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这个时候,权腑回来了,与王剪一起回到了晋阳城。

晋阳震惊了。南部军将士则发出了震天欢呼。桓腑没有逃跑,桓腑没有欺骗他们,他们的上将军永远和他们在一起,一起战斗,一起流血,同生共死。

当天晚上,王剪擂鼓升帐。桓腑被解职,北方军统帅由王剪临时代领,这是他第一次升帐议事。

底公和公孙豹到了,公子宝鼎到了,羌瘪砒、王贲、辛胜、任嚣”,南北两军的数十位将率同聚帐下。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将率们在中军大帐内整整商讨了一夜。

第二天,王贲、辛胜带着五千人马突然包围了晋阳郡府,抢走了晋阳私盐大案的所有文卷。

与此同时,羌瘪砒、屠睢各带人马,冲进了晋阳大牢,把魏缚、公子厉和数十位大案疑犯全部抢走了。

同日,上将军王剪以安全为由,下令把脑车庶长赢豹、廷尉卿李斯、宗正卿熊布和太原郡守冯劫全部“请”到了行辕”严禁他们离开军帐。

第三天,王剪和数十个将率联名上奏,质疑驰车庶长赢豹、廷尉卿李斯和太原郡守冯劫审案不公,竟然利用晋阳私盐大案打击军方将率,最有利的证据就是当日指证狂腑为晋阳私盐大案主谋的那位北军军吏已经承认广他是安刹了毒随某位权姆挂真。着意诬的枝腑。

咸阳震惊。

谁能想到军方将率竟然联合起来了,公开跳出来向咸阳“宣战”这可是真正的“宣战”不是象征意义地吼几句狠话,发一顿脾气,而是动刀动枪了。

王剪一个大巴掌狠狠打在了咸阳的脸上。秦王政被打得晕头转向,华阳太后和相国熊启更是被这一个巴掌打得鼻青脸肿。

咸阳极度被动,迟迟拿不出对策。

军队被激怒了,王剪和数十位将率毅然把自己的人头放在了案几上,和咸阳撕破了脸。你不让老子活,你要砍我的头,老子还忍什么?大不了鱼死网破、玉石俱焚。

王剪是北方军统帅,他跳出来与咸阳决斗,事态随即彻底失控,主动权即刻被军队所控制。

这场风暴被无限制扩大了,只是风暴席卷的方向不是晋阳,而是咸阳。

秦王政保持沉默,静观其变。

他的目的就是要打击楚系外戚,现在他的目的达到了,他还闹腾什么?看热闹吧。在他的蓄意操控下,楚系外戚分裂了。桓腑被逼到了绝路,他和他的部下们不得不反击,倒戈一击,打得楚系外戚狼狈不堪。

秦王政嘴都笑歪了,暗底里对公子宝鼎赞不绝口。此子天纵奇才,大秦鼎柱啊。

王剪的威望空前高涨。南部军将率对其尊崇到了极致。谁敢在这时候拯救桓腑,拯救南部军将率?唯有王剪。所有南部军将率与老秦武人尽释前嫌,双方齐心协力,一致对外。王剪的地个空前稳固。楚系外戚根本不敢动他,这时候动他纯粹就是自取灭亡啦。

夕阳如血。

王剪、桓腑、公孙豹和着公漫步在晋水河边。

桓腑站在夕阳下,望着美丽的晚霞小感慨万千。他被王剪骂醒了,他要做一个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即使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他回来了,王剪和一帮老朋友不顾生死,挺身而出,誓死与咸阳斗到底。

谢谢你。”桓腑冲着王剪笑道,“我虽然老了,却是再度为人啦。”

“活着就好。”公孙豹哂笑道,“都要死的人了,还想不开。竟然要做狗,你怎么想得出来?你还敢去看武安君?你就不怕把他气得从地底下跳出来一剑砍了你?”

桓腑老脸羞赧,尴尬无语。

“谁像你啊?”庸公瞥了公孙豹一眼,挪愉道,“这世上有几介。人敢提着长剑冲进咸阳宫?当年老王怎么没有杀了你?”

“杀了他就没有宝鼎了。”王剪抚须大笑,“没有宝鼎哪有我们的今天。”

“你能被赶出军队,都要感谢宝鼎,否则你被咸阳一直欺负着,总有一天会气死。”公孙豹笑道,“想好了没有?打算哪一天离开啊?”

“很久没去看武安君了,想念得紧,越快越好啊。”王剪说道,“我们把白家和司马家的老匹夫也叫上,一起去,陪着武安君喝点酒,聊聊天,让他老人家也高兴高兴。”

ECHO 处于关闭状态。

        第104章 一生的使命

二飞不能与咸阳长期对峙。表示一下自己的愤怒就行了订了大王和朝廷的脸,还要他们低声下气的道歉,要适可而止,要掌握度,要维护大王和朝廷的脸面,这是斗争策略问题,策略运用得好,则事半功倍。

王剪上奏,主动向咸阳请罪,表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但前提是晋阳私盐大案必须禀公处理。

晋阳之所以造成今天这种局面就是朝廷用人不当所致,三位上卿不但殉私王法,还蓄意伤人,军方忍无可忍。为了保命这才出手。王剪为此请奏,晋阳私盐大案牵扯甚广,如今一个假上将年、一位辐重将军、十几位将率、几十位军吏和地方官吏牵连其中,考虑到私盐大案与军方有直接关系,并影响到军方的稳定,关系到王国安全,特奏请由军方介入此案,由军方接手审理,以军方强大实力为后盾彻查此案。

此奏一到咸阳。当即引起强烈震动。

老秦人发飙了,竟然要以军方武力为后盾捅开这个大马蜂窝。其后果不堪设想。老秦人固然有碰得头破血流的可能,但老秦人此刻就像一头发疯的野牛,凡是被它撞上的必定肢离破碎、鲜血淋漓,甚至粉身碎骨,这就是一场两败俱伤、玉石俱焚的血腥厮杀。    咸阳害怕了,不得不考虑正面对阵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楚系的现状。楚系本以为将宜安大败的罪责转嫁给老秦武人,可以度过难关,但大王却利用私盐大案、利用关东人。在楚系的背后狠狠捅了一刀。这一刀太厉害了,迫使楚系外戚不得不壮士断腕、自断一臂。正当他们准备反击的时候,被咸阳当作羔羊一般任意宰割的老秦武人突然撕下了披在身上的羊皮,露出了狞狰凶残的真面目,一拳打向了咸阳。咸阳受创。痛苦不堪,一口血含在嘴里,就是不敢吐出来,强撑着。摆足威严的嘴脸。

老秦武人趁胜追击,再打一拳。这一拳打得有技巧,打楚系。以赢得大王支持。大王兴花怒放,赶紧把嘴里的血吞进去,表示热烈欢迎。捡了个天大的便宜啊。老秦武人与楚系斗个你死我活,白白便宜了大王。鹃蚌相争,渔翁得利。好啊。

楚系却是急怒攻心,再也忍不住,嘴里的血一口喷了出来。形势对楚系极其不利,尤其桓腑最后一刻的反叛彻底打乱了楚系的阵脚,让他们措手不及、手忙脚乱。框酶是楚系在军方的领军人物,这样一个重量级人物突然倒戈,而且还是被楚系无情牺牲后挟带着冲天愤怒的倒戈,其一击的威力非常惊人,对楚系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就在这个时候,王剪又果断出手,坚决要求由军方控制私盐大案,其目的显然是藉此为契机,将楚系从军方彻底赶出去。

侥幸的是,老秦人同样不鸟大王,大王借机打击他们,他们岂肯咽下这口恶气?老秦人控制私盐大案的目的正是要斩断大壬砍向他们的剑。而此次大王被老秦人所要挟,权威受到打击,他又岂肯放过老秦人?大王与老秦人的矛盾因此更深,双方肯定要发生冲突,所以未来的形式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各方的博奕这才月刚拉开序幕。

大王保持沉默,冷眼旁观。

楚系当然不愿意让老秦武人控制私盐大案,但他们更不愿意让大王控制私盐大案,两相权衡取其轻,昌平君熊启同意了王剪的奏请,不过如此大案的审理不可能完全交给军方,驰车庶长赢豹和廷尉卿李斯肯定要参加,还是三方会审。

楚系相信大王决不能容忍王剪的骄横和要胁,他肯定要反击。果然,夫王也同意了三方会审的奏议。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此案即刻转到咸阳审理。高明。高招,此议理由充足,像这样关系到王国安危的大案当然要移到京师审理,这完全合情合理合法。案子转到京师,老秦武人鞭长莫及,又能翻出多大的浪?还不是咸阳说了算。

诏书送达晋阳,王剪再奏,此案如若移至京师审理,军方则必需做为主审,廷尉府与脑车庶长只能予以配合,不可强行干涉军方审案。为确保军方控制主审权,请大王赐镇秦王剑。

秦王政一口答应。既然老秦人发飙了,一定要把楚系赶出军队,他有什么理由不配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终的赢家肯定是他,这种事何劳王蓄费心?他自会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王剪再奏,军方将率一致同意,由公子宝鼎代表军方主审大案。

咸阳再一次措手不及。形势发展到这一步,这主审大员的人选就成了决定形势发展的关键人物如果私盐大案是场风暴,这个大员就是掌控风暴的人,由此可见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如此重任,放眼军方,可以承担者不过廖廖数人,但其中绝对没有九等五大夫爵的公子宝鼎。宝鼎距离这个位置太远了。如此大案的主审大员最起码是一位上卿级别的德高望重、功勋卓著、能被各方所接

秦王政中意于假上将军蒙武,相国熊启举荐将军杨端和,在他们看来,王剪可能要推荐自己的儿子将军王贲。或者小羌王将军羌瘪心,但谁也没想到,晋阳军方竟然把公子宝鼎推了出来。

晋阳不待咸阳在主审大员的人选上做出决定,便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势推出了公子宝鼎。足见军方在此事上的强硬态度。不管你咸阳各方在主审人选上如何绞尽脑汁、讨价还价,我们概不接受,我们只用军方将率最值得信任的人。

咸阳顿时哑雀无声,大家都在揣测王剪的真实意图。

宝鼎的背景太深了,他本人就是一个风暴源啊。倒不是说他疯狂,到哪打哪,而是他身负重振三姓五氏的使命。这三姓五氏过去都是秦之柱石,如今都倒了,宝鼎到咸阳就是要重振三姓五氏,这其中牵扯到咸阳权力与利益再分配的问题。所以宝鼎一到,风暴必起,咸阳当然不愿意他回来。但是就在此刻,老秦武人不惜代价也要把他送回咸阳,为此他们甚至不惜与咸阳决裂。

现在再回头看看晋阳这段时间发生的事。不禁让人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原来从大军败回河北开始,老秦武人就一直在利用形势发展,一步步向目标推进。如今他们的真意图暴露了,王剪大义凛然、为兄弟不惜两肋插刀的举措,其实暗藏深意,他以此为借口,把桓腑和南部军的将率们全部拉了过去,利用他们对咸阳的愤怒。同举大旗,携手反击。厉害,厉害啊。如今看来,宝鼎返回咸阳已经不可阻挡,尤其让人头痛的是,他手里竟然还牢牢掌控着这场风暴,风暴被这样一个疯狂少年所控制,咸阳必定会陷入一场可怕的危机。

秦王政虽感意外,但还是暗自心喜。他也急需宝鼎回来。他迫切需要一个强悍的可以信任的人为他冲锋陷阵。

宝鼎强悍,他的背后是老秦人,这个实力太大了,任何一个关东人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宝鼎可以信任,无他。宝鼎是宗室,是赢姓王族,凭这一点就足够了。宝鼎身负重要使命。这些使命如果没有秦王政的帮助。根本实现不了,所以秦王政有绝对把握控制宝鼎。他其实一直在寻找机会让安鼎回咸阳,谁知老秦武人遂了他心愿,气势汹汹地把宝鼎送了回来。这时候,谁敢不答应晋阳的条件?

秦王政耐心等了两天,果然小没有听到反对声,不过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废话。

秦王政又试探了一下。主审大员年少,不过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显然不够妥当,但这不是大问题,毕竟具体事务不需要他做,他只是主持大案的审理,控制大案的牢查方向,有一个宗室公子的身份马马虎虎也够了。关键问题是他的爵个不够。在大秦,自第十六等大上造爵以下既是爵名,也是官名,宝鼎如今不过是九等五大夫爵,大夫级别,连个“卿”级都不是,一个中下级军官,当然没有资格审理这样一个关系到王国安危的大案。

秦王政提出,公子宝鼎资格不够,至于怎么解决,他不说,他把难题丢给了相国昌平君、御夹大夫昌文君和一帮大臣们。

朝堂上,老秦人保持沉默。关东人也保持沉默。大家都把眼睛盯着楚系。看楚系如何解决。只要楚系拿出办法,从这个办法里就能估猜到楚系下一步将要采取何种对策。

昌平君熊启已经拿出了对策。目前影势明摆着,老秦武人就是要对付楚系。利用私盐大案打击楚系。但双方都清楚,这是鹃蚌相争。两败俱伤之举,最后汪翁得利的必定是大王。

大王不但要打击楚系,更要收拾老秦武人。这次老秦武人骄咨枉法,公开与咸阳对抗,咸阳如果不予以严惩,不狠狠打击一下老秦武人的嚣张气焰,那咸阳的威信何在?大王的脸面又何在?大王肯定要秋后算帐,而老秦武人绝不会束手就缚,所以。楚系和老秦武人有了坐下来好好谈谈的条件。只要双方谈拢了,利益纠葛解决了,双方随即可以尽释前嫌、握手言和,联手抗衡大王。

楚系既然抱着要与老秦武人“议和,小的打算,熊启当然要主动向老秦武人示好,给老秦武人一个暗示,于是。熊启在朝会上提议,要重新审视公子宝鼎在宜安大战中所立下的战功。

此议一出,秦王政就笑了。果然不出所料,楚系打算向老秦武人让步,以便达成妥协,联手与咸阳宫抗衡。好,寡人就等着你这步棋,只要你掉进了陷阱,再想爬起来就难了,不过。想把楚系诱进陷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要看宝鼎在咸阳如何审理私盐大案了。    相国既然提议重审公子宝鼎的战绩,那言下之意自然就是给公子宝鼎加爵了。关东人心领神会,当即奏请,给公子宝鼎加爵三级,第十二等左更爵。这个爵个属于“卿。级,在军中就是统军将军,虽然是最低一级的统军将军,但算是有资格审理私盐大案

诏书飞速送达晋阳。晋阳虽然非常不满,但这应该是咸阳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如果继续胁逼下去,显然适得其反,还是见好就收为上策。

宝鼎却是欣喜若狂,他的计策成功了,他的目的达到了,他终于可以回咸阳了。

当夜在行辕大帐内。王剪、祖酶、庸公和公孙豹坐在一起商量回咸阳的事。公孙豹坚持陪着宝鼎回咸阳,但王剪不同意。

“当年你在咸阳做的事太轰动了,你一回去,陈年旧事都会翻出来,对宝鼎有害无利熊比。公劝道小“咸阳不像晋阳,形势非常复杂。尤其在眼前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谨慎,步步为营,一步都不能出错,更不能给对手以任何反击的机会。”

。是啊,豹率,你离开咸阳二十多年了。今日的咸阳和过去的咸阳完全不一样,你冒冒失失跑回去。极有可能成为对手的目标狂龋也劝道。“虽然咸阳既往不咎,赦免了你过去的罪责,恢复了你的爵位,还任命你为北部军的将军,但一旦你回去。你就背下了擅自离开军队的罪名,回去纯粹就是添乱啦他伸手指指鹿公” 有我们两个在公子的身边,你还不放心嘛

“直娘贼,早知道咸阳恢复老夫的爵位就是要阻止老夫回去公孙豹怒声说道,“咸阳那帮鸟人没一个好东西。”

“小咸阳是什么地方?。庸公叹道,“咸阳一举一动莫不隐含深意,所以你暂时还是不要回去为好。”

公孙豹悻悻摇头,目光转向宝鼎。宝鼎微微一笑,说道:“老爹,你不要着急,要不了多久,咸阳就会要你回去,假若你不回去,大王肯定会派人来把你押回去。”

众人知道宝鼎说的是什么意思,一个个心知肚明。纷纷捋须而笑。

“好吧,既然你说得这么肯定,我就信你一回公孙豹不再坚持,冲着宝鼎笑道,“说说看。到了咸阳。有什么打算?”    宝鼎面带浅笑,眉头微皱,迟疑不语。

“这次咸阳给你连升三级爵,一方面固然是安抚晋阳军方。但另一方面也传递给我们一个讯息。楚系已经有了明确对策。”桓腑不紧不慢地说道我在最后一刻背弃楚系,给了楚系沉重一击。导致他们在军方损失惨重,虽然他们还有杨端和和李信,但因为缺少像我这样的老将坐镇军中,楚系事实上已经无法控制军队了,所以,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打算退一步。”框腑看看众人,郑重说道”“以我看,退一步是明智之策,退一步,与楚系妥协。才能给老秦武人带来最大利益嘛。”

王剪、旗公和公孙豹都没有说话。

宝鼎望着他苍老的面容,心里忽然涌起一丝暖意。虽然我没能改变历史轨迹,但我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稀公还活着,狂断也没有逃亡,他们两个的命运都被我改变了,不过他们两个的辉煌过去了,都要解甲归田,都要回家颐养天年。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幸福,对我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他们就像两棵守护河堤的大树,被治滔洪水席卷而去,我却在他们遭受灭顶之灾的前一刻,把他们从历史长河里救了出来。

我因此快乐,我独自享着这份快乐,人生也甩此变得多姿多彩,将来如果我未能改变历史,我也能坦然接受帝国灭亡的命运,因为有些事我的能力可以做到,但有些事小我的能力做不到,天道并非人力可以挽回。

狂腑不知道宝鼎对未来的全部思路,王剪他们也不会轻易透漏,所以柜龋就事论事,认为老秦武人若想减少这次晋阳危机所带来的损失。有必要与楚系妥协,但宝鼎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骇然心惊。

“大秦的根基是老秦人,但自武安君一案爆发后,我宗室王族与老秦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随即破裂。双方产生了深重的隔阂。”宝鼎说道” 我的使命大家都知道,我从出生开始就背负着重振三姓五氏的使命,但这个使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弥补赢姓王族与老秦人之间的裂痕,消除双方心里的隔阂,重建延续了数百年的信任。”

“大秦如果失去了老秦人,大秦的根基就倒了,若想让大秦世代相传,必须重建王族与老秦人的信任宝鼎望着凝视沉思的桓腑,微微笑道,“我的使命就是重建王族与老秦人的信任,这是我一生的使命,所以,此次返回咸阳,我绝不会与楚系妥协,即便遭到重创,粉身碎骨,我也决不退缩

桓龋叹了口气。宝鼎说得对。大秦国和老秦人是一个整体,是一座牢固的城墙,但现在这座城墙出现了裂缝,如果视而不见,任其扩大,城墙总有一天会轰然坍塌。看样子,宝鼎抵达咸阳之日,也就是腥风血雨降临之时啊。



        第105章 计然之策

世刀咸阳需要做交分准备。十其私盐天案,必须拿到足”重创的证据。在这方面,无论是晋阳军方还是太原郡府,都没什么好办小法。魏缚和他的一帮亲信军吏非常嚣张,至今没有交待出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宝鼎正式出任私盐大案的主审大员之后。马上把琴氏大匠和唐仰请了过来。

“我马上要去咸阳。”宝鼎对唐仰说道,“如果你不反对的话,从明天开始,你就跟着我。帮我审这个案子。

宝鼎对这个时代太陌生了,书籍上的知识和具体的实践有天壤之别,无论对大秦律法还是对这个时代的政经运行,他都没有任何感性认识,为此他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帮助他处理日常事务的操吏,而唐仰无疑是个合适的人选。

唐仰激动不已,连声应诺,一口答应了。他等待这一天已经好久了,他的命运将从这一刻发生惊人变化,他的人生也从这一刻开始走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最近蜀系对晋阳事态的发展极其关注,院氏、琴氏与晋阳保持着密切联系。天天都有书信往来。当蜀系得知公子宝鼎招揽唐仰为部属之后,一直默默无闻的唐仰在蜀系的地位突然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他马上进入了蜀系核心,获知了夫量蜀系机密。由此他才知道蜀系要借助宝鼎的力量迅速崛起于咸阳,而宝鼎的未来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宝鼎竟然是大秦国未来的鼎柱。自己有幸追随这样一位显赫人物,未来的人生可想而知。

“公子,辐重大营的事务我已经交接完毕,我随时可以过来为公子效劳。”唐仰太兴奋了,说话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王剪代领北方军统帅之后,随即任命了一位新的抬重营长史,唐仰没了位置,最近几天一直琢磨着是不是找一下公子宝鼎,干脆辞去的重营的差事,谁知他还没有开口,宝鼎就先邀请了,而且还有些迫不及统

“那好。”宝鼎笑道,“我马上派人去禀报上将军。把你要过来。你现在就回抬重营收拾一下,今天晚上就搬过来。”

唐仰哪敢怠慢,匆忙就走了。宝鼎和琴唐闲聊了几句,宝鼎便直奔正题,“咸阳哪边可有消息?”

最近蜀系只要从咸阳送来消息,琴唐就第一时间告知宝鼎。两人走动多了。交流多了,已经非常熟悉对方。宝鼎敬重琴唐,而琴唐则对宝鼎的天赋叹为观止,尤其宝鼎在机械制造方面的丰富知识让他惊为天人。即便是泛泛而谈,也让他思路大开,获益匪浅。

“最新的消息是,大王要把你家的财产还给你,还要重赏于你。”琴唐笑道”恭喜公子,这次回咸阳。总算有了个落脚的地方,不至于流落街头了。”

宝鼎笑了起来,“先生回信的时候替我谢谢院氏大兄,此事如果没有他从中周旋,恐怕也不至于如此顺利。”

“个中玄妙,不足为外人道也。”琴唐摇手道,“朝堂之上,一举一动无不暗含玄机,各方势力谋定而后动,碰撞异常激烈,像我们巴蜀人游走于其中,当然有乱中取胜之道,不足为奇,但公子到了咸阳则万众瞩目,举手投足之间便风起云涌,到了那个时候如果我们巴蜀人有不周之处,还请公子多多谅解。”

“先生言重了。”宝鼎笑道,“我位卑言轻,即便到了咸阳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琴唐抚须而笑。“公子打算掀起多大的风浪?”

“巴蜀人希望看到多大的风浪?”宝鼎一语双关的问道。    “咸阳宫里有华阳太后,相国府里有昌平君,朝堂上京师里,到处都是他们的人,人多势众啦。”琴唐白眉微挑。细声慢语地说道。”公子到了咸阳,势单力薄,稍不小心,就会被一股股的汹涌暗流所吞噬,所以若想掀起风浪,首先要坚如磐石。其次要有实力,非常大的实力,足以横扫一切的实力,否则”

“先生何以助我?”宝鼎平静地问道。

“公子需要什么?”

“私盐大案就是风暴,而我,就是控制风暴的人。”宝鼎说道,“但现在这个风暴太小了,我需要更大的风暴,一场足以摧毁咸阳的风暴。”

琴唐笑容略僵,眼里掠过一丝惊色。他在晋阳已经见识过了宝鼎的厉害,假若给宝鼎一个足以摧毁咸阳的风暴,那咸阳十有**会被其摧毁,但这显然不符合蜀系的利益需求。

“公子,此案牵扯之大,内情之复杂,恐怕远远超过了你的想像。”琴唐踌躇良久。还是决定提醒一下宝鼎,不要因为一时冲动。给咸阳带来一场灾难,“吕不韦为大秦相国期间,推崇计然之策,主张以商富国。六国巨商富贾因此看到关西商机,蜂拥而至。私盐泛滥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算起来也有十几年时间了。如果公子想彻查此案,那么受到重创的不仅仅是楚系。其它各方势力也会被卷进去,大秦必遭沉重一击。”

计然之策?以商富国?宝鼎不禁好奇起来,“先生能否解释一下计然之策?”

琴唐知道他自小在北疆蛮荒长大,虽然天赋异禀,但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于是便向宝鼎介绍计然其人。

计然是越王勾践的谋臣,越国大夫范蠢的师傅,曾授予范蠢治国十八策,其后范蠢仅用其中五策便帮助越国称霸于天下。勾践灭吴之后。范蠢离去,隐于齐国陶邑,自以计然户策致富。成为历史的商贾鼻祖陶朱惧心策一直流传于吴越,吕不韦偶尔得之,视为无价之宝。吕不韦做了大秦相国后。效仿范蠢强吴之事,也以计然之策治国强秦。

计然之策中,最著名的就是以商富国的“积著之理”琴唐对此了解有限,也仅仅是略知一二。泛泛而言。宝鼎倒是非常好奇,但看到琴唐也是不甚了了,只好断了追问的念头,继续询问私盐大案一事。

“那先生认为,风暴控制在多大范围内为好?”

琴唐也不客气,实话实说,“这场风暴的起因是权力之争,那么公子只要把风暴范围控制在咸阳即可,千万不要无限制扩大,那最后必定会牵连到商贾,由此影响到大秦国策,一旦大秦闭关锁国,大秦的赋税必将锐减,大秦国力会遭到难以估量的打击。”

这句话让宝鼎骇然心惊,他蓦然意识到了一个严重问题,想到了楚系在被逼无奈之下极有可能发动凌厉一击,把打击的对象扩大到商贾。那结果可想而知。自己引起的这场大风暴不但重创了大秦国力,还让自己和老秦人成为众矢之的,最后没有打击到楚系,反而给楚系打击了,反而被这场由自己引发的大风暴给吞噬了。

宝鼎越想越是害怕。俗话说糊涂胆大,自己啥都不懂。还自以为是,到处横冲直撞,以为凭借一身蛮力就能打遍天下,现在给琴唐这么一提醒。方才霍然惊醒,楚系的实力的确太过强悍,眼下他们不是没有反击之力,更不是束手无策,而是有意示弱。在咸阳挖一个大大的陷阱,等着自己跳进去,然后连皮带肉一口吃得干干净净,连渣子都不剩,一劳永逸,彻底消除隐患。

宝鼎陷入沉思。琴唐看到自己的劝说起了作用,也就不再多说废话了,坐在一边耐心等待。

“先生,请代我征询一下院氏大兄的意见,看着他怎么说,如何?”

琴唐满口答应,随即与宝鼎聊起了殃进唐弩的事,直到深夜才告辞离去。

过了几天,咸阳又来诏书,果然如琴唐所说,大王重赏宝鼎,归还了他家的所有财产,并督请宝鼎带着私盐大案尽快返回咸阳。

宝鼎在咸阳有了落脚的地方小随即决定把母亲从乌氏接回京都,于是他把此半托付给了乌重,请他日夜兼程返回乌氏。

“乌氏除了我母亲外,还有一位小妹。”宝鼎郑重嘱咐道,“你告诉我母亲,一定要把小妹带上。”

宝鼎念念不忘记忆中的那个小女孩。死去兄弟最为挂念的只有两介。人,一个是母亲,一个就是那个小女孩。本来宝鼎以为那个小女孩是自己的亲妹妹,后来听说自己是遗腹子,他就疑惑了。本想找个机会问问从乌氏来的人,但事情一多就忘记了,这一刻他又想了起来。

乌重愣了一下,“什么小妹?公子哪来的妹妹?”

“就是天天和我在一起的小妹妹啊。”宝鼎不假思索地说道。既然那个小女孩在死去兄弟的记忆里非常清晰。显然两人非常亲密。肯定天天在一起。

乌重笑了起来,“你是说我家的那个凉浮以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