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朝现代化-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问题!成立市舶司后,会有一些官员进驻港口,可能会对商船有一定影响,还望国师海涵。”林士尹作揖道。

“市舶司打算如何收取税赋?”

“货物二十抽一!”

“抽取货物不是很麻烦嘛,为什么不直接收取金银呢?”

“国师说得不错,但这货物的价格不好确定啊。如果货物值一百元,而货主报五十元,这样收税不就减少了嘛,所以还是直接收取货物更好些。”

“我觉得货物分两种,一种是进口,一种是出口。对进口的可以征收关税,对出口货物可以不进行征税。”

“国师何处此言?”林士尹感兴趣的问道。

“出口嘛,就是货物卖给其他国家,是我们赚钱。进口嘛,是我们买其他国家的货物,是花钱……”

文申把现代关税理念简单地介绍了一番,同时推荐了一些如何快速收取税赋的方法。林士尹听后,笑道:“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啊!”

……

一个月后,大量的工匠和民夫在青岛集结,开始了青岛港口大建设,同时文申还组织了一百多艘船只,向青岛运送建设物资。

在文申强大财力物力的支持下,青岛港口很快就初见雏形。为了连接内陆,文申计划修建一条青岛到济南大名府的铁路和一条胶州到沂州的支线。

还没有把这个计划告诉张君宝,他找到文申诉起苦来。

“这是咋了,修建铁路是不是遇到问题了?”

“是啊,这次遇到大问题了。现在我们正在修大名府道幽州的铁路,陆地上的都修的差不多了,现在就一个地方没有修好!”

“什么地方?”文申想了想,笑道:“不会是黄河吧?”

张君宝伸出大拇指,“就是黄河!这黄河宽上千丈,水有深,现有的条件,根本就无法修。但如果不修,这铁路那不就白建了。”

第三卷 展翅 第一百八十六章 京幽铁路

办公室里,全部是中式家具,木料用的是紫檀木。一张宽大的办公桌有两个平方左右,桌子后面是一个精雕细琢的太师椅,太师椅后面是一套书架,书架上放着一些玉石和书籍。办公桌正对面,靠近房门的地方有一套木制沙发,两单一双,中间有个茶几,茶几面是大理石的。

此时,张君宝坐在双人沙发上,看着坐在太师椅上的文申,等待他的建议。文申不知从那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书,丢到办公桌上,“君宝,我这里有本桥梁建筑方面的书籍,你拿回去给工匠们看看,说不定他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张君宝急忙起身来到办公桌前,拿起那书籍,简单浏览一番,见上面通过图画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如何修建各种桥梁,其中就有他想要的大河大江桥梁修建方法,大喜道:“多谢东家!”

文申摆了摆手,“这书中提到了很多设备,我这里也没有,只能你自己去想办法。你爹是机械厂的,也许能帮上你忙。”

“明白!不如东家还有其他事情嘛,如果没有,我就先回去忙了!”

“回去吧!等过段时间我去修黄河大桥的地方看看!”

“没问题,计划修黄河大桥的地方看看,对了黄河在什么地方?”

“从齐州北部,那里有很多黄河新道和古道,很多地方都要修建桥梁。”张君宝想了想,说道。

“额!”文申一怔,暗想:“难道这个时代的黄河和后世还不太一样?”看了看张君宝,“黄河是不是经常改道啊。”

“是的,这黄河十年一大改,五年一小改,所有齐州北部的河道特别多!”

为修建齐州大名府到幽州的铁路,张君宝对黄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勘探,所有对黄河的基本情况还是十分清楚的。

文申看了看窗外,晴空万里,太阳高照是一个好天气,“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没有什么事情,我们一起去建设工地看看。”

“太好了!”张君宝听后,十分兴奋,但又开口道,“东家,建大桥的地方远在齐州,我们一天两天也到不了啊。”

文申神秘地笑了笑,“我当然自有办法了!”

……

一刻钟后,文申开着飞车载着张君宝,在三百米的空中,急速向济南府飞去。张君宝看着下面的山川树木,兴奋地啊啊直叫,“东家,这是什么东西啊,是怎么飞起来的。”

“这叫飞车!至于怎么飞起来的,那里面的学问就深了,如果你感兴趣的,有空找几本书给你看看。”

从沂州到济南府直线距离不到千里,飞车速度很快,半个小时便抵达。

济南府原名济州,前些提升为府,因位于济水之南,顾名济南府。它管辖历城等五县,历城为府衙所在地。此城高三丈,城墙六里有余,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内家家流水,户户垂柳,是一个异常雅致的城市。

从空中看,一条铁路从南而来,又向北而去,中间有个不大不小的车站,位于城西三里之处。一条宽阔的水泥马路连接着车站和西城门,路上人来人往。不时的有火车拉着长笛,冒着黑烟沿着铁路向远方失去。

飞车顺着铁路继续向北飞行,没多久便来到一条大河前。河边有大量的民夫正在从火车上向下搬各种建筑材料。

民夫看见慢慢下降的飞车,顿时一阵骚动。没多久一个中年人带着两个年轻人兢兢战战地来到飞车前,当看清楚来人时,作揖道:“原来是张大官人啊!”

张君宝下车后,看了看来人,“哦,是刘班头啊。”然后看了看文申,介绍道,“这位是国师大人,快来拜见!”

众人一听,纷纷上前有些激动道:“参见国师大人!”

一番礼仪后,文申来到河边,发现河不是很宽,应该不是黄河,问道:“这河应该不是黄河吧?”

“这河不是黄河,是济水,不过有些年份黄河决堤改道会走这里!现在我们筹划怎么这河上修建桥呢。”那刘班头停顿了一下,“现在正是多雨时节,河水湍急,不是修桥的好时候。”

文申拿出望远镜,看了看河对面,发现对面什么都没有,皱眉道:“君宝,这铁路到底修到那里了?”

张君宝给刘班头使了一个眼色,他便匆匆拿来一幅地图。摊开地图,张君宝介绍道:“东家,现在已经建好的铁路有沂州到开封、开封到徐州、兖州到徐州、开封到长安、沂州到日照、沂州到莱芜。”

文申面无表情地看着地图,想了想从开始建设铁路到现代不过四年多的时间,能建出这么多也算不错了。

见文申表情所有缓和,张君宝继续道:“修建好的铁路基本上没有遇到太大的河流,所以修建起来比较快。然而接下来要修建的铁路将会遇到很多大河大江,特别是黄河和淮河。现在我们还没有修建这种大河桥梁的经验,所以困难比较多。”

“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不修铁路了吧!”

张君宝指着地图,想了想,说道:“东家,我们完全可以修建从开封道幽州的铁路,避开这块黄河经常改道的地方啊。如果我们修好了,如果黄河一改道,很有可能是把铁路冲坏。”

“从开封修建也要过黄河啊!”

“修建黄河大桥肯定是避免不了的。我觉得在开封附件修建黄河大桥比则这里修建好很多。因为,黄河改道都是在开封以下的河段,开封以上的河段很少听说改道。而且只需要修建一座大桥就可以了,过了黄河就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一直到幽州也没有太大的河流。而从这里修建至少要建六七座大桥,光黄河就要建四座,再加上其他河流,只多不少。”

文申想起后世京汉铁路,沉思片刻后,说道:“你说的有理!好,济南府道幽州的铁路停止修建。改为修建幽州到开封,其具体修建路线,明天提供给你。”

刘班头一听不修建了,急道:“不修建到幽州的铁路了,我们这些人怎么办呢,还有这些材料。”

“全部打包运往开封!你们也跟随前往,工钱不会少你们的。”

张君宝见国师改变主意,心中非常高兴,听工匠如此问,一摆手,客气道。

……

次日,张君宝仔细研究京汉铁路修建路线图后,笑道:“东家,这幅路线图真是详细啊,每个地方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标注出来了,好像这条铁路曾经修建过似地。”

文申嘿嘿一笑,没有说话,但心里却想:“还真让你说对了,这条铁路还真修过,不过不是现在,而是几百年后。”

这份路线图是在申城的一家图书馆找到的,同时还找到了一份当然比利时人修建黄河大桥的施工说明。这份说明让张君宝如获至宝。

几日后,开封皇城大殿内,王黼上奏道:“启禀陛下,国师计划在京城西北百里处,修建一条黄河大桥!同时修建幽州到京师的铁路!”

“嗡……”

大臣们议论纷纷,整个朝堂上一阵吵杂。户部尚书出列上奏道:“陛下,修建幽州到京师的铁路和黄河大桥意义重大,臣认为应该有朝廷出钱建设。”

“哦,以前修建铁路的时候,你不是说户部钱不多嘛,怎么现在又有钱了?”宋徽宗感兴趣道。

“此一时彼一时!以前臣以为修建铁路是花钱的买卖,没想到这铁路赚钱的能力也是非常大。据说京师到沂州的铁路,每年盈利上百万贯。”

“陛下,这修建铁路的花费也不少啊,这京师到沂州的铁路修建费用可是高达上千万贯,即便是每年盈利百万,也要十多年才能收回成本。臣认为还是让国师自己修建好了。到时皇帝设立税赋,直接收税岂不是更好。”

这几年,文申没怎么来京城,也没怎么孝敬他们,使得许多大臣开始不满起来。其密州市舶司就是这群大臣搞出来的,现在听说国师要修建幽州到京师的铁路,他们认为机会来了,同时暗想:“沂州远离京师,插不上手。这京幽铁路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说什么也要吃一口。”

宋徽宗沉思片刻,觉得:“还是自己不出钱,让国师自己建。建好之后,自己完全可以随便找个借口,把铁路收为己有。”

虽然文申不经常来京师,但并不代表他对京师的事情一点都不知道。

第三卷 展翅 第一百八十七章 皇宫施法

早朝之后,宋徽宗在延福宫召开了秘密会议,参与会议都是他的腹臣。童贯捻了捻稀稀拉拉地胡须,上奏道:“陛下,这些年国师的势力越来越大了。据我所知,国师在沂州有两万多兵力,在大罗城、星州、中州还有近万兵力,钢铁巨舰四艘、大型帆船十几艘。而且他的武器都是火器,非常强大。陛下不得不防啊!”

宋徽宗身子轻轻一颤,觉得这国师对他的地位产生了威胁,虽然现在还看起来问题不大,但如果让其继续发展下去,就真得尾大去不掉了。

“陛下,国师现在拥有有许多大型作坊,那些钢铁厂、化工厂、造船厂、机械厂、机车厂、水泥厂等等都是他的,据说每天能赚几千万贯,可以说富可敌国啊。”

王黼察言观色地本事不错,此时他觉得有动国师的意思,便半真半假地说道。

宋徽宗张了张嘴,又想了想,说道:“国师乃得道之人,怎么可能会做造反之事。你们想想这些年国师外平逆贼,内修经济,朝廷一小半税赋都来自沂州。”

太宰郑居中上前说道:“陛下圣明!臣也觉得国师不会做逆反之事。”接着看了看王黼和童贯,“国师的本事你们见过的,你们这样诋毁国师,就不是他找你们麻烦嘛。”

“哼!他有什么本事,不过就会一些炼金之术罢了。现在只是占了那些作坊,我们也可以做。”

童贯一直认为道士都是装神弄鬼的骗子,这些人也就骗骗没出门的王公贵族,想他这样从基层爬起来,怎么可能还信这个。

……

会议最终不欢而散,但宋徽宗觉得有必要把国师召到京师探探情况。现在京师和沂州的联系方便了很多,不但有了电报,而且也通了电话。

在宋徽宗的召唤下,文申很快来到京师,

大殿上,众大臣看着依旧年轻的文申,显得十分震惊。宋徽宗羡慕地问道:“几年不见,国师还是如此年轻,让朕羡慕得很!”

文申淡淡一笑,抱拳道:“陛下,其实也可以保持年轻!”

“真的!”宋徽宗微微起身,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他,“不知怎么样才能保持年轻啊。”

“只要微臣给陛下施点法术就可以了。”

“那……那现在就开始吧!”

文申环顾四周,笑了笑:“这里不太合适吧!还是退朝后,微臣到宫里在施法比较好。”

退朝后,文申跟随宋徽宗来到延福宫,见刘贵妃和延庆公主也在这里。延庆公主现在有十来岁,已经完全是一个美人胎子。面色如羊脂玉,白嫩润滑,樱桃小口、大眼有神,身穿一身宫装,萝莉感十足。

延庆公主凝视文申,对刘贵妃笑道:“姨娘,你国师怎么和几年前一样呢,一点都没有变老,真是奇怪。”

“国师有大法力,是不会变老的!听说他的几个夫人也没怎么变化。也许等你出嫁的时候,这国师还是这个样子呢?”刘贵妃看了看延庆公主水盈盈的大眼,“怎么?你动心了,要不过几年,让陛下把你配给国师好了。”

“什么?”

延庆公主刚才一直在看文申,没注意到她说什么,便转头问道。

“我说你是不是看上这国师了!要不要我给你父皇说一下。”刘贵妃笑嘻嘻地说道。

文申见刘贵妃和延庆公主嘀嘀咕咕,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突见,延庆公主面色一红,不时的转头看向他。看到她羞涩的表情,文申心中突然一动,暗叹:“这公主也吸引人了!史书说此女是最漂亮的公主,果然不假。”

“爱卿,你看这里可以施法了嘛!”宋徽宗此时坐定太师椅上,有些急切地问道。

文申扫视大厅,低声道:“可以了!陛下你坐好了,微臣要施法了!”说完,他嘴里开始念念有词,突然一声大喝,把刘贵妃和延庆公主吓了一跳。等她再看向宋徽宗时,发现皇帝和国师都不见了。

刘贵妃以为她自己眼看花了,于是揉了揉眼睛,再看发现国师和皇帝还老老实实地在那里,于是长舒了一口气,拍了拍胸脯,“吓死我了!”

这时,宋徽宗起身跳了跳,接着浑身上下摸了摸,大笑道:“国师真法力高强矣!朕现在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就想回到了朕刚即位的时候,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刘贵妃见状,走了过来,上下看了看宋徽宗,惊道:“陛下,你看起来真的年轻了甚多哦!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爱妃也看出来了!”宋徽宗惊喜道,同时看着她那嫩滑的小脸,他的下体居然翘了起来。这个发现让他更是欢喜,以前下体一直软了吧唧的,没想到还有重振雄风的时候。

文申看着宋徽宗那异样的表情,嘿嘿一笑,作揖道:“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微臣那就告退了!”

……

文申走后,宋徽宗麻利地把其他人支开,便上前抱住刘贵妃,笑道:“爱妃,你摸摸朕下面,看看是不是有新发现。”

刘贵妃脸一红,但小手还是不自觉地摸向宋徽宗的下面。当碰到一根又大又硬又热的大棒时,小嘴长得大大的,双眼死死地盯着色迷迷的宋徽宗,惊道:“陛下,你的这个便什么时候变好了。”

当皇帝好,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享尽齐人之福。然而皇帝也有郁闷的时候,那就是一群美女在你身边,你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宋徽宗恰恰就是这种,年轻的时候还凑合着有,但现在上了年纪,硬度和热度直线下滑,现在一个月做了一两次就不错了,而且质量还不咋地。

**的妃子们可都是如狼似虎的年龄,哪有不想之理。如果被打入冷宫,一般也就断了这个念想,而刘贵妃不一样,深得宋徽宗宠幸。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天天快活,其实事实只有她自己知道。

“爱妃,朕想要!”

说完,宋徽宗急不可耐地把她按倒在床上,疯狂地撕扯其衣服来。不得不说皇帝的生活常识非常低。平时穿衣服都是宫女太监伺候,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解这衣服。

“陛下,奴家自己来!”

刘贵妃从来没见过宋徽宗表现地如此急切过,以前都是她脱好了衣服,光洁溜溜地躺在被窝里,等待皇帝宠幸。

“朕受不了!”

宋徽宗看着刘贵妃欲拒还迎的表情,只觉得嘴唇发干,腹中一片欲火。于是抓住她的衣服,用力一撕,居然把衣服生生地撕开了。

“啊!”

刘贵妃突然觉得身子一凉,低头一看,她自己白嫩的躯体已经暴露在空气中,而宋徽宗正像色鬼一样看见她硕大的肉弹,和稀稀拉拉的芳草地。刘贵妃突然觉得一股热流从下体流出,她居然湿了。这时,宋徽宗再也受不了,撩起下身摆裙,挺起大棒,真捣刘贵妃老巢。

……

“啊,啊……陛下,臣妾受不了,快停下来!”

宋徽宗如打桩机般,在刘贵妃身上疯狂地打桩。一向欲求不满的刘贵妃居然泄了三次身,而宋徽宗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觉得浑身发软的刘贵妃有气无力地喊着。

听着刘贵妃发骚的呻吟,宋徽宗心里得到极大满足,最后大力抽=插几十次后,终于把一股热流注入刘贵妃体内。

“我要死了!”

最后的热流彻底把刘贵妃打晕了。良久之后,他才缓过神来,眼色迷离地看着身上的宋徽宗,有点哭腔道:“陛下,今天臣妾太幸福了!”同时心中暗想:“今天终于做了一回女人,原来房事可以这么爽,以前的真实白做了。”

心里这些话,当然不会对宋徽宗说,如果说了,岂不是说他以前不行。这种不讨好的事情,刘贵妃怎么可能说。

宋徽宗也觉得今天特别爽。以前做完之后,浑身发软无力,而今天做完居然精神气爽,真是不可思议。想了半天,觉得,今天他之所以如此强悍肯定与国师施法有关。暗想:“国师还是很有本事的嘛,那些大臣诋毁国师,一定是居心不良。”

第三卷 展翅 第一百八十八章 统领三省

不得不说,很多男人都是下半身指挥上半身。宋徽宗虽然是一个皇帝,但同时也是一个男人,是男人就有男人通病。

刘贵妃不但不傻,而且还是一个很聪慧的女人。她知道宋徽宗今天之所以这么猛,肯定与国师有关,加上国师怎么治愈过她的病。所以她见不得别人说国师的坏话。此时见宋徽宗很高兴,于是温柔地说道:“陛下,看来国师的施法还是很有效果嘛!我看国师法力还是很高强嘛,不像童贯王黼说得那么不堪,臣妾觉得他们是不是有意造谣,挑拨陛下你与国师的关系。如果陛下真的听信了他们的,杀了或气跑了国师,那么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施法了。”

宋徽宗一想,如果没有今天的施法,他自己岂不是一直望女兴叹。想到此顿时大怒道:“这王黼和童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幸好朕没听他们的,差点就上了大当了!明天朕就撤了他们的职,发配到琼州。”

“陛下圣明!像这种残害朝廷忠良的奸臣,就应该这么处理!”

刘贵妃见宋徽宗打算处理王黼童贯,心中很是高兴,同时出言附和。突然她看见宋徽宗的下体又翘了起来,顿时两眼迷离,伸手握住,俏声道:“陛下,你真坏!”

宋徽宗哈哈一笑,翻身抱着她的胴体……

次日早朝,宋徽宗面无表情地站在大殿宝座上,冷冷地看着台下的群臣。此时,众位大臣也感觉到了以往没有的紧张气氛,均想,难道今天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事情?

宋徽宗给旁边的太监梁师成使了一个眼色,他便上前走了几步,大声道:“童贯、王黼听旨!”

童贯两人一愣,顿时感觉不妙,但还是上前跪地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童贯王黼二人无故诋毁国师……,特革去两人所有官职,发配琼州!即日起程!钦此!”

随着梁师成用太监特有的强调念完圣旨,顿时引起群臣一阵热议,而童贯王黼两人却傻傻地瘫坐在地上。

童贯两人在大臣的人缘的确不咋地。听到两人被贬,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求情。当然也许是大臣们明哲自保,反正就是没有人帮两人说话。

接下来,宋徽宗又宣布了一个旨意,提升文申为少宰,绶太师。这时御史中丞蹦了出来,“微臣认为由国师出任少宰之职有所不妥!”

听到王黼被贬,他很是高兴,暗想:“按惯例,少宰空缺之后一般会提拔御史中丞为少宰。这会自己终于可以当宰相了。”谁知高兴了不到两分钟,就听见任命文申为少宰的旨意,御史中丞顿时有点受不了。

太宰郑居中出列问道:“余大人!你为何觉得国师不能出任少宰呢?本官觉得国师能在短短几年内,把沂州治理成天下第一富州,其功绩和本事,是有目共睹的。”

“国师治理州府的本事,本官否认,但他不读圣贤书,没有功名在身,如何担当得了少宰之职。如果他当了少宰,你让我们这些有功名在身的众大人如何想?”

御史中丞说完之后,大殿内一片议论,不少人都赞同御史中丞的说法。身为读书人的郑居中张了张口,觉得说什么都不合适,只能低头不语。

宋徽宗扫视群臣,心中不悦起来,忍不住开口了:“既然你认为国师不宜当让少宰之职,那你说说比较合适呢?”

御史中丞一阵揶揄,暗想:“我总不能说自己比较合适吧!”

这是,郑居中笑了笑,“如果按常规,这个少宰之职应该余大人来担任才是!”

宋徽宗想了想,突然笑道:“郑爱卿说的不错!那就有余爱卿出任少宰之职!”

御史中丞听此,心中狂喜,急忙作揖道:“陛下圣明!”

“朕还没有说完,另外,太师总领三省事!”

“啊!陛下不可啊!”

“为何不可!太师领朕职办事有何不可!有没有占你们读书人的官职!”宋徽宗起身详怒道,“就这么定了。退朝!”

……

退朝后,几个核心大臣来到中书省议事大厅,讨论起来。御史中丞首先发话,“今天的事情,各位都看到了,如果太师总领三省事,我们岂不是没事干了。又不了多长时间,我们的官职就变成虚职了。”

郑居中喝了一口浓茶,皱眉道:“应该没有那么严重吧!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办法啊。官家可是心意已决哦。”

“我们应该联合起来,让太师的政令得不到执行。过一段时间,官家发现太师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或把朝堂弄得一团糟,肯定会取消太师的此权。”

“我看还是见机行事的好!国师可不是一般人物,他能轻易的搞掉王黼童贯,也能轻易地搞掉你我。”

“我……”

御史中丞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脸上憋得发红。

宋朝是各个朝代中官职最为复杂和繁琐。一般来说,宋朝的官和职是分离的,也就是当官不一定有实权,有实权不一定是官。官必须通过科举考试,然后由礼部登记在册,才能正是成为官。像三省六曹二十司名义上都是官员,但都没有实权,不管事,只是据此发工资。

真正有权利的都是皇帝临时委派的,可以随时撤掉。像,知州、知县、知枢密使等等都是皇帝临时派遣。其实说是临时派遣,有的可能会干一辈子。皇帝之所以这样,只是要把权利收到他自己手里而已。

这个时候是太宰和少宰统领三省事,现在文申已太师之职统领三省事,就是说文申是除了皇帝之外最大的官了,当然是临时的,因为皇帝可以随时撤掉他的实权,只保留太师之职领工资。

……

次日,文申手拿圣旨,来到中书省上班了。

刚开始,文申没有想到,宋徽宗居然让他统领三省事,放到现在的话那就是国务院总理啊。本来他不想干着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但现在沂州已进入正轨,没他有他都可以,于是他决定干干这总理之职,看看有什么感觉。

文申看着议政厅的众位大臣,暗想:“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己也不能落了俗。但是干些什么事好呢。恩,还是先立威!”

想到此,笑道:“以后大家就是同僚了,为了能更好的替官家管理好这个国家,还请各位大人多多支持哦。”

说完,文申向众人拱了拱手,然后继续说道,“本官刚接手,有很多事情不是很清楚,还请众人先说说你们自己的基本情况。郑大人,要不你先来?”

郑居中拱拱手,笑了笑,“那好,本官就先说一下……”

文申有点郁闷的看着呱呱不停的郑居中,心想:“这家伙怎么这么能说,而且说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没有一个重点。以前怎么没有看出来呢,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当太宰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最后文申实在忍不住了,打断道:“郑大人,你能不能直接说一些重点啊!哪里被水淹了,哪里绝收了,说这些有意思吗?”

郑居中一怔,良久之后,问了一句,“太师,我们不管那管什么?”

“@#¥%&;*&;@……%#”

文申脑子顿时大了。暗想:“我说中国封建社会一千多年,一代代的没怎么变化,都是这群庸官搞得。算了,也不指望这群笨蛋了,还是按自己的想法来吧,只能这群人能顺利执行自己理念就行。”

“户部尚书呢,你现在说说全国的人口和税赋情况?”

一个中年男子起身作揖,“人口两千万户,每年税赋超过一万万贯,其中有很多实物。盈余四千万贯。”

文申笑了笑,“看来我们还很有钱嘛,现在本官交给你一个任务,把全国人口情况给调查清楚,过会我会给你一个要调查的内容。你要一项不落给我调查清楚。”

第三卷 展翅 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官上任

御史中丞余深,现在已经是少宰了,看着坐在正首的太师文申,生硬的一抱拳,说道:“本官建议加大对作坊和海外商船的税赋力度,同时减少对百姓的户税。”

他刚刚上任少宰之职,怎么也要烧一把火。但他又看不惯还有个太师在他头上,加上知道文申开办了很多作坊,于是出了这个主意,同时认为文申肯定不会同意。

然后出乎他意料的是,文申居然点头同意了。使得众位大臣一片惊愕,文申对此,笑了笑,“余大人说得非常好,本官非常赞同,我们不如干脆以后不收户税了,各位觉得怎么样?”

郑居中觉得脑子不太够用,问道:“太师,如果不收户税,我们吃什么啊,靠什么养活这么多官员啊。”

“这个余大人不是说了,我们可以增加对作坊和商船的税赋征收啊!本官觉得这部分钱,不见得比户税少。对了,请户部尚书给我们说说,去年户税一共收了多少?”

户部尚书想了想,然后看了看众人,轻轻地说道:“二千多万贯!”

文申故作惊讶道,“才二千万贯而已,本官看以后就别收了!刚才你不是说户部每年盈余四千万贯,少了这二千万贯还有二千万贯呢,可以了,就这么定了。”

……

三天之后,全国各种都颁布了一条法令,以后不再征收户税了。在文申来看,征税户税是非常不公平,不人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