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汉死活不承认,又喝着闷酒。

宋九与高琼对视一眼,其实很简单,就是康延泽击败叛军后,也将诸首领一一砍首示众,看来这个大汉地位不低。但高琼不想多事,宋九是根本就不排斥。没有这个因,那来这个果。几个首领当中,除了吕翰,他是不抱同情心的,就是分赃不均吧,也不能叛乱,不然巴蜀怎么乱成如此?他是宋人宋将!

但对全师雄,他是抱着同情心的,被将士们逼着反叛,就是这样,还想投降宋朝,然而女儿被宋将抢走了,族人杀光了,财产一起掳走了,换自己也急啊。

宋九说道:“巴蜀死的人太多了,夹城屠杀了两万多人,嘉州一战,又死了几万人。仅是在战争中,最少就有八九万壮丁惨死,更不要说流民盗匪屠杀的百姓。”

大汉听到这里,又悲愤喝了一大碗酒。

“但这个结果陛下是最不想的,我从荆湖回来,陛下最赞赏的是我一句话,既为我大宋子,就是我大宋民,当一视同仁。可是你听过这样一句话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吕翰是宋将,但他叛乱了。前蜀太祖孟知祥是后唐将,结果他叛乱了。”

“原来,原来……朝廷为何派这人来巴蜀,难道你们大宋没有其他能打仗的将领?”

“有啊,但有几人能有这几位将军会打,秦灭巴蜀,当时有蜀、巴、苴数个国家,四分五裂,秦朝派来的是最会打仗的军事家司马错,还几乎花了半年时间才将巴蜀拿下。三国蜀汉僵持了几十年,甚至在诸葛亮带领下屡次反攻关中。十六国时的西蜀,东晋花了五年时间才将它拿下。只有前蜀后主太昏庸,才让后唐庄宗军队不足两月将巴蜀拿下。为何?巴蜀百姓善战乎?巴蜀地大物博乎?非也,乃是巴蜀之地形。王将军等人六十六天拿下巴蜀,陛下用之正是用之战斗能力也。这是收复战争,不用能打仗的将军,难道还用文官来?”

宋九是狡辩,宋朝一统天下,让中原百姓得到一百多年难得的承平时光,从某种意义是好的。

但看看实际,只有一个吴越钱俶是成气候的,但也是一个抱大腿的,其他有几国皇帝是象样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差。何必弄得如此复杂?

特别是皇帝,不就是养几个废物皇帝吗,宋朝养的闲人还少吗?何必一一弄死。这些人死得不明不白没事,后来对付党项人,也想留,人家乐意吗?于是西夏有了。从立国一开始,便充满了一种阴柔,一种小家子气。

在剑门看到一封朝廷的邸报,说大和尚道圆出游西域二十余年,闻听宋朝渐渐有统一天下趋势,在他游说下,甘州回鹘可汗与于阗国王及瓜、沙州皆遣使来贡方物。赵匡胤刻意将这个大和尚召见,问西域山川道路及风俗,这明显是司马昭之心。

但缺少这种泱泱大国的胸怀,就是没有后来的事发生,如何能经营西域?

大汉显然不知道这内幕,他喃喃道:“难道巴蜀该有这场大劫?”

“天知道呢,有没有大劫,能不能渡过去,要看大家如何努力。朝廷下诏将十几万降兵召入京畿。你以为是好心还是歹意?”

大汉不作声。

“乔大郎,你不说话,那就是歹意了。实际非是,中原多年战乱,地广人稀,而且一些战乱厉害的地方多是寡妇村,女儿寨。将他们召入京畿,各州安置,有妻子,有耕地。一能解决巴蜀地狭民多的局面,一能解决中原地广人稀的弊病,一能减少巴蜀内乱的可能。有人克扣路上费用。既然敢聚众反叛,为何不敢推出几十位勇士逃出生天,逃向京城,向陛下反映?战乱一起,流民也起,朝廷做得不好,可全师雄叛变是否使巴蜀雪上加霜?但羊被狼吃了,只能亡羊补牢,进一步减少损失。”

大汉冷笑,道:“官哥子,你随便招一流民来。”

“有何用意?”

“你招来,我教你。”

宋九随便指了远处一个百姓,大汉将他喊来,问:“岑娃子,你家中这一年多来有多少亲人遇害?”

岑娃子眼睛有些湿润,看了看宋九。

“这是好官儿,大宋难得的好官儿,你大胆对他说。”

“巡察使,小的家中有很多人被害,一个妹妹,被你们宋朝一个兵哥子抢走了,下落不明。老母亲出来阻拦,被另一个兵哥子狠踢了一脚,后来死了。猪也抢了,后来流民来了,鸡也抢了,房子也烧了。幸好乔大哥带我们到了这里,不然我们全家死无葬身之所。”大约因为害怕紧张,又伤心,结结巴巴地,但勉强将他一家遭遇说了出来。

“你回去吧。”

等他走后,大汉又喝了一口闷酒说道:“官哥子,你是好官,若说策略,简单,将领首的几十人杀掉,人头悬于益州城门上,再派良吏过来,就象你这样的官或者康刺史那样的官过来,流民问题自动解决。就是叛乱,也不用征,一道赦令,叛军自己就会解散了。否则这个仇是永远无法解开的。”

宋九与高琼都苦笑,休要说杀几十名高级将领,恐怕就是一个王全斌也不会杀。

大汉又说道:“现在各村各寨各州各县还有一些往年的存粮,流民能得以半饥不饱的度日,过了这时光,我相信不用人劝阻,为了生活他们自己也会返回家园。不过恕我直言,问题多多,一是以前的仇,二是现在兼并占有的地。你说朝廷派了良吏下来,我却未看到什么良吏。官哥子,你是好人,将这一切对你们宋朝皇上禀报吧。在益州不要多言,否则你想回也回不去了。”

河那边百姓在吃猪肉,这边扎好了营地,实际就几个帐蓬,抱来一些干柴点燃篝火,大家挤一挤睡一觉罢了。

看着河那边,葛霸说道:“这个乔大郎一定是叛军的一个首领。”

“葛壮士,不用管他是否是首领,他现在想有一个安定的生活,何必计较过去。”

“九郎,他还不是看到朝廷屡屡大捷,大势已去,这才安份守己。什么你们宋朝!”

“葛壮士,巴蜀乱成这样子,岂止是他,所有百姓也不会将我朝当成他们的国度。但在巴蜀百姓眼中,几万我朝将士全部该杀,在我朝将士眼中,十几万降兵降将与几十万流民全部该杀,难道想让巴蜀成为一片焦土?就算有这个残忍的心,以后出兵唐国、南汉,他们会不会势死反抗?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否则我都不会来这一遭。倒是康将军那也是一条出路。”

但现在问题是王全斌除非逼急了,否则他根本不想谋反。贪的是财,为了这个财他敢激起十几万降兵兵变,宋朝军队哗变,可敢虐待朝廷派来的中使?

不知道他搜刮了多少钱帛,想来贿赂几个中使不成问题。因此赵匡胤也未必能听取正确的消息。

要么吕馀庆,他肯定是一个良吏,他也等于困在益州,对于他州的消息得来的同样不准确。就是普州,他是从普州来的,同样问题多多。管他,到了益州后,将这一路听到的看到的向吕馀庆一一反馈,让这些大人物们伤神吧。想到这里,说道:“早点休息,争取后来上午抵达益州城。”

大家停下来休息。

但没有全部休息,三十侍卫分成四班制,轮流守值。并且巡逻得远,不然不行,一不小心,让大批流民堵上,那就不大好了。这个与宋九没有多大关系,一路高琼指挥下,三十侍卫井井有条。

夜里,宋九正做着好梦,梦到各种美食,这一路过来,过得苦逼,睡得不好,吃得更不好,想家了。忽然一个侍卫进来,将他叫醒:“巡察使,有大批人持着兵器接近。”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夜战

宋九一骨碌爬起来,匆匆忙忙地穿衣服,一边问:“多少敌人?”

“八九十人。”

宋九穿好了衣服,高琼他们同样披挂整齐,宋九又问:“敌人离这里还有多远。”

一个兵士说道:“属下侥幸巡逻得远,看到他们,那时离这里三四里地,这时大约只有两里来地。”

“他们可发觉到你?”

“没有,我看到他们步行而来,未敢勒马狂奔,怕马蹄声惊动他们,离得略有二百步才拍马狂奔,不过路上枯草长,他们不会听到。”

宋九看了看高琼,高琼说道:“宋九郎你说怎么办?”

“我,”宋九心想,你问我我那有你懂,不过不是纠缠这个的时候,至少这一行名义上自己是首领,于是说道:“只来了八九十人,又是步卒,肯定不会针对我们的。”

高琼与葛霸全部点头,他们人数更少,但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悍卒,又是骑兵,宋九是中使,只要一人逃出生天,杀害中使,那就是捅大马蜂窝了。

宋九又说道:“只有一个可能,有人知道流民淘金砂,而且也知道今天是交货日期,若是在路上设备一些麻烦,小船必来得晚。再加上交货,到了天色将黑了。这里河流小,有的地方水流急,天一黑船只不敢行驶。只要派一些人手过来,流民不备,夜深人静之时,大肆杀戳,金砂与货物会两得。”

“九郎分析得对,如今有何计?”

“高将军,这样,八九十人我们不惧,就怕后面有援手。先派两人,通知酒肆与货船上的人立即逃向村寨里,再通知乔大郎他们立即起床,不能点灯,不能有响声,但必须摸黑将所有武器搜集起来,到时候与我们配合。然后我们兵分两路,一路骑马进入林中,准备用战马冲踏,一路立即将帐蓬行李拆散,用枯草掩盖。然后手持弓箭,等他们将要过完桥时,在后面击杀。”

“好,就这么办。”

宋九决策好了,高琼立即执行吩咐,这一点宋九远不及高琼。

十五骑拉着马与驮马进入远处的一处树林里,十三人将帐蓬行李迅速拆掉,拖到河边用枯草掩盖,就听到不远处有动静,众人立即伏行到东侧的枯草丛中。

刚安排好,八十几名敌人就到了。

宋九两次下去,但都未经过战斗,而这次将是一场真刀实枪的激战,心中很紧张,不由地牙齿发出咯吱吱的声响,身体也哆嗦起来。

“九郎,勿用紧张。”高琼轻声说道。

宋九努力地点点头。

一行人接近,全是便衣打扮,脸上蒙着一半面纱,但手中全部拿着亮晃晃的朴刀。这时接近四更时分,正是所有人睡得正香的时候,不知道村寨有没有派人警备。不管有没有警备,若非宋九他们来此,这些人杀过来,村寨里几百口百姓将是一场天大的灾难。

几人一脚将门踢开,冲进酒肆,一会儿出来,说道:“禀都头,里面没有人。”

其中一人说道:“难道酒肆的人也在河对面休息?”

“不大清楚,可能消息有误。”

“不管他们了,秦锡厚,你领五名手下立即冲到那艘船上,记住,不能留下一个活口。其他人随我来,但记好了,临近村寨时我们不从正面发起进攻,而是兵分两路,一左一右从两边山林中冲向村寨,同样不得留下活口。”

“喏。”

八十几人在分兵,高琼说道:“是自己人。”

不仅是兵器,还有都头,以及口音,不用说也知道是过来干坏事的宋军。宋九有巴蜀百姓同情心,高琼没有。宋九只说了一句:“若让他们得逞,从村民中得知我们在此的消息,会是如何?”

高琼不言语了。

八十几人临近木桥,忽然停下,看着对面,一人说道:“似乎村中有响声,难道他们发现了我们?”

那个都头抬头看了看,这时正是月末,宋九还打算到达益州度元旦节呢,也正是夜色正黑的时候。并且资州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水多山多,每到夜晚皆会起一些大雾。

这是腊月,雾气要淡一点,若是夏秋来此,夜晚来临,大雾能浓得对面看不到五指,那说不定今天晚上包括宋九他们都要吃大亏。但还是有,夜色加上雾气,造成视线不大清晰。

都头摇了摇头说:“不象,若是发觉我们来了,一定会点燃火把防御。也许寨中有什么事,不管他们,原计划行动。”

一行人冲过木桥,领首的几人冲向小船。正要散开,那几人从船上走出来说道:“都头,不妙,船上也没有人。”

他们是来干坏事的,军事修养还在,也可以说他们是整个北宋史上最强大的军队。都头感到不妙了,立即将两拨人马喊回来,找了几名手下说道:“你们潜到村寨里打探一下。”

这时高琼与宋九以及十几名侍卫已经潜伏行进到了小桥不远处。

都头抬头看着村寨,又扭头看了看后面,显然觉得还是不妥,又说道:“我们先撤到河对岸。”

听着他的吩咐,宋九叹息一声,心想,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高琼没有他这么多愁善感,比划了一个手势,十四人同时搭上箭,张开弓。雾气飘缈不定,远处传出几声狼的惨嚎,让这个夜晚格外的森冷。

眼看有数人走过小木桥,高琼张满的大弓一松,一道箭飞射出去,正中领头之人。这支箭是一个信号,十三支箭同时飞射出去。个个不弱,只飞出十四支箭,射中了九人,有六人倒下。

九人刚发出惨叫声,第二支箭又飞射出来。这次没有那么准确了,只射中五人。但已让这群宋军大乱,要命的是他们为了掩饰行踪,便装而来,未穿盔甲,未带盾牌,甚至都没有带几把弓箭。都头大喝道:“撤,撤回来。”

第三拨箭又飞射出去。

那几十名宋军匆匆忙忙往回撤,葛霸带着十五骑从林中冲了出来。

高琼还没有停下,又射出第四拨箭,不过那几十人已撤到河对岸,射程远,只有一支箭得功。

葛霸来到桥边,未冲杀过去,要等村寨中百姓配合。高琼与宋九则返回林中,重新上马。刚骑马出来,村寨中已经点燃火把,大批百姓手持着各种武器从寨门杀出。

看到不妙,对面那个都头大声喊道:“我是飞猛军二营都头李良,对面是何人?”

说着他将面纱拉下来,每一个禁兵都要刺字的,在脸上刺上番号,以及姓名。这就是身份的最好证明。

高琼又扭头看了看宋九,都是自家人,揭开了,还是不忍自相残杀。宋九坐在马上沉吟,忽然开口问道:“你们是北路军还是东路军?”

“我们是北路军。”

这时李良派出的几名斥候还未到寨门口,看到一大群人手持着武器杀出来,还打探什么,一个个飞快地逃回来,狐疑地问李良:“都头,怎么一回事?”

“不知道,对面有一支朝廷的军队,不知道是不是东路军。”

但这个局面很不利,后面是一百多号百姓,拼起来不怕,可注定会产生大量伤亡,今晚此行不值了。百姓不怕,怕的就是对面三十一骑,不但是骑兵,个个披盔戴甲,自己又有十几名手下伤亡,此消彼涨之下,若与百姓两面夹攻,今晚弄不好就会全军覆没。于是说道:“对面兄弟,我们奉命捉拿盗贼的朝廷军队,对面兄弟是那一军?为何要伤害我的属下?”

宋九未答话,而是扭头对高琼说道:“他说他奉命捉拿盗贼。”

“但这个就难办了,这些寨民中真有一些叛军逃卒。”

“不是难办,而是很难办,若是他们咬定他们是来捉拿盗贼的,我们击毙了他十几名手下,上面的将领知道会如何处理?若是我们证明了他们来来抢财屠民,我又是朝廷中使,我们这一行能不能走到益州?”

“知道了,”高琼说道,然后冷冷地看着对面,说道:“李都头,你丧心病狂,为了一点儿金砂与钱帛,居然扮成盗贼,意欲屠杀数百无辜百姓,放下屠刀,让我们将你们押向资州听候朝廷发落吧。”

“什么金砂,你说的我们听不懂。”

“你说你们捉拿盗贼,手令何在,谁是盗贼?”

“我们奉的是口令。”

“就是奉口令,为何不披挂盔甲。”

“这是为了不打草惊蛇,让盗贼余党察觉通风报信。”

“一派胡言,我们白天还在这里吃酒,这仅是一群流民,还打算不久前往普州春耕生产,何来盗贼。我看你才是盗贼。”

“你们若一意孤行,可想到这个后果。”

“什么后果,放下武器,是你们唯一出路。”高琼扭身低声吩咐葛霸,说道:“你带五人殿后,保护宋九郎安全,也不得让一人逃跑,否则我们这一行凶多吉少。”

“喏。”

高琼低声点集了五名侍卫,让他们听从葛霸指挥,然后冲其他侍卫说道:“冲过去。”

说完,带头冲了过去,手起刀落,一个人头被他削飞出去。宋九正坐在马背上注视着,刚才放箭也射死了数人,但还不让他感到紧张,然而这个人头飞起来,惊得他差一点从马背上跌落下去。幸好这时候胃里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否则他能趴在马背上大吐特吐。

随着高琼一冲,二十余骑也迅速冲向对岸。看着大刀不时闪起,人头不时飞起,宋九强忍着恶心,按照这些人所犯下的孽,杀了也活该,但不是那么简单。在这里,黑白不分,正邪不明,不然吕馀庆来到益州大半年,政令还没有延伸到益州外围。将一些发浑的将士激怒了,不要说自己三十骑,就是三百骑,他们也敢将自己做掉。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夜审

战斗继续,而且十分惨烈,高琼与侍卫占据上风,并且宋九第一次见识了高琼武艺,仅他一人就击毙了五六名敌人,可这群兵士同样凶悍,居然让他们砍倒两匹战马,其中一名侍卫被李良几个手下蜂拥上来,乱刀砍死,另一名侍卫高琼救得及时,将他掩护到木桥边,不然也被乱刃分尸。

这时,村寨中百姓赶到战场。

宋九大声喝道:“放下武器投降吧,不然你们休想一个人能活着离开。”

李良看到不妙,喝道:“大家先投降吧,有账慢慢算。”

高琼带着村民用绳子将他们捆绑,宋九走过木桥,李良看着地上三四十具死尸与几名伤者,喝道:“你们东路军居然敢杀害我这么多手下,不怕惹火烧身!”

“我不是东路军,也不是什么北路军,我乃朝廷中使,”宋九又看着地上的死尸,差一点又要吐,然后又看着那名侍卫,死得很惨,肚子上捅了一刀,胸口捅了一刀,脖子上捅了一刀,眼窝也捅了一刀。他悲愤地摇了摇头:“李都头,你认为这些人死得值不值?两年前这些百姓是蜀人,一年后这些百姓就是宋人了。你们杀的不是蜀人,是宋人,这杀过来杀过去的,死了不知几万还是几十万,都是大宋子民,都是兄弟姐妹。”

李良不作声。

宋九继续摇头,“这些人家人也在京人哪。”

李良忽然说道:“你就是那个小宋九。”

“我是宋九,但我是两川巡察使!”

“哈哈哈,宋九,吕相公入蜀,只敢杀一大校立威,你居然敢杀死我这么多手下,这一回你麻烦大啦。”

“李良,你不要笑,我既然敢捅这个麻烦,就能将它收拾过来。”

“收拾,你拿你人头来收拾啊!”

“葛霸,将他带下去斩首示众。”

“喏。”葛霸与两个侍卫将李良拖到河边,一刀挥下,将其击毙。看到宋九真斩,余下四十几人一个个不敢作声了。宋九来回走着,刚才在马背上他一直在想如何善后,忽然就想到一个问题。史书记得不多,似乎赵匡胤未杀王全斌,有可能是忌惮,一直到全师雄平灭后,让王全斌没有理由了,才让他带着宋军返回京城,这才过问两川究竟。但用得着这么小心?现在两川王全斌不是占着上风,首先康延泽手中就有一支可观的军队,还有曹彬刘光义部,入川后他们兵力不及王全斌部,但王全斌部有些损失,加上吕翰等人反叛,兵力实际不及曹彬部了。似乎丁德裕与王班、张屿将率领数千湖南驻军即将到达巴蜀。王继勋不争气,不然雄武军又有数千兵力入川。就是没有雄武军,三支军队都不是王全斌一路子的人,朝廷用得着如此忌惮吗?

这才是善后最头痛的地方。

宋九想来想去,不能耽搁,看着黑压压的百姓,又看着这些降兵,说道:“两人一组,将他们拉下去询问此案经过,若有虚报者,或者不招供者,杀无赦。”

于是两人一组,将这些兵士一个个拖下去询问,一会儿结果就出来了。

前因后果很简单,这群淘金民们在此淘金数月,因为乔姓大汉的布置,大家都认为他们没有淘到多少金砂,未引起人注意。但他们也要生活用品,包括粮油盐醋,有时候乔姓大汉派人去资州城购买。有一次两个进城购货的百姓吃了一些小酒,交谈时说多了话,正好此营一个兵士也在边上吃酒,无意中听到他们谈论声,就听到村寨存储金砂,年底一下子脱手换一些货物,准备到普州过一些安定生活。而且听到六百多两金砂,现在为了钱,整个宋军都红了眼,这个兵士心动了。当场尾随两人来到此处。

六百多两金砂非是六百多两黄金,可也不是小数字。然而看到寨中的布置,非是他一人能啃下去的,便禀报都头李良。李良暗中派人盯梢,直到看到货船到来,这才决定行动。可是盯梢的人走得早,否则看到宋九一行,有可能这次行动停下,有可能会派更多的人过来,包括宋九在内,都来一个杀人灭口。

并且最可怕的一件事,这么多人,人多嘴就杂,李良不敢隐瞒,还将这件事通知了指使石振。也就是说,若是天亮后他们还没有回去,石振一定会派人过来察看。

后面的百姓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刚才李良歇斯底里他们都是看到的,宋九是朝廷的中使,按照后世的说法,那就是钦差大臣。这个都头一点也不害怕。况且他们这些百姓。

那边在口供上签名画押,宋九走来走去,若是才来到宋朝,他真的束手无策了,不过好在前世就是一个领导,这一世领导级别更高,河洲开发,成千上万民夫,无数事务,这一年来就这么处理过来了,积累了丰富经验。想了想写了一行简短的信,对一个侍卫说道:“马真,你立即骑马到普州,请求康将军无论如何,就是挤也要挤两百川骑兵出来,迅速赶到这里。”

“喏。”马真迅速骑马离开。

宋九开始写奏折,写完奏折又写了一封家书,指着奏折其中一行字问一个识字的禁兵说道:“你读这句话。”

“是,朴刀杀人,朴刀无罪,持刀人有罪。”

“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巴蜀一半宋军糜烂,不仅仅是你们。只要你们老实交待经过,罪过是李良的,陛下就会宽恕你们。”

“谢。”但这个禁兵还抱着一丝希望,天一亮,后面的大队人马过来,不用陛下了,什么问题也解决了。

宋九又将船家喊来问:“你的船可能过三峡?”

“能过,小民一年总有一两次过三峡,与峡东客商交易。”

“那就好,你看我的家信。”

“小民不敢。”

“让你看就看。”

“是,”船家识字不多,但勉强能看懂,说道:“巡察使是让你家人送五百两银子到鄂州,看到船上有仁宋旗号,将其银两赠与船主,又报了平安。”

“正是,马上你离开后,在半路上想办法制一面旗帜,上书仁宋两个大字,到鄂州后悬于船上。”

“巡察使为何要赠我五百两银子?”

“不是白赠你银子,而是让你留下一些金砂,本官自有妙用。”

不赠银子要金砂,船家也不敢不给。宋九又对江文书说道:“你立即快马赶回益州,将这两封信交给吕相公,将事情经过禀明,让他请可信任的人用快马送给陛下与我的家人。”

“喏。”江文书挟着两封信骑马离开。

宋九这才扭头看着百姓,说道:“天亮后资州方向一定会有人过来问,你们就说这些人前来不轨,正好船家起来方便,看到他们,借助雾气与夜色,逃进村寨。又说我在村寨扎营,以为是盗贼,分兵两处,一处自边上包抄绕到河对岸,将木桥封锁,又率领你们顽强博斗。本官报了官员职位,让他们放下武器投降,谁知这些人更加凶悍,本官不得不下令反击。两相惨战,本官手下是骑兵,歼毙多人。余下者博命,连同本官的四名属下,与你们当中六名百姓,一起坠入河中,包括这些被抓捕的人,一起跳河,不知所踪。余下的什么也不说,交给本官来处执。”

“是。”

“你们再重复一遍。”

百姓一起重复了一遍,宋九才转头看着乔姓大汉,说道:“乔大郎,你挑五名可信任的百姓,与本官属下一起押送这些俘虏。”

“好。”乔姓大汉已经清楚宋九的善后计划了,立即挑选五人出来。

“何宽、南滨、汤治亭、元厚宣,你们出列。”

四名侍卫出列,宋九从行李里面掏出两百两银子,不想扰民扰动官府,只好自己多带一些钱帛出来,离开家时,宋九又带了五百两银子,一路用了一百多两,还有三百来两。将两百两银子交到何宽手中,说道:“你们与乔大郎共同将这四十几名俘虏一起押到鄂州,若他们想逃跑,格杀勿论,想要反抗也格杀勿论。”

“喏。”

这下子几十名俘虏一起脸如死灰一般。但宋九又低声说道:“你们四人在路上尽量换一些碎钱,若有衙役小吏来查船,给他们一些钱,不要让他们上来。这些兵士若无需要,一律捆绑,将嘴堵上,不让他们喊叫。若是吃饭时,将船驶向偏僻处,吃完饭再堵上嘴巴。直到朝廷中使来到为止。虽然我的奏折吕相公必用快马到京城,可这是顺水而上,船速更快。到了鄂州舟船多了,不易隐蔽,因此最好半路上找一块能隐蔽的场所等上几天再出发。但不能在周边地区,必须出了忠州。”

“喏。”

十人推着俘虏上船,有的俘虏不愿意,宋九喝道:“不听指挥者也格杀勿论。”

又说了一句:“何宽,这些人来到巴蜀后抢红了眼,杀红了眼,对他们不能同情。”

“喏。”何宽抽出朴刀,看到动真格的,几十个俘虏被迫走进货船的底艘,宋九对船主施了一礼,说道:“你此行十分重要,甚至关健到能对陛下产生影响,从而造福千千万万巴蜀子民。当然,对本官也重要,这一切就交给你了。”

“放心吧。”

“记住,未出忠州之前,切不可在路上耽搁,以最快速度驶出忠州。”

“遵命。”船主重重点了点头,正好天色开始微微亮,迅速将帆悬起,桨橹放下去,与两名伙计操纵着船顺流而下,向东驶去。

高琼默想一会,轻声说道:“能糊弄一时,不能糊弄一世。”

“高将军,放心吧,一旦丁德裕大军到来,也许某些人就不敢胡来了。况且也只是一个指使,某些人未必会为之袒护。他们不袒护,一个指使满额只有四五百手下,况且打到现在,所有营都会出现残缺不全,比如这一都兵马,只有八十七人,而非是一百人。再加上从康将军哪里调来两百川骑,足以应付。”

“好好的平定巴蜀本来是一件好事,何必搞得如此复杂?”

“我那知道?”宋九也无语,巴蜀那叫复杂,后来三赵之争才叫复杂,实际有何复杂的,二赵相争时各打五十大板,一起弄下去不就平安无事了?后来危机来了,扶立赵德昭为皇太子不就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