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当宋青书-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书随便找了家客栈,翻身睡下。
  这一晚夜凉如水,风声呜呜,吹起沙沙地树浪,固然赏心悦目,也悦耳之至。循着大自然的韵律,青书缓缓阖上双目,全身上下,稍有紧绷的肌肉都是松开,沉沉睡去。
  第二日辰时。照旧的醒来,这一觉睡得极是香甜,青书只觉浑身上下无不舒适,精力充沛。换好衣衫,用过早餐,在床上就地打坐起来。
  阳光渐渐的由窗口边缘移到床沿,青书将行遍全身的真气缓缓纳入丹田,筋肉舒泰,通体阳和
  午时已至,尽管不怎么饥饿。但他还是下了楼去,随意点了一个“红糟鸡”,还有一个“焖干贝津白”,就着米饭吃了起来。张三丰虽然早已辟谷。但却交代青书说:“你正当年轻,三餐当多多注重,辰时、午时、申时都记得用饭。一日三餐,固然人人都会,但却没几人知道为何要这般,体味自然养生之道,亦同阴阳。”
  当时青书还不解的问道:“那您为何又不饮不食?”张三丰摇头笑笑:“太师傅老了,身体也经不起多少负荷了。再去一日三餐的吃喝。你是盼着我早些上天呢?”虽然明知道张三丰是说笑,青书看着他慈眉善目下地道道皱纹。心中也忍不住泛起辛酸。
  但也记住了,以往一时性起便不饮不食的毛病,也渐渐的改了。
  福州菜是闽菜的主流,味道多偏于甜、酸、淡,武当山虽说位处两湖,当地颇为吃辣,但山上却是清淡为主,故而青书吃得倒也颇是舒心。细嚼慢咽一通,两碗米饭入腹,他放下筷子,走出客栈。
  冬日的阳光难得有这般耀眼,但却驱不走多少寒意,大街上的行人都裹了厚厚一层,青书不愿太惹人注目,也去商店买了衣帽戴上…………毕竟,任谁一身薄衫的在寒流里来去自如,老百姓们都不会觉得他是个正常人。
  孑然一身,出了城去,泛霜的树叶青黄白三色交加,唯有松针翠绿翠绿,风一吹,簌簌落下几根冰渣,在阳光之下折射出五彩辉光。
  他也不掩面容,只是因为这张脸虽说俊朗,但识得的人并不很多,更有“太极十三势”傍身,收敛气势,便更加不起眼了。
  林中小道上的泥土混着渐渐融化了地白霜,有着被马车轱辘碾过的痕迹,想是哪家大户出城游玩归来吧,又或者是某位行商的大贾在年关之前特意赶回。
  一个人在林间走着,冷风不断的吹着,难得的一尘不染,难得的单纯和透明。
  深吸一口气,而后呼出的热气腾腾,白色缭绕。一口浊气悠悠吐出。
  一呼,一吸,为吐纳练精之本。
  在这片小林子里,合着风的韵律,就这样呼吸到了申时。
  瞧了瞧天色,已近申时,走回客栈,青书又换了两个小菜,这下他是颇有些饿了…………其实呼吸也是一件很耗能量的事儿。
  仍然是细嚼慢咽,这似乎是营养最大化的一种办法。
  武功到了他这个层次,争胜之心固然还有,但更多地,却是养生了。
  用过晚饭,便上楼去了,晚上却是以“武当九阳功”为基,打坐炼气。
  毕竟夜里湿寒,“武当九阳功”较之“纯阳无极功”,精纯不足,盛大有余,故而选而炼气,效用颇为卓著。
  至子时上下,他方才聆听着风声呜呜、叶浪滔滔,一呼一吸,不知不觉的入睡了。
  第三日清晨辰时,青书照旧醒来,照着昨天的路子,用过早膳,打坐到午时,再到楼下吃过午饭,而后在林子里吐纳呼吸,再至申时,返还客栈,晚饭过后,便打坐用功。
  一连数日,都是一般光景,除了几样小菜有换过之外,其余的都几乎与第二日来福州时一模一样。这般几日,内力虽未长进,但也精纯微许,青书心中已不起波澜,唯有丝丝战意,蓄满胸襟,只待时日一到,便滔天而起!
  这是他选择地调养方式。养精蓄锐,积聚锋芒,只待一战!
  第两百一十三章 … 前夕2
  日子平静的毫无波澜,初冬的寒冷气息也渐渐蔓延过整个南国,福州城里初降大雪,又冷了几分。
  十一月初十,申时三刻。
  宋青书端着青瓷杯,轻轻啜了一口已经清凉了的茶水,眉头舒展开来,合上双目,嘴角一抹莹润沁出…………是产自武夷山的极品乌龙。
  轻轻将茶杯搁置在红木桌上,他站起身来,身上裹着厚厚的大衣,脸上的神色默然到比这混帐日子还要冷淡平静。然而,他心中的战意,却在这几日的浇灌下,缓缓滋生,将在子时三刻达到巅峰。
  殷梨亭在光明顶对阵杨逍之时,调动全身气势,算准了在达到山顶之时达到最高,然则却险些输掉。皆因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纵然你锋芒绝世,也抵不过时间侵袭。
  天色渐晚,客栈中空空的一片桌椅,小二哥收拾好了碗筷,擦净了油污,打着哈欠穿堂过室,一声吆喝:“客官,打烊喽!”
  青书冲他微微点头,又对掌柜的笑道:“这人参乌龙尚有半杯,烦请掌柜延后片刻关门。”说着轻轻掏出一块银锭,置于桌上。
  掌柜的眼前一亮,赔笑道:“客官哪里话,这个自然的,自然的。”说着亲自离开柜台,将银锭纳入怀中,对小二道:“再给客官上一壶好茶!”青书含笑道:“不必了。喝完这杯,我出去走走。”掌柜地面色一变,低声道:“福州宵禁甚严。客官……”宋青书淡淡瞄他一眼,道:“无妨。”
  掌柜好言提醒,见对方似不是怎么领情,只轻叹一声,转回柜台,收拾账本。
  也不知过了多久,青书舌尖触到一片冰凉,轻啜一口。将剩余茶水吸尽,站起身来,拂袖而出。
  夜晚的福州街道,有些清冷寂静的味道在里头,总地来说,这一方州府,还算是治理有方的,街头不见乞讨之人,百姓也还算安居乐业,全然没有中州、两江烽火连天之态。
  却不知这一处知州。是何等人物,也是蒙人么?
  一步,两步,三步……
  在漆黑的大街上缓缓走着,离子时还差一个时辰。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即将到来的一场大战,究竟有几分胜算呢?
  汉水畔的拳来脚往,还历历在目,灰衣人的拳脚几乎不畏刀剑,即便是借独孤利剑之锋锐。也不能让他退后半步,内劲磅礴的吓人。
  他到底是谁?
  临到决战,青书脑中又一次地想到这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几乎是将当年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乃至于古墓逍遥都想了个遍,却始终不得其解。
  蓦地。耳边忽地一动,斜眼望去,但见屋瓦之上,一抹暗影浮光般闪过,却是往南。
  瞧这人步履轻盈,身法迅捷,却不失稳健,当为一流高手。
  噫。竟是少林一脉!
  青书轻飘飘的纵上屋顶。望着驰去的身影,竟感颇为熟悉。
  南少林中。还有谁是故人?
  目送着对方飞速离开,青书若有所思。
  又纵将下来,走过三条街道,终于来到北门口,有火光通明,城上士兵巡守,看起来颇是精锐。
  几下纵跃,闪到城隍庙中。
  大殿之前,青石板铺就道路,两旁苍松负雪,静静伫立。
  有香炉鼎立,白墙黑瓦。
  炉鼎前立着一人,灰袍广袖,蒙头遮面,长发束起,身量虽不甚高,却如一座大山压下,让人喘不过气来。
  缓缓走近,右手搭上腰间铁木剑,青书笑道:“阁下真乃信人。”
  灰衣人转过头来,徐徐道:“还有两刻钟,你来早了。”声音雄厚低沉。
  青书听得一怔,这声音似乎和当年的略有不同,但身姿体态,衣冠装束,却全然一般。他深吸一口气,笑道:“你不也来早了么。”
  灰衣人一双鹰隼般的眸子扫过青书,点点头道:“你很好,八年的时光,没有荒废,武功大进了,恭喜。”
  青书抛去心头疑虑,道:“想必阁下也不会荒废时光。”灰衣人道:“是胜是负,我倒不敢妄言了。”青书笑道:“打过不就知道了?”
  灰衣人一怔,点了点头,再不说话。
  一时间气氛凝似铅铁,沉静如水。
  青书闭上双眼,深深吸了一口气,意守丹田,缓缓沉下。
  想到当年无数次被对方击倒,非是下盘不稳,实乃对方拳招太过霸道,内力太过强劲所致,头轻脚重,实乃克制对方拳劲的不二法门。
  “你在这个时候闭眼,不怕我偷袭你么?”不知过了多久,灰衣人蓦地出言道。
  青书眼不睁开,笑道:“阁下当年若要杀我,委实易如反掌,今日又怎会偷袭?”
  灰衣人光华流转的目中竟也绽出一丝笑意:“心中通透,光明磊落,是大丈夫。”
  听得对方称赞,青书淡淡一笑,再不言语,只静静调息。心情古井不波,战意滔天而起,不变应万变,是为制胜之道。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云雾绕月,星汉疏离。
  风声乍起,有一拳击来,将这云雾星汉,都给搅地支离破碎,顷刻间,这虚空都仿佛化作齑粉一般。
  青书伸出右手,搭在拳上,轻轻一引,身子顺势滴溜溜一转,左拳捣出,直击对方膻中穴。灰衣人深吸一口气,胸口陡然陷下一寸,避过这拳,双掌在胸前一合,平平拍出,劲气排空,飞沙走石,山奔海立。
  青书浑然不惧,借着身子旋转之势,右掌运起“擘天掌力”,左拳使太极拳中“护心捶”,阴阳悄然合璧,与灰衣人双掌一撞。
  “啵”的一声大响,层层气浪撞开,冲击在负雪苍松之上,簌簌积雪落将下来。
  这一刻,方当子时。
  第两百一十四章 … 决战
  小小一间庙宇,劲气四溢,排空而起。
  第十三招上,青书终是拔出铁木剑来,寓意剑中,他体内真气鼓荡,沛然无穷,一剑使来,混混沌沌,纷纷纭纭,道道剑气激射而出,铁木剑剑尖陡然现出一道湛蓝光芒,吞吐不定,绝然超乎物外,又不离太极之圈。
  灰衣人凝神以待,双掌上下纷飞,以拙破巧,无俦掌力几乎铸成一面气墙,将往来剑气皆尽拦下,而后束掌胸前,发出一掌,噼里啪啦一阵闷响,青书站在他身前丈许,都觉气为之闭,不由微微骇然:“此人掌力之强,竟堪比当年乔峰!”想着凌虚跳起,堪堪避过这掌。
  左手掐个剑诀,右剑刺出,一个半划,卸去对方残余掌势,再一剑轻飘飘的削出,撩起尘土阵阵,霜痕点点,左掌一敛,运个吸字诀,将残霜飞土聚作一团,随即内劲轰然吐出,那尘土飘霜霎时间便被打出,速度之快,只见掠影浮光,一闪即逝。
  灰袍人收掌护身,一双肉掌上下翻飞,足下不动,将那一团霜土尽数接下,纵身起来,足尖一点,恰恰踩在那团霜土之上,气流一转,蓦地伸出右手,居高临下,凌虚数点,几道强横指力涌出,锐气如山,汹涌而来。
  青书目光一凝,横剑一挡,将指力接下,纵身上前,一剑竖劈,糅杂了剑魔剑意以及太极意境,凌厉不说,尚有无穷后手,端的是厉害非常。
  灰袍人目中精光一闪,扣指连弹,正中青书剑脊,铁木剑泠然作响。虽仍是劈下,却已变了方向。青书横剑一削,那灰袍人却已闪身避过,屈掌成爪。刷刷刷三下连抓过来,分袭宋青书上身六处大穴,竟是少林“龙爪手”中的秘传绝学。
  两人翻翻滚滚,顷刻间便拆了七八十招,奇招妙式固然衔接自如。期间凶险,更是难以想像。这两人功夫俱臻绝顶,任谁一拳一脚砸在身上,都有重伤之虞。
  灰袍人拳脚大开大阖,多使少林路数,忽而“般若掌”,忽而“韦陀杵”,更有“拈花指力”潜然使出。无声无息。不小心给中了一道,其后果可想而知。
  而宋青书清一色武当路数,“神门十三剑”“绕指柔剑”都是武林绝学。合着“太极”之韵,独孤剑意,威力何止倍增?他默运心神,观其气机,对方每一拳每一掌发出,他都能提前知觉,“太极十三势”本就精研一个“势”字,此时他胸中战意缓缓增长。只待子时三刻一到。便蓄足雷霆之势,喷薄而出。一举而定胜负!
  不知不觉,三刻时光悄然逝去,两人斗到第两百七十三招上,灰袍人招式一变,左膝微屈,右掌拍出。这一掌不知比之前掌力要雄厚多少倍,才发将出来,地上微小些的石子已然受他气机牵引,动了起来。
  青书瞳孔微缩,身上根根寒毛炸起,只觉对方这掌委实硬接不得,心下一沉,脚下的用力也就大了两分,凌虚纵起,左手搭在对方肘上,不知不觉间已使上“太极十三势”中卸势的要诀。
  此时,子时三刻。
  他为闪对方磅礴掌力,这一跃之势极强,身子凌空数转,腾起数丈之高,直令自己都心生错觉,仿佛漫天星斗直压过来。
  胸中战意也在这一刻燃到极处,这天地之势皆尽随其心意,聚而敛之,心中勃发,忍不住引首相天,发出一声龙吟也似的长啸。
  刹那间,云涌浪起,青书身后松针积雪俱是簌簌震落,湛然溶溶月光,宛若琼雕玉塑。
  青书冯虚御风,飘飘欲仙,衣发抖擞,根根如箭,灰袍人呼吸为之一紧,手下竟是不由自主地慢了两分。却见青书轩眉挑起,眼角唇边尽是不羁之色,铁木剑上剑芒陡然增到三尺之长,“嗖”的横掠过去。
  这一剑委实太过犀利,灰袍人闪身欲躲,却究竟被斩下一片衣襟。
  青书哈哈大笑,铁木剑淬出寒芒阵阵,剑气冲霄,剑尖上光芒吞吐,稍稍掠到,便是筋断骨折,血肉横飞之噩。
  灰袍人压力陡增,身上陡然被划出数道血痕,局势一晃,已由势均力敌,变作青书压着他打。但灰袍人似乎是个遇强则强的性子,引颈长啸一声,眼中神色一狠,右臂横抡,荡开一轮剑气,右肘登时血肉模糊,而他也赢得一丝喘息之机。
  但见他身形骤闪,俄顷便立在一棵松树枝头,衣衫被幽幽月光映得如一块莹润墨玉,足底起伏不定,身后劲风凌厉,将他束好的长发吹乱,张扬开来,竟如狂魔一般。
  青书瞳仁一缩,这灰袍人所选之处,起伏、地势无不佳妙,可算是败中求胜之不二之地。想着身子侧转,飘飘落在另一棵松树上头,持剑而立。
  两人遥遥对峙,目光交接,宛若火燃石隙。与此同时,一道闪电划过,陡然半个夜空亮起,闷雷之声滚滚传来。
  趁着雷声,灰袍人蓦地哈哈大笑,笑声如雷,悠悠传出,阵阵气流忽地一颤。便在此时,灰袍人骤然消失,再现身时已在半空,将袖一敛,缩小大半,来势当真是鹰隼还快。蓦见他袍袖一扬,不知多少绿油油地松针激射而出,顷刻便至青书面门。
  青书心中战意滔天,见他离开那棵松树,失了地利,下意识的便纵身上前,扬剑挥洒,哪管他松针树叶,侧身一闪,便皆尽避过。他右手一剑柔力使出,左手却是轻飘飘一掌拍出,“左右互博”的功夫,至此刻终是光明正大的使出,这一掌看似随意,却是遇水水分,遇石石破,铺天盖地,躲无可躲。
  灰袍人似是不料他躲那一蓬松针躲的如此轻松,愕然间躲开一剑,掌力却终究无法躲开,只得无奈抬掌,两掌一触,一团真气势如天雷地爆开,灰袍人被青书轰的一口鲜血喷出,双膝一屈,跪倒在地。
  第两百一十五章 … 变数
  粒粒真气如珍珠般行过手少阳三焦经诸处大穴,在劳宫穴盘旋三匝,终是喷薄吐出。这团真气爆破开来,层层气浪炸开,灰袍人蒙头布巾登时碎成一片一片飙飞开来。
  一头青丝散落,青书瞧的一愣,此人竟无一根白发,是方当盛年,还是年纪轻轻?
  便在他这一愣神的空当,灰袍人双膝一挺,腰间用力,身子猛地旋起,搅起大片尘土,不顾受伤的右臂,双掌一合,猛地推出。
  青书修为已臻无所不至的境界,纵然灰袍人这招迅捷无伦,却也教他横移三寸,这般一来,灰袍人一双铁掌,也只击到他左肩。
  好在对方右臂已伤,劲力大弱,但饶是如此,青书胸口也是大震,这一掌当真猛烈,将他左肩经脉摧毁大半。而反震的力道,也是让灰袍人右臂鲜血飙溅。
  两人身形交错,各自掠出丈余,相视冷然。青书凝气左肩,将对方种下真气缓缓化去,右手握住的剑柄反点两下,封住两处穴道,神色一舒。
  而那灰袍人却是撕裂一片衣襟,裹住伤口,眼色极其狠厉,猛然大喝一声,白皙的左手或掌或爪或指,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幻出了朵朵幽莲,绽放开来,
  青书右手合拢,屈下中指、无名指,连弹数下,“无争指”海纳百川,将对方袭来劲力悄然化去,而食指与拇指钳住铁木剑,湛蓝色的光芒闪烁,数十道剑气纷纭炸开,灰袍人哪里躲得过这许多气流,左臂抡的跟风车也似,护住要害。身上却被割出十几道深浅不一的伤口,登时血流如注。
  灰袍人好容易跳出对方剑芒罩住的***,目射奇光,身上气势陡然大盛。眼睛好似狼凝一般,凶煞狠厉。
  青书只觉对方气势越来越甚,强横的如山岳般压来,不由微微一笑,“揽势”之法自发自动。不经意间,便悄无声息的将对方气势强揽过来。他双手藏在袖里,随随便便站在那儿,脚下却如生根一般扎入大地,仿佛天地生成,他就站在那里,溶溶浑成,没有一丝地不自然。
  两人就这么对视着。互相收手。一个目光凶狠,一个清澈淡然;一个浑身是血,一个左肩重伤。谁胜谁负。仍是尚未定论。
  青书蓦地开口笑道:“这一局算作平局,咱们两相罢手如何?”
  灰袍人眼神不离青书要害,冷冷的说道:“不死不休!”
  青书冷笑道:“好,不死不休。”“休”字才落下,身上便仿佛腾起一股烈焰,燃的老高,灰袍人再禁受不住,后退两步。喷出一口鲜血。
  青书冷哼一声。身子高高跃起,抬起右掌。便往灰袍人胸口拍去。
  不知怎地,原先矫健如腾龙般的灰袍人脚步陡然滞涩起来,竟是躲闪不开。勉力想抬手招架,却觉体内真气枯竭,灰袍人好似极累极累,闭上双眼,一声叹息,终是死在此处了。
  正想着如何在地府向阎王报道,灰袍人耳边却响起一声冷笑,正是宋青书所发。
  睁开眼来,见青书右掌凝在他脸前一寸,纹理毕现。灰袍人浑身脱力,双膝再支撑不住,噗地一声,软倒在地。
  “为什么不杀我?”灰袍人涩声问道。
  青书冷道:“你是谁?原先的那位灰衣先生呢?”
  灰袍人道:“我就是……”
  青书右手使剑,挽了个剑花,挑开对方面巾,却见一张惨白惨白的脸,相貌普通,五官也未有出奇之处。但可以肯定,此人极是年轻,至多不过二十五六岁。
  青书冷笑道:“七年之前,你才多大?便是今日你装你那人声音,也是显得年轻了。方才更是迭用秘术,致使功力倍增,才能和我斗到现在,甚至还能伤我一臂。只是,你知不知道,你这是向天借债,你当你有几条命来还?”
  灰袍的年轻人咳嗽两声,却不说话,只静静盯着正侃侃陈词的青书。
  宋青书斜眼看他,不屑道:“六穴返魂,剑指三焦,更不惜自伤气海,但又如何,你胜得过我么?”这人宁肯吞服药物,自毁经脉,也要和自己斗到这般境地,显然极有骨气。面对这种情况,青书选择用激将法试试。
  面对对方挑衅地言语,灰袍的年轻人嘴角浮现出一抹奇怪的笑意,神色陡然恍惚起来。
  见他不上当,青书颇是不耐,只问道:“那真正的灰衣人,在哪里?”
  对方眼神迷离,喃喃的吐出一串模糊的音符,青书附耳过去,却只听清两个字:“田”、“莲”。
  这年轻人浑身血肉模糊,将近体无完肤,,伤口里几乎都已流不出血,城隍庙的青石板被浸的殷红一片。青书不由微微恻然,自己竟将他伤成这般模样!要知这灰袍地年轻人虽以秘术迭增功力,能与青书相抗,但武学修为却不知较他低上多少,青书若细心一些,打斗地时候迂回数招,便不致如此惨状。
  这样宁愿付出性命的代价,去装扮一个人和自己好好打这一场架的人,虽说坚忍狠辣,却不失大丈夫气概。
  静静看着抽搐着地年轻人,青书轻叹一声,探出一指,封住他“神门”“中脘”几处大穴,以求止痛。
  但指方触体,忽地一阵异感涌起,青书心头一跳,伸手抓住这年轻人腕脉,运力一探,不由默然。
  真气散乱,经脉枯槁,体内的生机正一点一点被剥离,他活不了了。
  “也罢,我伤你至此,便再送你一程。”
  默默抬起掌来,印在他额头,“啪”的一声闷响,年轻人头骨碎裂,倒地而亡。
  望向夜空如洗,繁星点点,青书心头仿佛被千斤大石压着,几乎喘不过气来:“那灰衣人到底是谁,为什么又不光明正大和我比试?”
  将那不知名的年轻人用灰袍裹了,埋在城隍庙旁,青书默然想着:“纵他变数横生,总之此约已赴,天地之大,任我驰骋!”
  一拂袖,束剑在腰,飘然远走。
  有半声叹息,悄然在夜空鸣奏,树上积雪掉落,一抹浮光掠过,与青书背道而驰。
  第两百一十六章 … 年关
  剑气冲霄堂中,华山新任掌门白观抽出信笺,身子大震,眉间神色复杂到极点,又是伤怀,又是喜悦,又是愤恨,又是怅然。
  他果然还活着。
  这一日,腊月初一,中原各派掌门都收到一封信函,除了武当。
  信函自然是武当所发,开篇便极尽感谢之辞,中部便道明主旨,乃是武当弟子宋青书失踪八年之后,终而复出。最后则是透出青书兴兵反元,隐隐寓意六大派中有意者不妨相投。
  宋远桥为写这篇文章,可真是费尽心思,周芷若妙笔生花,文思泉涌,编了几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将青书失踪一事搪塞过去,各派掌门也都知这理由定然是假,只是别人不肯说,自己一个外人,也不好过问。
  青书端坐常州内衙,心中惊喜不断,真正打出旗号之后,来投者络绎不绝,有能耐者经何谦、傅友德考核,更有刘伯温慧眼如珠,军中的偏将、旗牌官,中坚力量顿时大盛。
  这一日间,青书正练兵校场,不带甲胄,长衫随风而动,一派儒将风范。
  《武穆遗书》中所载的“玄天二十四阵”,已然初步告成,此阵有二十四节气,变化多端,杀伤力固然强悍,但却不过是后面几样厉害阵法的奠基而已。
  鱼龙之阵,取自鲤鱼跃龙门之典故,分“神鱼”、“腾龙”两支小阵。神鱼游于山涧潜流之下,属阴中至阴。龙门一过,腾龙跃乎九天之上。雷声阵阵,属阳中至阳。阴阳相合,前后相应,厉害非常。
  抑且青书辖下部队,名曰“龙庭府兵”,这门阵法,当真最适合不过。
  校场上人影幢幢,远处看去。密密麻麻地人群组成的一条大龙,翻滚跳跃,圈成一个巨大***,不住腾挪,而那八百人组成的“神鱼”则是灵活变幻,在大龙纵跃地缝隙间穿梭不休,绝无碰撞之虞。
  腾龙引敌,神鱼趁机歼之,此为变化之一。
  半月功夫,转眼迫近年关。鱼龙阵二十一般变化都给练熟,青书端坐台上,仔细思量鱼龙阵中阴阳变化,再想着岳家军八百儿郎纵横天下,凭的当也是阴阳之变。
  诚然,孙子兵法有云:“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而道理不过阴阳,阴阳之变几人能悉?
  便是张三丰,也不敢说完全洞悉阴阳。
  在武当的武功体系里。阳者飞扬跳脱,是动;阴者守虚致笃,是静。动静相合,阴阳璧之,乃成太极。
  而放在兵法里,阳者堂堂正正,正兵也;阴者诡诈灵动,奇兵也。奇正一合。天下殊无抗手!
  岳武穆倚之纵横天下。几乎直捣黄龙,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矣;后世戚继光更是千古垂名。转战千里,倭寇闻戚家军而丧胆!
  想到戚家军,青书轩眉一挑。
  天底下的道理,研习到了某种程度后,便不难发现,它们原本便是共通的。
  听张三丰讲述阴阳之理,自行领悟了这许多年,青书对于“阴阳”的理解,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天地万物,不离阴阳!
  戚继光所创的鸳鸯阵,又何尝不是阴阳之理?鸳者阳也,鸯者阴也。
  想到此处,青书便想在《武穆遗书》地基础上,提前让这鸳鸯阵现世。
  只是戚继光不世天才,他所创的东西,哪里是这么容易模仿的?
  青书一连想了三天,更唤傅友德、何谦等人来商讨,却始终不得其要。明明只要伸出一根手指,捅破那层窗户纸,便能见到新天地,可惜就是触不到那层薄薄的纸张,只能徒呼奈何。
  算了算天,还差八日便是大年三十了,也该回武当过个好年。想着这处基业,颇有些放心不下。虽说北边有张士诚挡着,但西边却又郭子兴(朱元璋)这头饿虎,实在是正当其锋,主帅一走,委实有军心涣散之虞。
  但想到武当山上的亲人,心中又有一种难言的想念。
  刘伯温暗示着说此时多事之秋,朝廷早有意派兵攻打,只是苏杭五地四周,东面是海,北面张士诚虎视,西面郭子兴盘踞,唯有南边一路,属朝廷所辖。故而公子你还是不走的好,万一福州府一省之兵打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据情报言,福建诸府都似乎只是听宣不听调,只管着自己辖下的百姓安居乐业,却不管朝廷死活。
  只是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
  福州,又是福州。
  青书揉了揉太阳穴,又想到那灰衣人了,约定里说,若他赢了,救命之事则一笔勾销,若他输了,则须打下福州城送与他。
  这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么?
  微微头痛,暂不去想他。
  年关将至,却一刻也脱不得身,士兵要训练,属地要镇守,粮食要发放,饷钱要按时给……
  一大堆地事把他给弄得焦头烂额。
  常州距武当足有千里之遥,要是能有“朝游北海暮苍梧”的境界,清晨足下一动,两个时辰之内自常州赶到武当,用过午饭,再用两个时辰赶回,也是极好的。
  只是,世上明显没有轻功如是高强之人,便是韦一笑,也会被活活累死。
  也罢,也罢。青书咬了咬牙,成大事者心性果决,同甘苦共患难,练兵去,不回了!
  丫儿的,这个年过得还真彼其娘之的衰!
  第两百一十七章 … 密训
  书信回山,恭祝诸位师叔康宁,父母安健,以及太师傅松龄永继,青书咬咬牙,部署下一步动向。
  趁明教诸豪未回,红巾军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