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牧唐-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颇得屈义夫看重,只是不知此次谋财害命之计,楚弈是不是也有参与其中。”

“他?”柳一条颇为高深莫测地轻摇了摇头,道:“他不是那种没有远见之人,类似这种杀鸡取卵的短视之举,他不会去做。”

“回来的路上,可有发现什么异常之处?”不想在楚弈的问题上多做纠缠,柳一条小呷了一口热茶,接声向柳冰询问。

“小人正要向东家禀报,”柳冰身形一震,很是惊奇地抬头看了他们少爷一眼,开声说道:“此次为了及早赶回三原,车队所行皆是一些少有人迹的荒野近道,也就是这三、四天的光景,在地面还未完全化干的雪地上,车队发现了大量的车印脚印,疑似,疑似有大批商团或是军队路过。”

在高、唐两国即将开战之际,这个发现可谓是非同小可,所以这三四天里,柳冰一直都是提心吊胆,一再限制商队里的下人莫要胡言乱语,以免祸从口出,引火烧身。

“果然,”柳一条轻点了点头,算是印证了之前他对大唐出兵的猜想。

“少爷,”柳冰提着胆子向他们少爷问了一句:“皇上可是真的已然出兵?”

回来的路上并没有听到过有关任何出征高昌的消息,而在通往高昌的那条近道上,却遗留着明显不是商队路过的大量痕迹,由不得柳冰不去怀疑。

“妄议国事。”扭头看了柳冰一眼,柳一条轻声提点道:“有些事情心里明白也就是了,切莫要人前提起,不然,少不了就是一出祸患。”

“是,少爷,小人省得。”

“行了,”柳一条起身轻拍了拍柳冰的肩膀,温声说道:“你刚从外地回来,想来家中亲人也甚是挂念,我就不再多留你了,给你半月假期,这就回去跟家中团聚吧。”

大唐境域,伊州城内,候君集大刀跨马地坐在城中郡主府内,听着外面不绝于耳的喊杀之声,面上带着几分狞狰地笑意。

三万伊丽健马,配上三万高昌儿郎,那就是三万无人可挡的铁骑之师。

在得到三万铁骑的当晚,候君集一改当初抢完就跑之初衷,马上就调集本部兵马,开始了连着三天的疯狂奇袭,时间就在除夕之夜,目标就是现在所在的伊州城池。

外面杀声震天,不过多是一些溃军的无谓抵抗,不足为虑,候君集稳坐在郡主府内,神情肃穆,过了今夜,这伊州就再不属大唐版图,从现在开始,高、唐之战也已算是正式拉开序幕。

“老爷”残剑提着一只烤好的全羊禀报进入,恭敬地将烤羊递上,开声禀道:“除了少量溃兵逃出,其余大唐守军皆已伏诛,现在整个伊州城已尽被控制。”

“一座小小的伊州城,就耗费了三天时间,真他娘晦气”毫不客气地抬手撕下一条羊腿,狠咬了一口,候君集暴声说道:“定是那个杨昆尚,抢马时阻挠,攻城时报信,若不是他从中作哽,老子两天前就能拿下伊州,说不得现在就已到了玉门关外”

想起自己越边抢马时被杨昆尚埋伏设计差点就要了老命的情形,候君集直恨得咬牙切齿,捶胸顿足,再想想攻城时又被伊州守军整暇以待,丧失了数千人马,候君集更是心疼得厉害,自己手中善骑之人本就不多,这一下就殒了千余,何时才能补得回来?

还有,候君集猛灌了一碗酒水,抢马的时候,晏天牧场之内只有健马而空无一人,如同杨昆尚一般,他们像是早就已然料到自己会去抢马一般。

让候君集至今都有些诧异和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他们知道老子会去抢马,却没有想法把马匹弄走,或是干脆就献给大唐守军,而是乖乖地配合着将三万伊丽健马拱手相送呢?

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又或是,有什么人在暗中出手相助?

“可曾捉到那杨家小儿?”把想不通的疑问抛在一边,将口中的碎肉咽下,候君集厉声向残剑询问。

“回老爷,”残剑低声回道:“一直都未曾见到杨昆尚的踪影,不止是他,就连伊州城主也未曾俘获,想来,想来他们早已逃退至沙州境内。”

“追”将手中的羊腿往桌上一扔,候君集暴吼道:“下去吩咐所有将士,酒足饭饱之后继续向东南追击,两天后,老子要在沙州城内喝酒”

“是,将军”残剑挺直身子,高声应对,之后又小心地抬头看了他们老爷一眼,低声说道:“老爷,骑兵行军过快,后面给养供给不及,若是追得太凶的话,怕是……”

“怕个鸟老子的骑兵需要给养吗?”候君集双目一瞪,暴声说道:“大唐所有县郡,都是老子的粮仓,还用得着再有人专门运送吗?”

“吩咐下去”候君集高声命令道:“所有人带足三日口粮,三日后拿不下沙州城,就都给老子饿着”

“是,将军”残剑再一次直身回应,之后转身而出。

第835章 刚愎自用

沙州不同于伊州,伊州临近高昌,辖内除少量汉人外,多是西突厥与胡人在内,而且最多时也不及万余人口,伊州城说是一处城池,其实却还不及关内的一处县域来得强盛,而且伊州从设立之初到现在不过数年,辖内胡人都还尚未归心,候君集带人打过来时,甚至还有不少主动内应,不然的话,也不至于会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被候君集给攻入城内。

而沙州,北靠玉门关,南临阳关关隘,亦算得上是大唐防御西北诸国的重要防线,里面驻兵过万,而且居民多为汉人,便是有少数胡夷也多已被同化归心,现在又有杨昆尚与伊州城主提前警报,沙州城内外,在候君集的骑兵攻到之前就已积极备战多时,所以,候君集要想在三日内拿下沙州,难。

“骑兵攻城?”沙州城主不屑地嗤笑一声,看着眼前这两个败军之将,不以为意地淡声说道:“我沙州不是伊州,不是任谁都能随意攻破的,别说他只有三万人,而且还全都是骑兵,就是他再多一倍,赵某也不惧他”

“境内百姓分批撤离,并向玉门关还有阳关守军求援?”赵德冷笑地看了杨昆尚与李瑞一眼,不屑地轻声调侃道:“两位莫不成是被那候君集给吓破了肝胆?我沙州有坚城可守,有雄兵可依,想那候君集,虽有三万骑兵,可毕竟是孤军深入,一无云梯,二无冲车,像是其他诸如投石之类的攻城器械更是未曾携带。”

“面对着这样一群毫无攻城之利的骑兵,杨将军与李城主却还建议赵某向玉、阳两关求援,”说着,赵德从椅上站起身来,冷眼看着杨昆尚与李瑞,淡声说道:“两位这是在暗讽赵某无能么?”

“你”被人斜眼看了半天,现又听赵德一阵冷嘲暗讽,早已有些忍耐不下的李瑞猛然站起身来,对着赵德怒目而视:“我等好心前来示警,赵城主这般刚愎自用,不听劝告,难道就不怕其间有个万一,不好向皇上交待吗?”

“万一?”冷哼了一声,赵德不为所动,冷瞥了李瑞一眼,道:“李城主以为我沙州会像你那伊州一般不堪一击?或是,李城主以为我赵德亦会像李城主这般临阵而逃,没有分毫与城池共存亡之决心?”

“赵德你欺人太甚你说谁临阵脱逃?你说谁没有与城池共存亡之心?”好悬一口鲜血没有喷溅出来,李瑞颤抖着手臂摇指着赵德,通红着双眼恨不得能一口将赵德吞下。

“败军之将,不以言勇。”见李瑞似有心冲上前去与赵德理论,一旁的杨昆尚起身将之拦住,面无表情地看着赵德,淡声说道:“既然赵城主瞧不上我等,多说已是无益。”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赵城主既然决定坚守此地,不求外援,那我等只有在此预祝赵城主能够旗开得胜。”抬手轻冲着赵德拱了拱手,杨昆尚轻声言道:“至于杨某还有李城主,我们这两个败军之将也无颜在此地多呆,正好借此向赵城主请辞,回长安向皇上请罪”

说完,杨昆尚拉着还在气头上的李瑞转身就走,还是那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这个赵德想死,他们又何必从中阻挠,枉作赵德眼中的怯懦之人?

“哦,还有,”走至门帐处,杨昆尚忽然停下身子,回头看了赵德一眼,淡声说道:“李城主并没有临阵脱逃,也非是没有与城池共存亡之决心,是杨某不忍如此忠良无畏丧命,这才强行将李城主击晕,一路奔逃至此。”

“呃?那又怎么样?结果还不是……”赵德面上一阵尴尬,抬头正欲说些什么,不想帐门处已是空无一人,不由有些气恼地一甩衣袖,怒声言道:“真是岂有此理一个败军之将而已,神气什么?”

“城主莫恼,”座下副将开声劝说道:“依末将看,他们只是在为战事失利寻找可以推诿的借口而已,为这种人生气,不值得。”

“嗯,”赵德心气稍平地轻点了点头,低头看了一眼他麾下的副将,开声问道:“那依你之见,面对候君集的三万骑兵,我沙州城需要向玉门关和阳关求援吗?”

“自然是无须如此,”副将拱手回言:“正如城主之前所言,候君集三万骑兵,虽三倍于我沙州守备,但是他们一无攻城器械,二又是长征远袭,给养不足,只要咱们能够坚守两日,他们必会不战自退。”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副将谗笑着接声说道:“若是向玉、阳两关求援,那这阻敌大军于城外的功劳,可就不定能落到城主大人的身上了……”

“莫要胡言”赵德双眼一眯,冷瞥了副将一眼,道:“本城主是那种贪功冒进之人吗?”

不是,才怪

这两年在沙州聚敛了那么些钱财,谁看不出你是想趁此机会多捞些功劳,想要被调回中原享些清福?副将在心里狠狠地鄙视了他们城主一番,而上仍是陪着笑脸儿,连连点头否认。

毕竟,城主走了,他这个副将才有机会能够转正,沙州这个地方虽然偏颇,比不得中原大地富饶,但是作为一城之主,他却是还能捞得一些油水。而且这里山高皇帝远,一方城主,跟一个土皇帝没有多少差别,只有像是赵德这样的傻瓜才会想着带些钱财返回中原。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城主府外,李瑞心中的怒气仍是不得平复,回头看了赵德的城主府一眼,狠狠地呸了一口吐沫,嘴里囔囔着:“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有他这样的上官在,别说是一个小小的沙州城,就是国都长安落在他的手里也迟早是一个败落之局”

无端被人看成是临阵脱逃、贪生怕死之辈也就算了,就如杨昆尚方才所言,败军之将,不以言勇,这口气他李瑞该忍也就忍了,谁让他们确是打了败仗呢?被人挖苦两句也是应当。

可是,让李瑞不能接受可是忍受不了的是,赵德竟然连他们的建议也给一并否决,竟然自大到要以一万守军坚守抵抗候君集的三万铁骑。

他以为他是谁?一个没有上过战场见过刀兵的小小的城守而已,他见识过候君集的手段、经历过高昌铁骑的凶残吗?一个连自己的对手和敌人兵力状况都搞不清楚的守备,竟敢妄言要守住城池,击退候君集?

我呸他这是在拿我大唐的国土儿戏他这是在拿我大唐百姓的安危儿戏

“走吧,李城主。”轻拍了拍李瑞的肩膀,杨昆尚轻声劝慰道:“与其在此说些无谓的话语,还不如早些上路,前去玉门关警示求援,希望这个赵德能够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话是这么说,不过在心里面,杨昆尚已经给赵德判了死刑。从沙州到玉门关,骑快马最少也需要两天的时间,他们这一去一回,等到玉门关的援兵过来,至少是四天之后。现在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赵德他们能守到四天时间吗?

如果三万大军,耗时四天却还攻不下一个构建并不算太过坚固,而且仅只有一万守军的城池,那候君集也就不配成为屡战屡胜的一代名将了。

所以,在杨昆尚的眼里,赵德已经算是一个死人,对于一个将死之人,还有必要再去与之置气懊恼么?

“话是这么说,可是……”李瑞还是有些绕不过弯儿来,明明有机会可以使沙州的危机降至最小,而且也可为大半居民搏得一个可以逃命避祸的机会,可是仅仅是因为一个城主的阻拦就这么平白放弃,李瑞不忍心,也不甘心。

“便是不走,又能如何?”便是心有不忍又能如何,该放弃的时候就得学会放弃,杨昆尚看了李瑞一眼,道:“就如李城主方才所言,赵德此人,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且听不得人言。”

“咱们的一番好意,反而被他看成了阻他立功的叵测居心,”杨昆尚道:“若是咱们再不识好歹坚持留下,必会惹来无端猜忌,别的不说,光是一个惑乱军心的罪名就足以让咱们进退不得。到时候,怕是在候君集来前,咱们就已率先丢了性命。”

“呃?”李瑞闻言一愣,随即又无奈地轻点了点头,依着赵德刚愎猜疑的秉性,及之前对他们悄屑不尊的态度,杨昆尚话语中的可能性,并不是完全没有。

他们两个,一个是败军之将,一个是丢城之主,而且现在又是身处偏远边域,赵德这个在沙州经营了数载的土皇帝便是大着胆子将他们留下,甚至是随便安个什么罪名砍了脑袋,也不会有什么人为他们说上一句好话。

“走,走吧,希望赵德真能如他所言,坚守沙州,与城共存共亡,也希望他们能挺到玉门关或是阳关的援军到来。”轻叹了一句,李瑞艰难地迈开步子,同杨昆尚一起向他们所带来的下属走去。

第836章 退款

“混帐”

看着眼前这份由杨昆尚亲自书写的紧急奏报,李世民一时之间有些难以接受,又是拍桌子又是摔茶碗儿的,咆哮不止。

“抢朕三万伊丽健马,率先挑起两国争战,连夺我大唐两座州府”李世民气急地拍着桌子,高声吼道:“候君集他不为人臣赵德贻误战机,丢城失地,罪该万死”

虽然杨昆尚在信上并未提及沙州被夺之事,但是从他对沙州城主赵德枉徒以一万守军退败候君集三万铁骑的描述,李世民很自然地就能猜出沙州城最可能会面临的结果。

候君集是谁?那是随在李世民身边二十几年的不败名将,对候君集的军事谋略,没有谁会比李世民更为了解,骑兵又怎么样?没有必要的攻城器械又能如何?这种事情候君集又不是没有做过,别说你只有一万参差不齐的守军,你便是有三万有五万,也少不了会被破城的危局。

至于粮草补给,那就更是扯淡了,他们是骑兵,本身就能携带大量物资不说,烧杀抢掠,以战养战,当初突厥人入侵中原时的那一套对他们来说更是便捷。东西没了,去抢就是,整个大唐都是他们想要掠夺的目标,想要抢得一些补给,那还不是易如反掌?

昏庸误国这是李世民对赵德这个沙州城主的评价,李世民不怕手下的将士偶有战败,但是要败你也得败得有些价值才是。

杨昆尚败了,那是兵力悬殊,无力挽回,同时他得了第一手消息,趁着候君集抢马整装时逃至伊州与李瑞共同休整抵抗,虽然依然败退,可是最起码疏散了部分百姓,亦为沙州争取了半日的准备时间。

可是沙州城主呢?刚愎自用,不听人言,为了些许功劳,竟然狂妄到想要独自阻击,愚笨之极

若是他能够听从杨昆尚与李瑞的建议,忍一时之气,实施坚壁清野之策,纵是候君集再有本事,也难为那无米行灶之事,如此前无所得,后无补给,用不到三五天时间,自动就会退回高昌。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杨昆尚这份奏报上的落款日期是为正月初四,八百里加急送至长安时六天已然过去,赵德那小子能坚守六天吗?李世民摇头否认,很显然对于这个沙州城主并不看好。

李世民现在唯一觉得庆幸的就是,他也选择了在年关出征,收到杨昆尚这份加急奏报的时候,李绩一行也已出行十日,若无意外的话,当是也快赶到了玉门关处,尚不至于被候君集的这次突然袭击给打得乱了阵脚。

只是,原本想要突袭高昌的计划也因这次候君集的突然袭击而早早夭折,想要打高昌一个措手不及,还有三个月内攻破高昌皇城,收俘高昌皇室的打算怕也会因此落空。毕竟,有了三万伊丽战骑的候君集,已经变成了一只长了翅膀的老虎,不说李绩,便是李靖亲自,怕是也不能在短时间将其擒下。

想起那三万伊丽健马,李世民不由又是一阵心疼,五十万的定钱早就已经给杨伯方送去,而且人家也积极配全地训好了战马等着大唐军队前去接收,不想半道儿里竟又出了这样的事端?

原本还想着让李绩借着这三万健马的势头一展大唐雄风,但是现在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刚刚训好的战马,就这么白白便宜了候君集这个逆臣贼子,这让李世民这个买主情何以堪?

“皇上息怒”将皇上递下的奏折合上,原本被李世民叫来合计赈灾款项与军需粮草剩余状况的户部侍郎狄知逊拱手轻劝:“皇上犯不着为候君集、赵德之流的叛国、误国之臣生气,伊州与沙州本就地广人稀,而且胡人居多,不好治理,能够这般快被候君集攻下,并不足为奇。”

“依杨将军在奏章上所言,候君集现在怕是已拿下沙州并驱兵向玉门关逼进,而那赵德,十有八九也已被毙于乱军之下。”为一个死人生气,完全没有必要嘛,狄知逊小心地抬头看了李世民一眼,接声说道:“至于玉门关的现下的形势,”

稍顿了下,狄知逊接声说道:“玉门关地势紧要,守易攻难,且素来都有重兵把守,想那候君集便是再有手段,十天半月之内当是也不能拿下。”

“李绩将军年关出征,一路皆是急行而去,若无意外,上元夜之前当是能够赶至玉门关内,”狄知逊道:“待李绩将军还有太子殿下所带的十万大军一到,候君集那三万骑兵,也就不足为虑了。”

“希望如此吧。”李世民轻点了点头,李绩到了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可是问题是在李绩赶到之前,候君集会不会又耍什么花招儿?

候君集虽然行事莽撞,看似个粗鄙之人,可是在战事上他却是从来都没有过较大的失误,他真的会只带着三万骑兵孤军深入吗?谁能保证在这三万骑兵的身后,没有其他的兵援或是辎重部队?要知道高昌国域虽然贫瘠,但是兵士却也备有二十余万众,候君集现在所带出来的,也仅只有三万而已,其他的十几万哪里去了?

唉,李世民轻摇了摇头,低声一叹,只苦于长安距离玉门关路途甚远,不能亲去临战,现在他这个皇帝所能做的,也只有是寄希望于杨昆尚与玉门关守将他们这些忠正之臣,能够将玉门关守住,能够安然地等到李绩他们一行赶至支援。

在李世民忧心边关战事的时候,柳一条悠哉游哉地迈着小步子来到三原杨府,管家杨斌急着迎上前来,拱手向柳一条说道:“柳少爷您可算是到了,老爷都连着问了三遍了,说是柳少爷若是到了,可直接去书房寻他。”

“这么急?”柳一条一愣,不由出声向杨斌打听道:“平时可没见杨叔这么着急过,斌叔可知出了什么事端?”

“回柳少爷话,”杨斌轻声回道:“具体的小的也不太清楚,不过今日上午,府里收到了大少爷着人从边关送来的加急信笺,老爷是看过大少爷的书信之后才急着着人去古田请柳少爷过来的。”

“哦,行了,多谢斌叔”轻拱了拱手,柳一条开声说道:“书房的道一条认识,就不劳斌叔带路了,斌叔您忙。”

说完,柳一条拱手告罪一声,直接抬步向杨府后宅的书房走去,及到书房时,看到杨伯方正在那里凝眉静思,柳一条直接推门进去,拱手与其见礼:“杨叔在上,小侄给您见礼了”

“行了行了,咱们叔侄用不着这般虚礼客套,坐吧。”杨伯方抬起头来,责怪了柳一条两句,而后直接示意柳一条在他的身边坐下,之后将桌上的书信往柳一条的跟前一推,开声说道:“看看吧,这是你大兄昆尚寄回的书信,高、唐两国,早在年关时就已然开战。”

“哦?”柳一条双眼一亮,倒也顾不着再与杨伯方客气,直接拿起桌上的书信翻看起来,牧场被抢,边关被破,接着还有伊州、沙州等城,也相继遭敌,初始的战况,就大唐来说,可谓是节节败退。

“原以为候君集抢了战马就会迅速撤回高昌,养精蓄锐以备他时,没想到这老小子竟会有如此魄力”虽然候君集并不遭人喜欢,但是柳一条却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胆略,明明处于劣势,却还敢勇于出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误打误撞之下也算是破了李世民想要奇袭的念头。想来李世民这位千古明君的心里面,现下定是非常之郁闷。

“所幸杨大哥已平安入了玉门关内,不然小侄的罪过可就大了。”将书信合上,柳一条也不由长出了口气,虽然高、唐两国之间的战事不可避免,杨昆尚身为边境守将,也必会有此一劫,但是候君集毕竟是得了晏天牧场中的三万伊丽马才能有如此锋芒,柳一条心下,多少还是会有些过意不去。

“这事与你何干?”不满地瞪了柳一条一眼,杨伯方道:“不是为叔小看自己的儿子,就是没有你那三万战马,昆尚那小子也必不是候君集的对手。若不是有贤侄提前知会,让他在战前有所准备,他怕是连小命都不能保得,就更别提再建什么功业了。”

“今日叫你过来,就是想要与贤侄商议一下那三万伊丽马的问题,”杨伯方直接说出此次会面的议题,开声道:“牧场的事情,皇上当是已然知晓,既然三万健马已失,之前与朝廷的交易自然也就不复存在,贤侄以为先前李绩送来的那五十万贯定钱,是不是也该退还回去了?”

“退自然是要退,”柳一条眯眼轻笑着说道:“不过却也不能退得太过爽利,毕竟牧场被劫,府上的损失也过了数百万贯,若是退得太过爽利的话,难免会引起别人的猜疑。”

“依小侄看,”沉吟了片刻,柳一条拱手说道:“杨叔最好还是先去跟户部的狄尚书提前商议一下,报报屈,叫叫苦,能少退的话最好是少退一些。”

第837章 赵恭存

“少爷少爷打起来了”柳成急匆匆地从外间跑来,高声向正在后院靠椅上晒着太阳的柳一条嚷嚷道:“西北边界那边儿已经打起来了,现在外边都传疯了,说是唐军连番失利,都已丢了两座城池”

“两国边界,早就已经势必同水火,”半眯着眼睛看了柳成一眼,柳一条不以为意地又接着把眼睛闭上,淡声说道:“打起来是迟早的事儿,值得你这般兴奋吗?”

“再说,”柳一条道:“这事儿跟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又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只要不影响到咱们柳氏的生意就万事大吉了。”

这世界上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对于柳成所带来的这个消息,柳一条并不觉着奇怪,事实上,能在奏报到达长安的两天以后西北的战事状况才传到下层的民众之中,已经让柳一条感到有些意外,没想到唐朝时的保密措施就已经有了如此高的水平。

“怎么没有关联?”柳成不服地拿出一直揣在怀中的帐本,颇为得意地向他们东家说道:“少爷你看,这是这两日户部下给咱们柳氏的定单,仅是方便面点就一下要了一百万箱,数十万贯的买卖,怎么能说是没有关系呢?”

“一百万箱?”再一次把眼睛睁开,柳一条颇为意外地抬头看了柳成一眼,开玩笑呢吧?一百万箱,算下也足有四千万包,足够一个十万人的部队吃上小半年儿的了,户部一下定了这么多,不会是想让李绩他们直接把方便面给当成口粮了吧?

“嗯嗯”柳成肯定地点了点头,事实上就是他自己也有些不敢相信,朝廷竟会一开口就要吞下一百万箱的份额,这可是他们方便面点自创制以来所收到的最大的一个定单,数十万贯的进帐,可比他们直接售粮要划算得多得多。

“库房里有那么多现货吗?”并没有被眼前的巨额利益给冲昏了头脑,感觉到这应该不是什么陷阱或是玩笑之后,柳一条淡声向柳成询问。如果方便面点一直都这么畅销的话,相信年前所捐出的那三十万担米粮很快就能再捞回来。

“只有十万箱的存货。”柳成并没有一丝的担忧,开声向他们东家说道:“不过合同上也并未要求一定要一次备齐,只要咱们商业协会每月能固定供出十万箱即可。”

“若是再招些人手,连夜赶制的话,”说着,柳成小心地抬头看了他们家少爷一眼,轻声说道:“一个月十万箱的份额轻松就能完成。”

“嗯,”柳一条恍然地轻点了点头,一个竹箱四十包面点,十万箱也就是四百万包,在所有原料都很是充足的情况下,一个月四百万包的产量,并不算是很多。

“少爷,晋王殿下在外求见”这时候,大管家柳无尘从前院儿过来,躬身向柳一条一礼,将手中所持之物递上,轻声道:“这是晋王殿下递来的名贴,请少爷过目。”

“名贴?”柳一条一愣,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哪来的名贴?柳一条微皱着的眉头,心下暗暗思量,莫不成稚奴这小子已经搬出了皇宫,自立了门户?

“他一个人来的?”把玩着手中色显深红的一片方笺,柳一条抬头向柳无尘轻声询问了一句。

“晋王李治”,红笺、金字,四方有形,像是这种类似于名片的东西,除了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可以用来交际彰显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拥有名贴之人要么是一家之主,要么是一方名士,再不济也要有一个正式的名号或官衔儿。

如今,李治忽然拿出这么一张名贴投来拜会,尊重、正式之余,想是也在告诉自己,他已离宫,正式以晋王为号,已不在是之前那个一直围在皇后屁股后面的小屁孩儿了。

“回少爷话,”柳无尘开声回道:“晋王殿下的身边还跟着一个赵姓独臂汉子,是为晋王府管家,看上去晋王殿下对他似颇为敬重。”

“独臂之人?而且还姓赵?”柳一条心头一动,不由想起历史上一个并不是很起眼儿的小人物来。

赵恭存,为守一座所存不足十文铜钱的县衙库房,被突厥兵士斩去一臂,后被李世民看重并送到了晋王府内,而李治,之所以能在所有的皇子之中笑到最后,这个赵恭存可谓是居功至伟。

史书上对这个人的记载并不多,没有官居极品,没有权倾一时,甚至连真正的富贵都不曾有过,比是房玄龄、杜如晦还有长孙无忌他们这些谋臣策士来,他渺小的几是有些可怜,后世之人,少有人能够记得他的存在,若不是看过一部关于李治生凭的电视剧,柳一条也断是不会记得这么一个独臂忠义之人。

“且先将他们引至前厅,”柳一条抬头向柳无尘吩咐道:“好茶好水的侍候着,待我换身衣衫后再去相见。”

“是,少爷。”就了一声,柳无尘转身离去,上前院儿招呼来客。

“少爷,这方便面点的事你看?”眼见着他们家少爷要去接待贵客,柳成有些犹豫地在侧旁边轻声询问。毕竟是数十万贯的生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