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吴三桂新传-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盯着三桂。

三桂忽听崇祯的质问不由一惊,慌忙由椅上站起,跪倒在地道:“那只是末将当时的权宜之计,还望陛下明察!”

崇祯不动声色,冷笑一声道:“权宜之计?怎么个权宜之计?给朕说来听听!”

三桂稳了稳心神,同时心中大骂崇祯,不过当此时刻还是要尽量解释的让他信服,毕竟自己的小命在他手里捏着。当下道:“当日末将奉陛下的旨意匆匆赶往塞外,不过那时已是天寒地冻,粮草匮乏,末将无奈之下便想到蒙古林丹汗那里借些粮草,毕竟那里的路程最近。而且末将也听说林丹汗对皇太极不断分化蒙古非常愤恨不满,但由于实力不济,因此才一直没有做声。末将便想将他招揽过来为我大明出力,毕竟以林丹汗的实力我们根本无需担心,反倒是对皇太极应该尽全力予以打击。就这样末将到了察汉浩特,受到林丹汗的热情接待,当末将把来意向他说明之后,他非常痛快的同意的。因为他这些年也一直蠢蠢欲动,只是奈何实力不济,又没有与自己相同目标的盟友,因此才一直没有行动。不过末将的提议也让他心生疑虑,因为一直以来我大明还从未有过与蒙古结盟的事情发生。因此他始终还不是完全的信任末将。最后向末将提出一个条件,除非答应和他的女儿成亲,成为他的驸马,那他才会真正的从内心深处信任末将,才会答应和末将结盟以共同对付后金皇太极。末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冲突,感到个人的荣辱事小,我大明的千秋伟业事大。为了我大明能够长治久安,也为了能够给陛下解忧,末将这才答应林丹汗的要求。请陛下明察!”

崇祯听完之后并未为三桂的一番激情所动,依旧面无表情,冷冷道:“这就是你的权宜之计?哼,你倒是一心的为朕及大明着想啊!不过不管你怎么圆谎,你与那蒙古公主成亲的事实是真。今后你这个蒙古驸马的身份却是再也逃不掉了!那林丹汗还不视你为一家人?你们二人一同结盟,实力在整个天下来说也是屈指可数啊!到时别说对付一个皇太极了,就算是对付其他人也是有足够的实力啊!”

三桂听崇祯的言下之意说的这个其他人就是指的他自己,看来如不就这个问题向崇祯解释清楚,势必将令他难以释怀。当下义正词严的对崇祯道:“陛下明鉴,三桂自小就是汉人,穿的是我大明的衣物,食的乃是我大明的俸禄,怎会与那些蒙古异族同心呢?”见崇祯仍然没有就此相信他的意思,咬了咬牙道:“陛下若是不信,还有一个事实可以证明末将与林丹汗的关系如今已是名存实亡。那就是日前林丹汗的女儿已经得病不治身亡了。”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三桂表面上仍很坚强,但实则内心深处却痛楚万分。

崇祯倒还没有听到这个消息,闻言不由惊诧道:“哦,此事可属实?”

三桂点头道:“末将敢以脑袋担保此事千真万确!”

崇祯这才了然,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吴三桂与林丹汗的确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瓜葛了。林丹汗的女儿突然得病而死这件事想来也非常奇怪,不过想来这么重要的事蒙古境内必然会传的沸沸扬扬,他吴三桂绝不敢蒙骗自己。想到这里,崇祯叹了口气,道:“唉,没想到你刚刚成亲才一年时间就遭遇如此不幸,想来定是十分难过了!如果你想去蒙古吊唁亡妻的话,朕绝不会阻挠!”

三桂情知崇祯这是在试探自己,当下故做没事人一般道:“陛下,末将早已说过对这个女子没有丝毫感情,只是当时迫于形势才无奈和她成亲。而今她得病身亡,末将正好去此心病,其实没有一丝的伤感之情。”

崇祯细细的打量三桂,见他说话的动作神情没有一丝做作之意,当下终于把心放下。为了弥补方才对待三桂不信任的态度,崇祯岔开话题道:“此次征兵的全权事宜俱由你负责,务必要给朕组成一支不亚于你这支所谓影子军团的军队,你可有把握?”

三桂立即保证道:“请陛下放心,末将既已有上次的经验,此次绝对差不了。但不知陛下此次需要组建多少人的军队?”

崇祯盯着三桂的眼睛缓缓道:“这方面你比朕要在行,还是由你做决定吧,你说多少就多少!如何?”

要不是事前有了曹化醇的叮嘱,此次三桂肯定会脱口而出至少五万之数,甚至十万。不过此时有了警惕之心后才发现崇祯看自己的眼神有些不对。这才清了清嗓子道:“陛下,末将认为凭我大明现有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来看,此次应该以组建一支三万人左右的军队即可。”

崇祯听完不由双目一亮,这正是自己心中理想的数字。看来这吴三桂暂时还没有异心,否则他定然会要求的越多越好。

崇祯哈哈一笑,道:“好,就依你所请,此次组建新军就以三万为限。明日朕就拟道旨意,命各地州府尽全力配合你,一切由你便宜行事!”

三桂连忙跪倒谢恩。

离开京师之后,三桂经过一番仔细斟酌,随即开始率队进行征兵之旅。

此次征兵可不比上次,上次三桂连带着随从人员总共才二三十人。此次他可是率领着自己的影子军团沿途招兵买马,声势可谓浩大。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参军入伍。

三桂如今的身份乃是总兵官,地位并不比各地州府的布政使、指挥使小多少,而且身后还跟着上万名精锐骑兵,因此各地州府不但没有人敢刁难,反而还百般逢迎,生怕惹得这个年轻的新贵不满,到京师圣上那儿告自己一状那可不得了。

虽然此次征兵的过程相比上次而言要顺利的多,但由于三桂对于此次征兵更加的严格,而且人数多达三万,因此进展反而不如上次。

既然是便宜行事,三桂也就不再顾忌什么,每过一地便要当地的官府打开囚牢,进去看看那里的人犯,尤其是对那些江洋大盗、杀人越货之徒,更是亲自提审出来看看不可。一旦遇有看中的人选,不管是不是死囚犯,一律带走,还美其名曰废物利用。而当地的官府正发愁这些囚犯长期关押怎么处理呢,正好有收下他们的主,直接二话不说就痛快的让三桂带走了。

经过为期半年左右的精心筛选,三桂终于征得三万余名新兵入伍。这三万名新兵分别来自河北、山东、安徽、湖广等几地,全是十八九岁血气方刚的青年。而他们也为了能够加入到三桂的队伍当中而高兴万分。要知道这可是挤破头颅才能进来的啊!里面的待遇不但高的出奇,而且带队的主将正是天下闻名的青年将领吴三桂。这在大明来说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且还是全天下青少年心中的偶像。能在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手下当兵,简直就是莫大的光荣。

三桂征兵完毕之后,便带队返回辽东。匆匆面见过了蓟辽督师傅宗龙,便一头扎进了大山之中,再也没有露面。

在他操练将士的硕大山谷中,平日里根本就不允许无关人员随意进出。对于里面那些专用的训练场地及器材,更是属于严格的军事机密。经过数年的精心布置,这里早已成为三桂练兵的最佳场地。同时也是他利用各种巧取豪夺的手段弄来的各式能工巧匠以及各种器械库的机密场所。不过外人进谷是根本看不到经过伪装的装备研制库的,只能看见军队的操练场地。

三桂将这三万新军统一划给郭师刚、韩跃天两人具体负总责,他自己则亲自将从囚牢中解救出来六百人单独放在一个绝密的场所进行单独训练,由洪安通负责协助他。

第七十六章   合纵连横  下

很快,又是一年过去了。

这一日,三桂找到洪安通,对他道:“师兄,有一件事需要麻烦你亲自跑一趟。”

洪安通问何事,三桂答道:“再过一个月便是袁崇焕三周年的忌日,我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他的许多旧部在那日要在广东东莞附近的圣峰嶂相聚,祭奠旧主。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只两三千人,但却俱是我大明的旧日兵将,将来可以为我们用之。”

洪安通不解道:“两三千人能掀起什么大浪来,何必值得你如此上心?”

三桂解释道:“不要小看这两三千人,这几年间已经在江湖中混出些名堂,还有了一个称号,名曰山宗。我断定他们今后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因此绝不可等闲视之。”顿了顿又道:“既然我能得到消息,我想京师曹化淳的厂卫以及李闯那里肯定都已知晓。他们定然都会派人前去,京师的人不必说了,肯定是想刺探他们聚众的目的,而李闯的人则是为了拉拢他们,从而假意和他们结盟,最后等时机成熟后再让他们为自己效命。我让师兄此去就是不能让李闯的奸谋得逞。”

洪安通依然有些困惑,道:“你怎么肯定他们双方都会派人前去?再说李闯拉拢他们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毕竟我们的主要敌人是后金皇太极啊!”

三桂摇头道:“你不明白,日后当我们解决了后金之后,那李闯肯定已经实力大增,到时就是我们最强劲的对手,绝不可掉以轻心。另外我还联系了身在福建的徐过强,让他借机接近李闯,日后对我们必然有利。至于我怎么肯定他们都会派人去,这只是直觉问题,你就相信我好了。”

洪安通只得点头答应,随后三桂又详细叮嘱了他一些细节问题,嘱他到时该如何去操作。

洪安通当日就独自出山直奔广东东莞而去。他一路上按照三桂交代的日子,直到八月十六才来到东莞附近的圣峰嶂山下。只见山上盘查的人甚严,便施展轻功躲过了一众人等,偷偷上山。

晚间,洪安通无声无息的跟着那些袁崇焕旧部来到了山顶的一处大殿内,他瞅准个机会,一个纵身攀上屋顶,在上面居高临下的观察着殿内众人的一举一动。经过察看他发现殿内还有几个自己见过的人,都是那晚随三桂营救袁崇焕独子袁承志时认识的。其中那个身披孝服的少年就是袁承志,几年未见,长的更高也更强壮了,脸上多了几分坚毅之色。其余见过的就是孙仲寿、朱安国、应松、罗大千和倪浩了。

以洪安通的身手来说如果要蓄意隐藏自己,天下恐怕没有人能够发现他。因此他怡然自得的听着殿内的动静,静候着最佳出现的时机。

大殿内乱糟糟的足有两三千人,接着是一连串祭祀的举动,还有很多人将一些被斩杀的各地贪官余党的人头奉在供桌上。正在孙仲寿和众人商讨如何对付崇祯和皇太极之际,殿外忽然传来消息,李闯的使者来到。

洪安通不由佩服起三桂的料事如神,李闯果真派人前来,至于他说的还有两名太监混迹在众人当中,不知是真是假。洪安通运起目力,在人群之中挨个的扫视了一遍。果真被他发现有两人形迹可疑,那两人一个满腮黄须,四十上下年纪,另一个却面白无须,矮矮胖胖。

此时孙仲寿和李闯的使者相互客气了一番后,其中一个叫做刘芳亮的使者忽然从后座上直纵出去,站在门口。众人出其不意,不知发生甚么事,都站了起来。只见刘芳亮指着人群中两个中年汉子喝道:“你们是曹太监的手下人,到这里来干甚么?”原来他也认出了那两人是曹化淳手下的厂卫。

那矮胖子面色倏变,随即镇定,笑道:“你是说我吗?开甚么玩笑?”

刘芳亮道:“哼,开玩笑!你们两个鬼鬼祟祟在客店里商量,要混进山宗来,又说已禀告了曹太监,要派兵来一网打尽,这些话都给我听见啦!”

那黄须人立即拔出钢刀,作势便要扑上厮拚。那白脸胖子却哈哈一笑,道:“李闯想收并山宗的朋友,居心险恶,哪一个不知道了?你想来造谣生事,挑拨离间,那可不成。”

他说话声又细又尖,俨然太监声口,可是这几句话却也生了效。袁党中便有多人侧目斜视,对李自成的使者起了疑心。

刘芳亮虽出身农家,但久经战阵,百炼成钢,见了袁党诸人的神色,知道此人的言语已打动众心,便即喝道:“阁下是谁?是山宗的朋友么?”这句话问中了要害,那人登时语塞,只是冷笑。

孙仲寿也喝道:“朋友是袁督师旧部么?我怎地没见过?你是哪一位总兵手下?”

那白脸人知道事败,向黄须人使个眼色,两人陡地跃起,双双落在门口。黄须人挥刀向刘芳亮砍去。那白脸人看似半男半女,行动却甚是迅捷,腕底一翻,已抽出判官双笔,向刘芳亮胸口点到。刘芳亮因是前来拜祭,为示尊崇,又免对方起疑,上山来身上不带兵刃。众人见他双手空空,骤遭夹击,便有七八人要抢上救援。不料那刘芳亮武功甚是了得,左手如风,施展擒拿手法,便抓黄须客的手腕,同时右手骈起食中两指,抢先点向白脸人的双目。这两招迟发先至,立时逼得两名敌人都退开了两步。

袁党众人见他只一招之间便反守为攻,暗暗喝采,俱各止步。

三人在大殿中腾挪来去,斗到酣处,黄须人突然惊叫一声,单刀脱手向刘芳亮飞去。刘芳亮跃起伸手一抄,接在手中。就在此时,白脸人的判官双笔一先一后反点刘芳亮胸口,刘芳亮力已使尽,只得后撤闪避。而那黄须人和那白脸人则趁机一个纵身窜出门口。

殿内众人没料到这两人不但身手了得,轻身功夫竟也着实不错,眼见他们窜出殿外,再追已经来不及,众人不由的连叫可惜。

就在此时,忽然传来两声惊叫,紧接着一道黑影以肉眼难及的速度直飞进殿内,随后无声无息的落在地上。

众人一看,只见一个面目阴冷的青年人正站在殿中,而他的双手则分别提着刚刚逃出殿外的黄须人和白脸人。

众人不禁暗叫好俊的身手,孙仲寿上前拱手道:“多谢这位侠士出手相助,不知阁下如何称呼!”他看着面前此人有些眼熟,可一时已想不起究竟在哪里见过。

来人正是洪安通,他望着孙仲寿冷笑道:“才几年不见,孙相公就将我忘了么?”

孙仲寿还是想不起来,而此时他身后的袁承志却突然跑上前来叫道:“我见过你,你是那日晚间和吴大哥一起杀坏人救我们的那个。”

孙仲寿这才猛然间想起,忙惊喜的道:“哦,原来是和吴……”

他话还未说完,就见洪安通对他使着眼色并且传音入密道:“既然你已知道就行了,何必非要说出来。”

孙仲寿这才想到李自成的几个使者还在此处,而目前以吴三桂的身份来说的确不宜当众说出来。他抱歉的笑了笑,接着再次向洪安通道谢。

洪安通松开双手,那两人早已被点中穴道,此时已昏迷不醒。洪安通回身看了看那几个使者,对他们道:“几位来此有何贵干?怕不光是为了拜祭袁督师那么简单吧!”

那刘芳亮却并不接洪安通的茬,只是对孙仲寿道:“孙相公,这位朋友是谁?能否介绍认识一下?”

哪知洪安通却丝毫不客气的道:“几位想认识我,可是我却不想认识你们,孙相公还是不必介绍了。”接着不理刘芳亮沉下去的脸色,对孙仲寿道:“孙相公,临来时我那位朋友说了,让我替您应付闯王的这几位使者。不知孙相公同意么?”

孙仲寿一听原来这是吴三桂的意思,当即爽快的答道:“既是如此,那你就代表我山宗来和这几位闯王的使者谈吧!”

此话一出,不但是刘芳亮几人感到诧异,就连殿内的所有山宗旧部也都感到不可思议,不禁心下都犯了嘀咕,这个面目阴冷的青年人究竟是何人?为何连孙相公都要唯他马首是瞻?

洪安通接着对刘芳亮道:“咱们直接说痛快话吧,几位是否替闯王来传话与我们山宗结盟的?”

刘芳亮闻言面露惊异之色,不过却没有否认,道:“正是!”

此言一出,倒令殿内的多数人心中释然,均道原来如此,看来方才那两个厂卫所言倒还不错,这几位使者真不是单纯来拜祭袁督师那么简单。

洪安通笑道:“回答的倒还爽快,如此我也不啰嗦,我们山宗是绝对不会和一群乌合之众的草寇结盟的,几位请回吧!”

这话说的实在够绝,刘芳亮几人不由的面露怒色,但无奈殿内都是山宗的人,动起手来几人绝讨不了好。刘芳亮强忍着怒气阴着脸对孙仲寿道:“孙相公也是这个意思么?”

孙仲寿虽觉得洪安通说话太绝,但内心深处却也不想与李自成结盟。他们众人虽然憎恨崇祯,决意暗中行刺,杀官诛奸之事也已作了不少,但人人本来都是大明命官,要他们造反,却是不愿,只求刺死崇祯后,另立宗室明君。何况李自成总是“流寇”,虽然名头极大,但打家劫舍,流窜掳掠,干的是强盗勾当,大家心中一直也不大瞧得起。袁党众人离军之后,为了生计,有时也难免做几桩没本钱买卖,却从来不公然自居盗贼。更何况这里面还有吴三桂的意思,因此孙仲寿点头高声答道:“没错,我们山宗是绝计不会同意的,闯王的好意我们只有心领了!”

刘芳亮见话已说到这个份上,再多说也已无益,当下向众人拱拱手道:“既然如此,我们只好告辞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后会有期!”说完就那么带着两人头也不回的走出了殿门。

待确认那几人已经走远,孙仲寿这才来到洪安通身前抱拳施礼道:“几年不见,洪老弟的功夫越来越了得了,不知吴将军近来可好?这几年他驰骋蒙古草原,纵横塞外白山黑水之间,斩杀后金鞑子无数,扬我汉人神威,这些事迹早已被大江南北的人士所传唱,我们这些督师旧部闻之也俱感荣焉!”

此时朱安国、应松、罗大千、倪浩几个认识洪安通的人也纷纷上前亲切的和他打着招呼。

当众人得知此人乃是辽东团练总兵吴三桂的师兄之时,都大感兴奋。要知吴三桂近些年来立下战功无数,盛名远播,已然隐隐成为大明最出类拔萃的青年将军。而今就连远在辽东的吴三桂都派他师兄前来拜祭袁督师,可以想见如今的山宗名声还是非常响亮的。



第七十七章   新式装备  上

洪安通首先拜祭了一番袁督师的灵位,随后向孙仲寿说明了来意。道:“吴将军此次派我来主要有三件大事,方才那几个李闯的使者就是一件,吴将军早已从各种渠道得知李闯见你们山宗这几年在江湖上闯出些名头,便有收归你们的企图。因此让我来劝告你们,那李闯归根结底乃是一草寇出身,不但胸无大志,且目光狭窄,绝成不了大事。况且我们都是大明的旧将,与李闯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就算将来李闯闯出些名头,也不会真心对待我们,迟早会使出兔死狗烹、卸磨杀驴的招数。未免你们上当受骗,特让我来警告你们。”

孙仲寿道:“吴将军远在千里之外,竟还能时刻关注着我等。实在是叫我们愧煞啊!请你回去转告吴将军,就算他不说,我们这些督师的旧部也绝不可能与那李闯结盟。毕竟我们的出身不同,也不会像他们那样公然造反。”其余人等也都纷纷附和,表示绝不会顺服李闯。

洪安通点了点头道:“第二件事就是和这两个人有关。”说着用脚点了点兀自昏迷不醒的那黄须人和白脸人,道:“这两人乃是京师的厂卫,此次奉太监总管曹化淳之命前来此地偷听你们的谈话。并且与东莞府作了疏通,一旦他们二人将偷听到的内容带回东莞府,或者是他二人死在这里回不去,那东莞府早已预备的几千兵马就会趁着夜色将此山包围,随后就会将你们逐一擒拿。”

这时人群中有人喊道:“怕什么,我们这里聚集了两三千人,便是来他个一万明军,我们也不会放在眼里。”

洪安通听了冷笑道:“你以为他们会蠢得今夜就来围山么?哼,等你们都散去之时,他们在山下再来个守株待兔,那时你们一个个势单力薄,还能有逃脱之路么?”

众人闻言不由的心中一惊,细想起来事实的确如此。明日他们就要分散下山了,如果明军逐个击破,那还真没有法子可想。

此时洪安通双手一伸,将那两个昏迷的人拍醒。孙仲寿上前喝问:“曹太监派你们来干甚么?还有多少同党?怎么混进来的?”众人也纷纷上前喝问。

无论别人如何问话,那两人依旧默不作声,看来骨头很硬。

洪安通微微一笑道:“既然问不出什么,那就送你们二人上西天!”话音刚落,双手向下拍去。只听“哭擦”一声,那两人的头骨深深的陷了进去,登时倒地身亡。

孙仲寿见状面色陡然一变,既惊叹于洪安通绝顶的内力,又对这两名太监突然丧命而担忧。急问道:“洪老弟,你把他们杀了,那东莞府岂不是会派兵来围山么?”

洪安通安慰道:“不必惊慌,适才我说过吴将军既然知道,哪还有再让此事发生的理?”接着道:“放心吧,吴将军早已在朝内做了妥善安排,定不会叫那东莞府出兵的。”

既然此话是吴三桂亲口说出的,那众人当然都深信不疑了。纷纷感激吴三桂的料事如神及援手之情。

孙仲寿忙追问道:“那第三件大事是为何呢?”

洪安通低头看了看袁承志一眼,缓缓道:“袁督师的公子如今正处在修习武功的最佳年龄,如果要继续这么荒废下去,恐怕日后再想要接着研习高深的功法已经很难了。”

洪安通话还未说完,孙仲寿已抢着道:“实不相瞒,我正为此事发愁。吴将军既已清楚此事,难道他是想亲自收袁公子为徒?或是由洪公子你担当?”

洪安通摇头道:“当日我们早就说过了,由于我们经常要出入战场,根本就没有时间指导袁公子,跟着我们只会误了他。”

孙仲寿失望之情溢于言表,道:“那袁公子该怎么办?”

洪安通接着道:“吴将军告诉我说,只要你们亲自领着袁公子奔向一个地方,向那个人诚心诚意的诉求,相信看在去世的袁督师面上,他会同意的。而且据说那人的武功深不可测,就算是我和吴将军怕也不一定是他的对手。”

孙仲寿见洪安通说的奇特,忙问道:“哦?去什么地方?”

洪安通缓缓道:“那人居住在华山,名字叫做穆人清,江湖人称神剑仙猿。此人虽然年龄很大,脾气却不小,但相信看过袁公子的资质后会同意收他为徒的。你们尽管放心!”

殿内的群豪有人听说过穆人清的名头,知道他是华山派掌门人,是一个成名已久的人物。在江湖中德高望重,但却早已不在江湖中走动。如袁公子能得到他的亲手调教,那日后身手定然不可限量。

孙仲寿见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得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带袁公子去华山走上这一遭了。

将三件大事交代完毕后,洪安通左右扫视了一番,询问道:“请问这里哪位是海外渤泥国来的张朝唐公子?”

孙仲寿等人见洪安通突然问及张朝唐,不禁心中大奇,渤泥国远在万里之外,为何张朝唐的名字竟会传到他的耳中?孙仲寿连忙将躲在远处畏畏缩缩的张朝唐找来。另一个叫做杨鹏举的放心不下,便也抖着胆子跟了上来。

孙仲寿介绍完后,洪安通冲张朝唐拱了拱手,道:“张公子乃是海外来的客人,我家吴将军虽然身处辽东,但却对和我们中土一脉相承的海外华人非常关注。他听说张公子亲来中土,本想邀你到辽东走一遭,但无奈如今天下兵祸连连,这来回的路途着实不安全。况且他根本就抽身不得,因此只得让在下给张公子传个话。”

张朝唐客气道:“虽然我久居海外,但吴将军的事迹我们也多有耳闻。在下心中也十分仰慕吴将军的英明,无奈却没有福分见到吴将军的英姿。没想到吴将军竟还知道在下这等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知吴将军有何吩咐要仁兄向在下转告?”

洪安通道:“吴将军要我转告张公子,他素闻海外我华人人士在当地屡有受排挤甚至欺压者。他对此事一向看不惯,因此他要张公子回去之后向驻地的华人转告他的意思,虽然现今他没有时间与能力来为海外的华人排忧解难,但将来如他有了这个机会,他定当适时的出兵海外,充分谋取海外华人最大的利益。”

张朝唐听了不由的感动万分,动容道:“吴将军远在万里之外,却依然时刻惦记我们这些流荡在海外的华人。这份高义着实令我等感激,请转告吴将军,在下回去之后一定将这番话带到每一个华人耳中,让他们知道在我中土几百年来终于能够有人为我等做主了!”

众人闻之也不禁动容,对于这些流落在海外的华人来说,在历朝历代的当政者都还从未有过这种说法,因此三桂能够做到此点,纵使将来不能如愿,已足以让这些华人感激不尽了。

洪安通看了看站在张朝唐身边的杨鹏举,随后对孙仲寿道:“吴将军还说了,这位杨鹏举兄弟虽做事有些冲动,但还算是条汉子。希望大家不要为难他!”

孙仲寿等人越发惊叹于三桂的卓越远见,竟然能对几千里之外发生的事了如指掌。当下诚恳的道:“既是吴将军吩咐过了,大伙当然遵从。”

洪安通点了点头,随后对那杨鹏举道:“如今兵荒马乱,镖局的行当也不是很保险,你不如随张公子到海外一游。一方面沿途可以照顾张公子,另一方面也能见识一下海外的风土人情。”

杨鹏举本对自己的性命还一直担心,此刻见洪安通一句话便救了自己一命,心中对那个从未谋面的吴三桂将军不由的好感大增。当下连忙拱手道:“多谢仁兄美意,在下定将张公子平安送回海外。”

洪安通见三桂交代的诸般事由都已办妥,便要告辞返回辽东。孙仲寿情知挽留不住。当下只得拱手抱拳道:“请洪公子回去转告吴将军,就说吴将军在千里之外还惦记着我们,帮我们解决燃眉之急,这份大恩大德实在是无以回报。日后但有所命,我山宗几千名弟兄刀山火海,绝不会皱一下眉头。若违此言,天诛地灭!”说完单膝跪倒,脸上一副肝脑涂地的神情,殿中的其他人也紧跟着呼啦啦跪倒,口中高呼吴将军大义。

洪安通连忙拉起孙仲寿,又招呼众人起身。孙仲寿道:“洪公子,请回去转告吴将军,一定要保重自己,千万莫要像我家督师那般被奸臣所害,昏君所误啊!”说到这里声音已有些哽咽。殿内众人想到袁督师被千刀万剐的惨状,眼睛都红了起来。

洪安通点头坚定的道:“你放心吧,吴将军早有所言,此生就要以袁督师为榜样,以消灭后金为己任,誓死捍卫天下的一统!如果这其间有奸臣陷害、昏君无道,他绝不会像袁督师那样束手待毙,必要之时他还会拨乱反正,已正朝纲!”

三桂这番话言下之意自然很明显,袁党众人听了立时发出一阵欢呼。孙仲寿也眉头扬起,兴奋的道:“请转告吴将军,一旦真到了那日,请他万万莫要忘记我山宗的弟兄,我们时时刻刻唯吴将军马首是瞻,至死不渝!”其余人等也纷纷表示出相同的意思。

洪安通见自己来此的目的都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