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在流逝,为了赶在建虏大军到达冷口之前,先夺取再守住冷口,不得不中断了于海静向顾百川的讲述。
几个人都向钟进卫抱拳行礼,其中李老四还向钟进卫说道:“侯爷,属下想随您前去杀奴?”
钟进卫看着他,脸色微沉道:“我之前说的话白讲了?”
李老四看侯爷的脸色沉下来,就不敢再要求。在他内心,听了钟进卫的一番话后,就特别想杀奴,觉得去查汉奸之事没有杀奴来得直接。
现在钟进卫再次否定了他的请战,只好憋着一股气,心中发誓一定要让建虏帮凶得到他们的报应。
钟进卫对顾百川道:“多余的话就不说了,我们也马上出发了,你们收拾下东西也出发,一路保重。”
顾百川突然单膝跪地,仰身对着钟进卫道:“请侯爷保重,回来我们继续护卫您。”
其他随从一见,也纷纷学着顾百川的样子,单膝跪地:“请侯爷保重!”
..
..
第二百七十二章 胜负至关重要
013…12…24
黄昏时分,京师紫禁城文华殿内,崇祯皇帝在和首辅温体仁讨论最近实施的政策。
“温卿,都察院监察制度的革新情况实施得如何了?”
“回陛下,当前的御史太少,各地只是搭了一个框架而已。都察院所属地方上的按察司主管各省的刑名,之前并未有对地方文官的监察职能。此事也正要向陛下禀告,是另行成立一个衙门还是在按察司内单独设立一处监察分司?”
崇祯皇帝听了,想了一会,然后咨询温体仁道:“温卿以为呢?”
“陛下,臣以为,如若另行成立一处衙门,则耗费较大,眼下的财政不足以支撑在全国建立一系列的新衙门。”温体仁回答道。
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银钱的支持。现在正在和建虏决战,意外得到的这笔赎罪银得留着应付战事,还要拨出一部分来让中兴侯那边的国企能运转起来,以便钱能生钱,根本就没有额外的钱来做其他事情。
如果要真有余钱,崇祯皇帝首先要做的也是赈灾,而不是新建不能生财的衙门。
他默默地算着银钱的用处,真感觉要是有一个聚宝盆就好了,丢一锭金元宝进去,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拿元宝来用了,自己也就不会为银钱愁得头发都要白了。
从这个事情上面,他又想到钟进卫不知道这时在干啥。
要不是军中的事情让自己接二连三地失望,如果不是担心他们触敌即溃,甚至还要担心他们投敌,钟进卫这个宝贵的人才就不会放出去监军。
让钟进卫一心管着国企,管着银行,把大明的财政先搞活了,这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明明知道钟进卫做什么活最合适,却无法调过去做。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皇帝有时候也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啊!
温体仁回答完之后,看着崇祯皇帝,没想皇帝开始发呆。过了一会,还叹了一口气,不由得一愣。
然后他马上想到皇上应该是为大明财政发愁,可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处处用钱,处处没钱,大明的首辅,虽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没有钱,实在不好当啊!
文华殿内的两人默默相对无语,过了一会,还是崇祯皇帝先打破了沉默,对温体仁说道:“温卿回去和内阁议一议,看是否能在按察司内单独成立分司,专察地方文官的廉政,设举报处,接受举报。”
“是,陛下。”温体仁对此自然没有问题,他在前面说的时候,其实就是倾向于采取这个方法。
“大明皇家银行的情况怎么样了?”崇祯皇帝又问出一个关心的问题。
温体仁听了,微微摇头道:“陛下,自从京畿之战开始后,原本少数百姓拿银两来兑换纸币的事儿就没有了。一些收纸币的商家,原本是每天傍晚之时才来用纸币兑换银两,但现在是半天就来银行兑换一次银两。另外一些朝廷官员拿纸币来兑换银两的事儿也在增加。”
崇祯皇帝听了,用手按了按太阳穴,然后低声叹道:“他们是对朝廷没有信心,都在看着京畿之战的结局啊!”
温体仁听了点点头,不但大明的百姓对京畿之战难猜胜负,连朝廷的官员都没有信心,自然就对朝廷发的纸币也存在疑虑,哪怕是有银两可以随时兑换作为背书都不行。
如果京畿之战能打赢,大明的上下就会对朝廷有信心,那么其他事情才会好办很多,否则,以后的日子只能更难。
崇祯皇帝眼神里带着一丝担忧,看着温体仁问道:“温卿,你说现在战事进行地如何了?”
温体仁自己心里也没底,但崇祯皇帝这么问他,他就只能安慰崇祯皇帝了:“陛下,大军开拔没几天,臣估计,还得过两天才会有消息。”
他看崇祯皇帝的眉头皱了起来,显然还是很担心战局,就又说道:“陛下,京师郊外的勤王军和其他明军不一样,是经过汰兵,去掉老弱的将士。现在白杆军也来了,又是孙阁老这样的老臣谋国之将掌握着军队。臣以为,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能打跑建虏。”
战事开始之前,崇祯皇帝也曾意气风发,企图把建虏一举歼灭。
但他在发现战事关系到很多方面,胜负影响很多事情后,就变得忐忑起来,甚至不像之前那么自信,变得和普通人一样担心战局的胜负。
崇祯皇帝现在听一向稳重地首辅说出这番话,才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太紧张了。
于是,他轻轻地长吸一口气,舒缓下刚才因为想战事而带来的紧张情绪。
然后正想说话的时候,殿外忽然传来动静,有声音远远地传来,虽听不清楚内容,却能感觉到声音中的惊喜。
崇祯皇帝觉得奇怪,是谁胆子那么大,敢在外面喧哗。
他正要让内侍出去看看的时候,温体仁忽然出声道:“陛下,好像是报喜来了。”
都说人老了,就会眼花耳聋,没想温体仁却是反常,耳朵比一般人还尖,隐约听到了内容。
崇祯皇帝听了一愣,报喜,报什么喜?
就这么一下功夫,那声音越发的近了,听得也更清楚了:“前线大捷,斩建虏首级五百余;前线大捷,斩建虏首级五百余。。。”
崇祯皇帝听得清楚,大喜过望,连忙吩咐:“快传,快传!”
说完之后,他再也坐不住,站了起来,在御桌前开始来回快速踱步,心里想着,怎么跑这么慢,半天了还没到呢。
温体仁也没有再坐在崇祯皇帝所赐的凳子上,站起来,不时回首看向大殿外。
报信的内侍在殿外大汉将军的注目下,边跑边喊,终于跑进了文华殿。
一进文华殿,就跪倒在地,双手把放奏章的卷轴高举过头顶,一边奏道:“陛下,前线八百里加急,与建虏一战,斩建虏首级五百余,大捷啊!”
殿内的内侍不等崇祯皇帝吩咐,连忙过去接了过来,快步呈给等急了的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急不可耐地撕掉封印,揭开轴盖,倒出里面的奏章快速看了起来。
温体仁一直盯着崇祯皇帝看,发现皇上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最后笑得像朵花儿一样。心里就知道,战事肯定比较顺利。
崇祯皇帝猛然地双手“啪”一声合了奏章,然后连声说道:“好,好,好!”
这时,他发现温体仁那望眼欲穿的眼神,呵呵一笑,自己直接走下去,把奏章递给首辅看。
崇祯皇帝一边还说道:“孙师傅不负朕望,和钟师傅两人把军队给朕带好了。斩杀建虏五百一十二名,已方才伤亡十六人而已,真是大捷啊!”
大明自从和建虏开战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大胜。这消息让崇祯皇帝浑身一阵轻,仿佛一直背着的千斤巨石一下被放下了。
温体仁看完之后,也是一喜,但随之就皱起了眉头,他谨慎地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臣以为眼下还不宜大肆宣扬,须得验过首级才行。”
大明有过很多次先例,说是杀了多少多少建虏,但最终不是说尸首被抢回,就是首级验收的时候发现有非真正建虏的首级充数。
要是朝廷不验就宣传,到头来事情真相被揭露出来,反而打了朝廷的脸。
崇祯皇帝一听,刚才还高涨的情绪慢慢地冷静了下来。他当然相信孙师傅和钟师傅,但温卿说的也不无道理。
“首级何在?”崇祯皇帝问报信的内侍道。
“回陛下,信使言到首级已到通州,今晚将至京师,只是京师城门已关,需到明早才能进京。”
“温卿,你安排人前去城门处侯着,首级一到城外,先行验过。如若无误,明日一早,运至午门叠起京观,让京师百姓都来看看。”
“是,陛下。”温体仁高兴地领命。
两人现已无心谈论其他事情,只等验过首级之后再商议,温体仁就告辞去安排验收首级之事了。
明军一般有夸大战果的习惯,但孙承宗是了解钟进卫的脾气,而且就他本人而言,也是不屑这么做,因此这次的捷报丝毫未添油加醋。
第二天一早,原本两车的建虏首级分为五车,由五城兵马司的兵丁押着,跟随一边大声报捷一边开路的人,浩浩荡荡地进了北京城。
..
..
第二百七十三章 清水明月关口
次日午时时分,很多京师的百姓都已闻讯,赶到午门来看建虏首级。。
这些百姓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以为建虏是三头六臂,或者头大如牛,或者长鼻阔耳等等,真见到了,才发现原来素有凶名的建虏,也和普通人差不多嘛。
百姓们一边围观一边谈论,很多人的观点随之改变。
忽然,一阵急促地马蹄声传来,夹在马蹄声中的还有报捷声:“大捷,朝廷大军击溃建虏,斩杀变节官员,收复滦州城。大捷。。。”
百姓们诧异地看着报捷的信使跑进午门口,然后由内侍转呈捷报给皇上。
这喜事是接二连三地来,明军啥时候变得这么强了,百姓们又多了一个话题。
崇祯皇帝自然又是一番欢喜,然后生了把钟进卫召回京师的念头。
战事顺利,军中自然就会安稳。但对于他来说,接下来意味着要封赏,就是要花大把的钱。
让钟进卫赶紧回京师,主持国企之事,以便替朝廷早一日赚钱。
不过还是温体仁老成持重,劝住了崇祯皇帝。从报捷文书上看,和建虏的主力决战并没有真正开始,还是小心为上。
最终崇祯皇帝给孙承宗和钟进卫两人去旨,咨询当事人的意见。如果条件允许,则让钟进卫回京师,条件不允许,就只能等战事结束了。
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是,钟进卫根本就没有和孙承宗在一起,并不在明军的主力军中。而是只带着卢象升的八百民壮,用以卵击石地态势,义无反顾地前去阻击屠杀了关内百姓后想逃的刽子手。
再说钟进卫在和顾百川话别之后,就率领八百民壮匆匆往清水明月关方向进发。
为了赶时间,他们是在路上讨论完成了假扮建虏偷袭清水明月关的行动细节。
在天色将近傍晚之时,终于赶到清水明月关附近。
八百民壮隐藏在较远的地方,为首的钟进卫和卢象升等人则潜藏就近观察。
清水明月关建在山势险峻的凤凰山上,关城为砖砌,高二丈九尺,周三百八十七丈有奇,东、南各有一门。对峙的山峰间有沙河自北向南流过,给清水明月关增加了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
清水明月关的两侧山顶都建有小型城堡,除了防御之外,还用作烽火传讯之用。
但建虏夺取了清水明月关之后,把山顶的城堡都给拆了。因为他们用不着那山顶的城堡,也不想万一给明军夺过去的话,再能用。
于海静在以前的时候,来过几次,因此了解地形。他低声把他所了解的情况一一说给边上的几个人听,方便他们做出判断。
“这关口是和喜峰口一样,是长城防线的重要关口。两边的山势太过险峻,很难攀爬,又有沙河护着,在这时候如果落水的话,根本就恢复不了战斗力。如果强攻关口的话,只能沿着这条官道进攻。”
钟进卫伏在一个大块的岩石上,探头看着清水明月关的地形,心里暗自为这关口的地形赞叹。难怪大明会在此处修建这关口,果然是易守难攻之地。
不过钟进卫发现一个情况,他转过头对于海静道:“建虏的防守好像很松弛,城门大开,城墙上的人头难得见到几个,不会是躲在里面埋伏着?”
阎应元也已经看到这情况了,他附和钟进卫道:“按理说,此处应该有重兵把守才对。城南有练兵场,或者此时他们正在练兵场。”
他就来过一次,因此对清水明月关内的情况大致有个了解。
于海静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回答道:“侯爷,小人以为,建虏根本就不重视此处关口。您看,以建虏的性子,如果人多的话,必定关内会有灯火映出。估计是建虏现在以为长城内外,都是他们所控制,因此不加提防也是一种有可能的情况。”
卢象升听于海静分析得有理,就点头说道:“如此就最好了,但为防万一,还是不能直接强袭,依计行事为妙。”
这点大家都没意见,钟进卫抬头看看天色,这个时候,如果按照于海静的估计,建虏应该已经从永平出发,留给他们夺取清水明月关的时间不多了。
几个人再说了下细节,然后就退了回去,开始穿戴之前被枭首建虏和汉奸的衣服。
这支偷袭队伍中,于海静是货真价实的一个,卢象升穿得是阿敏亲卫头目莽木的衣服,因为他们身材差不多。其他的一些人,则是由卢象升的家丁所扮。
卢象升自己所选的家丁,是他亲自训练出来的,武艺纯熟,原本就是计划万一自己上阵杀敌,他们就是最好的亲兵护卫。
也幸亏现在正是寒冷的季节,建虏也是戴着帽子。否则的话,想假扮建虏,还得剃发扎辫,对钟进卫来说或许可以接受,但对于明朝汉人,就比较纠结了。
阎应元虽然是除卢象升之外,个人本事最高的一个人。但他要护卫钟进卫,所以没有参与这支特种部队。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十个人都向钟进卫抱拳一礼,随后骑上战马,由于海静在前领头,往清水明月关而去。
钟进卫看着他们走出藏身之地,开始加快马速,假装赶路而去。心中暗自祈祷,卢象升可是历史名人,怎么都不可能因为自己的缘故而折在这里。按照一般电影电视剧中的情节来说的话,卢象升肯定能平安无事地夺取清水明月关。
他一边想着各种法子安慰自己,一边又潜回刚才观察关口的地方,身边除了阎应元之外,还有几个临时充当的传令兵。
只待卢象升他们一控制城门,就举火为号,让骑在马上,严阵以待地八百民壮迅速攻击关口。
卢象升低着头随在于海静的身后,虽然他的本职是一个文官,正四品的知府。平时多和笔墨打交道,可每次握刀在手时,他的心里更有一种冲动。
男儿大丈夫,至此世间大乱之时,为百姓杀出一个太平,为君王平虏灭寇,镇守四方,才是他所愿。
现在他终于能实现自己的心愿,走出了战场杀敌的第一步。心里没有一丝害怕,更多得是一种兴奋。
而于海静则稍微有点紧张,他怕估计错误,城门之所以打开,就是因为里面的建虏其实有很多,根本不怕有人夺城门。
建虏们都在城门后等着他们,一发现他们其实是想夺取城门,就一拥而上,双拳难敌四手,怕是要交代在这里。
他虽然相信身后的卢象升武勇过人,毕竟是能杀得了莽木的人物。可人家是一个知府,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说句不好听的话,卢象升只是一个战场厮杀的菜鸟而已。万一像荆轲刺秦王里面的那个秦舞阳一样,临阵歇菜,就完了。
不过于海静想那么多,也只是一瞬间的事。自己选的路,以前是走错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改过自新,不用被人“汉狗汉狗”的叫,不用受到良心的折磨,甚至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就是真赔上自己的性命,也是值得。真要下去阎王殿,遇到自己的老母妹子,也敢拍着胸脯说,儿死得值了。
他们离关口还有几百步远的时候,马蹄声就已惊动了城头上的建虏。只听其中一个建虏吆喝道:“什么人?”
第二百七十四章 建虏人心之恶
自从白玉莲走之后,阿敏就没有再干男上女下之事。。
就像一头老牛拉完车之后,一松懈下来,顿时感觉身体很是疲惫。午饭之后,阿敏感觉实在是困,就小睡片刻,然后准备安排撤退之事。
谁知道他一睡就睡了几个时辰,最后还是他的亲卫装着胆子把他叫醒了。
有那么一刻,阿敏感觉自己好像老了。然而,有心问鼎大金大汗位置的人,就算人老了心还是不老的。
他看到天色已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亮,就赶紧起来。
自己下令在天黑之前要撤,儿郎们应该已经出城整队了,阿敏一边想着一边走出了营帐。
让他意外的是,时辰确实差不多了,可该集合的人一个都没来,全部还在永平城里爽,这从永平城里的动静就能知道。
阿敏稍微有点生气,一直以来,大金勇士都是令行禁止,靠着严格的军纪才战无不胜。
这群兔崽子有点玩过火了,竟然敢不听自己的军令。
不过阿敏转念一想,自己未打一次大战,就撤回关外,还得靠这支军队能站在自己这边。只有这样,皇太极那东西想找自己麻烦,也还得掂量掂量,只是不知道明军的动向如何,万一现在明军攻来就麻烦了。
自己派出去的探马应该也要回来了,到时就知道明军的情况。
果然,没过一会,阿敏派出去的探马开始陆续回营了。
第一批回来的探马头目跑来向阿敏禀告说,明军主力占领滦州之后,正在收拾战场并安抚滦州的百姓,没有迹象显示明军会马上来攻永平。
这让阿敏放下了一颗心,就让那群兔崽子再玩一会,永平这么大一座城,才短短一个白天的时间,确实不能尽兴,还有很多财物可以抢。
不过阿敏自己没有再歇息,让亲卫开始收拾营帐,做撤退的准备工作了。
在第一批探马回营后的半个时辰内,又回来了一批,仍旧向阿敏禀告说并没有发现明军有向永平运动的迹象。
阿敏看看天色,已近傍晚,天就快要黑了。这个时候明军还不出动,就不可能晚上出发来打永平了。
因为大军想夜间长途行军前去攻击敌人,那基本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既不能被敌军发现,又要看清路,真得很难。
阿敏开始考虑是不是等明天早上再撤,让兔崽子们多抢点财物。这次不抢足,再要抢得这么痛快,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反正还有最后一批探马没有回来,如果明军有动静的话,那些探马也会报给自己。
忽然,阿敏发现永平城里出来了一批人,大约三四十人,直往他的营帐而来。
还有兔崽子能记起天色将黑而撤退的事情,还真不错。阿敏心里暗暗地表扬了一下,然后猜着到底是谁有如此自制力。
这三四十人的马背后都驮着两大袋物品,分挂在战马的两边。为首之人老远看见阿敏在营帐外,就大喊道:“叔父,叔父。。。”
阿敏眨巴了两下眼睛,自己以前的眼力一直是不错的,现在怎么人家已经在喊自己,自己却仍旧看不清来人。看来那妖精太厉害了,导致自己运动过多而太劳累,这老参汤是不能停了。
他听来人喊话就已知道是自己的侄儿,代善的儿子,贝勒硕托。阿敏心里不由微微点头,不错,有前途的一个年轻人。
一群人很快来到阿敏的前面不远,翻身下马步行过来,兴高采烈地互相说着,随着在前面大步走向前的硕托走向阿敏。
到了阿敏近前之后,弯腰单膝跪下向阿敏打千道:“奴才参见和硕贝勒。”
阿敏看他们一个个脸上笑开了花,就知道他们玩得很开心,就虚托一下道:“无需多礼,起来。”
他知道自己下令屠城这招,赢得了他们的拥护,就笑着说道:“收获如何?”
硕托站在最前面,也是最有资格回答阿敏话的人,他答道:“阿敏叔,你不去玩玩太可惜了。永平城真是一座大城,富裕人家不少,钱多,女人也多。对了,这些汉人的有钱人家,里面的女人一个个都很粉嫩嫩。想上那个就上那个,敢不从就直接一刀结果了,真是痛快!阿敏叔,那些女人的滋味,你不知道,绝对不会比那个白玉莲差。。。”
硕托或许是兴奋过头了,直接把阿敏的心头肉拿来做比喻,让阿敏的脸一下沉了下来。
硕托却没有发现,还在兴高采烈地说道:“阿敏叔,我发现有好几个女人的屁股,都比那白玉莲的要好看。还有那皮肤,那胸。。。”
“够了,白玉莲是你叫得么?”阿敏终于没忍住,发火了。他敏锐地发现,自己这个侄儿对白玉莲好像很上心,观察得很仔细。
硕托被阿敏这么一吼,就愣了下,人性最恶劣的一面,在永平城得到释放,现在还没有收回来,他就顶了阿敏一句:“那还就是一条母狗,这样的女人,玩玩就算了,永平城里多得是。”
“你懂个屁。”阿敏一句话冲口而出,然后想起和硕托搞僵了,不但影响自己之前收买人心的举动,而且也会影响和代善的联盟,就强压着火气道:“以后你得叫福晋。”
硕托此时也发现自己有点失礼了,其实是他心中对那白玉莲的占有欲在作怪,说得轻贱而让阿敏抛弃那女人,自己回头就可以玩几把。那相貌,那皮肤,那屁股,真的很难在永平城里找到,自己今天玩的几个,只是和白玉莲有点相似而已。
“是,是,阿敏叔,以后我见了那白玉莲肯定叫福晋。”硕托附和阿敏,不敢在表面再露出不敬。
阿敏和硕托之间一下相对无语,沉默了下来。其他人看到这个气氛,也不敢再有高兴之态。
阿敏也不想这么尴尬下去,就说道:“你们怎么就想着回来了,那些兔崽子呢,怎么不就怕明军这个时候杀过来?”
“阿敏叔,明军怎么了,有发现明军向永平而来了么?”硕托一听,有点紧张,这个时候要是明军主力围上来,那大金军几乎就没有还手之力。
他们之所以现在出城而来,也是惦记着阿敏说过傍晚时分再不走,明军就可能跟上来了。
阿敏回答道:“探马回报明军主力还在滦州,估计到明天才会有动静。”
硕托一听,心里一宽,回头望望永平,想着是不是临走之前再去玩一趟。
他其实并不缺钱财,但可以随意杀人,随意玩女人,这种事情也不是经常有的,他就图这个痛快。看着那些汉狗哭喊求饶,就有一种快感。
他甚至很奇怪,为什么自己的女真前辈在以前的时候,会害怕这些软弱的汉狗。甚至先汗还在汉狗的手下为奴,真是想不通。
阿敏看硕托的样子,明白硕托还惦记着城中的美事。他也望望永平城,心里想着是否再给他们放宽点期限。
这时,最后一批监视滦州方向明军的探马回营了,这些原本以为大军已经开拔,没想还在永平城中。
探马头目带着羡慕之色,赶到中军帐向阿敏禀告,内容还是一样,滦州明军并未有动静。
阿敏听了心里一宽,就挥手让探马头目下去,他准备再放宽几个时辰,让他们玩得尽兴再撤。
探马头目并没有马上就走,而是站起来后欲言又止。
阿敏一看,皱起眉头问道:“怎么,还有何事?”
探马头目见阿敏问了,就重新弯腰打千道:“奴才们回营时,离永平大约三四里路的地方,遇零散明军,被他们杀了几个后往滦州逃走了。”
“明军夜不收么,怎么探到眼皮底下来了?”硕托在一边问道,探马和夜不收相遇厮杀是很正常的事。但这些夜不收在永平附近出现的话,就有点不妙了。
“不是夜不收,是一伙从北往南的明军,为首一个好像是明军女将。相当厉害,往南而逃了。”探马头目说到这里的时候,微微有点脸红,说话的声音都稍微低了点。
事情的真相是那伙明军,杀得他们四散而逃,然后才往南而去。探马头目要是说被女人杀得四散而逃,就太丢脸了,就稍微改了下说法。
阿敏和硕托听了,脸色都是微微一变,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忧虑。
第二百七十五章 祸福难料
钟进卫望见卢象升一行人没到城门口就停了下来,然后由于海静在和城头的建虏守军对话。。
他的一颗心就提起来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城门口的动静。佛祖保佑,别让建虏发现后面那几个原来是冒牌货。
幸好过了没一会,就见于海静回头向卢象升说了句话,然后就往城门洞去了。
钟进卫马上又开始新的担心,屏住了呼吸,盯着他们的背影。
卢象升一行到了城门洞之后,应该会被守城的建虏发现,然后卢象升他们就占据城门洞死战不退,牢牢守住城门。
只要能坚持住,他们就会发出信号,自己这边就能下令支援了。
可这次他又料错了,他们进了城门洞后,稍微停留了一会,然后十个人直接就进去了。既没发出信号,也没有和建虏厮杀,毫无动静地消失在城门洞里。
这下钟进卫就纳闷了,这也太出乎意料了。他转头看向身边的阎应元,想问问大舅子的看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没想到钟进卫转过去一看,发现阎应元也是一脸疑惑地看向自己,他也在纳闷着。
钟进卫找不到答案,就只好转回头来继续盯着清水明月关。
关内还是静悄悄地,城门依旧洞开。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也没有这么诡异,至少在城头弹个琴,城门洞里有人扫个地!
等了大约一刻钟左右,就在钟进卫准备不顾一切地发动攻击的时候,城门处忽然有了动静。
有一人骑马跑了出来,直奔钟进卫的藏身之地而来,边跑还边喊:“中兴侯,侯爷,不要躲了,进关,侯爷,进关…”
钟进卫听得清楚,是卢象升的一个家丁。他惊讶地站了起来,等着那个家丁过来解释这一切。
那家丁跑近之后,滚鞍下马,向钟进卫抱拳一礼道:“报侯爷,关内建虏不多,已被我家老爷杀的差不多了,请侯爷带兵进关。”
钟进卫一听,很是高兴,也不问为什么建虏不多,先进关再说。他直接叫身边的传令兵前去传令,让八百民壮进关。
不一会功夫,八百民壮以冲锋的姿态向清水明月关进发。
路过钟进卫身边时,有几个民壮带过来钟进卫这边几个人的马匹,而后一起前进。
民壮军进了城门洞后,有家丁已在那边接应,指挥着进城的民壮分批占领一些重要的地点。
钟进卫进了城门洞后,发现于海静已经恭候在那里,他翻身下马问道:“九台呢?”
虽然天色已暗,但于海静脸上带着的笑容,还是能让钟进卫感觉到。他笑着道:“卢知府带着其他几个家丁去那边搜了,看是否有漏网的建虏。”
阎应元一听,马上叫过一批民壮,让他们去支援卢象升。
钟进卫见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