在内策应”再加上这十几年来李承乾在朝中所积累下的那些势力,他们并非没有能够一路打到长安城的可能。

毕竟大唐现在的军需也不富裕,境内各州郡所驻守的将士也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精装强干”只要候君集的兵马能够攻破玉门关,而后再效仿当年侵入大唐的突厥部落”在关内抢夺物质,以战养战,不说久,只要能拖上个一年半载,就未必不会再如当年领利与大唐所签下的渭水之盟。

要知道,顽利当年所率军士也就才不过二十万而已”别人能以二十万甚至是不足二十万的军力直压长安,逼得父皇那般英雄人物就范,为什么他李承乾不能?有候君集这样的绝世猛将,有高昌国支持的十数万雄兵,为什么不能搏上一搏?

李承乾安稳地坐在大帐里”静心以待,顺利拿下公孙贺兰之后”事情就已成了一半儿”现在该做的都已做好,所缺只是时间而已,只要约定的时间一到,方自兴自会将城门打开,到时里应外合之下”玉门关自会不攻自破,而他们,距离长安也就更近了一步。

“殿下……”因李清的意外死亡而新被李承乾提拔上来的内侍总管方德急匆匆从帐外进来,弯身禀道:“李震将军着大帅之令,过来提公孙贺兰回去受审,李侍卫有些招架不住,让小人过来向殿下请示。”

“这么快就察觉到了吗?”知道这是李绩的一次试探,李承乾面上的神色微变,没有就方德所提事端发表任何建议”反而有些不着边际地向安德问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呃?”方德一愣,不过还是快速尖声回道:“回殿下”再有一刻,就到子时了。”

“还有一刻么?”李承乾的心安了下来,淡声向下面的方德吩咐了一句,道:“你去跟李京说一声,不要拒绝”也不要同意,尽力将他们拖到子时即可。

“是,是殿下!”有些奇怪地抬头看了他们家殿下一眼,见李承乾的面色不善”方德又赶紧低下头去,小心地退出营帐。

“赵方、赵圆!”方德退出营帐之后”李承乾再不复之前的淡定神态”颇有些急切地从榻上站起身来,高声将一直贴身守护的赵家兄弟叫进营帐,沉声吩咐道:“李绩已经起了疑心,此地再不是久留之所,你们现在就随孤悄然出营”到城门处与方统领会合。”

反正营中的大半侍卫早已被派到城门处替换城防,现在的太子营盘已经是个空壳”多留无益。而且万一李震那小芋发疯,真个率兵冲进营来”必现营中大半侍卫不见踪暴,他这个太子岂不是会陷于被动?

“是,殿下!”,赵氏兄弟拱手齐应一声”前后非着李承乾出了营帐。

玉门关,城门上下”带着李绩的令箭”高悦已经带兵在暗中将城上城下负责守卫的太子护卫一一拿下,只留下城门正下的方自兴及其手下的几个副手”并在暗中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待李承乾三人赶到城门处时,方自兴一行犹自不觉”在城门处来回走动,一会一看身侧不远处的沙漏,离约定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方自兴还有几个副官心下不免有些紧张与忐忑。身为大唐军士,此刻却做着出卖大唐的举动,虽然这是太子下的严令,他们不得不遵,但是心里面”却不免会有些疙瘩。

“等一等,前面有些不对。”见李承乾看到方自兴一行,一心想要快些过去,走在前面的赵方一把将之拉住”与赵圆一起小心地躲在一处阴影处,小心地向城门口打量。

“怎么了,哪里不妥?”,见赵方他们这般紧张,李承乾的心下也是一提,探头朝着城门看了一眼”没错啊,确是方自兴他们一行,没瞧出什么不对的地方啊?

“有埋伏!”四下打量了一番,赵方小声向李承乾禀道:“方统领他们四围有大量的士兵在暗中监视,咱们现在过去,怕是会凶多吉少。”

“是李绩的人?”李承乾心中一紧,不由出声问道。

“不像是宫中的侍卫。”,赵圆轻声回了一句,算是给了李承乾一个肯定的回答。

“李绩匹夫,误孤大事!”知道计划彻底失败,李承乾狠狠在城墙上打了一拳,沉声向赵方吩咐道:“赵方,你现在就想办法出城报信,将城里的情况说与候将军知晓,就说计划败露,李绩有意将计就计”在城中设了埋伏”到底是打是退”让候将军自己定夺!”

“可是,殿下的安全”,”赵方有些犹豫,些许城墙倒是还拦不住他,但是他们家主子却是有伤在身,不能大动,仅有赵圆一人在旁护卫,怕是有些不够周全。

“有赵圆在旁,无碍的。”李承乾轻摇了摇头,道:“过了今夜,这隼中再无孤的容身之地,随后几日,在玉门关攻破之前,孤与赵圆会隐姓埋名藏于平民市井之间,只盼候将军能够早日破城,助吾一臂之力。”

“如此,罂卜人这就去了,殿下保重!”,拱手与李承乾道别,而后又向赵圆交待了两句,赵方这才快速闪身离去。

与此同时,太子营盘,被李京推三阻四地拦了半天,李震心下早已不耐”直接拔出腰间配刀,厉声向李京说道:“再问你一句,交还是不交?!”

“李将军”不是末将不交”实是太子下有严令,要亲自为李清总管讨还一个公道,这个公孙贺兰”实是不能轻放。”见李震凶神恶煞的样子,李京面上不由冒出了一层冷汗,他知道,若是再谈不拢的话”这位爷可真下得去手去。

“这么说,你是不交了?”李震双目一瞪,握刀的手紧了一紧”整个人也上前走了一步,距李京更近了些。

“非是末将不交”李京被逼得再次后退一步,接声道:“只要太子殿下应允,末将断不敢拦。不过现在太子殿下方才歇下,概不见客,李将军不若等到明日再来如何?”,“等到明日?等你娘啊等,给老子一边去!”见李京仍是墨墨迹迹地不肯让路,李震一个巴掌就将人给呼到了一边,一手举起李绩给予的金牌令箭,高声吼道:“大帅有令,带公孙贺兰回营受审,凡有意阻拦者”杀!”

“给老子搜!”李震一挥手”手下的士卒开始在营中四处扫荡。

“你!”将手中的长刀归鞘,李震抬手指着被自己扇倒在地的李京,道:“现在带我去太子的营帐,我亲自向太子殿下说明,便是有罪也全算在老子一人的头上。”

“这”这……”李京有心拒绝,不过一看到李震又抬起的巴掌”只得点头说道:“李将军请随末将来。”,“太子殿下不见了!太子殿下不见了!”,一行刚进营内,就见新任的内侍总管方德一脸惊慌失措从中间最大的一处营帐跑来,嘴里不停尖声呼喊着,像是魔障了一般。

“不见了?!”李震的面色也是一变,李承乾那厮不会是察觉事情败露,畏罪潜逃了吧?李震快步冲进太子营帐,见里面果然是空空如也,太子李承乾,确是不见了踪影。

第851章 薛仁贵出山

这几日,柳一条的日子过得很不顺当,先是听说太子派人从西北传来战报,要以他柳某人作为交换条件去平息唐、高两国的战事,虽然这件事情被李世民当朝反驳,不过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的柳一条,心里却很不是个滋味儿,隔了这么远,却还阻不住别人对自己的算计,一直存档在自己心底的那种危机感再次让他觉得浑身冰凉,让他有一种再也等不下去的冲动。

当然,这还不算,隔天上午,又听到了关于公孙贺兰杀人被拘的消息,杀了太子的内侍总管,而且还好巧不巧地被李承乾给捉了个人赃并获。

接着,当天夜里,在所有人都还在消化着前线传回的惊人消息时,大元帅李绩的奏报又接踵而至,太子李承乾反叛,勾结外贼,陷害守门将领公孙贺兰,企图夜袭玉门关,后虽被发现,却又被李承乾的二次告密而痛失玉门关。

玉门关失守,现李绩正带着手中溃兵六万余众退守肃州,而候君集在夺了玉门关后,亦是亲率骑兵在后追杀,在李绩一行赶到肃州的当天,候君集也带着他的三万铁骑尾随而至,情形一如在玉门关时,使得李绩困在肃州进退不得。

李绩递回的奏报,既为请罪,又为求援,现在的肃州城可谓是内忧外患,外有候君集所带十数万高昌军兵临城下,内有不知隐藏在何处的太子旧部伺机而动,李绩所带的六万残军及肃州城本地驻守的数千府兵,实在是有些疲于应付,胜机渺茫。

接到这个消息,李世民自然是极为震怒,不是因为玉门关失守,不是因为被他寄以厚望的李绩吃了败仗,而是他竟然又一次地尝到了被自己儿子反叛的滋味。

先是李泰,后是李佑,现在又轮到了长子李承乾,为什么,李世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的这几个儿子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行谋叛逆之举?难道他们就那么想取自己这个父皇而代之,甚至不惜取了自己亲爹的性命?

相比于李世民的震怒与郁闷,柳一条听到这知消息后心情则是好上了不少,虽然跟历史上的记载有着很大的出入,但是李承乾他终归还是反了。脱离了大唐东宫太子这个尊显的身份,脱离了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这两大BOSS的强力庇佑,纵使他与候君集联手,麾下有十数万高昌兵丁,也都不足为虑了。

“少爷,晋王殿下到了。”正思量间,陈明则颠脚从院外进来,躬身向柳一条禀报。

“嗯,你先下去吧。”冲着陈明则摆了摆手,柳一条抬头看了随在陈明则身后的晋王李治,示意其在身边落座之后,柳一条淡声向其询问:“知道为师此次唤你过来,是为何事吗?”

“不甚明了,不过多少也能猜出一些来。”李治拱手回道:“可是为了西北战事失利之事?”

“太子反叛,玉门关失守,在候君集的步步紧逼之下,李绩将军已是进退维艰。”轻点了点头,柳一条接声问道:“这种时候,若是你为一国之主,你会如何决断?”

“呃?”有些意外地看了柳一条一眼,李治稍作思量,轻声回道:“父皇的心意,学生不敢妄测,不过若是学生主事,定会派兵增援,按抚主帅,让李绩将军尽可能地在肃州、甘州一带阻住高昌军入侵的步伐。”

“说起来,你随王安候习马术已近一月,”对李治的回答没有作出半点评价,柳一条端起茶碗,有些漫不经心地向李治询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一个月来,在驯马驭马方面,可有什么收获?”

“学生愚笨,”始终没有摸清柳一条话中所隐含的心思与打算,不过李治还是躬敬地弯身回道:“月余来虽尽心随在王安师傅身边,但是骑射一道却始终只习得了些许皮毛,距王安师傅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战马如何驯养?”没有理会李治的谦虚客套之言,柳一条直接出声考问。

“驭马犹如驭人,”听师傅问起,李治倒是也没客气,直接出声回道:“以食诱,以声控,以鞭胁,久而久之,待马匹养成习惯,自是不难做到马随声动,人马合一。”

“嗯,很不错。”听到李治说出的答案,柳一条满意地轻点了点头,缓将手中的茶碗放于桌案,淡声向李治说道:“过了今日,你就莫要再来学堂修习了。”

“师傅,这是为何?”李治紧张地从椅上站起身来,满是不解地看着柳一条。怎么好端端的,师傅竟起了驱逐自己的心思。

“不止是你,甫臣还有闻知他们几个也都是如此。”说着,柳一条从怀中掏出一策书卷,放在桌上推递至李治的跟前,淡声说道:“这本‘帝王心术’算是为师赠予你最后的礼物,回去后悉心研读,日后或许会有大用。”

“是,师傅。”伸双手将书卷拿起,李治有些不舍地抬头向柳一条看来:“不知日后,学生是否还能常来府上拜会?”

“这两日为师要出一趟远门,能不能回来还尚未可知,你便是来了,也见不到为师。”见李治这小子似看出了些什么,柳一条一口回绝,接声向李治说道:“临行前,有些话为师想要交待于你,至于做或是不做,全由你自己决定。”

“师傅请讲”

“太子反叛,玉门关失守,李绩将军在肃州举步维艰,随时都有再次城破之险,所以这几日皇上必会遣往西北增兵,若是有可能的话,为师希望你能随身赶往。”看了李治一眼,柳一条道:“去的时候记得带着王安随行,必要的时候或许会有意外收获。”

“这……”李治闻言,不禁有些犹疑。

“话已言明,至于做与不做,你自己思量,或是回去再向赵恭存请教亦是无妨。”说完,柳一条端起茶碗,轻声向李治说道:“行了,今天就到这吧,为师就不留你了。”

“是,师傅”李治闻言起身,躬身于柳一条一礼,道:“师傅保重,学生告退”

“少爷,薛仁贵到了,已经在偏房等候多时。”见李治出得府院,陈明则再次进厅向他们家少爷禀报。

“嗯,让他进来。”柳一条点头吩咐。

“柳先生安好”不一会儿,薛仁贵阔步进厅,拱手与柳一条一礼,直接开声问道:“不知先生此次着急唤仁贵至此,所为何事?”

“坐下说话。”示意薛仁贵坐下,柳一条提壶为其斟倒了一杯茶水,温声向其问道:“薛兄可还记得来府里多少时日了?”

双手将茶水接过,薛仁贵开声回道:“不觉之间,已尽两年,这两年间承蒙先生照顾,不然仁贵现在怕还在为衣食担忧。”

“薛兄言重了,这两年也是亏了薛兄在侧,这才保得二条那小子安全无忧。”柳一条缓声说道:“薛兄胸有沟壑,身有大能,让薛兄一直屈尊窝在蔽府,实是小弟之罪责也。”

“先生言重了,食君之俸,忠君之事,本就是两厢情愿之事,先生又何须自责?”看出柳一条似有话要讲,最受不得这客套之辞的薛仁贵直接开声向柳一条说道:“先生有话,但可直言,若有吩咐,只要是仁贵力所能及,必不推辞。”

“呵呵,”见薛仁贵这般直性,柳一条笑着点头,温声说道:“方才小弟已有明言,薛兄身有大能,看家护院,对薛兄来说终不是正途,眼下正有一个大好的时机,足以让薛兄借此出人头地,不知薛兄可有出山之意?”

“先生所讲,可是那西北战局?”见柳一条点头,薛仁贵思声说道:“机会倒是不错,只是三年之期未满,二少爷那边还需有人护卫,仁贵岂能现在离去,做那背信弃义之举?”

“若是如此,薛兄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柳一条轻笑着温声说道:“当初小弟费尽心思着请薛兄过来长安,一是知薛兄大才,不忍薛兄为生计忙碌;二则是当时府上确有隐患,急需薛兄这般武艺高强之士在旁护卫。”

“现在,柳府的危机已除,二条那边亦有官差护卫,安全当是无忧。”说着,柳一条拱手向薛仁贵说道:“现在正逢国难之时,亦是薛兄出仕的最佳时机,若是此时小弟再不放薛兄离开,那小弟可真就是罪责深重了。”

“知道方才从府里出去的那个小殿下是谁吗?”没有给薛仁贵推脱的机会,柳一条接声向薛仁贵问道。

“听陈管事言讲,”薛仁贵道:“是先生的学生,晋王李治殿下。”

“这两日他会随援军一起,赶赴西北,”柳一条道:“若是薛大哥不弃的话,小弟可修书一封作为引荐,不知薛大哥以为如何?”

“晋王殿下么?”薛仁贵轻点了点头,李承乾之后,也就只有吴王与这位刚刚立府的小晋王身后的实力最为强横,最有可能继李承乾之后入主东宫,现在趁他还未曾得势之前与之结个善缘,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852章 李恪的打算

三日之后,又有三万骑兵在公孙武德及程处默二人的带领下一路疾驰,奔向西北肃州,这几乎已经是短时间内长安所能抽调出来最多的一众骑兵,至于其他七万余府兵,公孙武德执皇上旨意,会在临近肃州的甘州、凉州及兰州一带征调,保证军队能以最快速度赶至肃州增援。

与此同时,刚刚立府不久,虚岁年仅十二的晋王李治,在长孙皇后及长孙无忌等人的支持下,在随行督军这个位置上,极为强势地在其兄长吴王李恪与越王李贞之间胜出,与公孙武德及程处默他们一起,奔复西北。

对于李世民的这个决断和偏袒态度,李恪显得有些心灰意冷,每日在家闭府不出,酗酒度日。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明明自己才是随军西征的最佳人选,可是父皇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将自己摒除在外?

李承乾那个叛逆随军出行时自己在外赈灾未归也就算了,可是为什么这一次,父皇宁愿让老九这个小孩子过去,却怎么也不愿让自己这个身强力壮且有一定行军经验的三子随行?李恪想不通,父皇到底在防备些什么,难道父皇以为他李恪也会如之前的老四与太子们一般,会反叛谋逆不成?

“殿下,岑大人在外求见”

“不见不见”一把将手中的酒壶扔摔到来人的身上,李恪暴声喝道:“今日本王谁也不见,让他们给我滚谁也别来烦我”

“李节,你且先退下吧,这里有我即可。”在李节弯下身拾捡摔破的酒壶碎片的时候,一个温和沉稳地声音在他的身边响起,岑文本不请自入,轻拍了拍李节的肩膀,示意他退出房门,而后走近仍在那里发着脾气的李恪跟前,躬身礼道:“吴王殿下,怎么现在,便是微臣,殿下也不想再见了吗?”

“原来是岑大人到了,”抬头看了岑文本一眼,李恪没有丝毫起身见礼的意思,随手抓起另一只酒壶仰头猛灌,而后带着满口的酒气淡声向岑文本说道:“承蒙岑大人照拂,让本王在年关后就得了一场不小的功德,本王真该好好的谢谢岑大人”

“殿下这是在怪微臣。”岑文本不请自坐,面色不改地看着李恪,平声说道:“怪微臣没有尽力,在第一次西征时将殿下支走,让太子顺利借走了东风。怪微臣没有尽心,在这第二次出征之时,没有为殿下争取,又让晋王走了一步先机。”

“哼”李恪冷哼一声,转过身去,背对岑文本而坐,独自斟饮。

“多的话微臣不想解释,只有一句,微臣想要询问殿下。”见李恪这般不待见自己,岑文本不以为意地冲着李恪守的后背拱手说道:“相较与太子,年仅十二的晋王殿下,会成为殿下的障碍,引得殿下心神惧怯吗?”

“就稚奴那小子,他也够那个资格?”受了刺激,李恪猛地转过身来,双目紧盯岑文本:“本王与太子争雄,与突厥对阵的时候,他还躲在长孙皇后的怀里撒娇呢本王会惧怕他?笑话”

“既如此,”见李恪转过身来,岑文本神情颇有些放松地轻声向李恪反问道:“那殿下今日为何会如此失态?”

“那是因为,”李恪顿时有些气短,不过还是开声将话说了些来:“那是因为本王不服,父皇不公”

“皇上不公?”岑文本轻摇了摇头,淡声向李恪说到:“依殿下之见,这天下诸般事务,又何时真正公平过?”

“所谓公平、公正,一直都是相对而言,”岑文本道:“实力到了,何人敢对你不公?实力不及,你又如何能够奢望诸般都如你意?”

“说句贴心的话,殿下这次何会在朝堂失利,是殿下真的就不如晋王殿下吗?”没有给李恪说话的机会,岑文本接声又道:“不是,是因为晋王殿下有一个统率后宫的母后,是因为晋王殿下有一个势倾朝野的舅舅。”

“前次,微臣为何会让殿下领了一个赈灾的差事避走?为何不让殿下与太子争夺西征督军这个职位?”岑文本道:“不是因为殿下能力不足,不是因为微臣不愿尽力,实是因为,太子与今日的晋王殿下一样,背后都有一个强力靠山支持,明知争不过,为何还要再白费力气,失面于朝堂?”

“殿下方才也有言讲,晋王年幼,尚不足为惧,”岑文本劝说道:“而且西北势险,晋王殿下此次随军亦并非好事,殿下又何必耿耿于怀,在此借酒浇愁?”

“先生说得是,之前是恪失态了,恳请先生见谅”好似忽然开悟了一般,李恪将手中的酒壶放下,起身躬身向岑文本一礼,恭声说道:“还请先生教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太子叛国,晋王远走,越王与蒋王皆不成气候,不足为虑,现在整个朝堂的局势对殿下来说,可谓是极为有利。”见李恪恢复,岑文本心下颇为宽慰,晋王殿下平素虽然容易冲动,做出一些偏jī之举,但却也胜在能够知错必改,不拿架子,就这些,就已胜出其他皇子多矣。

“太子反叛,原本依附于太子的诸多权贵现正处于惊慌失措之机,犹如一群无将之散兵,殿下不是一直都在眼馋这些权势吗?”扭头看了李恪一眼,岑文本淡声向其说道:“现在出手,正是最佳时机”

“先生所言极是”李恪闻言,心下不由一阵激动,太子的那些下臣可是一块不小的肥肉,若是能将他们收入麾下,那他吴王府的势力必是如日中天,到时在长安城内,便是父皇他老人家也会忌惮三分。

“依先生之见,恪当从何处入手?”收敛心情,李恪再次躬身向岑文本请教。

“原本微臣并不建议殿下收拢过多的势力,唯恐皇上会因此猜忌殿下,”没有急着回答李恪的问话,岑文本轻声说道:“不过现在,太子已然不复,而晋王殿下背后又承载着他长孙一脉未来的希望,无论是皇后还是长孙无忌,他们都不会罢手。殿下现在若是能够多掌控些实力,让他们平素多少有些顾忌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先生说得是。”李恪附言,而后眼巴巴地看着岑文本请其赐教。

“至于从何处入手,”岑文本轻捋胡须,淡声说道:“兵部现在皇上眼中是个禁忌,任何人都碰触不得,殿下也莫要去寻这个晦气,徒惹皇上猜疑。依微臣之见,殿下还是从与太子交好的那些世子身上入手为宜。”

“房遗爱还有杜荷他们?”李恪沉吟着轻点了点头,别看这些人现在都无甚权势,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好的出身,有一个好的老子,这,就是资本。

长安,柳府。

在李恪与岑文本商讨着该如何妥善接手太子遗留下的长安权势时,柳一条已备好行囊,登上马车准备远行。

这一次柳一条并没有带太多下人随行,除了一个已经有些发福的柳成之外,也就只有一个赶车的把式跟着。

“行了,回去吧。”坐在车上,柳一条撩起窗帘儿看着已一直不肯进屋的媳妇儿轻声说道:“少则三月,多则半载,为夫一定能够安然回来,娘子无须担忧。”

“嗯,”不舍地轻点了点头,张楚楚抱着儿子柔声向柳一条说道:“夫君一路安好,有楚楚在家侍奉公婆,夫君不必为家中之事挂心,早些将事情做完,早些回来。”

知道阻拦不住夫君的脚步,张楚楚现在唯一能做的也只有是尽量表现得坚强一些,有一个主事主母的样子,让夫君便是远行,也不必为家事烦心,走得也能安心一些。

“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