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忽忽,这一卷的家长里短终于写完了,家也终于分了,这段剧情小云其实很无力、写得也很没灵感,还好下一卷开始要正式写同鱼儿命运相联的事儿,小云真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啊!明天开始全面进入崭新的一卷!
第三卷 被迫离乡
第一章 转眼两年
光阴似水、岁月如梭,转眼就过了两年有余。
这杨老爷子新去,按照规矩杨家两房人都要为杨老爷子守孝,因此这两年多来、杨家大房和二房两家的日子都过得十分低调,并且都按照规矩禁作乐、婚嫁、同房等犯忌讳被视为不孝的事宜。
鱼儿早前对北宋守孝的各种规矩不甚清楚,亲身经历了一着后才知道原来在北宋、守孝可是有着许多大小规矩,不像现代人那般潦草应付。并且守孝期间这些规矩直系晚辈都要严格遵守,一旦违反了规矩、经人告发就要被官府办罪。
既然同律法牵扯上关系,那守孝一事对鱼儿一家来说可就是大事了,早在杨老爷子刚刚去世那会儿,刘氏就把家里的六个孩子都叫到了一块儿,仔细的向他们叮嘱了守孝期间应当遵守的各项规矩,并让他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不可轻视。
而鱼儿最先知道的是替杨老爷子守孝的期限,这个期限很长、足足有二十七个月,在这二十七个月里当官的晚辈、比如杨大郎必须告“丁忧”回乡守孝,孝服满后才能上京陈请复职。
除此之外,一干晚辈在守孝的二十七个月里,不能参加宴会应酬,不能上酒馆、烟花之地等场所寻欢作乐,哪怕是已经成亲多年的老夫老妻也不能同房,否则将会被视作大不孝。
当然,禁欲二十七个月、时间的确是有些太长了,不过这夫妻俩关起门来做什么事外头的人哪会知晓?只要夫妻俩不在守孝期间生下孩子、以人把柄就行。
否则若是有晚辈在守孝期间生下孩子,那他们这一辈子的名声可就臭了、一辈子都会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不孝,而若是当官的出了这样的丑事,那除了名声臭了外、这一辈子的官运也就完了。
而鱼儿一家守孝满两年零三个月后,恰好又到了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这一次正好杨四郎孝满能够去参加,鱼儿一家一出了孝期首先筹备起来的便是这件最要紧的大事了,毕竟一家人对从小就天资聪颖的杨四郎的期望还是很高的。
这杨四郎眼下去参加科举考试,已不似杨大郎当年参考时那般艰难、事事都需要费力打点,毕竟杨四郎眼下可是有了一个当官的哥哥了,加上李二娘娘家的三个哥哥也都在朝为官,这些关系让杨四郎成了不折不扣的“关系户”,参加秋闱时也因为这些关系而少走了许多弯路,刻意刁难他索要打点费用的人也少了许多。
而杨大郎才刚刚当官一年多就因丁忧而告假还乡,这对刚刚在官场上起步的杨大郎来说有些不利,因此杨大郎一守完孝就带着李二娘直奔东京,很快就在几个大舅子的帮助下重新谋了份不错的美差,这差事一领完杨大郎便即刻奔赴上任去了。
而因杨大郎急着奔赴上任,所以当杨四郎到东京参加省试时、他未能留在京城照顾,于是杨大郎临走前便和李二娘一起、把杨四郎托付给了几个大舅子,请李二娘的三位哥哥帮着照看头一次上京赶考的杨四郎。
李二娘的三位哥哥巴不得杨家再出一个当官的,又听杨大郎说杨四郎打小便天资聪颖、对读书极有天赋,既然杨四郎自小天赋异禀、那这一次自是很有希望中举了。因此李二娘的三位哥哥对接待和照顾潜在的人才自是十分热心,一听了杨大郎的请求就一口应下了。
几位大舅子愿意照拂杨四郎、杨大郎自然是喜出望外,很快就给家里捎了封家书,让杨四郎到东京时直接带着这封家书去找李二娘的几位哥哥,请他们帮着照顾和打点一儿。
而鱼儿一家接到杨大郎的信、得知杨四郎此次进京要去拜见亲家舅舅时,刘氏马上就忙了起来,一边忙着打点杨四郎上京需要的物事,一边想着替杨四郎准备像样的礼物,好让他前去拜见李二娘的几位哥哥时带去。
毕竟杨四郎到了东京还要指望李二娘的几位哥哥帮衬和照拂,因此这该尽的礼数一样都不能少。再说了,若是让杨四郎空手上门拜访,不但传出去不好听、也很会落杨大郎的面子,让他今后在李家抬不起头来。
只是让杨四郎带什么物事去拜见李二娘的哥哥,这件事却让刘氏一连愁了好几天,总不能让杨四郎带土特产去拜见李二娘的哥哥吧?
再说了,小岞村的特产就是海产品,总不能让杨四郎兜着一兜腥味儿极重的鱼干、虾干什么的上京吧?那一路上还不把人给熏死了?
而这几年来鱼儿可谓是越发的能干,虽然平日里家里里里外外、都是由刘氏带着林三娘这个媳妇儿打点的,但每每遇到什么她们婆媳二人拿不到主意的事儿,她们都会找上鱼儿、让鱼儿给帮着出个主意,而鱼儿每次出的主意也大多能把事情解决得很完美。
因此这一次刘氏同林三娘商量了好几天、都没商量出个妥当的法子,最终只能愁眉苦脸的找上鱼儿商讨:“阿妹,眼下你四哥已在泉州府候着,就等着咱把带去给你大嫂几位哥哥的物事送过去,这物事一送到你四哥就得赶紧启程往京城赶了……”
这杨四郎参加完秋闱已然到了十月,而他最晚十二月中旬就要赶到东京,否则就赶不及参加初春举行的省试了。扣去从泉州府赶去东京路上所要花费的时日,眼下刘氏只有一个月多一点的时日、用来准备给李二娘几位哥哥的物事了。
因此刘氏把杨四郎剩下的时日一算,脸上的愁容立马又深了几分:“阿母也知道你四哥只能再等个个把月的功夫,可就是想不出送什么物事给那几位亲家舅舅好!这给亲家送礼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鱼儿想了想,马上给刘氏出了个主意:“阿母,不然您带上银子、我们上城里的铺子转转?指不定能挑到合适的物事”
“哎!这个主意你三嫂早就提了出来了,我和她也早早就揣上银子上城里去兜了好几圈了!可那几位亲家舅舅长年在京城当官,什么好物事他们没见过?指不定咱在城里花大价钱买的物事,送到人家那儿人家连看都不爱看一眼……”
鱼儿听了刘氏这番话后也觉得有些道理,毕竟在京城当官的什么宝贝没见过?且那些京官的眼界也比地方官的眼界要高出许多,大约只对那些真的十分稀罕少见的物事、或是有着什么特殊之处的物事感兴趣。
只是鱼儿他们住的这个小地方,有什么物事是既有特色、又能让杨四郎拿得出手的呢?鱼儿想着想着也跟着刘氏一起愁了起来……
而刘氏的思绪则依旧停在多花些银子买些好物事上头,很快就又唠叨开来:“虽说只要有银子、指不定也能淘到什么稀罕的宝贝,可问题是咱家的银子也就那些、多的咱也拿不出来,就那点银子还真难淘到什么好宝贝。”
“哎,眼下是便宜的物事、咱不好意思让小四捎带去送给亲家舅舅,贵重一些的稀罕宝贝咱又没那么多银子买,这可如何是好啊!”
刘氏一叹气鱼儿心里也跟着不好受起来,只能边说些不顶用的话儿宽慰刘氏、边转动着小脑筋想解决此事的办法。
而就在此时,林三娘突然急匆匆的奔进了屋,一见到刘氏就语带欢喜的说道:“阿母,我想到让四弟带什么物事去送给亲家舅舅了!”
林三娘的话当下就把鱼儿和刘氏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刘氏更是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什么物事?”
“就是阿妹平日里在家里捣鼓了那个玩意儿,就是那种可以在上头雕刻出画儿的石头,”林三娘喘了口气儿,才接着说道:“我先前又上城里去转悠了,想去看看能不能寻到什么合适的物事捎去给四弟,转了一圈后我发现有一处铺子专门卖阿妹平日里捣鼓的那种石头……”
“于是我便进去随意问了下那些石画的价钱,没想到那掌柜的开的价钱高得吓人,我再仔细的瞧了瞧那些石头,上头雕的画儿都没我们阿妹雕的好看呢!既然那些没阿妹雕的好看的石头、都能卖那么高的价钱,那我们阿妹雕的石头若是拿去卖、一定能卖得更贵些!”
刘氏听了林三娘的话后一脸雾水、显然没想到这影雕会如此值钱,而鱼儿虽然知道瘸腿婆婆传给她的影雕绝技十分珍贵,但先前也以为这影雕最多也就比寻常的物事贵些罢了,没想到它竟能跻身到奢侈品的行列里头、且价位一点都不比那些古玩摆设什么的便宜。
不过鱼儿有些担心林三娘没打听清楚、闹乌龙,于是赶忙开口问了句:“三嫂,那位掌柜的可有说为何影画儿要卖那么高的价钱?”
……………………………………………………………………………………………………………………………………………………………………
月底小云会加更哦!今天三更,让大家一次看个痛快~~再次谢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小云的支持~
第二章 礼物
“我一听那价钱也是吓了一跳,回过神来后自是拉着那掌柜的细细的问了一番,”林三娘先是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随后才滔滔不绝的往下说道:“那掌柜的说,这影雕光是学成至少就得花个六年的功夫,有些甚至要学个十年才能雕刻出像模像样的影画来……”
“掌柜的说一般人都得学上好几年才能用它来赚钱,这让许多人都不愿去学雕凿影画儿,因此我们惠安一带眼下会雕凿影画儿的人可以说是越来越少,就连那出了名的影雕村、也不是人人打小就开始学雕凿影画儿了!这学的人少了、学的好的人自然也就更少了,于是我们惠安出产的上好影画儿慢慢的变成一幅难求,这影画儿都变难求了、那价钱还不‘唰唰唰’的蹿上去?”
鱼儿听林三娘这么一说当下就明白了,原来说白了也是因为“物以稀为贵”这句话。况且这影雕本就是一种靠着多年练习、累积下来的技术雕凿出来的艺术品,不但前期学习积累的年头很长,就是学成后雕凿一小幅也要费许多的心血和功夫,如此珍贵和用特殊工艺制成的艺术品,当上好的作品变少、导致它慢慢的被抬高了价钱,想想倒也算是正常。
而鱼儿七岁那年就拜瘸腿婆婆为师了,掐指一算到今年正好跟着瘸腿婆婆学艺六年,这六年来鱼儿可是一点都没敢松懈、每天都坚持练习,加上瘸腿婆婆每天一对一的指导,以及无私的贡献出许多家传的绝技、以及瘸腿婆婆多年来的经验,这让鱼儿受益匪浅、眼下自个儿已能像模像样的雕凿出一幅上乘的影画儿了。
只是瘸腿婆婆眼下年岁已大,鱼儿想借着学影雕的功夫多陪陪她,因此虽然鱼儿早就可以出师了,但她却依旧每天都去瘸腿婆婆那儿练习,哪怕是瘸腿婆婆教的鱼儿都会了,她还是很认真的一一练习。
话说当年杨家买下这座大院子时,鱼儿曾经想把瘸腿婆婆接到自个儿家里一起住,但瘸腿婆婆却坚持住在已经住习惯的茅屋里,似乎觉得自己始终是个外姓人而不肯跟着鱼儿住到杨家去。瘸腿婆婆如此坚持鱼儿倍感无奈,最终也只能由着她继续住在简陋的茅屋里了。
而鱼儿既然雕凿影画的功夫已经到家了,那她一听完林三娘的话、自是马上就自告奋勇的说道:“阿母,既然三嫂说我们惠安影雕如此珍贵,那我就亲自动手赶制几幅,好让四哥带去京城送给几位亲家舅舅。”
刘氏却是还有些犹豫、问道:“阿妹、老三媳妇儿,我们让小四送这影画儿去给几位亲家舅舅,这真的能行?”
鱼儿知道刘氏是担心礼物不够重,当下就笑着说了句话宽刘氏的心:“怎么不成了?这影画儿本就是我们惠安一绝、别的地方想要还没有呢!再说了,三嫂都说了、这影画儿卖得也不便宜,我估摸着就算是京城有卖影画儿、价钱也定要翻上一番上去……”
鱼儿这样推测也是有根据的,毕竟惠安一带是影画儿的原产地,而许多原本十分昂贵的物事、在原产地本就会便宜上许多,这就是地域优势了。就好比内陆的都城有些人家吃不起鱼、鱼的价钱也不便宜,可在小岞村里却是几乎家家户户、每天都能吃上自家网回来的鱼。
不过刘氏终究是个见识不长的村妇,总觉得送几块石板儿给几位亲家舅舅、似乎有些太小气了,于是刘氏想了想、最终提议道:“要不,除了鱼儿亲自雕凿的影画儿外,我们再添几样物事?”
“阿母您若是觉得光送影雕不够显诚意,那就再添几样别的物事便是,”鱼儿说到这儿突然灵光一闪,拍掌说道:“我想到一个让我雕凿的影画儿变得更加独特的好法子了!只要我用这个法子来雕凿影雕,那我可以包管几位亲家舅舅得到的一定是这世上独一无二、仅此一件的稀罕宝贝!”
刘氏闻言脸上一喜、赶忙开口问道:“什么好法子?阿妹你快说来听听!”
鱼儿见刘氏和林三娘连上满是好奇的神色,却故意不把话儿说透、而是冲着她们二人神秘一笑,语带调皮的说道:“天机不可泄露,待我把影画儿雕凿出来,你们一看就会明白!”
鱼儿说完不等刘氏和林三娘再追问,就一脸俏皮的往门外闪去,边往外面走去边丢下一句话儿:“我得赶紧上城里李家去一趟才行,四哥再过个把月就要启程上京了,这大嫂上头有三位兄长、那我就得在这个把月内雕凿出三幅影画来,这日子可是有些紧、得赶紧动工才是……”
说话间鱼儿已出了自家门一路往城里赶去,到了李家后是李二娘的母亲钱夫人亲自招待了鱼儿,而鱼儿把前来李家的来意一表明、钱夫人当下就答应了。于是鱼儿得了想要的物事后,再同钱夫人客套了几句、就匆匆忙忙的往家里赶,一回到家就开始动手挑选合适的石板儿,打算尽快动手雕凿影雕。
而鱼儿到小溪里挑了几块大小差不多、一早就搁在水里头让溪水冲刷的青斗石后,就带着从李家得来的物事到了瘸腿婆婆那儿,同有着丰富雕凿经验的瘸腿婆婆商量了一番,确定了要雕凿几幅什么样的影画儿后,鱼儿就马上动手在青斗石上画起雕凿用的草图来。
而既然给杨四郎准备上京的礼物是头等大事,那鱼儿接下来的一个多月自是把手头上别的事都暂且搁置下,天天吃过饭就往瘸腿婆婆那儿钻,抓住一切可以用来雕凿的功夫、卯足了劲赶雕那三幅影画儿。
幸好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多一点后、鱼儿就把那三幅影画给雕凿好了,最后进行一些收尾的工作后,鱼儿就寻了块深蓝的的碎花布、将那三块影雕包好带回家给刘氏等人过目。
鱼儿将三幅影画儿按照顺序摆在案上后,刘氏等人便凑上前来仔细观看,很快杨六郎就率先发出了惊叹声:“阿妹,这三幅影画上的三个主要人物看着同大嫂的三位哥哥十分相像,你雕的不会就是他们吧?”
……………………………………………………………………………………………………………………
今日第二更~晚点还会有一更哦~
第三章 初表心意
杨六郎一眼就看出这三幅画的独特之处、让鱼儿脸上有了小小的得意,语气中也带着一丝骄傲:“六哥好眼力,这三个人正是照着大嫂家三位哥哥的模样画的。”
一旁的刘氏听了鱼儿的话脸上满是震惊,难以置信的问道:“可你只在大郎成亲时远远的见过他们一眼,都没正眼打过照面、怎能将他们雕凿得这般像?这画上雕凿的人儿看着就像是真人般!”
鱼儿闻言笑眯眯的取了三个画轴过来,一边摊开给刘氏等人看一边解释道:“动手雕凿前,我先上大嫂娘家借了这三幅画像,有了这三幅画像不就能照着画上之人的模样儿雕凿了?”
原来那日鱼儿急匆匆的出门进城赶到李家,为的就是向钱夫人借三个儿子的画像,心里也早就有了照着画像雕凿三幅带有人像的影画儿。不过这鱼儿雕凿的影画上可不单单只要人像,很快林三娘就看透画上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惊呼出声……
“阿妹,这三幅影画儿分开看,像是三个做不同事儿的人,可合在一起看却又像是一群人在某处地方聚会玩乐般,看着像是一幅完整的画儿。”
“没错,正是如此,”鱼儿笑眯眯的点了点头,随后指着那三幅影画解释道:“这是我特意安排的,也是这三幅画与众不同的地方之一……”
原来鱼儿雕凿的这三幅影画儿,一幅上头雕凿的主要人物是李家的老大,画上的他正在一处石桌前全神贯注的提笔作画,身边有着花草、假山、水池等物,还有几个看热闹、做富贵人家打扮的人。
第二幅上的主要人物是李家老二,画上的他正举着酒杯、摇着扇子同人吟诗作对,身边的花草、假山和水池等景物同第一幅一样;第三幅上的主要人物自然是李家的老三了,这李家老三正同几位同样穿着十分考究的人站在一丛牡丹花前,边赏花边谈笑风生,身边的花草、假山和水池等景物自然也是同第一幅一模一样。
这样一来这三幅画分开看各成一体,按照顺序摆放成一排、又成了一组三联的影画儿,上头的景物和人物也都能相互衔接,一看就能看出是一幅一帮才子在一处景色优美之地聚会的画面。
而有了这三幅影画儿后,刘氏只再准备了几样别样讨喜的物事,随后上城里专卖影雕的铺子里订做了三个衬了红段子的锦盒,将鱼儿雕凿的三幅影画小心翼翼的放了进去,随后再把锦盒用布层层包紧了,最后由杨六郎亲自带着锦盒赶去泉州府给杨四郎。
而鱼儿费了一番心思、做了种种巧妙安排雕凿出来的影画儿,杨四郎带到东京送给李二娘的三位哥哥后,那三位见了后不仅爱不释手、还赞不绝口,都说鱼儿的手艺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把那三幅影画儿雕凿得栩栩如生、美轮美奂,让他们看了时而觉得身历其境、517Ζ时而觉得昔日同同窗好友相聚时的情形历历在目……
而鱼儿雕凿的影画儿深受三位亲家舅舅的喜爱、并立马就被仔细的珍藏起来,这让杨大郎的脸上顿时十分有光,且杨四郎在东京等候参加省试时也受了几位亲家舅舅不少的照拂,到了东京后一切也都进行得十分顺利、就等着参加省试了。
而这一回除了杨四郎通过州试、获得上京参加省试的资格外,已经十四岁的小栓子也同样获得了参加省试的机会。这小栓子年纪比杨四郎小、本来是不会同杨四郎一起参加科举的,但杨四郎因替杨老爷子守孝而错过了上一届的科举,因此才会迟了一届正巧同小栓子结伴同行。
而这小栓子在鱼儿的督促下,这几年来各项课业的成绩可谓是突飞猛进,虽然还赶不上天资聪颖的杨四郎,但在学堂里也算是拍在前头的好学生了。这样的成绩自是让小栓子顺顺利利的通过了州试,高高兴兴的同杨四郎一起上京参加省试去了。
因此杨六郎给杨四郎送影雕去时,鱼儿还特意让他给杨四郎带句话儿,让杨四郎到了京城后能帮小栓子就帮他一把,省得他到了京城四处碰壁。
而鱼儿一想起眼下远在泉州府的小栓子,就下意识的记起小栓子去泉州府参加州试前的一个午后,小栓子鬼鬼祟祟的拉着自己去后山那片小竹林里说的那番话……
话说小栓子和鱼儿也算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先前小栓子也许还懵懵懂懂的、只知道傻乎乎凭着心里的感觉跟在鱼儿身边,初始小栓子也只是因为单纯的喜欢跟着鱼儿、和鱼儿说话、同鱼儿一起玩,才一直厚着脸皮粘在鱼儿身边。
但慢慢的,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已经到了情窦初开年纪的小栓子,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原来从小就喜欢上了鱼儿,并且这么多年来他已经习惯每天都见鱼儿一面,习惯被鱼儿欺负、习惯看鱼儿笑,也习惯被鱼儿“奴役”了。
于是为了能继续被鱼儿欺负下去,小栓子临去泉州府参加州试前,悄悄的把鱼儿约到了一片他们小时候经常去玩的小竹林里。
这小栓子一把鱼儿约到小树林,还没开口说话、脸就先红了一大片,在鱼儿询问的目光下、磨蹭了好半天才犹犹豫豫的开了口:“八娘子,我有话想对你说,我……我……”
“有话你就直说呗!吞吞吐吐的做什么?”这鱼儿平日里待人都挺和善的,唯独对小栓子老是凶巴巴的、一点耐心都没。
鱼儿一催促小栓子当下就急了起来,心想明明已经在没人的地方、把想说的话说了千百遍了,怎么一到鱼儿跟前却还是一句整话都说不出来?
而鱼儿才不管小栓子在纠结什么呢,只惦记着自个儿还有许多事儿没做,于是当下就又没耐性的催了小栓子一句:“小栓子,有话你倒是快说啊!你急急忙忙的把我喊到这儿来、却一句话都不说,小心我拧你胳膊哦!”
鱼儿一催促小栓子当下就更着急了,这一急、他当下就脱口说了句听着有些别扭的话儿:“八娘子,我愿意从今以后天天都让你拧胳膊!也愿意一辈子都让你欺负、一直到老!”
“你愿意从今以后天天让我拧胳膊?你不是犯傻了吧?”
鱼儿先是下意识的重复了小栓子的话一遍,随后很快就把他这番话里的意思给想透了……
于是鱼儿的小脸蛋儿当下就红得像个熟透的果子,原本紧紧盯着小栓子的目光也开始不自在的四下闪躲,怎么也不敢同小栓子对视,心思更是飞快的转动起来———小栓子这话里又是“天天”、又是“一辈子”,这是不是说明他眼下正在隐晦的向自己告白?
鱼儿已经太久没接受过男孩子的告白了,距离最近的一次也是在遥远的上一世了,那最近一次的表白、鱼儿回想起来已觉得有些模糊不清,更何况那一世的男孩子可不似小栓子这般含蓄,告白再怎么着也会送封情书、玫瑰花之类的东西……
因此小栓子这似有似无、带着几分怪异的告白让鱼儿一时间有些难以琢磨透,鱼儿一方面凭着直觉觉得小栓子是在向她告白,一方面却又担心小栓子只是单纯的喜欢被她欺负、说这些话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
况且要是小栓子没告白的意思,鱼儿却会错意、做出了错误的反应,那岂不是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
于是鱼儿在心里默默的琢磨了一番后,最终决定先装傻再说!
于是鱼儿很快就故作不解的问道:“小栓子,你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着有些糊涂?难道你喜欢被我欺负?”
“我……我……”
鱼儿的装傻让小栓子微微感到有些失望,且他很快就又开始支支吾吾起来,“我”了好半天也不敢把藏在心里的话倒出来。
而鱼儿知道小栓子有了那么一点意思后,也不好意思再催促下去了,只能默默的扭着头、把目光飘想远方,给小栓子一些时间让他自己把话说出来。
当然,鱼儿虽然装出一副一点都没领会小栓子意思的样子,但小心肝却还是控制不住的“扑通、扑通”加速跳动起来,心里更像是有只小鹿儿在四下乱蹿……
而小栓子踌躇了好一会儿后,最后终于心一横、拳一握下定了决心!
只见他突然抬起脸、一脸认真的对鱼儿说道:“鱼儿,等我高中回来娶你!”
这短短的一句话小栓子可是酝酿了好久才敢说出来,因此他一说完也不敢留在原地等鱼儿的回答,当下就一溜烟跑了。
而鱼儿听了小栓子这话、两颊马上就烧烫得厉害,见小栓子跑远也没出声喊住他或是给他什么隐晦的答复。
这鱼儿之所以没给小栓子答复,一是因她本身也有些害羞,二则是因小栓子马上就要离开小岞村了,去了泉州府考完州试后、还会去东京参加省试和殿试。
这让鱼儿想再等一等,看看小栓子见识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后、会不会变坏。若是小栓子出去转了一圈回来还能保持住本性,还能像眼下这样处处让着鱼儿、宠着鱼儿,那到那个时候鱼儿再给他答复也不算迟。
第四章 转眼中秋
冬去春来,转眼天气便一天一天的暖和起来,随着积雪渐渐的化去,青黛的屋檐、灰索的树梢很快就重新展露出来。
而新年一过、春季一来,原本光秃秃的枝桠也相继抽出了嫩嫩的新芽来,加上草地一片绿茵茵、花儿开始结苞,让杨家小小的院子里有着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让倚在窗台的鱼儿看了心情也跟着清爽明亮起来,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进入那百花齐放的季节。
而春天一到、省试自是如期举行,杨四郎也不负众望的通过了省试、随后参加了殿试,最终及第位居前十名。
这杨四郎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伴随而来的自是一个好前程了,有了杨大郎的例子在前头,杨四郎能够谋到一份好差事、也都在鱼儿一家的预料之中了,而让鱼儿一家意料不到的却是杨四郎的亲事……
原来杨四郎在东京等候参加省试和殿试时,因缘际会下邂逅了东京一位性子直爽、脾气火爆的官家小娘子。杨四郎同那位官家小娘子的邂逅并不是很愉快,两人之间还发生了一些口角,最终更是闹得怒目相向、不欢而散。
哪知这么一闹,那位官家小娘子竟然对杨四郎生出了一丝男女间才有的情意,一回到家就同父母说这辈子非杨四郎不嫁。她的父母一向把她捧在手上疼爱,因此见宝贝女儿坚持要嫁给杨四郎,无奈之下也只能点头同意了。
于是杨四郎金榜题名后,那位小娘子的父亲、翰林学士高翰林直接找上了他,把想招杨四郎为婿的意思大大方方的说了出来,并让杨四郎给个明确的答复。
这位高翰林找上门来、可谓是送给了杨四郎一个绝好的机会,杨四郎只要点头应下这门亲事、日后的前程就不用愁了,高翰林膝下就这么一个女儿、自是会用心的替杨四郎打点了。
于是就在大家伙儿一边羡慕杨四郎、一边认为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应下这门亲事时,杨四郎竟然当场拒绝了高翰林的好意,气得高翰林拂袖离去。
而就在众人纷纷为此事感到惋惜时,杨四郎却一点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更加相信家人知道了此事也一定会支持他这样做……
而杨四郎之所以拒绝高翰林、也都是性格使然。这杨四郎打小便聪颖过人、天资异禀,这也让他的性子里多了一分读书人的清高,这份清高让杨四郎不愿像杨大郎那样走上仕途婚姻之路、想找一个自己真正中意的女子为妻。
哪知杨四郎的推辞却激起了高家小娘子骨子里的倔强,让她更是下定决心非要嫁给杨四郎不可!且性格直率的高家小娘子竟还直接找上了杨四郎,直截了当的问杨四郎为何不愿娶她,一点都没小娘子该有的羞涩、反而态度坚决的一定要杨四郎说个理由出来!
而杨四郎被高家小娘子堵了一回后,才知道原来高翰林家的千金就是曾经同自己有过冲突的小娘子。而这杨四郎当日虽然同高家小娘子有过争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