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比张氏的高兴劲,连守信的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
  “爹,你给我爷和我大伯传话了。”连蔓儿就问。
  “嗯。”连守信坐在炕沿上。点了点头。
  “那我爷他们,说啥了没有?”连蔓儿探究地看了一眼连守信,又问道。
  “就打听打听,我也没说帖子的事。我就说王家的管事,顺道路过我这,就告诉我了。那管事忙,让我帮着给捎的话。”连守信就道,“你爷、你奶和你大伯他们,就商量送礼的事。我就回来了。”
  “那就几句话的事,爹你咋这半天才回来。”连蔓儿打破沙锅问到底。
  连守信的脸上就闪过一丝尴尬和无奈。
  “那不商量送礼的事吗。你奶就问我,咱给送啥。我就说这事是你娘操办,……我说了你娘打算让家兴进城帮咱买东西。”说到这,连守信叹了口气。或许他不该跟周氏说的那么详细,其实他已经接受教训了。可是,面对的毕竟是他的亲娘。过去,他又是被周氏辖制惯了的。一不小心,就说出来了。
  连守信也无奈,一家人,亲母子,结果比面对外人还要累。
  “你奶就说家里没钱,那意思,就让咱……”
  “他奶不是让咱替上房预备礼吧?”张氏眼睛睁大了一点,问道。
  “我没答应。”连守信有些气闷地道,“他奶那意思,反正咱也是买,就多准备点,到时候一起往王家一送,就都有了。我说这像咋回事。我这分出来,另是一股,礼那也应该是分着上。混一块,那叫咋回事。……他奶就不大高兴……”
  连守信的声音低了下去。
  连蔓儿暗笑,只怕周氏不是不大高兴,而是很不高兴。周氏应该是又骂连守信了。
  “娘,我爷说我爹能顶起灶坑门来了,说的真没错。”连蔓儿就小声地跟张氏说道,“这要搁以前,我奶一瞪眼睛,我爹就啥也不敢说,我奶咋说咋是了。”
  张氏瞟了连守信一眼,也抿嘴笑了。
  “爹,你别听我奶哭穷。那天闹分家,爹你不也看着了吗,我二伯他们从我大伯那屋的箱子里,搜出好几个尺头,哪个都拿得出手。还有那之前,我大伯他们刚从县城回来,我奶搜检我大伯娘的箱子,也有好几个尺头。……随便拿出俩来,就够上礼了。”连蔓儿就道。
  “这还真啥都瞒不住你。”张氏见连蔓儿这么清楚,就忍不住笑。“就怕他奶这是舍不得拿出来,都要留着给他老姑。”
  “那咱可管不了了。”连蔓儿就道。
  比如说古氏进城,虽然厌恶古氏,她们还是给凑上了给宋家的礼,但是这次给王举人家上贺礼,她们就绝对不能答应。
  转眼就到了王幼怀娶亲的日子,王幼怀娶的是离三十里营子约有百里的义安县周家的姑娘。义安县周家也是大户,祖上曾有人做过正四品的京官,如今家里也有人在务举业,与王举人家是门当户对。
  王举人家娶亲,对方又是这样的人家,这婚宴那可是难得的繁华热闹。连别的村的人,都有大老早赶过来,要看新鲜热闹的。
  连家连老爷子、连守仁和连守信爷三个都要去赴席,家里的女眷不去,孩子们自然也都不跟去。
  连叶儿今个有空,就跑来找连蔓儿。
  “蔓儿姐,咱也去看热闹吧。听说,新娘子的嫁妆可多了。”连叶儿就对连蔓儿道。
  连蔓儿也正想着要玩,立刻就答应了。
  “姐,我也要去。”小七听见了,就跑过来道。今天又是私塾的休沐日,小七和五郎做完了功课,五郎继续埋头读书,小七就有些坐不住。
  “行,咱就去看看,就回来。”连蔓儿就道。
  跟张氏打了招呼,三个孩子就往王举人家来。
  因为王家娶亲,今天村里都比往常热闹,好些个人站在街上,也有和连蔓儿他们一样,往王家走,打算走的近些看热闹的。
  穿过树林,就看见了王家门口的大影壁。连蔓儿她们来的巧,新娘子的车轿正好到了,就听见一个人高喊了一声“吉时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像炸雷一样地响了起来,大红的花轿被人抬进了门。
  一众半大的孩子们就往前挤,想要看的更清楚些。
  “我看见了,我看见新娘子的脚了。”就有一个孩子喊。
  连蔓儿就忍不住笑,那轿子抬进外院,新娘子根本就没下轿,起码要进了二层院子之后,新娘子才会出来。这个时候,根本连新娘的衣裳角都看不见的。这些小屁孩就能自娱自乐,叫的这么欢。
  这群孩子往前挤,恨不得跟进院子里去,早有王家的家丁在门口拦住了。 一会工夫,就有个大脚的婆子,穿着红红绿绿地喜庆衣裳,胳膊下夹着个小簸箕从里面走出来。
  孩子们一下子都激动了。
  “散喜钱,散喜钱的来了。”就争先更用力的往前面挤。
  果然,那婆子都到门口,两手端了簸箕。
  “小猴崽子们,都往后稍稍。”
  这些孩子们怕这婆子延迟散喜钱,竟都听话地往后退了两三步,也就两三步,就谁都不肯退了。
  那婆子有骂了一句小猴崽子,就高声说着吉祥话,手里的簸箕一扬,铜钱就像雨点一扬地撒了下来。
  一众孩子就连喊带叫地抢着捡钱。
  连蔓儿没有去抢,也拉住了小七没让他去,她怕小七被那几个大些的孩子给碰伤了。
  “应该不到二百个钱。”连蔓儿只看着那洒落的钱雨,说了一句。她每天数铜钱,所谓熟能生巧,只要看到一堆铜钱,不用去数,她都能大致估摸出那铜钱的数量。
  能撒一百多个钱的喜钱,在这村子里,王举人也算是大手笔了。
  一种孩子抢完了铜钱,有一些渐渐散去了,还有一些没有走,探头探脑地往院子里看。就有家丁过来,将他们轰到一边,好让来上礼赴席的人进门。
  听着里面鼓乐喧天地异常热闹,连蔓儿也没急着走。她也正探头往院子里张望,就见一个身穿朱红织金直缀、粉底短靴的少年从院内走过来,招呼了一个小厮过去说了几句话。
  那小厮领命,就从门里出来。
  那少年转身要回去,突然又停住了,转过身来,看向连蔓儿。
  “幼恒哥,幼恒哥看见咱们了。”小七就嘻嘻地笑。
  那少年正是王幼恒。
  第三百六十四章 威胁
  王幼恒看见连蔓儿站在门外,就走了过来。
  “蔓儿。”王幼恒朝连蔓儿招手。
  那拦在门口的家丁都忙恭敬地闪到一边,连蔓儿左手拖着小七,右手托着连叶儿,走到王幼恒跟前。
  “幼恒哥。”几个人一起招呼道。
  王幼恒笑着点了点头,抬手摸了摸小七的脑袋瓜。
  “怎么跑这来了?”王幼恒就问。
  “来看看热闹。”连蔓儿就笑着道。
  “要看热闹啊,你们跟我来吧。”王幼恒在前面走,将他们带进了内院,过了一道穿堂,又往右沿着游廊走了一段,就是一个月亮门。穿过月亮门,是一条三尺来宽的夹道。
  “幼恒哥,你今天打扮的,好像新郎官。”小七忍不住,跟王幼恒说道。
  王幼恒轻轻地拍了拍小七的头。
  “胡说。”
  今天是他的堂兄王幼恒娶亲,为了喜庆,他也穿了件红色直缀。不过是朱红,新郎官和新娘子,都是穿大红的。
  “幼恒哥,你今天是挺精神的。”连蔓儿也笑道。
  平常王幼恒穿的都比较素,今天还是第一次看见他穿织金的衣裳。果然是人靠衣装,这也让连蔓儿第一次意识到,王太医家并不是普通的郎中家,王幼恒是也是名门望族的子弟。
  王幼恒待人和蔼可亲,衣着配饰也从不讲究华丽,又常住在镇上,这些,都让人忽略了他的身家背景。
  “哦。”王幼恒这次没说连蔓儿是胡说,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
  “幼恒哥,你带我们进来看热闹,我们能看着新娘子吗?”连蔓儿又问。好奇心,连蔓儿也有。而且一点不比别人少。
  “这个呀。”王幼恒有点为难,今天,就是他也见不到新娘子的面。
  “幼恒哥,我说着玩的。你别当真。”连蔓儿就道。就是凑热闹,如果王幼恒真的当一件严肃的事情来办了,连蔓儿会觉得不好意思的。
  “蔓儿喜欢看新娘子啊。”王幼恒轻笑道。
  “谁不喜欢看啊,我也喜欢看。”小七就兴高采烈地抢着答道。
  “等会回家去,我和娘说,就给你娶了小媳妇回家来看。”连蔓儿就笑着打趣小七。
  小七的一张包子脸就有些泛红,鼓着嘴不说话了。其实。小七这个年纪,根本就还不懂小媳妇到底是啥,可就是会脸红。
  走了约有一箭之地,就听得那鼓乐之声更加响亮了。
  从夹道出来,是个花园,花园内已经搭好了戏台,戏台对面是座花厅,里面放着七八张的桌子。桌边坐着的都是半大孩子,从几岁到十几岁都有,最大的也不超过十四五岁的样子。
  王幼恒将三个孩子带进了花厅。就有一个管事婆子过来,向王幼恒福了一福。
  王幼恒跟那婆子说了两句,就将连蔓儿三个安排在一张桌子旁坐了。
  “你们在这吃席,看戏。要看新娘子,以后有的是机会。……我会打发人回去跟你娘说一声,让你娘放心。”王幼恒对连蔓儿道。
  遇见王幼恒,不仅能坐上席,还有戏看,这可真是好事。
  “幼恒哥,我们坐这。你坐哪啊?”连蔓儿就问。
  “我在前院……”
  王幼恒刚说了这一句话,就见一个婆子急匆匆地走过来。
  “哎呦,七少爷,都找了您大半天了,您怎么再这啊。快跟我走吧,前边就等您了。”那婆子冲着王幼恒行礼道。
  作为新郎官的堂弟。今天王幼恒可不只是坐席吃酒的,他还帮着操办事情。
  王幼恒就忙嘱咐了旁边一个婆子,要她照顾这连蔓儿三个,就急匆匆地跟着那找来的婆子往前面去了。
  “我这还是第一次做上席。”连蔓儿就小声对连叶儿和小七说道。
  “我也是。”连叶儿道。
  “我记得咱爷带我赴过一次席,就一次。”小七伸出一根胖乎乎的手指头,说道。
  庄户人家,遇到婚丧嫁娶这样的事情,有来往的人家,都会相互上礼。一般的时候,一户人家上一份礼,去赴席的也是一个人。原来没分家的时候,赴席的人都是连老爷子。像这种娶亲,或者嫁女添箱的酒席,有的时候,是一个大人,是可以带一个小孩赴席的。比如说一张桌子,定的是做十个人,那是成年人,小孩子不算数。
  连老爷子是体面人,去赴席,就不爱带孩子一起去。小七还是因为是最小的男孙,那次是和连家有亲的吴家的一次喜宴,连老爷子才带了他去。
  像连蔓儿和连叶儿这样的小丫头,小时候一般都是没机会赴席的。
  像现在这样,跟一群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坐上席,更是从来没有想过。
  连蔓儿给小七剥了一个果子,抬眼四下打量了一圈。
  这几张桌子上坐的孩子,都穿的极体面,好多个胸前都挂着小金锁。小七旁边坐的是个小姑娘,看样子也就七八岁的样子,大眼睛、小嘴巴,很是可爱。 只是言谈动作,却跟个小大人似的,她主动跟小七说话。
  “你叫啥名字?”小姑娘问小七。
  “我、我叫小七。”小七还是第一次被穿这样体面,长的这么漂亮的小姑娘招惹,小家伙明显有些紧张,把小名都说出来了。
  “我听见,你刚才管王家的七少爷叫幼恒哥。”那小姑娘有道。
  “那是我幼恒哥。”小七道,略镇定了一些。
  “哦,你们是王家那边的。”小姑娘做出一副恍然状,还很小大人似地叹了一口气,“这席都坐混了。”
  连蔓儿忍笑。
  “我叫小七,你叫啥名?”小七这个时候,已经完全镇定下来,询问小姑娘的姓名。
  小姑娘一开始没说话,小七就一直看着人家。
  “我叫周清荷。”小姑娘架不住小七这么看,脸蛋有些发红地轻声道。
  连蔓儿不禁莞尔,再怎么小大人样,她也是才几岁的小丫头。
  这会工夫,已经有人上来,将果盘都撤掉了,正是开席,饭菜流水似地端了上来。连蔓儿就正襟危坐,手持筷子,瞧着有人动筷,她也就跟着开动。
  托王幼恒的福,今天她要好好吃一顿。
  随着开席,那戏台上也有了动静,是特意给这些孩子们安排的一般小戏,不过是翻跟斗、来回举着旗子、瞧着锣鼓点子。表演的也是一些岁左右的孩子。
  这样的戏,也没台词,就是热闹。坐在席上的小孩子们却非常喜欢,还有的学大人叫起好来。
  吃了一会酒席,连叶儿就说肚子疼,连蔓儿就让小七留在席上,向旁边伺候的婆子打听了茅厕的所在,就陪着连叶儿从花园走进旁边一个跨院里。
  连叶儿去茅厕,连蔓儿便在跨院一处回廊的栏杆上坐了。
  “咦,连蔓儿,你咋在这?”突然从旁边一道角门里,闪进来一个人,看见了连蔓儿,就大惊小怪地道。
  连蔓儿抬起头,认出眼前这个穿着大红衫裙的姑娘是英子。
  “英子姐,你咋也在这?”连蔓儿就问。
  英子上下打量了连蔓儿几眼,就朝着她挥了挥手。
  “偷懒了是吧,快回去干活去,正缺人手那。”
  王家娶亲,要招待大量的人,她家就打发了管事到村子里,雇十来岁的小姑娘进府帮忙打杂。给的报酬很优厚。村里好几个像连蔓儿、还有英子这么大的姑娘都来了。这英子显然是来帮忙打杂的,她也将连蔓儿认作是她一路的了。
  “我等人那,马上就回去。”连蔓儿也懒得跟英子解释,就说道。
  “懒得管你,回去看扣你的工钱,就有你哭的。”英子说着,还甩了一下手帕子,就扭着腰从朝连蔓儿刚才坐席的花园子去了。
  看着英子的背影,连蔓儿就想,英子家是什么时候发了财了,看英子身上穿的衣裳,那料子,可不是英子家的家境能买的起的。
  连蔓儿又坐在栏杆上等了一会,还不见连叶儿出来,她百无聊赖,见这院子里没人,就四下走了走。走到一丛美人蕉后头,发现有一扇角门,轻轻一推,那角门就开了。连蔓儿探头进去,见是一个小院,并没有人,就走了进去。
  这院子似乎是库房,一个人都没有,突然就听见不远处一间屋子里传出来细细的说话声。
  连蔓儿就想要退回去,却又停住了脚。
  “……当初你答应的好好的,这都拖了多长时间了,就求你这一件事。别是你怕连老四家,不敢去说吧?”
  是英子的声音,而且提到了她们家,连蔓儿自然要听下去。
  “胡说,他不过是个庄稼人,我会怕他?这事,你别急,等……”
  “等,你还让我等。等到你都娶媳妇了,你赌咒发誓,甜嘴油舌的,骗了我的身子。过后就不是你了。今天,你得给我个交代。要不,你就打发轿子抬我进门。我给你做妾、做通房,我伺候你,伺候你的新奶奶,我都认了。咱俩这辈子都不分开。要不,你就把铺子给我家弄过来。”
  第三百六十五章 巧遇
  英子在打连记的主意,至于被她威胁的男人,连蔓儿皱了皱眉,听那有些懒洋洋,尾音拉长的声调,正是今天的新郎官王幼怀!
  这两个人是什么时候勾搭在了一起?
  还是连记老铺子的时候,连蔓儿一家就得到过消息,说是村中有人在打她们的铺子的主意,其中就有英子家。只是她们防备的严谨,在锦阳镇和三十里营子有王幼恒、吴家等人家帮衬,又和沈家添了来往,所以那些人都无处入手。
  近来,再也没有这样的消息传来,连蔓儿还以为那几户人家看清了行事,都歇了这份心思。没想到英子家还没有歇心,而且还要威胁王幼怀帮她家达到目的。
  听英子话里的意思,这件事应该是她早就跟王幼怀要求了的。连蔓儿仔细回想了一遍,确定不论是王幼怀本人,还是王家的任何一个管事、下人,都没有流露过这个意思,或是真的做出不利于连记的举动。
  相反,王举人家和她家现在很有平起平坐地来往的势头。
  这个英子应该是看王幼怀今天成亲,而关于铺子的事却始终没有给她办。她着急了,所以找上王幼怀,语带威胁。
  因为关系到自家的铺子,连蔓儿也顾不得那么多,只是侧耳倾听。她想知道,王幼怀到底会不会答应英子的要求,如果答应,他是打算用什么样的手段。
  “不是跟你说了,等我忙过了今天。我就找连老四说话。等他家那旧铺子的租约完了,你们就在那开你们的铺子,怎么也能分他连老四一半的生意。他家一个月赚五十两,以后就是你们一家赚二十五两。我的小乖乖,你要是能干,挤垮了她家,那就是你自己独得五十两。”王幼怀的声音懒洋洋地说道。
  “要等他家的租约完了。那不得等到年底?这还好几个月那,我爹着急的眼睛边都红了。……你当初要了人家的身子,是怎么跟人家说的。让连家把铺子让给我们做。你是这么答应的。……后来总说要等,等人家新铺子都盖起来了,又说要把旧铺子给我。……现在还要等。等他家啥租约完了。你说,你……”英子含嗔带怨,语气中添了焦急。“你还说你不怕连老四家,他家有啥了不起,还不是跟我们家一样。就是那个连花儿嫁进去了宋家,沈家看着宋家,在他那里歇两次脚,看看乡下的新奇玩意儿,你就怕了他一个庄稼汉,怀大少爷。你没种!”
  “我的小乖乖,你别急,等我就去和连老四说,让他把旧铺子立刻让给你们。……我有种没种,宝贝儿你不最清楚……”
  接下来那屋子里的声音就含混了起来。而且渐渐有些不堪入耳的声音传出来。尤其是英子,也不再提铺子的事了,只发出一阵阵沉迷于**中的声音。
  连蔓儿再也听不下去了,悄悄从角门退了出来,并将角门轻轻地掩上。
  三十里营子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姓王,王举人在本村、本镇、甚至本县。都是举足轻重的人家。尤其是在三十里营子,比如说上次,靠近王举人家田产的土地要变卖,王举人家没说不买,别人家就不敢去买那田产。
  如果王举人家要在三十里营子办成一件什么事,那么这件事几乎是百分百地能够办成。
  王幼怀,作为王举人的长子,如果真的向连守信提出来,让他将旧铺子的房子让出来。连守信如果拒绝,就是卷了王大少爷的面子。
  在三十里营子,连蔓儿并不想和王举人家交恶。
  可如果连守信答应了王幼怀的要求,让英子家就在那旧铺子里,也开上一家早点铺子,这多多少少都会分走连记的客流。如果英子家再使什么下作的手段,对连记的危害就更大。
  不能让王幼怀向连守信提这件事。
  那该怎么办?连蔓儿一边往回走,一边心下飞快地琢磨。看来,还是得找王幼恒。亲堂弟的分量,总要众过英子这样的……,英子于王幼怀算是什么那?
  王幼怀答应了英子很久的事情,一直都没有办。
  不过,现在王幼怀成亲了,他一定并不希望英子的事情爆出来,所以刚才才会那样的答应。这种时候,亲堂弟的分量,是否足够那?
  因为心里面琢磨事,连蔓儿就没注意看路,差点和迎面走来的一个姑娘撞个满怀。
  “妹子,茅厕怎么走?”那姑娘就问连蔓儿。
  “茅厕啊,”连蔓儿打量了眼前的姑娘一眼。这姑娘大约十五六岁的年纪,上身是淡粉色的衫子,外罩葱绿的背心,下身是淡粉色的挑线裙子,头上除了银钗、还插了两朵小红花。
  眼生,不是三十里营子的人。看穿戴,似乎是个丫头,却和王家的丫头打扮的不同。而且,这姑娘说话的口音,也不像是锦阳镇的人,倒是和刚才席上跟小七说话的小姑娘一个口音。
  连蔓儿顿时心中一动。
  “茅厕,好像是那边。”连蔓儿抬手一指,说道。
  这葱绿背心的丫头似乎是急着上茅厕,也没多问,就顺着连蔓儿手指的方向急匆匆地走了过去。
  那里有一丛美人蕉,转过美人蕉,就是刚才连蔓儿出来的角门。
  此地不宜久留,连蔓儿就忙来找连叶儿。正巧连叶儿已经从茅厕中出来了,连蔓儿就拉了她,急匆匆地从跨院里出来。
  “叶儿,咋样,肚子还疼不?”连蔓儿就问连叶儿。
  “蔓儿姐,也不知道咋回事。我这肚子,还有点疼。不过,也不碍事的。”连叶儿这么说着话,脸色却有些不好看。她肚子疼,可又不想因为自己,而影响了连蔓儿和小七坐席、看戏。
  连蔓儿这个时候,却是想早一点离开这里。免得一会,要是真闹腾起来,那个丫头看见了她,那可有些不大好咧。
  “叶儿,你别硬撑着了。走吧,咱就回家去。”连蔓儿不让连叶儿多说话,就去席上,叫了小七。
  “我妹子肚子疼,我们这就回家。”连蔓儿就找到王幼恒嘱托的那个婆子,告诉她道。
  那婆子听了,也没多问,就在前头带路,将她们送出了王府。连蔓儿又嘱咐那婆子告诉王幼恒,她们已经走了,就带着连叶儿和小七回了家。
  连叶儿回到家,又跑了两次茅厕,就有些脱水,一张小脸黄黄的。赵氏着急,就找张氏商量。张氏从五郎挖的野菜里挑出两棵鲜嫩的马齿苋,又让连蔓儿称出二两白糖出来,熬了浓浓的两大碗水,让连叶儿都喝了下去。
  连叶儿又跑了一次茅房,终于止住了。
  “晚上再这么来一剂,就没事了。”张氏就说道。
  庄户人家,一般像这样拉肚子,或是有些头疼脑热的,很少会去请郎中。她们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小偏方,就地取材,又方便又实用。尤其是秋天拉肚子,一般都是夏天吃了凉的东西,到秋天发作出来,这个时候,用马齿苋熬水喝,最为神效。
  连叶儿没事了,连蔓儿就有心思回想刚才的事。也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她们出来的时候,王家是风平浪静的。
  是那个丫头并没有发现王幼怀和英子,还是她发现了,却装着没看见。只要推开那扇角门,就不可能不听到那个声音。而那丫头,十有八九是新娘子那边的丫头。她听见了、看见了,就算当场不闹出来,事后也该告诉新娘子那边的人才是啊。
  等连守信、连老爷子和连守仁都坐席回来,连蔓儿小心的旁敲侧击,依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消息的时候,连蔓儿就有些泄气。
  如果这一招没有结果,那么接下来她该怎么做那。她真的不想让别家分去她们的客流,尤其是像英子家那样,明显心术不正的人家。
  吃过了晚饭,眼看着太阳落山了,连蔓儿正想该怎样把事情说出来,一家人想想办法的时候,春柱媳妇来串门了。
  一眼看见春柱媳妇进门时那兴奋的有些发红的脸,还有闪着光的眼睛,连蔓儿就知道,她一定是带来了大八卦。
  “四嫂,你听说了没?”春柱媳妇一开口就道。
  “出了啥事了?”张氏也是一下子就嗅到了大八卦的味道,急忙问道。
  “是王举人家,今天不是怀大少爷娶媳妇吗,听说啊,那怀大奶奶长的可周正了,是头排的人物……”巴拉巴拉,春柱媳妇就开始说怀大奶奶如何美貌,嫁妆如何丰厚。
  “婶子,王举人家出了啥事了?”连蔓儿见春柱媳妇有些跑题,就也跟着追问了一句。若是平时,她还不会这样。可今天不一样,她想快些知道,王举人家出了什么事。
  “出事的是英子,就是刘老四家的英子。”春柱媳妇就道。
  第三百六十六章 古氏回来了
  “英子出事了?”连蔓儿微微眯了眯眼睛,“婶子,英子出了啥事?”
  “春柱媳妇,你刚才不是说是王举人家吗,咋又说是英子?”张氏也忙问。
  连蔓儿和张氏都想听春柱媳妇快点说下去,不过她们关心的重点显然不同。
  “我那么说,是因为,英子是在王举人家出的事。”春柱媳妇就道,“怀大少爷娶媳妇,不是从咱村里雇了好几个丫头帮忙吗,英子也去了。好像她是该在厨房帮忙,结果英子那丫头,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她就跑人刚进门的怀大奶奶的屋子里去了,把人家一只陪嫁的玉瓶给打碎了。”
  张氏和连蔓儿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发出啊的一声,只是张氏的语气完全是惊吓,而连蔓儿的语气,却带着那么一点恍然的意味。
  看来,那丫头还是看到了不该看到的,而且并没有隐瞒下来。而刚进门的怀大奶奶,就出手了。
  今天王家办喜事,别的地方英子都可能到的了,但是新娘子的屋子,连蔓儿不相信英子能去。英子并非王府的丫头,她只是被雇去帮厨的。那时候,她和小七、连叶儿还说想看看新娘子,可王幼恒能安排她们吃酒席、听戏,对这件事却没办法。
  “听说啊,就那一只玉瓶,就值三四百两银子。那还是人怀大奶奶娘家的宝贝,几辈子传下来的。就是有银子。都没处买去。”春柱媳妇这个时候又接着说道。
  “婶子,那怀大奶奶把英子咋地啦?”连蔓儿就问。
  “要说,人家这怀大奶奶那可真不愧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人家身份、人品都贵重着那。说是大喜的日子,要是别的东西,她都不计较,就这个玉瓶。实在是太贵重了,她自己都没法做主,就让人把英子先给关起来。”春柱媳妇就道。
  “这要是搁别人身上。那立马就能把英子给打杀了啊。咱庄户人家,英子一条命,都抵不上人家那玉瓶的价钱。那不是刘家村有个小丫头。让她娘给卖到城里,给人家做丫头,也是摔坏了主人家的东西,那可没这玉瓶值钱,就让那主人家打了一顿板子,当天晚上就没气了。那主人家赏了口薄皮棺材,就把人给埋了。那丫头的老子娘啥话都不敢说,还怕人家要她们陪那丫头打坏的东西钱那。”
  说到这里,春柱媳妇有些唏嘘。
  “这大喜的日子,这可不咋吉利。”张氏就道。“英子那丫头, 平时看着她就有点心大。好好的,她就干她该干的活呗,她跑人家新娘子的屋子里干啥去了?”
  “就是这么说啊。”春柱媳妇道,“都疑心说英子是想去偷东西。这就等着人家闲下来,要审她。不过现在,也审不着了。”
  “这话咋个说?”连蔓儿忙问道。
  “不是说把英子给关起来了吗。也不知道是咋整的,英子那丫头还挺能够的,她跑了。”春柱媳妇就道。
  跑了,是因为害怕被罚吗?砸坏了新娘子的贵重东西。这样的人,王家竟然没有好好的看管她,就让她跑了?
  连蔓儿总觉得哪里好像有些不对劲儿。
  “刘老四两口子都让人给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