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炔坏靡训那榭鱿拢蓟实鄄坏貌弧敖ㄉ柚醒搿保罅Ψ⒄怪醒胛朗笄乇就恋那嘧扯家丫刖诱蚴姆剑刂惺导噬衔薹ǜ醒胩峁┍矗┙ㄖ醒胛朗还侵缴咸副

这种情况下,宝鼎建议从北军chōu调十万大军回镇京师,当然让始皇帝和中央喜出望外,所以他们即便知道这一计策会导致北军内部发生jī烈冲突,他们也会视而不见,相反,他们倒是希望看到宝鼎和王贲等人“大打出手”,这不但有利于遏制宝鼎的实力,打击老秦等政治势力,也有利于中央对北军的控制。

méng武、张唐和羌廆三位军事官长当然也清楚实施这一计策的后果,但他们位居中枢,无法阻御始皇帝和宝鼎的联手之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对策,不管是从本集团的利益出发,还是从北疆防御来说,他们都需要阻止这一计策的实施,不过“阻止”的办法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进行正面对决,完全可以用其他办法达到目的。



宝鼎和王贲不欢而散。

公子将闾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司马尚等代北统率向他施加压力,希望他从代北利益出发,阻止咸阳削减军队,阻止咸阳征募代北青壮补充军队。从代北的立场出发,不管是代北军队还是代北的青壮男丁,都意味着代北实力,代北人不愿意看到代北整体实力受损。王贲等老秦统率也向他施加压力,希望他即便阻止不了军队的削减,但最起码要阻止咸阳征发代北兵役,只要代北边郡的军政官长坚决反对征发代北兵役,那么军队的削减也就无从实施。

公子将闾派人请来医匠给宝鼎诊治。或许是疲劳过度、心力jiāo瘁的原因,病来如山倒,宝鼎很快便在“冷热”夹击下躺倒了。

公子将闾始终待在宝鼎的身边,寸步不离。期间王贲和统率部的几位高级官员先后前来探望,看到宝鼎昏睡不醒,众人感叹之余,不免想到近期咸阳政局和国策的变化,可以想像一下宝鼎在其中所耗费的巨大jīng力。

宝鼎和北疆武力是咸阳政治格局中的“第三足”,宝鼎必须和北军将士始终保持利益上的一致,这股政治力量才能发挥作用。如今北疆武力更强了,宝鼎的权势看上去更大了,但实际上内部所蕴藏的矛盾也因此放大,并形成了冲突。

宝鼎以十万北军回镇京师赢得了咸阳在国策上的改变,始皇帝和中央从此策中受益,以贵族集团为后盾的地方势力也因此受益,但宝鼎和北疆武力却没有受益,相反,利益遭到了惊人损失,不但军队削减了,就连从中央获得的财政支持都大幅削减了。

宝鼎和北军将士在利益上的诉求发生了直接冲突,这必然影响到了宝鼎对北疆武力的控制,影响到了这股政治力量在咸阳政治格局中所发挥的作用。

难道宝鼎不知道实施此策的后果?现在咸阳的国策已经改了,“与民休养、轻赋薄徭”之策已经在中土急速推行,今年“上计”的结果就是中央财政急剧减少,已经影响到了中央诸多国事决策的进行。雪上加霜的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北疆战事再起,咸阳下令chōu调十万北军将士回镇京师的命令被“间接违抗”,而中央财政对北疆投入的减少让北疆战事méng上了一层yīn影。

假如北军内部矛盾爆发,某些愤怒得失去理智的北军将领消极怠战,甚至故意把匈奴人放进长城,让北疆局势陷入空前危机,那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宝鼎可能“倒塌”,北军可能分裂,而宝鼎和北疆武力所构建的政治力量可能瞬间消亡,咸阳政局再度发生剧变,由此必然影响到一系列国策的变革和中土的统一大局。

王贲等老秦统率正是以此来胁迫宝鼎。

统一大局不能毁坏,国策不可更改,咸阳的命令也难以废弃,既然如此,那么就用其他的办法来弥补因此而造成的北疆利益的损失。

从他们的立场来说,同样不愿看到宝鼎的“倒塌”,宝鼎的“倒塌”意味着咸阳政治格局的改变,而这种改变的后果是贵族集团尤其是“分封”贵族集团所无法承受的,特别是当前局势下,地方势力没有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他们还需要宝鼎和北疆武力来牵制或者抗衡始皇帝和咸阳宫。

宝鼎和北疆武力一旦全力支持“分封”贵族集团,那么“分封”就是大势所趋,无可阻御,但宝鼎坚持的是“集权”,所谓有条件的“分封”不过是实现最终“集权”的过渡,当然,这也可能是宝鼎的“迂回”策略,不过“分封”贵族集团已经没有足够耐心等待宝鼎真实意图的暴lù,他们急不可耐了,为此,他们唯一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北疆武力,控制这“第三足”政治力量。

宝鼎是这“第三足”政治力量的领袖人物,这杆大旗不能倒,既然不能倒,又无法迫使宝鼎改变其政治理念,那就只好控制北疆武力,架空宝鼎,继而实现“分封”贵族集团和北疆武力的结盟合作,如此则“分封”可成。

王贲是大秦本土豪mén贵族的代表人物,是老秦功臣们的“统率”人物,是“分封”贵族集团的“领袖”人物,而公子将闾也是一样,他在“分封”贵族集团中属于宗室一系,是当前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分封诸侯”最近的一个贵族集团,他对“分封”尤其的渴望和急迫。李信也是如此,相比较而言,老秦少壮派功臣虽然肯定不能从分封中获得诸侯王的地位,但一旦在“分封”中建功,那么做个侯、伯级别的诸侯国君还是绰绰有余。

军队里的“分封”贵族们的联合是一种必然,就如中央和地方上的“分封”贵族们联合对抗始皇帝和“集权”贵族们一样,大家的利益一致,目标一致,所做的谋划和实施的计策当然也大同xiǎo异。



王贲站在黑夜里,望着黑漆漆的夜空,心情也是异常沉重。

为了摧毁冯氏,重创关东系,削弱始皇帝对朝政的控制,宗室和老秦人付出了惨重代价,丞相王绾、太尉公子腾、老将军王翦、麃公,驷车庶长公子豹、少府卿王戊等一帮直接掌控朝政的德高望重的公卿大臣,不是被赶出咸阳就是外放地方,或者干脆靠边站了。

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博弈,虽然中枢调整之后,各方基本上还是像过去一样把持着中枢,但宝鼎对朝政的控制力明显加强,这也证明宝鼎在成功挑起关东系和老秦人的厮杀之后,进一步掌控了国策的走向,也就是把帝国前进的方向牢牢固定在郡国制这个兼容“集权”和“分封”的过渡策略上。

这一场两败俱伤的博弈对大秦政局的影响非常明显,“集权”贵族集团迫于现实,不得不改变策略,退而求其次,以加固本土集权来夯实根基,然后倚仗本土的强悍实力把“集权”之路逐渐延伸到整个中土,而“分封”贵族集团则反其道而行之,以发展壮大关东等地区的地方势力来包围大秦本土,最终以“分封”压倒“集权”。

从大秦“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来说,这两者都需要宝鼎和北疆武力的支持,或者说,需要军队为后盾,中央要建设卫戍军威慑地方,而地方势力则需要自己的政治集团控制更多的军队来威胁中央。

宝鼎同样需要北疆武力来帮助他实现休养生息之策。休养生息之策和帝国的过渡策略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个和平统一的中土,也就不可能让帝国平稳地行进在郡国制的道路上,但“集权”贵族集团和“分封”贵族集团并不希望帝国的过渡策略长久地实施下去,他们一个需要“集权”,一个需要“分封”,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宝鼎和北疆武力的支持。

宝鼎向始皇帝和中央妥协,chōu调十万北军回镇京师,在“分封”贵族集团看来,不管宝鼎是不是真的支持“集权”,对他们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都是极度不利,所以,他们必须阻止十万北军回镇京师,即使阻止不了,那也要确保北军三十万兵力,以新的北军兵力的构成来加大本政治集团对军队的实际控制,并想方设法架空宝鼎,夺取北疆武力的控制权,继而对中央保持长期的有效的威慑力,阻止或者延缓咸阳建设中央加固本土,从而给地方势力的发展壮大赢得更多的时间。

王贲在得知宝鼎决定chōu调十万北军回镇京师之后,马上展开了一系列的“阻击”行动。

王贲一边与西北疆的李信、méng恬、máo子睿、白公差、召平、马兴等统军大将紧急商讨对策,一边以巡视为名赶赴代北,与司马尚、章邯、曝布、熊庸、司马断、杜赫、荆轲等统军大将探讨北疆未来的局势发展,另外还与奉命赶到代北的辛胜、屠睢、任嚣、赵陀等东北疆的统军大将们商讨封国的建设和发展以及由此给东北疆防御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其中心话题就是北疆武力减损之后,北疆利益将遭受到的巨大损失,以此来告诫和提醒北军统率们,宝鼎在以损害北疆利益来帮助中央集权,最终损害到的是北军将士们和北疆边郡边民的切身利益。

与此同时,王翦、麃公、公孙豹等老秦将军们也传书给自己的老部下,请他们以大局为重,以大秦国祚和老秦子民的生存为重,务必齐心协力,阻止咸阳对北军将士和北疆利益的损害。

老秦将领们在拿出对策后,纷纷利用自己的渠道向长城外的匈奴人发出了各种消息,而最确切的消息就是北军统率武烈王公子宝鼎与咸阳发生了jī烈冲突,咸阳圈禁了武烈王,并从北疆紧急调走了十万镇戍军,大幅削减了对北疆镇戍的财政支持。

匈奴人在证实了这些消息之后,毫不犹豫,马上大举入侵,两路攻击。只要突破长城防线,肯定就能jī化中土内部的矛盾,武烈王公子宝鼎十有**要成为北疆镇戍失利的牺牲品。武烈王死了,等于摧毁了大秦长城,这是匈奴人非常期待的事情。

北疆局势在老秦人的引导下急速发展,但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王贲没有把握,毕竟他的对手是武烈王公子宝鼎,一个天纵奇才。



公子将闾缓步而来,与王贲并肩而立。

“很快就要下雪了。”公子将闾抬头望天,深深吐出一口气,热气瞬间化成白雾,随即被寒风吞噬。

王贲忧心忡忡地说道,“匈奴人的攻击也要告一段落。”

“武烈王病倒的消息马上就会传到代北,即便司马尚不来,章邯、曝布、熊庸、荆轲等人肯定也要飞马而至。”公子将闾微微皱眉,xiǎo声说道,“我们是不是请奏咸阳,让武烈王回京休养?”

王贲想了片刻,摇摇头,“咸阳不会答应。如果陛下请méng武来代领北军,事情会变得更复杂。”

“只要匈奴人陈兵塞外,保持对北疆的攻击,局势就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公子将闾不以为然地说道,“养寇方能自重。”

王贲看了他一眼,眼里掠过一丝不屑,“武烈王也知道,所以他不会给我们时间。”

公子将闾诧异地望着王贲,“难道他要抱病去代北?”

王贲低声喟叹,“不出意外的话,明天早上他就会北上雁mén。”

=

=

=

        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

第444章 大家都是“寇”

凌晨,宝鼎从昏睡中苏醒。

唐仰、琴珪、东方无畏等人围在榻边,关切询问。

“传令下去。”宝鼎嘶哑着声音说道,“天亮我们就起程北上雁mén。”

唐仰不假思索地劝阻道,“天寒地冻,路途艰险,一旦下雪,更是酷寒难当。武烈王还是在离石休养为好,相信过不了几天,司马尚、曝布、章邯等人就会赶来离石。”

宝鼎轻轻摇手,“当务之急是缓解北疆的紧张局势,我必须急速赶赴苍头河击败匈奴人,唯有如此,才能扭转被动局面。”

唐仰看看琴珪,又望向东方无畏,十分为难。

目前局面下,击败匈奴人岂是一件容易的事?咸阳在财政上给予的支持非常有限,以此来bī迫北军统率们在调遣大军回镇京师一事上做出让步,而北军统率部无论是从北疆整体利益还是从个人或者xiǎo集团利益来说,都不愿意削减自身实力,这不但导致咸阳和北疆矛盾jī烈,也jī化了北军内部矛盾,所以宝鼎若想在代北战场上击退匈奴人的入侵,难度太大,最起码他现在就无法得到王贲、司马尚两位北军副统率和司马断、méng恬等众多北军统军将军们的支持。

唐仰还想再劝,被东方无畏阻止了。

武烈王既然做出了决断,谁能阻止?以武烈王的才智,既然决定要在代北战场上击败匈奴人,那必定有把握,而从目前北军内部的状况来说,武烈王也的确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自己在北疆的地位,继而狠狠打击一下以王贲为首的试图争夺北军控制权或者试图架空他这位北军统率的对手们。

“我们马上安排行程。”琴珪也赞同宝鼎的决策,不待唐仰继续劝谏,一口应承下来。

这段时间琴珪在北疆也承受了难以想像的重压。咸阳削减北军兵力,削减对北疆的财政投入,中止了北伐,延缓了北疆建设速度,这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不仅仅是北军统率,还包括在北疆建设中投入巨资的巨贾们。

巨贾们之所以认同宝鼎的策略,积极参与北疆建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北疆未来利益的预期较为乐观,然而,形势突然就变了,咸阳因为财政危机和国内局势的动dàng,实施了休养生息之策,并在财经政策上包括工商政策上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而这种调整非常有利于巨贾们获得财富。

可以想像一下,在大秦宽松的财经政策下,在关东地区的地方势力日趋强大并与中央的对抗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在旧的关东富豪已经遭到毁灭xìng的打击不复存在的情况下,以秦人官吏和依附秦人官吏的关东士人为主的新兴地方富豪们,必然利用这个机会飞速崛起。

这时候,大秦本土和昔日关东地区的巨贾们再一次进入关东地区,必然能把他们手中的财富和其背后的权势与关东地方势力紧密结合起来,双方各取其利,最终的结果就是巨贾们和地方势力联手掠夺中央和国民的财富,造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局面,进一步jī化国内的矛盾。

北疆前景悲观,但大秦本土和关东地区的前景却是一片璀璨,巨贾们做出何种选择,不言而喻。虽然今日中土巨贾以蓼园为最,但依附于大秦其他政治势力的巨商富贾们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些人当初未能在北疆建设中瓜分到太多利益,此次形势骤变后,他们反而以最快速度抢占了这一轮财富争夺的先机,相反,蓼园系的巨贾们却被北疆建设拖住了,急切间无法把全部力量投放到关东地区。

巨贾们在迅速改变获取财富策略的同时,对北疆建设造成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琴珪做为主掌北疆财经事务的官长,其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他也是巨贾出身,当然理解巨贾们的想法和做法,但武烈王一直把北疆做为自己的根基之地进行建设,巨贾们为了追逐财富而放弃北疆,实际上就是对武烈王的背叛,其后果非常严重,为此他必须竭力阻止,想方设法让巨贾们兼顾到个人和蓼园的利益,不要因xiǎo失大,自我毁灭。

建设和发展北疆的策略是宝鼎拿出来的,迫使咸阳实施休养生息之策也是宝鼎所坚持的。从北疆利益来说,这两个策略前后矛盾,由此不但让北疆人无法理解,蓼园巨贾们也是无所适从,而宝鼎这段时间一直在咸阳,既没有与北疆人沟通,也没有给蓼园巨贾们做出任何解释,这导致大家对宝鼎这种以损失自身利益来实现政治上的妥协策略非常不满,一个个怨言满腹。

宝鼎的威信产生了危机,他在北疆的地位也开始动摇,而最好的挽救办法就是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给某些贪婪而叵测者以沉重一击。

琴珪和东方无畏都支持宝鼎北上雁mén,唐仰虽然担心宝鼎的身体坚持不住,但考虑到咸阳和北疆的紧张局势,他也只能妥协。

“是否要奏请咸阳?”唐仰谨慎提醒道。

既然一定要在代北战场上打胜仗,那时机的选择很重要,由此导致双方对峙僵持的时间较长,这需要咸阳在财政上予以支持,仅靠北疆本身力量显然难以做到。

“不需要。”宝鼎说道,“我只要打一场胜仗,迫使匈奴人撤兵即可,这一目标不难实现。”

唐仰犹豫了一下,又问道,“是否先行告之北行辕?”

“不必。”宝鼎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我相信他们。”



第二天清晨,武烈王离开北军大行辕,急赴代北。代王公子将闾随同北上。

统率部的官员们或多或少揣测到匈奴人入侵和十万北军回镇京师有某种关联,但这种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武烈王仅在大行辕待了一夜,既没有与统率部的官员们见面,也没有向他们传达咸阳方面的任何讯息,便匆匆赶赴代北战场,这清晰地表lù出武烈王对北军统率部的不满和不信任。武烈王的离去,让北军统率部méng上了一层厚厚的yīn霾,人人惶恐,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王贲送走宝鼎之后,马上召集行辕内的主要官员和幕僚议事,商讨退敌之策,最终形成决议,继续奏请咸阳,恳请始皇帝调拨钱粮,并向关东地区征发兵役。

北疆太穷,北虏诸种尤其是代北和东北疆的蛮夷,对大秦尚没有认同和归属感,大量征发北疆边郡的兵役会恶化北疆局势,所以王贲和北军统率部建议咸阳从中原、河北、山东和两淮等地征发二十万青壮以补充北疆镇戍力量,如此既能确保长城防线的安危,又能镇制边郡北虏诸族,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关东人守护中土的意识,让关东人更快地融合到统一后的大秦王国。

王贲的长史在拟写这份奏章的时候,王离就站在他身后,仔细看着,神sè十分凝重,心里更是忐忑不安。

老秦人并不想和武烈王形成直接冲突,虽然王翦、司马锌、麃公等老将军们,甚至包括公孙豹,在给王贲的信中都表达了夺取北军控制权的想法,但大家都知道这其中的难度太大。

武烈王为了控制北军,一次次向始皇帝妥协,这对兄弟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程度的信任和默契。从始皇帝的立场来说,如果让他在宗室和老秦人之间做出选择,他肯定会选择由宗室来控制北军,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即便宗室割据自立了,那也是老嬴家内部的争夺,但如果老秦功臣割据自立了,那问题就严重了。始皇帝之所以在郡国制上做出让步,其关键就在这里,假如封国王不是皇子,始皇帝肯定不会答应实施郡国制。始皇帝和武烈王之间的信任是以宗法和血缘为基础,这是非嬴姓贵族所无法具备的。

另外武烈王与北疆人尤其是代北人建立了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经历了战争与贫穷的考验,双方在建设和发展北疆的过程中同甘共苦、生死与共,虽然在利益的驱动下双方可能有矛盾,但这些矛盾都不足以动摇代北人对武烈王的信任。

武烈王所具备的这些优势也就是老秦人的劣势,所以老秦人很难取代武烈王控制北军,最起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看不到希望,于是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试图利用北军内部各派系之间共同的利益诉求来缓解彼此间的矛盾,继而联手架空武烈王,间接控制一部分北军军权。

这个机会来得很快,老秦人也抓住了,但武烈王岂是轻易认输的人?

昨日王贲和公子将闾实际上已经主动向武烈王妥协了,十万北军将士可以回镇京师,但三十万北军总兵力不能变动,而用来补充的兵源也不是从北疆边郡征募,而是从关东地区征募,也就是从他们的地方势力范围内征调,这样他们不但控制了更多的军队,还为将来地方势力割据自立打下了基础。

想象一下,当某个地方势力割据自立,而这个地方的jīng锐将士都在北军,由这个地方势力背后的政治势力所控制,它将对局势产生何种影响?如果北军有大约三成以上的军队,比如西北疆军队大部分来自割据自立或者形成割据事实的地方势力,那么它将对北军的凝聚力产生多大的冲击?将对武烈王控制北军造成多大的障碍?将对咸阳造成多大的威胁?

昨天宝鼎虽然没有明确拒绝这一妥协方案,但今天他匆忙离开大行辕赶赴代北战场,等于直接表明了他的否定态度。

王贲当然不会继续等待下去。宝鼎既然已经表态否决,那么他只好联合其他政治势力向咸阳施压,向始皇帝施压,迫使始皇帝妥协。

始皇帝妥协的可能非常大,首先始皇帝不希望看到宝鼎利用这次机会完全控制整个北军。北军兵力是减了,老秦将士都回镇京师了,但削减之后的北军却都在宝鼎的控制下,就连西北疆都不得不对宝鼎言听计从,而宝鼎随时可以征发几十万北疆预备役,宝鼎的实力不减反增,这足以让咸阳寝食不安。其次是始皇帝要集中军权,要想方设法控制北军,为此他需要王贲、méng恬、李信等人牵制宝鼎,掣肘宝鼎,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让王贲等人有可以实际控制的军队。再次,chōu调关东地区的壮勇镇戍北疆,明显可以改善关东地区的紧张形势,减少不安定因素,而且因为只要征调二十万人,也不会对恢复和发展关东造成实质xìng的影响。

但问题的实质不是始皇帝是否妥协,而是王贲在没有征得宝鼎同意的情况下,没有征得司马尚和辛胜两位行辕官长支持的情况下,以北军统率部的名义向咸阳请奏征发关东兵役以补充北疆镇戍力量,这实际上就是挑战宝鼎的权威,与宝鼎公开对抗了。

此奏一旦送达咸阳,王贲和宝鼎就形成了直接冲突,而始皇帝一旦妥协了,答应了王贲的奏议,那么等于就是在这场由北军两大统率争夺军权的博弈中推bō助澜,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支持了王贲,打击了宝鼎,进一步集中了北军军权。

始皇帝如何选择,现在不重要,重要的是宝鼎会采取何种反击之策,以便影响甚至决定始皇帝的最后决策,保证他始终控制北军军权。



王贲的长史草拟好奏议,呈送给王贲,由其审阅和修改。

王离移动脚步,又站在了王贲的身后。

这位长史意识到他们父子间肯定有商议,寻了个借口离开了。

王贲看完之后,转头望向王离,“你有何看法?”

“我们非要和武烈王正面对决?”王离毫不客气地质问道,“这样做对我们是否有好处?假如两败俱伤,便宜了谁?”

“不是我们非要和武烈王正面对决。”王贲叹了口气,连连摇头,“事实上,是武烈王把我们bī得走投无路了。”

王离皱眉不语。

“武烈王到了咸阳,马上做出调十万北军回镇京师的决定,而且这十万北军都是老秦将士,其目标直指我们老秦人。”王贲愤然说道,“他在做出这个决策的时候,可曾与我们商量?可曾考虑到我们老秦人的利益?”

王离犹豫良久,说道,“这十万将士屯驻蓝田,再加上三万中尉军,两万镇戍关中要隘的内史军,都是老秦将士,虽然他们由咸阳直接指挥,但一旦爆发战事,需要调用这些军队的时候,还不是由我们来统率?还不是我们的军队?”

王贲望着王离,yù言又止。

老秦人现在的利益已经不在本土了,而是在关东地区,在未来的“诸侯分封”。原因其实很简单,一个是对权力和财富的攫取,一个则是生存的需要。现在始皇帝和武烈王试图让中央直接控制老秦军队,接下来呢?老秦功臣们在失去军队之后,其地方势力必然遭到打击和清洗,这不但危及到老秦功臣们对权力和财富的占有,还直接危及到他们的生存,双方必然爆发冲突,而冲突的后果就是“兔死狗烹”,始皇帝和老嬴家会毫不犹豫地屠戮老秦功臣,把威胁到老嬴家统一中土的最大隐患连根拔除。

王贲不知道如何向儿子解释,如何把问题的本质说透,因为这种事一旦说得太清楚,其实就和谋逆扯上边了,所以上位者说话的时候看上去冠冕堂皇,但其实内中都充满玄机,如何理解,各凭才智了,理解错了,就可能万劫不复。

王贲思索了片刻,问道,“武烈王是否愿意与我们反目成仇?”

王离摇摇头。以他对武烈王的了解,武烈王绝不会对老秦人下手,两者不仅在利益上有共同诉求,还有世代的渊源,自相残杀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对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

“那武烈王为什么要削弱我们?打击我们?”王贲又问道。

王离蓦然意识到什么,低头沉思。

“我们和武烈王的命运休戚相关,从前是,现在也是,将来还是。”王贲说道,“我们倒了,武烈王也要倒,所以,我们不能倒,武烈王也不能倒。我们和武烈王可以为争夺军权而大打出手,但在这番厮杀的背后,却是为了彼此生存的需要。现在双方都面临着深度的生存危机,你知道吗?”

生存危机?王离豁然顿悟。怪不得就连公孙豹都致书王贲,请他竭尽全力夺取北军控制权,原来这不仅是为了老秦人的生存,也是为了武烈王的生存。

“养寇方能自重。”王离苦笑道,“原来不仅匈奴人是‘寇’,我们也是‘寇’,武烈王也是‘寇’,大家都是‘寇’。”

王贲微笑点头,“现在你能理解武烈王的所作所为了?”

“如果不来一番你死我活的厮杀,咸阳无论如何不会征发关东兵役。”王离说道,“如果此次我们能征募二十万关东壮勇镇戍北疆,那北军实力将得到空前增长,如此可确保我大秦实现对外防御、对内威慑。”

“内有十五万老秦将士,外有三十万甚至更多的北疆大军,大秦武力将达到一个新高度。”王贲抚须笑道,“武烈王要生存,我们也要生存,但前提是大秦必须生存,这就是此番博弈的最终目的。”







        第445章 决裂

第445章 决裂

大雪纷飞之中,武烈王公子宝鼎率三千虎烈抵达句注要塞。

北军北行辕官长安平侯司马尚携行辕四大统军将军司马断、曝布、章邯和熊庸,并虎烈军统率乌重,以及杜赫、荆轲、野狐、青狼等诸军裨将出塞相迎。

宝鼎的风寒已经好转,不过还有些咳嗽,削瘦而憔悴的面庞上布满了疲惫之sè。看到司马尚携代北军政官长冒雪赶到句注相迎,宝鼎yīn郁的心情顿时好转。代北人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宝鼎的忠诚,同时也以这种方式明确告诉宝鼎,他们和以王贲为首的西北疆势力矛盾jī烈,势同水火,北军的分裂已经形成了事实。

宝鼎一边和众人亲热寒暄,一边询问代北战况。

“下雪了,苍头河前线战事已停。”司马尚说道,“匈奴人的主攻方向在北地乌水,他们只要突破了焉氏要塞,越过了长城,jī头山以北必定全部沦陷,而且会对关中形成重大威胁,所以匈奴人的主力都集中在西北疆,代北这边不过是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