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富贵-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芑钭健A妨於寄孟铝耍虾罕λ涠嗔思甘叮脖涑筛髯晕剑嗽俣嘁膊还苡茫徽馊悍煌5卦赘钭拧E嗣酪换哟笃欤缶稚绷斯ァ
经历过几场战事,宋九要变得好一点,看到宋军到处在杀人,许多人都趴下投降了,还在杀,于是骑马过去大喊:“投降不杀,不得杀俘。”
主要这个不杀俘虏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南汉后方,伍彦柔部下不知道,其中一人看到宋九穿着将服,急切之下,一刀砍去,宋九慌乱中举起朴刀招架,还是让这把刀砍到大腿上。
战场不是自己呆的,宋九又逃了出去。然后派手下找到李超,让他喊话。他坐下来让军医包扎伤口。因为赶得急,许多器械未带,包括虎炮,虽然简化,但它还是笨重物事,连后勤都没有运过来,况且是虎炮。不过带了消毒的酒精与硼酸水。伤口略有些深,大夫擦酒精时,宋九痛得咧牙呲嘴。
李超组织起来,比他有效果,一会儿南汉兵一起放下武器投降。近万南汉精兵,就是这片刻之间,还是喊了话的,死者十之六七。宋军收编战俘,打扫战场。
宋九一瘸一拐地走过去,喝道:“奶奶的,刚才是谁砍我的。”
真痛啊。
宋朝将士一个个咧嘴大笑,那是战斗的地方,你骑马插进去喊什么话。
不过他们也未指望战俘承认,谁敢承认?可出忽他们意料,一个小兵从人群中走出来说道:“大将军,是我,但你说过不杀俘虏的。”
“老子喊不杀俘虏是救你们的命,你还用刀子砍老子。”宋九痛得大发雷霆。
小兵吓傻了。
范昱看了看宋九伤势,看上去不严重,乐道:“军法必须执行,勿得怒杀。”
宋九想了想,怎么办呢,是自己说过的话,又想了想,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叫王枕。”
“好,老子不杀你了,但你以后必须做老子的亲卫。”
王枕不敢答话,这不是鬼话吗,做什么亲卫,以后看自己不顺眼时还不是想折磨就折磨?
范昱踢了他一脚说道:“小子,你走了大运,快谢过都监吧。”
然后低声说道:“九郎,能不能执行,能不能避免湖南与巴蜀悲剧,就看你的了。”
实际宋九是气不过,早一刻让这些兵士投降,那就会少死几百上千人。不过想了想,还是忍下这口怒气,说道:“随我来。”
王枕愁肠百结地跟在他后面。
宋九继续瘸拐着,他拐一次王枕在后面心头就慌一次,宋九又说道:“王师前来是救你们于水火之中,因此宣布了十一项临行军纪。”
让几十个主动随军押运后勤的富州百姓给他们讲所谓的军纪,自己说的不算,得让南汉百姓来说。等他们说完,宋九又说道:“贺州一役过后,我会立即释放你们回去。但之前你们必须要做一件事,做盒子,将这些死亡的兵士甄别出来,姓名籍贯一一标注,烧成骨灰,以后好送给他们家人。”
潘美在边上摇着头。
随宋九胡来了。
大军再度兵临贺州城下,潘美听任宋九处执战俘政策,可没有放过伍彦柔,将伍彦柔在城下枭首示众,勒令贺州城降。贺州仍不降,潘美与尹崇珂以及躺在胡床上的王继勋商议。
老王也老了,这番行军速度太快,他吃不消,终于病倒。老王说道:“下令后方急速将虎炮运来,否则强攻,伤亡必然惨重,我们只有一万几千兵士,征伐南汉才勉强走出第一步,若伤亡太大,后继必然乏力也。”
潘美也以为是。
王明急道:“当趁胜城中守兵沮气急击,不然援兵再至,城中士气又涨,而我师又老,南伐无功也。”
道理很简单,南汉有多少兵马,一拨拨的来,宋军就这点人,似乎朝廷又没有派援兵过来,到时候士气必然扭转。打的就是士气,失去士气,不要谈征南汉了,快点回去吧。
几个主将不说话,王明急道:“你们不攻,我攻去。”
都以为他是讲笑话的,王明真攻了,人很多,几千个民夫,也有兵,不能只让民夫护粮,还有护粮的兵士,也不少,一百人……
实际还有,主要军队行军速度太快,许多人还在后面,未来得及赶到贺州城下。
几个主将还经继续商议,根本就没有想到,宋九也没有想到,他正在监督战俘造骨灰盒子,甄别尸体。一具具辨认,也有宋军的尸体,那早就甄别出来了,很少,只有一百来人。多是起初伏兵时牺牲的,后来大军到达,那完全成了一面倒的屠杀,几乎无几人伤亡。宋九就在这个伤亡名单之内。痛得不行,揉大腿。王枕看到事不妙,连忙过来替他揉。
“我问你,我喊话了,你听不懂吗,为何要砍我?”
还有语言差异的,不过南汉也多是汉兵,差异并不大。王枕哭丧着脸说:“大将军,小的不知道,就随便砍了一刀。”
“你将我的盔甲都砍坏了,还是随便砍一刀?”
“小的一定将功恕罪,望大将军放过我吧。”
“扶我走。”
“是。”
宋九刚站起来,就看到王明带着一百名护粮兵士,还是几千个百姓向城下冲去。宋九挠头,不对啊,攻城行,但不能让百姓攻城。偏偏这些百姓比兵士还要兴奋,手中举着铁锹铲子嗷嗷地叫着,向城下就冲了过去。有几百个富州百姓同时大喊喝道:“王师无敌。”
宋九慌忙地对王枕与郭大说:“架我去中营。”
攻城战他看过,太原攻防多次,那个惨烈的景象至今记忆犹新,这些百姓冲到城下,那无疑是送死的,只要城头上一拨箭雨下来,最少能折去一半人。到处缺少百姓呢,所来,虽湖南现在稍稍变好一点,但许多地区还是一片荒凉景象,不能让百姓这么送死。
可刚蹦了几步,他又说道:“停下,停下。”
城头上没有动静,有守城的兵士,可他们看着这群疯狂的百姓,一个个呆若木鸡。宋九从怀中将望远镜拿出来往上看,看到上面的兵士一个个迷茫,害怕,担心,甚至还看到一个官员,大约就是贺州刺史陈守忠,他眼中与兵士是一样的神情。这一幕让城头上的兵士震憾了,连一个押粮的民夫都如何凶悍不要命,还怎么打。
几千人干活,动作很快,壕沟眨眼就填平,又有民夫兴奋地喊道:“抬攻城梯去。”
一半人在城头挥舞着铁锹铁铲子,一半人跑回去取攻城器械。也别抬了,看到壕沟填平,直达城门,城中老百姓自己将城门打开,你们是王师,请进吧,俺们不反抗。自始至终,陈守忠就呆呆地站在城头看,都忘记发号令。潘美也出来了,他以为王明说着玩的或者撒气话,没有当真,在大帐里继续商议种种阴谋诡计。然后兵士过来禀报,说王明真的攻城去了。潘美大怒,急忙与尹崇珂出来,准备治王明的罪。可他们与宋九一样,看到城头上动静不对,于是就站在哪里看着局势发展。
壕沟填平,潘美正准备下令,让王明带人回来,填壕沟容易,攻城难。可接下来他的眼睛珠子快要瞪出来,搬梯子的人还没有到后营,王明带着一群民夫就攻入贺州城中。
这是神马道理?
潘美都忘记通知大军立即入城,而站在哪里呆呆地发愣。宋九被郭大与王枕扶了过来,潘美问:“伤势发何?”
“伤了皮肉,未伤骨头,问题不严重。”
潘美看着王枕说道:“你这小浑蛋,两军交战,互有伤亡,但什么人都能伤,你不能伤宋九。”
王枕低头认错。
其实主要是刘鋹太残暴了,兵士没有家国的荣誉感。潘美道:“进城吧。”
打仗的事自己来,安抚的事还得女婿去做。宋九扶上了大黑,骑马入城,在马上潘美说道:“宋九,我终于明白了官家为何只给我这点兵力,即平南汉。”
然后苦笑,居然被一群民夫拿着铁锹铁铲子就攻下一个城池,这也是创造了一个记录。
第二百六十四章 暖冬(上)
宋九在城中看百姓,一名士兵过来说道:“潘将军请你回去。”
“郭大,小枕子,抬胡床。”宋九喝道。得到贺州,大军停下,开始大修战舰,扬言攻打广州。这次会议宋九参加了,不是真去打广州的,而是将南汉兵力到处调动,减少宋军征伐难度。南汉那边乱了,这个败得太快,计无所出,只好请潘崇彻,终于意思意思,拜为内太师与马步军都统。然而此一时彼一时……
贺州大捷之后,两军士气已经不一样了,尽管同样姓潘,同样是名将,所率的兵因为士气之故,成为天壤之别。潘崇彻知道,但他没有表态,同意出山,将诸州兵力召集,屯于贺江。
当然,潘美用意也达到了。
还在等,等潘崇彻将四周兵州渐渐抽空,他才能行军,同时后勤也要跟上,拉得太远,没有充足的后勤,始终不让人放心。
潘美负责迷惑敌人,训练军队,士气是跟上来,他们终是杂牌军,必须练一练。贺州事务交给了宋九与王明。王明是良吏,甚至比宋九还要高明一点。不过宋九也不差,多年三司的磨勘,以及太原一行的锤练,至少与王明配合还是可以的。
其实没有做什么,还是老一套,以不折腾为主,将南汉苛令苛税一一废除,其他没有多大动静,让百姓自发地恢复。要么就是废除了一些淫祀,特别是一些巫婆们为了骗钱,迷惑百姓不让他们看大夫,而去拜乱七八糟的鬼神。宋九将这些巫婆神棍们一起召集过来,给他们讲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你们搞祭祀我不管,但不能害百姓。特别是一些邪恶歹毒的祭祀,抓一个杀一个。另外不是阻止百姓看病,百姓是官家的命根子,不容你们伤害,谁阻止我就会杀谁!
又带着军医到处替百姓看病,或者让兵士替他们修房屋,或者派一些有经验的民夫,指导百姓耕种。不学也不会强迫,总之强迫为辅,威压为辅,以减少争议为主,引导为主。
不过他的伤口让王枕砍得太深,宋九也怕留下后遗症,吩咐人将外面伍彦柔的胡床取来,躺在胡床上指挥察看。一痛时就会骂王枕,而且让他在前面抬胡床,后面让郭大郭二轮流抬。这小子先是战战兢兢,不过他很机灵,不久便看出这个是一个心慈手善的主,慢慢不害怕了。甚至宋九若一天不骂他,他反而感到难受。
有时候百姓也骂他,你怎么舍得砍这一刀的。
但也就使百姓安心了,连砍他的人都能放过,况且自己这些百姓。很快贺州城与富州一样,军民一家人。
抬着胡床来到府衙。
潘美说道:“王都监要见你。”
此王继勋非是那个王继勋,武勇过人,连他的兵器都与众不同,三样兵器,铁鞭铁槊铁楇,军中号称王三铁。宋九初行军时,王继勋那时病还不重,与宋九开玩笑,你小子,偏偏与我作对。宋九三次与王继勋作对,一次是讥讽刘温叟不弹刻王继勋,二次是勒股,三次直接将他捆起来送到开封府,因为王继勋作恶太多,百姓提起这件事扬眉吐气,也传到湖南,这个王继勋听后哭笑不得。宋九与关系不恶,曾经还将他的兵器拿到手上试一试,很沉,得提得起来,但绝对舞不动。
宋九坐在病床前,王继勋说道:“小九,若是王全斌带着你就没事了。”
说完乐了起来。
这小子胡搞八搞的,但还真管用,他也多次攻城陷阵,绝对没有眼下的景象。
“王将军,不然,若无三位将军海涵,我也不敢多事。”
“倒也是,我快不行了。”
“不会的。”
“无妨,作将士的马革裹尸乃是荣幸,伐汉吾志也,今天得伸,我感到很欣慰,死在贺州乃死得其所。不过我就担心我那几个犬子。”
“王将军放心,此次我回去,无论如何,也将他们拉到河洲中,让他们以后衣食无忧。若同意,我还让他们进入书院学习。”
“那就谢过你,也不妨你将我名声败坏。”王继勋又大笑道。
当晚王继勋去世,含笑而去的。
他笑着走了,潘美一边派人打造灵柩,同时也愁肠百结,王继勋一去,等于军中少了一员重要的得力大将。只好继续,他自己率领主力军队南下开建寨。从陆地走的,若是潘崇彻敢渡过贺水,说不定会鏖战一场。没有让他失望,潘崇彻三万大军在贺水河畔坐望之。实际南汉真正门户非是贺水,而是韶关。
他相信南汉这个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将领派被草木惊兵地派到贺水,心情会有多恶劣。两军隔着一条贺水,隔着几十里的山道擦肩而过,一是动的,一是静的。宋军来到开建寨下。南汉大将勒晖试图反抗,无数劲弩石弹象飞雨一般地下,仅是两天,开建寨的南汉兵卒就产生了慌乱,要么投降要么被杀。这是一个关健的位置,开建寨在宋朝后来置开建县,又改为封州,也就是后来的西江边的封开县。宋军得到它,等于将南汉一切两半,东西切开,南北切开!
西边还有一路军队,尹崇珂带着宋九攻向昭州。这一路兵马很忙,跑累死了。宋军在贺州呆了一段时间,足以让战俘们将消息带回去,闻听好人宋九来了,昭州百姓热烈欢呼。昭州刺史田行稠感到不对,想弃城逃跑,刚到城外就被老百姓捉了起来,然后涌到城中,派人迎接宋军。尹崇珂一听也傻眼了,还未打呢,老百姓就替俺们将昭州夺下?
那么只好快吧。
宋军跑到昭州城,南汉很残忍的,将城中所有百姓一起撵出去,不让百姓住在城中。宋九下令让百姓进城,派小吏管理着分配房屋,让兵士替他们整修房屋。其中还有宋九三个学子,由他们带动,小吏们个个做得不错,城里城外一片欢天喜地。当然,这个模式不大好复制,主要还是刘鋹作的孽。
宋军跑得气喘吁吁,也要休息两天,喘一口气。桂州那边也有了消息。李承进听到前方的消息,他手中的兵力又抽走了,开建寨眼看也要切断,特别是田行稠让百姓生擒活捉,让他戚戚,他坏事做得也不少,于是拨腿就逃。百姓早盯着他,看到他带着一队兵马要逃,一起拿着锄头围上来,兵士们自己儿将武器放下。又将李承进活捉,派人通知昭州。那只好再起拨军而起,在老百姓热烈欢送中,宋军又跑,跑到桂州将桂州接受。接着浔州藤州梧州又来。跑到梧州,尹崇珂说道:“宋九不能再跑了,战线拉得太长,影响后面行动。”
也跑不动了,仗一场未打,所有兵士跑得筋疲力尽。只有王枕兴高采烈,所到之处,许多人问,是不是你砍的宋都监?
然后各种各样的说法,王枕得意地说,宋都监都没有怪我,你们抱怨什么!
宋九不敢再跑了,接收暂时还是次要的,接收得越多,兵力越分散,真正的是在东南……
……
消息迅速传到京城。
赵匡胤龙颜大悦,实际这一战他也不能说是十成把握,就看潘美能不能打好,能打好那点军队足够用了,若打不好,再添两万军队也未必够用。直到此时,他可以断定,岭南大局已定。
又一个国家落入宋朝囊中,赵匡胤十分欢喜,下诏以宋九为宣恩候行营马步军都监,代替王继勋,但有不同之处,王继勋只是马军都监,宋九多了一个步军,也就是有总监全军之权。监军之权不会当真,他敢监督他老岳父?这是对前线将士释放的一个信号,宋九做得对,因此有赏,你们不得违抗。又让郴州刺史朱宪担任行营副都监,实际朱宪才是真正的都监,他与潘美无亲无故,用些监督。而且也是一个老官员,在柴荣时就是成州刺史,曾替柴荣带了五十匹绢与三十斤茶叶,赐给华山陈抟。与王明一样,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官员。派中使立即将诏书送到前线,不然整个大军没有都监也不象话。
赵匡胤十分喜欢,不但南岭可定,还不会象巴蜀与湖南那样,会整成一个烂摊子。于是又将群臣召入宫中宫宴,对赵匡义说道:“二弟,当初你说宋九年少,又无规矩,怕去了大军反会坏国家大事。你再看如何?”
“皇兄,臣弟不解也。”
“不难,汉主暴,我施以仁,汉主酷,我施以慈,必须派一个心软之人前去南方。二弟,你说何人心软也?”
宋九未必心软到他们想像的地步,不过时代看法不同,对人命看法也不同,反正打败了,又何必要造下杀孽呢?
“妇人之仁。”
“是啊,是妇人之仁了,我也不大喜欢宋卿这一点,不过用之南汉,却是恰到好处。此子一去,当抵一万精兵也。”
“皇兄英明。”
实际宋九搞的那一套伪劣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让赵匡胤云里雾里,但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管效了,就是好的。不但他,消息传来,所有官员瞠目结舌,特别是宋九带着宋军跑着才能接受地盘,让许多官员无语。
赵匡胤高兴的不是这一点,最高兴的是宋九到处宣传赵匡胤说吾将解救此方百姓于水火也,官家以官家自居,不以陛下自居,是长者之心,最怕的就是百姓受罪,惨死,人命关天,等等。怕前线的消息传来,有遗老望着北方失声痛哭,然后呼喊圣天子。
宋九搞的这一套,能不让他高兴吗?
花花轿子大家一起抬,于是宣恩候也弄出来。候爵不当真,满朝公爵多得是,意思是你替朕宣扬圣恩,朕很欢喜。而且赵匡胤或多或少将宋九看到他亲手培养的大臣。
但赵匡胤也做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宋九说赏酒,是朕的兵力,勿用你来赏,从酒作坊买来十几万斤酒,用船送向南方。可这个酒是和买方式买来的。
河洲诸衙内哀鸿一片,这得损失多少钱哪。
听着二赵对话,赵普在边上深思。
他派人下去查,不易查,宋家账目出纳太复杂了,又有一笔钱到账,然后玉苹代替宋九到处散钱,水泥试验的费用,以及试验室里费用,还有其他的开支,查不起来。除非抄家,将宋家总账找出来。但就是抄家,若是宋家没有总账,这笔账目还是无法查清。然后又查郭氏兄弟这条线,那更乱,郭家兄弟结交的朋友都是瓦子里的武艺人,来去无影踪,并且因为作坊,宋九又从瓦子里请来许多文艺人,包括说书的,绘画的,谱曲的,写字的,这一查更复杂。
只查出来一点,巫蛊案发作时,符昭寿去了宋九家。然而能将符昭寿抓来审问吗?并且他也是河洲大股之一,四个副领事人。去宋九家颇为正常,就象高怀德的孩子一度闹得很不开心,然而双方为了河洲的事,仍然有交往。后来大约是高怀德化解了,才一笑抿恩仇。
还查出一件事,玉苹的身世。
不过这个作用不大,玉苹父亲掳到契丹,人人皆知,有的活着,有的死了,这是国,可他们毕竟是父女,有书信往来,岂不是很正常。难道凭借这一点就断定她是叛徒,谁相信,以玉苹如今身份,给一个贫困知县也未必能换得。她能背叛宋朝,或者说能背叛宋九吗?
要么宋九与吕端关系很好,可那样更让人茫然,吕端与赵匡义相互很少来往,倒是与赵匡美感情一直不错。赵匡美是赵匡义的二弟,是兄弟,可两人能是一路子人?那更不可能,赵匡胤能容忍老二老三走到一起,那他这个大哥怎么办?
因此越查赵普越糊涂。
这个小动作赵匡胤并不知晓,也不能让他知晓,那么赵匡胤必然大大的不快,赵匡胤拍拍手道:“诸卿,今天朕给大家品尝一样好东西。”
第二百六十五章 暖冬(中)
好东西捧上。
潘怜儿送酒,赵匡胤发觉到一条变通的道路,反正宋家分红分了很多,不在乎那点钱帛,因此嘱咐自己的小妻子,你将潘怜儿请到宫中谈话,替朕向她要酒。
宋皇后岁数小,还有点童心未泯。看到赵匡胤如此,她也觉得好玩儿,因此将潘怜儿又请到皇宫。潘怜儿啼笑皆非,回到家准备瓶子与箱子以及绸布。十几天后又送来两牛车美酒。
大臣们也听说了。
对赵匡胤这个小动作,一个个皆摇头,刘温叟不咸不淡地上书四个大字,掩耳盗铃。将赵匡胤呛着,不过这些酒送过来,也足够他喝上好一段时间了。
今天高兴,于是拿出一些美酒。
内侍抬上来一个个大盒子,这是官家最喜欢的物事,虽是给大臣喝的,也不敢将它打碎了。盒子就是工艺品,上面不但刻着精美的图案,上面还有一些镂雕。
上面有字。不过离得远,大臣还是看得不大清楚,不明白抬上来何物。太监将盒子打开,里面绸布露出,再到瓶子,一个大琉璃瓶,上面居然还有彩画。
不用看酒,仅是这个包装,就觉得贵气逼人。太监打开酒瓶子,这个酒瓶子图包装的,不易倾倒,还得倒入酒壶中再斟酒。但从这个包装出来,给人感觉就会不一样。
事实它也非是才出来的蒸馏酒,只有一个度数高,不但蒸酿多次,还经过多次配方试验,口感远非昔日可以相比。有一些大臣偶尔也去顺店喝过,不过还有许多人望而却步,从未喝过。李昉叹口气道:“今天沾了陛下的荣光,喝此佳酿,何日复喝?”
许多官员深以为然。
吕端呵呵一乐,道:“有一处不愁用度。”
“何处?”
“宋九他大姐在河洲开了一家酒肆,里面也销售这种佳酿,我去过数回,只是酒有些贵,我也舍不得吃。”
诸臣又深以为然,不过这也是一个解馋的好办法,至少酒肆的菜不会卖天价。第二天宋九大姐酒肆突然暴满,来的还多是官员,有的人喝着还带着。但还是喊贵,太贵了,又没有皇宫那种精美的包装。因此多有怨怼,是好东西,但宋九也太心黑了,难怪舍得交曲钱。
南方佳报让大家觉得心暖。宋朝强大大臣们才会长远,不会做亡国之臣。酒也让这个冬天更暖和。但还不是最暖和的,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喜讯。
三千破六万,非是南汉六万,而是契丹六万!
……
好消息好到,坏消息也来了。
北方传来急报,说契丹六万兵马袭向定州。
赵匡胤看着情报,有人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赵匡胤能勉强做到这一点,之所以如此,那就是分析对方的战略用意。选择在冬天,冬天作战对契丹有利,就象前年他们袭击河东一样。甚至有的粗糙的弓箭在这个寒冬里都无法拉开。
天气对契丹人有利。
但契丹人要做什么?
他不相信契丹人敢入侵中原,没那实力!就象前年一样,滑行到龙门前,他们迅速撤回去,孤军深入,下场只有一条,死!就是掳掠,河北前线一片荒凉,契丹那边也是。他们打草谷,宋朝也过去打草谷。想要收获,只有向南再向南……
宋朝讨伐南汉,并没有动用主力军队,都在,南到一定地步,六万人下场还是死!虽冬天作战对契丹有利,当真不影响他们的行军速度?
想来想去,赵匡胤终于会意契丹人的心态,契丹支援北汉,两场大败,最要命的是马仁瑀乘虚北上,一直滑行到上谷渔阳一带。真正惊讶的是宋九,他喜欢对照,听到后将地图拿来翻看,也就是从后世北京昌平西边开始,一直到怀来,涿鹿,张家口,直达古长城下,这里离易州多远?然后掳来无数马牛羊与百姓,牛听从大臣建议,分放给了因为支援河东一战的百姓,马留下来,羊宰割了,百姓安于河北南部地区。
马仁瑀一路所过,契丹留守的兵力不足,又忌惮其威名,无一城兵士敢出城应战,眼睁睁地看着他从容地将大队兵马与大批牛羊百姓带到南方。这次草谷将契丹人打惨了,据斥候的情报说契丹一个官员察看,向辽主禀报幽州西北地区千里凋零,一片荒芜,余下的百姓因为宋军大掠,牲畜荡尽,财产洗劫一空,民不聊生。
契丹是大国,赵匡胤内心很清醒,至少不比宋朝弱,因此他也同意赵普看法,先南后北,将中原一统,力量将会更强大,才能慢慢将契丹磨灭下去。自己被打了脸,知道要报复。契丹新主继位,为了树威,也要报复。派的兵力少,怕危险,那是过来送点心的。派的兵力多不值。所以才派来六万兵马。这是砸场子来的。
这种心态,注定他们是想捡一点便宜就回去,能向国内交待。但这种心态,也注定了士气不旺盛。
将他们心态摸好,赵匡胤将田钦祚喊来嘱咐,说道:“彼众我寡,你只要背城列阵以待,敌至即战,勿与追逐。”
然后调三千骑兵给他。
北方有兵,多是步兵,野战不力,必然让契丹伤害到百姓。有这三千骑兵牵制,契丹人也就不敢南下了。除非不是六万,而是十六万!
田钦祚带着三千骑兵迅速北上。
契丹才刚刚漫过边境,兵力多,行动就会慢一点,但也证明宋朝对情报的重视,斥候将消息送到京城,田钦祚将三千骑兵带到边境,契丹人才到。
田钦祚于满城碰到契丹人,才开始听赵匡胤的话,背靠满城城寨,与契丹人交战。这是最强大的宋军,兵力虽少但十分精悍,契丹人也非是主力,而是其中一股,当然比宋军兵马肯定多得多。两军会战,契丹人打了一会儿看到这支宋军不好啃,于是撤向东边的遂城,与主力军队会合。
这时田钦祚杀红了眼,将赵匡胤的话抛在脑后,带着手下就追。
追到遂城,与契丹六万主力又开战,这次交战更惨烈,连田钦祚的战马都被射倒,他的手下王超喊道:“田将军,骑我的马。”
正在打的时候,三千宋军陷入六万契丹铁骑海洋里,需要主将勇敢才能拉起士气,田钦祚也不客气,骑上王超的马,继续作战。从旦至晡,也就是从早上杀到傍晚。
实际正面野战开打时,一般时间不会很长,甚至几十万人的大会战,往往两个时辰就会决定胜败,例如淝水之战。能持续作战三四个时辰,那就是一场鏖战了。况且这是整整一天。
打到傍晚,双方都打得没力气,契丹人眼睁眼地看着他带着手下从容地进入遂城。这一天杀死无数契丹人,因为没有完全击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若此,那非是田钦祚,而是李靖。究竟杀死了多少契丹人,无法统计,只知道遂城城外倒下无数契丹人的尸体。契丹人恼羞成怒,将遂城里面围起来。
他们是来打场子的,非是来攻城的,没有攻城器械,只能围困。
田钦祚进了遂城,可里面城小粮少,这时没有三千部下了,但人要吃马要吃,吃完了粮草,意味着大家一起等死。于是决定撤离。最少要让守城的宋军有充足粮草支持到开春。所以只围了几天,田钦祚打开南门,向契丹人冲去。契丹人大喝连连,又出来了,又出来了。连忙调动军队围困,哪里来得及,南城契丹兵士气沮,田钦祚这一回没有恋战,迅速冲开缺口,又撤到东边的保塞城。据说军中不亡一矢。这个无所谓,都是野战,契丹只围城未攻城,用不着弓箭。
胜负对两国都不重要,就算田钦祚杀死了几千契丹兵,契丹也不会亡国。但有一个重要的意味,那就是意味着宋朝骑兵在正面战场若指挥得当,并不比契丹人差,甚至更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