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这个冰雪天气,也导致宋军行军速度下降,当曲珍前行军来到肃州时,肃州开始全城戒严。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有一个黑水镇燕军司。河西走廊北方就是大漠,也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腾格里大沙漠,现在也是沙漠,但不及后世恶劣,大漠里有许多绿洲,甚至湖泊。比如石羊河的下游,就冲击成两个湖泊,其面积不亚于后世的巢湖。发达的石羊河湖水系,养育了许多游牧民族。但这不是最大的水体,最大的水体乃是自祁连山发源的山丹河,再到肃州的黑河,过了古长城后又称为弱水。弱水的下游位于夏辽边境,形成三个湖泊,居延海,是中国的第二大湖泊,面积仅次于青海湖,比鄱阳湖与洞庭湖面积还要大。

辽夏争甘州,辽国伐甘州回鹘就是从漠北出发,抵达居延海,再顺着弱水川、合罗川抵达甘州的。居延海与弱水川、合罗川水草丰美,又是到达漠北的重要道路所在,因此成为西夏的经济与军事中心。西夏在这里为了防止契丹南下,设置了黑水镇燕军司。

曲珍攻打了两天,未攻下肃州,燕山军司闻听后,派出军队来援,侥幸王光祖也料到这种局面,随后率领中军匆匆赶上。肃州攻防战开始。双方兵力对比宋军仍占据了优势。当地有百姓,但各部族也多反感西夏的统治,大多数保持了中立态度,在这里,在人和上两国是平等的。武器宋朝更犀利,西夏占据着的仅是肃州城墙优势。

连续攻打了十几天,经过一场场鏖战,王光祖牺牲了六千多名将士,包括曲珍本人也身负重伤,才将肃州拿下来。然后兵出肃州,直奔瓜州。未动黑山军司,它的位置同样重要,是防止契丹入侵的北大门,但从黑山军司有段段续续的绿洲,通往贺兰山,宋朝现在若动黑山军司,目标太明确了。

又是一番血战,二月初三,瓜州再度夺下。瓜肃二州夺下,西夏在沙州的驻兵也因为支援瓜州所剩无几,宋军兵出沙州,沙州余下的兵将立即逃之夭夭。

至此,河西走廊全部收复。

西夏大骇。

其实自从听到宋朝出兵甘凉,动向已经明了,都知道宋朝剑指河西走廊。

但正月里天气仍然很寒冷,这给宋军带动许多麻烦,同样给西夏也带来一些麻烦。李元昊风雪夺甘州,行军速度很快,可那是经过数月准备的。现在西夏上下根本就想不到,再加上春节来临,更没有人注意。自宋军出兵甘凉,除了黑山军司组织了人马支援肃州,西夏一兵一卒都未来得及出,就眼睁睁地看着河西走廊四州丢失。

梁氏耍无赖很厉害的,二月来临,准备完毕,派军队强攻凉兰二州。这是无奈的事,西夏得到河西走廊,乃是河西走廊分布着各个种族,大家各打着各的心思,这才大摇大摆地从沙漠的边缘分散入侵各地,最终将河西走廊拿下。现在为宋朝所夺,西夏不敢故伎重演,那样必被宋军截段后勤奋供给。只能强攻兰州与凉州。但反过来,只要夺下凉州,宋军孤军海外,只能从青海撤回内陆,河西走廊也就重新收回来。

但还是不够的。

梁氏又派使责备宋朝,为何侵犯河西走廊。

宋朝回答得十分理直气壮,想要宋朝交还河西走廊不难,请西夏人清君侧,恢复汉礼,让李秉常亲政,同时诛灭三十名奸邪,包括梁家诸子,以及仁多零丁等大将。

若仅是恢复汉礼与李秉常亲政,梁氏肯定会答应,关健是后面三十个人选,梁氏是不可能诛杀的,若杀,梁氏所有的臂膀自断,她的下场会很惨,她能关儿子,儿子为什么不能关上?甚至还不如武则天临死的那一年。

梁氏也知道讨不回来,因此听闻凉甘失守之后,就派了使者向契丹求援。

契丹这几年与宋朝关系良好,特别是去年宋朝奉献种籽,让契丹许多大臣对宋朝的友谊交口称赞。并且还有一个方面也能看出宋朝的友谊,宋朝占据河湟后,封董毡那个不重视的契丹公主为北朝大长帝姬,赐绢帛三千匹,金一千两,银三千两。其实契丹那个悲催的公主凌结摩此时在吐蕃没有半点话语权,为何宋朝如此重赏?这也证明了宋朝敬重契丹。

但契丹也不想宋朝侵吞河西走廊,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派使来宋询问。

宋朝立即给予了答复,当初狄青得到西夏六州,并且是西夏最重的六州,老巢所在,但很快就交给了西夏。这次是一样的,西夏奸邪乱政,梁氏把握军政大权,对宋朝一直没有抱有友好的态度,这些年年年犯边。

然而李秉常主张恢复汉礼,勤政爱民,颇有作为。故此,宋朝出兵河西走廊,逼迫西夏还政李秉常。只要西夏还政,宋朝还会将河西走廊交还给西夏。

契丹听使者回去禀报后,忽信忽疑,似乎宋朝在外交上是一直傻呼呼的,狄青归还六州,也确有此事。再加上开战至今,宋朝都没有增兵西北,大多数人相信了。

某种程度上,契丹的心态与当初夏辽交战宋朝心态是一样的,最好两国打得鱼死网破。

这种抱着看好戏的心态以及忽信忽疑的心理,再加上契丹还贪图着秋后的杂粮种子,因此对宋朝出兵河西走廊缄默不语。

三国在扯皮,甘凉治理却开始。

郑朗推荐了赵挺之,因此朝廷以赵挺之前来主持安抚任务,为了不表示占领河西走廊之心,宋朝也未设甘凉路,仅给予赵挺之一个甘凉安抚使之职,配合章楶安抚百姓。

接着大量物资从陕西运来。

因为宋朝禁商,以及西夏重敛与经济崩溃,整个河西走廊百姓过得很苦逼的生活。一匹骏马一度只能换半匹绢,物价上涨到何等程度。但前面宋军占领,后面大量的丝绢布匹、茶叶瓷器、铁器纸张、药材香料、粮食矾酒,滚滚而来。

不是无偿供给的,那样太浪费钱帛,郑朗也一再警告,对于民族政策亦如教育孩子一样,平时不能鄙视,虐待,苛政,但也不能惯着宠着,当大爷,今天当了大爷,明天稍有不好的地方,这些部族就会闹事甚至反叛。对中原百姓如何治理,那么对各蕃部也应当如何治理。

所以这些货物是通过两种方式交给当地百姓的。一是商业交换,但非是现在这种物价,而是很公道合理的价格,通过皮毛牲畜与当地的一些特产,将这些货物换回去。

这就足够了,很快物价就平定下来。

还有,就是挪出少量货物,以货代工的方式交给百姓,让百姓与战俘配合宋朝于一些重要的关卡所在修建十几个堡砦,以及拓展现在的主道。

同时暗下里放出风声,甘凉四州同样会实现蕃候制度。

蕃候制度主要是拉拢收买各部,使各部归心,分化董毡诸王室的影响力,削弱各部首领的自治权,使得河湟能迅速安定,并且朝廷能治理与控制这块地域。

对于河西走廊诸部,无论是西夏治理,还是宋朝治理,皆是一样,反正皆没有了自主权,对此不是很排斥。相反,宋朝统治,不会发生西夏统治的暴政,甚至因为宋朝统治,丝绸之路会重新繁荣。而蕃候制度中的种种让利,则是让他们感到了意外之喜。

但在没有暴露宋朝的雄心之前,宋朝没有公开承认此事。

进攻河西走廊,是“托管”,逼迫西夏恢复君权,还会交给西夏的。

这是说,但不是这么去做。

接着宋朝又将四州大批的贵族,以及一些死忠于西夏,英勇反抗宋军的各个部族强迫着,送到西夏。这批人不少,毕竟西夏经营了这么多年。但没有动他们的财产,让他们将财富与奴仆带回西夏国内。

非是宋朝好心,这同样是为未来打下基础,毕竟占领西夏后,也要治理,若做得太过份,西夏百姓英勇反抗,治理难度增加,甚至讨伐难度也会增加。

暂时的驱逐,乃是为了使三州迅速安定下来,不会有人反叛。

宋朝迅速拿下河西走廊,震动不小,不说国内百姓雀跃欢呼,西域也震动了。连喀喇汗王朝也派使来到凉州,拜见章楶。但这一年,喀喇汗王朝动乱不休,先是在前几年败于塞尔柱,大汗纳斯尔被迫请和,又是在这一年,“东方与西方的苏丹”公正的大汗纳斯尔去世,汗位由其弟希兹尔继袭,但不久希兹尔又去世了,大约是在秋天,由希兹尔的儿子阿赫马德继袭汗位。阿赫马德性格残忍,又与教权发生了严重冲突,几年后伊斯兰教法官阿布请求塞尔柱出兵相助,占领了河中,将阿赫马德放逐于伊斯法罕。因此郑朗对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国度不感兴趣。

章楶对喀喇汗现状不了解,又未得到郑朗嘱咐,看到喀喇汗派使来见,十分热情的招待。另外就是势力更弱小的西州回鹘,同样也派使来到凉州。郑朗对赤岭以西诸部都不感兴趣了,况且西州回鹘。若不是沙州的地理位置,就连沙州郑朗都不大感兴趣,无他,离宋朝太远。因此缺少了郑朗指导,章楶只能自由发挥。

喀喇汗派使是为了友谊,或者其他的什么,这时候西域各国对中国还是很向往的,毕竟宋朝是世界经济与文明的中心所在。但西州回鹘则是有些担心,对此章楶一再表态宋朝不会染指西州回鹘。甚至隐晦地表态了宋朝以后的边境西方南到沙州,北到瓜州北的马骏山,也就是现在西夏人拥人的地盘,然后不可能扩张了。

不但西州回鹘与喀喇汗派出使节,就连赤岭以西的海北草头鞑靼、大非川一带的阿柴部、黄河源头的脱思麻部以及草头鞑靼南方的黄头回纥部等部族也派出使者,这是无奈的事。

宋朝占据河湟,又将西方的沙州占据,而吐蕃高源上又没有一个强大统一的力量做后盾,青海一带差不多也成了宋朝的内陆海。

然而对其地,郑朗还是不大感兴趣,技术力量跟不上,朝廷派官兵到达这里,运输成本太过高昂,多是高山雪岭,开凿道路困难,想要控制治理,复杂的地形必须要派驻大量官兵,而这里现在水土破坏严重,地广人稀,甚至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人家,得不偿失。若驻扎得少,又无法控制,甚至有可能处理不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因此政策仍与以前一样,继续羁縻,是真正的羁縻,朝廷只接受名义上的朝拜,对其地却不进行任何参预。

这些地区等于是外交。

还有,就是河湟诸部。朝廷设置一百四十个蕃候,毕竟统治时间不长,真正对宋朝归心的不会超过四十个,若没有蕃候带来的优惠,这个数字会更少。中立的更多,至少有五六十个。还有一部分对宋朝统治有反感,但不敢有反意,这部分蕃候也有二三十个。另外还有二十个左右的蕃候,手中部族多,力量强大,再加上范纯仁虽安抚了人心,手段略过偏软,因此都有点儿桀骜不驯。前段时间,章楶下令召集诸部兵士,这二十个部族皆有点阳奉阴违。

但宋朝得到河西走廊,一个个全部傻眼了。

他们手中是有些力量,但在宋朝分化之下,其他各部族未必会帮助他们反抗宋朝。就连各蕃候自己手中的各部族也未必有反意,甚至前面一反,后面就有其他的族长想取而代之。

宋朝得到河西走廊,河湟有河西走廊一隔,等于与西夏没有任何联系,没有西夏侧应,他们孤掌难鸣。甚至就连董毡也被宋朝强迫抽于五万劳力,阿里骨能带回几人,也让人怀疑。凭借他们自己,是很难有力量对抗宋朝的。

得到消息后,这些蕃候皆有些惶恐不安。

果然报复来了,宋朝未处置他们,但对这些冬天不奉命的各个蕃候强行下出最后通牒,让他们出兵兰州。不但强行他们出兵,数量也增加了两到三倍。

肯定没有安多少好意,然而迫于宋朝威势,最后一个个不得不答应下来。就是在继续观望的,朝廷也立即下了诏书,这些强大的蕃候,以前为了安抚拉拢,朝廷不仅授予候爵,同时还授予了一些职官。没有观望派如约派出兵士的未动,继续观望的立降职官。职官可大可小,可小或者当它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荣誉,可大那个问题可严重了。这无意是一次更严厉的警告。无奈之下,只能羞羞答答的派出兵士。这些兵士陆续抵达前线,西夏反攻开始,在章楶调派下,这些兵士皆分配到第一线。

对于牺牲的,还是按照以前的措施,给予了优厚的抚恤。但其性质与西夏一样,害怕汉人多了,无法控制,于是用汉人做撞郎令,当成炮灰,减少西夏国内汉人数量。抚恤是有了,数月之间的保卫战,这些部族派出的壮丁能平安回来的十不足二。

并且这些蕃候们还不敢有怨言,宋朝想打压他们,又何止这一手段,因此只能暗暗希望西夏击败宋朝。又有一些机灵的,派使去开封,希望得到宋朝赵顼的原谅。不一而足。

三国在扯皮,河湟诸部各有各的心思与打算,前线战火不休,这更使得西夏百姓雪上加霜。

不知不觉中,春天就渐渐深了,也到了宋朝真正动手的时间。

第九百一十九章 辗压

时光到了三月下旬,郑朗又去了一趟郊外。

今年是杂粮种植的第二年,面积远胜于去年,但还是作为种子的,顺便摸索最佳的种植方法。到了明年才能推广,朝中各大佬在郑朗带动下,时常过来查看,其实这就是一种态度。

史上棉花在宋朝就延伸到了福建地区,因为没有人注意,或者向北方移载,棉花一直没有在宋朝推广,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早在唐朝,驻扎在西域的唐兵就种植草棉子,也就是棉花,却没有人想到将它带到陇右地区,因此兰州等地区,也未有人种植棉花。到了明朝时,朱元璋亲自下诏全鼓励种植棉花。棉花才在全国推广,这让多少百姓穿上了衣服,不再畏惧寒冷的冬天,明军都可以正式在辽东驻扎,更不要说它造就了东南发达的经济。

但雄才大略的人物终是少的,后来明朝皇帝一个不如一个,各种杂粮在明朝陆续出现,但因为没有人鼓励推广研发,一直没有发挥出它们的作用。不是杂粮能让人吃腻,不要说远古,就说现在的宋朝,主食一米二豆为贵,如果天天吃菱角米那是最好不过,但是不可能的,一有时季性,二它太贵。麦食也不差,尽管麦面里有许多麦麸,但对于广大的北方百姓来说,平时还不得不以粟与高梁为主食,甚至一些水乡地区的百姓以茭瓜为主食,茭瓜当蔬菜炒炒还是不错的,可当成主食能成么?还不止,就是经济远胜于以前,现在还有一些贫穷百姓到了春天来临时,不得不挖野菜充饥。至于女真那边更差,一半时间半饥不饱,打猎,种植,捕渔,游牧,为了生存,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悲情的故事。

因此有了种籽还不行,朝廷得重视,只要重视了,才能迅速推广。

带回来的作物很多,有花卉,有水果,有蔬菜,还有就是现在最重视的杂粮,实际包括一些芋类,还有花生,以及南瓜等等,同样可以当成杂粮充饥。

这些杂粮会给现在带来许多变化。

会产生多少变化,看着葱郁的各种杂粮在生长,郑朗颇为期待。

看完了,叮嘱了几句,郑朗返回京城。

刚回到家中,门房通禀,说是河湟来人求见。

在章楶强迫下,一些不配合的蕃候不得不出兵相助,章楶立即将他们编入军队,并且立即投放到前线。是最前线,西夏不可能坐视宋朝得到河西走廊,派出军队反扑。

这些部族的士兵本来就是强迫来的,士气不旺,又没有经过训练,军纪散漫,两军交战后,西夏奇迹般地发现,与宋军交战,以前胜少败多,现在胜多败少。

这让梁氏看到了亮光。

但正是章楶所希望看到的,反正背后是高大的城墙,西夏不善于攻城,得让梁氏产生错觉,无论西夏是胜少败多,或是胜多败少,但每一场战役下来,都会出现牺牲,都会浪费钱帛,都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两军消耗,西夏人有伤亡,宋朝这边也有伤亡,可伤亡的是这些不听话的蕃候手下子弟。借西夏人的手削弱他们的力量,何乐而不为。

摆明了,就是削弱。真正到战争来临的时候,因为这种矛盾与略略的仇恨,章楶是不敢用他们的,别的不说,高仙芝兵败于大食之鉴他还是知道的,若没有葛逻禄人的背叛,高仙芝怎能输得那么惨。

因此,现在宋朝让会州与凉州、兰州中间成为一个巨大无比的绞肉机,不仅要绞去西夏战士,西夏财富,还要绞去这些不听话的蕃候部下。

看到这种局面,各个蕃候坐如针毡,又不敢反抗,正好春暖花开,河湟又大修道路,道路远比以前发达,于是相约,迅速来到京城。做贼心虚,不敢立即谨见赵顼,也害怕见不到。

于是先找到郑朗。

郑朗见了。

来了二十几个使者,有一半人参加过蕃候大会,其中包括董族、溪族、葩俄族与拶族、心牟族这些强大的种族,当然,若不强大,也不敢产生不好的心思,没有资格与宋朝阳奉阴违。

不过各有各的原因,溪族坐视乃是宋朝未完全将溪歌城交给溪巴温,而是将它作为了积石军的军城。葩俄族让王韶杀惨了,不反叛就是好事了,更休想指望他们忠于宋朝。拶族同样,让郭成杀得落花流水。至于董族和心牟族是跟着董毡走的,也没有意外。而且郑朗很怀疑一件事,史上鬼章多次进入洮州,将洮州闹得天翻地覆,董毡明面没有过问,可果庄部族地是在廓州南方与积石军北方,想要进入洮州,必须将溪族人赶走,但前面还有,要么沿着大积石山,顺着木波族进入洮州,要么从董族进入洮州。郑朗估计鬼章作乱洮州,多半是董族放开通道,暗中支援。

但未必是湟州所有蕃候全部阳奉阴违,例如亚然族温氏两兄弟,吹折、密藏、邈龙等大族蕃候,帐下皆有上万或者数万战士,这一次皆主动配合了宋朝征兵。

总之,对宋朝阳奉阴违有三个原因,一是王韶杀得狠,产生了一些怨怼,二是忠于董毡各大族,看到董毡去年一直未动,于是学习。三是对宋朝有些处置感到不满,例如溪族。但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些部族皆很大,有了那么一点本钱与宋朝顽抗。

郑朗让他们坐下来。

这些人开始诉苦。

郑朗问道:“当初盟誓是怎么说的?”

为了治理河湟,甚至未来治理河西走廊、西夏,执行的非是宋朝政策,而是蕃候制度,比如以人丁征税,这个丁税别当真,还不及诸监给蕃候分红的三分之一,但征了税,也就意味着朝廷才能真正对这里治理。象赤岭西侧,哭着喊着求宋朝去征这个丁税,宋朝也不会去征。而丁数多寡,意味着各州军议事时排名的前后,有多少发言权,并且诸监股契就是按照丁数多少授予的。这是享受,但也要付出。丁数的多少,就要承担多少兵役。

其实所谓的兵役,也就是这次伐夏之战。

难道以后收复幽云十六州还能将吐蕃兵士一口带到河北去,那是不可能的,吐蕃人凶悍是在高原上,到了平原更息菜。

但现在呢。只享受权利,不付出义务可能吗?

盟会上未说伐夏,但说了征兵一事。

这是血盟,郑朗本人也割破了手指,放血入酒,与诸族发誓饮下血酒。

宋朝执行了,事实做得很不错,就连对吐蕃的基础建役所用钱帛,也超出了他在盟会上所说的数字。这些年河湟也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在这二十几个蕃候却没有按照盟会所说的那样去做。

凡事占个理儿。

郑朗仅一句,一起语塞,只能认错。

郑朗又说道:“实际原先我授命章质夫,若你们继续不听命令,第三步就是减少或取消息你们作监股契,将这些股契当成奖励,分配给其他蕃候。若再不听,第四步就是剿灭!相信会有许多蕃候愿意配合朝廷,看到你们的灭亡,得到你们的百姓,得到你们的作监契股。”

但郑朗还是给了他们一次机会,去西府讨了手令,让他们前去凉州,通知章楶中止。

然而这时也不需要再消耗了,并且这时各族部下所剩不足两成之数。

这些人离开京城,带着手令匆匆返回西北。

朝廷正式下令,将河北河东各组军的兵士调到京城,未说伐夏,而说是让他们来京城,演武阅兵。

共十一万人,成员有些杂,多是乡兵,还有少数保丁、壮丁与一些弓箭社的民兵。

这部分军队非是主力军队,前期还是当成民夫用的,押运粮草物资,也借着这个名义,进入西北,以免过早惊醒契丹。还有禁兵,人数并不多,只有二十五万人,多已经在陕西河湟,这次调派的禁兵并不多,一是迷惑西夏与契丹,二是本身禁兵数量就在下降。

熙宁改制,包括政治经济与军事,在军事上改制的有许多方面,一个变化,就是陆续减裁禁兵,增加了乡兵。改制后,禁军数量一直维持在六十万上下,始至今天,包括已经牺牲的禁兵,数量只有五十八万人。禁兵裁减得还不算厉害,最厉害的就是厢兵,厢兵的任务宋朝明确规订就是以供百役。例如壮城军修筑城池、作院军用于制造武器、桥道军修路铺桥、船坊军用于造船、河清军治河、装发军用于运输、惩罚偷懒的禁兵以禁入厢、看押牢城,等等。

起初设置它也非是为了战争,一有灾害,将灾民编入军中养起来做劳役,抚恤灾民,用意是好的,可养兵的钱还是出自百姓,因此它成了宋朝沉重开支之一。

在郑朗陆续带动下,灾害时用工带赈,厢兵安抚灾民的目标已经失去了,至于各地建役,大型建设也于灾害之年,用灾民做了,或者朝廷直接拨款做了,劳役的意义也进一步削弱。因此改制后,郑朗削成二十七万人,后来又出现了保安监,许多坊场河渡拍卖出去,增加了乡兵保丁联防捕盗,进一步削弱了厢兵的作用。若不是有一些作用,厢兵这一编制可以直接取消。

陆续裁减下,此时厢兵只剩下十七万人。

禁厢兵只剩下七十几万,若没有乡兵与保丁,就是赵顼也不会太放心,因此增加了乡兵数量,乡兵从改制后十九万人增加二十五万人。这是一次有着积极意义的改制,首先费用,养一个禁兵费用等于是养两个乡兵,节约了大量军费。其次兵士本身,养禁兵费用高,可京城物价高昂,禁兵家属未必会衣食无忧,但作为乡兵,一家人非是生活在物价高昂的京城,再加上各驻地又有一些营田,让他们增加收入,朝廷用费减少,但作为兵士本身,一家人少了后顾之忧,又减少了禁兵轮戍所带来的全家分离之苦。三是间接的费用,各地都有营田,但禁兵会种田吗?因此这些营田多是租给当地百姓种的,造成了种种矛盾。乡兵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前方出了粮食,后方就减少了粮食供给,也等于是替朝廷节约了大笔费用。四是乡兵生活在本地区,熟悉当地的环境气候,特别是南方的山区,比禁军作用更大。五是将乡兵正式编制,减少了当地的兵役,让百姓松压。

不过在宋朝制度下,郑朗也不敢过份裁减禁兵数量,维持在六十万,更不敢过份地增加乡兵数量,就是武器,同样优先供给禁兵,再就是乡兵、蕃兵。

正是这种情况,宋朝立四十军,只包括了二十几万禁军,其他的包括河北河东这十一万军队,还有陕西的乡兵与少量蕃兵,但远非这四十军,此次虽出动了二十五万禁军,还有。陕西九万乡兵会全部参战,同时还有陕西与河湟十万蕃兵。明确参战的兵力就达到了五十五万。还不止,一旦伐夏,章楶还会从甘凉四州动援数万蕃兵与回鹘兵种。这中间还不能计算二十多万民夫。

这将是宋朝史上最大的兵力调动,不仅有八十多万兵士与百姓投入战斗或者后勤运输当中,还有五千门火炮,以及二十万把神臂马球与马黄弓,以及新式盔甲,与其他的武器。仅是战前,朝廷就花费了一亿一千万缗钱准备了大量粮草武器盔甲以及其他各种物资。

但西夏失去河西走廊之后,举国动援,兵力也不可能超过五十万人,财政上更是一塌糊涂。

若从民心士气,以及财政与兵力武器等因素相比,此次宋朝伐夏,几乎是一场辗压。

而且更可怕的,宋朝还有其他的后手,作为即将开赴前线的郑朗,在这么大优势下,还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态,省怕宋朝史上五路失败的故事再次上演,甚至为了保持后方支持,将王珪都弄了下去。

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河北河东的乡兵渐渐到齐了。

第九百二十章 平与正

在这段时间内,郑朗先是将两个养子调回京城,又将小女婿调到京城,再就是将郑苹母子一起喊回京城,一家团聚。

不知道真相的以为郑朗是以权谋私。

但不是。

大战开始,朝廷动用的禁军就达到了二十五万人,余下的禁兵更多,但河北河东要驻扎了近两十万兵力,巴蜀、两广、两荆、两淮、两江、两浙又分去近十万禁军。

也就是说,京城的禁兵只有几万人。

还有几十万保丁,保丁不能说不起作用,一是济贫,阻止了兼并夺佃蔓延,维护了京畿地区的稳定。二是全民练兵,可以抽调出一些勇士进入禁军,提高禁军的战斗力,扩大禁兵家属郊区化,减少禁兵家属的生活成本。三就是联防捕盗。当然,在迫不得己的时候,如果将他们征集起来,多少会发挥一些作用。

然而保丁就是保丁,战斗力不可能达到正规军队的水准。

郑朗西去,手中拥有各种兵力几乎达到六十万,外加二十多万民夫,几乎拥有全国六成的兵力,一旦有不好的心思,宋朝亡也。因此将其家属全部调到京城来,以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说闲话,骚乱后背。

但这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岳飞就做了傻事儿,对赵构说,俺们将家属一些做人质扣在京城了,你这个老儿为什么还不放心。下面就不大好说了,四大节度使除了部分军队是来自朝廷的,余下的全部是各自从江淮征来的兵力,说是岳家飞,实际大半就是岳飞的私兵,甚至供给都是各自想了办法来解决的。

当然,岳飞死因很复杂,即便他那个责问让赵构很难堪,在群臣面前下不了台,尽管他参与了太子一事,尽管他想要将刘光世的军队兼并到手中,将徽钦二帝迎回,反对赵构议和,可是赵构仍给了他太尉、宣抚使兼营田大使,甚至前所未有的一品官职开府仪同三司(开府指能有开府衙权,三司就是三公,乃是名义上最尊贵的使相,在岳飞之前只有赵普、吕夷简、王钦若、韩绛、文彦博、蔡京等少数十几人拥有的头衔)。实际十二道金牌召回后,赵构打算对付的还是张浚,非是在庐山守孝与文人唱和的岳飞。

岳飞之死与郑朗无关,但前后车之鉴不得不防的,更不能让十二道金牌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郑朗还嫌不够,让高遵裕担任此次出行的副帅。不是让高遵裕指挥这几路军队,高遵裕也没有这个胆量与郑朗抢指挥权,而是让他起一个监军作用。

小心驶得万年船。

正是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