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是全球小冰河时期,全球的粮食都在减产。就算有了钱,想买都比较难,唯有自力更生,多种粮食才是前途。
钟进卫就把这个理由给崇祯皇帝说了遍,温体仁也跟着补充道:“陛下,中兴侯说得有理。江南地区原本就是粮食产区,但自从改稻为桑之后,粮食种植越来越少,江浙两大省都已从湖广购买粮食了。”
崇祯皇帝不甘心这个主意就这么被否了,他试探着问道:“那要是从其他国家购买如何?”
不等钟进卫回答,温体仁就先说了:“陛下是指哪个国家?朝鲜,现在已认建虏为宗主国;日本,隔海相望,实在是远,且日本国内如何,已长久未有消息,其是否有余粮也是未知;剩下就是南洋了,这南洋的粮食要运过来,如果从陆路运送,还不够在路上消耗的,要是从海上运输,大明的水师能在海盗横行的南海平安护送过来么?”
温体仁一口气把所有可能性都说了一遍,让崇祯皇帝哑口无声,愣了好一会,才讪讪地道:“钟师傅,还是你接着说吧。”
钟进卫听温体仁一说,心中倒是有个主意,可以解决陆路运输消耗问题,可他也不清楚现在的南洋到底有没有粮食可以购买。而且大明的粮食还没到危急的时候,真要有那一天的话,就再说好了。
想到这里,他就没提这茬,继续刚才的话道:“大明境内一旦禁止之后,那些尝到烟草好处的人必然不甘心。此时就让他们跟随藩王宗室去海外种植,不用再挤占国内良田,朝廷就不管他们。如此一来,他们就有动力去海外淘金了,无形中就带动大明的人力物力前往海外,对藩王封建之事自然也有好处了。”
崇祯皇帝点点头,这个是可以有。这事既然能对藩王宗室封建海外有益,他自然不会不同意。
不过崇祯皇帝还是惦记着那事,他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这烟草还是要收归朝廷专卖才行吧?”
钟进卫倒没有犹豫,直接点头道:“是的,陛下,烟草最好还是朝廷专卖。”
“中兴侯,如此一来,那些人还会去海外种植烟草么?”温体仁问道。
钟进卫想了下,才回答他道:“这样,大明国内必须是朝廷专卖,可以由国企来做。就是他们去海外种植烟草,然后国企从他们手中购买,再在大明境内销售。至于他们如果嫌卖给国企的利润不高,那么随便他们卖给其他那个国家都行,大明不管。”
温体仁听了在心中想道,这么做的话,利润空间倒是足够,应该还是可以的。但他马上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就问钟进卫道:“他们在藩国种植,不也影响到了藩国么,藩王怕也是要管吧?”
崇祯皇帝听温体仁问得有理,就看向钟进卫,等他回答。
“温大人,这个担心为时过早。藩王宗室首要的任务是在海外站住脚,并尽可能的拥有最大的藩国领土。他们就算要管,也会和这些种植烟草的乡绅达成妥协,互利互惠才是最佳途径。至于以后怎么样,我们能不能看到这一天都难说。”
钟进卫的说话,一下让温体仁意识到了自己的年纪不小了。
他不由得心中叹了口气,眼下规划出来的大明前景远大,是历朝历代所达不到的。自己要是能多活一天,就多一份机会能看到那一天。哪怕比以往多一点点的成就,剩下的让子孙祭拜时告知也无憾了。
他心中的遗憾表现到了脸上,被崇祯皇帝给扑捉到了。
他想起钟师傅之前的建议,就开口说道:“温卿,朕令御医明日就给朝中大臣做一次例行体检,以后每半年一次,形成定例,此事决不能再拖延了。”
钟进卫上次提的时候,建虏尚在京畿之地,手中没钱,文臣武将的贪腐不穷,让崇祯皇帝忙得把这事忘记了。
现在比起之前,已经好太多了,他从刚才钟进卫的话语和温体仁的脸色上记起了这事,就决定明日就实行,免得以后又忘记。
温体仁一听,感激地向崇祯皇帝一躬身道:“臣谢过陛下。”
然后他又看了眼钟进卫,微微致意了下,也算是谢了一次。
烟草的事就暂时先这么定了,等藩王宗室封建海外的事拉开序幕之后,就开始实现,现在要做的就是调查全国的烟草种植情况。
崇祯皇帝等温体仁和钟进卫告退之后,就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他一见到骆养性就问道:“昨日吩咐之事如何了?”
崇祯皇帝虽没有明说什么事情,但骆养性知道,他连忙回答道:“陛下,臣已调派了一些平日不怎么露面的锦衣卫在今日一早就四散到酒店、茶楼等百姓聚集地去散布消息了。另外也让臣手下那个家属去联络其他苦主前往京师各级衙门堵门哭述,把声势继续搞大。估计过几日之后,就有朝臣会讨论此事。”
崇祯皇帝一听,微微点头,算是还比较满意。
骆养性之前在**案中也有涉及,现在也算是戴罪立功,见到崇祯皇帝,心中都有点惶恐。此时见崇祯皇帝比较满意自己的表现,心中微微松了口气。
崇祯皇帝接着就把暗地调查全国种植烟草的任务交给了他,原本是想让东厂来做的,但王承恩不在,见骆养性的表现又还可以,就一并给他了。
骆养性又接到了任务,表示崇祯皇帝还信任自己,高兴地告退,赶紧做事去了。
第四百二十一章 文臣的态度
当日午后,在文华殿内召开了六部九卿并内阁会议,藩王宗室封建海外之事正式提上议程。
钟进卫列席旁听,就在百官上首站着,其余官员分列两边,在他们中间则有一个屏风,挂着仿制的世界地图。
这些官员中有不少人并没有见过这世界地图,惊讶于此图如此详细,甚至在大海中的点点岛屿都有标识在那里。
因为地图的存在,不少人开始猜想会议主题是什么,他们脸上都表现出好奇的神情。
会议一开始,崇祯皇帝就看向大明内阁首辅温体仁道:“温卿,你先给诸位臣工介绍下吧。”
“是,陛下。”温体仁答应一声,从御赐的座位上站起来,走到地图边站定,准备说话。
其他臣子一见,原来首辅已经知道此事。看来皇上是和首辅已经商议之后再公布此事,看势头,应该是件大事。
“诸位同僚,前几日讨论唐王一事,经中兴侯建议,陛下首肯,目前已有一个妥善之策。只是事关重大,特此商议之。”温体仁此时显得从容不迫,不急不慢地宣布道。
其他人一听,心想原来是这事,好像没这么严重吧!不就一个藩王么,内阁讨论好了之后直接一道旨意就成了。藩王之事,有必要这么隆重么!
现在的藩王宗室,在他们大多数人的意识中,说得不好听一点,其实就是大明圈养起来的一头猪而已。
但他们马上就被温体仁接下来的话给震惊了:“大明对待藩王宗室的国策将有重大变化,以后将会把所有的藩王宗室封建海外。就目前来说,主要是北美洲。”
温体仁说到这里,侧过身子用一边早已准备好的一根细棍子指着北美洲,并且画了个圈,给其他人看清楚是这个地方。
这一下,文华殿内先是一惊,而后顾不得秩序,纷纷走近世界地图开始看了起来。
把藩王宗室封建到大明境外,这是从未有过之事。
而那北美洲又是何地方,他们感到非常好奇,想看个清楚,到底是何所在。
辅臣钱象坤离屏风近,虽然年纪大了,可也还矫健。因此他先近前打量了北美洲,然后疑惑地问自己的学生温体仁道:“此地非大明国土,岂能让我大明的藩王宗室封建于此?”
管着宗人府的礼部尚书何如宠因为此事关系到自己的职权,也非常关心地听着温体仁回答。
温体仁却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对自己的老师说道:“钱师稍等片刻,学生一会就会细说。”
钱象坤明白是自己急了,现在乱哄哄地也不是说事的时候。他已看完地图,就回归自己的位置坐好,等待温体仁解说。
钟进卫见一大群七老八十的人围在屏风那,对着地图指指点点,就像小学生见到啥稀奇玩意一般,议论纷纷,心中微微有点好笑。人类的一些共性,比如现在对新事物的好奇,是大人小孩和老人都差不多的。
不过年龄不同,区别还是有的,这些人并没有看多长时间就回归自己的位置等待首辅进一步的解释。
温体仁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师,开口说道:“此地即北美洲,在目前乃是无主之地。只有一些原始的部落,过着差不多饮血茹毛的日子。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诸位同僚可以看看,此地和大明的位置其实相差不多,可见。。。”
温体仁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内阁辅臣钱象坤打断了:“首辅,从何得知远隔重洋之处乃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却又只是低级蛮夷占据?”
他的年纪最大,也是老成持重之人,刚才看了地图一眼,就觉得离大明这么远有点不靠谱,又听温体仁说得这么详细,忍不住就问了。
工部尚书徐光启在一边听了,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他比较早的时候就已经看过这幅地图了。
他转头看向好久未见的中兴侯,见他微笑着看着自己,也微笑着回应了一下,心想着待会议结束后邀请中兴侯过去参观下自己这段时间操心搞出来的东西,是否会让中兴侯满意。
果然,那边的温体仁回答他的老师道:“这世界地图乃是海外归来的中兴侯所献,其各地形势也是中兴侯所禀告。”
这一下,殿内所有人的目光一下集中到了中兴侯身上,也明白了为什么中兴侯会出席旁听的原因。
不过就算是中兴侯来自海外,按道理来讲,应该也不可能知道地如此详细。钱象坤还是满脑子疑惑,他向钟进卫问道:“中兴侯,你去过这北美洲?”
钟进卫就这么一点年纪,要想周游世界,绘制出如此精细的世界地图,还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也难怪钱象坤会问,其他人也都有这疑惑。
钟进卫没想到他们问得如此仔细,这问题可不好回答。要说去过,他们肯定还有接二连三的问题问出来,要说没去过,那么又是如何知道这些情况,其真实性又会被人怀疑。
幸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崇祯皇帝见此情况,说话解围道:“钟师傅来自海外,知道的事情比我们多多了也不奇怪。钱卿无需纠结于这点,朕也没想把藩王宗室一次就迁出去。”
崇祯皇帝的话音刚落,温体仁就接着补充道:“陛下的意思乃是现行派出探路的人,前往北美洲核实情况。探明合适的航道后,再让藩王宗室迁往北美洲。”
他俩是因为知道钟进卫那匪夷所思的来历,但其他臣子不知道,因此赶紧把涉及这方面的事情绕开,避免这些人继续纠结在这个问题上。
温体仁这么一说,殿内的这些臣子倒觉得还算稳妥,就算北美洲的情况,是中兴侯记错了,和首辅说得不一样,也不会对大明有多大影响。
这些人都是人精,不用温体仁解释藩王宗室封建到海外会给大明带来的好处,至少那名义上属于藩王宗室的无数良田就可以收回朝廷所有。光凭这点,对于此事,他们都是喜闻乐见的。
至于藩王宗室封建到海外之后,会是个什么情况,这些人谁会在意呢!甚至说让这些藩王宗室排着队跳海自杀,这殿内的一些人怕也不会有意见。
温体仁没看到有人再说话提问,也不再等他们了,就继续说道:“如若要先派人前往北美洲探路,则必须也让藩王宗室的人一起前往,才能让他们相信,毕竟此事对他们影响最大。因此,陛下的意思,就是下诏全国的藩王都前来京师商讨此事。”
刚才一直没说话的何如宠一听,连忙大声说道:“万万不可。”
第四百二十二章 屁股决定脑袋
温体仁听了微微吃惊,在他想来,把藩王宗室封建海外,不但对朝廷有利,就是对大明官吏、百姓也都是有利的事情。
在场的这些人应该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好处,怎么会反对呢!
他看着何如宠,稍微有点不满地问道:“有何不可?”
“首辅,大明规定两王不得相见,不是没有道理的。万一召集了这么多藩王齐聚京师,他们一旦不同意而闹起来,事情怕会不好收拾。”何如宠担心地说道。
他的这番话让温体仁刚才的那点不快马上消散了,只见温体仁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向何如宠说明道:“无妨,此事已有计较。凡年过三十的藩王不得进京,令其世子代劳,如世子年幼,则在其脉选一可信之年轻之人进京即可。”
他见何如宠还想说话,就再详加解释道:“如此一来,这些藩王宗室必定是年轻人,一则威信不足,二则比起年老之藩王更有冲劲,许之以利,心动者当为不少。”
工部尚书徐光启听到这里,关心地问道:“请问首辅,许之何利?”
他明白这么远的封建,还要从头建国,利益不大,恐怕难以打动那些藩王宗室的心。
温体仁听了转向徐光启看了一眼,便把之前他们三人讨论的给藩王宗室的权力说了一遍。
当温体仁的话音一落,文华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嗡嗡嗡”的声音。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并不着急,钟进卫就更不用说了,他只是打酱油的存在,该说的都已在前几日说过了,现在旁听只是以备群臣咨询而已。
这些位于大明金字塔顶层的人都了解现在大明宗室的处境,他们中不少年纪大的人还见识过万历年间宗室无以谋生而闹事要求给予普通人待遇的事。
因此,他们一加讨论后,觉得对藩王宗室的诱惑应该不小,再有大明为了甩掉这些包袱而全力支持他们海外建国的话,怕是有不少人会心动。
之前一直没发言的户部尚书毕自严更是恨不得马上让这些藩王宗室滚蛋,这样能省下不知道多少钱粮。
但他也还有一个担心,犹豫了半天后还是问道:“首辅,请问把藩王宗室都封建海外的话,这朝廷所费钱粮怕是要不少吧。这国库刚缓过气来,用钱的地方正多着呢!”
他当然是会算账,知道最终肯定是赚的,但很有可能国库无法撑到赚得那天,因此他才有此一问。
温体仁听了对他一笑道:“无需担心你的钱袋子,朝廷只是辅助他们而已,并不需要包办所有费用,而且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不需要一下就为此拿出好多钱来。”
温体仁接着又费了不少口水再把有关钱粮方面的想法,也给他们说了一遍。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把他和崇祯皇帝以及中兴侯商量的事都说出来,是不想后面有的事情提前公布,免得又生是非。
毕自严听完松了口气,这就好,他对剩下的事就不关心了。
但已提为兵部尚书的梁廷栋却又有意见了,和之前王承恩所担心的问题有点类似:“首辅,这藩王要是在海外壮大,觊觎大明本土的繁华,想要有所图谋不轨,则如何是好?”
温体仁一听,呵呵地笑了起来。不过现在是正儿八经地商议国事的时候,他笑了下就不笑了,给梁廷栋解释道:“各藩国去到北美洲之后,要同化收归那些蛮夷为它所用,要想建成像大明这样的藩国,那得要多少代才行?而且这期间还要仰仗大明本土对他们的全力援助,如此才能在北美洲站稳。那些藩王想要对大明本土图谋不轨,几辈子都不可能。”
梁廷栋一听,脸色微红,缩回在自己的位置不再说话。
钟进卫见这些文臣没有一个反对藩王宗室封建海外,而且还查漏补缺地在发表着意见。
他心中不禁微微摇头,还真是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决定一切。
他们三人商量好的东西其实已经囊括了差不多的东西,只是后面牵扯的东西提前给这些人知道了也不好。
于是,钟进卫转头向御座看过去,冲刚好看向他的崇祯皇帝点点头。
崇祯皇帝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他就开口道:“既然诸位臣工都赞同此举,朕意是先召集藩王宗室来京商议,而后选出探路之人。此事还需费不少时日,今日就先到此为止吧。”
原本肯定是有人往后面再深想,也想到了一些问题想问,可现在崇祯皇帝说这事情来日方长,还有的是讨论的时候,今天就到此为止了。他们也就暂且罢休,回头想想再说。
只有礼部尚书何如宠还不肯就这么结束,出列奏道:“陛下,臣建议来京之藩王宗室都让厂卫跟着,以防串联私结,对抗朝廷之策。”
崇祯皇帝听了后想了一会,就点头同意道:“准奏,此事朕自会安排。唯有一点,此事事关重大,保密程度列为甲等,诸位臣工记住不得私自泄露消息。”
大明的保密律法在建虏肆虐京畿之时已颁布了,在场众人也是在约束范围内。现在他们见皇上强调,就躬身领命。
温体仁不想再继续此事,因为今天召开这初步会议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就趁着这个势头,抢在其他人面前向崇祯皇帝一躬身道:“如此,臣等告退。”
殿内众人见首辅如此,只好纷纷向崇祯皇帝躬身告辞,一起退出殿外。
就只有徐光启墨迹着走在最后,在发现中兴侯没有出殿后,又折返了回来。
崇祯皇帝正准备和钟进卫说话,见徐光启返回,就有点诧异地看着他。
当他准备问话时,徐光启先说话了:“陛下,臣前段日子奉旨组建之事已安排妥当,想请中兴侯移步,指点臣一二。”
崇祯皇帝一听,先是愣了下,接着反应过来是指什么。当即呵呵一笑,然后对钟进卫说道:“既然徐卿相邀,钟师傅就走一趟吧,这原本就是你提出的主意。”
钟进卫被他俩打哑谜似的对话给弄糊涂了,好奇地问道:“陛下,是何事?”
谁知崇祯皇帝因为藩王封建海外之事,开头还挺顺利的,心情不错,就生了捉弄他之心,故作神秘地道:“钟师傅去看了自然就知道了。”
徐光启见崇祯皇帝故意不告诉钟进卫,心中好笑,却也配合道:“中兴侯,不用着急,一会你就知道了。”
钟进卫看看徐光启,再看看崇祯皇帝,无奈地笑了笑,就向崇祯皇帝告辞,随徐光启而去。
第四百二十三章 自己儿子怎么办
崇祯皇帝看着钟进卫和徐光启的背影消失在殿门之外时,察觉到现在时辰已不早,快到用晚膳的时间了。
他坐在御座上想了一会,把藩王宗室都封建到了海外,又带动大明迈前一步,达到祖宗都未曾达到过的成就。
崇祯皇帝想着就激动,当即无心再批奏章,直接吩咐内侍,安排周皇后、田贵妃和袁贵妃一起用晚膳。
一皇三妃共进晚膳之事并不常见,更多的是崇祯皇帝自己一人匆匆用膳后就接着批奏章到深夜,或者和臣子边吃边议事。
因此,当崇祯皇帝的命令传到三个妃子耳中后,又因天色尚早,几人都未曾用膳。因此都各自欢喜异常,纷纷梳妆打扮起来,哪怕是有五个月身孕的周皇后也不例外。
在晚膳中,崇祯皇帝的心情不错,三个妃子的心情更好,这晚膳就吃得其乐融融。
当吃得差不多时,一家四口开始说起话来。
田贵妃见崇祯皇帝今天是从未有过的高兴,就有点好奇,忍不住问崇祯皇帝道:“今日何事让陛下如此高兴?”
周皇后此时和两个妃子的关系都还不错,又只有她有子,因此显得大度不少。此时一听田贵妃竟然打听起政事,怕崇祯皇帝不高兴,就假装斥责道:“田妹妹,不得过问政事。”
田贵妃也就因为好奇,顺口一说,并没有武则天那种想干涉朝政的想法。
她在听到周皇后的斥责后,马上醒悟过来,连忙离席,向崇祯皇帝福了下去,一边请罪道:“臣妾口快,心中并无他念,只想和陛下一起高兴高兴,却违背了祖宗规矩,还请陛下降罪。”
三个妃子在崇祯皇帝的心中,他最敬重周皇后,但最宠爱的其实是这田贵妃。袁贵妃则夹在两者之间,不上不下的那种。
虽然因为田贵妃父亲左都督之事,他不甚满意。可那一把火又把他心中的气给出了,再说左都督是左都督,田贵妃是田贵妃,因此他还是最喜欢田贵妃。
此时他心情也好,又见田贵妃及时请罪,也就不以为意,呵呵一笑道:“田妃起来吧,朕不怪罪。有一件大事如果做好了,朕将超越秦王汉武、唐宗宋祖,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今日则成功迈出了此事的第一步,因此心中甚喜。”
男人在自己的女人面前,都好表现自己,这点连皇帝都不例外。因此崇祯皇帝在说的时候,还带了点得意地神情。
三个女人一听,都好奇地看着崇祯皇帝。连怀孕五月,气度从容地周皇后也心生惊讶,马上体现到了她的脸上。
崇祯皇帝看到自己女人如此表现,内心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就对他们说道:“此事对你们说说也无妨,只是外面就不要去传了,朕已把此事列为机密甲等。”
周皇后一听,知道事关重大,既然是机密甲等,她就想阻止崇祯皇帝说出来。
可女人的好奇心天生旺盛,又是崇祯皇帝自己主动要说,她就忍住了没劝,只是对身边伺候的内侍宫女道:“你们先下去吧。”
内侍宫女们已听到了崇祯皇帝的话,现在皇后吩咐,他们又未见崇祯皇帝反对,就躬身退了下去。
崇祯暗暗点头,等殿内只剩下他们四人之后,就带着微笑说道:“朕要推行一项国策,把大明境内的所有藩王宗室全部封建海外。一则解决国内的宗室负担,二则替大明开疆扩土。到时候,大明的龙旗,将插遍天下,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崇祯皇帝一边说,一边在心中想着这个美好的前景,不禁又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三个女人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大为高兴。崇祯皇帝能取得如此成就,他们身为他的女人,自然也与有荣焉。
不过马上周皇后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只见她皱起了眉头,想了一会,问还在那边微笑着的崇祯皇帝道:“陛下,臣妾可否问个问题?”
崇祯皇帝一听,看向她点点头道:“你是朕的皇后,有什么问题就尽管问好了。”
周皇后并没有因为听了崇祯皇帝这大度的话而面露喜意,她的秀眉仍是皱着没舒展开来,看着崇祯皇帝问道:“陛下,这藩王宗室封建海外,可会包括陛下的龙子龙女?”
田贵妃和袁贵妃一听周皇后的话,脸上的笑容也马上消失了。
虽然她们目前还没有生养,可此事事关她们将来的子女,当然关注得很了。
更甚者,现在太子已定,要是皇上刚才所说的藩王宗室都封建海外,包括了皇上的龙子龙女的话,她们的子女就肯定是去海外。那么以后再见一面都会很难,当母亲的自然就舍不得。
崇祯皇帝听了一怔,他之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在他的想法中,所指的藩王宗室就是指现在已封的那些藩王宗室。
那些人都和崇祯皇帝不是很亲,他最亲的兄弟就一个天启皇帝,已经薨了。因此在这国家利益面前,崇祯皇帝把那些人封建海外去,丝毫没有顾虑。
可现在周皇后提出的这个问题,还真是他遗漏的一个问题。
如果自己有多个儿子,他想到这里,看了周皇后那隆起的肚子一眼,又继续想道:太子已有,其余儿子必然是封为亲王,也是将来的藩王了。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笑不出来了,低头看着眼前的菜碟发呆起来。
周皇后和田贵妃以及袁贵妃则保持着一个姿势一动不动,关注着崇祯皇帝,看他会怎么说。
崇祯皇帝确实有点纠结,如果自己的儿子不封建海外去,那么其他封建到海外的藩王宗室必然不服,从而会影响这藩王宗室封建海外之举。
可如果自己的儿子也封建海外的话,他也是人家的亲爹,自然想着能时常看看聚聚;一到海外;就基本上很难相见了。
想到这里,他抬头看看自己的三个最爱的女人,都一脸关切地看着自己。
他知道她们内心的想法;为人父,为人母者,谁不想能和自己的亲生儿子在一起!
崇祯皇帝心中一叹,又低头看起菜碟。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他猛然抬起头来,扫视了自己的三个女人一眼,才决然地说道:“朕决定了!”
第四百二十四章 祖宗基业为重
周皇后对自己的夫君还是了解的,她一见崇祯皇帝这幅表情,心中一震。趁着皇帝金口未开之际,马上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不顾五个月的身孕,跪了下去,然后哀求道:“请陛下三思!”
田贵妃和袁贵妃一见,也连忙跟上,离席跪地哭求道:“请陛下三思!”
周皇后没有料错,崇祯皇帝在祖宗基业和儿女亲情之间最终还是选择了以祖宗基业为重。
可他刚要说出决断之时,见自己的三个爱妃一脸哀容,跪在地上求自己,不由得又犹豫了一下。
但最终崇祯皇帝还是毅然地摇摇头,没有答应他们,脸色庄重地说道:“朕是为人父,但更是一国之君,是大明千万子民之君父。朕既然坐在了龙椅上,就得为大明的千万子民负责,对江山社稷,对祖宗基业负责。”
他说到这里,深深地看了三个爱妃一眼,说出他的决定:“朕之子女也不得例外,一样要封建海外。”
听到崇祯皇帝最终还是说出了她们最不想听到的话,三个女人心中一阵气苦,但却毫无办法。
周皇后只能继续求道:“陛下,臣妾不敢阻拦陛下的中兴大业,也知道以江山社稷、祖宗基业为重。但能否等臣妾死了之后再把咱们的龙儿龙女封建海外可好?他们都是臣妾和妹妹们身上掉下的一块肉,要是早早就封建海外不得相见,臣妾身为母亲,怎么忍心龙儿龙女如无父无母地在海外蛮夷之地独自生活?”
田贵妃和袁贵妃也连忙跟上,继续带着哀音呼喊道:“陛下。。。”
要说崇祯皇帝心中没有一丝亲情显然是不可能的,在历史上,北京城被李自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之后,他让老婆女儿为之殉国,但却没要求三个儿子殉国,只是托人带他们逃走而已。
崇祯皇帝此时的内心并不好受,他看到周皇后手托着肚子跪在那里,呆呆地看了一会,才关心地道:“皇后你有身孕,还是先起来为好。”
然后他又转向其他两位爱妃,也一样让他们先起身。
可周皇后等人关心以后自己的子女大事,对于崇祯皇帝刚才的决定很不满意,别无他法,唯有继续跪在那里以示抗议。
三个女人的眼泪无声地流了出来,沿着她们秀气的脸蛋往下滴。
爱自己的女人,必然舍不得自己的女人流眼泪,或者说,女人的眼泪,是对付爱自己男人的最好武器。
崇祯皇帝看着三个爱妃的一脸悲容,想起自己为人父,未尽到自己的职责,心中也是不有点难受。
殿内寂静无声,就见三个默默流泪的女人跪地上。在她们的面前,则站着一个男人看着她们,相对无语,僵持在那里。
过了好一会,崇祯皇帝忽然一咬牙道:“龙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