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只要不过量地喝,就对人体无害,反而有好处。”
顾百川一听,就再问道:“侯爷。。。”
钟进卫对他摇摇头道:“先赶路吧,我要去看看情况,回头和你们慢慢说。”
既然钟进卫这么说了,他们也没法勉强,只好跟在钟进卫的后面,加速赶路。
那人果然没有骗钟进卫,大概赶了一天路后,官道两边的农田里,就陆续开始看到有种烟草的了。而且越往南走,烟草的种植密度就越高。
等到钟进卫根据预定的计划,要折向东,通过潼关进入河南时,已看到烟草大概占了有三分之一强的农田面积。
钟进卫想了下,对顾百川道:“烟草的种植会严重影响朝局,别人我不放心,你亲自去一趟汉中,看看那边的烟草种植情况,而后尽快赶回京师向我汇报。”
这一路上,顾百川已从钟进卫哪里基本了解了烟草这个东西,知道钟进卫说的有道理,就不坚持要护卫在钟进卫身边,他先点点头回答钟进卫道:“侯爷放心,我一定把亲眼见到的情况禀告给您。”
然后他转向王鹏道:“我走了,你一定要保护好侯爷,不得有误。”
“档头放心,一切有我。”王鹏一拍胸脯保证道。
顾百川其实对王鹏并不是很放心,因为他为人不是很精细。但考虑到还有马祥麟的三百白杆骑军随行,也就放心了。
于是,他向钟进卫告辞,而后带着一个东厂番役和钟进卫分道扬镳,西行前去汉中了。
钟进卫等人自然就按原定计划,往河南而去,去查看那边的农业情况。
不像钟进卫一样有目的的赶路,代善领着大军进入蒙古后,广派探马,搜索明军的踪迹,却迟迟得不到准确的消息。
草原上说什么的都有,今天有人说明军在那那那出现,灭了多少多少部族,明天又有人说明军其实在另外一个地方连续屠灭了好几个部族了,连明军屠杀的经过都说得有板有眼。
另外也没有人对出塞的明军数目有个准确的估计,除了范文程。也就是说,现在的草原上,除了代善知道明军大概有多少人马之外,其他人都在瞎猜。
正如皇太极所言,那些小部族最终承受不住灭族的危险,在代善派人一游说之后,就归附了建虏,举族搬进东北建虏的势力范围去了。
而那些中等部落,则在愈演愈烈地谣言攻势下,几经争论后,最终也多是归顺了建虏。
这些情况让代善这几天的心情非常好,他有过统计,光这些中小部落加起来的人数,应该就能编几个旗出来。也就是说,代善自己的正黄旗铁定能多一支战力出来。
他是建虏的大头目,又向皇太极臣服了。因此他看到归顺的蒙古人多,高兴归高兴,工作还是在努力地进行。
眼下草原上差不多已剩下那些大部族了,比如科尔沁族。代善对他们的人口是垂涎三尺,可眼下却毫无办法,他连说客都没派过去。因为人家当初和大金缔结盟约,还想着要当老大,怎么可能现在被五千左右的明军给逼得马上就归顺大金。
代善在自己宿营地的大帐内,看着蒙古草原的势力分布图发呆。
这明军到底去哪里了?要是知道他们在那里,赶着他们去科尔沁,最好是重创了科尔沁就好了。
代善趴在地图上,根据明军之前确认的踪迹,推算了一遍又一遍,可觉得有可能在的地区都有探马回报,并没有发现明军。
他想了半天还是没思路,越想越气闷,就出了大帐透透气。
要是能吞并了这些大部族,那么按照这个人数统计,应该差不多都能建个蒙古八旗了。
皇太极临走之前对他提过这个想法,如果人数够多,就仿造女真八旗,建立蒙古八旗,替大金作马前卒,征战沙场。
代善对皇太极上次会议中对问题的解析都非常佩服,很同意他的那些对策。也因此,他感觉到了肩膀上的责任无比重大。
他一边算是巡营一边还在琢磨着这事,不知不觉来到了火头军这边。
一群羊的凄惨叫声把代善从沉思中唤了回来,他循声望去,发现是火头军正在抓羊宰杀。
只见一个火头军在羊圈里抓羊羔,母羊就绑在栅栏上,小羊羔被那个火头军惊到后跑开了,那个火头军并不过去追赶,只是守着那母羊,过了一会,那些羊羔就又自己回母羊这里,火头军就顺手一抓,就抓到了羊羔。
看到这个情况,代善的脑中忽然灵光一闪,有办法了。
虽然不知道明军在那里,但老子也能让你科尔沁归顺大金,代善在心中暗自想着。然后他马上回转大帐去下达命令了。
第三百八十三章 登莱巡抚
代善秉承皇太极的旨意,想出了一个绝户计。虽是让建虏得利,却也让皇太极失去了他一生的挚爱。这点,是代善和皇太极都没有料到的。
至于这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暂且不表。
单讲这一日,在山东登州府的港口,不时从远处海面驶来一些军舰,一靠近岸边之后,就有将领带着亲卫匆匆赶往设在城内的登莱巡抚府。
有时刚好两艏船先后到达,上岸的将领彼此认识,却也没有互相说笑着一述离别之情,都只是简单地招呼下便入了城。
城内的百姓看到军将进入多,自动避开了主干道,缩在一边,悄然讨论着。
“我跟你们说,这怕是新任巡抚上任三把火,说不定又得去打建虏了。”路人甲一脸正经地猜测道。
“不会,不会。”和他站一起的路人乙摇头表示否认。
“怎么不会,每次我发表的见解,你老是要反对,合着有仇啊!”路人甲一听路人乙又否认自己的看法,一脸不高兴地道。
“啊呀,老兄,你这次可误会我了。你看这些将领,看他们的脸。”路人乙用身子做掩护,指着刚路过的那些军士道。
站他们身边凑热闹的路人丙一脸疑惑地道:“咋了,脸上有花么?”
“去,你脸上才有花呢!你们看,他们这些人的脸上都没有笑容吧,有几个还愁眉苦脸的。因此,据我推测,他们知道新任巡抚的第一件事是要立威,怕刚好自己倒霉,所以才有此表情。”路人乙得意洋洋地说道。
他觉得自己由表及里,见微知著,猜得非常有道理。
听路人乙这么一讲,他身边的两人听得好像是有道理,不由点点头,让路人乙的心中涌起了被人赞同的满足感。
但路人乙的满足感还没持续一会,刚好他们身边路过一个行脚商,听得他们说话,忍不住凑过来道:“卢巡抚还需要拿他们立威?你真是孤陋寡闻。”说完后,就从他们身边经过,准备继续赶路。
路人乙一听不干了,直接抓住行脚商的袖子,不让他走:“你说谁孤陋寡闻,你要不说清楚的,这可是俺地盘,你看着办吧。”
行脚商一听,暗道自己多嘴,只好转回身子,陪着笑脸解释道:“你们不知道么,新任巡抚就是在京畿之战中活抓奴酋爱新觉罗…阿敏的大人物,你自己说他还需要在这些将领身上来立威么?”
这话让听到的人都吃了一惊,没想新任巡抚原来这么厉害。
“我在路上瞧见的,卢中丞在来登州的时候,是带了几千骑军的。这在以前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有这些底气,还会怕那些将领不服么?”行脚商又爆出了一个大料,把这些人又给惊了。
路人甲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也发表意见道:“原来如此,那日傍晚,就听到马蹄声响,原来是卢中丞来了。”
路人乙虽然自己没猜对,却也不恼,在那边叹道:“卢中丞真和旁人不一样啊,别的官上任,还生怕别人不知道,鸣锣敲鼓,乡绅迎接。呀,卢中丞实在太低调了。”
低调的卢象升不知道自己的举动又给登州府的百姓平添了一个饭后谈资,他此时正在巡抚府后衙一边等着约定好的时辰,见那些手底下主要的将领,一边在和阎应元聊着天。
“丽亨,这次怎么不在家多呆几天,也好给你妹子多准备点嫁妆,免得侯爷嫌你家小气。”卢象升看着阎应元,笑着说道。
“呵呵,九台说笑了,侯爷不是那样的人。说真的,我家里的银两,还都是侯爷私下给的呢!”阎应元听了,笑了一下才回答卢象升道。
他这次回去最大的感受是,阎家在通州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说左邻右舍了,光是通州城的乡绅,官吏以及将领,听到他回家省亲,一个个都跑来拜访他,排着等接见的队伍都排到他家巷子外面去了。
阎应元比卢象升想象的还要早过来报到,除了出于他自身的职业操守之外,还有就是实在不想和那些人打交道,把时间都浪费在交际上了。
不过也因为回了一次家,所以他才放心,没有了后顾之忧。
只是他对自己那个妹子,有点不理解,都快嫁人的人了,还把自己关屋里做哪些雕刻的事儿,正是不务正业。
自己说了她几句,碰了下她雕刻的那玩意,就被她给赶出了门。这还是未当侯爵夫人呢,要是嫁过去后,估计连说都不能说了。
阎应元一边心中责怪着妹子,一边不由自主的在脸上洋溢着阖家幸福的快乐。
阎家在这半年来的变化实在太大了,生活越过越美好。
“丽亨,丽亨。。。”
“啊,哈,让九台见笑了,来,来,九台喝茶。”阎应元被卢象升唤了好几声,才从回忆中唤醒过来,稍微有点尴尬,连忙用茶来掩饰一下。
“哈哈哈,丽亨啊丽亨,你这快要当侯爵大舅子的人,都乐得这样了啊。”卢象升这么一笑,块头大,肺活量不小,整个房间都充满了他的笑声。
阎应元一听,仔细一看,发现自己端手中的茶水已被自己在之前就喝空了。他自己想想也觉得好笑,就把茶杯放回了桌面,跟着卢象升呵呵笑了起来。
卢象升笑够了之后,才对阎应元说道:“丽亨,我去登州水营看了下,太让人意外了。以前大明有名的登州水营,如今竟然只剩下几十艏破船小艇的。我决定把登州水营也划拨给你一起统领,如何?”
阎应元见卢象升说正事,就收住发散出去的心思,认真地回答道:“九台,这好像不符合惯例吧。登州水营应该是归登莱巡抚直管,巡查整个登莱辖区的,而我只是领东江中协而已。”
“呵呵,丽亨,以前有过一协单领水营么?都是没有过的事。你应该知道的,这些都是中兴侯的意思,得到皇上首肯。怕等到以后,你这水营统领比我这登莱巡抚都要大都不一定。”卢象升笑了下,然后认真地给阎应元说道。
阎应元其实在平时和钟进卫的聊天中,也知道一些情况,明白卢象升所说并不是空穴来风。虽然朝中的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但和钟进卫亲近的,皇上信任的几个人差不多都知道一点。
既然卢象升也这么说了,阎应元就不再坚持,向卢象升一抱拳道:“如此,末将领命。”
卢象升笑着摆了摆手,然后又对阎应元道:“丽亨也别高兴太早,整个登莱水营在眼下还处于重建状态。其他都没问题,只是造船所需的物资银两短缺,我看你最好是写封信给你妹夫,让他给你搞一些来为好。”
“哦,九台啊,原来你打得是这主意啊!”阎应元一听,恍然大悟,指着卢象升笑着说道。
卢象升被阎应元看穿了目的,也并不以为意,正待再说时,卢大从外面进来禀告道:“老爷,时辰已到,各岛将领也已聚齐。”
卢象升一听,就站了起来,对阎应元道:“走,去前衙。”
第三百八十四章 登莱战略
在登莱巡抚大堂,一众将领已按品级分别站好,在等待着新任巡抚出现。
他们已知道新任巡抚在京畿之战中的事迹,因此都心生敬畏,不敢放肆。
毕竟他们和建虏打交道最深,深知建虏的战力,因而更知道巡抚的厉害。
这些将领之间,倒也还和谐。彼此之间虽没有交头接耳地说个不停,简单的问候还是有的,这和原本的历史不一样。
在原本的历史上,自从毛文龙死后,先是分四协,后又合并为两协,由皮岛副总兵陈继盛领右协,参将刘兴祚领左协。
但在己巳虏变中,刘兴祚战死。而后皇太极又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诈称刘氏兄弟又投降大金,并以刘兴贤的名义写信劝在皮岛的老五刘兴治投降大金,同时又故意走漏风声。
由此让陈继盛对刘兴治产生怀疑,而朝廷因为没搞明白刘兴祚到底是战死了还是重新投靠了建虏,而迟迟没有给刘兴祚的家人一个交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皮岛是人心惶惶,互相之间彼此怀疑,随后在崇祯三年四月最终发生了刘兴治的叛乱。
但在这个位面上,因为钟进卫的蝴蝶效应,刘兴祚没有死,皇太极又忙于应付京畿之战比原本历史上更大的惨败,还有张家口汉奸的毁灭所带给建虏的各种不利影响,因此也没有顾上东江镇。
巡抚大堂内的将领并没有等待太久,从后台转来了脚步声,让将领们马上肃穆以待。
卢大、卢二等人先出现,在他们后面的则是阎应元。
一众将领看到身着将服的阎应元从后衙出来,都暗自吃惊。
堂上站着的那个副将也是跟随登莱巡抚一起到任的,但他却老早就站这等着,而没有资格去后衙。显然这个刚出来的将领才是卢中丞的心腹,这些将领在心中暗自得出了结论。
最后出来的自然是卢象升了,他那高大的身材着绯袍出来的时候,让这些将领们又是一惊。都想着难怪对上建虏能那么勇猛,光看这身材都能看出来了。
卢象升倒没管他们对自己身材的诧异,因为他已经麻木了。
等他一坐到位置上,一众将领由登莱总兵黄龙、皮岛副总兵陈继盛、登莱副总兵沈世奎带头单膝跪地,参见卢象升:“末将参见中丞大人。”
“起来吧。”卢象升的声音响亮,堂内众人听得清清楚楚。
“谢中丞。”将领们又各自站好位置,然后等待新任巡抚发言。
卢象升等他们重新站定了,就开口说道:“各位好些个人都是初次见面,先自我介绍下吧。”
于是,黄龙、陈继盛、沈世奎都先自我介绍了下,而后才轮到其他将领。
“末将广鹿岛副将毛承禄。”
“末将皮岛游击刘兴治,暂领左协。”
这边介绍完了就开始介绍新过来的两个将领,这些登莱旧将都把眼睛集中到了阎应元的身上,等他自报家门。
“末将关宁副将祖大乐,乃关宁总兵祖大寿之弟。。。”祖大乐自然看出了这些人都在关注阎应元而忽视自己,就特意自报家门,来震慑一下这些出身草莽之辈。
卢象升一听祖大乐竟然开始介绍自己的家世,不知道他是头脑简单呢,还是想趁势压人,就打断道:“祖副将,介绍本人即可。”
祖大乐还没介绍完,就听到卢象升不让他说了,顿时感觉就像蹲了一半的厕所,遇到地震慌忙逃出来,感觉憋得慌。但中丞已经发话了,只好收声站好。
登莱旧将已经听到了这人是祖大寿之弟,心中暗自稀奇,原来是辽东江门出身。
不过如此一来,他们对阎应元就更是好奇,祖大寿之弟都不能入后衙,这将领竟然能入,不知道是何路神仙?
“末将东江中协参将阎应元。”阎应元没有祖大乐那么烧包,只是简简单单地自我介绍了下而已。
登莱旧将一听阎应元的介绍,不禁微感失望,信息太少,不知道是何来头。
卢象升见他们都介绍完了,就对堂下众将说道:“年前建虏因少了登莱之牵制,绕道遵化进犯京畿。我既已担任登莱巡抚,必不能再让此事发生,还望诸将齐心协力,相助于本中丞。”
毛承禄一听,随即出列,也不顾盔甲在身,双膝跪地哭诉道:“中丞,我义父毛总兵死得冤啊!此乃为我义父申冤之奏章,还请中丞转达御前。”
说完之后,从怀里掏出一份奏章,双手献上。
陈继盛和沈世奎也跟着出列跪地,一起道:“我等附议,毛总兵确实冤枉。”
他们两人都有女儿嫁给毛文龙,乃是毛文龙的岳父,在听闻袁崇焕被朝廷处斩,传首九边时,就开始和毛文龙的义子毛承禄商量上书为毛文龙申冤一事。
在历史上,他们也有这么做,但因为内阁为周延儒把持,他对举人出身都存在偏见,就更不用说对草根出身的毛文龙了。朝廷最终没有同意为毛文龙雪冤,从而成为毛承禄等毛文龙旧部叛乱的原因之一。
卢象升听了毛承禄等人的话,并没有马上表态,也没有让亲卫去接毛承禄的奏章,只是看着堂内其他将领。
黄龙其实是袁崇焕的人,由袁崇焕安排过来接替毛文龙的位置。他听到袁崇焕的消息后,一直坐立不安。
现在见毛承禄竟然还要为毛文龙申冤,就更是惶恐了,这么一来,要是毛承禄申冤成功,他这个总兵就更不好当了。
因此,他见卢象升并没有马上表态,就想出列驳斥。可又不知道毛承禄手中的奏章是写了什么理由,无从驳起。一时之间,脸色变化多样,不知如何是好。
而刘兴治则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站那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
他们几兄弟是后来从建虏那边反正过来的,并不是毛文龙的心腹。因此平时也并不怎么受毛文龙待见,现在未明确朝廷态度的情况下,有此反应也不足为奇。
卢象升把他们的言行神态都看在眼里,然后对跪地上的三人说道:“你们起来吧,我这里有一道圣旨,不日前往皮岛毛总兵坟前宣读,尔等一起去听听就知道了。”
三人听了一喜,这可以肯定是个好消息。三人当即谢了卢象升后站起来各自归位,就只有黄龙的脸色更是难看了。
“诸位,我登莱不但要做到牵制建虏,而且还要进一步骚扰到建虏内地。如有可能,由我登莱收复辽东也未可知。”
卢象升的一番话说得这些登莱旧将很是诧异,现在这情况,死水一潭,毛文龙一死,各自为前途担忧,不说骚扰建虏了,建虏不来骚扰自己就不错了。
卢象升不用猜,也知道自己的话在他们这些人心中会有什么反应,因此他继续说道:“由此,朝廷调拨祖副将领一千五百骑归登莱,另组建水营由丽亨统领。还有。。。”
卢象升说到这里时,停了下,看到这些登莱旧将虽有喜意却不甚高,他也不以为意,接着说道:“东江镇共有军卒四万三千人,朝廷已拨足了饷银,并恢复一兵给月银一两四钱,米一斛的军饷,不日我即巡视诸营发放之。”
卢象升的话音一落,登莱旧将的脸上顿时就洋溢出了浓浓地喜意,其中的毛承禄甚至出列,单膝跪地抱拳一礼道:“末将。。。末将多谢中丞。”
要不是被饿得太狠了,毛承禄也不会如此失态。
卢象升理解地点了点头,示意他站起来,然后继续说道:“凡我登莱辖区,今后要做好以下几点,望尔等尽心用命。如若发现有怠慢职守者,严惩不贷。”
所有将领一起面向卢象升,大声回道:“遵命。”
卢象升见他们回答地很有力,知道是那军饷起作用了,心中一叹,还是有钱好办事啊!然后继续说道:“第一,收留辽东各地逃出的难民,许进不许出,贾别细作后送往登莱两府,我自会安排之。”
“第二,诸将需勤练军卒,如有克扣军饷,杀良冒功,诸多不实者,一经查实,必定严办之。”
“第三,往辽东广派夜不收,收集建虏情报,不得怠慢。”
“最后,还望诸将精诚合作,为光复辽东而用心尽力。”
“末将遵命!”响亮的声音传出大堂,让那些在外面侯着的各将亲卫都暗自吃惊,不知道巡抚大堂内是什么状况,让自己的主帅如此兴奋。
第三百八十五章 开封府
对虏第一线都已经开始动起来了,而作为大明核心发动机的钟进卫却还没有就位,才刚到达开封地界。
这一路过来,在河南境内看到的情况要比陕西好多了,灾情没有那么严重,至少没看到有树被扒皮。
当然,钟进卫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研,只是在赶路的时侯走马观花似的看过而已。
出京师已快二个月了,钟进卫很关心京师那边的事情。镜子、显微镜、钢产量如何了?道路衙门成立了么?都察院、锦衣卫的改组完成了么?纸币推广得如何了?还有京营如何了?新军训练也该早点开始,还有政委制度的培养,等等事情,都要到了京师后才知道,或者才能开始做。因此,钟进卫的归心似箭。
李老四等人却以为侯爷是惦记大婚,所以每日如此之急地赶路。说真的,像侯爷这个年纪,有条件结婚的,儿子都能打酱油了,也难怪侯爷如此着急。
这日午时,终于望见开封府城墙了。
钟进卫停下了马,用手抹了下额头的汗,然后对身边的马祥麟说道:“我们到开封府去歇一下,吃个饭再走。”
马祥麟自然不会反对,点点头回道:“好。”
钟进卫正待催马前行时,队伍后头传来一声惊呼:“四弟,能奇,夹紧马腹别掉了。”
钟进卫闻声转头看过去,发现是艾能奇在马背上摇摇欲坠,其他三小则围着他,有说话的,也有伸手过去扶的。
钟进卫这才想起队伍中还有四小,可怜四个十来岁的孩子咬牙一起赶了这么长的路,自己竟然忘记了!
钟进卫连忙调转马头走过去,一边爱惜地责备道:“你们怎么就不声不响地跟着,接连赶路,身体吃不消也要记得跟我说下。”
然后钟进卫又转向李老四道:“你怎么不多加照顾点,他们还是孩子,哪能跟我们成人一样连日赶路。”
李老四被钟进卫训得脸色通红,支支吾吾地想解释下,却觉得好像自己确实没有做到位,就又忍住了不解释。
“侯爷,您别怪李哥,他有问过我们,只是我们说没事。”李定国看到李老四的样子,就插话帮李老四开脱道。
李老四的性格就不是那种细心的人,他问了四小,得到答复后就信以为真,以为没啥事。
“你啊,他们四人虽比一般孩子要强不少,但毕竟还是孩子,以后做事多观察、多想想。”钟进卫觉得李老四还是做得不够,就给他提了建议。
“是,侯爷,以后一定注意。”李老四觉得钟进卫说得有理,坦然接受了钟进卫的建议。
钟进卫点点头,就放过了李老四,转头看向四小,问他们道:“为什么不给你们队长禀告实际情况?”
四小从流贼稀里糊涂地变为侯爵护卫,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点自卑感。想着在这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集体中做好事情,就更别说还要允许自己成为拖累的事情发生。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他们的心里比较在意一点,就是钟进卫把他们的义父流放到东江镇去了,还让他们恢复原本的姓氏。这在他们幼小的心中,觉得和最关心他们的人分离,失去了一份亲情,由此对钟进卫也有一点点排斥,因此尽量不在钟进卫面前晃悠,躲在一边。这也正是钟进卫这些日子赶路而忽视四小的原因之一。
但现在他们见到堂堂朝廷的侯爵表现出很关心他们的样子,为此还斥责自己的护卫队长,不由得又有点感动。
他们都是孤儿,以前的时候除了张献忠对他们好之外,基本上就没有其他人了。现在突然多了一个地位很高的人,却一点都不嫌弃他们,很好地对他们,心中对钟进卫的那点不满也随之消散。
“侯爷,我没事,只是有点乏力而已,我能坚持的。”艾能奇努力在马背上坐直了,然后对钟进卫说道。
钟进卫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这孩子在强撑呢,他想了一下说道:“我们连日赶了这么多天,是该休息下了。今日我们就在开封府歇了,明日再赶路。”
“侯爷,您不是要赶着回去大婚么?我们、我们不敢耽搁您。”李定国有点为难地说道。
他们几【“文”】个确实已经非【“人”】常累了,可【“书”】也不敢拖累【“屋”】中兴侯耽搁婚期。
毕竟,大婚乃是人生大事,虽然他们还是孩子,却也懂得这点。
钟进卫听了一愣,没想李定国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自己是想抱着阿奇睡觉,这没错。但来自后世的钟进卫,对于什么良辰吉日并不是那么讲究。反正什么时候到了京师,什么时候再结婚就可以了。
过了好一会,他才问李定国道:“你听谁说我赶着回京师结婚?”
李定国听了也是一愣,难道不是么,他把目光看向了李老四。
钟进卫一见,对李老四说道:“老四,你那里看出我是赶着回京师结婚的?”
“啊,这个,这个,那个。。。”李老四一手挠着后脑勺,一边又是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所以然来。
钟进卫也懒得理他了,对四小道:“我的事你们不用操心,先休息好才是正事。你们以后跟我身后,别掉后面去。”
说完后他调回马头,一边慢步前进,一边对四小说道:“你们能吃苦耐劳,我是知道的。但也要分清场合,如果自己有什么不适,也要记得说。只有这样,我这个主帅忽略的东西,也不至于最后漏过了。行军打仗,知己知彼,不是随便说说的,听明白么?”
四小互相看看,有点不明白钟进卫忽然跟他们说这些是什么意思。自己只是一个小小护卫,怎么忽然说到行军打仗了。
不过他们听得出来,钟进卫是在教他们东西。于是,他们也不管钟进卫看没看见,就一起点头回道:“是,侯爷。”
他们不知道,钟进卫早就在心里把他们当一方主帅来培养了。临时当个护卫,是为了能在身边可以好好教导他们而已。
这四人的资质是经过历史实践的,之前已经考验过他们此时的品德没问题,那么不好好培养就太对不起穿越这个金手指了。
李老四跟了钟进卫也有一段时间了,可从来没听钟进卫向他说过这方面的事。原先他以为中兴侯和那四小有旧,从流贼变为自己的护卫,已是照顾了。现在心中却不那么认为了,恐怕在中兴侯的心中,是打算好好培养这四个小子的,不会是护卫那么简单。
他把这四小的地位又在心中拔高了不少,暗自告诫自己,不能再出现之前的情况了。
马祥麟却看四小在这小小年纪的时候,就随流贼四处打仗。又练就了一身骑术,还有一份坚强的毅力。不由暗叹中兴侯好眼光,这些都是璞玉,好好雕琢,翌日会大放光彩也不一定。
钟进卫一边和四小说着话,一边进了开封府,住进了驿站内。
此时的驿站已经过改革,只允许官僚致仕回乡、飞报军情和朝廷钦差使用。而钟进卫刚好是奉旨钦差,因此入住无碍,也因此驿站内基本无人,钟进卫一行的三百来人才全部得以入住。
开封府的繁华并不逊于京师,至少在钟进卫在进城见到的情况看,是这样的。
不过这一切都和他无关,钟进卫现在也只想趁机好好休息下,赶了那么长的路,不疲惫是假的。
用完午餐后,他正准备休息,却听闻驿丞求见。
钟进卫想着自己既不认识这个驿丞,又不和这个驿丞有业务瓜葛,他来找自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