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毒妇从良记 作者:帘卷朱楼(起点vip2013-12-19正文完结)-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凭家人聘嫁,过得几年也就都随遇而安地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当然此时最难以抉择的是那些为废太子生下儿女的姬妾们,当年生下儿女何等的荣耀风光,只说太子登基,儿女便封王封公主。自己母凭子贵,怎么也能做个妃子,如今一招败落,却要被逼舍下儿女再去嫁人,一个个肝肠寸断,却也不敢抗命。只得哭哭泣泣地恳求吴氏帮着照看一二。
吴氏心下凄然,当年虽也恨极了这些小妖精们,可如今眼看她们一个个离去,却又觉得无比凄凉,往事的那些争风吃醋的恩怨,此时看来竟也不是那么挠心了。
就在吴氏强撑着送走昔日的姐妹。正要打叠精神安慰那些庶出子女时,却不想竟有吴氏一族偏远旁支的女眷前来接她出宫。吴氏不由傻住了:她身为正妻,丈夫儿子都在,又年纪一大把了,自然也是一同随着去皇陵的,怎能再嫁?
那来的人苦笑道:“你虽说年近四旬,却未必不能生养,如今这个家已成这样子的。你守着又有何用呢,还是出去的好。便是不能生养,也能落得个自由,我们也会尽力给你寻个衣食无忧的好人家的。”
吴氏气得大叫:“她们是姬妾,出去了也就罢了,我乃是正妻,别说丈夫儿子现在活着,就是他们都死了,我也可以守节的。”
来人劝道:“姑奶奶这是何苦呢,想当年我吴氏一族是如何的风光无限,可就因为姑奶奶一家的牵连,如今是死的死,发配的发配,幸好还剩下我们这些贫穷旁支勉强传着香火,可是如果姑奶姐一意孤行,只怕这点血脉早晚也要断送了的。”
吴氏气苦,她向来是高高在上的太子妃,无比的尊贵体面,若不是夺位之事出了漏子,只怕她现在都能抱孙子了,况且丈夫儿子都被囚禁受苦,她怎能出去嫁人,她的颜面何在啊。
吴氏越想越气,厉声叫道:“我宁可死,也决不受此屈辱,难道说那沈丽君也被领出去随意配了人?等她配了人再来说我。”
来人叹道:“姑奶奶未免意气用事了,如今吴家是什么情况,那沈家又是什么情况,便是不顾沈家,也要给皇后娘娘几分颜面啊。您如何比得上她,如今人家正好好带着一双子女在沈家享福呢。”
吴氏却赌了一口气,死活不回吴家,又哭闹着要见庄承荣夫妻:“我向来对六爷尊敬有加,不敢有一丝不敬,对六弟妹一向疼爱关照,为何要如此对待我?我宁可死也不出去。”
话传到庄承荣夫妻耳中,庄承荣知道沈秋君不宜出面,便对沈秋君笑道:“我去看看,必让她欢欢喜喜出去的,人总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的。”
庄承荣面对吴氏的质问,慢慢说道:“我承认你一直以来对我不薄,也很照顾皇后,完全称得上是一个贤惠的嫂子,本来凭这些,在大哥事败后,我仍可以维持你的尊贵体面。可惜的是,后来你却昏了头,助纣为虐,诱骗皇后,以至于引发此后的种种,最终变成现在的局面。”
吴氏闻言不由低下头来,小声说道:“当时我也是身不由己,但是当日毕竟没有给她造成任何伤害,反而间接成全了你夫妻二人的今日。”
庄承荣听了,心中火冒三丈,冷笑道:“如果真造成什么伤害,你以为你还可以囫囵个地站在这里?你当日出手,就该知道一旦出什么意外,或者事情有所暴露,皇后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子的,幸好上天庇护,但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日你差点毁了她的名节,今日我不过是投桃报李罢了。你愿意死,只管请便,不过你若是死了,我之前与你的约定便也就随之风消云散了。”
吴氏可以不顾忌那些不亲近的吴氏族人的性命,却不能不顾儿子们的性命,不得已只得含泪与儿子们作别。
皇长孙等人俱自身难保,而吴氏出去总还能保得一条性命,便也不多说什么,母子几人抱头痛哭一番,相互叮嘱着彼此要保重。
倒是废太子见吴氏也要舍他而去,不由阴阳怪气地说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这话一点不假,愿你能嫁得良人,老蚌生珠,我们一家子越发不在你身上了。”
吴氏虽恨极了丈夫,可到底夫妻二十多年,又是姑表兄妹,还是有些感情的,如今被他如此讥讽,本想反唇相讥几句,可看到丈夫落得如此凄惨,倒一时不忍心再刺他的心,少不得忍气吞声,又哭了一回,这才跟着吴家人去了。
废太子只当吴氏心虚,虽被儿子们劝过一回,心中仍不忿,只当那些妻妾们早早就死了。
庄承荣怎么可能这样简单放过他,但凡他的姬妾出嫁,必要把他提留过去,废太子看到那些平日里千方百计讨好自己的女子人产,一个个笑颜如花地嫁给了那些乡野村夫,直气得吐血。
吴氏的出嫁,更是深深打击了他,一时竟昏厥过去,身子便大不如从前,苟延残喘,更要命的是每当那些姬妾们添了子女,庄承荣也必不忘记给他送个信,每每怄得废太子破口大骂。
而吴氏的日子又何尝好过,她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虽然是在庄承荣的要挟之下出嫁了,可看在世人眼中,却因为她曾经的太子妃之位,只道她是耐不住凄苦,抛夫弃子,为了自己的快活才也浑水摸鱼的地出去嫁了人,毕竟曾经的贤王妃可没有再嫁啊。
贤王的情况也大致和废太子差不多,听说那些在他府中连个蛋都不下的姬妾们,出去后不管年纪大小,俱有生养,心中愤恨,更加的怨恨沈丽君的心狠手辣,当然此是后话。
这在众人掐着时间力争在一个月内将人嫁出去时,已升任四品将军的边校尉却辗转求到沈秋君跟前来。
说来也巧,边将军因公事自东边回到京城,正好赶上女儿归家。
说起来那边氏也是个死心眼的,心中只道当年为了利益才来到贤王府中,虽不得宠却也得贤王厚待,如今见他无利可图,但要舍了他去,实在不是正人君子所为,况且她早就皈依佛门,便想着就此茹素一生,既是还了贤王的人情,也为自己下一世清修个结果。
万没想到庄承荣会下这么一个旨意,她既然连贤王的人情都不愿欠,又如何肯连累父母亲人,回到边府后,便强压下心事,只凭父母随意聘嫁。
边将军也深感对不起这个懂事的女儿,不忍女儿心里过得如此苦,左思右想后,便来求见沈秋君,泣道:“当年是臣鬼迷心窍害了女儿一生,如今不敢有他求,只希望女儿能按她自己的心意生活,臣愿以官职前程换女儿的自由,哪怕是两年时间,给她两年的时间来缓和一下,臣还是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她能有个好归宿的。”
沈秋君闻言,心中喟叹,对于这边氏的性子,她还是有几分了解的,边氏的性子太方正,虽可赢得他人的钦佩,却不免让自己过得苦楚。
沈秋君想了一会,说道:“你也是一片慈父心,倒让人不忍拒绝,我会劝皇上的,就如了你的意,你还是做回你的校尉,至于你女儿,我给她三年时间,是出家还是出嫁,想来到时也差不多能定下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二九六章 选妃之事
边校尉得了沈秋君的话,感激地急忙磕头谢恩,连声道:“臣定会为守卫大齐疆土肝脑涂地,以报娘娘之恩。”
沈秋君勉励他一番,便让他下去了,说实在的,她倒是感谢边校尉给了她一个启发,让她有机会小小报复一下自己的大哥大姐。
当年沈秋君被沈昭英和沈丽君那样对待,心中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只是为了沈家的利益等种种原因,沈秋君除了在心中和他们恩断义绝老死不相往来外,也确实没有其他办法。
如今却有些不同,或许是因为和庄承荣一起生活的久了,她也沾染了丈夫有仇必报的习性,也可能是因为现在她有那个可以报复他们的能力了,所以在沈秋君心中也总会闪现寻个机会会挫挫他们的念头。
可现实是,为了争取到沈昭英的支持,她不得不许给他国公之位,偏沈昭英也争气,连挫北蛮,把大齐的疆土往北扩出不少,这样一来,越发的要饯行诺言了。
而沈丽君这次本也该会遭受到与吴氏一样的结局的,可偏她是自己的亲姐姐,二人虽不和,但外人不知个中情由,只道是她们因为各自丈夫的原因,才不得不生分了,偏沈秋君还不能把二人不和的原因告知他人,并且为了沈府的颜面,沈秋君还得把沈丽君母子好好供养在永宁侯府。
这些看在沈秋君的眼中,怎不叫她心中难受,如今边校尉愿意以官职前程为女儿赎三年的自由,她倒有心效仿,以出她多年来心中的怨气。
沈秋君当日便把对边氏格外开恩的事情给庄承荣说了,又满是歉意地说道:“边校尉父子当年也是出过力的,况以他父子二人的为人。又看边氏的行事,也可知她是个不错的人,不免对她心生怜惜,一时心软便应了下来,倒有些拆你的后台了。”
庄承荣却不在意,笑道:“这没什么,那边家到底算是我的人,卖他家一个人情更能收买人心,况且不是每个人都能拿自己的官职爵位来换女儿几年的自由的,其他的人家若有愿意如此做的。我也乐得成全他们,只怕他们舍不得头上的那顶官帽。”
这话倒是真的,那些人家将女儿姐妹等匆匆嫁出去后。却见边氏却是个例外,只在家中修行,又知是走了皇后的门路,虽说猜测必是因那边氏与原贤王妃交好,这才得了皇后的特别照顾。这心中却不免不忿起来。
不过,后来看到边将军被降成了校尉,这才始知原来边氏的自由是他父亲拿官职前程换来,便不再吭声,他们当然也愿为了女儿或姐妹的自由情意丢了官帽,却不能不为一家子老少的未来考虑。故此事只大家议论一番,便丢开手去。
倒是那边氏见父亲为自己如此,此前便是心中有诸多的委屈。也都一一消了去了,又生出对父母兄长的愧疚之心来,心中有了挂念,这心便不得平静,少不得沾染红尘。帮着嫂子孝敬父母料理家务。
两年后边氏便在父母亲人的撮合下,嫁给了父亲手下的一个年龄相仿的武官。虽说那人长得黝黑粗壮,识字不多,性子也粗犷了些,不过因为他长年在边疆驻守,误了婚期,如今好容易娶了个美貌又知书达礼的妻子,自然极为珍爱疼惜,兼且边氏过门一年便生下了一个儿子,更是当她如珠似宝了。
沈秋君听说后,也为边氏感到高兴。此是后话。
再说这边庄承荣不等沈秋君开口说话,又笑道:“说起来这倒不失为一个好法子,倒是解了我心中的一个难题。”
沈秋君见庄承荣说话时只管笑看着自己,心中一动,问道:“你的意思是要让沈昭英也……”
庄承荣含笑点头说道:“玉姐姐果然和我心有灵犀,不错我倒想看看他兄妹手足情深到什么地步。”
其实庄承荣现在也是拿沈丽君母子无奈。他是皇帝,他可以对手足兄弟无情,别人顶多说他冷酷无情,但对于沈秋君母族的事情,却不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
真逼着沈丽君也如吴氏那般二嫁,不提沈家颜面如何,却着实损了沈秋君的脸面,难免会在一些人心中生出原来皇后在皇帝心中也不过如此的想法,少不得从心中对沈秋君生出怠慢之心。
可真要放过沈丽君,庄承荣自然是一千一万个不肯的,再加上庄承荣对沈昭英待沈秋君的事情也是耿耿于怀,想到沈昭英要借着沈秋君之势耀武扬威,庄承荣的心中就受不了。
可沈昭英运气太好,本来庄承荣是打算先按约定封沈昭英为国公,然后将永宁侯之位让沈昭宁一脉传承下去,再寻个机会捋了去沈昭英的国公之位,可现在如今凭着沈昭英的军功,却一时半会是做不到了。
沈秋君见庄承荣也打着和自己一样的主意,先还淡淡笑着,后又想到,如果沈昭英真为沈丽君做弃爵位,她的心里只怕更加的不平衡了。
庄承荣见沈秋君面色黯淡,以为她是心寒自己算计沈家人,便忙抚着妻子的手,慢慢解释道:“自来外戚不易做,永宁侯府也算荣宠极隆了,如此世世相传,不至太盛也不至落魄,倒是正合宜。毕竟国公之位总有些高,对于沈家来说,未必是件好事,若是沈昭宁得了去也就罢,偏偏是沈昭英,看他春风得意,我心中先就不舒坦。”
沈秋君听了,不由笑道:“你不必多说了,我心中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想到同样是亲妹妹,他却待之一个如天上,一个如地下,心中偶有所感罢了。”
庄承荣见此,便笑道:“你看着吧,就算沈昭英肯为沈丽君放弃,只怕你大嫂未必乐意,到时又有好戏看了。”
就在庄承荣夫妻等着将来看沈昭英兄妹的笑话时,他们自己却有了些麻烦,因为此时有大臣上书道:“民间的人口繁衍之事暂且有了缓解,而皇上的子嗣大事也不能耽搁,毕竟现在太祖一脉只有皇上了,皇上肩上的责任实在是重大啊。皇上已登基近两年时间,后宫却仍是十室九空,也该广选贤良女子充入后宫,以为子嗣之计。”
庄承荣倒没想到把诸兄弟一过继出去,自己肩上竟多了这么一副担子,便道:“朕如今有三子一女,可不算子嗣单薄,况且如今边境战事不息,朕实在没这个心情。”
三子一女倒也可以勉强敷衍过去,却不知那些御史言官们担心的却是皇上的子女俱是皇后所生。
如今各勋贵世家的兵权经过他们祖孙三代,差不多都被收到手中皇帝手中,偏偏现在沈家外有沈昭英内有沈昭宁手中皆握有一定的兵权,而皇后又极得庄承荣的宠信,看在那些人眼中,倒是有了外戚干政的苗头。
为了大齐的江山稳固,所以此次建议选妃,子嗣事小,分皇后的宠才是真的。
王青这时得了庄承荣的眼神示意,他心中又极明白皇后在这位皇帝心中的地位,不得不上前奏道:“太子仁厚贤能,两位小皇子亦聪慧才敏,个个都是人中龙凤,这实在是我大齐之福。所以我觉得各位对皇上子嗣之事太过忧虑了,况且这娶妻纳妾,乃是家事,诸公还是把心思用到辅助皇上治理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正经。”
诸大臣知道王青是因为处处逢迎皇后,才得了皇上的看重的,如今见他如此,早就心中有了准备,故他一开口,便纷纷上前责难,王青没有准备,一时之间不免词穷。
虽然那些大臣占了上风,可惜庄承荣却只噙了一丝冷笑,不置可否,场面一时僵住。
就在这时,又有人上前道:“这选妃之事,太上皇也是极赞成的,前段时间就已吩咐过说现在边疆不平,不宜把选妃之事搞得太大,故只在京城诸官宦之家遴选便可。”
原来当日太上皇派人去赐死沈秋君时,也考虑到庄承荣对沈秋君的一往情深,到时必不好收场,到时为了抹平他父子间的隔阂,也为了让庄承荣早早走出沈秋君的影响,他便叫了几个大臣商议选妃之事。
后来太上皇被软禁起来,那些人并不知道,仍在按着太上皇的意思谋划着,后来因为寡妇再嫁之事,闹得沸沸扬扬的,一直没寻到机会说,一直到推到现在。
庄承荣没想到太上皇还有这么一手,心中不悦,匆匆退了朝,便去质问太上皇。
太上皇此时也看开了,只淡淡说道:“你愿意怎样就怎样,我再不管你的事情了。”
庄承荣见他如此,倒也没了脾气,只得闷闷不乐地回到寝宫。
沈秋君早就得了消息,见他如此,便笑道:“太上皇先前还积极着选妃之事,又下了明旨,如今贸然取消,倒有些不好,反正他们下面的都已经准备了,倒不好辜负了,我看这选妃之事,倒也可行。”
庄承荣冷哼道:“你什么时候这样贤惠大度了,我可不相信这是你的真心话。”
正文 第二九七章 遍邀群芳
庄承荣说话一向是既能感动得让人流泪,也能直刺人的心窝子,沈秋君也是惯了,不以为意,只是抿嘴笑了笑,正要说话时,庄承荣却开口了。
庄承荣看着沈秋君,似是想到什么有趣的事情,直笑道:“你到底打了什么主意,该不是要把那些建议选妃的官员之女,选进宫来给太上皇做妃子吧?这可不行,我岂不是给自己找了一群小娘!”
沈秋君闻言不由掩口笑了起来,直咂嘴道:“你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家国大事还指着你拿主意呢,还是这样玩心不改。我可从来没想过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庄承荣不解道:“那这选妃之事如何进行?你难道还真想选几个人来以显示你的贤惠?”
“你倒是想得美!”沈秋君打断丈夫的话,细细解释道:“我是想他们既然已经尊着太上皇的旨意,做了那许多的准备,这一下子取消了,既让人生疑你父子之间的关系,且又浪费了人力物力,如此倒不如让我来做一场好事。”
“这两年大齐京城动荡不安,因此让不少官宦之女耽搁了婚事,我想不如就趁着这个机会,邀请她们游玩一番,为其中一些佼佼者扬名京师,这样一来,她们必能得个好姻缘,如此既显示皇恩浩荡,又表示朝中争斗已然平息,也好让众臣民们安心,再者也能以此显示你确实没有纳妃之心。”
庄承荣听了,点头道:“儿女亲事大多讲究门当户对,这一两年为着夺位之事闹得人心惶惶,不知谁家会倒霉谁家会高升,倒一时不敢轻易作亲,如此一来,也好让大臣们打心里跳出这事非圈。安心治理国家,我肩上担子也轻些,也可以多陪陪你……和孩子们。”
见庄承荣越说越美,沈秋君便笑道:“如今已是秋末,若是聚会必选在降雪之时,万物萧条,不够热闹,只得先勉强搪塞过去,等明年春天柳绿花开之时,再邀她们前来赏花。同时也邀请众未婚的青年才俊们来展示他们的才能,说不得能成就几对好姻缘,也算是天子为媒。锦上添花,如此倒是我的一场功德呢。”
庄承荣便道:“既然你有这个兴趣,一切都按你所说的去办吧,你左右也无事,正好打发时间。”
沈秋君想了想。又笑道:“不如你给这两次聚会取个称号以添些雅趣。”
庄承荣笑道:“我哪有那个才情,不过想来那些才子佳人们不过是几句酸诗几针绣活,就敢称才艺双全,我也少不得在玉姐姐面前卖弄一番。既然此事是玉姐姐一力促成,自然是以你为主,况又是母仪天下的皇后。自是群芳之首,百花之主,那便叫做群芳宴百花会吧。”
沈秋君得了庄承荣的恭维。心中暗乐,口里却道:“我都是半老太婆了,哪里敢在那些妙龄如花的少女面前称芳,到时还是以女儿的名义相聚吧。”
庄承荣见沈秋君口是心非,也不点破。只是笑道:“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只管说。”
沈秋君瞅着庄承荣狡黠一笑,又见庄承荣衣衫上有一点褶皱。便一边帮他抚平一边笑道:“不必了,我手底下的人多的是,这点子事倒不必麻烦你了,一来省得那些女孩心中再多了想法,再则天下美人何其多,春兰秋菊的,万一你看到眼中去,我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庄承荣本看着沈秋君秋波流转脸带红晕,便已有些情动,又听她含了酸意半真半假地说了后面的话,再加上她玉手在自己身上游走,便也不顾青天白日的,一把抱起沈秋君来就往内室走去,口内犹笑道:“你只要想法子栓了我的心,不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吗?”
沈秋君忙挣扎着小声说道:“快放我下来,大白天,你就不怕被御史言官们知道,到时他们真指责于你我,又是一场难堪。”
庄承荣欲火一起,哪里顾得上这个,只道:“夫妻房中事,他们管得着吗,他们真敢啰嗦,我就砍了他们。”
殿外的宫人在外面只隐约听到帝后调笑之声,忙放下帘帐,退出殿后守候,心中虽艳羡皇后如此得皇上的宠爱,却不敢作他想法。
一来是沈秋君虽知道庄承荣心系于自身,不过因为太子等人尚年幼,皇宫中只他一个成年男子,那些有些姿色的宫人们未必不会打主意到他身上,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所以便借口为太上皇祈福,放出一大批宫女出去,留下的都是些没有多少姿色的或者年纪尚小的宫女。
这件事情也让众大臣颇有微词,无奈庄承荣仍是秉承他在安乐王府时的做法,后宫之事,他一概不插手,只放任沈秋君来处理,对外只道:“宫中主子少,用不着那么多的人伺候,宫人们自幼离开父母亲人,如今年纪大了也该放她们回去尽尽孝道了。”
故如今在寝宫中侍奉的宫人不是年长的嬷嬷便是姿色平庸的宫女,再加上前段时间庄承荣极不满那日太上皇欲赐死皇后时殿中众人的表现,若是沈秋君不是疾言厉色镇住了众人,后果不堪设想。
庄承荣越想心里越不痛快,便要重重责罚当日当值的众宫人,幸好沈秋君及时劝住,众人才免遭一难,故皆对沈秋君感恩戴德,不敢有他想。
于是很快京城众人便得知:皇后以公主之名邀请众官宦之女前去参加群芳宴。
其实大家心中也都明白,这是太上皇之前为皇上选妃所做的安排,如今不过是皇后将主动权拿到自己手中罢了,如今看来这选妃之事倒是真的了。
一时家中有女儿得了邀请的人家有欢喜的也有担忧的。
那喜的是,说不得将来女儿麻雀变凤凰,得个妃嫔之位,自家便算是飞黄腾达了;
那忧的人家则心疼将要把自家千娇百养的女儿送去那深宫中,只怕此生再不得相见,况且又有一个妒性十足的皇后在那里,再加上皇上向来喜怒无常,性情冷酷,也不知女儿将来进宫可否能寿终正寝。
不过此时倒有一家夫人虽没有能送到宫中的女儿,却在得知庄承荣要纳妃时,高兴异常,而这个不是别人,竟是当年因为马车被庄承荣做了手脚而跌断胳膊的石夫人。
说起来石夫人也是个好运气的,当年庄承荣欲将报复施加上她的两个女儿身上时,因为沈秋君的劝阻,终使石家免于名声败坏的噩运。
而石大人虽也依附于贤王,但在贤王起事时,他已经因年老体弱致了仕,而其子则因为年纪尚轻虽做了官,却无所建树,故不得进入贤王势力圈中,反倒在庄承荣上位时,没有受到牵连,又因依附于太子贤王的人倒大一大片,倒让他一个年轻后生有了出头的机会。
如此石夫人也算是个有福气的了,只可惜人是不能做亏心事的,不然心中总会发虚。
当年她在暗处窥见贤王与庄承荣关系微妙之处,便有心卖贤王个好,故在贺贤王封王的那日,故意和人大提特提起齐妃母子对庄承荣的好来。
如此倒也就罢了,偏人总是喜欢在抬高一个人时,不自觉就要贬低另一个人,以显示出高低来,再加上她因为轻视庄承荣,便鬼使神差地将容妃大大鞭笞一番,偏偏正让庄承荣听个正着,这才有了摔下马车的事情来。
庄承荣本来还有心再报复她一把,但因为沈秋君当日的阻拦,再加上他现在身为一国之君,自然也就把这事给忘到脑后去了,便是后来再看册子时,倒也没太把她在心上。
可惜这些石夫人是不知道的,她只看到庄承荣这些年是如何对付得罪他的人,当日还寄希望于贤王做了皇帝,收拾了庄承荣,她也好无后顾之忧,哪知却偏偏是庄承荣做了皇帝。
而庄承荣对付太子与贤王的手段,也看在石夫人眼中,士可杀不可辱,据大家隐晦的传说:庄承荣如此羞辱他两位兄长,尤其是他当年依附的废太子,是因为废太子言辞中得罪了他。
这越发让石夫人惶惶不可终日,直担心庄承荣和她算当年之账,日夜不安的她每日都在思索如何化解此事,不想庄承荣纳妃之事,倒让她眼前一亮,看着面前的侄女,越发笑得和蔼可亲。
原来前段时间,她娘家一个远房的侄女金小姐前来投奔于她,这个侄女长得倒是花容月貌明眸皓齿,不比京城的大家闺秀逊色,又极有眼色,伶牙俐齿的倒是极得她的欢心,想着等儿子成了亲,就纳她做妾也是不错的。
不过,如今庄承荣纳妃的消息一出,石夫人便改了主意:她要献美给庄承荣,这样一来,将来有什么事,也好有人说项,若是侄女得了庄承荣的欢心,她石家也算是皇亲国戚了。
那金小姐自投奔了姑母,便被石家的富贵迷了双眼,又得了姑母的许诺,一心想做表哥的妾室,如今见姑母竟有心献她入宫,做那天家的贵人,哪里有不愿意的道理,不过忸怩了半日,便答应下来。
正文 第二九八章 石家献美
倒是石夫人的儿子小石大人满心里不同意,他这个表妹美则美矣,只是到底是小地方出来,没怎么见过世面,哪里比得上京城里真正的大家闺秀。
若只是穷苦出身也就罢了,小家碧玉有时也很有味道,只偏偏这个表妹又一味仗着自己美貌,眼大志空只想着攀富贵,自己都看不上她,更何况万万人之上的皇帝?
石夫人却不赞同道:“你娘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这男人再怎么能干,也不免会沉迷于美色,就因为这次入选的皆是中规中距的官宦小姐,这才显出她的野趣来。皇上未必不会喜欢她。”
小石大人不敢直接驳斥母亲,只得说道:“母亲也只能想一想罢了,这次群芳宴可是只邀请了五品以上官宦勋贵之家的嫡女前去,咱们家去哪里弄帖子去?”
石夫人听了,顿时泄了气,白白高兴了一场,倒把这事给忘了。
小石大人见母亲如此,以为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不由暗自抹了把汗。
不过上天似是格外的眷顾石夫人,这日庄承荣因事须到京郊,恰好石家有处宅院便在那里,于是临时点了那处为歇脚之用。
这下可把石夫人高兴坏了,直道是天意,到那日便急忙带着侄女来到别院,却不想这次庄承荣竟带了沈秋君一同前来,倒让石夫人颇为苦恼了一阵。
小石大人却不同意石夫人如此做,他道:“到时皇后也在,你这样做别皇上那边没靠着,却结结实实得罪了皇后。”
石夫人不以为意,说道:“皇后也得听皇上的啊,皇上真喜欢上你表妹,她又能如何。她若是能管得着皇上,也就不会有这次的选妃之事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