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道门-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怎么样?”梅清还是首次听人讲述修行的经历,颇感兴趣地道。
  “后来,我很快就掌握了二品符,而且这一次,我再没多费功夫,直接就准备冲击三品。”张十三眯着眼睛,一幅缅怀的样子说道。
  梅清心中明白,二品与一品符所需要地基础其实相差并不是特别多。既然基础已经打得扎实,再纠缠于二品符就没有意思了。相反,再接下来的发展应该是尽快接触高级符,在实际使用上增加经验才是正途。
  “只是没想到,这一次我却栽了个大跟头。”张十三说到这里,一脸好笑的表情。
  “啊?我觉得前辈这等修行之法极为合理,应该进境极快才对,怎么会有问题的?”梅清听张十三说栽了跟头,心中不明所以,出言问道。
  张十三苦笑道:“我也和你说了,我一直在符上用功极勤。只是人力毕竟有限,偏于此则必然荒于彼。符上的修为我虽然进步极快,法力上的修为就难免受了影响。一到三品符,所需修为也更高,结果我的修为就跟不上了。”
  梅清“啊”了一声,这才想到张十三说过自己因为过份投入于符导致修行不快,想来便是指此事了。
  张十三摇头笑道:“那时候啊,就不用提了,明明心中知道那符应如何下手,可就是画到一半,便体内空空,无以为继。因为这个,我不得不咬牙闭关了几年,这才将修为追了上来。好在符派,画符与修行,本应该是互相促进。以符铺助修为,也还有些法门。待我修为到得练精的关口前时,各类三品符便一一轻松突破。又扎实苦修了几年,居然被我一举过了炼精这一关,到了炼精化气地阶段。而且一到化气期,立时便将符修到了中阶,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梅清连连点头,看来就算是符派地修真,也是兼修法与符,互为表里。若只偏于一门,总非是正道。
  张十三也是难得说起自己当年经历,今天被梅清之事激起兴致来,讲了这半天,一时也是心情激荡。过了一会,他又回到眼前现实中来,又微微苦笑道:“现在,梅清你应该知道你这画符有什么问题了吧?事实上,我从小见过符高人不知有多少,却从未见过一个象你这般能随手画符便成功的。画符讲究心、身、气、笔、相五法相和,缺一不可。偏偏你这家伙,心既不诚,身亦不正,笔法凌乱,符相歪倒,偏偏修地是丹鼎,非是炼气之士,符之气怕你都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怎么可能连三品符都手到画来?”
  “那……”梅清张了张嘴,也不知说什么才好。他是真正的无知者无畏,因此拿上来就敢画,一画就成,也不知道原来符还有这多讲究。此时听了张十三的话,自己也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不明所以了。
  第二卷 千金铸鼎 第二卷 第十六章 学海无涯
  “可为什么刚才那张唤鬼的符我就画不成呢?”发了一会呆,梅清忽然想起来刚才自己数试不成的那张符。
  “什么唤鬼的符,那叫役遣符!老道我也不明白。刚才我还想是不是因为那是三品符,你力所未及才失败。现在看来,金刚符你都能成功,自然不是这么回事了。”张十三一脸无奈地道。
  寻思了片刻,张十三一拍腿道:“管他!咱们就用个笨功夫,我把这符从头画了给你看,你看一张学一张。凡是画不成的都挑出来,咱们看看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说干就干,张十三手下不停,一张张的符便开始画了起来。若说按他修符的理论,教徒弟再也没有这么草率从事的。但一则梅清并非寻常弟子,通常方法自然是行不通;二则他也确实想早些弄明白梅清画符的秘密,事急从权,也就顾不得许多了。
  张十三在一边画,梅清在一边学。刚才虽然只是简单听张十三讲了些许制符的要点,但对梅清来说,却是振聋发聩,点醒极大。何况昨天夜间画了不少符,也少有些体会,因此这时再画起符来,速度也快得许多。不一会,便画了十数道符来。
  一道一道来下来,直到一张“蹈虚符”时,方才遇上难题,屡试不成。梅清细心想了想,又与前边的役遣符对比一下,心中隐隐有了些念头。只是并无把握,梅清也未多说,只是请张十三再画些复杂的符来。
  此时张十三画的已经开始有中阶一品的符了,如拘云、致雨等符,但都没有难住梅清。直到又一张“天髓符”时,梅清看了心中便有些想法,一试果然不能成功。
  梅清停下了手。长长出了一口气,点了点头。张十三看出梅清似有所悟,在一边抓耳挠腮地道:“怎么回事?梅清你是不是明白什么了?”
  梅清点头道:“不错。若在下想得不错的话——”他将三张自己画不得的符置于一起,一张张缓缓看了几遍才道:“这三张我画不成的符,都是其中有我不认识地字。虽然照着描了下来,却终是少了心神相通之意,故而不成。”
  “什么!”张十三一下子跳了起来,手边的符纸飘得四下乱飞:“你是说——你认得这符上的天书雷篆?”
  “天书雷篆?”梅清皱眉道:“我怎么听说这叫云篆?管它叫什么,反正不过是上古籀篆的变体,也不甚难。我倒是十有八九都认得。”
  张十三目光呆滞,眼看着梅清不知所言。
  梅清并没有说错,这种字体乃是上古云篆。但当其用来画制符时,许多门派更习惯叫它为天书雷篆。之所以称为天书,因为这种文字据传乃是上古仙人所用。现在已经没有人能识得了;而称之为雷篆,则是因为许多门派最顶级、最常用的攻击符均是雷符,这种篆被这些门派称为雷篆,渐渐传扬开了,遂成公例。
  今天忽然听梅清说他识得这种雷篆,张十三如何能不惊。只是他的心思急转,并未纠缠于梅清是怎么识得雷篆的。而是为什么梅清识得的雷篆,便能轻而易举的画成符;而不识得的,就画不成功?
  莫非——张十三忽然想起自己曾在古书上见过地一句话,当时曾被自己嗤为无稽之谈,现在想来,却是唯一的解释。
  那句话是:符无正形,以气而灵。
  以气而灵很好理解。但前边这一句符无正形,就令张十三无法接受了。
  前边说过制符五要,心、身、气、笔、相。所谓心。即是所说的诚心,心诚则灵;所谓身,便是调身。总须身端体正,方可行符;所谓气,自然是指道之精气,所谓“符朱墨耳,岂得自灵;其所灵气,真元之气”;所谓笔,则是行笔之法。起承转合。各有讲究。所谓相,乃是符相。便是符之外形,左右呼应,上下照看之势。
  行符者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符文之形,那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差的。因此当张十三看到“符无正形”之语时,自然视为胡八说道。
  此时听了梅清之言,张十三忽然想明白为什么这家伙能轻轻松松地画出这么多符来。既然他识得符上雷篆,自然在书写就如同写字的一般。试想一个在写“火”字时,心中自然认作火焰之姿;写“水”时,自然想象水流之势。这乃是一个人识字多年以来,书写形成地自然意识。
  因此梅清既然识得这些雷篆,书写时自然意随笔至,便如一个学了几十年画符的高人一般,更难得心中毫无成见,一任自然流转,那符如何不成?
  而一旦遇到不识得的字,就算他可以推断出是某某字来,但心中只是存了这分推理之心,并无自然认可的意念,符上真气自然无神念支持,当然是画来画去画不成了。
  “得其意,忘其形……精精相附,神神相依……”张十三口中念念叨叨,一霎时这些年来看过各类经书道藏中不可解之处一一浮现出来,全然忘了梅清还在房中,整个人都沉入到自己突然出现的灵感带来的崭新世界中去了。
  梅清看张十三变得不见不闻,一心在参悟新的理论,根本就忘了自己地存在,也就悄悄起身,准备离开。他这半天画了不少符,那清心符的效果将过,劳乏之态更甚,正好去休息一下。
  轻手轻脚打开房门,蹑手蹑脚地出来,又轻轻掩上房门,才一转身,却见屋外阳光灿烂。一个明光瓦亮的光头映得他睁不开眼睛。
  面带微笑、色如婴儿的某慈祥和尚正一脸深情地凝视着自己。
  “那个……苦大师……你看在下身心俱疲,这个……”梅清口中发苦,用沙哑的声音无力的解释道。
  苦大师面上笑意更浓,然后梅清便满面不甘的迈着坚定地步伐随着苦大师飘然地步伐离开了。
  “哈哈!哈哈!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史梦竹这一天都没歇一会,去帮着操办一下甜妞的丧事——虽然不需要他老人家做什么,但作为港里这小村实际上的庄主,出了这等大事,总是要他老人家坐在那震一下场面地。
  好容易忙了这一天过去,史梦竹惦着家中几位老少朋友,因此急急地回家转来。才进了客房的院中,忽然闻得张十三房中一声怪叫,然后便看到一道人影由他房中冲出,在院中略停一停,然后一头便扎到了苦大师的房中去了。
  “梅清!老和尚,你也教了他半天,该轮到我了吧!梅清!梅清!咱们再试试,我好象明白了!”只闻得张十三大喊大叫。“唔唔……”一阵反抗的声音传来,史梦竹一看,大吃一惊,居然是侯申象根竹竿一样站在苦大师门前,一动不动,只能口中发出唔唔的声音,以眼睛转来转去地向史梦竹示意。
  原来他见苦大师再次抢了梅清去传授佛法,担心梅清身体受不了,便隐身过去,想进屋救了梅清出来。谁知才到门口,便觉得浑身一僵,登时便一动也不能动。足足站了半天,腿都麻了,心中把这老和尚骂了不知道千句万句,怎么耐口不能言,也只能忍了。
  史梦竹不明所以,他也解不得这些法门,只好快步向苦大师房中走去。
  才进门中,只见张十三、苦大师一人执定梅清一只臂膀,正如两只斗架的公鸡也似,怒目相视,互不相让。
  “老光头!你都占了大半天了,难道还不该轮到老道了么?”张十三怒发冲冠:“你们家佛祖说法也是轮着讲吧?”
  苦大师目光清正,神念如梵音悠扬:“法界缘起,相即相入,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法自无尽,何来轮流?”
  “去你的无尽缘起!”张十三怒不可遏:“从认识你那天你就是四法界、六相、十玄这一套,你就不能弄点新的?讲得你自己不烦么?我不管,反正徒弟也不一定就是你的,凭什么你占着不放?”
  苦大师不为所动,继续用过不波不动地神念大放纶音:“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次第行布,圆融相摄……”
  梅清勉强扒开眼皮,用含糊不清地声音道:“二位前辈,可否容在下一言?”
  “没你说话的地儿!”张十三毫不留情地道。
  “身口意业净,智慧乐多闻。”苦大师神念谆谆。
  “……世宗毁佛,武婆去道,果然有道理……”梅清愤然说道。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位道友……知其不可而为之,其斯之谓与?”史梦竹惊见眼前一幕,摇头叹息。
  第二卷 千金铸鼎 第二卷 第十七章 顽石点头
  “先圣亦有周公之梦,宰予曾闻昼寝之习,奈何二位竟相逼至此?”史梦竹面有不豫,咄咄发问道。
  张十三欲言又止,苦大师面有惭色。
  “二位均是修行有道,不眠不休,或可无恙。梅清方在少年,哪得夜以继日——梅清,我这说话呢,你在那里呵欠连天,岂是为学的道理?”史梦竹将手中书卷敲在梅清头上,愠声喝道。
  “是是,小子愚钝,先生教训得是。”梅清勉强扒着眼皮说道。
  “这就对了。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这修道万法归宗,虽然三教为一,终究还是我儒家乃是正道。张道长,你且莫急着瞪眼。在下既然有此论,必然非是空口无凭而来。三位且细听我慢慢讲来——唉,予且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史梦竹说到兴奋处,直接站起身来,一边缓缓踱来踱去,一边摇头晃脑地说道。
  “孔子乃是五行造身,两仪成性;其余圣人得阳气者光明轩豁,得阴气者沉默精细……”
  “共事多不相合,共言多不相入,所同者大根本大节目耳……”
  “圣人一,圣人全,一则独诣其极,全则各臻其妙……各位以为然否?”
  张十三、苦大师、梅清坐在对面,连连点头。
  “孺子可教……”史梦竹心中欣慰,只是心中一篇大文章才开了端,下边关目尚多。正待开口见讲,忽然见对面三人依然点头不止。细细看时,原来三人都是双目紧闭,鼾声渐起,居然是都听得睡着了!
  这几天来,岂止梅清不眠不休。张十三与苦大师也都是困累交集。只是一时心中急于事务,这才未便休息。结果听了史梦竹这一顿长篇大论下来,才醒的人也免不了听得头晕眼花,何况这三人。因此没等几句。就都坐在位上点头磕睡,梦会周公去了。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史梦竹摇头叹息。转过身,忽然看到刚才在力责之后,被苦大师放开的侯申老老实实地坐在门口,在听自己讲课,颇为认真。
  “唉,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梦竹温和地对侯申说道:“开始见你似非学问中人。今日才知向学之心甚笃,可谓敏而好学者矣!”
  “先生之法,果然强过二位前辈远甚。”侯申眼中满是崇拜的光泽:“张前辈、苦大师,这二位大师法力深厚,制住小子如探囊取物一般。今天前辈只一席话,就让二位大师困顿无地,束手就缚。这等功夫,当真可惊可怖。小子听说当年有个高僧,说起法来石头也要点头。今天前辈说法,睡着的人也在点头,可谓不让前人了!”
  直到次日黎明时,屋中坐睡的三人中,才有人渐渐醒了过来。
  第一个醒来的是苦大师。只见他眉目缓缓张开,见了张十三和梅清犹在黑甜梦中,不由微微一笑。
  苦大师笑容未落。张十三已经“哼”地一声睁开眼睛,对着苦大师道:“老光头你笑什么?难道以为老道我比你醒得晚不成?”
  苦大师笑着摇摇头,张十三不以为然地道:“咱们修行到这份儿了已经,睡不睡的有什么打紧?昨天你知我知,不过是给老秀才个面子。只是梅清这徒弟,我是要定了。你们华严宗里小光头比河里鹅卵石样满处都是,你找哪个不现成,非我和抢这个傻徒弟做什么?”
  苦大师听了,收起笑容。缓缓地叹了口气。却是一脸坚定的表情。
  张十三以掌击额,恨恨地道:“你这老光头。事事都和我捣乱!说吧,要什么条件才肯让给我?”
  苦大师想了想,一言不发,却僧袍一展,面前出现了一只小小玉瓶。
  “灵岩玉髓?”张十三皱眉道:“你不是有了么?还要再找一个……啊?你是意思是,我把徒弟让给你,你把这东西送我?”
  苦大师面色庄重,显是颇为认真。
  “老和尚你也是下本儿了,当年我那么想办法换这东西你都不肯,现在为了徒弟,也都舍出来了。”张十三面带苦笑:“可惜咱们修行的人,除了飞升,最看重地是什么?你至少华严宗还在,就算你找不到道统传人,还能借助门派传下去。我的事情你了解,现在一个传人对我而言是有多重要?你觉得我会放手么?”
  苦大师听了张十三之言,面露无奈,只是却毫无让步之意。
  一时二人俱都沉默下来,唯有梅清没心没肺地还在沉睡,睡梦中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屋外太阳早已经升起,如同往日一般洒满整个院落。院中高大的榆下将巨大的身形投在空荡荡的院落之中,拉开了一条长长的身影,将假山、竹林都笼罩其中,形成了一分特别的安详与宁静。
  史梦竹匆匆地行过院落,穿过阴影又走到遍洒阳光的青砖路上,阳光在他脸上映出几分明亮与淡然。
  “二位都醒了么?”史梦竹推开房门,笑着问了一声,又转头看看依然沉睡地梅清笑道:“年轻人总是渴睡些。不过前两天也真他把累苦了。”
  屋中二人如若未闻,依然各自一动不动,面带愁容。
  史梦竹见二人一脸苦色,眼睛一转,呵呵笑道:“二位老友,不知为了何事,这般愁眉苦脸,一言不发?”
  苦大师还是一动不动,张十三却把眼一翻,瞪了一眼史梦竹,“哼”了一声。
  史梦竹呵呵笑道:“既然有事难决,何不来问我?——却不闻当局者迷,观棋者审?”
  “得了吧,老秀才,你也就是念叨个子曰诗云,能帮上什么忙?”张十三横了史梦竹一眼道。
  “嘿嘿,这你可错了。要说画符念咒、拘鬼求雨,我不如你;要说运筹帷幄,出谋划策,你就不如我。先不说别的,我且问你,你二人大眼瞪小眼,一个个苦着脸,可是为了梅清这徒弟如何分配的问题?”史梦竹昂然说道。
  苦大师听了,不由抬起头来,眼中满是渴望之色。张十三跳起来叫道:“正是如此!老秀才,莫非你想到什么办法了?”
  “这还用什么办法?这人呢,是老和尚先看上的,法术呢,是老和尚抢在前边教的。按说吧,这徒弟就应该算是老和尚的……”史梦竹自言自语般地说道。
  “算了算了,就知道你和那老和尚穿一条裤子。”张十三又扑通坐下,气哼哼地道。
  “不过呢,按梅清现在的情况,就算不说他道侣之事,就从气度格局看,怕他也不是个寻常百姓家地孩子,倒象个有点身份的。让他出家跟了苦大师你去修行,那是绝无可能吧?你华严宗的真传弟子,若不入山门,怕你门中也不能容他吧?这么说来,这个亲传弟子,苦大师你就是抢也是抢不到的。”史梦竹悠悠说到。
  张十三、苦大师二人这才想到此节。按说他二人都是久历尘世的人物,不过游戏人间多了,对俗世权势之事,多少有些淡漠,对梅清可能不会愿意入佛门修行之事,想得却是不多。
  “那……这意思,徒弟就是我的了?”没想到史梦竹后边语锋一转,偏向了自己,张十三大为高兴,又跳起来道:“老秀才,果然还是你最高明。不然说还是咱们中土二宗是一家,那外来的胡僧教门就该没人进。”
  史梦竹摇摇头道:“我地意思是,莫若便由你收了梅清作亲传弟子,苦大师便收了他作俗家弟了,同承你二人衣钵,岂非皆大欢喜?”
  “这却怎么可以?”史梦生话音才落,张十三已经出声反对道:“好好的徒弟,我干嘛要分这老光头一半?那样算谁家的?”
  苦大师虽然没有说话,却也是在轻轻摇头,显然是不同意史梦竹地提议。
  史梦竹并不着急,呵呵笑道:“二位且先莫反对,听我把话说完。你们二位急着收梅清为弟子,不过是为了传承道统,以免后继无人,对也不对?”
  张十三与苦大师连连点头。史梦竹继续说道:“偏偏梅清这孩子,资质既好,悟性又奇佳,正是你二人心中感觉最好的传承弟子,因此才都想收他为徒。又怕共同收了这弟子,不免要分心修习他家的法术,影响了自家传承,因此不愿,对也不对?”
  张十三被史梦竹说中心事,“哼”了一声,并再多说。苦大师却是点头,承认史梦竹所言正是自己所虑。
  修行人道统传承,自然要保证血统纯正。就如上清传人,必然要把《上清大洞真经》作为修行的不二法门。若是哪个上清传人敢去分一半精力修行《灵宝经》,不立马被师傅扫地出门才怪。
  “只是你二人,却都想错了!”史梦竹斩钉截铁地道。
  第二卷 千金铸鼎 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二师一徒
  “有什么错的?道统传承,哪有合二为一的道理?”张十三气哼哼地道。
  史梦竹连连摇头:“牛鼻子你是把道统与道法混为一谈了。我且问你,昔年陆静修,人称三洞弟子。天师、上清、灵宝,未见便因此拒之门外。孔子,也曾问道于老子;老子,更有化胡之经。至圣尚无门派之见,怎么到了你这里,受他门道法就成了大逆不道了?”
  张十三一时语塞,但还是连连摇头。
  史梦竹继续说道:“道统非是道法。若说法术,就算是一门之中,也各自有别。道统则以精神想传,心中道在,则传承即在。”
  史梦竹看了看沉睡中的梅清,笑着说道:“据我想来,梅清这孩子这两天里,表现定然是大出你二人意外。除了他资质过人,悟性极佳外,更有许多超出你二人想象的表现。不然牛鼻子你也不会这么着紧上火了。只是你二人想过没有,既然他是如此特出的人才,又岂能是一门一派的见识?只让你们一个人教他,反倒拘束了、限制了他。以老夫之见,莫若你二人,只管把道统传了给他。至于他如何去芜取精、调和发展,一任他自己搞去。或许另有一片天地,你二人道统才叫发扬光大。”
  张十三听了,大为意动,苦大师也抬头看着史梦竹,似有所思。
  史梦竹呵呵笑道:“就算是不成,将来也可以让他分择门人,各传你二人道统,不至有什么坏事。苦大师或许你也担心,只收他为俗家弟子,怕是难传精深法门。其实我看梅清主见甚深,这样的徒弟,也不是喂一口吃一口的人。你二人需要做的。倒是凭着见识经验,在关节上多点拨他就好,没必要用太多的成见教训,来约束于他。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其要害不是让你手把手教他手艺。”
  苦大师听了,忽然开颜一笑,手呈拈花之形,静坐不动。张十三也点点头笑道:“还是你这老秀才一张油嘴说得顺溜,嗯。老道我听着,倒也是这么个理。嘿嘿,这老光头被你一席话说得放下些许因果纠缠,倒还有些好处呢。”
  苦大师这入定时间甚短,似乎不过眨眼的功夫,便见他睁开双眼,微微一笑。双手合十道:“史兄指点迷津,老衲在此谢过。”
  “咦……你怎么说话了?”史梦竹还未回答,张十三一下子跳了起来叫道。
  “和尚也是人,为何不能说话?”苦大师笑道:“今是而昨非。呵呵,老衲明白了。”
  “明白了?……哈哈。好,明白了好。往常看你修个闭口禅,假么三道装着不说话,以只神念传音就觉得累。既然如此。咱们可说好了,梅清那是我的正传弟子,算你的俗家弟子,可别和我再抢了。”张十三一板正经地道。
  苦大师全不在意,一挥袍袖道:“正传俗家,有何区别?老道你说是,那便是了。”
  张十三见苦大师忽然这般洒脱,反倒楞了一下。然后带着一丝苦笑道:“原来你这和尚还真是看透放下了。哼。你们佛家这点上。倒确实有些独到之处。”
  梅清这一觉,直睡到天色放晚时才醒了过来。他可比不了张十三、苦大师地修为。坐着睡了这一天,只觉得真气有些不畅,腰腿也有些发麻。欠伸之后,睁眼四望,却见史梦竹、张十三、苦大师正围坐在自己面前,一个个眼盯着自己,便如恶狼见了绵羊一般。
  梅清不由激棱棱打了个冷颤,有些费力地道:“这个史前辈,张前辈,苦大师,在下……非是偷懒想睡……”
  “你说什么!”张十三开口打断梅清的话道:“什么前辈不前辈的,叫师傅!”
  苦大师也点头,表示赞同。
  梅清吱唔道:“此事在下还想……”
  “你不用想了”,史梦竹微笑道:“我们已经决定了,你就同时算他们俩人的弟子。以后有事弟子服其劳,你就好好伺侯你二位师傅吧。”
  梅清皱眉道:“那我老婆……”
  张十三道:“什么老婆不老婆地,她要敢让你不要我这师傅,便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婆娘,直接休了便是!”
  梅清抗声道:“这和忠孝仁义有何相干?再说我二人情爱甚笃,怎可休了?”
  苦大师合十道:“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你当和尚的无忧无怖好了,我才不稀罕……啊,苦大师,你咋说话了呢?”梅清大惊失色。
  不管梅清如何不愿意,但三位前辈大有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意思。好在梅清也不是真不想拜师,因此在表现了一分威武不能屈的慷慨激昂之后,稍有的一点志气就被张十三以几个二品符地精彩演示给打得云消雾散了。
  喝了拜师茶,行了拜师礼,又拜了门中尊神和师祖的牌位,梅清就成了张十三的传人了。没想到这张十三居然还真是天师教的传人,至于他老人家在天师教中是什么身份,梅清左看右看,也不象是什么重要人物。
  苦大师这就容易得多了。由于梅清不能受戒,因此只是抚顶念了一段听不太清楚的经文,问了几句问题,梅清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点头称是,这个弟子就算是收下了。
  拜师礼完毕,二位师傅高坐其上,梅清老老实实垂手在下边站着,心中不由暗叹前两天还平起平坐,一旦身份变了,马上在待遇上就有了体现。
  这时只见张十三已经把手伸到了怀里,眯着眼睛说道:“梅清,你既入我门下,师傅也没有什么好拜师礼送给你——”
  来了!梅清登时精神百倍。按说这张十三也出身名门大派,又混了这么多年,那身家还差得了?尤其现在两个师傅在上边坐着,人哪有没个攀比之心的?那还不得一个赛着一个的掏好东西出来?这回师傅没白拜,也该轮着咱发回财了吧?
  梅清眼珠一转不转地盯着张十三地手从怀中掏了几件东西出来,听他慢腾腾地说道:“这几件符笔等物,都是你修习符必不可少之物。我门中规矩,入门之后,师傅都要给徒弟准备的……”
  一方小小玉砚,一只狼毫小笔,一叠黄色符纸,一小块朱砂墨。梅清又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绝未看错。
  “师傅,人家徒弟拜了师,师傅都是法宝丹药的送一大堆。您这都是什么呀,这纸分明未经砑制,朱砂墨捣得杵数也不太够的样子,笔还是用过的,这砚台——”梅清拿起那方小小玉砚说道:“你徒弟我家中歙青端紫应有尽有,正经说哪有用玉做砚台地,都是些胡玩的人才用的。而且这玉好象也不是什么好玉……”
  话音未落,只觉得后脑勺上“啪”的挨了一下,只见张十三气冲冲地道:“混小子,哪有你这样当徒弟地,师傅赠你东西,还要挑肥减瘦的?还法宝丹药,你以为法宝是什么,满大街都是么?长者赐,不敢辞,还不老老实实给我收下。”
  梅清口中嘟囔两句,见张十三瞪眼又要打,只得委委屈屈地把东西收下。张十三又一瞪眼道:“还没谢过师傅我呐!”
  梅清只得谢过张十三所赐礼物,直起身对着苦大师道:“师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