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乾坤-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秘,但老子手下的弟兄却也不是笨蛋!实话告诉你,老子一早便已将宋堂主的妹妹救了出来!你这时候才来要挟,不嫌晚了么?”

众人闻言,不由得又惊又喜,宋词望向吕鹏飞的神情更是难以置信。宫未明却是面色微变,道:“不可能!”他转念一想,又笑道:“吕堂主,你想用这一招来诈我,却是打错了算盘啦。”

谁知吕鹏飞闻言却又怒道:“你姥姥的!你宫未明在江湖上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难道便没听说过老子是从来不骗人的么?!你不信是么?好!我便让我们堂中的兄弟将人带来给你亲眼瞧瞧!”

他当下向身后挥了挥手,便有两人上前。只见吕鹏飞在他二人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这二人只向宫未明看了一眼,便依言离去。

宫未明此刻心中惊疑不定,实不知吕鹏飞的话是真是假。言述和傅纵横对视一眼,却是会心一笑。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先前那二人竟已回转,其中一人身上还负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只见那少女明眸皓齿,玉雪可爱,不是囡囡是谁?

宋词见状,不由得大喜,忙上前将囡囡抱下,一把搂在怀里。囡囡兀自有些不明所以,口中只道:“姐姐……你怎么了……”

一时之间,宫未明面如死灰,连声音亦是微微发颤:“你……你却是如何找到她的?”

吕鹏飞刚要说话,却见宋词已经牵着妹妹的手上前向他拜谢,便“呵呵”一笑,向二人摆手道:“莫要谢我!莫要谢我!宋堂主只管谢谢黄堂主便是了!”

众人向黄心悟望去,囡囡此时却挣脱了姐姐的手,向黄心悟奔了过去,一头便扑进了他怀里,口中笑道:“黄大哥!你在和囡囡玩捉迷藏?是不是?”

黄心悟见众人的目光直勾勾地盯着自己,不由得微觉尴尬,只得向吕鹏飞笑道:“吕堂主,真有你的!我把囡囡藏在浮梁镖局里,居然都被你找了出来。”

他向宫未明望去,只见对方面色灰败,已是垂头丧气。

………………

景德山庄。

宫迅将一封书信交到了宫绮筳手中。

宫绮筳启封一看,却见只是白纸一张,并无半点墨迹在内。

他心中微讶,稍一出神,那纸却已自手中滑落,飘飘荡荡,落在了他的脚边。

****************************************

鄱阳湖上,有扁舟一叶。

舟上是两名少年,皆是弱冠年纪。

一如明珠美玉,粲然生光;一如山林峻石,神清骨秀。

只听一名少年笑道:“黄兄不是要往六安去么?怎么此时又有闲情在江上泛舟?”

另外一名布衣少年却摇头苦笑道:“六安?我那朋友在六安等了我许久不见,此刻却早已不知往何处去了。”

二人遥遥向湖心望去,却见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心头不觉一畅,多少红尘俗事都尽数抛在了脑后。

《天下乾坤》第二卷终

一 天南古国礼教传世 大理帝王国宴乾坤

治平元年九月,大理。

云贵之地,先朝之时曾为乌蛮所统。其时南诏国之国运已逐渐走向末路,先后被“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所取代。后南诏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率众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定都羊苴咩城,其时年号文德。

段思平祖籍甘肃武威,因其先祖自甘肃移居云南,后逐渐融入白蛮,成为了白蛮一族的大姓,世代为南诏大臣。其祖上在南诏国中虽然是簪缨世家,威名显赫,但是到了段思平父亲这一代,家道已然中落。相传思平年幼之时,“惟甘贫度日”,年纪稍长,又牧羊山中。官宦世家孕育了其文韬武略及治世之才,而贫困家境却又令其得以体察民间百姓之疾苦。

由于段思平武艺超群,才干出众,在南诏国中初时任幕览,由于屡屡建功,后竟升至通海节度使,成为了统辖一方的大将。

南诏国末期,云贵一带兵乱不断,相互之间更迭杀戮,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其时,段思平的通海之部尚无法与大义宁国的杨氏兄弟抗衡,于是他便与滇东乌蛮三十七部联盟,在滇东乌蛮各路大军的扶持之下起兵。各路大军最终攻破太和城,覆灭了大义宁国。

大理国建国之后,段思平励精图治,以洱海为中心,广揽云贵及川西诸地。东至普安路之横山,西至缅甸之江头城,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国运昌隆,国势兴盛,与天竺、波斯、缅甸、大越、马来亚等诸国均有贸易往来,对中原赵宋王朝更是大有依附之意。自大理建国以来,赵宋王朝曾多次册封大理皇帝为王。

其时,佛教早于在南诏之时便传入云贵之地,至大理时更是盛行无比,皇室中人无不皈依佛门,谕民虔敬三宝、恭诵三皈,以佛教治国。由于大理皇室自认是汉人遗裔,因此亦大力推行中原汉人之礼教,儒家之教条与佛教之道义在大理国几乎融而为一。大理国中之儒生无不崇奉佛法,而佛家寺院之中众师僧亦都诵读儒书,于是,那些既懂得佛教义理,又因熟悉儒家典籍理念而“读儒书,行孝悌忠信之事”的佛教密宗阿叱力僧,便被称为“释儒”。解释起来便是“其流则释,其学则儒”。在这些“释懦”之中,大德高僧往往被奉为“国师”,他们“摩顶蒙氏以主斯土”,受到大理国皇族之礼遇。

——大理国传到如今,已经到了第十一世。

相传第十世皇帝段素兴乃是段素真的孙子,在其祖父禅位为僧后继立为帝。段素兴“性好游狎”,又好大喜功,“广营宫室于东京,多植花草,于春登堤上植黄花,名绕道金棱,云津桥上种白花,名萦城银棱。每春月,挟妓载酒,自玉案三泉,溯为九曲流觞。男女列坐,斗草簪花,昼夜行乐。”。据说素馨花就是因他而得名,“花中有素馨者,以素兴爱之,故名。”段素兴喜欢花草,日子过得十分风流快活,“又有花遇歌则开,有草遇舞则动”,于是段素兴便“令歌者傍花,舞者傍草。”

段素兴在位不过三年,大理国朝野便开始盛传“素兴在位,荒淫日甚”八字。

其时,大理国开国君主段思平之玄孙段思廉于大理皇室之中颇有人望。当时高氏为相国,遂与诸大臣废素兴而立思廉。段氏皇帝宝座重又回到了段思平子孙一系。

说起西南高氏一族,却与大理段氏之家族渊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原来这高氏家族虽然历代居于点苍山莲花峰芒涌溪,但却并非云贵蛮夷,其祖上却要追溯到中原汉代之时。

——高氏之先祖高光,在汉武帝之时曾被封为长沙御史。

——史书称:“高光,字宣茂,陈留圉城人,魏太尉柔之子也。光少习家业,明练刑理。初以太子舍人累迁尚书郎,出为幽州刺史、颍州太守。是时武帝置黄沙狱,以典诏囚。以光历世明法,用为黄沙御史,秩与中丞同,迁廷尉。元康中,拜尚书,典三公曹。时赵王伦篡逆,光于其际,守道全贞。及伦赐死,齐王冏辅政,复以光为廷尉,迁尚书,加奉车都尉。后从驾讨成都王颖有勋,封延陵县公,邑千八百户。于时朝廷咸推光明于用法,故频典理官。惠帝为张方所逼,幸长安,朝臣奔散,莫有从者,光独侍帝而西。迁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光兄诞为上官巳等所用,历徐、雍二州刺史。诞性任放无伦次,而决烈过人,与光异操。常谓光小节,恒轻侮之,光事诞愈谨。帝既还洛阳,时太弟新立,重选傅训,以光为少傅,加光禄大夫,常侍如故。及怀帝即位,加光禄大夫金章紫绶,与傅祗并见推崇。寻为尚书令,本官如故。以疾卒,赠司空、侍中。属京洛倾覆,竟未加谥。”

——“元封二年,随帝开西南夷,有功,为副军郎将,再有功,又封护国大将军。遂留守而世官之。”

到了汉末之时,高氏已经是西南本土的大酋统帅。三国蜀汉时,高氏祖先高定与孟获一起,反对蜀汉。蜀汉诸葛亮率军南征,进入云南,七擒七放孟获,孟获称服。高定兵败被杀,族人散居各地。待得到了南诏末年,高氏族人高方镇守永胜,全力支持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国,因此被封为岳侯,封地便在巨桥和鄯阐一带。

这第十一世皇帝段思廉,却是被岳侯高方之后、相国高智升一手扶上皇帝宝座的,段思廉的皇后高飞宝算起来还是高智升的堂妹。高智升除了扶持皇帝登基之外,更有一桩功绩,使得高氏家族成为了大理国中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支诸侯。

原来,大理国传至段素兴这一代,朝政荒废,诸侯据地自雄,以至于发展到了同大理皇族分庭抗礼之地步。

宋仁宗嘉祐八年,洱海杨允贤发动叛乱,妄图取代段氏之王位。段思廉借助高智升之兵力,才平息了杨允贤之叛乱。为此,段思廉封高智升为鄯阐侯,并将大理皇室直辖领地如白崖、茹甸等地也封给了高氏家族。

自此,高智升在大理国中可谓权倾朝野。

**************************************************

大理皇宫之内,杯盘几筵,极其奢丽,樽俎星陈,肴蒸多品,八珍代变,羽爵无算……乃是国主段思廉在大宴贵宾。

大殿正中坐有二人,却是大理国皇帝段思廉和当朝皇后高飞宝。

段思廉不过三十五六岁年纪,身穿白锦龙袍。只见他剑眉星目,鼻梁笔挺,目光炯炯之中带着几分凛然不可侵犯之神态,端的是帝王相貌。

坐在他身边的皇后高飞宝和段思廉年纪相仿,却生得体态丰腴,美艳动人。但见她凤冠朱佩,雍容华贵,一派母仪天下之态。

一时间,殿内冠盖云集,陪宴官员及侍从宫人加之过百,皆盛妆艳服。殿内案几筳席分别陈列于两侧,当中乃是歌舞之台,其间之歌姬舞女纷纷献技于君前,皆是靓妆艳饰,兰麝薰人。

——究竟是什么样的贵客,才能令这大理帝王倾国宴之礼恭敬相待?

却见帝后二人宝座之下不远处设着一张大案,与群臣之案几相隔甚远,更显得坐于其上之人地位超然,不与诸贵同列。只见这张案边却仅坐着一人,二十多岁,衣着不俗。细观其貌,但见剑眉斜飞,双目如电,鼻梁高挺,英气逼人,浑身上下更隐隐透出一股卓尔不群、领袖群伦的王者之气。

原来他便是今日宴会的惟一贵客——乾坤堂总堂主之子、天威堂堂主令千秋。

——想不到乾坤堂之声名竟然早已远播天南,令大理举国上下皆为之恭敬。

酒宴正酣,只听宫女们边舞边唱道: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笾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龠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儯'。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之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伸出童羖。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其词古朴,其乐雅正,竟然是出自《诗经》。

一时之间,殿上帝后,殿下群臣似是皆已沉醉在这古乐之中。

令千秋执着杯,饮着酒,眼中神情却仍如素日一般清醒。

二 苍山洱海闲看风景 帝王公子义结金兰

洱海又有“叶榆水”、“西洱河”、“昆弥川”等称谓,由于其外形如耳得名。

此时,洱海之边,有两骑策马并行。

只见其中一人突然勒马停住,眼望点苍山古树参天,云雾缭绕,却是长声一叹。

另一人见状,却缓缓停住马,向那人道:“陛下何故叹息?”

但见先前那人白衣盘锦,气势迫人,却是大理国国主段思廉。他身畔马上之人,自然便是令千秋了。

段思廉见令千秋发问,便道:“令公子,我昨日不是和你说好?今后公子只称呼我为段兄便是。”

——他在令千秋面前,居然将国礼完全抛开,非但不自称为“朕”,竟然更称兄道弟起来。

令千秋道:“陛下贵为一国之君,于我大宋毗邻,千秋不过是宋国子民,礼数却不可失。”

段思廉闻言道:“虚礼不过为俗人而设,岂可约束公子此等人物?”

令千秋笑道:“陛下当真是抬举令某了。千秋不过是俗之又俗的一个大俗人,只因自幼顽劣,因此便被家父严加管教,礼数上虽然比不得我家中那几位兄弟,但也不是不知进退之人。”

段思廉望着他摇了摇头,道:“看来公子当真是瞧不起段某……也罢……我大理不过是边陲小国,自然入不得公子之法眼。”

令千秋忙道:“陛下这却是误会了。令某前日刚入大理,便承陛下亲自迎接,已是不胜惶恐。更兼陛下以国礼大宴相待,心中早已感激不尽,又怎会对贵国有所轻视?这才是冤枉于我!”

段思廉闻言笑道:“如此最好!”他当下又道:“公子一路行来,可略曾见到我大理国中之风土景色?”

令千秋道:“岂止是略见,简直是叹为观止。贵国四季如春,鲜花似锦,处处都是美景。尤其是适才道路两旁的山茶和杜鹃,花团锦簇,绵延百里……当真是令在下耳目一新!”

——原来云南一带素以山茶花名扬天下,广有盛名,早在隋朝之前便已多为栽培。大理国中的山茶,花大色艳,最多的一株竟能盛开万朵,白的欺霜赛雪,红的如火如荼。除此之外,国中之杜鹃花亦是栽培极广,仅传世者便有二百多种,无论是点苍山甚或是玉龙雪山,均可见到漫山遍野,万紫千红的杜鹃花盛开。因此令千秋这一番言语倒不是凭空捏造。

段思廉笑着点了点头,道:“我天南一带,却有八大名花,公子可曾听说?”

令千秋道:“令某倒也略有耳闻。这八大名花之中,以山茶为首,杜鹃为次,其余六种便分别是玉兰、百合、兰花、报春、龙胆和绿绒蒿了。”

段思廉闻言大喜,道:“令公子果然博闻强记,段某佩服。”他见此处离点苍山不远,只要一抬头便可见到翠竹满山,飞瀑散花,更兼遥遥望见山顶之处的皑皑白雪,便指着远处向令千秋道:“令公子可见到那苍山之雪不曾?”

令千秋向他手指之方向望去,果见远处银妆素裹,雄伟壮丽,不由得赞叹道:“人说大理有‘风花雪月’四大奇景。这山腰之上仍是苍翠欲滴,而峰巅却已萦云载雪……中原之地实是难见。”

段思廉原本一直含笑望着他,此时忽道:“这苍山积雪,终年不化,却能照尽苍茫万物,红尘百态……”

令千秋见他突发感慨,不觉心中暗奇,当下道:“陛下此言,却似另有他意?”

段思廉笑道:“我不过是想到了一些前尘旧事……”他听令千秋仍是称呼自己为“陛下”,便道:“公子为何还是要以‘陛下’相称……”话未说完,似已想到一事,登时面露喜色道:“令公子,段某有一不情之请,未知公子可否答应?”

令千秋道:“陛下请说。”

段思廉微一皱眉,道:“又是‘陛下’……段某一向仰慕乾坤堂令总堂主之风范,只是他老人家一向云踪雾迹,难以得见……不想今日令公子莅临天南,实是无上之光。今日你我二人有幸至此苍山脚下共游,真乃三生有幸之事……”

他顿了顿,又道:“《世说新语》上说‘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你我二人一见如故,不如便对此苍山玉雪,义结金兰如何?”

令千秋闻言,却笑道:“承蒙陛下不弃,对在下青眼有加。令某不过是一介布衣而已,实不敢辱没龙颜。”

段思廉闻言,不由得满脸皆是失望之色:“公子当真是瞧我不起……我大理段氏虽于早年间融入白蛮一族,但先前却也曾是中原武林世家……想不到啊想不到,传到今日,竟然反而受中原人士之鄙薄……”

令千秋见他满脸沮丧,哪里还像个一国之君的样子,心中却不免暗暗发笑。他初见段思廉之时,见其人一派凛然不可侵犯之气势,倒还像个皇帝,哪知此时竟会因自己婉拒结拜之事而失望至此,倒也甚为感动。

他心中明知段思廉乃是因乾坤堂而看重自己,因此才会婉拒此事。不料段思廉此时又道:“令公子,既然你不肯和段某结拜,那么段某另有一事相求,还望公子一定答应。”

令千秋先前拒绝结拜,心中不免对段思廉稍存歉疚之意,此时却听他说另有一事相求,心道这大理国皇帝还真是没什么架子,不好再行推却,当下便道:“陛下但有所命,在只要在下能够办到,定然无不依从。”

却见段思廉微微笑道:“此事却是不难,而且乃是一桩美事。”

令千秋闻言一怔,心中却隐隐觉得不妙,却听段思廉道:“段某先前曾派本国官员前赴中原一行,得知公子尚未婚配。实不相瞒,段某虽为一国之君,但却一向修佛,**空虚已久,膝下亦唯有一子一女……”

令千秋听到此处,脑中不由得“轰”的一声,暗道早知如此还不如方才答应他结拜之事。

果然听段思廉接着道:“我那太子廉义,今年不过十岁……至于嘉仪公主,却已年满十八,尚未婚配。令公子乃中原武林群龙之首,段某有意将小女嫁与公子,未知意下如何?”

令千秋听了这话,此刻心中当真是五味俱全,更加有些哭笑不得。他心中暗道,倘若再将此事推却,实在是大伤段思廉之颜面、大理国之国体。但细想此事却甚是荒唐,这堂堂一国之君,片刻之前还要和自己义结金兰,片刻之后却又赶着要将公主下嫁,令千秋自出生至今,却是头一遭遇到如此窘迫之事。

好在他自出江湖以来,也经历过一些风浪,心道此事唯有“两害相权取其轻”,既然不能即刻撕破脸面,便只好暂且委曲求全,应下其中一桩了。

他心中刚生此念,便暗骂自己无耻,又暗叹段思廉厉害

——想不到这大理国主竟不惜纡尊降贵至此……也算是用心至深了。

当下再也顾不得脸面,只得“厚颜无耻”道:“段兄何出此言?你方才还说要和小弟义结金兰,怎么突然之间又要将女儿嫁给我?这不是凭空让小弟矮了一辈?此事万万不可!”

段思廉听他如此说,先是一怔,后又面露喜色,大笑道:“如此说来,公子是应允与段某结拜之事了?”

令千秋见倘若此时反悔,自己立时便成了出尔反尔之徒,只得硬着头皮道:“兄长但有所命,小弟无不乐从。”

此言一出,段思廉更是正中下怀,他当下笑道:“好!贤弟既然应允,那我们二人便速回宫中,挑选吉日良辰,焚香结盟!”

……………………

二人当下策马回到宫中,段思廉便命钦天监查阅皇历。这钦天监主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最后拣定了后日便是吉日。

宫中诸人和朝中官员听说皇上竟然要与人结拜,不由得又是惊讶又是好奇,但听说令千秋便是天下第一堂“乾坤堂”总堂主之子,便又纷纷释然。

——乾坤堂威名远播,不止大理一国,便是西夏、契丹以及吐蕃诸部亦有不少人众为之钦服。

……………………

转眼便到了结拜之日。

原来这大理国中虽然也早就有义结金兰只说,但仪式上却与中原颇有不同。

中原之人结拜,往往备下乌牛白马等三牲祭礼,再于神明或天地之前焚香礼拜,而大理国中因佛教盛行,因此在结拜之时,参拜的却是佛门之中的“护法名王”阿育王,所有供奉之物,自然无非也是奇珍异果,香花名卉等素物。

段思廉和令千秋在一众宫娥的引领之下,步入殿中,先交换了“金兰谱”,后又在神像之前焚香八拜,饮过素酒,便是礼成。论年龄自然是段思廉要大得多,二人当下便以兄弟相称。只听段思廉一口一个贤弟,端的是亲热非常。

既已结拜,段思廉便又将皇后子女等人召至殿中,各人重新见礼不赘。

三 鄯阐府中美景无限 华音楼上风情万种

鄯阐府为大理国八府之一。

——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联络滇东乌蛮三十七部灭杨氏,建大理国。将国中之疆域划分为八府、四郡、四镇。鄯阐府便为八府之一,府治沿袭拓东城。其辖域有昆明、晋宁、嵩明、禄丰、易门、安宁、罗茨等县。

——旧时,南诏国疆域极广,曾仿照中原唐朝之长安、洛阳而置两都。其中,鄯阐拓东城便为两都之中的东都,亦被称为“东京”。

高智升便是这鄯阐府之主——鄯阐侯。

………………

令千秋迎着微风轻浪,徜徉于滇池岸边的长堤之上。远望滇池渺渺茫茫,远山如雾,垂柳如烟。碧绿的湖面上,亦是波光粼粼,帆影点点。

——这滇池群山环抱,河流纵横,周围更有良田万顷,世人皆称之为“高原江南”。

高智升早已于楼头置酒,远远望见令千秋轻袍缓带,翩翩而来,举手之处,龙章凤姿,扬眉之间,精华内敛,当真是一位不世出的人物,不由得在心中暗暗喝了一句彩。

令千秋还未行到华音楼下,高智升却早已迎下楼来。二人当日却在段思廉专为令千秋接风洗尘的国宴之上见过一面,此时又见,较之当日却又更加熟稔了几分。

高智升将令千秋迎上楼来,满面堆笑道:“得蒙令公子赏脸赴宴,真是给足了智升的面子,公子请坐。”

二人当下分别落座,高智升却将楼上原有之侍从遣下,自己亲自为令千秋斟酒布菜,却无半刻闲时。

令千秋见他如此殷勤,不觉笑道:“侯爷何必如此亲力亲为,真是折煞千秋了。”

高智升一面为令千秋介绍席间之天南名菜,一面笑道:“令公子是乾坤堂少主,又是我大理国皇室贵宾,高某不过是代我家国主略尽地主之谊而已,公子切莫客气。”

他一面寒暄,一面又道:“这‘云腿’乃是本地特产,公子不可不尝。”

令千秋将那盘中火腿肉色鲜艳,香气扑鼻,且又佐以鱼翅等物精心烹制,当真是色香俱全,精益求精,便夹了一箸放入口中略尝,果然鲜甜满口,与中原之地所制之火腿大为不同。

高智升见他面上微露赞色,便道:“这云腿讲究‘四秘’之法,公子尝来是否与中原风味略有不同?”

令千秋颔首道:“未知这‘云腿四秘’却是哪‘四秘’?”

高智升笑道:“这‘四秘’之法却是‘割秘’‘腌秘’‘藏秘’和‘食秘’……‘割秘’是指割腿之时讲究刀功,须得要将猪后腿割成‘琵琶式’方可,其间之油膜务必剔除干净;‘腌秘’乃是讲究乘鲜腌制,即是人之所谓‘血腿’……‘藏秘’乃是讲究贮藏之法;‘食秘’则是讲究各色吃法,其中尤以这火腿炖鱼翅为上品。”

令千秋听他娓娓道来其中奥秘,不由得轻声赞叹道:“想不到侯爷除了文韬武略之外,于这饮食一道更是讲究。”

高智升捻髯长笑道:“这却不是高某自夸。想下官已过不惑之年,勉强也能算得上是半生戎马,除了闲暇之时偶尔看看兵书战法,另外还喜欢三样事物……”

令千秋听他话中有话,便接口道:“未知是哪三样?”

高智升又将二人面前酒杯分别斟满,却凑到令千秋近前,低声道:“高某所爱者,无非‘美人’‘美食’‘美景’三物而已。”

令千秋闻言,却将面前酒杯端起,朗声向高智升笑道:“侯爷果然是风雅之士,令某敬你一杯。”

二人相视一笑,分别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此时,正是酒酣耳热之际,高智升却更加殷勤周至,他一面布菜斟酒,一面却又请令千秋细赏华音楼外的滇池美景。

令千秋一路行来之际,早就望见此楼高耸于滇池之边,此时身在楼上,滇池美景立时尽收眼底。但见此池东西有金马、碧鸡二峰夹峙,南北更有长虫、白鹤两山遥望。山环水抱,天光云影,烟波浩渺,绮丽迷人。

二人一面饮宴,一面闲谈,高智升见令千秋似是对滇池景色十分心醉,当下便笑道:“令公子,这鄯阐滇池的景色,还入得公子之法眼么?”

令千秋将目光一收,落在对方面上,微微笑道:“此处极好。”

高智升笑道:“既然公子喜欢此池之景色,智升便将这滇池送与公子如何?”

令千秋闻言,目光在高智升面上一转,笑道:“此处乃是贵国皇帝陛下赐予鄯阐侯的世袭封地,乃是人杰地灵之风水宝地,令某又怎能夺人之所爱?再者说,倘若帝王得知此事,岂不是要心生不悦?”

高智升“呵呵”笑道:“令公子无需为此忧心。倘若换做是旁人,高某自然是不敢,也是不肯将这滇池拱手相赠……但令公子和我国陛下乃是八拜之交,莫说是区区一个滇池,只怕便是这万里江山,陛下也是肯分出一半来送给公子的!”

令千秋听了此言,目光又是一动,却微微抬高了声音,道:“侯爷此言,却是过了……令某不过是一介大宋子民,到此却是客居而已……似这等言语,传扬出去,未免兹事体大。”

他话锋一转,又道:“千秋在汴梁之时,就已听说过侯爷的大名,世人皆为侯爷‘忠心耿耿’扶持明主之事津津乐道……便是此刻我那结义兄长想要让位,也要先让给侯爷才是。”

他有意将“忠心耿耿”四字加重说出,同时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高智升,却见他丝毫不为这四字所动,只是“哈哈”一笑道:“令公子!你方才还说我言过其实……依我看,你这才是醉话……”

令千秋的目光仍是停留在他的面上,二人目光一碰,高智升只觉对方目光如电,其中更蕴含着无限正气,与其对视之时,自己双目竟然隐隐觉得刺痛,当下便将目光移向了滇池远处。

令千秋也不以为意,却自行将酒壶执起,先给高智升杯中斟满,“侯爷的‘美食’‘美景’实是令在下赏心悦目,大快朵颐。倘若侯爷能将府上的佳丽美人借予千秋一观,这才是三美齐全,不虚此行呢。”

高智升闻言一怔,随即便立刻大笑道:“令公子果然不是迂腐之人!高某早已将美人备好……”他当下轻轻拍掌三下,立时便有一队美女自楼下姗姗而上。

令千秋只觉眼前一亮,但见这群美女共有十六人,当真是“环肥燕瘦”各具风韵。虽然每个人的服饰打扮各异,肤色相貌更是大为不同,但却个个生得绝顶美貌,几乎令人眼花缭乱。

这华音楼上原本镶金嵌玉,装饰极其华丽,但这一群美女甫一登楼,立时便将楼上金碧辉煌之光彩掩盖了下去。

高智升见令千秋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