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借天改明-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图的方式,第二次用拼字,搞这么神秘,难不成你是特工?”

什么是特工,于海静并不知道,但他明白钟进卫的疑惑,就回答道:“回侯爷,罪民不识字,所以第一次用画画报信。第二次的内容,我画不出来,就找了几个人分别写了那几个字,拼成了信的内容。”

原来如此,钟进卫终于揭开了心中的疑惑,但他还有问题,继续问道:“你是干什么的,怎么知道这么多建虏的机密?”

“罪民该死,罪民曾奉命作为建虏的内应打开了遵化、永平的城门,因此得奴酋信任。”于海静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并没有多少惶恐,更多得是悔恨。

“什么!”周围一片失声惊呼声,而后不少人拔出了刀。

钟进卫没想到眼前这人原来是汉奸,不过他并没有像边上的人那么激动,摆摆手,让他们把刀收回去,然后问道:“奉命,奉谁的命?”

“罪民是一个商人手下的头号打手,侯爷可能没听说过,他姓范,名永斗。。。”

于海静说到这里,就直接被钟进卫的惊呼声打断了:“什么,范永斗?是不是经常向建虏出售军需粮饷等物资,还提供情报的范永斗?”

于海静诧异地看着钟进卫,范永斗的这些事情应该是很机密才对,怎么会被中兴侯知道呢?

钟进卫看于海静的表情就知道自己猜对了,其实都不用于海静回答,能让手下为建虏卖命,又是叫范永斗的人,不可能那么凑巧还有第二个。

自己也是穿越到明朝后,事情忙个不停,要不是于海静说起,就差点忘记八大汉奸了。不过钟进卫还真不记得那么多,只记得满清所封的八大皇商里面,为首的就是范永斗,其他的并不清楚情况。

他问于海静道:“是不是还有其他人也和范永斗一样,做这资敌卖国的勾当?”

于海静机械地点点头,不知道中兴侯还知道什么他本不应该知道的事情。

钟进卫既然想起来了,就不可能还让这些大汉奸继续逍遥法外,资敌卖国。不过他还是先把这事放在一边,一会再说。

现在已经确认了于海静的身份,也知道了于海静为什么能得到建虏机密情报的原因。

钟进卫正准备问于海静有什么紧急军情的时候,阎应元说话了:“你为什么突然就良心发现,找上中兴侯,不断地给中兴侯报信?”

他一直担心妹夫的安全,而且这个人的来历实在太过古怪,因此非要搞清楚了才好做下一步判断。

于海静不认得阎应元,见他发问,就看向钟进卫。

钟进卫一听自己大舅子的话,觉得确实是个问题,要问个明白,就对于海静道:“据实回答。”

“是,侯爷。罪民家在遵化,城破之时,家里亲人都遭建虏所害,因此心中悔恨。而后在永平,罪民见到了两位义士,宁死不屈的气节,又听闻了刘爱塔之事,给罪民一个启发,希望能以待罪之身,为大明做点事,也为罪民自己赎罪。”

“说细点。”阎应元在一边要求道。

于是,于海静把发生的事情都详细地说了一遍,特别是遵化亲人的遇害,多铎的羞辱,永平义民用生命控诉建虏,刘武宁死不出卖刘兴祚这几件事,说得最详细。

于海静这么说了一遍之后,众人对他的转变才恍然大悟,阎应元却还问他道:“你就不怕朝廷治你通敌卖国之罪么?”

于海静脸色平静,对着钟进卫说道:“罪民经常梦见亲人对罪民失望至极,罪民深知罪孽深重,因此学刘爱塔,幡然悔悟,为自己赎罪。”

“为什么找上中兴侯,你还未回答。”阎应元显然很细心,不问清楚所有疑问不罢休。

“中兴侯的仁德美名,罪民如雷贯耳。”

虽然于海静的回答比较隐晦,阎应元还是听明白了,于海静赎罪是一个方面,不想死也是一个方面。

给钟进卫报信,示好于钟进卫,就能让有宅心仁厚之名的钟进卫首先原谅他。再由钟进卫做担保,朝廷自然不可能追究他了,甚至还能像刘爱塔一样,说不定能混个官位。

只是事发突然,没来及先取得钟进卫谅解之前就暴露了身份。

“刚才山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钟进卫问道。

于海静就又把护送白玉莲,到发现明军并最终伏击钟进卫而被他破坏一事,前前后后都说了出来。

这么一说,他其实又是钟进卫的救命恩人了。钟进卫让人解开绑着于海静的绳子,然后问他道:“你说有紧急军情禀报,是什么紧急军情?”

被钟进卫这么一问,于海静回过神来了,记起自己说的紧急军情,就连忙说道:“禀侯爷,关内的建虏都聚集到永平,他们准备逃回关外。”

“什么,他们准备从哪里逃?”钟进卫一听,又是一个意外消息。他对历史上的遵永之战记得并不清楚,只知道是孙承宗率大军打赢了的。

现在一听建虏要逃,那事先计划把建虏分别歼灭在关内的目的就不能达成,因此就连忙问于海静细节。

“建虏打算从迁安北面的冷口出关,只有这个关口离永平最近,否则绕道三屯营一线就太远了。”于海静回答道。

..

..

第二百六十九章 阻击建虏

013…12…22

钟进卫皱着眉头想了一会,然后问于海静道:“建虏大概什么时候会逃?”

“罪民以为,最迟今晚就会逃,否则被明军主力咬上了,就逃不脱了。”于海静稍微想了会才回答道。

“大舅子,我们现在是在什么地方,其他几路军队大概在什么地方?”钟进卫转身问阎应元道。

于海静在一边听了一愣,没想这个人竟然是中兴侯的大舅子,难怪刚才会代替中兴侯不断地问自己问题。

“我们大概在永平西北,快到迁安了。我军主力估计此时刚打下滦州,这北路军就不知道在何处。”阎应元略微一想,回答钟进卫道。

钟进卫的眉头就皱得更紧了,按照目前的形势,岂不是建虏拍拍屁股就能跑掉?

自己手里只有一千一百人,而且其中的八百民壮只是初经训练而已,要想凭自己的力量去挡住七千多建虏,无疑是以卵击石。

那到底该怎么做才好呢?钟进卫想了半天还是想不出办法。

忽然,于海静出口提醒道:“侯爷,罪民推测,永平的建虏在逃之前很可能会屠城。”

“什么,屠城,那可是有几十万人口的城市啊!”钟进卫失声道。

“是的,建虏凶残成性,他们既然要逃,就绝不会留一座完好的城池给大明。”于海静解释道。

建虏的本性,其实就是破坏,他们从辽东一路破坏到关内,随便拿一个例子都能证明于海静的推测基本不会错。

“靠,操他们十八代祖宗。”钟进卫狠狠地骂了一句,然后他问熟悉地形的阎应元道:“有什么的地方合适阻击这些狗杂碎,把他们都留在关内?”

阎应元想了一会,光凭眼前的一千来人,根本就没有合适的地形阻击七千多素有凶名,连明军正规军都怕的建虏,这实在是不可能的事。

他看着钟进卫,遗憾地摇了摇头。

钟进卫看阎应元摇头表示,一拳打在自己的左掌上,难道就这么让他们跑了不成!

这时,于海静忽然开口道:“侯爷,有一处地方或许可以阻击这些建虏。”

“快说!”钟进卫一听,急忙问道。

“冷口。此地易守难攻,无法同时展开大部队攻击,或许能堵住这些北逃建虏。”于海静回答道。

“冷口是扼守关内外的重要关口,难道没有建虏在守着么?”阎应元问道。

他之前已想过这个地方,但考虑到这地方肯定有建虏把守,想要先夺过来再去防守即将到来的建虏,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他就没提冷口这个地方。

于海静看向钟进卫的大舅子,不敢怠慢,解释道:“冷口是有建虏把守,但人数不多。只要趁其不备,还是有夺过来的希望。”

“怎么个趁其不备,是半夜或凌晨偷关?”钟进卫一听忙问道。

于海静摇摇头道:“恐怕没等到我们半夜偷关,永平的建虏就已经到了。而且冷口的地形很难被偷关,只要关口有几个建虏未睡,就难以成功。”

“那是怎么个趁其不备法?”钟进卫疑惑了。

“侯爷,罪民就是护送那奴酋的侧福晋走冷口出关。他们过关之时肯定会留有交代,言及罪民这些人做完事之后会追上去。因此,只要罪民带路,或许能骗开关口。只要努力守住城门不让关上,等后续援军赶到,关口就能拿下。”于海静冷静地说出了他的计划。

其实这个计划的要求还是很高的,第一,白玉莲他们要先行到达冷口,并留下信息,言及后续还有人会到。

第二,假扮这些伏击的人肯定不能超过原本留下的人数,也就是说不能超过十人。就这么几个人要在城门处坚守,在援军赶到之前,不让建虏夺回城门,也是一个难点。

“你这计划不行,刚才已经逃走了一些人,他们逃回之后,肯定有所防备,无法冒充。”一直没有说话的顾百川站在于海静的侧面,忽然出声否决了他的方案。

于海静转头看向这个东厂番役,呵呵一笑道:“放心,那些人逃不走,我在动手之前已经给他们的马喂过巴豆了。”

果然,他的话音刚落,就听到前方传来一阵马蹄声。

钟进卫抬头看去的时候,发现张凤仪领着她的三百白杆军回来了。他们和去追之前的区别是,手持的白杆枪上挑着几个首级。

没等多久,白杆骑军就来到钟进卫面前,张凤仪坐在马上向钟进卫抱拳禀告道:“末将追至五里外,杀五建虏而回,未放跑一人。”

钟进卫点点头道:“辛苦张参将了,卢知府在哪,有看到么?”

张凤仪转身,指着山上的一处地方道:“卢知府就在那。”

钟进卫沿着张凤仪所指的方向看过去,发现卢象升果然在山上,正往这边赶。

他的身边,已跟着他的家丁,有一个扛着他的玄铁偃月刀,另外有一人还拎着一个首级。

钟进卫收回目光,对李老四道:“收拾一个地方,开军议。”

李老四一听,连忙招呼其他随从,就在边上找了一处地方,略微布置了一下,其实也就是搬来一些平整一点的石头,按身份高低摆好,并设置了警戒线,不让闲杂人等靠近,影响了军议。

卢象升到了之后,向钟进卫略微说了下他那边的情况,并把家丁事先递给他的首级扔到已经放在一起的首级堆中。

卢象升所扔的首级,面朝上,于海静认得是阿敏的亲卫头目莽木,不由暗暗心惊,一个当知府的人有这么高的勇力,真是不可思议。

钟进卫让阎应元把这边的情况也都和卢象升以及张凤仪说了一遍,让他们了解了基本情况后,钟进卫才说道:“这七千建虏沾满了关内百姓的鲜血,绝不能就这么轻松地让他们逃回去。所以,我决定采用于海静的计划,不管最终成不成功,我们都要为枉死的大明百姓尽一份力,你们有什么意见么?”

卢象升刚坐下去,一听钟进卫的话,就“霍”地一声站了起来,用力吐出一个字:“战!”

“监军之命,末将定当遵从。”张凤仪当下站起来抱拳答道。

不但是秦良玉有过交代,一定要让她遵从中兴侯的号令,而且她一路过来看到的惨状,也让她义愤填膺。因此,她回答钟进卫时,语气坚定有力,丝毫不犹豫。

钟进卫在将领中取得了一致意见,很是满意,就开始和他们商量细节。

既然采取于海静的计策,那么这支军队就要改变目的,直奔冷口,不再去找北路军。

因为现在不知道北路军在什么地方,建虏也是马上就可能逃跑,如果先去找北路军,再来阻击建虏的话,显然时间上来不及。

但北路军又不能不找,需要他们从冷口西面进行支援,并合围建虏于冷口一带。

几个人商量的结果是让骑术最熟练的白杆骑军以十人一组,往西搜索北路军。

这些信使持钟进卫的印信,要求北路军迅速占领遵化、三屯营一线,并向东运动。如果建虏攻不下冷口,该从西面逃跑的话,不要求他们杀敌,只要能拖住建虏即可。

钟进卫在信中措辞甚是严厉,要是北路军的几个总兵再敢延误战机,定当军法从事。

在卢象升的提醒下,再派一组信使前往山海关,要求山海关的明军在留有足够的守军之后,往西运动,以冷口为目标,威逼包围建虏。

接下来就是需要滦州一带的明军主力加快速度,从南面向北掩杀过去,火速救援永平。如若建虏已逃,则紧咬其尾巴,支援冷口战役。

明军主力是孙承宗亲自率领,如果让他改变计划,丢下手头的事情,直扑永平,就得有重量级的人物去禀告才行。

卢象升和阎应元的意见都是让钟进卫亲自去,因为他们猜出来钟进卫是想跟去冷口。

..

..

第二百七十章 战前分派任务

013…12…23

冷口就算能夺回来,就目前这点人马,要抵抗住七千多建虏狗急跳墙的攻击,难度不小,他们不想让钟进卫去冒险。

钟进卫明白他们是担心自己的安危,但他没有接受,问他们道:“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但你们觉得去向滦州一带的主力求援,就安全了么?”

钟进卫也不等他们回答,直接就说道:“永平百姓很可能遭受建虏屠城,就算不屠城,建虏也很可能马上逃跑。所以为了争取时间,必然不能避开永平,绕一个大圈回去求援。以我这三脚猫的骑术,在接近永平被建虏发现的话,你们觉得我逃得了么?”

他看阎应元想说话的意思,就用手虚按下,阻止了大舅子的发言,接着又说道:“不管是不是我自美,我应该算是皇上面前的红人!如果我去冷口,周围这些明军总会比我不在冷口要用心得多,不管是做给我看,还是做给皇上看,都会努力增援冷口。否则依那些明军的龟速,光凭这些民壮,能否挡住狗急跳墙的建虏,坚持到援军赶来还真不好说。”

钟进卫也觉得冷口之战到底如何,真不好说,他想着万一要是自己和阎应元都战没,阿奇一家就难过日子了。所以他紧接着说道:“大舅子,你的骑术精湛,就由你带人去向孙大人求援。由你去报信,孙大人必定会相信。”

没想阎应元摇摇头,拒绝道:“我不放心你,要我回去了,万一有事,我对不起阿奇。”

他看钟进卫还想劝,就加重语气,坚决地道:“不管你如何说都没用,我一定要看着你没事,除非我死!”

钟进卫看阎应元如此坚决,最终还是放弃了劝说。

男人,都是有一份自己的坚持,阎应元如此,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他把目光就转向其他几位,不过并没有考虑他自己的护卫。本来他的护卫也是一个选择,但他之后还会有任务要交代他们去做,所以给孙承宗送信的任务就不考虑他们了。

其实钟进卫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他对张凤仪说道:“张参将,给孙大人送信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请务必尽快把信送给孙大人,让他赶紧兵发永平,不能让那些狗杂碎跑了。”

张凤仪稍微看了下现场几个人,就她本心来讲,她宁可与建虏在正面拼杀,也不愿只是跑跑腿而已,哪怕这个跑腿任务也很重要。

但现场除了她,就只有卢象升了。他是八百阻击建虏的民壮头领,显然不适合前去跑腿。

因此,张凤仪只好抱拳领命:“末将一定尽快将信送到孙大人处。”

“好,事不宜迟,你马上出发。”钟进卫说完之后,马上从护卫手中接过纸笔,草草写了一封信,交给张凤仪。

张凤仪接过信,看了下面前的这群男人,为了把祸害百姓的建虏绳之于法,不惧建虏的凶名,死生之事全然置之度外,以八百民壮想法设法去迎击七千多建虏,这份勇气是她以前没有见过的。

她异常认真地向他们敬了一个军礼,然后招呼剩下的白杆骑军,翻身上马,呼啸而去。

钟进卫目送张凤仪远去后,转身对站在身后的护卫命令道:“顾百川,李老四。”

“属下在。”顾百川和李老四一听中兴侯招呼他们,连忙站前一步,双手抱拳应声答道。

“军队马上就要开赴冷口去阻击建虏,结果很难说。我还惦记着几个人,你们一定要把他们的事给我搞清楚了。如果我活着,我会去找你们。如果我有意外,就禀告给皇上处理。”钟进卫认真地交代道。

“是。”

“于海静。”钟进卫又点了于海静道。

“罪民在。”

“你在大军开拔之前,把范永斗的情况说给顾百川和李老四听,能说多少就多少。对了,还有其他汉奸,我记得有八个最出名的汉奸,你还知道其他小汉奸的话,也一并说给他俩知道。”

于海静听得一愣,没想到是这事。听中兴侯所说,他好像自己了解的事就很多,怎么不尽早处理呢,现在让自己来说这事,时间太紧,怕也说不了多少内容。

“于海静,听到没有?”钟进卫没听到于海静的回答,就再问道。

“是,罪民一定尽力细说。不过侯爷,就派他们俩人,怕是有去无回。”于海静回过神来,赶紧回答道。

“嗯?”钟进卫没明白于海静的意思。

“侯爷,不但大小商人参与走私蒙古及建虏的生意,而且大明的边关已糜烂,之所以能大规模地给建虏运送军需粮草,都因边军将领拿好处而放行之故。”于海静解释道。

“你说得对,我想简单了,这个利益团体之大,怕是超乎想象。顾百川,李老四,你们俩人把所有护卫都带走,记得保护好自己。“钟进卫听了于海静的解释之后,马上明白过来,就分别对几个人说道。

“侯爷,你身边也需要人护卫,探听那些汉奸的事儿,我和老四俩人就够了。”顾百川一听钟进卫要把所有护卫都让自己带走,就立刻劝谏道。

“你们的本事,原本就不在战场上,明察暗访才是你们的专长。我在战场上,由我家大舅子照顾,还有勇猛无敌的卢知府在,没事。”钟进卫见顾百川顾虑自己的安危,就跟他解释了下他的理由。

卢象升在一边听钟进卫夸自己这个进士出身的文臣勇猛无敌,微微有点不好意思。

阎应元听了钟进卫的话,稍微侧头看了下卢象升,对自己这位妹夫,一开始就认定卢象升的武勇表示无语。

顾百川还是觉得有点不妥,再次说道:“厂公。。。”没等他说完,就被钟进卫不耐烦地打断了:“别管厂公不厂公,王公公要在这里,也不会对我的安排有意见。”

说到这里,钟进卫又觉得刚才说话有点不妥,就换了个说法继续说道:“据我所知,那些汉奸相对于海静来说,才真正是十恶不赦的东西。建虏每祸害一个百姓,这其中就有他们出的一份力。他们的财富底下,堆满了我们大明无数百姓的尸骨,一定要将他们绳之于法。另外,你也不要小觑了他们。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你就当到了建虏的地盘,一定要步步小心,你这边办事的难度不亚于我们去阻击建虏的难度。”

顾百川见钟进卫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就不再争辩,抱拳领命道:“是,侯爷。”

钟进卫见顾百川已领命,就转向于海静道:“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你虽奉命做了不少坏事,害了不少人。但你几次提供的军情,也救了不少人,其中还包括了我。现在又要靠你去阻击建虏,为大明枉死的百姓复仇。我会向皇上禀明前因后果,求皇上赦免你,让你为大明继续效力。”

于海静虽然忏悔自己犯下的罪过,但不管如何,他也珍惜自己的性命。

虽然他估摸着钟进卫会饶过他,不过在没有得到确认之前,心底还是有一丝不安。

但现在钟进卫的一番话,让他定了心,甚至听钟进卫的意思,还能按照刘爱塔的凡例,做大明的官,更是让他喜出望外。

虽然皇上还没有同意,但中兴侯的话,皇上不可能不同意,这等于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当下,他向钟进卫跪倒抱拳道:“多谢侯爷开恩,罪民定当以死报国。”

“不必多礼,你尽快捡重要的事儿告知顾百川。”

钟进卫说完之后,又转向卢象升道:“九台,召集所有将士过来,我有话要说。”

..

..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为什么而战

013…12…23

卢象升听了点点头,转身吩咐身边的家丁去整队八百民壮。

没有多久,民壮就集结完毕了。

八百民壮,手持战马缰绳,站立在马头位置,排成两个大方阵,面对着中兴侯。

初春的寒风呼呼地刮着,但没有人挠痒跺脚,没有人交头接耳,全部静静地站着,只有战马偶尔打个响鼻,喷着白气。

他们中很多人都已看到,在解决了刺杀中兴侯的刺客之后,那些白杆骑军开始脱离大队,往不同方向而去。这肯定是有大事将要发生,这个认识让他们微微有点紧张。

钟进卫站在方阵前面的高地上,左右陪着卢象升和阎应元,高地下面则站着卢象升的家丁,也是这些民壮的小头目,整齐地排成一排,面对着八百民壮,以作传声之用。

钟进卫看着面前两个方阵中的民壮,个个高大健壮,堂堂的大明男儿。

他略微扫视了一遍,然后鼓足中气说道:“我们生活在大明的土地上,遵从圣人教诲,男人间互为叔伯兄弟,女人则是婶姨姐妹,虽是有贫有富地生活着,却也有苦有甜。一天劳作完回到家,妻儿的问候,父母的唠叨,都是一份亲情。”

钟进卫说到这里后,顿了顿,让卢象升的家丁齐声把他的话传了出去,响彻在山脚一隅。

最远的民壮都能听到中兴侯的话,虽然已看不清中兴侯的面容,却也认真地看着那个方向。他们稍微有点诧异,不知道中兴侯怎么在这个时候提这些事情。

“但是,建虏兴起以来,他们都干了什么好事?或者以前你们只是听说而已,觉得很遥远,就像故事一样听听就算了。”

“现在呢,我们一路走来,路上看到了多少村子被建虏屠杀,有多少我们的叔伯兄弟、婶姨姐妹,被那些建虏惨绝人寰地杀害。你们都看到了,还觉得凶残的建虏只存在一个遥远的故事里么?”

随着钟进卫的话,一句句地传开来,八百民壮想起路上看到的惨状,脸上都逐渐露出了愤怒。

虽然他们在大明,是有不如意,是有对社会现实不满地抱怨。可至少他们能过个安稳日子,也还有抱怨的权利。

但他们在之前看到的村子,看到的一具具遗骸,无不在控诉地建虏的暴行。告诉他们,如果遇到建虏,连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没有。

“我告诉你们,现在建虏又在屠杀永平城的百姓,一座城市,几十万人,比我们路上看过的所有村子加起来都要多。那些人,都将被建虏残杀,变成我们在路上看到的尸骸。”

一些民壮未握战马缰绳的手握成了拳头,这些天杀的建虏!

“现在,这些建虏马上就要逃了。他们在关内杀人放火,拍拍屁股就要走了。如果我们不给这些建虏一个教训,不狠狠地打他们一顿,让他们以为关内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话,总有一日,他们祸害了京畿之地,就会去祸害其他地方,包括大名府。你们会让京畿之地百姓的惨状发生在你们的家乡么?”

“绝不!”大名府的男儿用吼声回答了钟进卫,他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清楚的认识到,建虏的凶残很可能会降临到自己父老乡亲的身上。不少民壮想着想着,握拳的手背上显出了青筋。

钟进卫看着底下一个个愤怒地面容,暗赞一声“爷们”。然后继续说道:“我已派人去通知孙承宗大人,让他尽快兵发永平,解救永平的百姓,并给建虏一个狠狠的教训,可建虏却很可能在大军到达之前就跑了。我们正好在建虏北逃的路上,现在有一处关口,可以让我们拦住这群狗娘养的豺狼。我们拦还是不拦?”

“拦!”八百民壮齐声吼道。

现场的气氛影响了在一边正在小声说话的于海静他们,李老四已经听不见于海静说的内容了,一颗热血沸腾的心完全关注着站在高地上的钟进卫,听着中兴侯说话。

于海静也是五味参杂地一边听着中兴侯的讲话,一边讲着范永斗等汉奸的事,脑中不时出现老母妹子的惨状,以致几次都说错了话。

幸亏顾百川知道事情的重要性,几次出言提醒于海静,才能纠正错误后继续再讲下去。

钟进卫鼓励着这些民壮,同时民壮的愤怒也感染了他,血性开始上涌,心中暗道一定要给建虏一个狠狠地教训。

“我在这里,不和大家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道理。我想和大家说的是,为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妻儿老小,也为了大明其他百姓不再受建虏的残害,一定要给建虏一个狠狠的教训。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拦住建虏,让孙大人带兵给这些建虏一个惨痛的教训么?”

“愿意!”八百民壮的吼声仍然没有让钟进卫失望。

“我有义务要提醒大家一句,我们八百人要靠着地形挡住七千多建虏狗急跳墙地攻击,生死难料。你们还愿意尽全力,甚至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拦住建虏,给建虏一个狠狠地教训,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不再受建虏的残害么?”

完全没有犹豫,八百民壮都是爷们,怎么能让家乡的父老乡亲落得和自己看到的那些尸骸一样的结局。他们一起向钟进卫吼出了答案:“愿意!”

接二连三地怒吼声,影响了民壮手中牵着的战马,让它们感觉到了战场的气息。有不少马匹扬起前蹄发出“咴咴”的叫声,好像在示意主人坐上马背,冲锋杀敌。

钟进卫看着这个场景,只觉得一股豪气充沛着自己的心胸。有这么多大好男儿,七千多建虏又怎么了,要来便来,老子死都要挡住这些狗杂碎。

他站直了身子,学着后世立正的姿势,庄严地面向八百民壮,从左到右,伸手抱拳行礼。

民壮们见了,随着钟进卫的视线所在,呈波浪状,纷纷抱拳还礼。没有一个人说话,男儿的沟通,一切尽在不言中。

礼毕之后,钟进卫看看卢象升,看他有什么要说。

卢象升在钟进卫还没有讲完的时候,就已对他刮目相看了。

没想到中兴侯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哪怕自己一向自认为是个沉稳之人,也被中兴侯说得心潮澎湃,恨不得手刃建虏,为百姓报仇。甚至有那么一刻,卢象升觉得做这些事情,并不是为君分忧的事情,而是关系到自己亲人安危的事情。

这位高大的常州宜兴大汉微微涨红着脸,对钟进卫摇摇头,表示他没有什么要说得了。

于是,钟进卫重新面向八百民壮,让他们稍作准备,马上就要出发。

然后钟进卫走到于海静和顾百川他们的身边说道:“已经没时间了,说了多少算多少,于海静得商量假扮建虏偷关之事了。”

时间在流逝,为了赶在建虏大军到达冷口之前,先夺取再守住冷口,不得不中断了于海静向顾百川的讲述。

几个人都向钟进卫抱拳行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