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护军府和南阳郡府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盗贼横行之祸,先后投入了近万精锐,耗费比较大,可以说是杀鸡用牛刀,但此举赢得了庶民和普通商贾的拥护,剿贼成效显著与这些普罗大众的帮助密不可分。
武烈侯到了南阳就剿贼,而且还是真刀真枪,快如闪电,转眼之间就把困扰南阳民众的心头大患铲除了,一时间声名大振。
宝鼎还不知道他在自己的封邑里已经博得了一个好名声,他传奇般的经历更是赢得了普罗大众的尊崇和拥戴,他现在正在把所有精力投在即将开始的中原大战上,从军队组建到粮草筹措,从协调诸军到咸阳政局乃至整个。中土大势,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历史已经改变了,他的愿望在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实现,但接下来历史轨迹将如何运行已经无从预测。所谓的三年灭赵十年一统其实就是不切实际的梦想,现在就连宝鼎自己都不相信大秦十年内可以一统天下,但人在无助的时侯总会本能地寄托于梦想,流连在现实和虚幻之中。
现实是他改变了历史,而虚幻总是把他拉进原有的历史轨迹,于是宝鼎自己安慰自己,或许眼前的改变只是改变了历史节点之间的轨迹,大秦统一和灭亡的整体轨迹还没有发生变化。自己依旧可以在现实中拿原有的历史做为参考。
抱着这种矛盾的想法,宝鼎抛弃了所有的杂念,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全身心投入到大战的准备之中。
剿贼军队陆续返回,虎烈卫、南阳地方军,还有参加黑鹰锐士选拔的各军精锐,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白水大营。
曝布和护军府的军官们开始正式选拔黑鹰锐士,每一轮淘汰下来的悍卒就地整编。 大秦军队实行部曲制,五人设一伍长,十人设一什长,五十人设一屯长,一百人设一百将,五百人设一五百主,一千人设一二五百主五千人为一曲设一军侯,五曲为一部设一校尉或者都尉,若干部设一稗将或将军。
此外,各级将率有自己的直属卫队,又叫私兵或者苍头军,人数一般是所统兵力的十分之一。比如校尉或者都尉,私军编制就是两千五百人。而将军的私军就没有上限了。多者可以高达一万人以上。但前提是要养得起。事实上各级将率都养不起足额编制的私军,即便是上将军,养个五千人的私军也就难以为继了。
武烈侯宝鼎很有钱了,但也就养了三千虎烈卫,这三千虎烈卫都是骑军。耗费太多。超过养一支万人步军。这次他要组建一支万人规模的军队,虽然打得是护军府旗号,但咸阳一年能拨给护军府几个钱?还得靠他自己养,事实上就是他的私军。
宝鼎决心把这支军队打造成中土最厉害的武器,那么投到这支军队上的钱财可想而知,为此他首先就要夯实基础,不能让钱财打了水漂。
在将士的选拔上他占了一个大便宜,把秦军各部最强悍的基层将士全部“抢”到了手,而他身边原有的那些身经百战的黑鹰锐士也就顺理成章地出任了这支军队的中高级军官,如此一来这支军队从将军到士卒,无一不是膘悍之士,个人武力绝对没有问题。
整体武力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从个人武力到盔甲武器,从战斗经验到钱粮辐重都要到位。缺一不可。所以若想把这支军队打造成中土第一,还需要一段时间。
宝鼎缺少的就是时间,为此他和曝布、章邯等人商量后,首先就在军队编制上进行了修改。
伍长,什长的建制不变,其它建制全部修改,百人为屯,五百人为曲,两千五百人为部,四部设一将。这符合实际情况,一则军队人数少,二则军中将士皆为精锐,都有爵位,依照原有建制组建军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建制必须改。
其次就是兵种修蕊 这支军队以步军、弓弩军和骑军为主,放弃车兵。借鉴匈奴人以马代步加快军队攻击速度的做法,宝鼎建议这支军队的步军和弓弩军也配备战马小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军队的机动灵活性。
这个建议遭到了众一致反对。
在这个时代,中土各国都有骑兵了。最早建立骑军的就是赵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传为一时佳话。也就是从赵武灵王开始,秦国、燕国紧随其后建立骑军。然后其它各国纷纷仿效,但因为战马严重缺乏、财力不足和地理个置等各种原因,韩魏楚齐四国的骑军规模一直有限。
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到现在不足百年,因为战争非常频繁,骑军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尤其武安君,更是把骑军的战斗力推到了;下二凶高度,但每个时代都有女的局限性,像武安君白权逆讲甘天的人物还是凤毛麟角,所以在中土内部战争中,骑军始终还是作为步军的辅翼力量来使用,一般都是配合车、步兵深入长驱,或者断绝敌人的粮道,或追杀溃败之军,决战时,或龚击敌人之两翼,或掩袭敌人之前后,虽然它已经成为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兵种,但依旧无法撼动步军的绝对主力地位。
宝鼎的这个建议事实上等于改变了军队的作战方式。
在曝布、章邯等人看来,塞外大草原上是以野战为主,骑兵决定了战斗的胜负,但在中土,主要还是攻城拔塞小即便是野战的时侯,因为受限于各种各样复杂的地形,骑兵还是无法成为战场上的主力,所以他们的战争理念根深蒂固,始终把骑军放在辅助兵种的个置。
宝鼎有前世丰富的历史知识。他知道骑军在未来的战争中处于绝对地位,也知道一些骑军的作战方式,所以他想付诸实践,另外从现实考虑,他也需要掌控一支强悍的军队来推进统一战争的进程。
历史轨迹在他的努力下改变了,但同时他也推动了这个时代科技的进步,假如他再推动这个时代的军事变革,那么即使历史轨迹改变了,他也有很大的希望在十年内完成统一。统一是他的使命,如果统一进程延迟了,那么在即将到来的南北战争中,中土必定败于匈奴人之手,这是宝鼎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事。
曝布、章邯等人从战争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反对宝鼎的军事变革,而甘罗和唐仰、司马昌等人则从财力上予以驳斥。
养一匹战马需要大量的草料,允其打仗的时侯,饲料的消耗更是惊人,而饲料大部分来自于粮食。这个时代农耕尚不发达,亩产有限,养人都困难,更不要说养马了,所以中土各国除了秦赵两国因为有北疆这个特殊的地理条件可以适当扩展骑军外,其它各国的骑军规模都不大。确确实实养不起。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人的问题。北虏人自小在马上长大。可以想像他们控马的技术到了何种出神入化的地步,而丰土人以农耕为主。用于军事练的时间有限,即使从小就骑马,也无法和北虏人的控马技术相提并论。那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所以,秦赵燕三国的骑兵大部分都是归顺北虏人,而韩魏楚齐就没有这个条件了,即使有骑军,那也是不堪一击。
总而言之,反对的理由都很充分,宝鼎的建议无法得到众人的认同。
然而,出乎众人的意外,这一次宝鼎一反常态,非常固执,坚决要求放弃车兵,把这支军队打造成一支以步、骑联合作战并且具有高度机动性的突击军队。
“武烈侯,你的理由是什么?”章邯不好落宝鼎的面子,直接责斥他不懂兵事,所以用比较委婉的方式说道。“攻城拔塞的时侯,骑兵的作用肯定有限,这一点母庸置疑了,我们就说说在平原上正面对阵,这时候一般的攻击手段都是步车联合出击,骑军两翼策应。你在河北作战期间,曾参加宜安决战,框腑和李牧谁敢拿骑军直接攻击步车联合战阵?”
宝鼎更想说服自己这帮手下。他考虑了一下,然后拿起朱笔。铺开案几上的黄纸,画了一率中原地形草图,把两军的兵力部署一一标出。当然,韩魏楚三国的兵力就以粗大的箭头代替了。
“我南阳全部兵力大约两万五千人。
”宝鼎说道,“如果合纵军有二十万,从正面扑来,我拿什么抵挡?”
“合纵军发动攻击后,蒙武要镇戍函谷关,确保关中安全。杨端和王贲要威胁赵国和魏国,以牵制赵魏军队。这两支主力大军都不会南下相助。”宝鼎以朱笔指向草图上的南郡,“魏起承诺。春耕结束后,集结两万军队北上相助。汉中还有冯母择的军队,兵力最多也只有两万。最后就剩下蓝田大营了。蓝田大营只有在春耕结束后才能集结十万大军,但是不是全部南下尚未可知。”
“假如合纵军抢在春耕结束前发动攻击,那么我可以调用的军队只有这一万人。”宝鼎看看众人,问道。“如果你们是李园,那么你们选择的攻击时间是春耕结束前,还是之后?” “春耕很快就要结束了。”甘罗提醒宝鼎道。
“但咸阳至今还在全力筹备攻打河北之事。”宝鼎说道,“除非合纵军即刻发动攻击,否则我没有证据说服咸阳。合纵军发动攻击之后,咸阳仓促应战,等到援军抵达,南阳早就陷落了。”
众人面面相觑,心如重铅。
“我为什么要打韩国?就是想逼迫合纵军早点动手。合纵军仓促出击。我们才有反击的机会,才能赢得更多的时间。”
“韩国重兵戍守边城,叶城和舞阳一带大军云集,我们一万人怎么打?一万人拿得下两座城池吗?”
“合纵军气势汹汹地杀来。我们一万人如何抵御?一万人可以阻挡合纵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攻击手段,为此我们必须组建一支具备高度机动性的突击军队。”
在坐众人除了章邯和甘罗,都曾随宝鼎出塞作战,他们已经明白了宝鼎的作战意图,那就是以骑兵奔袭为主,在敌人的后方烧杀掳掠,机动灵活地捕捉战机。
“让战马跑起来,把中原的山川当作塞外的大漠。我们可以烧杀掳掠,可以直杀敌人的都城,让敌人闻风丧胆。”宝鼎用力挥动手臂,厉声说道,“不要和敌人争一城一地之得失。我们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这场决战,我们才能获得最大的勋。”
宝鼎凌厉的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你们愿意把自己的功勋拱手送给别人吗?”
当然不愿意,谁愿意把击败合纵军的功劳拱手让人?
章邯和甘罗相视无语。两人对攻打韩国和击败合纵军一直没有信心。都把希望寄托在各地军队的支援上。谁知宝鼎早有了攻击之策,而这个策略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甚至从来都没有想过。深入敌后作战,在敌人的纵深区域歼灭敌军,机动灵活,来去如飞,这是北虏人的作战方式,对中土军队来说则是匪夷所思的事。
“武烈侯打算以何策夺取叶城和舞阳?”章邯试探着问道。
“很简单,直杀韩都新郑,在城列烧杀掳掠。”宝鼎说道。“此刻蒙武陈兵边境做出攻击态势。韩国主力肯定在其北线严阵以待,京都空虚,正好一击而中。京都告急,北线又发发可危,唯独可以救援京都的就是叶城和舞阳一线的军队。”
“武烈侯打算把他们引出去?”
“对,调虎离山。”宝鼎笑道。“但新郑距离叶城、舞阳比较近,以我们的兵力强行攻城不但损失惨重,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所以,我的想法是围城打援,在途中设伏,打他们一个伏击,如此叶城和舞阳唾手可得,而新郑愈发危急。韩王必定向魏楚求援,如此合纵大军不出也得出了。”
“合纵军仓促出战。”
“对,合纵军仓促冉战,他们需要时间调整部署,而我则有更多的时冉袭击魏国和楚国,拖延他们攻击南阳的时间,以等待各路援军抵达南阳。”
章邯不再说话,他已经认同了武烈侯的策略。
武烈侯既然能在塞外连战连捷,那么他对这套攻击之术必定了然如胸。此刻用在中原战场上肯定也能产生“出敌不意、攻敌不备”的效果。
“我们有一万匹战马吗?”甘罗惊疑不定,忐忑不安地问道。
“当然没有。”宝鼎笑道,“我也不可能把一万大军全部带出去。目前我们有八千匹战马。我带五千人出击。加上蒙毅的五百骑,王离的五百骑,正好六千大军。三千匹战马驮载粮草武器,足以横扫中原了。”接着他脸色一整,郑重说道,“但这支军队必须放弃车兵,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这支军队的作战方式都是以骑兵为主的步骑联合作战,车兵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作用。”
众人不再反对,即使有不同的看法,也只能放在肚子里,因为目前对南阳来说,这是唯一可以扭转危局的办法。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其实将来也只有按照武烈侯的这个策略走,因为秦王始终要压制武烈侯,虽然他需要武烈侯在统一战场上冲锋陷阵,但他绝不会授予武烈侯兵权。武烈侯所能拥有的军队也就是这一万多人,再多他就养不起了。如何把这一万多人的战斗力发挥到极致,如何让这一万多人在统一战场上获得辉煌的战绩,那就要靠武烈侯的才智,而此刻的军事变革,似乎就是一条可以走下去的路。
“敌后作战,粮草武器的补充至关重要。”甘罗说道,“烧杀掳掠可以补充一部分粮草,但武器的补充就非常困难了。另外,战马的损耗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此事我已经和大匠、墨者谈过了,有些事现在就可以解决,但有些事还需要时间。”
宝鼎在纸上画了一匹马。他的画技实在是差,这马怎么看都是一个四不像。宝鼎在马上画了马鞍、马蹬,全套马甲,又在旁边画了一个马蹄铁。
“这些东西有助于保护战马。”宝鼎把它们的用途一一介绍,“马蹬可以保证需要,马鞍的配备还需要一些时间,这个马蹄铁大匠和乌氏正在做试验,希望在出发之前能够完成。至于马甲,我的建议是要做就做全套铁制甲,虽然费用昂贵,但如果我拥有三百到五百重装铁骑。我就能主宰战斗的胜负。”
重装铁骑?众人骇然心惊,脑海里不约而同地掠过一副血腥的屠杀场面。武烈侯的确是个天才,但他的天赋运用到武器上,却是太过恐怖了。
,
第221章 公欲善其事
尸 二装铁骑是窜鼎在骑军作战年段卜的一个设想,实际摔比出协大难度,它牵涉到战术运用、钱财投入、冶铁技术等诸多方面,用加厚皮甲倒是具较现实,但那就不叫重装铁骑了。
宝鼎拿出打造骑军的一系列办法,目的还是要说服手下支持自己的军事变草,尤其在作战方式上的变革,这关系到他和幕园一系在未来统一大战中的功勋,是幕园发展的头等大事。
曝布、章邯、甘罗、孟长等人最终还是接受了宝鼎的建议,虽然宝鼎的作战方式与中土传统的作战方式有天壤之别,但考虑到蔡园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出塞作战的时侯他们曾亲身体验过这种作战方式的优点,他们还是愿意陪着宝鼎继续疯狂下去。
出塞作战让他们积累了一定的骑军攻防经验,尤其在大河南岸他们用却月大阵击退匈奴人的战斗中,获得了宝贵的破杀步车战阵的经验。匈奴人靡战多日,没有拿下却月阵,但匈奴人却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破杀车阵的办法。
曝布、孟长、暴知,这些参加了出塞作战的人随即商讨骑军如何有效破杀步车联合战阵。
却月大阵就是步车联合,以密集战阵破杀骑军,而中土诸国之间的战争手段主要就是步车联合作战。辅以各种各样的战阵,战阵的灵活运用有时候直接决定了战斗的胜负。此番深入敌后作战,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敌后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那么必然要攻杀步车联合战阵。
强攻战阵,需要强悍的士卒小需要小队士伍之间的配合,更需要近身攻击的犀利武器,所以武器装备是关键,需要配备轻便而坚硬的铁制铠甲,还有手盾、手弩、手戟、战斧、等等。另外蹶张弩、唐弩等远程攻击的大弓大弩也要带上,发动火攻的火油等一应物件更是不可或缺。至于渡河工具“浑脱”当然是多多益善了。
“强攻是下策,不到迫不得已的时侯。绝不能强攻步车战阵。”宝鼎告诫道,“骑军作战要充分发挥骑军的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攻杀敌人,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自取败亡。”
众人经过商讨,拟定了具体的整军方案。随即火速实施。全力备战。
宝鼎紧急约请大匠琴唐和墨者马啸、姜平,商量兵器制造的事。
此番出战,军队所用武器大部分来自琴氏,南阳的张氏和邓氏也提供了一部分,魏起也命令南郡从武库紧急调运了一部分,但仅仅是购买盔甲和武器,就让“中府”负债累累了,好在蔡园有水力鼓风技术,还有墨家的很多秘术,攀附蔡园的巨贾们对宝鼎也非常有信心。愿意投资,所以才勉强保证了这一仗的需要。中府就是封君府的财政机构。
打仗就是拼钱,现在宝鼎有了切身感受。 上次出塞。因为是国事,秦王政从少府调拨了钱粮和武器,不足部分则由宝鼎自己补齐。出塞打了胜仗。战利品以战马居多,所以乌氏赚翻了。而琴氏和墨家一路做生意,也没有亏本。回京后秦王赏赐,蔡园也赚了一笔。
这次就不一样了。南阳的赋税的确不少,如果封君只养三千私兵,足以过上奢侈的生活,但宝鼎刚刚到了封邑就要打仗,军队规模也扩充到了一万人,如果加上南阳地方军,那人数就更多了,这个耗费太大,封君府支付不起。
再说南阳今年的赋税要到年底才结算,先由郡府扣除所有开支,然后再折算给封君,所以现在宝鼎拿不到南阳的赋税,只能吃老本。
宝鼎的实力其实非常雄厚。乌氏的战马都是白送,琴氏和墨家的武器也是半卖半送,仅这笔钱算起来就是惊人的数字,但养兵要钱。打仗更要钱,宝鼎这个封君又是刚刚崛起,他的实力再怎么雄厚,也经不起这样折腾。假如他在南阳经营个十年,积累了足够的实力,这一仗的消耗对他来说就不值一提了,可惜他才做几个月的封君,基本上就是“一穷二白”看上去实力很雄厚,其实家底子太薄。
这一仗打完,合纵军出击了,咸阳把主要力量放在中原战场,那宝鼎就可以松一口气,最起码不要自己掏钱打仗,而前期战斗如果打赢了,战利品和咸阳的赏赐加在一起应该可以抵消这一仗的消耗,中府最起码可以维持收支平衡。
所以宝鼎并不担心中府负债过多,他现在最为急切的是在中原决战中取得优势,让自己的军队在决战中建立更多的功勋,为此他需要更好更多的盔甲和武器。目前他没办法扩充自己的军队了,只能在增强军队武力方面下功夫。
“我要更好的盔甲,更犀利的武器。”宝鼎说道,“在决战来临之前,我需要你们把留守宛城的五千军队打造成一支无坚不摧的铁甲雄师。”
琴唐、马骗和姜平互相看看,神情异常凝重。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盔甲和武器的制造受限于冶铁技术,只有儿二凶产量和质量提高了,这个一难题才能顺利算决,但背做不到。
“武烈侯,你应该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琴唐苦笑道,“水力鼓风、活塞式风箱、巨型高炉对于我们来说都处在边利造边摸索阶段,治炼技艺的整体提高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保守估计,生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最少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是啊,武烈侯,欲速则不达。”马骗也说道,“短期内生铁的产量和质量无法提高,我们所能制造的盔甲和兵器的数量也非常有限。一直以来,咸阳只允许我们做有限的大兵。不允许我们制造盔甲和普通武器。吕不韦出任相国以后,主张以商富国,再加上大秦疆域大了,军队多了,少府的兵器制造能力严重不足,这才给了我们一部分制造盔甲和普通兵器的配额。”
琴氏是大秦最大的兵器制造商,其次就是墨家。但咸阳有规定。制造出来的兵器都要送归武库。严禁私自储备,但琴氏和墨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禁私自储备,还暗中贩卖。这次宝鼎要打仗,琴氏和墨家把储备武器全部拿了出来。家里已经没有存货了。
“武烈侯。就算我们增加人力,日夜不停地打造兵器,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满足五千军队的需要。”姜平看到宝鼎脸色不善。急忙小心翼翼地解释。兵器制造不仅受制于生铁的产量和质量,还受制于工匠的人数、锻炼技艺。另外,大秦各级官府对私营作坊有监控权,尤其治铁和兵器作坊更是直接派驻监控官员。兵器作坊打造的武器不送武库。却直接供给封君的卫军。这就等同于谋反。谁敢在这种事上触犯大秦律法的底线?
姜平的解释总算让宝鼎发热的头脑冷静了下来。封君必须遵从大秦律法。这是咸阳的底线,即便封君的所作所为是为了王国的利益也不行。大秦律法的威严不容侵犯。
宝鼎转目望向甘罗和章邯,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廿罗说道“中原大战一旦开始,咸阳就要给我们的军队提供盔甲和武器。南阳武库的武器当然优先提供给南阳的军队,但南阳武库所属的兵器作坊产量有限。锻炼技艺也比不上琴氏和墨家,所以当务之急是增加他们制造武器的配额。这件事我们蔡园不好出面。武烈侯可以请老太后和承相公帮忙。”停了一下。他又说道,“其实增加私营兵器作坊的打造配额难度很大,尤其现在大王有意集中官营。兵器作坊和牧马苑正是首要目标,所以大王同意的可能性不大。以我看,还是用其它办法比较好。”
“计将何出?”
“少府控制着大秦各级官营作坊,而现在的少府卿就是楚系的熊琅。”甘罗说道,“熊混有权决定官营作坊和私营作坊的配额比,只要说服他,短期内南阳的私营兵器作坊可以增加产量。”
览期?多长时间?”宝鼎追问道。
“最多一年。”甘罗说道”超过一年就要报奏中枢。要由中枢大臣们合议,是否在具体政策上进行调整。”
宝鼎听明白了,甘罗的意思就是利用政策上的漏洞,但这种漏洞牵扯的利益太大,即使是琴氏也一直未能从中获利,如今由宝鼎出面操作,由老太后从上往下施压,那不可能的事也变成可能了。
这件事风险很大。短期可以帮助自己的军队获得充足的武器,长期可以给幕园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小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让秦军在统一战场上获得更大的优势,但此事一旦暴露,那罪责可就大了,毕竟此事直接触犯了大秦律法。 兵器制造不像冶铁,冶铁是产出生铁,生铁属于原材料,而兵器制造却直接关系到了王国的安危,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完全不一样。楚系外戚敢于在盐铁上大做文章。却不敢碰兵器制造,原因就在这里。
琴唐当然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急忙劝阻。宝鼎却另有想法。甘罗既然敢拿出这个计策,肯定有把握。他要如实上奏秦王政,也就是说,秦王政知道这个主意是甘罗出的,而宝鼎的目的也不是要造反,这就够了。
“这件事我来办。”宝鼎说道。“你们马上加派人手,一边扩建兵器作坊,一边日夜打造武器。即便这次打造的武器满足不了需要,但接下来的仗还有得打,武器是越多越好,越锋利越好。”接着他问道,“还有什么困难?都说出来,我帮你们解决。”
”我们遇到了大麻烦。”琴唐的脸色有些难看。“我从塞外回来后就一直在想办法,但至今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什么麻烦?”宝鼎问道。
“冶铁也罢,锻炼也罢。首先需要温度。武烈侯拿出了活塞式风箱。提高了鼓风量,温度上去了。但上升有限,距离我们理想的要求差得太远。”
”问题出在哪?”宝鼎急切问道。
“木炭。”琴唐说道,“风量大”不起燃烧得更快,但木炭的供有量却严耸不炭背瓒九木需要烧制。需要大量人力,但耕种要人小打仗要人,运输有人,修路筑城要人,我们根本找不到更多的人去烧制木炭。”
宝鼎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他倒是忽略了这个问题。木炭的过量使用导致滥砍滥伐,严重破坏了西北的生态环境,导致几百年后黄河上游的生存状况越来越恶劣。可以想像一下,年复一年的战争需要大量的铁。而治铁需要大量的木炭小于是一片片的森林化为乌有。
“这是我的疏忽。”宝鼎说道。“这个问题好解决,马上就能解决。”
琴唐惊讶地望着宝鼎,甘罗等人也是一样。怎么解决?到哪找人?去中原“抢”人吗?
“《山海经》里记载了一种叫石涅的可以燃烧的石头。你们知道吗?”宝鼎望着马骗和姜平问道。 两位墨者急忙点头。
“太原一带就有这种石头。”姜平说道”当地人叫石炭,也有人叫它石墨。可以燃烧,但味道难闻。燃烧后形成的气体可以致人于死地。所以人们避之如虎。”
“没有那么可怕。用烟道就能排除毒气。”宝鼎笑道。“我记得太原和河东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石炭。你们派人去挖。这东西完全可以代替木炭,而且比木炭燃烧的温度更高。你们要想在冶铁上有所发展。必须用石炭,否则不要说产量,就是质量也无法达到要求。”
“石炭有毒。”琴唐也听说过这种可以燃烧的石头,这东西虽然不值钱,用起来可以降低成本。但有毒啊,不管怎么说,命肯定比钱重要。
“我说没事就没事。”宝鼎拿起朱笔画了一个简易烟道,“用烟道就能排除毒气,当然了,必要的保护措施还是需要的,防不胜防嘛。”
琴唐等人将信将疑。石炭有毒,武烈侯却要用这种东西做燃料,太危险了。
“先试试嘛,实践出真知。”宝鼎知道靠一张嘴说服不了他们,必须逼着他们去尝试。
只要尝试成功了,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宝鼎暗自决定。在有生之年推广石炭。让整个中土人都了解石炭,尽可能使用石炭,这样最起码可以延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
接着宝鼎又提笔画了一把环首刀,“你们看看,这是我专门为骑兵设计的环首刀。
琴唐等人围到案几边上。宝鼎给他们解说。环首刀有别于现在使用的刀,这种刀直背直刃,刀背较厚,刀柄呈扁圆环状,长度大约在三尺左右,方便骑兵在战斗中抽杀劈砍,其实用性要远远大于长剑。
刀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其最初形态与钱非常接近,形状为短柄翘首,刀脊无饰,刃部较长。商朝有青铜刀,不过当时的刀主要用来砍削器物,宰杀牲畜或防身自卫,还未正式用于战争。周代重剑,不喜欢佩刀。但刀已经变成了武器之一,其中就有青铜大刀,不过柄很短。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尤其随着冶铁技艺发展之后,锻炼技艺也发展了,武器的质量随之提高,刀的制作工艺得到极大改善,但依旧没能代替长剑。
在今日的战场上,尤其北方战场上,战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