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吉祥-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音一落,也不顾外面日头正毒,转身便往院子冲去,在隔壁丫鬟屋子里喝茶的玉枝连忙追了出去。

看着又恢复了空荡荡的院子,文竹只觉得没什么趣味,但文淑的话却是钻进了文竹的心里,她心中暗道,外室?什么意思?怎么倒和王辛儿一般?王辛儿一事,她还没有弄清楚,这段公子又是什么出身?只是既然连文淑都知道,陶氏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但若是陶氏知道,又怎么会给文淑选这样的亲事?

文慧也是极为惊讶,说起来,她跟这个段公子是极有渊源的,从一开始莫名其妙的相谢,而后在济南府的镜花堂偶遇,竟是赠了自己一盒胭脂,她现在还记得,那个段公子问自己为何不要竹子而要梅花,真是奇怪的紧。

后来段家送了自己遗失的那支簪子,自己也不敢相认,还是文竹去应付了一下,怎么突然就要娶文淑了?这样倒也不是不好,若是缠上自己就麻烦了,看起来不像有权势的,也不是什么有钱人家,今儿才知道,还是个外室所出的庶子,真是幸亏当初没搭理他。

如此想着,文慧便说出了口,“竟然是外室所出?倒跟那王大小姐很是相配”

“哪个王大小姐?”文竹看着文慧,只觉得这个姐姐虽然样貌一般,论八卦的能力却是比自己强了太多,简直可以与卢春菱相提并论。只是她实在不够聪明,王辛儿能够入得了皇后的眼,怎么能看的上那个姓段的?

“就是那个王辛儿啊上回坐在皇后身后的那个”文慧说着,竟是坐到了文竹身边,一副不吐不快的八卦样子,让文竹看了好笑,却又极是想听。

“你听我说啊” 文慧如说书先生一般的咳嗽了一声,这才娓娓道来。

“那个王大人娶的是内阁徐大人的女儿,算是高攀了,徐小姐凶悍,他便得了个惧妻的名号,而后又在外面出了事,跟一个青楼女子生下了一个女儿,那青楼女子生下女儿不多久就没了。这女孩儿便被王大人抱回了府中。王夫人气极,却又不得不将其留下。她虽是小姐,却是极不受待见的。直到她稍大了些,王夫人这才发现,其不但长的越来越娇艳,竟是聪明异常,便入了族谱。又因着王夫人只有两个儿子,并无女儿,就将她作为嫡长女来养,请了老师,教其琴棋书画,只等着她长大了待价而沽……”文慧说着,禁不住撇了撇嘴,显然对这王夫人的作风极为不屑。

这也难怪,文慧也算是庶女,被吕氏抱到身边来养,但对她却是没有半分待慢,除了衣食无缺,且虽然文慧愚钝,但还是请了名师教导,如此看来,吕氏还是极为大度的。

文竹终于明白,怪不得这些大家小姐们都对王辛儿极为不屑,亲生母亲是青楼出来,身份就比庶女更低了一等。她又想来是从小便是在这些斗争之中长大的,对付人自是有手段,对贵人们也是无形中就讨好了,相比那些高傲的大家千金,是强的多了。

只是文竹对她却是又有几分心疼,这样的女孩子虽然看着风光,背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就算是现在,她对着王夫人就没有半点怨恨?且就算她以后混的再好,也是忘不了从前的,若是日后有了出息,未必能对娘家有几分的真心。但转而再想,文竹便又在心中摇头,是了,若是她出息了,必然也要靠着娘家,娘家若倒了,她在夫家的地位便也不稳固。

看着窗外已是略渐西斜的日头,她不由叹息,女子真的不容易,若是能够,她便要找一个可靠的男子,不会让自己处于那种境地,她突然想起了卢启信,那个方正的男孩子,是不是真的可以依靠?而卢家的家风很正,卢大人正派,是没有姨娘的。

只是此时,这亲事已是由不得她了,或者说,她是不可能去祖母面前求了,而是要看汤氏的选择,要看陶氏的想法,要等着文淑的婚事定下,而后便是文慧,最后才是她。

而汤氏,却是迫不及待的要带着文竹出门,去各家的府地转上一转,为文竹挑一个在她看来合适的人,以及合适的人家。

三日后,就在庄家老宅也传来好消息,杜氏生了个大胖小子的时候,陶氏也应了罗家的贴子,准备携汤氏,带着三个女儿家,一同去罗家拜会。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上香(上)

时逢六月底,城里的铺子庄子的掌柜都来府里交帐,虽然掌家一职是秦姨娘,但陶氏也有自己的嫁妆铺子,因此却比平日里忙了许多。好在罗家的邀宴安排在了七月初五,前后还有不少日子。

只是这一日,冯夫人又派了管事妈妈过来,陶氏也不耐烦见,便借口忙着让那管事妈妈等着。等了有两个时辰,那管事妈妈倒也不急,只是跟那些小丫鬟打听府中事务,偏又让孙妈妈见着了,把那些小丫鬟们好一顿训,陶氏这才不情不愿见了那管事妈妈。

具体说了什么,文竹倒没有打听到,只知道,那管事妈妈前脚刚出了院子,陶氏就摔了两件瓷器,一件是桌上的茶盏,虽是好瓷,也不算什么,还有就是多宝格上的梅瓶,那可是宋代的官窑。如此折腾,定然是那管事妈妈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

王府之中,虽然是四殿下以言语相激,但太子也是极要面子的,定然不会向陶氏再要求送自己过去。但若只是说此事作罢,却也不至于让陶氏这样的动气。文竹百思不得,连着汤氏叫自己,竟都没有听到。

夏夜的凉风习习,客院虽然不比静湖边凉爽,但却是自在。院中仅有的几棵树都种在了院门处,草丝里有不知名的小虫在鸣叫,而脚下的香炉飘起袅袅的青烟,将蚊虫驱尽。

桌上摆了新鲜的瓜果,文慧与汤氏手中的蒲扇轻轻摇着,连着丫鬟们也在院门处摆了一桌。连着几日,汤氏都带着自己与文慧在这院中乘凉,文竹只觉得从没有这样悠哉过。哪怕与大嫂杜氏呆在桃花林里烹茶,也都是心事重重。但陶氏今儿反常的行为,实在惹人生疑,刚刚放松了几天的心,立即又提到了嗓子眼。

“文竹?”汤氏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的繁星,笑意盈盈的看着文竹,“六妹妹?”文慧伸过手来推了推文竹的肩。

“哦?”文竹这才从思绪中醒过来,一时语塞。

文慧挑了一片西瓜放到嘴里,只觉得一股凉爽从嗓子一直凉到肚子里,舒服的不行,看着文竹发愣,不由调侃道,“这是怎么了?听着要去上香,高兴的魂都没了?”

“上香?”文竹一时诧异不已,还是汤氏解释,只说后天七月初一,陶氏要去进香,进香一般是初一或是十五,但向来要提前打发下人去寺里打招呼,若是人多,还要订厢房的,如此突然的说要去进香,不能不让人怀疑。

“……说是冯夫人要过来,这还要去进香,真不知道你二伯母怎么想的。不过我听罗家的人说,这个冯夫人的口碑不好,她远着些也是对的……”汤氏的唠叨倒是让文竹听了进去,难道这个进香竟是为了躲冯夫人?那便是冯夫人的要求让陶氏不想搭理了。

“不过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眼看就要发嫁了,前后整一个月,我还得去那边儿看看。”汤氏说着叹了口气,嫁期定在了七月二十八,若是顺利,那八月,基本事情就完了。只是文竹和文慧的亲事都没定下,她也不好回去,如此想着便下了决心,不管如何,定然要在八月之前给两侄女儿定下亲事,早些回去。

想到小儿子小六子,汤氏的心一下就变得软软的。脸色也更加柔和,“红螺寺啊,那是个好地方,你祖母当年是带你去过的,是么?”

竟是去那里,文竹一时竟呆住了,她还记得,那一年,秋高气爽,跟着祖母一同去了那间有名的寺庙。那时,六妹妹还小,自己虽然也知世事艰辛,但父亲还是极疼爱自己,而自己跟陶氏也没有闹僵。那时,二哥文定也不像现在这样忙碌,时常带些小玩意过来看自己。那时的自己,依然是快乐的。

后来,祖母回了老家。而自己再次回到那个小小的院落。

不知道是谁摔裂了那只庄崇礼最喜欢的八角砚,偏偏又被自己碰上,使得父亲误以为是自己摔的,跟自己的隔阂越来越大。而自己跟陶氏也越来越不对付,文定搬到了书院去住,很少有时间来看自己,文淑越来越跋扈,每日里都出门应酬。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差,而离及笄也越来越近。

“吃个瓜片?”一片红彤彤的西瓜片展现在自己眼前,后面是文慧笑嘻嘻的脸,文竹的脸色也缓了下来,是啊,以前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再多想无益,不如想想,下一步要怎么走。

只要是太子那边不要,陶氏也不能强要把自己送过去不是,也许就像汤氏所说的,数日之后的罗家宴会上,让那些夫人看看自己,为自己找一个好人家。这一生,也就这样过去了,那个傍晚,在静湖边的树林里,或者就是一场恶梦,如今恶梦已经醒来,满天的星光还是这样的耀眼。

如此想着,文竹便接过那一片红彤彤的西瓜,丢进了嘴里,只觉得一股凉意驱散了心头的烦燥与炽热,从头到脚都清爽起来。文竹咧开嘴角,冲着眼前眼睛小小却是看起来无比顺眼的四姐姐报以大大的笑容。

七月初一,一早起来就觉得闷热,天阴阴的,显然是要下雨,下人们又忙碌着备了不少的雨具。只是这样,也没有挡住陶氏要出门的意愿,不知道是打发了下人去跟冯夫人说过了要上香,还是怕冯夫人派了下人在府门口看着,总之,这一趟门是要出了。

文竹随着汤氏到了主院,她今日要跟崔管事一同去罗家,虽不能同车,但却是可以一同出门。

难得的是,今日陶氏竟然带上了文雅和文德。文雅一脸的不情愿,撅着小嘴,眼睛瞪着地面,眉头挤在了一处,似乎马上要哭出来一般。文雅的表情与文德的兴高彩烈与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眨着一双大眼睛,冲着文竹一笑,眼睛顿时弯了起来,而后又去逗文雅,也不知在文雅耳边说了什么,文雅便,“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哎哟,我的小祖宗”乳娘见了忙上前来抱,只是文雅却是哭的更厉害了。

陶氏正与汤氏说着话,两人听了同时转过脸来,不同的是,汤氏脸上带了几许怜惜,而陶氏则是怒不可遏,她狠狠的瞪了一眼文雅,又觉得在这么多人面前训斥不好,又轻声道,“文雅可是不愿意去?若是不愿想出门,就呆在家里吧”这声音虽轻,但明显有些变调,似乎一个不小心就要吼出来,文雅听了,竟是吓的又往乳娘怀里钻了钻。

“文雅这是怎么了?”秦姨娘的声音出现在门外,她给了文雅一个笑脸,这才给陶氏行礼,“夫人,马车已经备好了,您看可要出发?”

“嗯,现在就走”陶氏说着看了一眼文雅,转身便出了屋子,文德跟在陶氏的后面,飞快的跑了出去,快出屋子的时候,突然转身,冲着文雅做了个极可笑的鬼脸。

“扑哧”文雅竟然笑了出来,眉头也展开,似乎漂亮了许多。

“文雅还不去追?”秦姨娘的声音再次响起,文竹便一面牵起文慧的手,一面牵起文雅,给了秦姨娘一个放心的眼神,便也跟在汤氏后面出了屋子。

到得二门处,才发现,文淑已然等候在那里,脸色不愉,想来是等的不耐烦了。

“二姐姐”

出于礼貌,文竹跟文淑打了招呼,而文淑只是“嗯”了一声,这态度倒让文竹是意料之中,便也不放在心上。只是待到文淑看到文竹牵着的文雅,不由眼睛一瞪,大声训道,“你个爱哭鬼,怎么也跟着来了?”

文雅脸上的泪痕还有些许,这一吓,不由眉头一拧,又要哭出来。

“是二伯母说让八妹妹一同去进香的”文竹说完,便拉了文雅便走,文慧便也瞪了一眼文淑,转身跟了过去,只留得文淑一人站在原地,狠狠的往地上跺了一脚。

在汤氏的嘱咐之后,文慧与文竹上了同一辆马车,文雅原本应该跟在陶氏的车上,但显然陶氏并不喜,而文雅一见文淑便是要哭一般,只好跟在文竹这边的车上。

抱着文雅,轻挑车帘,随着马车缓缓向前,帘外的景色也越来越陌生。

就在文雅的眉头渐渐舒展之时,文德却是在陶氏的车上睡着了。

“你弟弟昨儿个听说要来进香,高兴的跟什么似的,你怎么就这么不高兴?”看着文淑下翘的嘴角,陶氏不由问起来。

“有什么可高兴的?”看着窗外已是变得陌生的街景,文淑怀念起当年整日出门应酬的时光,那些小姐们,竟已经变得自己不认识,其实,她难道不是如此,让人也变得不认识。

“哎,也是娘太不着急,去年那个事情虽然也过去了,但你的年龄却也不小了。过几日去罗家,给你说一门好亲事”陶氏说着眉眼弯了起来,似乎胸有成竹。

“我不要那个姓段的”文淑的话生硬而坚定,让陶氏有些措手不及。

她想了一想,便安慰道,“好,不要、不要,一定给你选个好的”心中却是有些不以为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女儿家要不要的。

那世子妃是不要想了,听说不止是世子妃,连着太子、四殿下的正妃侧妃都已经定完了,文淑却是半点儿边没沾上。段家,虽不如罗家富贵,根基却是深的多了。

第一百七十章 上香(中)

红螺寺在京城很是有名,建在红螺山上,水山相间,景色无限,是京城的女眷们极喜爱的去处之一。最重要的,是那里求签很灵,无论是求功名富贵,或是姻缘子嗣,都是顶顶有名的。

陶氏最近正是得意之时,来此倒不为求签,不过是为了躲那冯家夫人。临出门之时,吴三来特地来报,说是看看到冯府的人在府外徘徊,她不由有些懊恼,什么东西,不过是靠着给太子送女人才有了如今的官位,竟敢欺负到自家头上来了庄崇礼虽只是个五品官,但却是户部的职位,说不得秋后考评结束,便能升上一级。

一时陶氏又有些烦燥,冯家提的事情是断不能应的,只是如何拒绝才能不伤情面,还得防着他们在太子面前告自己一状,毕竟当初自己是允了的。

看着旁边撅着小嘴看景的文淑,又摸了摸怀里睡的正香的文德的小脑袋,陶氏开始头疼起来,女儿大了却是不懂事,儿子又还小的很,如今秦姨娘掌家,而庄崇礼一月至少要去香姨娘那里呆上半个多月,自己在个家里的处境是越来越难了。但随着马车缓缓出了城,那街景变为青山,那些烦燥的情绪渐渐远离,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是了,文竹不行还有文慧不是,只要段家的亲事一定,而罗家的婚事了结,汤氏回了老家。这文竹和文慧还不是要捏在自己的手心里?到时候,找个错处把秦姨娘撵下来,再好好治一治那个贱人。她听着窗外飞过的风声,心中渐渐平静,又开始打起了如意算盘。

一早的天气有些阴郁,但自出了城,这云彩却又少了,连着阳光也是稍稍的露了几分脸。马车出了城,又行了半日,才到了红螺湖前。

远远望去,红螺湖上碧波荡漾,比静湖要美的多了。在文竹前世的记忆中,再没有见过比它更大的湖泊。而今生,她在彭城见到了龙湖,便又觉得这红螺湖,不过是个小池子罢了。

只是在王府听那几名武将家的小姐说过,在西北,有许多湖泊比海还要大。海,文竹是没有见过的,但比海还要大是什么样呢?原来自己曾经以为是很大的静湖,在这些湖与海的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书里的话的确不假。

“六姐姐,那是什么地方?”文雅已是看呆了,她的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远处,似乎要把那红螺湖使劲的记在心里。

“那是红螺湖”文竹轻轻的解释,

文慧倒是笑了,“倒是挺美的,只是若论大小,比起咱们家的龙湖,却是差的远了”

“龙湖是什么地方?”

“是咱们老家的湖,等你长大了,姐姐们带你去看”

“好”文雅轻轻的笑了,把这两个姐姐的话记在了心里,却不知道,这辈子她能不能出京城还是未知,而这两个姐姐,也许过不了一年便也要出嫁,若谁再入了宫,这一生也不知是否能见着。

马车又行了约一柱香的功夫,就到了红螺山的山脚,抬头看去,半山处有一座寺庙,山上香烟袅袅,的确是香火鼎盛。

上回过来,文竹与六妹妹哄着祖母说话,一路上欢声笑语,几乎是没怎么留意过这山中的景色。待到这回,文竹却是对这些景色没了兴致,倒是文慧与文雅看的高兴。

马车缓缓驶进了山门,不久便到了半山腰的寺前,却是猛的停了下来。透过车帘往车外望去,文竹这才发现,刚刚寂静的山林,此时已是热闹非凡。

就在这寺前,几辆马车堵在那里,周围便是挤不动的人群。卖小食的,占卦算命的,还有各色香客,都涌在那里,或是做着买卖,或是吃着小吃。

卖凉粉的小伙正大声喊着,“井水里冰过的凉粉,不凉不要钱喽”自有一个年过三旬的妇人上前相问,手中牵了一个约五、六岁的小童,看了半天,却只要了半碗凉粉,塞到了那小童手中。

“妹妹快看,那个老头儿确是有几分仙气呢”

顺着文慧指去的方向,文竹也见到,一个精瘦的老头儿从摊子后站起,那胡子眉毛都白了,山风吹过,还似真的有几分仙风道谷,再衬上摊子前那“铁算王家”四个字,让人由不得有几分的好奇。

文竹却是摇了摇头,“若真是算的这样准,又何必来此支摊子,倒不如去那京城的各府转上一圈,比在这儿呆一天要强。”若是前世,文竹还有几分相信,但自重生后,文竹只敬畏神佛,却对这种人不屑一顾。自己的命是靠自己拼来的,听这些卦师乱说一通,又有什么意义?

“虽说如此,但世人哪个不想知道自己的前程命运,若是有机会,我倒也想去算上一算呢。听说这红螺寺的签文挺准的,不如回头咱们去瞧瞧?”文慧说着双手合什,“阿弥陀佛,只盼着祖母安康,齐家和乐。”

文竹却是“扑哧”一笑,也作双手合什状,“只盼着求得一个好姐夫,送于四姐姐”

文慧听了嗔怒道,“说什么呢,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却不想,文雅也学着双手合什,轻轻道,“只盼着二位姐姐能给我买个糖葫芦吃吃”

一时间马车里笑声一片,文慧挑起指尖,点了点文雅的小脑袋,指着车窗外正啃着一串红彤彤的粮葫芦的小男孩道,“不如嫁给她,让他把糖葫芦给你吃罢了?”

文雅小嘴一撇,“不行,怎么也得十串”

文竹又笑的靠在了文慧身上,看着这个只看身高约有八岁,实际只不过六岁多的小姑娘,竟是多了几分心疼,不由将文雅抱在了怀中,与文慧一同指着车外的人和景,细细说给文雅听,文雅一时也听的起劲。

“哎,你怎么骂人哪?”不远处传来行人的吵闹声,而后便是几声怒喝,让文竹等人吓了一跳。

一名身材健硕的中年男子站在路边,正对着一个挑担子的老头儿瞪眼睛。仔细听来,原是那老头儿不小心撞到了男子,男子便不愉的冲那老头儿怒斥,小老头儿便喊了出来。

“老头你活的不耐烦了是不是?“那中年男子说着手臂一抬,竟是要打人。

还是有行人看不过眼,上来相劝,“这位兄台,不过就是不小心蹭了你罢了……”

“是啊,欺负老人算什么本事?”也有那年轻气盛的小伙围上来。

那男子“哼”了一声,也不言语,只往寺门处走了几步,又站在了路旁,眼睛却是看着庄家的马车。

文竹心下一动,仔细看去,那男子肤色古铜,额头有一处伤疤,身穿薄薄的缎面夏衫,胳膊上的肌肉突了出来,似是那练武之人。再看脚上的靴子,竟是官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双大而圆的眼睛,似乎连马车的帘子,都能看穿。只是他为何盯着自家的马车呢?在文竹发呆的同时,马车动了起来,缓缓进了寺门,而那男子似乎还在路边,不时的往前走几步。

直到时已近午,众人才到了寺中准备的二进的小院,今儿跟着出来的除了吴三提前到了寺中打点,还有孙妈妈。她利索的指挥着婆子丫鬟将那箱笼搬下,又着人收拾了一遍厢房。

主子们自然是分住在里院的东西厢房中,丫鬟们则住在耳房和后座房中。跟来的粗使丫鬟和婆子们则住在了外院。一番收拾之后,又有寺里的小和尚给送了斋饭。

寺里的斋饭极为简单,不过是素面素饼,并几个青菜,文竹与文慧是常在祖母面前吃斋的,自是习惯。文雅虽不喜,也乖乖的坐下。文淑却是只看了一眼,嘴里嘟囔道,“连点子油星都没有,看着就没胃口”转身便回了厢房。

让文竹惊讶的是,文德竟是也乖乖的坐在了那里,除了跟文雅挤眉弄眼了一番,却是对饭菜没有什么意见。看着几位姐姐奇怪的看着自己,才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嗯,在书院的时候,跟先生吃过几顿,开始也不爱吃,还被先生骂……”

陶氏不放心,又让下人送了些素点心去给文淑,这才带了几人用了饭。

午后,陶氏嘱咐文慧和文竹不要乱逛,便不顾文德的闹腾,只说带他去玩,便出了厢房。文淑又闷在屋里,无奈,文竹只好借着自己曾经来过此地,带着文慧与文雅在寺中游玩。

既然是来上香,自然要去女眷专用的观音殿,问了下人,只说出了院门穿过游廊,见到放生池,便能看到那香烟袅袅的观音殿。三人便也不带丫鬟,边走边逛的出了院门。

这红螺寺也有百年,那廊中刻画的各色佛法画像极是有趣,便边走边看。但文慧却似乎不怎么有兴趣,只是催促文竹快走,文竹略一思索便也明白。于是加快了脚步,往观音殿行去,女孩子家,到了一定年龄,自然对这求签之事极感兴趣的,前世的自己也是如此。

走到放生池处,只见左前方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密林,而右前方,则飘过阵阵香烟,想来便是观音殿了。

只是就在文竹转向右前方之时,一个男子的身影从左前方的密林中一闪而过,虽看不清样貌,但文竹很清楚的看到,那男子额头的一道伤疤,不由吃了一惊。这官眷居住的厢房,怎么会有男子进入?而这男子在寺外便对行人不善,想来定然不是好人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上香(下)

红螺寺的管理很是严格,除了要提前一日以上订厢房外,这官眷所居的厢房安置在后山,专为官家的女眷休息准备,男子一概不得入内,跟着进来下人,只有丫鬟、婆子和管事妈妈,连小厮仆从都是进不来的。这男子却是如何进来?

此处只有前、后门两个入口,且又有和尚看守。从前寺一路行来,就算是乘车还要有一柱香的功夫,若是走正路,是断然进不到这里。唯一的解释,这男子走的不是正路。

“快走吧?还看什么呢?”文慧的声音响起,文竹忙答应了一声,再看过去,那密林只剩一片青绿,已是找不见人影。

虽然心有疑虑,但文竹也只好回头,就算是告知寺中的和尚,也无济于事。只好把此事藏在心底,跟着文慧向着观音殿走去。

进了殿内,有小和尚站在那里敲着木鱼,一直念诵**,满屋都是檀香的味道,安静而肃穆。跟数年前几乎没有区别,文竹站在那里,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叹。

今儿虽然进香的人不少,但此地是官眷进香的地方,自是不会有布衣之人。而进香讲究以清晨为佳,此时正值午后,殿内进香的人寥寥无几。

除了一位打扮华丽的小姐手执一支竹签进了禅房,便是一位中年妇人跪在蒲团之上,她双手合什,口中默念着什么,身上穿着青色的衣衫,头上戴了一支简单的碧玉簪,竟是再无装饰。

文竹在心中深深的叹气,待回神过来,就看到文雅正站在那念诵**的小和尚面前,好奇的看着木鱼,小和尚也不过七、八岁的样子,定力不足,不时的抬头看一眼文雅,口中的**虽然不断,却似乎念的含糊了许多。文雅好奇的伸手摸摸木鱼,又垫起脚尖,摸摸小和尚光溜溜的脑袋,脸上带了笑容,那小和尚也不恼,两人笑嘻嘻的很是开心。

而文慧早已迫不及待的取了两个签筒过来,“六妹妹怎么了?”

“只是想起大堂姐罢了”文竹苦笑的接过签筒,曾经在此地求得的签文依然记得清晰,却是半个字也不能说。

文慧安慰了几句,也跟着感叹道,“我倒是想起了文华,你可记得,去年的那个时候,咱们一同求签,却是混到了一起,如今你我身在京城,七妹妹也不知道如何了。”

文竹不由抬头仔细看了文慧,只觉得她真的变了很多,虽然偶尔也会跟文淑顶上一顶,遇事也少几分聪明,但那尖酸刻薄的性子却是被磨去了许多。

轻轻叹了口气,文慧便将此事放下,拉着文竹过去求签。刚刚那个中年妇人此时已是起身,手执一支竹签,也进了禅房,只是一直以背影相对,竟未看到真容。

文竹倒也没放在心里,只是觉得,能来这种地方的人家,虽不说富贵,但也是有身份之人,穿戴朴素的近寒酸了,便让人有些奇怪了。

跪在蒲团之上,虔诚的礼拜之后,文竹轻轻晃着签筒,竹制的签筒一上一下,几十支签晃晃悠悠,随着一支轻甩出去,文竺便停止了摇动。

自有伶俐的小和尚上前将竹签捡起,又递给文竹,而后又去将文慧甩出的竹签捡起,递到其手中。

果然跟当年没有什么不同,也不知道这签文可否一样。文竹正待要看,就听得那边文慧已是念了出来,“轻风拂柳百花羞……这、这是什么意思?”一时文慧的脸突的一红。

文竹不由上前几步,抢过竹签来看,一边看一边笑道,“这签文不用去找大师解了,我来帮四姐姐解吧?嗯,轻风拂柳,自然是指春天,四姐姐好事要近呀”

文慧听了忙抢了回来,口中嗔道,“小姑娘家的说什么呢再胡说看我不撕你的嘴”说着便又伸手一夺,竟是将文竹手中的竹签也夺了过来,扭过头去轻轻念出了声,却是越念声音越小,“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这……”文慧惊的说不出话来,只是手中各拿了一支竹签,睁大了眼睛看向文竹,就算她再不精于诗词,也知道,这不是好签。

“没什么,不过是个签文罢了,四姐姐不用在意”是啊,不过是个签文,还记得当年六妹妹求的签上写着,“红梅初绽春已至”,还被认为是极好的签,没想到却是这样的结果。

文慧却是有些难过,她拉着文竹的手,便往禅房走去,“走吧,咱们去找人解签,或者咱们都想错了也不一定”

“哎哟”文慧走的太快,竟是撞到了刚刚那个穿着华丽的小姐身上。

“你怎么走路的呀”说着便冲文慧瞪了瞪眼睛。

文竹忙上去赔不是,“真是对不住,我姐姐着急去找大师解签,冲撞了小姐。”

明明是自己撞了人,文慧却是低了头,脸一红,看起来一副胆怯样子,闭口不言。

那小姐“哼”了一声,转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