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胜负对两国都不重要,就算田钦祚杀死了几千契丹兵,契丹也不会亡国。但有一个重要的意味,那就是意味着宋朝骑兵在正面战场若指挥得当,并不比契丹人差,甚至更强!
不知道契丹人是怎么想的,大约看这样下去,就是将田钦祚三千骑兵弄完,他们恐怕要付出两万三万的代价,不划来,或者兵力太多,又没有掳获多少,后勤不足,天气又寒冷,看到田钦祚平安撤到保塞城,于是撤军回去。
这场战争没有任何阴谋诡计,是真正的碰撞。
因此河北百姓在疯传,说三千打六万。
赵匡胤听后大喜,对左右说道:“契丹数侵边,我以二十匹绢购一契丹人头,其精兵也不过十万,止不过费我二百万匹绢,则契丹尽矣。”
这是大喜之后随意说的一句话,他也没有想到,后世对这句话会反复曲解。就象他那道诏书,减员增薪,用以防贪,又演变成高薪养廉,或者到朱元璋手中又是一解。
中国历史在郭威手中一变,柴荣手中又是一变,赵匡胤手中再变,赵匡义手中复变,于是好的坏的一起来了。在宋九心中将柴荣看得很高的,可人也在变化当中。就象李隆基若是在开元末就死了,史书如何评价?柴荣若未死,后来又如何?
这是宋朝军事几乎最鼎盛的一年!
这一年的冬天很温暖……
赵匡胤大喜,南方军队有功,赏酒,于是又和买,买了三万斤美酒赐于田钦祚,做得不错,朕有赏。诸衙内又是叫声一片。
接下来再来一喜,这一回非是六万,而是十万,非是抵御,而是真正的击败。
第二百六十六章 暖冬(下)
大军北上,要去韶州与潘美军队会合。
东边茫茫群山后面就是贺水,哪里是潘崇彻的军队。他不动,但也不敢大意,斥候不停地派出,侦查这支军队的动静,斥候回来,潘崇彻一直安如泰山。
宋九狐疑不解。
南汉快到了生死存亡关头,这个南汉第一名将为何动都不动,难道他看不出来吗?想了半天,对尹崇珂说道:“尹将军,要么我们派一人过去劝降如何?”
尹崇珂同样感到不对。他在迟疑着,当然能劝降更好,三万汉兵无所谓,关健就是潘崇彻这个人。他一人当抵三万汉兵。于是喝道:“扎营。”
这得考虑好了,潘崇彻现在不动,对宋军来说也是好事,潘美拿下广州,潘崇彻不得不降。能劝降更好,若是劝不了,说不定反而打草惊蛇。宋军扎营,两人在大帐中商议了大半天。决定派出一个使者去劝降,递一份书简过去,什么也不说。不逼不劝不诱,能降更好,不能降也不让他激怒。
信写好,使者骑马去了汉军大营。
骑马去的,几十里山路,要么就是一道贺水,并不远,傍晚时分使者就回来了,说道:“潘崇彻答应投降,只提出一个条件,望我朝遵守那十一条军规。”
老尹激动地与宋九一击掌。
真投降啊,他们都不是嗜杀的人,能降更好,何必非要进行血淋淋的战斗。
不过手下书吏张戎在边上不知趣地问了一句:“谁去受降。”
对方是南汉第一名将,无偿地将三万汉兵带来投降,最少要派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大臣过去受降。此时军中只有两人,一是尹崇珂,二就是宋九。诏书下来了,宋九有候爵,还是三军都监,两人都足以前去受降。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潘崇彻自己过来投降,这显然不可能的,人家是南汉名将,投降已经屈辱了,怎么可能不要脸的亲自过来投降。
大家一起缄默。
宋九看着大家表情,心中清楚了,道:“我去吧。”
尹崇珂不能去,若是他让潘崇彻扣压下来,两军此时离得近,指望宋九指挥?那么潘崇彻能在扣下尹崇珂后,将大军率领渡过贺水,这支宋军十之八九被吃下。整个战场马上变得灰暗起来,甚至能让南汉转败为胜。
只能宋九去,他地位有了,少了他又不会影响军队,潘崇彻就是诈降,也不敢将宋九怎么样,否则他早就调动军马与宋军交战。
尹崇珂调动护卫,宋九摆了摆手,说道:“就是调动一百名护卫过去,能拿人家三万兵马如何?反而会显得心虚,发生不必要的意外。勿用如此。我只是一个文官。”
说着,带着郭大郭二与王枕,让他们抬着胡床前去受降。
临近贺水,王枕不知天高地厚,十分高兴,潘崇彻在南汉人心中就是战神,自己去受潘崇彻的降,有脸。郭氏兄弟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刚到贺水边,看到对岸拥来无数密密麻麻的军队。实际宋九心中也没有多大底,反正前线这活儿,自己还是少来为妙,危险无处不在。甚至在心中隐隐恨自己多嘴。
硬着头皮上了船,来到对岸,忽然岸上汉军欢呼起来:“真是宋候床。”
“是宋候。”
“宋候来啦。”
欢呼声越来越大,这里离军营不是太远,喊声也惊动了军营里的将士,许多士兵从军营里跑出来。说欢迎也不象,倒是象来看电影明星的。
宋九终于苦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潘崇彻不打了,自己一封信马上就投降,士气如此,潘崇彻怎么打?
潘崇彻也看着宋九,他眼中出现一丝迷茫,自己好歹还有三万精兵强将,这个宋朝大臣竟敢只带着几人来受降?想到这里,心情更加灰暗,没办法打了,观一叶而知秋,再想想贺州城外那些民夫就敢用铁锹攻城,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大臣,南汉如何能敌。大步走上前,说道:“罪臣恭迎天子都监。”
“勿用,以后你我同朝为臣,何来罪臣之语?战不在你,降也不在你。我们去你中营说话吧。”
他在前面带路,两边围上来无数汉兵,几乎整个军营变得空荡荡的,一起走出来夹道欢迎。江对面斥候迅速骑马回去禀报尹崇珂,放心,宋九没事了。
尹崇珂在大帐中叹息道:“老夫与潘美风头被这小子全部抢走了。”
王枕与郭大继续抬着胡床往前走,王枕那一刀将宋九砍惨了,至今腿还隐隐作痛。但能走路,不过走得远,必须抬胡床,要么乘马,乘马颠簸得也痛。
许多汉兵问王枕,是不是你砍的人,下面传得邪乎,也传到潘崇彻军营,导致士气更加低落,人人都不愿战,潘崇彻打不起来了。不然他也不会如此轻易投降。
王枕挺直胸脯答道:“就是我。”
欢呼声更大。
谁也不想死,特别是去一场没有把握的仗,更不愿意替刘鋹卖命。到了中帐,潘崇彻与宋九谈降兵安派的事宜。宋九昨天也与尹崇珂谈了很久。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学习康延泽,将汉兵收征过来,用汉兵对付汉兵。可被两人随之否决,康延泽那是特例,虽他手下只有近百侍卫,但后方是几万勇猛的宋兵。有这个靠山在几百里之外,尽管他与王全斌不和,可那些降兵哪里知道其中内幕?因此能成功招编。在岭南却不行,离京城太远,连湖南兵力都抽空了。只有宋尹与潘美两支部队,一万来人。若整编得不好,说不定会反叛。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第二条就是遣返回家,但不能全部遣返回家,以前只有几千人,多是贺州周边地区的兵士,送回家没有问题。现在遣返回去,多是广州附近的,必被刘鋹重新编入军中。接下来敌人数量会越来越多。必须分成两步,贺州以西的可以放他们回去,以东的不能放回去,让潘崇彻继续带领着,依然驻扎在贺水边,原地待命。
但这个意义非同小可,一部分兵士释放回去后,潘崇彻只好与宋朝一抹黑走到底,虽不将他们投放于战场之上,但等于减少了三万敌人,甚至还是南汉比较强大的军队。
宋九心中还有一个想法,中原人口锐减,岭南同样不好,战争不休,包括蛮户在内,绝对不超过三十万户。而李靖下来的时候,是近六十万户。包括许多道路一起荒芜掉了。可以用这些兵士将周边道路整修,方便以后治理。但他自己也随之否决。虽投降了,古今往来屠杀降兵的事例太多了。王全斌就干过。这些降兵一不让回家,二又来修路,心中会产生不好的想法。因此还是以清静为主。
受降如受敌。
这个过程是最凶险的。安抚好了,才能成为真正的受降,不战而屈人之兵。安抚不好,激起兵变,后果很严重。宋九小心地与潘崇彻将计划说出来,潘崇彻郁闷地说道:“但听都监吩咐。”
“还须老将军配合。”
花了几天时间,遣返将士。还有大半人留下,宋九又与他们做了解释,自始至终,宋军为了怕误会,驻扎在几十里开外,并没有靠近。宋九安排得差不多了,这才与潘崇彻告别,返回军营。带着大军继续东下。韶州之战拉开帷幕。
各处邸报纷纷传来,刘鋹先是说了一句奇怪的话,昭桂贺连本是北人之地,他们得到了就不会再南下。
赵匡胤不是派南唐使者讨要一州吗,俺们送了六七个州给你们了,还要如何?但不久又清醒过来,迅速聚集二十万大军。几乎将东南一带所有壮年男子一起集合。
数量上是很吓人的。
南汉还有一件秘密武器,那就是大象。
南汉出产大象,又从大理与安理购进一些战象,雇佣蛮人教授南汉军队训练驾驭战象。这时南汉共有一千头战象,并且是真正意义上的重甲战象。
大象四周披挂着厚重的铠甲,象体防御力最差的地方还有整块厚厚的腹甲。象头又有面甲,象鼻子上还装有锁子甲。并且象牙上套上长达五尺的锐利钢矛。象北是厚木板制作的塔楼,楼分三层。第一层是驭手,第二层是四到六名弓箭手。第三层是了望员。
以战象为核心,四周各有大刀兵,长矛兵,盾牌兵,与弓箭手。
若说好看,什么样的骑兵在它面前也是灰灰。但战斗力如……只有战场上检验。一千头战象,又让李承渥率领十万大军前往韶州。两军于莲花峰下平原地带相遇。李承渥立即抛出最强的部队,象兵冲锋。一千头战象带着数不清的汉兵象宋军扑了过来。
宋九是未看到,看到了一定会惊呼,什么魔幻大片也不及当天的情景让人震撼。
潘美早就知道这个情报,但亲眼看到,还是感到有些头皮麻麻的,打还是要打的,先让手下设置拒马。估计这没多大作用,战象前面一来,不是拒马,全成了木头渣子。
但能阻一会是一会,然后让所有弓箭手站在前面,什么计策也没有,也就是给我射,别射人,专射象。万箭齐发,特别此时宋军还有一些伏虏弩。皆是小型的,牺牲射程为代价,求其灵活机动与速度。还是慢还是笨拙,目标也不精确。但对着大象没有问题,那是多大的目标?而且这些弩力量也远比普通弓箭强,有铠甲保护也不行,一支支大弩还是钻进铠甲里,扎到大象身上。
大象也是高智商动物,并不傻,虽然就是巨弩都射不死它们,但真痛啊。俺罢工不干了,于是返回头,对着南汉军队冲了过去。驭者一个个被它们甩了下去,开始对着南汉将士践踏。
本来潘美是硬着头皮打这一场战役的,眼前巨变也让他目瞪口呆。不过他迅速清醒,喝道:“冲。”
前面有一千头巨型坦克开道,不冲等待何时。
一役,十万南汉兵全军覆没。
打到这份上,该休息了吧,潘美拿下韶州,擒其刺史辛延渥及谏议大夫邹文远。至于主帅李承渥,天知道他在哪儿,说不定早让战象踩成肉泥。然后让辛延渥带一句话给刘鋹,让刘鋹投降。
宋九来到韶州,潘美并没有等到刘鋹投降的消息,反而听到一则情报,从广州北边的马迳山开始修长城,一直修到番禺兴王府。宋九听到这个消息,他当场呆若木鸡。
这是一百多里的长城,宋军就快兵临城下,要什么样的速度才能在这短时间将它修好?
没有人将这个二百五当作一回事,书吏郑昭说道:“恭贺潘将军,伐国之功哪。”
不但是伐国之功,而且这一行做得很好,包括莲花峰一战,汉兵死得很多,多是战象踩死的,宋军未杀多少,多数汉兵一投降,随着就派民夫将他们收编了。
所以郑昭才说了这句话。
宋九没有作声,还不行,若是将杨业弄死了,老岳父依然还是潘仁美。未来的事很遥远,暂时不想,宋九又看着南方,暂时还不能走,宋军从贺州辗转反侧到连州,再从连州赶到韶州,又多山道,必须等后勤供给。然后再进军英州,从英州去广州。不出意外,不久南汉就要亡国了。因此宋九在想着刘鋹那个小JJ,赵匡胤让他踢的,能踢,但只能轻轻的踢……
第二百六十七章 宝宝
宋九腿伤终于全愈,但继续坐着胡床。
感觉好些,宋九马上骑马,他是一个静不下来的人,前世这一世都是如此,而且宋军仍在小幅度地用兵。一雄二英,英州是打通去广州的门户,雄州位于韶州东面,有少量驻兵。
宋军兵力少,决战之时,任何一个意外都能成为压成骆驼的稻草,必须让后方不能有威胁。到底是丈人,不会藏私,打来打去的,宋九也学了一些军事知识。这非是在兵书上能看到的,许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他不得不跟着宋军后面跑。
南汉百姓生活太苦了,南汉几代国君没有一个好东西。他爷爷刘陟,也不能叫刘陟,之后又改名为刘岩,刘龚,刘䶮(飞龙在天,刘陟造出来的字,居然还能打出来,汗),刘四不象开始,只说宫殿,没有一丝杂质的黄金顶白银地,殿中开水渠,渠底铺满珍珠美玉做山川,用水晶琥珀琢成日月星辰形状镶到殿顶,在殿中就能看到日月山川之美,这只是普通的宫殿,晚年还有一个南薰殿,估计小杜过来,都无法用文字来形容之奢侈华美。至于顺店,连人家茅厕都不如。
然后是酷刑,灌鼻、割舌、肢解、刳剔、炮炙已是小菜,又在纣王蛇池上翻陈出新,建水池子,里面放蛇,将人扔进去。还嫌不过瘾,宋九以九蒸九酿为基础,他是九蒸九晒,先把人扔到热水中蒸,蒸完了半死半活的拉出来晒,然后再抹盐与酒再晒,晒完了复蒸,直到皮肉烂光慢慢死去,他就拥着美人站在边上观看。
因此岭南百姓纪念他,取了一个名字,真蛟蜃。
他父亲刘晟也不差,叫生地狱。而且对每一个中原王朝皆不敬,柴荣暂时管不了他,替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小南强。
到刘鋹,直接叫大后营。前后阉割了几万百姓,九成大臣全部做了太监。最要命的他还喜欢往外跑,若百姓偶然遇到他,又不小心,立即就被卫士捉到宫中,剥皮剔肠,斗虎抵象。导致南汉百姓看到陌生人来了,都不敢与之说话。还有宫中的那些女子,因为海运发达,大食人带来一个波斯女子,实际是从东非带过来的黑女奴,因为黑人体质好,床上功夫厉害,他十分喜欢,叫她媚猪。媚猪又选九宫女,一个高大肥胖的,称作媚牛;一个瘦削双肩的,称作媚羊;一个双目盈盈如水的,称作媚狐;一个双乳高起如杨贵妃的,称作媚狗;一个香喘细细、娇啼婉转的,称作媚猫;一个额广面长的,称作媚驴;一个雪肤花貌,水肥玉骨的,称作媚兔;一个喜啸善援的,称作媚猿;一个声如龙吼的,称作媚狮。当然生活在这样国君下的百姓肯定没有好日子过,特别是税,南汉米贱,一斗米只有十来文,但要征税四到五文钱。若再加官员变相的加税,也就是三分之二收成必须交税了。
这种形势就象王全斌治下的巴蜀百姓,闻听一个好官,立即传颂。
但宋九骑了马后,百姓不敢亲近了。
一个长者劝道:“宋都监,民间传言你是坐胡床的,你还是继续坐胡床吧。”
宋九忽信忽疑,这一招很灵验,他往胡床上一坐,所过之处,万民欢呼,雀起来观。
许多百姓不但诉苦,连纠纷也请求他处理,但不能说速度慢,只要宋九一声令下,马上很多百姓主动替他办去。宋九只好郁闷地坐着胡床。他不想在岭南呆多久,不过也不想岭南成为一个烂摊子,早些由乱入治,他就能早点脱身。
但好人卡不大好做的。
宋九还想到一件事,南汉修那长城,他没有当成一回事,不过刘鋹拒不投降,还会有几场鏖战。快则正月末,慢由二月末。拿下广州后,还有那么多地方要接受。关健有一点,此次宋军所带的大半是杂牌军,各地厢兵与民兵蛮兵,他们半耕半练,就算正月结束他们与民夫们也要一起返回湖南春耕生产了。只有几千宋朝禁兵,不能接受,还要整治,这必须有一个虎将坐镇。丈人还是回不去,说不定自己还要耽搁一段时间。
既然是丈人与自己的责任,要走也必须走得漂亮一点。
因此,年末时他写了一封长信回去,由此,岭南从此不同……
……
宋家此时很紧张,两个宝宝要出世了。
先是食铁兽,终于让宋九改回了真正的名字,大熊猫,什么食铁兽,听得就让人望而生畏。这时候大熊猫还是比较多的,后来少,一是生存环境,二就是百姓的捕杀。
连铁都敢吃,况且是人。所以人们猎杀得凶。
但放在河洲饲养后,证明它不能吃铁,只是吃少许的盐与肉类,多是吃竹叶子的。形象立即变得可爱。
并且它生育率很低下。这是进化的结果,作为远古动物,冰川时代时生存环境恶劣,为了有充足的食物来源,逼得它们自我控制着数量。这是造物主的神奇。
但现在还是生育率低下。那么多大熊猫,只有一头怀孕。这个参观不收费的,但为了招揽人气,管事拼命地宣传。非是宋九指挥的,可是几十个管事随着宋九后面,也学来不少学问。
从怀孕时就开始保护,给其母熊猫设了保温室,送来各种冬笋,胡萝卜,以及面糊。城中许多小孩子天天央求大人带他们过去看。腊月前线喜报传来,熊猫宝宝喜喜出世,连赵匡胤在京城传扬下,都好奇地过来看。然后看着不对称的母子,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大的熊猫,生下的宝宝居然象一只小老鼠。
但它长起来很快,十几天过后,开始长起一层黑白相间的绒毛,看的人更多。只能看,进不去,于是相关的玩具卖得天天脱销。
玉苹也生产了。
还是大姐取的名字,叫宋宝。男孩子,大姐几乎不顾自己店里红火的生意,一半有半天呆在宋家。宋宝是小妾所生,可这个小妾与其他小妾不同,浩命的如夫人,又是宋家的长子。
宋家收到许多礼物。
大姐最担心的就是潘怜儿的想法,还好,潘怜儿并不是很吃味。
但这一天,宋家来了一个让潘怜儿玉苹头痛的客人。徐氏带着礼物过来,理由很简单,宋九在巴蜀做了好事,徐氏铭记在心。闻听宋家有长男后,送来贺礼。
她一人过来,倒也罢了。她还带来另一人的贺礼,赵德昭也送来礼物。徐氏不急不慢地说道:“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殿下闻听九先生有长子,在宫邸大喜过望,臣妾与王妃叙谈时,他顺便让我带来礼物。”
“谢过皇子。”潘怜儿说道。
又交谈几句,徐氏飘然离去。潘怜儿与玉苹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份担心。从龙之功非是小功,不过赵匡胤开了一个坏头,护龙从龙之功的大将功臣们下场都不是太好。再说夺嫡过程十分凶险,能善始善终者并不多。徐氏与大皇子走到一起,两人都知道的。未必徐氏与赵德昭如何,若此,皇上必不会容忍到今天。这是徐氏想攀龙附凤,现在将来,都会有一个好结果。
赵德昭送贺礼过来,徐氏恐怕在里面也出了主意,什么一日为师,赵德昭虽呆了一段时间,那是观学,非是学习,在他府邸中自有一群儒者在教导他,那才是他真正的老师。宋九算什么先生!
但赵德昭长大了,他到了及冠之年,还能不懂?说不定比潘怜儿懂得更多。
宋九南下有功,成了候爵,本身就代表着一些实力。还有他背后,一条线由河洲联系,一些衙内多少给他面子。还有一条线,那就是当红最大的炸子鸡潘家。
赵德昭也想搭上这条线。
别是什么皇子,就是皇太子,未做皇上之前,什么也不是。
然而宋家并不需要,丈夫嫌官升得太快了,停了一段时间后,又在升官。何必趟这个混水。
特别是玉苹,她知道得更多,有赵德昭,还有一个二大王,弄不好宋九就成了河洲卖的夹心饼干。
大过年的,两人呆呆地看着那副玉镯子,想着心事。
潘怜儿问道:“玉苹姐,你说大皇子未来会不会成功?”
“不知道,”玉苹脑海里闪过几个人,赵匡义,从未见过的赵德芳,宋皇后,甚至还有赵普。她拼命地想将几人的关系理清楚,可理了半天,却理不出所以然。又低声说道:“能不能成,就这两年,若这两年陛下还不下诏赐为皇太子,说不定陛下是有意于二皇子……但就是赐为皇太子,陛下春秋正富,年当益壮之时,我家也不能深入。赵相公,二大王,大皇子与二皇子,我家个个都不能得罪,但也不能深交。不管未来如何,只要瓜葛不大,我家就不会有事。就是有事,事也不大,大不了官人再做一个先生,那又有何妨。国家也不会放着官人不用的。”
“不能站队……”
“对,这个队不站,站之有害无益。”玉苹抱着吃奶的儿子说道。
“玉苹姐,官人纳了你,也是宋家的福气。”
“怜儿,是奴家的福气,官人不嫌,你也不嫌,奴家有这个命不知几百年修来的了。”但玉苹心中还有一份遗撼,宋宝不是潘怜儿生的,否则就是一个开国子,又说道:“官人做了那么多好事,奴家不相信宋家不会有好报的。”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
境界不同,眼光不同,又受了宋九的薰染,因为徐氏的到访,两人皆不大高兴,相反的象是吃了一只苍蝇,尽管徐氏徐娘半老,越来越妖娆。但不久,玉苹又忙碌起来,宋九的信到了宋家。这时候还没有宋朝最快速度,从岭南将信递到京城,最快速度是半个月到十七天。宋九的信是随英州捷报夹带着,用快马送到京城的。
这是一份能公开的信,不然动静太大……
第二百六十八章 大过
“潘将军,我主愿意与王师请和,只要贵师同意议和,什么都好谈。”宋军渐渐南下,逼近广州。刘鋹派来中使议和。
莲花峰一战,终于将这个混蛋打得清醒起来。
不能再南下了,再南下,马上就要灭国。
潘美冷冷道:“将此人扣下。”
两国开战,不斩来使,否则潘美都会将此人斩首示众。然后又看着地图,问手下斥候:“前锋军到达何处?”
“潘将军,快抵达泷头山。”
潘美将地图拿过来察看,立即下令道:“速派人传令,泷头山水险恶,若敌人有高明将领,于此设伏,我军凶矣,兵至此速过,勿得停留,赶到栅口扎营。”
“喏。”传令兵骑马下去传令。
南汉没那高明的人,根本就想不到在泷头山设伏。不过小心一点总是好的,可这次宋军南下做得太满太满。场场大捷,至今伤亡人数不足两千人,这中间还包括宋九的受伤。
而且所过之处,百姓欢呼,数州安静,不是安静,而是喜悦,宋九那个小胡床抬过之处,都象过年一样。这样的灭国战争几乎可以亮载于千古史册。世上没有这么圆满的事。
特别是潘美这次扣压使者。
他这个做法很正常,我来就是灭你国家的,与你谈什么。做得不错,可缺少了一个变通。
刘鋹没有等到使者回来,他终于担心起来。这个混蛋想法与常人两样的,因此想了一个两全其策的“好办法。”一是防御,他环顾左右,没将可用了,就是有将可用,随着潘崇彻投降,也不大放心。因此选了一个亲近的人,他宫妃梁氏的干儿子郭崇岳,前去马迳山修长城。另外就是准备一条逃跑的道路。
南汉海运业十分发达,手中有诸多海图,港口有许多海船,有这个想法十分正常。因此将宫中所有金银珠宝以及宫中各个漂亮的美妹们,一起装上船。
多少,十几艘海船。
他挑选出来的海船可非是小海船,皆是港口最大的海船,小者也有两千料以上,大者能达到四五千料,十几艘船载人也能载几千人。但十几艘船全部装满了。不全部是珠宝金银,南汉虽三代血腥的剥削,还非是波斯。上面有许多美妹,不仅美妹,到了海外,手中还要有一支力量,因此还有近千名“忠心”的卫士。不过财富也非同小可,究竟装了多少,连刘鋹自己也不知道,但不会低于一千万缗财富!
先是金银珠宝与美妹,然后是卫士,再就是亲近的太监乐范。不是马上就逃,而是让他们看守。若能守住广州,再搬回来,若守不住,跨上船逃向异域他乡,继续做快乐王。
乐范带着卫士上去,他那玩意儿没有了,美妹不会看在心上的,可这一船船财富看得心动。刘鋹站在岸上挥手呢,他与卫士们低语了几句,也朝刘鋹挥挥手。正好是正月,依然刮着西北风,风向佳,手刚放下来,卫士开始斩缆绳。帆扬起,船开走了。刘鋹傻眼,朕没有让你们开船啦,你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想试一试船,于是站在岸边苦苦等,一等不回,二等不回。于是让小舟去找。小舟回来禀报,这些船出海了,不知驶向何方。
刘鋹一屁股坐在地上。
潘美大军还没有来,美妹们不管了,有宋氏十三军纪,任何兵士不敢再抢妹妹。然而这笔财富已经少了一大截。
但还有,这笔财富只是刘鋹手中的十分之一,广州与兴王府那一栋宫殿拆下来,都会是一个巨款。
宋军徐徐到栅口,前军驻扎在双女山,离马迳只有一程路,这个一程也是计量单位,三十里路远,也就是普通大军婆婆妈妈一天能行军的速度。实际不止,若是急行军,宋军也多次创下仅是步兵就能行军一百五十里的奇速。但这个高速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人少,二是在自己境内,这样不用带辎重行李,各州府都准备了供给,只管跑路就是,因此才达到这个速度。包括潘美的行兵速度,也多是一天两程以上,很少是在一程左右的。
但后面还有,后勤供给太麻烦了,必须要等一等,为了不让敌人速战速决,潘美故张声势,派游骑数十人,在郭崇岳栅栏前扬言单挑。咱们象那些蛮人与番人一样,先派壮士比试一下,看谁的厉害。郭崇岳本就不是将才,其部下还有许多韶英溃崩下来的败卒,宋军来了,有的想保命,还未打,都想开栅投降。因此更无信心,那敢出战。这时军中还有一将,丁廷植请求出战。
“不许!”郭崇岳喝道。
打,凭什么打,丁廷植道:“降也不是,打也不是,郭将军,我们不能这样模棱两可啊。”
“本将自有安排。”郭崇岳又喝道。将丁植延赶了下去,然后于中帐设各路神仙的灵牌,日夜祈祷。前方将消息反馈到后方,郭崇岳打是不敢打,投降没有陛下的命令,也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