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汉-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邕心里咯噔了一下,心中苦笑。
  原以为离开了雒阳,就能平安。哪知道那些宦阉还不想放过自己,竟然赶尽杀绝。
  回头看了一眼魁梧少年,蔡邕说:“黄邵,邕观你也是读书人。十常侍既然想要我性命,邕无话可说。只是,邕有一事相求……元叹只是随我求学之人,与十常侍素无恩怨,不过是受邕所累。若你还是一个读书人,就请你放了我这个学生。”
  “老师……”魁梧少年惊怒不已,“顾雍不才,却也知天地君亲师天地五常,岂能弃老师不顾而独活?顾雍若是逃走了,又如何面对天下人,如果面对师弟师妹?老师,若您还把顾雍当作学生,休要再说此话。黄邵,有顾雍在,休想害我老师半根汗毛。”
  长剑点指黄邵,顾雍大声喝道。
  黄邵露出羞惭之色,朝蔡邕拱手,“先生,非是邵不答应,实不能也!”
  说着,他抬起手,大喝一声,“点火!”
  几十个火把扔出来,落在柴堆上,立刻点燃了熊熊烈焰。顾雍一手拉着蔡邕,迈步向房外冲,“贼子休想害我老师之命,顾雍在此!”
  杂役们锵的抽出了刀剑,准备阻拦顾雍。就在这时候,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响。
  紧跟着有人大声询问:“前方驿站,怎地走水了?你们都站在那里干什么?为何还不进去救火?”
  那声音如同一声炸雷,在夜空中回荡。
  蔡邕身体一振,一把拉住顾雍,“元叹别急,我们有救了,我们有救了!”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五十章 荒野偶遇
  更新时间:2008…5…22 17:05:21 本章字数:3768
  天黑了,颍川在夜色中,只剩下一个朦胧的影子。
  董俷骑在马上,立于一座山岗,眯缝着眼睛,盯着那颍川的轮廓半天没有说话。
  手紧紧的握着阔刃斩马剑,面颊微微的抽搐,心里有一股火在蒸腾。
  被活生生的赶出了颍川,对于董俷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可是他也知道,如果在颍川继续闹事,不但小命危险,连带着董氏家族也会被天下的士子所唾弃。
  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武夫无名,这就是这个时代鲜明的特征。
  即便是位高权重,依然会被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子所鄙视。那滋味,真不好受。
  似乎有些理解,老爹为什么会在当权后对士大夫那么凶残的压迫和杀戮。想必在老爹的心中,也压着一股怒火。如果这怒火不能得到宣泄,积郁爆发起来,真的是很可怕。
  “主人,就这么算了?”
  董铁轻声的询问。看得出来,他并不服气。可不服气又能如何?在西北大地上,不服气可以用拳头打得对方服气,而对方不会有半句怨言。但这里是中原,拳头固然很重要,却不再是唯一的指标。家世、声望……有时候比拳头大小更重要。
  长出了一口气,好像是把积郁在肺里的那股火吐出来。
  董俷拨转了马头,“小铁,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今日我们在颍川所受到的侮辱,他日总会要讨回来。别着急,我们有的是时间……哼哼,到时候看谁笑的灿烂。”
  对于董俷的话,董铁似懂非懂。
  心里虽然不痛快,但是他依旧点了点头。不过在上马的一刹那,董铁说:“主人,那些家伙在死的时候,样子真的很可笑。呵呵,小铁有点上瘾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砍下他们的头。那家伙居然吓的尿裤子,名士?还不如一条狗呢。”
  “会有机会,会有机会的!”
  董俷诧异的看了董铁一眼。这个在原来的历史中没有出现过的人,如今已经开始成长了。他今年不过十六,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也许连老天爷都无法说清楚吧。
  何止是董铁,自己不同样也在成长吗?
  “兄弟们,今晚我们在野外烧烤,看星星,吃烤肉……哈哈,快活过似神仙啊。”
  “没错,快活似神仙!”
  随从们大笑不止,心中的那点火气,也随着董俷这一句话,烟消云散。
  “走,我们比赛一下脚力!”
  董俷说完,纵马冲下了山岗。身后百余骑紧紧跟随,不时的发出苍凉的号子声,在夜空回荡,久久不息。那滚滚的尘烟飘散,令那号子声,更显出铁马金戈之气。
  皎月当空,不见云彩。
  董俷等人在颖水旁点燃了篝火,更有随从把临时猎取的动物做成烤肉,肉香四溢。
  生活在西北大地上的人,大都是豪爽之辈。
  唱起了颇有西北之风的民谣,更有人唱起了许多人耳熟能详的《秦风-无衣》。
  诗歌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行!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那歌声渐渐苍凉,却带着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韵味。董俷也忍不住了,他靠在象龙的身上,看着远处的随从,不知不觉的和他们一同唱了起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也许他们是在向董俷表达一种决心;也许只是随口歌唱。
  但对于董俷来说,那却是深深的感动。被士大夫所鄙视又能如何?我有这些可生死与共的兄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信任的战友。你们那些士大夫,何曾有过?
  想到这里,董俷不由得笑了。
  那张已经开始出现青春痘的脸,在月色中看上去更加难看。但那笑容,却格外的有味道。
  远处,有銮铃声响。
  歌声立止,扈从们呼的起身,单膝跪地,半蹲在远处。刀枪已经执在手中,警惕的向黑夜中巡视。
  董俷站了起来,象龙也随之起身。
  他的手,紧握着刀鞘,脸上的笑容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冷肃的表情。
  若有若无的杀气,在空中弥漫。从远处行来了一行车马,为首的是一个膀阔腰圆的汉子。
  看到董俷等人的样子,那汉子立刻抬手。
  身后的车马陆陆续续的停下来,汉子一催坐骑,向前小跑,在距离篝火还有几十步的地方停下来。在马上一拱手,“在下陈留刘望,乃过路商人。刚才听得有人歌唱,颇有感触,故而前来打搅。不是是何方豪杰在前?刘望没有恶意,只想结交一番。”
  很陌生的名字,至少在评书中没有出现。
  但观此人气概,却是不同凡响。不但相貌堂堂,言语之中还带着一丝儒雅之气。
  董俷抬手,示意众人不要妄动。
  他翻身上马,前行数步之后,微微一笑,“在下临洮董俷,手下儿郎一时兴起,竟扰了阁下的清听,实在抱歉。大家相遇就是有缘,若阁下不嫌弃,不妨一起喝酒聊天。结交二字,俷愧不敢当。”
  “哈哈哈,兄台真是客气,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打搅了!”
  刘望倒也不客气,挥手示意身后之人就地修整。那些人粗略一看,有二百多的样子。有的看上去好像行商,有的看上去似乎是随从。董俷心中的疑虑也随之减弱。
  看起来,不是来找麻烦。
  这刘望倒是个痛快人,而且不曾因他的相貌而有半点轻视。甚至在说话的时候,目光也没有半点游离。显然,他是担心因此而让董俷产生误会。大多丑陋之人,都会有自卑之心。外界任何的不善表现,都会引起他们情绪上的强烈波动。
  而刘望作为一个商人,自然对此非常了解。
  不过董俷倒不是那种自卑的人,相反他非常的自信。
  见刘望等人开始扎营,董俷也就不再理睬,转身回到了篝火旁说:“大家小心,但也无需紧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唱歌,喝酒……呵呵,我正听得过瘾呢。”
  一句话,倒是立刻安了众人的心。
  董铁牵着那匹驮着擂鼓瓮金锤的战马来到董俷的旁边,把大锤卸下来,找了一块麻布轻轻的擦拭。董俷很欣赏这小子,话不多,但是很懂事。看似擦拭大锤,可实际上也是提放小心。万一对方有恶意,董俷可以马上提锤上马,而不是依靠着斩马剑去迎战。
  靠在象龙的身上,董俷也取出了斩马剑。
  篝火旁的随从们,虽然依旧在唱歌喝酒,可是并且却放在手边。有的人甚至学着董俷的样子,取了一块麻布轻轻擦拭。那架势,丝毫没有放松警惕,随时能作战。
  刘望在那边安顿好了之后,拎着两个皮袋子就走了过来。
  在一双双警惕的目光注视下,他大步流星的来到了董俷面前,把皮袋子递给董俷。
  “兄弟,你说的好……相遇就是有缘,我请你喝酒。”
  董俷抬起头,眼睛眯起来,打量了刘望半天。而刘望毫不躲闪,就直勾勾的看着他。
  “好,我就喝你的酒!”
  董俷起身接过了皮袋子,把袋子上的塞拔出来,仰头一阵鲸吞。
  那刘望双眸放光,大声赞道:“真豪杰也。刘望走南闯北,也曾见过许多人物。就算是那素以善饮而着称的鲜卑人和匈奴人,恐怕也比不得兄台这饮酒的豪气。”
  他说着,提起酒袋子,学董俷的模样也是一阵豪饮。
  “痛快,痛快!”
  刘望放下酒袋子,和董俷相视半晌后,两个人同时放声大笑。
  有时候,人和人的交往,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缘字,就足可以解释其中的一切。
  如此一来,董俷的手下又放松了一些。
  虽然没有放下手中的兵器,可眼中却少了很多杀气。这种改变,也不是很大。可对于那些走南闯北的商人而言,却已经足够了。有些胆大的人,立刻走了过来。
  董俷眯着眼睛说:“兄台,你难道不怕我?”
  “怕?为什么要怕?”
  董俷笑道:“我的长相,很多人可是见到了就害怕,而且还有可能会做噩梦呢。”
  刘望一怔,旋即大笑起来,“兄弟,说实话你的确很丑,丑的乃是我生平所见第二。不过,你也说过了,相遇是缘,既然有缘,又何必以相貌去取人?丑的人,未必就心存龌龊;漂亮的人,也不是个个胸襟坦荡。兄弟这话,哈哈,该罚!”
  董俷不由得心生一股暖意,当下点头道:“没错,是该罚!”
  他举起酒袋子,喝了一大口酒。示意董铁不必紧张,然后饶有兴趣的说:“兄台刚才说,我是你生平所见第二丑的人。但不知道那第一丑是什么人?到想要结交一番。”
  刘望哈哈大笑,“若说那人,也是我的兄弟。和我是同乡,更是我生平最信赖的好友。他姓典,单字一个韦。不但体态伟岸,更天生神力,武艺不凡。若你有兴趣,将来可来陈留找我。到时候我做东,再把我那典韦兄弟找来,一起喝酒。”
  “甚好,甚好……”
  董俷笑着连连点头,举起酒袋子刚要喝酒。突然,他打了一个哆嗦,抬头瞪大了眼睛看着那刘望。好半天,才结结巴巴的问道:“兄台,你刚才说的是谁?典韦!”
  ======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五十一章 飞白绝伦
  更新时间:2008…5…22 19:41:03 本章字数:4070
  典韦,这个刘望竟然认识典韦!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董俷万万没有想到,会在这里得到典韦的消息。
  这典韦是什么人?想必看过三国演义,听过评书的人都知道。
  那可是三国当中少有的牛人,武力值绝对排在前五之内,更重要的是他忠心耿耿。
  在三国众多璀璨将星当中,若问董俷最喜欢的人物,典韦当名列前茅。甚至远在赵云、吕布之前。赵云,小说里说是在常山真定人氏,可一来不清楚他是否出生,出生了是否已经艺成下山?就算是艺成下山了,想要收服他,也绝不容易。
  至于吕布,董俷更没有想过。
  那是一手导致董府上下灭亡的罪魁祸首。也许在这个世界当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董俷还是心怀敌意。而且,从董俷的角度来看,他还没有收服吕布的资格。
  倒是这个典韦,也许能有希望。
  董俷情不自禁的开始幻想起来,坐在那里呵呵的傻笑不停。
  刘望愕然的看着董俷,实在不明白这个刚才看上去还好好的家伙,怎么突然傻了?
  “兄弟,你认识我家典韦贤弟?”
  “啊……不认识,不过神交已久,神交已久。”
  没错,的确是神交已久。跨越了一千八百多年的仰慕,在这一刻似乎有了实现的希望。
  刘望更加奇怪,“我那典韦贤弟从没有走出过已吾镇,甚至在陈留也是声名不显,你怎么听说过他?”
  “啊……这个,这个……”董俷从意淫中清醒过来,有些尴尬的挠挠头,笑道说:“这个嘛……兄台,若我告诉你说,冥冥中有一种缘分存在,不知道你相信否?”
  又是缘分!
  刘望皱着眉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因缘一说,来自佛家。虽然说自汉明帝以来,佛教已经渐渐的传入了中原,但并不是非常的显赫。刘望走南闯北多年,自然也接触过一些佛教的理念。见董俷反复提起这个因缘的说法,他甚至有种错觉,这个丑丑的家伙,难道是佛教徒?
  “算相信吧。”
  “呵呵,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反正听到这名字,就觉得很亲切,甚至有一种迫切想要结识的冲动。就好像今天,我和刘兄相遇,不也是一见如故吗?”
  在悄然之间,董俷运用的偷换概念的手法,试图把刘望引入歧途。
  但显然,刘望对董俷的解释并不满意。不过他也没有再问……这世上的事情千奇百怪,谁又能真正的解释清楚?也许,也许这个家伙真的和典韦,有莫名的因缘也不一定呢。
  刘望的性格本来就很直爽,当下哈哈一笑。
  “兄弟说的没错。也许今日你我的相遇,就是为了他日你与典韦兄弟的相识呢。”
  “是啊,是啊!”
  董俷汗颜,连连点头。
  远处的篝火旁,不少行商和董俷的手下已经熟悉了,一起喝酒吃肉,唱着民谣。
  刘望说:“我看兄弟你的气派,不想个小户人家。这里距离颍川不远,你为何露宿荒野?”
  董俷灌了一口酒,笑道:“兄台不是和我一样?俷虽小有身家,但在有些人眼中,却是连狗都不如。与其在那里遭人白眼,受人闲气,倒不如此刻这般的逍遥自在。”
  “没错,没错……”刘望鼓掌大笑道:“谁也不比谁差,凭着身家,凭着读了些许书,就自以为了不起。这种人,望亦不屑与之为伍,还不如这荒野中的自在。”
  两人越说越觉得投契,刘望突然问道:“兄弟,那你接下来要往何处?”
  董俷黯然道:“我原想游历天下,结交英雄豪杰。可谁知道……若是天下名士都如同颍川人这般模样,我倒宁可回家去。说实话,我现在也不知道接下来去哪儿。”
  刘望说:“兄弟此言差矣。天下英雄多如牛毛,岂可因一点点小挫折而生沮丧?颍川名士也并非都是你见到的那样,豪门世家固然是眼高过顶,可寒门之中,却同样是藏龙卧虎。再说,名士并非只颍川独有,雒阳、荆州,同样是名士汇聚。兄弟若是不想再去颍川,不妨转道向南,那里的英雄豪杰,不比中原的少。”
  董俷眼睛一亮,点点头。
  是啊,颍川不容人,还有荆州啊!评书里不是说过,那里一样有很多的名士吗?
  最出名的,就是后世中被人传诵多年的武侯诸葛亮。
  刘望说:“兄弟若是不嫌弃,不妨和我一同去陈留。我家住在已吾,也算是有些财产。兄弟不是想要认识我那典韦兄弟吗?到时候我与你介绍……估计一个月后,我要往长沙走一趟。到时候我们可以结伴同行,岂不是一桩人间的美事。”
  董俷想了想,“兄长的建议甚好,就依兄长所说!”
  这一夜无事,到天亮时,刘望和董俷各自整顿了车仗人马,而后结伴同行。
  刘望今年三十四,自十五岁就开始行商,至今已经快二十年的时间了。二十年中,他走南闯北,到过很多地方,见识过各地的风土人情,堪称的上是见多识广。
  董俷和他一路交谈,觉得收获颇丰。
  在过颖水的船上,刘望突然从行囊中取出了四五张完整的牛皮,放在了董俷面前。
  “兄长这是何意?”
  刘望笑道:“我观兄弟非等闲人,他日成就必然不俗。望虽不才,也想为日后谋划。这里有我行商多年,手绘出来的各地山水图……这是雍州河套地区的地图,那里如今为南匈奴所占领。这是江东武陵地区的地图……哦,这里还有我找人记下来的一些对各地风物的感触。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愿能对兄弟有所帮助。”
  牛皮上,都是用朱砂绘下的图案和记录。
  不但标注了非常准确的地形,而且还有对当地的一些风俗记录。
  北至南匈奴王庭,南至武陵群山。西到西域三十六国,东有青扬徐三州地形。
  这一套地图,也许是董俷来到这个时代后,所见到的最完整的大汉帝国地形图。
  特别是刘望的那些标注,更显得难能可贵。
  董俷认真的看了一遍,然后小心翼翼的收好,交给董铁装入了行囊。
  他起身朝刘望一礼,“兄长厚赐,俷不知该如何感谢。他日若俷有所成就,定不忘兄长今日的这番情意。”
  刘望喜出望外,拉着董俷的手,“兄弟莫要客气,一家人,怎说两家话?”
  “是,一家人,一家人……哈哈哈!”
  董俷和刘望二人相视一笑,从对方的眼中,都看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船过颖水,两人有收拾车马。
  董俷坐在象龙的背上,和刘望有说有笑。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一行人并不急于休息,而是径自进入了富喜山中。在山路上走了两柱香的时辰,突然有董俷的亲随前来禀报,说是前方山路上发现了一辆被丢弃的车辆。
  山路难行,长有车仗在这里损坏。
  刘望和董俷都没有太在意,还是一个曾随董俷转战西北的亲随心细,拿来了一卷书简。
  “马嵩,我不是说过,不要管这些东西,向前行进吗?”
  董俷认得这亲随,正是当初在金城俘获的那个行商。从金城回到临洮后,马嵩原本可以在牧场上担任职务,可谁也不清楚他是怎么想的,死活就是要跟着董俷。
  马嵩识字,加上又在郡兵中当过都伯,故而董俷对他也颇为重用。
  任命马嵩为他的亲兵队长,虽然他武力不算高,却能非常准确的领会董俷的意图,更能很好的完成董俷安排下来的训练任务。一来二去,倒也成了董俷身边的重要人物。
  马嵩恭敬的捧起书简,“主公,您且仔细看看这上面的内容。”
  “有什么可看的?”
  董俷拿过来,有董铁立刻举着火把凑上去。就着火光,董俷扫了两眼之后,疑惑的看着马嵩说:“这好像是董仲舒留下来的春秋注疏,虽然难得,可也没什么值得奇怪啊?”
  “不,主公请看那些注释!”
  “注释?”
  董俷再次认真的看了两眼。这一次他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蔡飞白是谁?”
  董铁和马嵩是大眼瞪小眼,然后看着董俷,好像是在说:您都不知道,我们怎么知道?
  “兄长,可听说过蔡飞白这个人?”
  刘望一怔,从董俷手中接过书简,扫了一眼后,露出了震惊之色,“蔡飞白?难道是他吗?”
  “谁?”
  刘望郑重的说:“自然是蔡中郎,蔡邕蔡大家。”
  古人常以雅号在书卷中留名。若说董俷不知道蔡飞白、蔡中郎是谁,那蔡邕却是百分百知道。头天还在颍川见过,董俷对蔡邕的印象,可是说是非常的好。故而听到刘望说蔡飞白是蔡邕的时候,不禁愣住了,有些不太明白蔡邕为何叫蔡飞白?
  刘望解释说:“前些年,皇帝重修鸿都,有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伯喈先生当时从受到了启发,创造了一种名为‘飞白书’的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乎是用枯笔书写。伯喈先生非常自得,常以蔡飞白而自称,久而久之,也就流传开了。兄弟,伯喈先生的飞白书可是一绝,在市面上那更是万金难求啊。”
  “你是说……”
  “这正是伯喈先生的飞白书。我曾有幸看过一次,故而能认得。”
  董俷迟疑了片刻,轻声道:“那岂不是说,这车仗、书简,都是伯喈先生所有吗?”
  刘望想了想,又命人取来了很多书简,一一审视。
  “兄弟,这当时伯喈先生的车仗……天下间没有人能一下子拥有这么多伯喈先生的真迹。”
  董俷面颊抽搐了一下,突然大叫一声道:“不好,伯喈先生出事了!”
  “此话怎讲?”
  “常听人说,伯喈先生爱书如命,若非是出了意外,他断不会把这么多书丢弃。小铁,沿我们来的路探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的痕迹。兄长在这里收拾书简,我再留二十人给你,董铁探查完毕后,听从兄长调遣。其他人,随我往前巡查。”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五十二章 再战黄巾
  更新时间:2008…5…23 15:11:38 本章字数:3703
  富喜山口的驿站,烈焰熊熊。
  在峡谷中就可以看到冲天的火光。董俷一怔,心道:这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有人火烧驿站?那不是摆明了和朝廷作对?谁,谁这么大胆?
  冲出峡谷之后,远远的就看见在驿站四下围着大约三四百人。
  看打扮,好像是郡兵的样子。可按道理说,驿站走水,这些郡兵理应上去救火。可事实上呢,这些人立在原处,非但不去救火,看架势还似乎是要阻止人救火。
  不对劲!
  董俷一蹙眉,距离还有百步的时候,大喝一声:“兀那官兵,驿站走水,你等为何不去救火,反而站在旁边看热闹?”
  早在董俷等人从峡谷中出来的时候,那些官兵打扮的人就注意到他们。
  董俷的声音还未落下,就见两匹战马冲出人群。都是顶盔贯甲的将军打扮,冲着董俷喝道:“某乃管城都尉张九,奉命在这里捉拿反贼。尔等闲杂人立刻离开,否则刀枪无眼,平白送了性命!”
  听上去倒是那么回事,但是却有点不太对劲儿啊。
  都尉?
  这家伙的打扮可不是一个都尉能拥有。而且看那些郡兵,显然并没有经过训练,稀稀落落的站在四周,没有一点章法。就算这些郡兵再无能,至少也应该明白,在抓捕人的时候应该列队警备。他们给董俷的感觉,不像是郡兵,更像是一群临时聚集起来的农民。
  心中不禁疑虑,马速放慢了一些,可并没有停下来。
  就在这时候,从驿站的院子里传来了一个声音,“外面是何方英雄?这些人是贼人,是来杀我老师的贼人……我家老师乃是蔡邕蔡伯喈先生,还望英雄救命!”
  喊话的人,听上去年纪并不大。
  紧跟着从庭院里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响。
  蔡邕?董俷心里咯噔一下,马速骤然加快。而对方的首领也有了准备,抬手就要招呼手下拦住董俷。此时双方的距离大约在六十步左右,董俷由于只是来寻找踪迹,所以并没有带上他的擂鼓瓮金锤。眼看着那人就要开口,董俷双脚一换,踩在了双镫之上,身形猛然拔起,双手向背后伸去,大喝一声,两柄投枪飞出。
  这一眨眼的时间,双方的距离只剩下不到三十步。
  投枪飞出,快如闪电,更力有万钧。两个首领还没有喊出话来,就被投枪射穿,栽倒在马下。而这时候,董俷已经冲了过来。一名贼兵反应过来,舞枪冲上前。
  董俷看也没看,在马上只是微微一侧身,探手一把抓住了大枪。
  “给我拿过来!”
  单手猛然发力,那大枪刷的就从贼兵的手中夺了过来。凶猛的力量,让那贼兵忍不住向前冲了几步,正好拦在了象龙的前方。象龙马也不停步,冲过去一下子把贼兵撞飞。落在地上的时候,那贼兵已经是骨断筋折,进的气少,出的气多。
  一手执枪,董俷冲向贼兵。
  “蔡先生莫要惊慌,临洮董俷在此,拦我者死!”
  那大枪做棍,抡起来呼呼作响。上前阻拦的贼被,被大枪抽中,哀号声四起。这时候,那成家的二十名亲随也冲了过来,狭长卷刀飞舞,所过之处只见残肢断臂乱飞。
  正如董俷所猜测的一样,这些人并不是什么郡兵,甚至连最基础的队形都无法保持。
  二十一个人,面对着近二十倍的敌手,却如同虎入羊群一般。
  董俷在前,完全当成棍棒使用的大枪舞出一道道残影,抽打的贼兵惨叫不停。而后面的亲兵更凶狠,刀刀致命,人马冲杀过去,只留下遍地的尸体,不见一个活人。
  首领先亡,已经让贼兵惊慌。
  再被这么一阵凶猛的冲杀,贼兵们早已丧胆。
  也不知道是谁先叫喊了一声扭头就跑,一个人跑,其他的人更没有在打下去的意志。几百个人呼啦啦四下逃窜,连兵器也不要了。董俷看也不看那些溃败的贼兵,冲到院子前甩蹬下马,抬手把已经变形的大枪扔在一旁,一把抽出了斩马剑。
  “追杀贼兵,一个都不要放过!”
  一声令下,那二十个亲随五人一组,分成四队立刻散开。
  不是董俷心狠手辣,若是那些贼兵反应过来,发现他们只有这么点人再重新围聚上前,只怕要费些手脚。这样乘胜掩杀,却可以令对方无暇思考,只能一路溃败。
  象龙非常自觉的跑到了一旁,董俷冲进了院子。
  刚一进入院门,四五个额头扎着黄巾的汉子挥舞刀枪就冲了过来。
  黄巾?董俷心里又是一怔。
  难不成黄巾之乱又要爆发了?呵呵,这里为什么要用‘又’呢?想到处在西凉,董俷因为韩遂等人的举动差点以为黄巾之乱爆发。没想到中原各地却是平静异常。
  故而看到这些头带黄巾的人,董俷还真的吓了一跳。
  不过那也只是一瞬间的错愕,眼看着对方冲上来,他脚下错步一滑……董俷的体型有点像他老子,属于那种极为魁梧的类型。可多年苦练五禽戏,令他的身体和步伐非常灵活。手中的斩马剑滴溜溜一转,横刀一推。和对手错身而过,不但躲过了对方的攻击,更把对方拦腰斩断。那汉子下身往前冲,上半身却倒在了地上。
  肝脏混合鲜血染红了地面,凄厉的惨叫声更回荡夜空。
  趁着其他人一愣的功夫,董俷已经看清楚了院子里的情况。大约有二三十个敌人,蔡邕被一个魁梧的少年挡在身前,被十几个黄巾贼堵在门口,却冲不出来。
  火势很猛,眼看着就要把整座房舍吞噬。
  而那魁梧的少年更是满身的伤口,却毫不退缩,顽强的挥舞宝剑阻挡敌人。
  场中的情况看清楚了,董俷不免着急。贼兵再次围了上来,这些人的意志,显然要比院子外面的那些人要坚强,而且也颇有勇力。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