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限流同人)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作者:糯米水晶糕(晋江银推vip15-03-09完结)-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都说逆境是最锻炼人的,现下留着的下人不多,王熙凤雷厉风行、开源节流;迎春、探春每日也带着丫鬟婆子做针线活,好歹万一实在银钱不济的时候,也可以换了钱财;贾琏见天顶着太阳出去走关系,晒黑了皮肤,原先被酒色掏虚了的身子也练出了腱子肉;贾宝玉日日去天牢探视大伯与父亲,倒是突然明白了父亲从前严厉的教诲也是一片苦心,逐渐改善了与贾政那“耗子与猫”的关系。
    唯三不在状态的,就是贾母的两个儿媳与贾政的小妾了。
    邢氏胆小,日日缩着装鹌鹑;
    王氏心乱,日日佛堂念经文;
    赵姨娘愤愤儿子贾环不得老太君重视,天天打狗撵鸡。
    最后是贾母撑着病体让赵姨娘闭门静养,这才消停。

  ☆、第十二章

荣国府的女眷无暇自哀,在老太君的带领下就振作起来。
    四大家族的别家就没有这么走运了。
    作为祸引子的薛蟠被收押,薛姨妈六神无主救助于女儿。那时候薛宝钗尚不知这大火会烧到自家王爷身上,因为廉亲王正妃无所出,薛宝钗已产下一女,是为廉亲王的长女,所以在亲王府里有几分体面。
    薛宝钗软言央求王爷伸手拉一把自家兄长,廉亲王觉着不过是小事一桩便应允了。
    哪知而后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人意料。
    御史揪着“治家不严”把廉亲王参了个透。
    等到廉亲王意识到风头不对,想要遮掩手头的事物时,已然是来不及了。
    不只是豢养私兵被发现,还有那江南的矿产和盐田!
    被停了差事的廉亲王想方设法要补救,可是罪名实在是不一般,今上震怒,革去了他亲王之位,被圈禁在府。
    那正妃早先就看薛宝钗不顺眼,碍于王爷需要薛家的银钱才多有忍让,现在因着薛宝钗兄长连累了王爷,王妃天天变着法子磋磨薛侧妃。
    王爷虽然知晓薛蟠不过是今上要收拾自己的由头,就算没有薛蟠,也有赵蟠、钱蟠,但还是不免迁怒于薛宝钗。
    薛宝钗不甘就此被冷落,又使出万般手段扭转劣势这是后话。
    总之,曾经的廉亲王府现在是“东风、西风”斗得正欢。
    …………………………
    薛家的独子被收押,皇商的资格被收回,铺面产业被竞争对手打压,一时间元气大伤。
    时值薛宝钗在王府里举步维艰,自身难保,对于身陷囹圄的哥哥毫无办法。
    薛姨妈本就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女的性子,这下子慌了神,也不知去拜哪个庙求哪个菩萨,只能指望娘家。
    …………………………
    那荣国府的姻亲王家倒是没有被直接牵扯进去,可是合该是流年不利。
    王家家主王子腾,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裔,王夫人、薛姨妈之兄。早年任京营节度使,后擢九省统制,奉旨查边,旋升九省都检点,继而九省总督,最后更是荣升为内阁大学士亦即宰相,官居一品。
    却说这王子腾于不久前,在进京的路途中,突然暴病而亡。
    王子腾死后,因海疆御史参了一本,说是王子腾在任时留下的亏空,本员已故,应着落其子王仁赔补。
    于是王家也倾尽家产补亏空。
    不补?不补就等着被抄了家吧,今上早年“抄家皇子”的名头可是无人不知晓的。
    …………………………
    贾家只是藏匿甄家的赃物,保龄侯府史家在廉亲王一案中就牵扯颇深了。
    论到地位,金陵四大家族里当是属皇商薛家最卑微,但是薛家有钱。
    而保龄侯府人丁凋敝,为了维持体面早已经是入不敷出了,又有新保龄侯无甚才干,细细一数,史家竟是靠着出嫁的姑娘——也就是贾母,才不至于堕了名声。
    因此保龄侯府在先皇当政时期很是积极地参与进储位一事里,说白了就是现代的政治投机。
    可惜押错了宝,现在证据确凿被当今圣上秋后算账。抄家、成年男丁流放,所幸罪不及女眷,有愿还家的可合离,那保龄侯夫人也算是情深意重的,回绝了家人来接的意思,咬牙带着一双儿女与侄女一起生活。
    只盼望万岁大赦天下,或者风头之后侯爷能平安回来。
    …………………………
    所以说四大家族里,最幸运的反而是贾家的荣国府一脉。
    尽管被翻出很多什么仗势欺人、强买强卖、生活奢靡等等,好歹是没有大逆不道的罪名。
    人命?哪个大家族身上没背着几条人命?
    在统治阶级的眼里,贱籍等同于家畜;平民也没有比贱籍强到哪里去。
    期间,王家有来向贾家借银两,可是贾家自身就朝不保夕,并没能帮上忙。
    …………………………
    远在苏州的林黛玉等人也知晓了金陵四大家族的境况。
    许嬷嬷对着自己女儿感慨:“老爷本想着姑娘嫁入贾府,有个照应。却不曾想贾府竟是这么倒了。可真是……”
    “娘亲,你放心吧,荣国府贾家的老太君还在、宫里的德太妃也还在,这事儿,且还没算完。再说了,姑娘是先皇赐婚,当今圣上也不会让姑娘嫁给了败落的贾府的。”王嬷嬷想着,红楼的剧情是越走越歪了,可是自己除了养好林黛玉,并没有做别的事情啊,真是如有神助。
    “也是,不管凭着如何,姑娘有打理好的庄子,都不会过苦日子。”许嬷嬷说的是大实话,林黛玉父母双亡,又无姊妹兄弟,幸而是先皇赐婚,就算现在贾府真的倒了,后续也得有当今圣上来圆:你弄折了别人的未来夫婿,还不得再给别人找一个?
    反正林黛玉的婚事,能做主的绝对不是她自己,更不可能是一群关心姑娘的下人。
    …………………………
    王嬷嬷料想的没错。
    贾元春还好端端的在宫里呆着呢。
    先皇去了,皇后升格为太后,一众妃嫔也成了太妃、太嫔。严格来说,先皇并不算是个沉溺于女色的人,有封号的妃嫔仅二十余人,这二十余人里,身居妃位的才六人。
    六位太妃被安置在泰安宫、泰宁宫、泰慈宫,其余地分位的住三宫偏殿。
    深宫内院,曾经斗成乌鸡眼儿,是为了争夺宠爱。如今的太妃们却能和气相处了。
    德太妃贾元春因为家里的祸事,求到了太后的面前。
    太后在当皇后之时就冷眼看着妃嫔争宠,端是沉得住气,果然如今就如她所预料的,成了地位超然的太后:当今万岁的生母已经去世好多年了。
    太后本不欲搀和进这些事里面,毕竟皇帝又不是自己亲身的,和自己也不过是面子情罢了;再有贾元春与自己也一向并不投契,何苦去费这个心神。
    那贾元春并没有苦苦哀求,而是转身回宫不眠不休赶着抄了一摞又一摞的金刚经献给太后:太后礼佛,且很虔诚。
    太后看这一贯是沉稳性子的贾元春人都熬瘦了一圈,倒是动了恻隐之心。
    在皇上来请安时稍稍过问了一下荣国府的事儿。
    皇上是个聪明人。
    不聪明哪能从一众皇子里争得储位?
    逮着了廉亲王这条大鱼,荣国府实在就是一只小虾米而已,倒是可以抬手放过了。
    …………………………
    皇上走后,太后抚摸着自己养的狮子狗:“嬷嬷,你说我是不是年纪大了,心也软了?”
    嬷嬷已有六十好几,看着自己奶大的姑娘从太子妃到皇后又到太后,一路走来看着是风光无限,却步步小心谨慎:“您一直就是个好脾性的。手软的人,心也软……”
    “罢了罢了,什么风风雨雨,都已和我无关了。”
    …………………………
    皇上对荣国府也算是高高抬起、轻轻放下了。
    历数清楚一桩桩、一件件荣国府被参的事儿,降了贾赦的爵,撸了贾政的员外郎,可以交“赎买”金,把两人赎出去了。
    荣国府被发还,可是门口的牌匾以及府邸的格局已然是违制了,贾母还来不及命人处理这些,先去库房取银子、赎儿子。
    早几年,还了欠着国库的银子、现在又取出一大笔打点,可以说基本是折腾空了贾府的家底儿。
    可是西府的人不敢有怨言,比起东府被流放的珍大爷,这已然是幸运多了。
    接回了担惊受怕好一阵子的贾赦、贾政,贾母命人早早准备了柚子叶的泡澡水,去去晦气。
    等到了晚上,阖府人聚在一起,贾母说,接下来日子该如何,必须拿出个章程。
    王氏生怕别人忘记了她那在宫里的大女儿在此次事件里花费的心力,絮絮叨叨都是说太妃娘娘的恩德。
    贾母看了一看贾政:“老二,让你家的可闭嘴吧。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咱们家这回能脱困,凭的全是万岁爷开恩。”
    贾政被母亲这么一说,很是惭愧,对着王氏一甩袖子:“无知妇人,噤声!”
    贾赦问出了他们夫妻俩都关心的重点问题:“母亲,咱们府里还剩多少银子啊?”
    贾母让当家的王熙凤报出了数目。
    “这可如何是好?”贾赦和邢氏如丧考妣。
    贾母大怒:“没出息的东西!咱们贾府起家也是稼樯微末之间的,祖上拼杀有了今朝的富贵,怎地会出了你这没出息的东西!”
    贾赦在一干小辈面前被母亲责骂,有些讪讪地放不下脸面,只能转移话题到:“那先皇给宝玉的赐婚还作数吗?玉儿也该出孝了吧?”
    “怎么不作数?自然是要迎娶玉儿的。”贾母现下也不知道林黛玉嫁贾府是幸还是不幸。
    贾赦说道:“那可好,当时圣旨说的是,宝玉成亲后咱们就分家的,这也作数吧?”
    贾母一听不孝子打的是分家的注意,很是难受。

  ☆、第十三章

可是贾母毕竟是历经三朝的老人了,很快就抛出另一个盘算已久的决定:这荣国府本就是御赐府邸,现下已然违制了,还是主动交予朝廷吧。
    贾赦大惊:“交还了府邸,咱们住哪儿去?”
    “老大你另典宅子也好,再等着圣上赐宅子也好。老婆子我准备回金陵老家养老去了。这一辈子,风风雨雨经历了太多,京城再好,终究不是久居之地。”贾母说到。
    “母亲,我与您一起回金陵。”贾政一向是听惯了母亲安排的,母亲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贾赦回过神来:“这怎么行,按理得长子承担起赡养娘亲的责任。母亲您若是回了金陵,岂不是显得儿孙不孝?儿子糊里糊涂过了大半辈子也就算了,琏儿却还没个前程呢!”
    其实邢氏巴不得老虔婆和二房的人一起走的远远的,这样子自己头上也没婆婆压着了,那王熙凤没了老祖宗和王氏的撑腰,终究是自己儿媳妇,怎么和自己争管家权?可是自家老爷摆出一副不赞同的姿态,自己也必须做做样子,劝贾母留下。
    贾母心意已决反,倒是劝老大:“四大家族气同连枝,现下都遭了难处,是该回金陵休养生息以待日后了。经了这么好一些事儿,再呆在京城也不过是徒添笑料而已。再有京城开销大、抬头低头不是王孙公子就是达官显贵,我贾家实在是无颜面再继续逗留了。”
    贾赦听完若有所思,决定先考虑一下,也就没把一定要留在京城的话说死。
    …………………………
    夜里,邢氏和贾赦说着私房话。
    “老爷,咱们是留在京城,还是回去金陵啊?”
    “你老爷我这不正在琢磨着呢!”
    “要我说,老祖宗也太固执了些,都说夫死从子,老祖宗哪回不是自己做了决定的?”
    贾赦虽然贪财好色却并不糊涂,知道若是家里没了贾母这个定海神针,必定是要乱套的,于是呵斥道:“你懂什么!非议婆母的蠢妇!”
    邢氏被喝骂之后,又做起了鹌鹑。
    另一厢贾琏夫妇也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二爷,您说,大老爷是会留在京城还是去金陵?”
    “爹这个人,是不着调了一点,不过最是……”贾琏隐去“贪财怕死”四个字,“哪回和老祖宗唱反调,不是最后都乖乖低头的?”
    “那你觉着去金陵如何?”
    “毕竟是根基所在,去了那里还是一方望族,留在京城不过是没落小门户罢了。”贾琏一向是脑子灵光的。
    “我看,二爷您是眼馋着江南的粉头吧?”王熙凤总是三句话就变醋坛子。
    贾琏虽是有那份心思,被道破了也有些尴尬,最后采取最有效的终止谈话手段,饿虎扑羊,好好弄了一番王熙凤。
    贾琏好一阵子忙于奔波,没去那烟花之地,也没找那些丫鬟们泻火,今日父亲归来,放下心思倒是金枪不倒,雄风大振。王熙凤咬着被角想到:这冤家,好久不耕田,一耕耕三回!真真要命!
    …………………………
    最后,贾赦思来想去决定也回金陵。
    当时信誓旦旦说的担心背上不孝的名声是一方面,再有就是如其子贾琏所说,去了金陵,咱们贾家还是望族,又不似京城显贵众多,很是能去做个土太岁逞威风。
    …………………………
    贾母命贾赦起了折子道是归还府邸,还乡思过。
    新皇倒是满意于贾家的识相:荣国府那么好的地段,那么大的宅院,拆分一下,可以封赏给自己的心腹。
    便恩准其还乡。
    贾府众人回了金陵,却不妨贾母一到金陵就找官媒合了日子,去江苏提亲。
    黛玉自是做好了待嫁的准备,有林姑太太从旁帮衬着、林姑太太的子侄充当了黛玉的娘家人。
    木石前盟终是结成。
    双玉二人似是了却了前世的心愿,一齐生活如同老夫老妻。
    宝玉婚后满月,贾赦再次提出分家。
    贾母见长子心意已决,便请了金陵族老来做个见证。
    贾母道:“族里的祭田不能动、永业田不能动,大房的二丫头还没出阁,二房的三丫头也没出阁,因珠儿、琏儿、宝玉的婚事都是公中置办的,两个丫头的嫁妆且先单独留出来——共一万两银子,余下的现银约莫二十万两,老大六成、老二四成;古玩字画均分为两份,一房一份;金陵祖宅正院归老大,老二的偏院以后或也可另砌一墙,就是两个宅子了。”
    贾母虽然偏宠二房十余年了,临了却被子孙的无用所惊醒!长房为长,自己很不该乱了长幼。幸而现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也。
    贾赦一听还算是满意,但凡父母活着主持分家的,父母有说一不二的权利,他们说给谁多点就谁多点,他们说哪个是孽子一分也不分,孽子就一分也没有。
    自然贾母是不会狠心将长子一房逼至此的,毕竟贾母只是稍稍偏心二房而已。
    现在家产多分了一份给大房,贾母又说:“索性趁着今日,把我的嫁妆也列一列,老婆子也没几个年头了,早分了,免得日后难看。”
    贾母一说这个话,贾赦和贾政哪里还坐得住,带着一众小辈纷纷跪倒在地,口称不孝。
    贾母却是毫不在意地让他们起来:“这么甚么好跪的?我不过是说先列出单子来,要想分到你们手里,还得等我去见了国公爷。”
    不得不说,贾母为了贾家和睦,是殚精竭虑。
    现在就分好了自己的嫁妆,免得万一自己一个急症,来不及交待,老大怕是会和老二不睦。
    贾母把嫁妆里的十二间铺子列出来给老大八间、老二四间,十个庄子里老大两个、老二四个、迎春探春惜春(尚在东府)和黛玉各一个——如此分法,自然是因为贾琏和王熙凤是会钻营的,能料理好铺子,而二房得了庄子,虽不能日进斗金,却也稳妥。
    金银首饰、奇巧古玩却是分作了十份,迎春、探春各一份,余下大房三份、二房五份。
    因为这是贾母的嫁妆,并不是贾家的祖业,贾母如何分配,旁人毫无置喙的余地,哪怕是老国公爷在世,也干涉不了。
    所以贾赦虽是有些不甘愿二房拿了母亲嫁妆的大头,却也莫可奈何,只得安慰自己,好歹祖业是占了大。
    …………………………
    昔日荣国府,今日成两家。
    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分家未分府。
    贾赦一家如愿以偿地住进正院。
    邢氏还没来得及抖落当家主母的威风,却见管家大权还是在王熙凤手里。
    你道是为何?贾赦得了十二万两的雪花银,正是美的时候——虽知道这是压库房里镇宅的银子,并不是能随意花销的,可是手头多了银钱的滋味真真是妙不可言。
    至于管家的是谁?贾赦是接受正统教育的封建社会男子,虽然品性长歪了,可是还是不会插手内院妇人家的事。
    在他看来,儿媳妇管家更是不错,自己是长辈,要取用银钱,儿媳妇阻拦不住。
    贾政一家气氛却是诡异。
    贾政是那清高的性子,这一点贾宝玉很好地继承了过来,两人都对金银这些身外物不甚在意。
    王夫人一面心疼祖产的大头归了大房,一面又盘算开老太太的体己,想到平白要分给黛玉和探春,就肉疼。
    探春也就罢了,怎么说也是贾家女儿,在自己跟前十几年,乖巧懂事,陪一点银子出去也是显得做嫡母的大方亲厚;那林黛玉都嫁入了贾家,作为孙媳妇儿,凭什么能到一份?
    又有那赵姨娘听得家产的分割,直对着探春撒泼:“你是好了,又有嫁妆银子、又有老祖宗的体己,可怜你兄弟,什么着落都没有!你若是我肚子里出来的,很该为你兄弟打算打算,只有环儿出息了,日后你在婆家才有倚靠!”
    探春对着赵姨娘就是一个头两个大,但是她心里清楚,自己若是松了口把嫁妆银子分给贾环,不说老祖宗会失望,王夫人必定会记恨自己,届时赵姨娘母子的日子更不好过。
    于是探春也哭诉道:“姨娘只见得我有银子,哪里晓得这银子现下是一分没落到我手里,又何来帮助环哥儿?姨娘若是真心疼环哥儿,且先让他随宝玉一块去进学吧。”
    赵姨娘还待辩解:“去了学堂也是做宝玉的陪衬,还比不得那茗烟!”
    “姨娘快住嘴吧。宝玉最是憨厚的性子,就算和环哥儿谈不到一块儿,也定是不会把环哥儿踩在脚下的。你这话若是让老祖宗知道到了,可了不得。”
    赵姨娘想到之前在城郊温泉庄子自己撒泼,结果被老祖宗二话不说勒令“闭门静养”,不禁身子一抖,噤声不再说浑话了。
    至于宝玉与黛玉……

  ☆、第十四章

说到了迎春探春的亲事,有父母在,贾母也并不好直接干涉。
    幸而此时的贾赦兜里有钱,倒是不需要去干那卖女儿的事儿,贾迎春逃过了中山狼的魔抓,除了王嬷嬷,别人都不知晓。
    虽然迎春是嫁给了一个金陵土豪暴发户,好歹那暴发户也捐了个官儿,不算是商籍。
    探春的亲事是王夫人相看的,那一阵子,赵姨娘特别老实乖巧,可见对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赵姨娘还是心疼的。
    王氏一向对探春的小意奉承很满意,凭贾家现在的地位,在金陵找一个大户还是不难的,不过由于探春是庶出,这就不太好办了。
    王夫人虽不会给她挑个高门大户,也不会作践了她,最后挑了一户家世清白的读书人,是个颇为上进的秀才,就是家境有些贫寒。
    探春不怕贫寒,反正自己带着的银子,好好谋划,是能过好日子的。
    …………………………
    双春出嫁的时间隔得很近,办完她们的喜事之后。话说回宝玉、黛玉这一边。
    黛玉自从嫁给宝玉之后,二人也算是琴瑟和鸣,恰似那神仙眷侣,吟诗作画,好不快活。
    又有那宝玉屋里的大丫鬟袭人不知出于何故,在贾家离京前赎身出去了——王嬷嬷暗搓搓地猜测或许是觉得无望做了宝玉的屋里人?同样赎身的还有秋纹。
    现在屋里剩下晴雯和麝月两个大丫鬟。
    晴雯泼辣,实则不是个丫鬟的样子;麝月沉稳,倒是瞧着是个好的。
    加上黛玉身边的雨燕、风荷,恰恰好有是四个大丫鬟。
    王嬷嬷最近有点郁闷,盖是因为贾宝玉的奶娘李嬷嬷,仰仗着自己奶过宝玉,欺压丫鬟,很是嚣张。这也便罢了,还和自己别苗头,想要一争高下。
    王嬷嬷起初秉承着与人为善的念头忍让了一二,后来果断决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事实证明有些个恶人也就是色厉内荏、欺软怕硬的主儿,李嬷嬷想来为宝玉所厌恶,见到王嬷嬷一点也不怵自己,而且在宝二夫人面前很有体面的样子,又起来巴结的心思,想要拉着自己一块儿喝酒赌钱。
    …………………………
    王嬷嬷捋顺了二玉院子里的刺头,日常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
    现在的宝二夫人林黛玉也在面对嫁人后的第一重难题:婆母。
    王氏本就是黛玉二舅母,说起来是亲上加亲,合该无甚矛盾。坏就坏在黛玉的母亲,贾敏未出嫁时与王氏不睦,总是给王氏添堵,所以王氏对着黛玉也就是面子情。王氏原本中意薛宝钗做儿媳,可是一通圣旨打乱了王氏的盘算。
    等到薛氏因为薛蟠一蹶不振的时候,王氏又觉得黛玉虽是孤女,可是比起那起子有乌七八糟的事儿的薛氏,又是好多了。及至贾家在京城走投无路最是难熬的那段日子,还是托了黛玉的福才能安身。
    所以王氏现在对黛玉的观感很复杂。
    既是亲热不起来,也是厌恶不起来——当然,想让王氏把二房的管家权交给黛玉,暂时还是不可能的。
    所以摆在黛玉面前的问题就是和前舅母、现婆母的相处的“度”。
    其实在王嬷嬷的眼里,真真在个时代生活了,接触了红楼一众人物之后,才发现,后人的红学里挖掘了各式各样的隐含深意都与现在有出入。
    人性是复杂的,哪里有纯然的坏人或者是好人,坏人好人的定义都是相对而言的。
    就好像王氏,对于黛玉来说也许从前是坏人,现在算是无甚感想的陌生人,可是对于宝玉来说,绝对是一颗心扑在他身上的好人。
    王氏也算是大家出来的,在很多时候都有着清醒的头脑,也只有在事关命根子贾宝玉的时候才会犯糊涂,这就是所谓的关心则乱。
    …………………………
    黛玉一向都不是热络的性子,对着婆母也是守着礼法,淡淡的。
    王氏心里又起了疙瘩,若是黛玉向王熙凤一样尖酸泼辣、能言善辩,自己是必定不喜欢的——凤丫头那个性子没几个做婆母的能受得了;可是现在黛玉万事不插口,也没表现出想要管家权利的样子,王氏又开始疑神疑鬼了:以己度人,没有媳妇不想当家的,这林氏如此做派到底是安了什么心?
    王氏猜不透,身边的嬷嬷给她出了馊主意:先发制人,给林氏下个脸子。
    王氏觉得这注意不错,便在宝玉、黛玉来请安的时候,说要把晴雯开了脸放到宝玉房里。
    其实王氏原本意属的人选是袭人,可是袭人已经赎身了;麝月也是不错,不过她老子娘早早就回禀了,已经看好了小厮,准备以后做个管事娘子的。算来算去,唯有晴雯,有几分神似黛玉。
    黛玉听了这个话,并没有开口回绝。而是悄悄瞟了宝玉一眼。
    果然贾宝玉就跳了起来:“娘,我和林妹妹才成婚多久?这说出去,没得被人笑话,说我贪恋女色。”
    “傻孩子,这不过是收个通房而已,谁还管的到你房里去?除非是那不宽容大度的。”王氏意有所指。
    幸亏宝玉的脑筋转得快:“娘亲,着晴雯可是老祖宗拨下来的人,老祖宗对着她自有安排的。”
    搬出贾母,王氏就蔫了。
    “那,我身边也有……”
    王氏的话还没说完,宝玉连连给王氏作揖:“娘亲大人明鉴,儿子最近要准备乡试,实在是不想为这些分心,还请娘亲包涵则个。”
    怪模怪样逗乐了王氏。
    王氏想想,宝玉的前途确实是最重要的,想要给林氏找点不痛快,以后机会多得是。
    …………………………
    王氏你猜错了!
    这里的林氏可不是“生怕别人耻笑了去”的寄人篱下的孤女;林黛玉被王嬷嬷从小灌输厚黑学,又有亲自理家这么多年,王氏一开口就知道她想找自己的不痛快。
    黛玉心想:既然母亲如此宽容大度,就给父亲添一个妙龄女子,红袖添香也是一段佳话。
    当然,这事儿不能是黛玉亲自出手,不然于黛玉名声有碍。
    黛玉让自己的二管事去物色了一个极为合适的人选:江南文风盛,总有那许多抑郁不得志的秀才、举人。这里找到的就是一个落魄秀才的女儿,徐氏。
    徐氏全名徐霞飞,取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见那徐秀才确实是个好文墨的。但是徐秀才屡试不第,家境日益艰难,徐霞飞是秀才大女儿,下面还有一双弟弟妹妹,为了讨生计,甘愿做妾。
    在黛玉二管事的安排下,贾政出门访友归来遇到了徐霞飞。
    那徐家大姐正在棍棒教训自己不肯读书、想要出去做学徒解决家里困境的弟弟。
    贾政深受感触,遂令随从去给点银子。
    徐大姐却是有志气的:“多谢老爷的好意,好叫老爷知道,救急不救穷,我虽家贫,可是还不需老爷救济。”
    贾政最是欣赏这样自强又刚正的性子。
    后来又在街上看到徐家大姐去绣楼寄卖荷包帕子。
    一来二去,就给王氏放了一个炸弹:要收一个良妾!
    王氏是哭天抹泪去找贾母。
    贾母却很是淡然:“政儿最是端方的性子,决计不会把那作幺蛾子的人领进家的。不过收个良妾而已,王氏,你太不大度了。”
    王氏被贾母啪啪啪打了脸,讨了个没趣。
    等到徐氏进了门,改了口叫徐姨娘。
    王氏整天跟乌鸡眼儿似的,哪里顾得上去找林黛玉的麻烦?
    等到林黛玉有了身孕,王氏又想就是重提给宝玉屋里添个人——可是时不与她,那大房的贾赦居然去了!
    一家子要守孝,哪里能把丫鬟再收房?
    …………………………
    说到贾赦。
    此人福薄。
    前半生作为荣国府长子,因为母亲偏心,住不得正堂。
    待到来了金陵分了家,得了万贯家财,整日吃喝玩乐很是潇洒,却落得纵/欲/过度,一命呜呼。
    时也命也。
    真真应了那句话: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
    黛玉孕期有下人忠心照顾,有厨娘成贵家的悉心伺候,足月生下一对龙凤胎。
    不管在哪个时代,龙凤胎代表的寓意都是很美好的。
    不只贾母对着孩子爱的撒不了手,王氏也不得不承认林黛玉是个有福气的,这一下就儿女双全。
    可眼馋坏了王熙凤。
    王熙凤膝下唯有一女,现在又守着孝,等出了孝在要孩子,自己都快人老珠黄了!
    怎么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