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汉-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相谈,自然又是一番风花雪月事,车仗驶入了蔡家整整三日,竟然都没有时间整理车仗上的书简。更不用说招呼董俷等人,整日里被无数应酬缠的焦头烂额。
  董俷倒也不着急。
  蔡邕早年丧妻,只有一个女儿。而去年女儿出嫁后,家里也就没有什么人了。
  除了那些家仆奴婢之外,诺大的宅院中,倒是董俷的地位颇为超然。而蔡邕也很率性,在回家的第一天就对家中的奴仆说明:我不在时,有事可以向董家贤侄禀报。
  俨然成了蔡家的主人,让董俷哭笑不得。
  董俷没有虽蔡邕去出席各种应酬。那些之乎者也,吟诗作赋北窗里的快乐他更无法理解。蔡邕有时还会奏上一曲,但对于董俷而言,那铮铮之音,无异于对牛弹琴。
  所以去了一次之后,他就坚决不再去了。
  当然,董俷的行为在众多名士眼中,无疑是粗鄙不堪。再加上他相貌丑恶,更令人有一种扫兴的感觉。董俷不去,他们也都高兴,拉着蔡邕更是不肯放他回家。
  闲来无事,董俷除了练武之外,就是帮助蔡邕整理车仗上的那些书简。
  满满腾腾的足有数百斤重的书简,要想整理下来,的确是一件非常艰巨的工作。至少对于董俷而言,绝对是无比的艰巨。而这个时候,黄劭的作用也就显现出来。
  他对整理书简的工作颇有条理,家奴不识字没关系,他也会安排的很得当。
  董俷倒也非常乐得清闲,他知道自己过去也是添乱,索性在一旁观察黄劭的表现。
  一天、两天……
  董俷和黄劭并没有什么交谈,却发现此人的才能长于治理。再繁琐的事情,他都能想出最简单的应对之策。若是放在地方上,想必也是一个能吏。没错,就是能吏。
  相对而言,黄劭的谋划和布局,就要差一些。
  对黄劭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董俷还是很开心。有时候更主动和黄劭说话,让这个出身落魄低下的寒门士子顿时生出的感激之心。到了第三天,书简大都整理完毕。黄劭趁此机会,从蔡邕的藏书中翻出了一部五经之一《尚书》,津津有味的阅读起来。而董俷呢,在练武之后,则会抱着一卷司马迁的《史记》吃力啃读。
  第四天的时候,顾雍告辞离去。
  董俷代蔡邕送顾雍出了圉城,临别更是依依不舍。
  此时的顾雍,声名并不彰显,甚至有年少轻狂的味道。见董俷如此重情意,他也非常的感动。若非身后有家族困扰,倒也真的想要留下来,为董俷出谋划策一番。
  “阿丑兄弟,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雍有一言,愿送于贤弟。伯父位高,却又出身粗鄙。为六郡良家子,却不得士大夫所看重。更兼主掌河东与司隶……迟早必为他人所嫉妒。贤弟,你董氏一门想要出人头地,任重而道远。”
  董俷点点头。
  回想评书中的董家,也确实如此。
  董卓一生起起伏伏,可以说是经历忐忑。在评书出场时,就被黄巾所败,险些丢了官。后来虽然带兵入京,却成了千夫所指。一个家族的崛起,果然坚信。
  “元叹兄长,可有化解之策?”
  顾雍说:“兄虽不才,愿为贤弟谋之。贤弟在西凉颇有勇武之名,而董氏在雍凉两地,也算是大家。若有危险时,可以暂避雍凉,静待时机……若雍凉不可留,则可西出武威,图谋西域。总之,我与贤弟之策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忍’字。”
  董俷思忖很久,自言自语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吗?”
  顾雍闻听不由得一怔,惊奇的凝视董俷半晌,突然笑道:“贤弟这句话,大善!”
  大善?
  董俷心里暗自苦笑。
  忍,忍,忍……
  却哪里是那么容易?他老子董卓的性情之中,又岂能用‘忍’字来化解?不过顾雍之言,倒也的确是颇有见地。雍凉之地吗?董俷的脑筋开始运转,盘算起来。
  顾雍看看天色,握着董俷的手说:“贤弟,天色不早,我当启程赶路。他日有缘法,你我自当能够再见。”
  “元叹兄长,前途崎岖,还望兄长珍重!”
  “珍重!”
  顾雍说完,翻身上马。
  一骑向远方行去,但听得从官道尽头传来顾雍的歌声。
  董俷站在路上,手牵着马。董铁和黄劭默默的站在他的身后,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许久,当顾雍的背影在官道消失,董俷这才长出一口气。
  “我们回去吧!”
  他跨上了战马,忍不住又朝远方看了一眼,然后神情落寞的对董铁、黄劭二人道。
  前途崎岖……
  这不仅仅是对顾雍的赠言,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珍重吧,兄长……你我共同努力。他日待董俷能有所成就,定然再登门拜访。元叹兄长,多多保重!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五十六章 李儒之谋
  更新时间:2008…5…25 10:58:34 本章字数:3655
  光和三年十月,河东。
  李儒精神焕发的往太守府走,心情非常的愉悦。
  妻子前来,令他的苦闷日子随即远离。想当初,董媛远在临洮,虽有家却如同无有。想和同僚去风花雪月,又恐董卓知晓,更害怕传到董媛耳中,那是自毁前程。
  回想起来,那苦闷的日子,可真是难熬。
  如今妻子来了,虽然一如既往的刁蛮,任性。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大姐董玉的逝去,让董媛变了不少。她变得懂事了,更知道去疼惜别人。
  家有娇妻,那风花雪月之地的庸脂俗粉又算得了什么?
  一想起娇妻的风情,李儒的脚底下就好像踩着棉花一样,轻飘飘的,飞起来也似。
  进了太守府,就听到董卓那极具特色的笑声。
  李儒一怔:出了什么事情,居然让老大人笑得如此开怀?他走进了大厅,就看见董旻、董璜、还有董夫人都在里面。董卓坐在长案后面,正捋着胡子满面春风。
  董旻看上去很激动,董夫人的脸上带着自豪。而董璜虽然是极力的遮掩,却无法掩饰他内心的那份嫉妒。不过,他还要强挤出笑容,那笑容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都是一家人,故而也没有太多的规矩。
  李儒拱手,笑呵呵的问道:“岳父,什么事情,让您竟然是如此的开心?”
  “无甚,无甚!”
  董卓摆着手,从长案上拿起了一封信,“只不过是你那兄弟,阿丑派人送信来了。”
  “阿丑派人送信?”
  李儒一怔,但出于习惯性的谨慎,立刻问道:“是什么人送来的信?是否可靠呢?”
  “可靠,当然可靠!”
  董卓笑道:“是阿丑的手下,你娘也认识,叫马嵩。据说是阿丑在金城收服的人,而且和文开还是同乡。你娘已经确认过了,这会儿正在下面休息。对了,阿丑还让这马嵩带了一些礼物,说是送给媛儿。一会儿你回去,顺便给媛儿带回去。”
  李儒这才放心,“小婿自当从命……阿丑带来了什么好消息,让您如此开心?”
  董卓把信递给了李儒,李儒小心翼翼的打开,扫了一眼之后,猛然抬起头。
  “父亲,这不是阿丑的笔迹……”
  “当然不是阿丑的笔迹,你且看看落款。”
  李儒这才留意到落款上写着飞白顿首四个字。他先是一怔,脑中立刻闪现出一人。
  又非常仔细的看了一遍信的内容,这才失声惊叫道:“这,这居然是伯喈先生的信?”
  “正是蔡伯喈!”
  李儒有点头晕。蔡伯喈,居然是蔡伯喈?那蔡伯喈何许人也?那可是天下士子共尊的人物,与郑玄合称经学二宗师。别看李儒平素对那些名士不放在眼中,但对于蔡邕,他还是发自内心的尊敬。甚至在蔡邕创出飞白书的时候,李儒专门去模仿了一段时间。猛然醒悟,手上的这封信,正是他最尊敬的蔡邕手书,一时间心情起伏跌宕,拿着信的手,更是颤抖不停。好半天的工夫,也说不出一句话。
  “阿丑不愧是我董卓的儿子,这刚一出门,就得到了蔡先生的青睐,好,当真好!”
  董卓捋着胡子,摇头晃脑的开怀大笑,甚至没觉察把胡子都拽下来了一根。
  董夫人笑道:“看你乐得,成什么样子?阿丑能得伯喈先生的青睐,和你有甚关系。在河东经营了这么久,还不是老样子?以我看哪,这是阿娟在冥冥中保护阿丑呢。”
  董卓好尴尬,但出于对夫人的爱护,还是连连点头。
  “没错,没错,就是这样……叔颖,你派人给大方送信,让他把阿娟的坟茔好好整修一下。对了,再给娘送信,就说阿丑得到了蔡大师的青睐,娘定然很开心。”
  “喏!”
  那董璜的眼睛好像要喷出火一样,心里的嫉妒,更难以表达。
  董俷越是得到重视,就代表着他越发的失势。虽然董卓对他一如从前的关爱,可那重心,却毫无掩饰的向董俷偏移。这对于自小恃宠而骄的董璜而言,如何能接受?
  阿丑,阿丑……
  那该死的丑鬼有什么好?居然会有这种运气。董俷,你等着,迟早要你好看!
  这时候,李儒率先反应过来。
  “父亲,伯喈先生在信上所说的事情,您怎么看?”
  董卓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文正,我正要让人找你,就是为了这件事情。照伯喈先生信上所说的样子,那太平教的狼子野心已经彰显。咱们的计划,是不是也应该开始了呢?还有,那颗棋子现在情况如何?最近可曾传递过来什么消息吗?”
  一说正事,董夫人立刻起身。
  “阿秀,陪我去你四妹那里一趟吧……文正,阿丑的礼物,干脆我给四妹带去?”
  “有劳母亲大人。”
  董璜不想走,这绝对是一个好机会,一个打入董氏核心的好机会。
  可看起来,不管是董卓、董夫人、董旻还是李儒,暂时都没有接纳他入核心的意思。
  心中大恨,却无可奈何。
  随董夫人走出大厅,临出门的时候,心有不甘的朝董卓扫了一眼。
  令董璜感到失望的是,董卓并没有关注他。不过,董卓没有关注,并不代表其他人也没有关注。李儒觉察到了董璜眼中的恨怨,待董夫人带着董璜离开之后,犹豫了一下说:“父亲,阿秀最近的情绪好像有点不太对劲儿,您要留意一下。”
  李儒这句话出口,心里面同时大定。
  一直以来,他在董俷和董璜之间摇摆不定,不知道在董卓百年后,究竟站在哪一方?
  为了这件事,董媛可没少收拾他。
  如今把这句话说出来,就等同于他已经选择了辅佐的对象。不管将来董俷能否成事,他李儒都已经不可避免的在董卓心中,留下了董俷的烙印。也就是说,从这一刻起,他李儒就是董俷的人了。从现在开始,他必须要设法为董俷进行谋划。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李儒即便不想承认,可也不得不承认:蔡伯喈的那封信。
  董卓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得到士大夫的承认。但哪怕他如今成了司隶校尉,仅次于将军的存在,却始终没有在这方面获得丝毫的收获。董俷做到了!他得到蔡邕的青睐,就等同于把一只脚迈入了士大夫的大门内。这对于董家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当然在另一方面,董俷在董家的地位日益提高。
  不但获得了自组亲军的全力,更和董卓言归于好,这无疑是让李儒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另外还有一点点的原因,那就是蔡邕的影响力。放现在,李儒应该属于是蔡邕的粉丝,而且还是那种极为忠诚的粉丝。这些加在一起,足以让他下定决心。
  董卓的脸色有些阴沉。
  半晌后,他长叹了一口气,“也罢,扶风现在有一个都尉的缺,明天让阿秀去吧。”
  扶风,属司隶。作为司隶校尉的董卓,说有缺,没空缺也要出来一个空缺。这样一来,也就代表着董璜在董府的地位彻底丢失。说好听了叫升官,说难听了……那是流放。
  扶风直面五原等地的南匈奴人,是长安的门户。
  董卓轻描淡写的处理了董璜之后,目光一凝,“文正,伯喈先生既然来信,你怎么看?”
  “主公!”
  既然是谈论正事,李儒也就换了称呼,“唐周如今在太平教颇有地位,我看可以行动。我立刻命人通知他,让他把剩下的名单盗取出来。不过此事……您最好等唐周回来后,带着名单亲自前往雒阳,私下拜会大将军。伯喈先生的信中似乎点出,此事和十常侍有关。您不宜出面和十常侍敌对,应由大将军站出来说话。”
  “哦?这又是为何?”
  “儒观之,十常侍此次虽会元气大伤,但动不得根本。皇上对张让等人的信赖……而大将军能有今日地位,和张让等人也必有勾连。别看他现在和张让剑拔弩张,可儒敢肯定,在最后关头,大将军一定会和张让等人和解。若主公站出来,势必会令张让等人把矛头指向您……既然如此,不如卖大将军一个人情,与我们更有好处。”
  董卓思忖半晌后,一拍手:“文正这话深得我心,就这么办。”
  也就在董卓和李儒详细交谈的时候,河东郡外的军营门前,来了一个壮年男子。
  他手执一封名帖,恭敬的交给了军营门口的卫兵。
  “烦请大人通禀华雄将军,就说有家乡故人马嵩,前来求见!”
  那卫兵不过是个小小的都伯,如何担当得起大人这个称呼?听那人如此称呼他,心里顿时大乐。同时,随着名帖放在他手上的,还有一袋子沉甸甸的五铢钱。
  华雄是这里的主将,卫兵也不敢怠慢。
  得了好处,还能卖主将一个情面,说不定他日飞黄腾达,就看今天的这件事情了。
  “哦,先生请在这里稍等,我马上通报将军。”
  卫兵飞快的跑进了军营,不一会儿的功夫又回来,脸上更多了几分恭敬之色。他来到马嵩的面前,插手行礼道:“这位先生,将军有请!”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五十七章 赴已吾
  更新时间:2008…5…25 18:58:42 本章字数:5047
  历史上关于蔡文姬的出生说法并不统一,历史越久远,那么人物的出生也就越混乱。有的史书上记载蔡文姬出生于公元178年左右,但也有的说蔡文姬生活的年代是在公元162年以后,在下不是历史学家,无法考证。
  不过既然是在下来写这部小说,当然选择和这部作品最为符合的记录。
  所以我悬在了蔡文姬的出生时间为公元162年以后,比董俷的年纪大约大两-三岁,也就是公元166-168之间。
  以上就是在下的答案,如果您不满意,在下也无能为力。
  还有一句话,有疑问或者建议,在下很乐意听取。但如果是在书评区里无理取闹,在下的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律无视。在下的作品写的好与坏,能否有今日的成绩,不是你们一两个人说了算,而是大家说了算。还是那一句话,不喜欢看,您走人,在下没有哭喊着去哀求您观赏阅读。就这么简单,此后不会再做评述。
——
  顾雍走后的第三天,也就是董俷来到圉城的第七天。
  按照早先董俷和刘望的约定,也差不多这两天他会带着典韦一起来圉城和他相聚。
  说心里话,董俷有点想念刘望了!
  一方面是渴望能早点见到典韦,另一方面却实在是有点受不了这圉城枯燥的生活。
  蔡邕忙于应酬那些名士,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有在家的时候。
  更不要说提点董俷的学问,有时候一天下来,都未必能说上几句话。而那部《史记》,董俷读的快要吐血。以前他学习,都是让别人读给他听。好像那部伏波兵法,就是先由成方读解,而后由绿漪诵读。待到已经明白了一个轮廓,才自己看。
  这有助于他的记忆和理解,董俷后来才明白,苏秦为什么能把一部鬼谷子苦读好多年。汉语博大精深,成字载于书上的,不过几千字而已。如何用最少的语言,来包容最多的含义,古人着书的时候都会反复推敲,哪怕一个字也会耗费多年。
  这也就形成了古汉语独特的微言大义。
  一个字,包含了多重意义。如果不反复的听、记、阅读、理解,根本无法弄明白。
  伏波兵法还好些,主要是记述马援一生的用兵心要。
  可那《史记》……
  董俷觉得,就他那点墨水去理解《史记》中的博大精深,显然是还差的太远。黄劭有时候会为他解释一番,可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那部《尚书》上面,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董俷跑过去请教一次两次,虽然黄劭不烦,可董俷却觉得很不好意思。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黄劭将会成为他的主要谋主。
  如今能有机会多学一些东西,对于董俷而言有很大的好处,他又怎能总去打搅呢?
  日子就是这样,在无聊中渡过。
  每天除了练武就是啃生涩的《史记》,一两天还好,时间长了,董俷有点不耐烦。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董俷更加想念刘望。
  那是一个能和他说到一起的人,至少在很多方面,董俷觉得刘望能够理解他的意思。
  所以,利用手中的便利,董俷让蔡府家人打扫房间,等待刘望的到来。
  站在蔡府的水塘边上,董俷意外的发现,他好像又长个了。把正在练习猿戏的董铁叫过来,董俷笑眯眯的问道:“小铁,你有没有感觉到,我有什么变化吗?”
  董铁瞪着眼上上下下的打量,“主人,还是老样子啊!”
  “老样子?”
  “唔,还有点变化……主人,您脸上的痘痘,好像比前两天有多了一点。”
  那痘痘,说的董俷的青春痘。这不是他想要的答案,细长眼睛一眯缝,“你没觉得,我好像又长高了吗?”
  上辈子,董俷在二十岁的时候才长到了170公分。可现在呢,八尺身高,可差不多已经接近180公分了。如今又长了个头,心里又是开心,又是感到愁苦。
  这还不到十四,等成年后,究竟要长到什么样子?
  董铁惊叫一声,欢喜的说:“主人,您要是不说,小铁还真的是没有注意。您又长高了。小铁记得,离开家的时候,小铁到您的下巴,现在都高出小铁一个头了。”
  肯定超过180了!
  董俷挺了挺腰板,心道:这都快九尺了……老天,这不是再玩儿我吗?
  “小铁,今天是什么日子?”
  “十月初八!”
  “那马嵩应该已经到河东了吧。”
  董铁掐着指头算了算,“差不多,按照马嵩的脚程,也就是这两天抵达河东。说不定,现在已经见到老主人了呢。对了主人,您让马嵩去见华将军,有什么事吗?”
  别看董俷平日里和董铁嘻嘻哈哈,但是到了正事上面,可一点都不含糊。
  丑脸一板,看上去格外的吓人。他阴沉着说:“小铁,该你知道的自然会让你知道,不该知道的事情,你最好问都别问。有时候,知道的事情太多,反而不好。”
  自从跟随董俷后,董铁从未见过董俷用这种语气说话。
  打了个哆嗦,董铁头上冒出冷汗,连忙低头说:“主人,是小铁不对,小铁不该问。”
  董俷没有再追究下去,拍了拍董铁的肩膀,向空旷的院落走去。
  那是他临时性的演武场,翻身上马,双锤上下飞舞。三十六路长恨锤一气使下来,精神格外的矍铄。
  董铁站在演武场的旁边,看着正在练武的董俷,一脸的羡慕之色。
  如果我能有主人这样的力气,将来一定可以帮主人做更多的事情……唉,可惜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
  等到了第十五天,董俷有点坐不住了。
  刘望早就应该来圉城和他相聚了,为什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再不济,也应该派人来说一声啊?观刘望的行事,并不是一个不知道礼数的人。就算是家里再忙,也不应该连一点消息都没有。难道说,刘望的家里出了事情?可又能出什么事?
  心里好像有一团火,董俷一连三四天都坐卧不安。
  到了第二十天,刘望还是没有消息。董俷忍不住了,在一天晚上,等到了蔡邕。
  “阿丑,还没有休息?”
  蔡邕带着微醺之意走进了书房,看到董俷的时候,也不由得一怔。和阿丑相处的时间长了,蔡邕对这个孩子倒也颇为欣赏。至少有时候董俷会说出一些很精彩的话,值得人回味许久。而且,他的理解力不错,这一点远超过了同龄中人。
  本来就有打算,等眼前的这些应酬结束了,就好好的教导董俷一番。
  得良才而授之,也是人生一大美事。蔡邕本来已经打好了主意,准备过两天和董俷说这件事。可没想到,董俷会主动的来找他,让蔡邕倒是颇有些感到奇怪。
  董俷沉吟了一下,轻声道:“先生,您还记得刘望大哥吗?”
  “刘望?你是说已吾人刘望吗?我怎能不记得他。你不提我也正要问你,你那刘望大哥不是说要来圉城吗?为何到现在连点消息都没有?唉,走卒贩夫,都是如此。”
  言语间,对刘望的职业还是有些轻视。
  董俷嘴巴张了张,想要辩解一番。可又不知道该如何说,一时间沉默下来。
  蔡邕一见,不由得失笑,“阿丑,我说这话,倒也不是看不起他。刘望贤侄和我相处时间不长,谈吐倒也深得我心。只是他不一心向学,却做那贩夫走卒的逐利之事……我倒是希望,他有一日能全心求学,若有所成,他日成就一定不差。”
  其实,不仅仅是蔡邕,在这个时代,人们对商人都抱有轻视之意。
  甚至董家,当年也从事过商人的事情。但到了后来,还是要尽力的抹去商人痕迹。
  所以,商人虽有钱财,却没有半点地位。
  若求你的钱时,自然会帮你。若对你无所求,那就随时都会把你干掉。
  董俷有着上一世的记忆,对商人的感觉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毕竟山村闭塞,村里的人祖祖辈辈靠山吃山,和商人的接触,并不算太多。也就是他在县城上初中的时候,曾接触过一些商人。当然,这种接触也只是局限于他去购买东西。
  “先生,俷这两日也觉得奇怪。刘望大哥不是言而无信的人,却迟迟没有音讯。俷担心他是不是出了事情,所以想要向您请辞,去已吾一趟,看看他是否需要帮助。”
  “你要走?”
  蔡邕的酒意全消,带着一点不舍之意。
  毕竟膝下无子,原先最疼爱的女儿已经嫁了出去,诺大的蔡府,时常是冷冷清清。对于已经上了年纪的蔡邕而言,家里的人多一些,也就可以排解掉许多寂寞。
  至于和那些名士清流的交际,也是无奈之举。
  蔡邕并不喜欢整日的风花雪月,故而听董俷这么一说,不免感到很不舒服。
  董俷察言观色,虽不知道是为什么,但也能看出蔡邕对自己的离开有些舍不得。
  连忙说:“先生莫担心,俷去已吾,若是刘望大哥没事儿,还会回来,聆听先生教诲。说不定,到时候会与刘望大哥一同来拜访先生,还望先生到时候接纳。”
  蔡邕笑了,摇摇头说:“老了,老了……也罢,你就去已吾走一趟,也算是全了兄弟的情义。若刘望愿意来,就带他来;若是他不愿意的话,你也不要太勉强。”
  董俷插手道:“俷牢记先生的话!”
  第二天一大早,董俷带着董铁和二十名亲卫,离开了圉城。
  黄劭和剩下的三十名随从留在了蔡府,一方面是因为黄劭想要读书,另一方面那三十名随从也能保护蔡府的安全。虽说圉城是蔡邕的地盘,可董俷还是不放心。
  天晓得,那些黄巾贼会不会卷土重来呢?
  圉城和已吾的距离并不算太远,走的慢,也不过是两三天的路程。
  董俷一行人马不停蹄,在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离开圉城,夜幕时分就看到了已吾镇。
  已吾属睢阳县的治下,人口不多,一共只有两三千人。
  镇里的防卫不是很严密,低矮的土墙……董俷自认一个纵身就能从墙上跳过去。
  镇门口,有几个乡勇看守。
  董俷等人抵达已吾镇的时候,正是半夜。
  乡勇迷迷糊糊的被董俷惊醒,自然很不高兴。不过看到董俷一行人都是高头大马,盔甲鲜明,武器精良,那一丝不满立刻就不见,非常马虎的检验了一下,就放董俷等人入镇。
  董俷突然勒住马询问:“请问,这镇上可有一个叫做刘望的人?”
  那乡勇一怔,警惕的看着董俷,表情看上去非常的犹豫。见四下没有旁人,一个头目似的乡勇上前,轻声问道:“敢问阁下是刘望的什么人吗?”
  “哦,我和刘望是在路上相识,途经已吾,想来拜访他一下。”
  头目说:“刘望家,进镇之后顺着大街一直走,尽头左拐的第三个门。门口有一颗大树……不过,我还是劝您,如果和刘望没有什么过命交情,还是别去的好。”
  董俷眼睛一眯,“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你自己去看就知道了!”
  那头目不肯说,董俷又不好在这里动武。当下拱手道了一声谢,带着董铁等人催马就进了镇子。深夜寂静,马蹄踏在碎石铺成的街道上,发出了嗒嗒的声响。
  镇子里很安静,看不到一个人。
  董俷示意董铁牵马过来,从另一匹马上摘下了大锤,挂在马背上。
  一行人沿着大街走到了尽头,向左一拐,在第三个大门口停下来。门前有一棵参天的古树,如同伞盖一样,罩在那宅院的上空,把大半个宅子都笼罩在阴影下。
  董俷犹豫了一下,跳下马大步走上台阶,抓住大门上的门环,邦邦邦敲了三下。
  门后鸦雀无声,董俷心生一丝不详预兆。
  探手推了一下大门,那门竟然是虚掩。有一股血腥气从门内传出来,令董俷的汗毛立刻乍立起来。
  一只脚刚踏进门槛,突然就听到一个童稚的声音:“坏人,拿命来!”
  一支手戟从院内上空的枝桠上飞出,速度非常快,带着呜呜的呼啸声。董俷探步侧身一闪,那手戟铛的一声打在地上,溅出了一流火花。紧跟着,从树桠上跳下了一个人,双手一把明晃晃的缳首大刀,看份量大约在十几斤上下,朝着董俷呼的一刀劈过来,刀挂风声,招数更是走刚猛的路数,而速度更是快的惊人。
  董俷不由得顿时愣住!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五十八章 刘门血案
  更新时间:2008…5…26 22:27:44 本章字数:4682
  持刀的人,年约八九岁,还是个童子。黑黝黝的脸膛,长发扎了一个髻。
  手中的缳首刀对这童子而言,显然是过于沉重。所以刀势虽猛,却是破绽百出。
  对于这样的攻击,董俷自然不会放在眼中。
  他单脚撑地,身形滴溜溜在原地打了一个转儿,侧身让过缳首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