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生于望族-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兄弟,珍嫔的侄儿也是独苗,经此一事,虽两家都没了脸面,但相比香火传承,两位娘娘失宠也不过是小事罢了……如今珍嫔的兄长坐镇吏部,刘贵人的族兄手握兵权,还是郑太尉跟前得力的将才。若你六姐姐把这件事传出去,别的不说,你大伯父的官位……便要岌岌可危了啊”她抹了抹泪,又补充道:“至于那个受了惊吓的宫人……原是圣上看重的,因受了一回惊吓,没两日就病了,生生落下一个成了形的男胎,挣扎了半个月,也跟着去了……皇后当年大怒,曾下令严查,终究还是不了了之。倘若被圣上知道那不是意外,这可是谋害皇嗣的重罪你六姐姐既然早就知道了,为何要瞒到今日……”
文怡脸上神色变幻,沉默了一会儿,才道:“大伯母,六姐姐虽说早就知道这些,但她瞒下来是应该的。郑贵妃是何等人物?岂是六姐姐几句话就能动摇得了的?隐瞒下来,反而可以保全自己。只是六姐姐方才不该口出威胁,若是郑家小姐告知宫里,就怕郑贵妃会下手灭口”
蒋氏又吓得脸都白了:“那……那该如何是好?”
文怡心乱如麻。若文慧没有说那番威胁的话,或是当年的真相没传出去,便是郑丽君有心报复,也不过是长房大伯父一家受累,但那些事一旦叫苦主知情,皇帝盛怒之下,怕是顾氏全族都要受害
她咬咬唇,心一横:“大伯母,事情到了这一步,您少不得要狠下心来了郑家小姐是不会主动把当年的真相告诉旁人的,咱们必须管住六姐姐的嘴,而且还要让郑家小姐相信,六姐姐不会说出去,不……是没有胆量说出去”
蒋氏此时哪里还有主意:“我不会让慧儿透露半个字的——可这真的管用么?郑家小姐那般恶毒……”
“先熬过这段日子再说”文怡斩钉截铁地道,“郑小姐今日虽然能出门,但只看这几天京中的传闻,就知道她如今不比先前风光,顶着那个嫌疑,她不可能还象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出门。不管用什么法子,或是将六姐姐关在家里,或是送到无人知晓的地方躲避几日,总之,不能让六姐姐再出门了,省得她被人暗算。如今太子妃之位虽然旁落,但郑家小姐总能保住一个侧妃的位子,年后宫里下了旨,她要忙着大婚,就没空料理外头的事情了。等六姐姐跟柳家表哥的婚事办完,您不妨跟柳家人说说,让他们回老家读书。如此避开几年,等风声过去再说。”
蒋氏听得连连点头:“这话有理。郑家小姐再风光,等进了东宫,成了侧妃,就不方便出来了。只是……若连路王府的人她都能下手,我们家……”
文怡道:“路王府的侍女是因为自己心里有鬼,被她派的人引开,才丢了性命的。六姐姐身边不离人,又怎能跟她比?”顿了顿,“只是大伯母需得谨记,此事关系到六姐姐的性命,您虽然心疼女儿,但也不能再松懈了”
蒋氏忙点头:“你放心,这一回……我是真的不能再心软了”这话一出口,她心中一痛,又再度掉下泪来。
第一百八十五章 腊八粥
蒋氏缓过神来,文慧已经换好了衣裳,重新回到静室,似乎也平静下来了,面上犹带愧色,小声道:“娘,女儿知错了……女儿不该来找丽君的,只是……有些不甘心,想要问个明白,她为何要害我……”说着说着,又掉下泪来。
文怡心中暗叹。以这位堂姐的性子,吃了这么一个大亏,想要问个明白,也是情理之中,只可惜她没用对法子,又愚蠢地语出威胁……身在大护国寺中,文怡不免又想起了前世无端身死的自己,对这位姐姐自然也提不起好感了。她后退几步,走出了门外,想把屋子留给蒋氏与文慧母女。
蒋氏却只是目光复杂地打量了女儿一会儿,便移开了视线,淡淡地吩咐杜鹃:“叫个人去找找,几位小姐眼下在哪儿呢?瞻仰太祖遗迹也好,上香求签也罢,也有些时候了,天色已经不早,咱们还是早些回府去吧。”
文慧看着母亲面上的淡漠之色,不知为何,心中生出了几分恐慌:“娘?”杜鹃偷偷看了她一眼,应声出去了。屋里便只剩下蒋氏与文慧,但无论文慧露出多么楚楚可怜的目光,蒋氏都忍住了没丵理会,到最后实在受不住,还不得不闭上了眼睛,默默念佛。
不一会儿,文娴姐妹几个回来了。她们方才去求过签,逛过林子,瞻仰过那棵古老的菩提树,虽然蒋氏派人叫她们回来,让她们有些意犹未尽,但心情仍旧是愉快的。文娟拉住文怡,不停地说她没跟她们一块儿去实在可惜了,又给她看自己求得的上上签,只有文雅一双眼睛盯紧了蒋氏与文慧,眼珠子转呀转的,不知在想什么。
蒋氏疲倦不堪,立即便下令起程回家,连方丈送上来的新鲜腊八粥也顾不上吃。文怡见状觉得不象,她们一行人可是以礼佛与吃腊八粥的名义出门的,把粥忘了,回家如何交待?便暗中嘱咐了古嬷嬷几句,让她派几个婆子把粥装了食盒带回去。
一路无事,她们顺利回到了家。蒋氏为求万无一失,一进家门便命人将文慧送回了院子,还到于老夫人跟前回报说文慧在大护国寺感染了风寒,为了防病情加重,这些天都要在院子里静养。于老夫人也没多想,只交待她马上请一位医术好的太医来瞧。蒋氏应了,回头却把平日相熟的一位大夫请了来,也不知道怎么跟他说的,那位大夫后来在于老夫人面前宣称府上的六小姐患了痘症,恐怕有些凶险,为防传染他人,最好是闭门静养一段时间。
于老夫人吓了一跳。平日只听说小儿容易得痘症,没想到孙女这么大年纪了,还会生这个病,她不由得质疑大夫是不是诊错了,又想要请一两位太医来确诊。那大夫却一脸严肃地道:“这痘症确实是小儿比较容易得,但偶尔也有成人患病的。患病者起初只是发热、头痛、全身倦怠,不过一两日,身上便会长出痘疮。如今小姐已经有了发热、头痛、倦怠等症状,一个不慎,便容易引发大患,危及性命,太夫人还请慎重以待。太医院的太医老爷们固然是医术高明,但只怕未必乐意上府中来诊断这样的病症。需知此病极容易传染他人,太医们来一遭,回头就不好进宫侍奉贵人了,否则一个不慎,把病气带进了宫中,那可是弥天大罪!”
于老夫人不过是在家乡平阳时习惯了看那位告老的王老太医,因此进京后,也认定太医的医术才最可靠,此时听了这大夫所言,也不由得踌躇起来。虽然她不大相信孙女会无缘无故地沾染了痘症,但儿媳妇绝不会无的放矢的,万一请了太医来,确定了是这个病,就得罪了那位太医了,若那位太医又被宫中贵人传召去了,那岂不是更糟?!权衡之下,又见这位大夫对痘症的病理说得头头是道,一应防护措施也都细心交待清楚了,最后还提醒一句,要不要给这两天里与六小姐接触过的人也诊一诊脉,于老夫人总算相信了这位大夫是个高明的,放手让他医治了。
蒋氏见状总算松了口气,忙忙请大夫开方子、抓药,命踏雪寻梅两个每日在廊下或院中熬药,让药味散开,掩人耳目。又把女儿院中侍候的人细细挑选一番,只留下绝对信得过的几个人,其余人等全数调走了,又从自己身边的亲信婢女里挑了几个嘴紧又知机的送过来,生怕走漏了风声,接着便一把大锁锁住了女儿的院子,嘱咐古嬷嬷,每日亲自带人,从院墙的花窗将饭菜食水送进去。
文慧刚回家时,被母亲的行动打了个措手不及,还没反应过来,身边的踏雪寻梅又不肯透露半个字,只是看得她死死的,她对蒋氏的计划自然一无所知。但到了这一步,凭她再笨也猜到母亲是要将她困死在院中了,不由得又气又怕,趁人不备,跑出屋子去,在院门后又哭又闹,连连拍打着门板,求母亲放她出去。
蒋氏起初也曾心软过,但一想起文怡的提醒,知道此事关系到女儿的性命,也硬起心肠来了,隔着门板对女儿道:“好慧儿,你病了,会过人的,你且安心在房里静养几日,等病好了,母亲自然会放你出来。乖,听话,若是你祖母知道你病了也不安生,又要恼了!”
文慧却只是一味哭着拍门:“母亲,我没病!我没病啊!你为什么要把我关起来?!快放我出去!放我出去!让我见祖母!我要见祖母!”
蒋氏狠心一咬牙,高声唤:“踏雪、寻梅!你们两个是死了么?!还不快把小姐扶回房里去?若是小姐的病情加重了,我定不饶你们!”
踏雪寻梅心下一惊,只得哭丧着脸跑出来费尽全身力气,把文慧拽回了房间里。
文慧挣脱不得,忍不住破口大骂:“死丫头!你们两个居然敢这样对我?看我出去了不把你们打死!”踏雪吓了一跳,手便松了,文慧立时跳了起来,却被寻梅重重地压回床上。
后者拧过头瞪着踏雪,厉声喝道:“傻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寻几根结实点的腰带来?要柔软不伤人的料子,但必须结实!若叫小姐跑出去了,我们也逃不了一个死!”踏雪打了个冷战,飞快地爬到衣箱边翻了三四根软缎腰带披帛之类的东西出来,颤着手将文慧的双手双脚都缚在了床架上,却不敢捆紧了,留了许多活动的余地。
文慧气得半死,挣扎个不停:“死丫头!你们好大的胆子!母亲只是让你们看紧我,可没叫你们将我捆起来!”又提声大嚷!”母亲!母亲!”冷不防眼前黑影一闪,寻梅已经将一块帕子塞进了她嘴中,她呜呜半天,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有一双眼睛在喷火。
踏雪看得胆战心惊,瞧向好姐妹的目光也有些怪异:“寻梅,这样做……”寻梅冷哼一声:“你还瞧不清楚眼下是什么情形么?!小姐糊涂了,我们可不能糊涂!任由她这般大吵大闹,若是惊动了老太太、老爷、少爷小姐们或是余姨娘,太太与小姐都别想得了好。万一走漏了风声,叫外头知道了……今儿小姐对郑小姐说的话你也是听见了的,倘若郑小姐真的恼了小姐,什么都不管不顾了,宫里一生气,别说太太和小姐,便是咱们这些做下人的,也别想有好下场!去年中秋咱们跟着小姐坐马车出门,不是看到街上有犯官家的婢仆被发卖么?有好几个跟咱们年纪差不多的丫头,原在家里都是侍候老爷太太的,最最体面不过,居然叫几个青楼老鸠给买了去。你当时还说她们不如死了好。如今轮到咱们家了,难不成你也想试一试?!”
踏雪脸色刷的一下白了,看向文慧的目光也强硬起来。不管怎么说,她们是奉命行事,就算得罪了小姐,那也是忠心为主的缘故……,
文慧却怔住了,寻梅说的是什么话?!难不成……事情真有这么糟么?!她当时不过是一时气极……丽君没那么傻,也不会这么绝情吧?
但是……她那天不过是说了句想要嫁给朱景诚,丽君转身就翻了脸……
这一日虽然是腊八节,但长房嫡女文慧患了急病,当家主母蒋氏担忧骨肉安危,忙得团团转,完全忘了按照顾家的规矩,腊八这日主母需得亲自下厨熬粥这回事。于老夫人心存忧虑,倒也没心情去挑剔她,还好有蒋氏一行人从大护国寺带回来的两大海碗腊八粥,可以应个景儿,但也仅够几位主人吃而已,连文怡也只分到了小半碗,更别说底下人了。于是侍郎府的这个腊八节,过得比往年都要冷清许多。
硕大老爷从衙门回来后,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对妻子便有些不满。最后是于老夫人亲自告诉他孙女病了,让他别怪罪儿媳,事情才混了过去。
因为文慧的病“会过人”,家中上下倒是没有哪个人大着胆子跑去探病的。蒋氏借口自己小时候出过痘,不怕被传染,才没引起丈夫与婆母的怀疑。
但是因为蒋氏要照顾“病中”的女儿,硕大老爷怕她会耽误了家务,怠慢母亲,便让她将事务暂时交给余姨娘照管。蒋氏心中暗恨,却又放不下女儿,左右为难,最后是于老夫人发话,示意让文娴、文娟、文雅三姐妹试着学习管家,暂时接过家务,才平息了事端。过后于老夫人还把儿子传过去,两人单独谈了半日,顾大老爷出来后,就再也没提过让余姨娘接手家务的话了。
文怡作为隔房的侄女儿,自然没兴趣去理会长房内的勾心斗角,只装作不知,自个儿在房间里思索着,要不要请赵嬷嬷来商量一下,早日回平阳,也省得遭遇池鱼之灾。结果不等她下定决心,前院就传来了一个让她吃惊的消息。
柳东行派人送了腊八粥过来,除了孝敬顾家的几位长辈们,其中一罐粥是指明了送给文怡的。
来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媳妇子,自称是郑尚荣家的,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一瞧就知道是机灵人。当着于老夫人与蒋氏的面,她先是好一通奉承,方才含笑道:“这腊八粥的方子是我们大爷不知打哪儿寻来的秘方,一大早就亲自看着厨房的人熬好了,吃了觉得好,先是往本家尚书府送了一份,又送了几份到几位对我们大爷有恩的大人家里,这一份是特地留出来的。大爷说,不敢独自品尝,请顾老太太、顾大老爷、顾大太太一并尝尝鲜儿,还有一份……”她抿嘴瞥了文怡一眼,“是给未过门的大奶奶备下的,还请九小姐别怪他唐突。订了亲,将来便是夫妻了,自当互敬互爱,我们大爷,是最最敬重九小姐的!”
文怡听得面红耳赤,羞涩地低下头去,心里却是甜甜的,今日大护国寺一行给她带来的些许愁怅也都通通消散了,连对文慧不智之举会为顾氏一族带来祸患的忧虑都暂且抛下,只觉得柳东行行事太过大胆,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两人已经订了亲事,倒没先前那么多顾虑,只是担心长辈们责怪。
于老夫人倒是没有责怪的意思,只是在心里暗叹。女儿已经跟她提过女婿的话了,自己为了亲孙女文慧与外孙柳东宁的婚事能顺利结成,就牺牲了侄孙女儿文怡,不料却让柳东行钻了个空子。如今六房与长房生隙,等文怡嫁过去,未必愿意亲近长房出身的姑母,眼下柳东行还懂得故意讨好文怡,一次两次倒罢了,就怕他接二连三地向文怡示好,只怕今后文怡对他是真的死心塌地的了。顾家长房想要帮出嫁的女儿拑制住这个侄儿,完全成了空想!
蒋氏却没婆婆想的那么多,只是拿柳东行的做法与柳东宁做了个对比。柳东行才问过名,还未小定,便懂得送腊八粥来讨好未婚妻子,多么温柔小意!相比之下,柳东宁从小与文慧亲近,婚事都定了这么久了,连一纸问候都不曾有过,日后成了亲,也不知道会如何。她的慧儿怎么就这样命苦呢?!
婆媳二人各有心事,文怡又害羞,因此无人留意到,郑尚荣家的暗暗打量着她们三人的神色,似有所觉。
这时候,杜鹃却急急从门外进来,到蒋氏耳边低声回了几句话,蒋氏便露出了焦急之色,忍不住看向婆母。于老夫人察觉,转头来问:“出了什么事?可是六丫头的病情有变?”
蒋氏勉强笑道:“不是,六丫头好着呢,是……”她瞥了郑尚荣家的一眼。
文怡心中一紧,难不成是柳东行那边出了事?
于老夫人看懂了媳妇的眼神,便随口说了两句话,又赏了个上等封儿,把郑尚荣家的打发走了,又吩咐文怡回房。
文怡慢慢走到门口,便听到蒋氏急不可待地道:“刘嬷嬷刚刚打听到的消息,今儿宫里赏出来的腊八粥,杜家人人都得了,但郑家却落了空,一碗都没轮上。婆婆,您说这会不会……”
第一百八十六章 小道消息
文怡闻言脚下一顿,走得更慢了。身后蒋氏仍在说着:“郑家自打贵妃娘娘入了宫,又生下三皇子,每年都能得到宫里赐下来的腊八粥,二十年来从未断过。今年忽然落了空,会不会是因为郑家姐先前做的那件事,叫太后、皇上、皇后都恼了郑家?”
于老夫人沉默了一会儿,不紧不慢地道:“不过是一份粥罢了,连免训斥也没有,郑家姐行事确实太过荒唐了,宫里有心冷一冷她,也在情理之中。但若说太后、皇上因此就恼了郑家,却是不可能的,好歹还在三皇子在呢。”
蒋氏有些不甘心,又接着说:“若是如此,只需少了郑家姐那份就行了,为何连郑太尉都……”
“行了”于老夫人厉声打断了她的话,“宫中赏赐的东西,无论谁得谁没得,都是君恩,我们做臣下的,私下胡乱议论,成什么样子?郑家姐做的那件事,无论是宫里还是路王府,都已经结了案,与我们便再不相干。我们只要看好了六丫头,别让她再犯糊涂,郑家如何,又干我们什么事?”
蒋氏一时语塞,接着便沉默下来。
文怡自然知道她沉默的理由,文慧在大护国寺与郑丽君私下见面,又说了那番威胁的话,这件事至今还瞒着侍郎府的人呢。蒋氏能恨下心把女儿以痘症的名义锁起来,当然不会让她再受其他长辈的训斥。
不过郑家没有得到腊八粥这件事……倒是引人遐思,也许是宫里的太后、皇上与皇后想要安抚东阳侯府?也有可能是有意敲打郑家。看来太子妃的宝座若无意外,一定是杜渊如的了,只是不知道郑丽君的姻缘会怎么安排?
文怡私心期盼,这位心计深沉、冷酷无情的大姐,还是不要成为三皇子妻妾的好,否则以她的家世与背景,将来必然会凭借新君的宠爱呼风唤雨,到时候,顾家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文怡正想着,忽然看到迎面有一个丫头从游廊对面走过来,却是侍郎府这里安排给于老夫人的二等丫头,并不是如意或双喜,担心会被她看见自己在这里,忙加快几步走开去。
回到房中,柳东行派人送来的腊八粥已经放在桌面上了。冬葵将碗勺一一摆开,笑嘻嘻地从罐中舀了半碗粥出来,对文怡道:“姐,方才奴婢去问晚饭的事,他们说今儿六姐病了,厨下要忙着熬药什么的,又因五姐刚刚接过家务,便吩咐要熬几锅腊八粥好备着送人,因此耽误了晚饭。奴婢们还担心要吃冷点心了,幸好柳大爷送来了这罐粥,姐先吃着垫垫肚子吧?”
文怡脸上微微一红,几不可闻地应了一声,坐下吃粥,只觉得那粥入口绵甜,里头的红豆、花生、栗子、松仁等物全都煮得软烂,还带着果皮的清香气与新鲜米香,丝毫没有平日常吃的腊八粥里的那种甜腻味道,只让人觉得清甜扑鼻,回味深长。
粥还是热的,文怡起初以为是冬葵事先用火炉温热的,经后者一指,才发生那粥罐外头裹着厚厚的棉布套,防止变冷。冬葵还道:“送粥来的那位郑嫂子说,这粥一离锅就直接上了棉套,柳大爷又命她一路抱在怀里,稳稳当当地送过来,其他人的粥可没这么精心呢”
文怡脸又红了,心里虽感动,却又有些不好意思,撇开脸道:“我吃一碗便尽够了,剩下的你们分了吧。”冬葵掩口偷笑着谢了赏,又问:“姐要不要多吃一碗?其实这罐子里也就两人份的粥,姐一个人就能吃完了。我与秀竹分着吃,却是少了些,还不如等外头赵嬷嬷和赵大家的送来呢
文怡脸更红了,只得顾左右而言它:“赵嬷嬷与赵大家的要进来么?那是最好不过了,我正有事寻赵大家的呢。”如今有了一房家人,打听消息什么的,倒是比先前方便,更别说赵大一家子在京中待的时日长了,对京城的事情比较熟悉。
冬葵笑眯眯地应了,又故意叹了口气:“若大老太太不是早早将郑嫂子打发走了,这时候传进来说会儿话也好呀,指不定有人心里牵肠挂肚呢”
文怡咬咬唇,笑骂道:“还不快去传话,让赵嬷嬷与赵大家的进来?不然就算她们送了粥来,我也不让你吃一口”冬葵大笑着去了。
文怡低头看回碗里的粥,红了半天脸,才慢慢吃尽了,晚饭倒是比平日吃少了许多。
第二日一大早,赵大两口子便领了文怡的命令,借着刚换住处,需要采买些日常用具的理由,出门去打探了一圈,回来禀告,文怡才知道,昨日宫里赐下来腊八粥,引人注目的不仅仅是郑家落了空这一件事而已。
今年这个腊月不比以往,京城的高官权贵,才因为皇子夺嫡之争,败落了几家,又远迁了几家,剩下的还有因此获了罪,却又不至于伤筋动骨的,毕竟是在皇帝面前失了宠信,因此并未获得赐粥,只有两家或是因为上代尚了主,或是因为家里联姻了宗室,方才得了一份粥。总的来说,今年得到赐粥的人家比往年都要少。郑家若不是有三皇子外家的名头在,倒未必会那么显眼。
得了赐粥的人家,除了几家新贵外,东阳侯府杜家与沪国公府阮家都得了大体面,另外还有几家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叫人想也想不到的,也得了赏赐,其中就有林玫儿家。她父亲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官位不高,却才学出众,甚得皇帝欣赏,又与路王交好。不过,皇后特别多赐给林家的一份粥,却不是给林玫儿的,而是给她的堂姐妹林羽霏姐。
这位林姐的父亲是林学士之兄,在一个不大不的地方任着知府,官儿做得四平八稳,已经是任期的第五年了,年年考评都是中等,官声平平、政绩平平,自中了进士以来,从七品知县做起,二十多年来,仕途也走得平平。只有一件事能令人略微侧目,那就是他的正室妻子,林羽霏姐的生母,乃是东阳侯府杜家的一个远房族亲。
赵大家的道:“外头人都说,这位林姐是秋天时才回京城的,此前一直随着父亲在任上,因此在京城里名声不显,只听说是一位性情温婉的美人。因是东阳侯府大姐的表姐妹,有人便觉得她是沾了那位准太子妃的光了。”
文怡却心中一动,想起了杜渊如那回在杜家与她见面时,私下提起东阳侯夫人阮氏的一点心思,莫非东阳侯夫人最后选中的,就是这位林羽霏姐?
家世背景不高不低,做良娣是足够了,父亲又是政绩平庸的外官,母亲是杜家族女,本人性情温婉,容貌也好,这样的女子若成了太子侧妃,对杜渊如未必有多少助力,却也碍不了什么事。外人都说林学士是个一心钻研诗词学问、爱好风雅、不好权势的,想必日后也不会帮着侄女儿给杜家添堵?
文怡心中暗暗有了结论,便暂且将这件事放下,接着问赵大家的:“可曾打听到郑家那边有什么消息?”
赵大家的笑说:“别的消息倒没有,只听说郑家姐昨儿去庙里祭过郑家太夫人,回家后便一直没出门。今儿早上郑家老爷出门上朝,听人说远远瞧着脸色不大好,因为马倌牵马过来时,略走得慢些,就狠狠甩了好几鞭子过去。除此之外便没有了。姐若是想知道,的便让的那口子再去打听?”
文怡想了想,摇头道:“罢了,这种事做得多了,万一惊动郑家人,岂不是叫你们吃苦头?还是算了吧。”反正这种事,她相信大伯母蒋氏会派人去做的。她只有这一房家人,还是别费事了。
赵大家的却笑道:“姐也太心了,这些事的一家子在从前那位千户大人家时,也是常做的。京城里头,但凡是家里有人做官,或是常跟官家打交道的,谁不想法子四处打听消息?尤其是这两年不大太平,若是因为一时没打听到要紧的消息,就犯了糊涂,岂不是叫那些大老爷们呕死?姐放心,的们都是做惯了的,知道分寸。”顿了顿,“再说,的们虽愚笨,又是新来的,却也听说过郑家姐那事儿的风声。的们也担心这位姐会闹出祸事来,连累了府里呀”
文怡见状,微微笑了笑:“既如此,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只是你们在外头行事,需得心谨慎,千万别叫人留意上了。”又让冬葵取了十两碎银一吊钱来,交给赵大家的:“这些就给你们在外头使,别亏着自己,若是不够,只管跟我说。”
赵大家的眼中一亮,她在那位千户家里,两口子一个月也挣不到这个数,没想到新主人这么大方,想到文怡是旧主人的孙女儿,对姑妈(赵嬷嬷)又一向敬重,想必自己一家人也能有好前程,便感激地接过钱,千恩万谢道:“谢过姐了,姐放心,的们行事一定会谨慎又谨慎,不会给姐添麻烦的”
文怡笑道:“不是我怕麻烦,我只是担心你们会吃苦头。京城不比平阳,若是在平阳,我还能护得住你们,但京城却是遍地贵人,若真的出了事,我是真的无力相救,只能盼着你们能心些。消息是事,你们是嬷嬷的亲人,我还盼着你们能陪嬷嬷一道回家,给她养老送终呢。我家里又没人做官,只要长房不出什么大事,别的我也没心思多管。”
赵大家的立时便领会了文怡的意思,心里更是欢喜,连声应了。
文怡又问起她的两个儿子,听说现下都闲着无事做,偶尔帮着父母出去打听消息,大儿子倒是找了份店铺伙计的工作做着。文怡想起柳东行那间药铺,动了动嘴,还是没说什么,只是道:“既然他们闲着,那就让他们去码头上问一问,可有可靠的船回平阳,船费是多少?若是咱们自己雇一艘船回去,花费又是多少?”
赵大家的有些吃惊:“姐要回平阳去么?这大冷天的,江面都结了冰,怕是行船不大方便……”
文怡想了想:“也不是一定要现在就回去,不过事先打听着,预备开春后回去罢了……顺道也可在城门口或码头上打听打听,可有从平阳来赶考的学子,我舅舅家的表哥今年要上京参加会试,族里的二哥哥想必也会来,不知他们几时能到,若有消息,便立刻回来报给我知道。”
赵大家的听了,连忙应了,不一会儿便退了下去。
文怡却走到窗边,看着外头的天空,暗暗叹了口气。聂家大表哥素来不喜柳东行,若是他知道自己与柳东行订了亲事,还不知道会怎么想呢不过……有大表哥在,自己却是有了底气,遇事也有个商量的对象了……
且不说文怡在这里暗自纠结,羊肝儿胡同里头,刚刚从外头赶回家的柳东行听了郑尚荣家的回话,听说昨日顾家有些异状,太夫人与大夫人都面带愁容,便忙问:“顾九姐可好?没受什么气吧?”
郑尚荣家的笑着回话说:“回大爷的话,顾九姐没事,的瞧着她见了大爷命人送去的粥,似乎还十分欢喜。只是碍着长辈们在场,不好多问大爷的事罢了”
柳东行微微翘了嘴角,心中暗喜,便把昨日通政司急召,命他出城去办事,使得他不能亲自将腊八粥送往侍郎府的几分埋怨都给忘了,一个劲儿地问郑尚荣家的,文怡可喜欢吃那粥。
郑尚荣家的早就离了侍郎府,哪里知道这个?但她素来会讨喜,便笑说:“顾九姐出身大家,怎会当着的面夸大爷送去的腊八粥?不过瞧她的色,便是那粥不好吃,她也喜欢得紧,更别说那粥是大爷费了大心思的,只闻那味道,就知道有多甜了。等日后这位大奶过了门,大爷自个儿问她,岂不更好?”
柳东行微微笑了,这才有闲情逸致坐下来喝口茶,问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