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钟进卫不知道温体仁那恶意揣测,仍在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臣在秦地有调查过流贼的情况,其中一个迫使他们走上贼路的原因就是和银两有关。”
“哦,钟师傅快说。”崇祯皇帝一听,很是关心,连忙问道。
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明央行的紧迫性
钟进卫一边回忆一边说道:“大明自从实施一条鞭法以来,就规定一切赋税都必须用银两来交,问题就出在了这上面。”
温体仁听了就插话道:“可是银钱不够交赋税之需?”他对此已有耳闻,因此才有如此一说。
钟进卫转向温体仁点点头,然后继续说道:“是的。陕西地处内陆,商业不是很发达,因此银两的流通并不很活跃。而每年赋税都收银两,导致陕西境内的银两越来越少。”
他说到这里,又转回头看着崇祯皇帝,给他解释一个基本现象道:“银两少,则银两会升值,反之银两就贱,这点其实和纸钞是一样的。只不过两者的区别是纸钞能无限地发行,而银两的开采有限。因此纸钞贬值的程度可以无限大,而银两却有一个上限,不可能无限贬值。”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这道理他明白。
“因此在陕西,银两越来越贵,原本百姓种一亩田所得,可能只需要一半的产出来换成银两缴税就足够了。但后来因为银两贵了,就需要大半、甚至全部或者全部都还不够兑换足够的银两来缴税,导致百姓因为交不起赋税最终走上了贼路。”
钟进卫说到这里,面色有点沉重,对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又道:“有田地的都交不起税,那些靠租种的就更是如此。而且这种现象有普遍性,其现象会遍及所有缺少足够银两的地方。臣记得,好像这种情况最终会蔓延到全国,整个大明都会发生大规模的银荒。”
温体仁皱着眉头,鼻翼微张,心想这真是一件麻烦事。不过他心有疑惑,就问钟进卫道:“中兴侯,你说大明全境都会有这个现象,难道你说江南地区也会么?”
江南是大明最繁华的地区,如果这里也发生银荒,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崇祯皇帝面色也严肃起来,略微有点紧张地盯着钟进卫,看他怎么答复。
只见钟进卫对温体仁点点头道:“是的,江南也会发生,因为江南的银两最大的来源是海外贸易而不是银矿开采。不知道温大人还记得我之前讲得世界形势么?”
温体仁不知道钟进卫怎么又说到这方面了,不过他还是点点头道:“都记得。”
“西洋人通过掠夺那些落后国家的财富,获得足够多的银两黄金等物,然后和大明交换瓷器、丝绸等物再贩卖回国内,能大赚一笔,也就是说,银两通过西洋人的手,流通到了大明境内。”
钟进卫把自己在网上看来的这段历史一一说给他们听:“如此一来,这些西洋人所获得的银子就到了大明,很少运到本国。而他们本国的经济发展起来的话,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银两,否则会限制他们国家有更大的发展。也就是说,银两的不足会限制他们国家发展。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不觉得,但最终他们还是会发觉的。”
崇祯皇帝听到这里,不由问道:“因此他们皇帝就命令他们所得银两只能运回国内?”
钟进卫冲崇祯皇帝点点头道:“正是,好像是西班牙吧,臣记得不是很清楚了,首先发出命令,要求西班牙在全世界的总督必须把银两运回国内,导致输入大明境内的银两慢慢减少,造成了大明的银荒。”
崇祯皇帝的眉头就皱得厉害了,这种事情,他现在还没有能力去改变。
“中兴侯,这也是他国对大明发动的货币战争吧?”温体仁忽然出声道。
钟进卫听了一愣,随即点点头,温体仁真得好厉害,自己还没想到这方面去:“是的,不过他们这种不是刻意的,只是因为自身所需而产生的一种对大明的副作用。我相信现在这个世界,还没有人能了解货币战争,不会主动发起或者防范这种货币战争。”
这事其实又涉及了贸易顺差和逆差的概念,不过钟进卫没有提,免得眼前的两人又听不明白而发问,现在他的重点不是给他们传授经济概念。
“钟师傅,朕决定了,一定要加快纸钞替换银两的进程,这大明皇家银行,就按照你说得做。”
崇祯皇帝说话坚定有力,他相信钟进卫,这事没有必要骗他。而且这里面的逻辑都说得通,就算现在没有发生,在将来也是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崇祯皇帝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因此就有了这个决断。
钟进卫见崇祯皇帝有了决定,心中高兴,又说道:“陛下,大明皇家银行作为龙头老大后,虽然不再办理普通业务,但还可以有另外一项业务,通过这项业务来操作国内金融,解决刚才臣说得货币多寡问题。”
这点钟进卫之前其实已经说过,但具体的方法还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崇祯皇帝关心地问道:“什么业务?”
和钟进卫说话,新名词也一个接一个的学会了。
“臣不说票号、钱庄了,统一用银行代替。”钟进卫每次都要说两个名字,让来自后世的他很是别扭。
崇祯皇帝并不纠结这点,点点头让他继续。
“普通银行最常见的是办理存款、贷款业务,通过存款给百姓利息,贷款收取百姓利息的利息差。。。”
钟进卫还没说完,就被温体仁打断了:“中兴侯,这存款也要给百姓利息?现在大明好像都是收取银两保管费,是向百姓收钱的。”
钟进卫听得一怔,原来银行还没有进化完全。他微微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啊,原来现在大明的银行也还在最初的阶段。这种不行,以后肯定会变成付百姓利息的。”
崇祯皇帝一听,奇怪了,问道:“钟师傅,如此一来,岂不是亏了,这些开银行的应该不至于这么傻吧?”
钟进卫听到就笑了,崇祯皇帝虽然聪明,但也不是所有事情一点就通的。
他详细地解释道:“陛下,银行最大的凭借是什么,就是他们手头有多少钱可以借贷出去。如果他们收取存款保管费,那么有钱的百姓把钱存到银行的意愿就小,银行手中可以贷出去的钱就少。如果银行付一点点利息给愿意存款的百姓,那么可以想象,钱不但放银行会比较安全,而且还有利息可以拿。如此一来,自然会有更多的百姓愿意存钱到银行来了。”
这个事情在后世的人来说,是个常识,可对大明的人来说,还是挺新颖的。
不过殿内的两人都是聪明人,钟进卫这么一解释,就都明白过了。温体仁就问钟进卫道:“这关键就在于贷款的利息足够高,就可以弥补存款所付出的利息是吧?”
第四百一十七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
钟进卫冲温体仁竖起大拇指,笑着道:“温大人厉害,这就是银行无本买卖的关键所在了。用别人的钱,来给自己赚钱。”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动了几动,这么好的事情,是不是会有很多人抢着做。
不过他只是这么想了一下,并没有马上就说出来。现在最重要的是理清整件事情,他想着钟进卫所说的事情,再考虑了下,就问道:“钟师傅,那么朝廷又如何通过这些银行来调控纸钞的多寡呢,就是那准备金么?”
钟进卫沉吟了一下才答道:“准备金只是一个方面。大明皇家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者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大明境内所有银行手中的钱。因为银行的钱多了,他们往百姓手中放贷就多,百姓手中的钱就多了;反之则少。”
“钟师傅,你还没说除了准备金之外,还有何手段来调控呢?”崇祯皇帝对钟进卫刚才说的这些在之前差不多都已了解了,因此催促他接着往下说。
钟进卫是说得高兴了,直接把堂堂的一国皇帝和一人之下的大明首辅当作小学生了,重复细致地进行讲解。
结果现在被崇祯皇帝这么一说,才回过味来,有点不好意思地接着往下讲道:“其实臣之前也已经讲过,就是债卷。大明皇家银行如果觉得银行手中的钱过多了,除了可以向百姓出售债卷之外,还可以向银行出售债卷,回收他们手中的钱。而大明百姓中的钱过少之时,除了降低准备金率外,还可以贷款给各银行,使他们手中有足够的钱流通到百姓手中。”
“中兴侯,为何不能直接贷款给百姓呢?”因为光线的变暗,温体仁已经不能很清晰地看到钟进卫的眼神了,他却丝毫无觉得,仍旧看着他问道。
钟进卫闻言转向他,笑着道:“这是大明皇家银行的地位决定的,它只是管理者,管理银行的机构,如果也能给百姓放贷,那就变成普通银行了。”
“钟师傅,刚才你好像说那债券不是可以直接给百姓发放么?”崇祯皇帝似乎听出了钟进卫话中的前后矛盾,就提醒他道。
钟进卫此时觉得有点口干舌燥,原本以为是件很简单明了的事,可一旦解释开了,问题是一个接一个,看来真是知易行难啊!
他给崇祯皇帝解释道:“陛下,这债卷是一种特殊的纸钞,只有朝廷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需要进行发放,不能用于流通,债卷只是作为朝廷欠购买者的一个凭证而已。”
“哦。”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想了一下又问了:“钟师傅,你说的根据具体的情况需要就是指百姓手中纸钞的多寡,是么?”
钟进卫听了想了一会,才回答崇祯皇帝道:“不是只有这种情况,如果眼下对建虏的战事需要军饷,但一时又没有钱,此时不宜直接发纸钞来应付,因为这样会影响纸钞的信誉。这个时候,就可以发行这债卷给百姓,言明多少时间收回这债卷,到时候本金利息一起给百姓。当然,这也需要在发行的时候言明万一支付不出的话,以何抵偿。”
崇祯皇帝开始听着的时候,心中就想马上就发行这债卷好了。但听到后面,又是要抵押,他也就明白过来,这其实和普通的贷款没有两样,只是由朝廷去向百姓贷款了。
钟进卫说到这里,觉得说得差不多,思想一松懈,就发现天色已暗了。
文华殿内的宫女内侍因为被崇祯皇帝赶到殿外去了,没人点灯,光线不是很好了。
如果不是宫内的大殿,有很多都已换上了玻璃窗的话,这时怕是看不清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钟进卫感叹道。
他这么一讲,崇祯皇帝和温体仁才发觉,原来时辰不早了。
崇祯皇帝想想觉得好像也差不多了,就哈哈笑了起来,然后对温体仁和钟进卫道:“既然已到这个时辰了,钟师傅和温卿就继续陪朕用膳吧。”
钟进卫和温体仁相视一笑,就向崇祯皇帝谢恩蹭饭。
比起前面几日,钟进卫今日还是算早地回到了中兴侯爵府。
他先听取了管家于叔汇报今日准备的婚事情况,然后又询问了四小的功课,才来到了自己的书房。
钟进卫两月来一直奔波在外,还打了一仗。赶回京师后,又起早贪黑地商谈国事,虽说正当壮年,但精神还是感到有点疲惫。
于是,他就靠在椅背上先闭目养神一会。
虽说是闭目养神,可脑子还是不停地在运转着。
钟进卫回想着大明皇家银行的事情,现在崇祯皇帝决心已下,先命令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派人在京师大造声势,夸大目前的票号、钱庄的不安全性,把这晋商票号的例子到处宣传开去。
而后根据自己在饭桌上的提示,不是有锦衣卫百户的家人也是受害者么。就由那锦衣卫百户家人出面,纠结其他受害者一起强烈要求官府做主,给出一个答复。
事情运作到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和温体仁就把大明皇家银行这事提出来讨论。不管如何,谁反对就打压谁,一定要把此事落实下去,尽快完成大明皇家银行转型为银行业的龙头老大。
钟进卫想到这里,又开始想着自己还有多少钱,无论如何都往这银行的股本里面添个一份子,算是给府里白得一份干净的钱财来源。
正当钟进卫在想着美梦之时,一个声音在外响起,还略微带有有点喘气,禀告道:“侯爷,我回来了。”
钟进卫一听,认得这个声音。这事他也是一直惦记着,算算日子也差不多该回来了。
他连忙站了起来,自己走到书房门口,打开门看着那人道:“你回来了啊!”
“是的,侯爷,属下刚到京师。”那人回答道。
其实他并没有说实话,他是先回了一趟东厂。但没有见到厂公王承恩,因为王承恩已去通州了。
不过事情已有记录,然后他就又跑来中兴侯府,毕竟是中兴侯派他去的,他总也要有回报。
“快,请进来说。”钟进卫把身子一侧,让出进门的空间,然后又对外喊道:“思敏,上茶。”
第四百一十八章 汉中烟草
也只有他才有这个资格不用事先通报,直接来到钟进卫的书房门外。并且让钟进卫不但不会见怪,还礼遇于他。
他就是东厂档头,钟进卫护卫的实际头领顾百川。
他一听钟进卫的喊话,先道谢了一声,然后待钟进卫先转进书房内,才跟了进去。
钟进卫就站书桌边,问跟进来的顾百川道:“情况如何?”
“侯爷少待。”顾百川回答了一句,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起来的纸,打开并铺到钟进卫的书桌上。
钟进卫借着不是很明亮的烛光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汉中府地图”五个字,还用毛笔在地图上圈出了一个个小圈。
顾百川见钟进卫在认真看着地图,就解释道:“侯爷,您看,这些圈起来的地方全部都是种植烟草的,占了汉中良田的十之**。”
钟进卫已经料到这个情况了,他皱着眉头仍然看着地图。过了一会,才抬起头来看向顾百川道:“这些种植烟草的良田都是什么人的?”
顾百川正待回答之时,传来了敲门声,并伴随一个清脆地女声:“少爷,茶来了。”
钟进卫一听,应该是侍女李思敏端茶来了,就说道:“进来吧。”
然后他又转向顾百川道:“你先喝口茶歇息下。”
钟进卫自己则接着又看了会地图,才走回座位坐了下去。
他抬头看见顾百川从李思敏手中的托盘上拿起茶壶,也不管温度合适不合适,就直接往肚子里灌,心中一怔,就问顾百川道:“你不会没吃饭吧?”
顾百川听到钟进卫问话,就放下了茶壶,不好意思地抹了下嘴边的茶水后才说道:“急着赶路,还真没吃饭。”
钟进卫一听,连忙对在一边抿嘴想笑地李思敏道:“赶紧给顾兄弟弄点吃得去。”
“是,少爷。”李思敏听到钟进卫吩咐,就把茶水放在一边的茶几上,向钟进卫和顾百川福了福身,就出门去给顾百川准备吃得了。
顾百川喝了些茶水垫了下肚子,精神就比刚才好多了,他开始从容地给钟进卫说道:“侯爷,属下着急赶路,并没有仔细了解,但大致还是知道那些人种植烟草。”
顾百川不用说,钟进卫肯定知道是当地有势力的人。这种赚大钱的东西,谁见了都会上前咬一口,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当地最有势力的人占了。
只是他还需要了解的细一些,这事至关重要,能多了解点就多了解点。
因此,钟进卫就再问道:“是什么人种的?”
“藩王占了大部分,剩余的就是当地有名望的乡绅。”顾百川回答道。
钟进卫一听,又是牵扯到了藩王。这关系倒不大,反正藩王之事已有解决之道。那么就是那些乡绅了,目前来说,应该还不会很多,毕竟烟草在这个时候才开始传开来,还不普及。
他想了一会又问道:“他们种植出来的烟草是不是拿来吸得?”
顾百川点点头道:“属下在汉中地区确实看到很多人在吸。”
“能知道有哪些人在吸么?”
顾百川心中隐隐有点后悔自己着急赶回来了,钟进卫的这些问题他并没有全部了解,只是根据钟进卫的命令,主要去看了烟草种植的情况。自己还自诩为精明之人,应该想到中兴侯会问起烟草种植的其他相关问题。
但现在后悔已没有用了,顾百川估摸着回答道:“就属下看到的情况来看,吸烟草的人中,贫富贵贱都有。”
钟进卫没有再问了,指着边上的一把椅子道:“先坐着歇息下吧。”
说完之后,他自己靠着椅背闭上眼睛回想起后世有关烟草相关的事情。
就钟进卫本人来说,他是不抽烟的。但他有亲人在抽,经常说戒,结果戒了几次都没戒掉。
不过也有人能戒掉,这烟草毕竟还不是毒品,只要毅力强点,还是能戒的。
在后世,烟草也和盐一样,由国家专卖,并且这专卖的力度比盐大多了。
至少后世普通老百姓自己食用的盐跨区买不会有人管,但要是饭店等商业用盐,跨区买的话,还是会触犯法律。
而烟草来说的话,普通老百姓自己种植烟草都不可以,其管理强度明显比食盐要强。
顾百川见中兴侯在那边闭着眼睛,知道他是在想自己带给他的信息。就没有说话,不打扰中兴侯的思绪。
过了好长一会时间,钟进卫还没有说话的迹象,李思敏就来请顾百川用餐了。
钟进卫听到动静睁开眼睛看了之后,就对顾百川道:“你去用餐吧,然后早点休息。明日一早我要进宫面圣,奏报这烟草一事。”
顾百川不是很了解中兴侯为什么这么看重这烟草,就中兴侯的重视态度来看,绝不会只是因为这烟草不能填饱肚子,却挤占良田的缘故。
不过他也没问,这事他还没资格去讨论处理,自有中兴侯去和皇上讨论。
想到这里,他向钟进卫抱拳一礼,随李思敏去吃饭了。
第二日一早,钟进卫就早早来到紫禁城,见到了崇祯皇帝。
他对崇祯皇帝禀告道:“陛下,对于宗室藩王封建海外和解决大明境内饥荒一事,臣又有新的补充了。”
崇祯皇帝一听,心中一喜,他听得出来,钟师傅是有好的建议。
于是,他赶紧对钟进卫说道:“钟师傅,需要朕将首辅传来么?”
崇祯皇帝之所以有此一说,是因为这事一直是他们三人在商量的,之前有了结果,马上就要召开内阁会议讨论了,现在钟进卫又有补充,当然就想把温体仁传过来一起讨论。
钟进卫一听,就同意道:“陛下所言极是,此事离不开温大人。”
于是,外甥打灯笼,一切照旧。文华殿内又被清空,只剩下崇祯皇帝、温体仁和钟进卫三人。
钟进卫见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摆好了架势等着自己说话,也就不耽搁时间,直接道:“陛下,温大人,我在陕西中南部发现有大量良田用来种植烟草。此事关系重大,但如果处理好了,就有助于藩王宗室封建海外,能更顺利地进行。”
崇祯皇帝一听,不理解了,疑惑地问道:“钟师傅,何为烟草?”
烟草在这个时候并没有普及,崇祯皇帝当然就不知道了。在历史上等他知道后下旨禁烟时,已经流传开来,甚至军中士卒都在种植吸食。也因此,当时管兵的洪承畴上奏说禁烟要谨慎,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
温体仁却听说过烟草,他对崇祯皇帝解释道:“烟草乃是一种药材,能令人醉,且可辟瘴气。”
第四百一十九章 大明烟草的危害
崇祯皇帝一听温体仁的解释,有点奇怪了。这种药材好像比较普通,难道是能避障气的缘故?对了,肯定是这个原因,海外蛮夷之地,有障气是难免的。
可他想错了,只见钟进卫在摇头,并对温体仁说道:“温大人,烟草是种药材没错,但它更是重要的是有一种让人兴奋神经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能让人提神。”
崇祯皇帝一听,笑了起来,插话道:“钟师傅,如此不是很好么。朕有时到深夜就有点困,批不完奏章,改日朕也用这烟草来提神试试。”
钟进卫一听,连忙伸手乱摇,略微着急地对崇祯皇帝道:“陛下千万不可,臣还没说完,这东西对身体有害,千万不要去试。”
崇祯皇帝一听,马上收敛了笑容,原来烟草对身体有害,他连忙问道:“钟师傅,烟草对身体有何危害?”
温体仁听了也觉得奇怪,自己好像没听说过烟草有害身体。看到那些吸烟草之人,好像也都和平常人一样,健健康康的。
钟进卫脸色严肃,神态庄重地说道:“陛下,烟草中含有一种叫尼古丁的东西,此种东西剧毒,只不过人通过燃烧烟草吸那股烟的话,只会吸入很少一部分,因此表面看对身体并无妨碍,但却会把毒素留在体内,侵害人的肺部,吸食多了之后,肺会出现病变,导致各种疾病而死。”
温体仁听了,皱着眉头说道:“中兴侯,你说这烟草可是慢性毒药?”
“对,其实就是一种慢性毒药,需要一个非常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其危害。”钟进卫转向温体仁,认真地回答道。
“那钟师傅的意思是那些种植烟草的人被烟草表面所迷糊,并不知道烟草的危害了。既然如此,朕下道旨意直接明示其危害,即可禁止好了。”崇祯皇帝想当然地说道。
钟进卫在最初的时候也有过这个念头,就是直接下令禁止种植。可后来一想,就算大明不种植,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是会种植,最终也还是会流行开来,因此,堵不如疏。
于是,他听到崇祯皇帝的说法,仍然摇摇头道:“陛下,烟草一物最可怕的地方并不是因为它乃是慢性毒药不被人所发现这点。”
崇祯皇帝听钟进卫对这烟草非常在意,越描述好像越厉害的样子,就认真地听他讲解。
“臣刚说过,吸食烟草能让人的神经兴奋,换句话说,就是能让人感到愉悦。臣家乡有句话,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由此可见烟对人的吸引力有多大。在臣的家乡,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可该吸的还是在吸,很少有人能舍得下定大决心把它戒掉。”
钟进卫这番话让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感到不可思议,明明知道对身体有害了,还敢吸食,这烟草的魔力有这么大?
于是,崇祯皇帝把这个疑问说了出来,让钟进卫解释。
“陛下,不要小看了烟草,它让人兴奋,解困,吸多了后,一日不吸身体就感到说不出的难受。要想不再吸,需要有很大的毅力才行。类似这种东西,在臣家乡叫做毒品。也就是说,烟草是毒品的一种,只是等级最低的毒品。”
钟进卫毫不犹豫地把烟草划归毒品一列,这和他本身不抽烟有关系。
“钟师傅,你是说还有另外更厉害的毒品?”崇祯皇帝一听,关心地问道。
钟进卫现在说的话题已经超出了博学多才的温体仁的见识,因此,他也是认真得听钟进卫讲解,并没有再插话替钟进卫解释。
只见钟进卫严肃地点点头道:“是的,陛下。其他毒品吸食不久就能看出对人体的伤害,但更能让人欲罢不能。虽然全世界都禁止,但还是有人偷偷种植贩卖。甚至在几百年后,西洋人就通过向满清输入其中的一种毒品来抢银子,并毒害人的身体。”
钟进卫说到这里,觉得话题有点扯远了,就又说道:“陛下,现在大明有了烟草这东西,有好处也有坏处,只要管理好了,还是能带来益处的。”
崇祯皇帝一听,把刚才发散出去的心思收了回来,看向钟进卫道:“钟师傅,你不是说对封建海外之事是个补充,指得就是这个是么?”
钟进卫点点头道:“是的。这烟草朝廷一定要控制,掌握在朝廷的手中才行。在臣的家乡也是如此,烟草属于国家专卖,一则可以控制烟草规模;二则烟草的利润巨大,比起盐铁,丝毫不逊色。”
谁知崇祯皇帝听了,却把眉头一皱,有点责怪地说道:“钟师傅,这烟草既然有害身体,为何还要朝廷专卖,不能禁绝么?”
温体仁也在一边点头,表示同意崇祯皇帝的意见道:“既然此物有害,该当禁绝才好。”
钟进卫摇摇头叹了口气,后世那些伟人都一个比一个抽得凶,这东西哪能禁止得了。
他先看了眼温体仁,然后才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烟草之毒和其难以戒除的特性,臣已说了。就算大明花大力气禁绝了在大明境内种植烟草,可周围的国家呢,还有西洋人呢?他们能听大明的话,一起禁绝么,如果不行,最终还是会流传开来,而这烟草中包含的巨大利润反倒便宜了别人!”
崇祯皇帝听了有点犹豫,明明知道有害的东西,还不禁止,岂不有害大明子民的身体。可钟师傅说得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自己又不是所有国家之主,一声令下就能让所有国家都禁止烟草种植。
“中兴侯,你就直接说对烟草如何处置吧。”温体仁知道钟进卫有想法,就直接让他说了。
钟进卫一听,对温体仁一笑道:“温大人先不要急,我再说个危害就可以说处置方法了。”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一听,竟然还有危害,就都看着钟进卫,等他讲解。
“如在陕西,因为烟草表面的好处,其利润也巨大,因此汉中等地区都广种烟草,挤占了大量良田。以至于在这天灾不断的时候,不去种植粮食,反而种植烟草,导致粮食更少,价格也就更高,最终就苦了百姓。就陕西来说,其陕北的饥荒多少都和陕西中南部广种烟草有关。”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一听钟进卫的这话,明白过来钟进卫所说的这个危害是什么。对于此时的他们来说,他们更重视这个,没有粮食,百姓没有得吃,不是饿死就是铤而走险,对王朝的统治都非常不利。
最关键的是,这种烟草并不是百姓的必需品,相反还是一种毒品,如此挤占良田,朝廷是绝不能答应的。
温体仁看着钟进卫道:“中兴侯,接下来该说如何处置了吧?”
第四百二十章 利用烟草
钟进卫点点头,是该说重点了:“温大人,对于大明目前多有天灾的情况下,这种挤占了大量良田的烟草必须禁止,改种粮食作物来渡过灾年。等过了这个天灾不断的时期后,再考虑朝廷控制下种植,这应该是毫无疑问地吧?”
温体仁听了,没有意见,他有疑问地是如何对藩王宗室封建海外产生好的助推。
可他俩谁都没料到,崇祯皇帝反而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钟师傅,你不是说过这烟草的利润极大么?那么由朝廷直接开始种植,就像你家乡一样,所得钱财用来购买粮食赈灾如何?”
温体仁一听,看向崇祯皇帝,不由得对他有点刮目相看,这点子自己怎么没想到呢。
钟进卫也很是佩服崇祯皇帝,没想到他会有这么一个办法。
崇祯皇帝看底下两个臣子的面部表情,感觉到了他们对自己的诧异,心中微微有点得意。
他之所以能想到,是因为他一直被银钱短缺折磨着,听到钟进卫提及后世也是国家专卖,并且这烟草的利润极大,那么刚才的想法也就呼之而出了。
崇祯皇帝的这个想法,要换在一般的时候,倒也可以用。
但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是全球小冰河时期,全球的粮食都在减产。就算有了钱,想买都比较难,唯有自力更生,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