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心偏向你大房的闺女了!”
这刘氏本也是个急性子的人,眼下她一见方氏拿鱼儿来说事,当场就同她翻了脸,骂道:“我给八娘喂精米磨成的迷糊,还不是因为她打小就多病多灾,生怕一个不小心她就没了?弟妹你怎么连这个也拿来说事?难道你不知道有几回八娘是真的是只剩那么一口气儿,是我们好不容易才给救回来的?!”
鱼儿打出生到现在生过的几场大病,杨二柱和方氏是都知道的,所以方氏听了刘氏的话后也不好否认,最终只闷闷的嘀咕了句:“她这不还活得好好的吗?可见当时那几场病也不算厉害,眼下她既然已经好了,那就不该再吃那么好的迷糊……”
方氏这番嘀咕让鱼儿听了心里十分恼火,听方氏这话,似乎非得自己得病夭折了,她们二房才算没吃大亏?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小娃娃能吃多少精米?
就算杨大柱他们真的因人口较多而占了便宜,可当这一大家子遇到困难时,杨大柱也没想过让杨二柱一家来帮忙解决啊!别说是帮忙了,平日里方氏既下田下得少,到了饭点也不帮着刘氏做饭,天天就知道躲懒……这些方氏怎么都不拿出来说?
这些还都只算是小事儿,方氏怎么不说杨大柱夫妇忍痛将杨七娘送给王家当童养媳、继而用得来的抱媳礼帮一家人度过难关的事?!杨大柱为了能让一大家子迈过那个大难关,连心爱的女儿都牺牲了,可方氏却因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同他们争谁吃亏、谁占便宜?!
鱼儿还是第一次见到像方氏这般自私自利的极品,心里更是因为她那些话儿堵了一口气,只是刘氏似乎也被方氏给气昏了头,一时半刻也没想到拿杨七娘那件事来堵住方氏的嘴,鱼儿见状决心暗暗的提醒刘氏一把,让她把杨七娘给人当童养媳一事搬出来堵住刘氏的嘴!
只见鱼儿先是不安分的在方氏的怀里扭动了几下,她这一扭动杨大郎马上就上前一步想要将她抱到一旁哄,鱼儿见状故意挥舞着小手拒绝杨大郎抱她,一边不安分的在刘氏的怀里扭动、一边故作口齿不清的闹道:“姐……阿姐,要阿姐抱抱……”
第十九章 杨六郎语出惊人
这鱼儿打小就是由杨七娘帮着照看,兄弟姐妹中也算是同杨七娘最为亲厚,所以眼下鱼儿突然嚷着要杨七娘抱,倒也没让船上正起着争执的大人觉得奇怪,他们只当鱼儿是想念姐姐了。
而一旁的杨大郎见鱼儿闹了起来,生怕她会打扰大人们的谈话,于是连忙柔声细语的哄道:“阿妹乖,你阿姐眼下已不在我们家住了,等她回来探望我们时,再让她抱阿妹好不好?”
鱼儿边挥舞着手臂表示只要杨七娘抱,边偷偷的观察刘氏的神情,只见刘氏先是一怔、随即露出一副突然想起什么的神情,脸上又是欣喜又是愤怒。
只见刘氏唬着脸冲着方氏说道:“弟妹老说我们大房孩子多、占了你二房的便宜,可当我们这一大家子遇到难关时,是我们大房把孩子送给人家当童养媳,才换来我们这一大家子的温饱!若是没有我们七娘,被说是上学堂读书了,怕是眼下我们大家伙都已饿得只剩下皮包骨了吧?”
刘氏这样一说,方氏马上气短的缩了头,方氏见状气势当场高了起来,愤愤不平的训道:“弟妹你摸摸良心说看看,若是让你把你家的两个小子送去给人家当上门的女婿,打小就养在别人家里……你们舍得吗?你们别只光看到我们大房占便宜的地方,你们也得摸摸良心想想我们大房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
“我们七娘还那么小,可为了让这一大家子能挺过那个难关,我和你大哥是狠着心把她送走的啊!你们只顾着欢喜这一大家子有救了,可你们知道我们这当爹娘的心有多痛吗?!你们可知道每每七娘回来,我都要在暗地里悄悄的抹泪吗?你们……”
“别再说了!”
刘氏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杨大柱大喝一声打断,一旁的杨二柱早就被刘氏那番悲痛的话语说得无地自容,所以这杨大柱一喝,他也赶紧趁机扯了方氏一把、示意她不要再闹下去了,可这方氏一点都不把杨二柱的示意放在眼里,依旧直直的看向杨大柱、等他做定夺。
杨大柱先缓缓的扫了船里大大小小的人一眼,随即把目光停在杨二柱身上,语气沉重的说道:“二柱,你先带着你媳妇儿回去吧!这件事我这个当大哥的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不会让你们觉得吃亏。”
杨二柱一听这话立马就拉着方氏往外走,一心想着早早把方氏推回旧船、免得她继续丢人现眼下去,这方氏一边被杨二柱拖着往外走,一边还不忘厚着脸皮补了句:“这可是大哥您自个儿说的,您给我们的交代可不能让我们吃亏!我们……”
方氏话没说完就被杨二柱用力扯了出去,而杨大柱目送他们离去后则长长的叹了口气,随即点起烟杆子蹲在船头一声不吭的抽起来。
一轮弯月高高的挂在海中央,透过薄薄的云层淡淡的在海面上撒了一层柔和的光晕,不远处泊着的小船披着月光、随着海波轻轻荡漾。月光和小船都静静的在海风中摇曳,就连海鸟都收了翅膀安安静静的停在礁石上……
但海面上的这片宁静却无法感染杨大柱,无法让他的心和这片海一样平静,他的脑海里一遍一遍的回想方氏说的那些话语,同时不断的检讨这么多年来,他们大房一家究竟有没有对不住二房的地方……
最终的答案自然是没有,杨大柱和刘氏的为人都不是那种爱占便宜的人,相反杨大柱还总是处处让着二房一家,可这个答案却依旧解决不了孩子们上学一事,只让杨大柱的眉头皱得更深。
杨大柱默默的蹲在船头抽了好半响烟,突然,他把烟杆子重重的在船沿敲了几下,那几个沉闷的声响惊飞了停在礁石上的海鸟,更是宣泄了杨大柱心里的那股无力感,宣泄完后杨大柱的心里也有了打算了,收好烟杆子背着手回到了船舱里。
杨大柱进了船舱先扫了几个儿子一眼,才一脸沉重的说道:“你们几个先去睡吧,别为束脩的事操心,阿爹不会让你们上不了学的。”
杨大柱想来想去还是不愿让哪个儿子辍学,所以他打算再和刘氏商量看看有没有别的什么法子,他也不想呆在气愤压抑的船舱里,所以说完该说的话他就背着手踱出了船舱。
杨大柱的手交叉负在背后,手掌上有着长年打渔、种地留下的老茧,原本挺直的腰板不知何时已微微有些驮,似被一家人的生计给压弯了般。那略显苍老的背影让鱼儿的心里悄悄的泛了酸,几个男孩子更是因父亲那驼了背的身影感到一片难受。
就在那压抑的气氛快要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站在最边上的杨六郎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语出惊人的留住了杨大柱的脚步:“阿爹、阿娘,你们别再为束脩犯愁了,留下我让哥哥们去上学吧!这样人数正好五个,用来当束脩的物事也正好足够。”
鱼儿以为杨大柱会因杨六郎的懂事而感动不已,哪知杨六郎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出来的话,却让杨大柱当场一脸震怒,边拿烟杆子重重的在船板上敲了一下,边骂道:“胡闹!不读书你将来能有什么出息?难道你想像爹一样当一辈子渔民、日日为三餐发愁?”
杨六郎似乎不仅仅只是为了解决家里的困难,才贸贸然的说出辍学的话来,只见他一点都没被杨大柱的怒气吓退,而是继续鼓起勇气、小声的反驳道:“不读书也可以做别的行当,不一定要和阿爹一样当渔民,做别的行当兴许能多赚些钱银,钱银赚多了就能够让家人吃饱穿暖……”
杨六郎的话把杨大柱气得脸红耳赤,痛心疾首的训道:“你小小年纪懂什么?阿爹让你读书你就读,不要想这些不着边际的事儿!赚钱的事不用你来操心!”
这杨六郎一直都比几个哥哥早熟,尤其是看到和自己一起出世的杨七娘、为了家里的生计甘为童养媳,这件事一直深深的刻在杨六郎的心里,让他觉得难受的同时也觉得自己很没用!他和杨七娘是一起出生的、他甚至比她还要大上一些,可最终却要靠牺牲妹妹才能得以维持温饱……
杨七娘的牺牲让杨六郎瞬间长大了许多,同时也让他一直耿耿于怀、更让他想像杨七娘那样为家里做点什么,所以当杨六郎得知父母为了束脩而犯愁,他便生出了放弃读书早早的去学一门手艺、将来好能早些挣钱补贴家用的念头。
所以即使杨大柱已经十分暴怒,杨六郎还是咬紧牙关说出那藏在心里已久的念头:“阿爹、阿母,我真的不想读书了,就算我继续读下去也不会读得像几个哥哥那样好。以其浪费家里的钱物白读书,还不如早早的让我去学一门简单的手艺,早些去学手艺我便能早些挣钱补贴家用!”
杨六郎这番话让刘氏当场就红了眼眶,一旁的杨大柱眼里隐约也有着泪光闪动,但他却依旧怒气冲冲的操*起一旁的扫帚,边狠着心往杨六郎身上打、边骂道:“我打醒你这不争气的小兔崽子!你才九岁能学什么手艺来补贴家用?!你难道想学了后,一辈子当那最低贱的商人吗?我怎么就教出你这么个没出息的儿子?!”
杨六郎闻言不服气的争辩道:“商人怎么低贱了?只要能够赚钱替阿爹、阿娘分忧,就是再低贱的事我也愿意干!”
“你……”
杨六郎的话让杨大柱心里的无力感变得更沉重,也让他又是心疼又是气愤的继续打杨六郎,杨六郎的早熟和懂事让杨大柱感到心疼,可他的请求又让杨大柱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气愤,所以他一心想把杨六郎给打醒……
这杨六郎似乎铁了心不想继续读书了,所以只见他咬紧牙关跪在原地,任凭杨大柱怎么打他、骂他也不闪躲,一旁的刘氏到底心疼儿子,杨大柱没打几下她就护了上去,并张嘴骂道:“儿子又不是你一人的,你别把我的儿子打伤了!”
“再说了,六郎他这么懂事有什么错?他还不是为了不让我们为难?要是你兄弟的媳妇儿不当着几个孩子的面那样为难我们,六郎他至于说出这些话来吗?”
刘氏的话让杨大柱停住了手上的动作,显然他心里其实也不想打杨六郎的,但为了杨六郎今后的前程,杨大柱还是狠着心拿扫帚柄指着杨六郎,厉声问道:“这扫帚可有把你打醒?你还想不想做那最低贱的商人?”
“孩儿觉得做商人没什么不好的,至少做商人也是靠自己的本事赚钱、靠自己的本事养家糊口,”杨六郎说着顿了顿,抬起头一脸认真的说道:“孩儿只是不想我们一家人再挨饿下去,孩儿更不想我们将来会穷得把鱼儿也送给人家当童养媳……”
第二十章 不再迂腐固执
杨六郎说着、说着便红了眼眶,他的话正好说中了杨大柱的软肋,让他一脸颓然的放下了手中的扫帚、怔怔的扶着船沿,脸上有着深深的愧疚。
而鱼儿听到年仅九岁的杨六郎说出这些话,心里更是感到十分不是滋味,鱼儿知道杨六郎其实并不是因为束脩不够才自愿辍学,他其实是想早早的学艺赚钱,将来好能替父母减轻负担……
毕竟家里还有她这个体弱多病的妹妹要照顾,以后杨家几兄弟除了要交束脩外,还要准备上京赶考的盘缠等。以杨大柱眼下的日常收入来看,光是这些费用就足以掏空整个杨家了,更别提这一大家子还要吃、还要穿,还要买种地的种子、换新的渔具等等。
所以杨六郎不但十分早熟还很聪明,他懂得替哥哥们未雨绸缪的做打算,懂得放弃读书走学艺经商这条捷径来帮家里,毕竟商人虽然地位低下、但却也是来钱最快的行业,若是用心学了,指不定以后还能做大买卖、赚大钱。
一想到杨六郎的这些苦心,鱼儿的眼眶也慢慢的红了———才九岁的孩子就懂得想这么多,这得是多懂事的孩子才能想得到啊?!得是对家人多么无私的孩子,才会就算挨了打也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大家?
杨六郎那小小的身影,这一瞬间在鱼儿的心里变得无比高大起来,他的无私和善良让鱼儿暗暗的下定决心,日后一定要利用自己的现代知识、帮杨六郎好好的做生意赚钱,让他日子不会过得比读了书的几位哥哥差!
就在鱼儿暗暗下定决心的同时,杨大柱似乎也因杨六郎的那番话想通了,只见他深深的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杨六郎,开口说道:“六郎你先起来吧!你说的事儿我和你阿母商量后再说。”
杨大柱说着冲杨大郎挥了挥手,有些疲惫的说道:“大郎,你把弟弟们带出去外头玩吧,玩一会儿再回来。”
杨大郎知道杨大柱是要支开他们几个孩子和刘氏商量杨六郎一事,所以听话的把几个小子带了出去,而鱼儿因年纪小所以没有被杨大郎一起带走,而是重新被刘氏抱在了怀里,反正在他们夫妇的眼里,像鱼儿这么小的孩子也不可能听懂大人的谈话。
待孩子们一走,杨大柱率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边绷着脸重新把烟杆子点上,边对着刘氏说道:“六郎说不想上学堂读书了,你这个做娘的有什么想法?是依还是不依?”
刘氏倒不似杨大柱那般一心想要让孩子出人头地,在她的心里只要自家的几个小子和闺女,以后的日子能过得平平安安、开开心心以及三餐能够得以温饱,她就十分满足了,并不要求子女们今后能够过的多么富贵,这也是一个母亲最最简单和现实的愿望。
所以杨大柱一问,一向在杨大柱面前说话十分直白的刘氏,二话不说就按着心里的想法答道:“既然六郎不喜欢上学堂读书,书也的确读得没几位哥哥好,那由着他去学一门傍身的手艺,只要今后能靠在这门手艺赚钱糊口,且日子也能过得平安舒心,那我认为缀学学艺也没什么不好的。”
“‘士农工商’,这排在后头的两样可是都会叫人瞧不起啊!”
杨大柱似乎没料到刘氏竟然也不支持自己的决定,所以当下有些着急的驳了她一句,随后才语重心长的补了句:“我只是不想孩子们将来过了苦日子,埋怨我们没有供他们上学、让他们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我才会咬紧牙关、再苦再累也要把几个孩子都送去学堂……”
“我说当家的,你也不是那迂腐穷酸的读书人,怎就像他们一样死脑筋呢?!”
刘氏搂了搂鱼儿、不客气的白了杨大柱一眼,像往常一样提高嗓门训道:“你说这‘工商’两行身份卑微会叫人看不起,可你看城里除了当官的以外,日子过得最光鲜的是哪个?”
“是……”
杨大柱只答了一个字就怏怏的住了嘴,刘氏见状气哼哼的替他把接下去的话说完:“还不是你口中那些身份卑微的商人!就连那些学了一、两样手艺傍身,开间小铺子做小本买卖的货郎儿,恐怕日子都过得比我们这些‘身份尊贵’的农民、渔民要好!更别说那些富商家里还有成群的下人伺候着,什么事儿都不必自个儿亲自动手!”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一定要逼着六郎读书呢?若是六郎像我们村里那位老秀才那般,考了几十年了也依旧只是个一穷二白的秀才,那你让他靠什么来养家糊口?要是我们六郎没那金榜题名的福气,还不如让他早早的学门能赚钱的手艺来得实在!指不定这门手艺学好了,咱家六郎日后也能够靠着它发家、继而富甲一方!”
“若真是这样,那其他几个小子要真是像那老秀才一样不争气,不也好歹能有个依靠?这既能顺了六郎的心意,又能解决家里眼下的困难,更能替其他几个小子留条后路的好事儿,你咋就死脑筋的不同意呢?”
这刘氏脾气虽然火爆但性子却很直,杨大柱只说了一句、她就一股脑的把心里的想法倒了出来,且她那护短的性子也让她偏向杨六郎,毫不客气的骂杨大柱死脑筋、遇到事儿不懂得变通一下。
而杨大柱先前显然没往这个方向想过此事,所以刘氏一说完他便怔在了原地,细细的把刘氏那番没有蕴含什么大道理、但却十分直白实在的话琢磨了一遍,良久后终于长长的叹了口气,道:“素娘你说的对,让孩子过他自己想过的日子,今后他才不会心存遗憾,也不会因此而埋怨我们……”
“总之,路在他自个儿的脚下,他想要选哪条来走,都由他了。”
刘氏闻言心里一喜,连忙问道:“这么说六郎那事儿你是同意了?”
“嗯,我们当爹娘的不就只盼着孩子长大后日子能过得舒心?若是我硬把不爱读书的六郎送回学堂,那岂不是故意要让他以后的日子过得不舒心吗?”
“你能想明白就好!我这就去把孩子们叫回来!”
刘氏说着便抱着鱼儿站到船头,扯开嗓子把杨家几兄弟喊了回来,而鱼儿也为杨大柱最终能想通感到十分欣慰,这读书在古代固然是最好、最能飞黄腾达的出路,但鱼儿却不赞成做父母的死命的逼孩子读书、逼孩子做不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这一点鱼儿其实深有体会、并为此一直感到有些遗憾,这鱼儿穿越前作为八十后大军的一员、小时候没少被各种兴趣班荼毒。鱼儿的老妈更是问都没问鱼儿喜欢不喜欢画画、就硬把她送去学画画。
结果这一学,最后竟然还让鱼儿初中一毕业就去考美术中专院校,生生的同“高中生生活”擦肩而过。当然,当个艺术家在别人眼里看起来也许很不错,可鱼儿压根就对画画不感兴趣、也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可鱼儿的老妈从来都没让她选择过,她曾经提的小小抗议也被老妈以“小孩子懂什么”这个理由给强势回绝了!
后来还是鱼儿中专毕业后,文凭不够大实在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才重新捡起课本自个儿学习,学了个大概后再请了几位老师专门替她辅导,最后更是卯足了劲才重新考上一所三流大学,重新选择了“水产养殖学”这个比较感兴趣的专业来学。
虽然鱼儿最终还是念了大学,但结果一样、过程却是不同,至少鱼儿比同岁的朋友多兜了一个大圈子,而没能和同龄的伙伴一起升上高中、然后再一起去读大学,一直都是鱼儿心里最大的遗憾……
不过鱼儿虽然不喜欢画画,却知道在那个年代读艺校算是比较有前途的道路,也知道其实许多孩子连兴趣班都上不了,鱼儿长大了后也慢慢的理解了老妈的苦心,知道老妈其实是想让自己走上她所认为的、最理想和最有前途的人生道路……
所以眼下鱼儿不但十分理解杨六郎此时的心情,也能够理解杨大柱藏在那片坚持下的苦心,杨大柱其实也是想让儿子今后能有出息。但理解归理解,鱼儿还是希望杨六郎能够自己选择今后的道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况且鱼儿是穿越人士,一点都没觉得靠自己的本事经商赚钱有什么不好、更不觉得商人的地位低下。
鱼儿还想着等她长大些,靠着自己的水产养殖知识赚钱改变杨家的状况呢!所以刚刚鱼儿一直都替杨六郎感到着急,毕竟只要眼下杨六郎眼下能够成功的说服杨大柱、弃文从商,那日后鱼儿长大想捣鼓一些和做做生意沾边的事儿,杨六郎就可以给她打掩护和当帮手了!
就在鱼儿正沾沾自喜的庆幸有杨六郎替自己打头阵时,杨大郎已把几个弟弟带回了船上,刘氏待他们都上船后一把拉过杨六郎,笑着说道:“快见你阿爹去,你阿爹已经答应让你不用跟着哥哥们去学堂,自个儿选一门手艺来学了!”
第二十一章 选门好手艺
“真的?”
刘氏的话让杨六郎原本有些沮丧的双眼顿时一亮,紧接着拔腿就往船舱里跑、不一会儿就跑到了杨大柱跟前,难以置信的问道:“阿爹,您已经同意让我去拜师学一门手艺了?”
“嗯,既然你不想读书想学艺,那便随你的意吧……”
杨大柱说着面色慢慢的变得凝重起来,语气也不觉沉重了几分:“但这事儿关系着你一辈子的命运、你自个儿可得要想清楚了,今日你一离开学堂往后就是想回也回不去了,你现下想清楚了日后就莫要后悔,更不能怪阿爹、阿母没让你和哥哥们一样继续读书。”
“孩儿已经想清楚了,孩儿实在是无读书的天赋,想来日后也没福气走上仕途之路,还请阿爹择一门手艺让孩儿苦学,日后也好替家里分担重担。”杨六郎说着便重重的跪了下去,以此表明他的决心。
杨大柱见杨六郎心意如此坚决也就不再拦他了,只顺着杨六郎的话问道:“既然你有这份心阿爹也就不再拦你了,拿你且说说心里可有想学的手艺,说出来好让大家伙儿一起商讨。”
这杨六郎眼下不过九岁多,能够想到弃文从商已属不易了,又哪能那么长远的想到要学什么手艺,将来才能稳稳当当的有一口饭吃呢?
所以杨大柱一问、他顿时便显现出了不大孩童见识的浅薄,一脸茫然的摇了摇头,道:“孩儿也不知学什么手艺好,只想着寻位手上功夫了得的老师傅,去给老师傅当学徒学点赚钱的本事。”
杨大柱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一旁的刘氏就率先提高嗓门问了句:“六郎你想去给人家当学徒?这当学徒可不比上学堂读书和在家里干活轻松,除了学艺外还要被师傅当成小厮来使唤、干那些又累又脏的活儿!阿母舍不得你去吃这种苦,这手艺我们还是别学了……”
“阿母您别担心,干些累活儿算什么?孩儿在家不也天天帮您干活吗?这些活儿我都干惯了,一点都不绝对脏累。”
这杨六郎自小就是个机灵鬼儿,只见他哄完刘氏才说出了自己的初衷:“孩儿听说给老师傅当学徒,只要手脚勤快些多帮老师傅干点活儿,这拜师时送去的礼物便能少送给一些,眼下我们家的状况并不好,孩儿也是想替阿爹、阿娘多省点钱。”
杨六郎这话让在场的所有人再一次感动不已,杨大柱更是一脸欣慰的摸了摸杨六郎的头,本想开口再说些什么,可他最终只略微动了动嘴唇、什么话儿也说不出来,只能按着杨六郎的想法给他列出了几门手艺让他自己选择……
“既然六郎你是个有主意的孩子,那阿爹就把你能去学的几门手艺告诉你,你自个儿掂量着选吧!只要你想学的,阿爹就是砸锅卖铁也让你去学,决不会委屈了你……”
这杨大柱越往下说、刘氏心里就越感到难受,于是她便假意做出不耐烦的神情,出声打断杨大柱的话:“好了,你就别再多说了,快说说有哪些手艺是六郎可以去学的,我们好替他挑一个既称心日后又能赚钱的!”
刘氏一催促,杨大柱就开口说道:“六郎你可以去城里寻一些诸如米行、布行等铺子当学徒,从跑堂的小伙计做起,慢慢的跟着老掌柜学如何做买卖,等学会了今后赚够了钱银、便可自个儿开间铺子做小本买卖,这一种学徒只要为人机灵和勤快些,在铺子里的日子倒不会太难过。”
杨大柱说着端起粗口茶杯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后才接着往下说道:“若是你不愿离家去城里,那也可以在我们这几条村里寻一些会手艺的老师傅,跟着他们学手上功夫。学会后或做了物事挑到城里换钱物,或像走街串巷的货郎般把物事背在身上四处走动叫卖,这种学徒会比先前那种呆在铺子里的学徒辛苦些,在师傅家里还得帮着干劈材、挑水这些活计。”
杨大柱说得十分仔细,而杨六郎也仔细的把他的话一一听进耳里、记在心上,听完后也认真的琢磨了一番,最终毫不犹豫的选了第二样。杨六郎最终选了这比较苦的学徒来当,让刘氏怀里的鱼儿感到有些好奇,忍不住竖起耳朵仔细听杨六郎选第二样的理由。
“阿爹、阿母,孩儿不愿到城里的铺子里当学徒,想就近找一位老师傅学艺,这样也能经常回家看阿爹、阿娘。”
刘氏一听心里当下就急了,骂道:“我们有什么好看的?你还是去城里学吧!在城里的铺子里当伙计比较不辛苦!学的本事也比较多,本事学多了你将来才能有出息!”
没想到刘氏的话却让杨六郎摇了摇头,只见他一脸老成的分析道:“这到城里去跟着铺子里的掌柜学、学的只是打理铺子的本事,这些本事还得等咱有钱开铺子才能用上,否则也只能替人家做工、得那寥寥无几的几个工钱……”
“但若是我能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一门傍身的手艺,只要把那手艺学成了,那即使我们暂且没钱开铺子,我那也能自个儿做了物事走街串巷的叫卖。而那打理铺子的本事,日后待我们赚够了银子开了铺子,再慢慢的自个儿摸索也总能学会不是?若是我实在是笨、摸索不出来,那到时请个管账的先生回来帮忙也行。”
杨六郎这番话让鱼儿听了差点就想拍掌称赞,这杨六郎还真是个既机灵又实在的小子啊!懂得“扎扎实实的学一技之长”这个最实在的道理!
这只要有一门过硬的手艺在手,再怎么着也不会饿死人不是?
况且只要先学会做这走街串巷的小本买卖,懂得如何同客人打交道、如何把东西卖出去,那日后再稍微学一下管账,还怕打理不好铺子吗?
鱼儿甚至已经幻想、以后把自己在现代学的企业经营和管理这门课程教给杨六郎,让他这个有着做大富商潜质的机灵鬼替她把这门课程发扬光大,最好是多赚点钱带着他们一家人奔小康……
鱼儿这边正偷偷的YY着,一旁的杨大柱已想好了路子、顺着杨六郎的想法说道:“我倒是知道隔壁村有几位手艺不错的老师傅,有专门替人打家具做木活的木匠师傅,也有那替人量身做衣服的裁缝师傅,还有有着一手杀猪绝活、专替人杀猪的屠户……”
一旁的鱼儿闻言马上先是把杀猪这一条给排除再外,她可不愿意看起来眉清目秀的杨六郎,跟了隔壁村的杀猪师傅后,日后变成那五大三粗、圆膀子粗腿的屠夫,若杨六郎真的选了这一项,那鱼儿打算从现在起就不让杨六郎碰她的小脸蛋儿一下……
幸好杨六郎似乎对杨大柱提出来的三门手艺都不感兴趣,踌躇了半响后出声问道:“阿爹,可还有别的手艺可选?”
杨大柱皱着眉头把认识的人再仔细的过滤了一遍,最终补了一个:“我们村外倒是住了一位专门编竹制品挑到城里去卖的老师傅,我挑鱼到城里卖时不巧在路上遇过他几回,倒也结伴同行闲聊了几句,得知他正巧想要收个学徒带在身边。”
这杨六郎听了这话依旧像先前那般有些犹豫、不知该选哪一样,但一旁的鱼儿听了杨大柱的话后小小的眼睛立马绽放出兴奋的光彩,心里更是立马打起了小九九……鱼儿悄悄的在心里琢磨了一番后,很快就打定主意一定要让杨六郎选择学编竹制品的这门手艺,日后好帮她的忙!
原来鱼儿没穿越前所学的水产养殖专业,让她穿越到海边小渔村后,一心想着长大后利用自己在现代所学的专业知识,好好的借杨家靠海这一优势大展拳脚,最好是把她在现代学到的水产养殖技术都用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