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出去。
这些乡绅都以孙部光马首是瞻,在孙部光跟上去之后,才追过去。
马青林走在了最后,在他出大堂之时,隐约听见那个天使在和洪中丞说什么追讨欠款的话,让他不由暗自纳闷,到底是谁欠了天使的钱,胆子还真够大的。
不过他觉得事不关己,也就这么一想,然后美滋滋地跟在其他人身后前去领自己的银两了。
这些乡绅没想到能这么容易拿到所有的银两,一时之间没法拿走那么多。就都堆在巡抚衙门口,而后满面笑容地呼喝仆人雇车。
正当他们看着一大堆属于自己的银两而在乐呵呵地时候,从衙门里开出一队队的兵士,衙役在前头带路,拿着各种丈量工具,四散而去。
而后又有一些衙役领着锦衣卫鱼贯而出巡抚衙门,在他们的后面还跟着巡抚衙门的一些吏员,拿着帐簿四散而去。
这些乡绅看着好奇,隐约觉得有点不妙,纷纷派出仆人跟着去看情况。
等马青林把银两搬到家之后,被他派出去的仆人连滚带爬地跑回来报信了。
“老爷,不好了,官府在几个铺上查税了,一丝情面都不讲,还说要封铺子呢。”家仆气喘吁吁地汇报道。
这让马青林大吃一惊,也顾不得许多了,连忙往自己铺子赶去。
在孙部光宅子,他也接到了家仆的禀告:“老爷不好了,官府去城外丈量田地了。”
“什么?”孙部光一听,惊得把手中的茶杯都掉地上了,“当真?”
仆人就像小鸡啄米一样地连连点头:“千真万确,小人不敢撒谎。”
孙部光马上想起那个年轻的天使,这绝对是报复,是对借贷银两之事的反击。
如果是别人敢这么做的,他去那个参将亲戚那里走一趟就可以了。但人家是钦差,还带着自个的军队过来的,没人敢阻止。去京师找人,那也远水解不了近火。
孙部光决定去现场看看,吩咐仆人赶紧带路。
那些乡绅纷纷被惊动,四处查看自己的田产铺面,榆林镇仿佛像平静的水中丢入一块石头,一下不再平静,热闹了起来。
那些兵士,锦衣卫个个都是如狼似虎地,一看就不能惹。乡绅们只能光看着着急。最后还是有人提议,全部都跑去找孙部光拿主意。
此时,孙部光也已经在自己的田地和铺子上溜达了一圈回到家了,刚好被那些乡绅给撞见了,七嘴八舌地围着他,向他要主意。
孙部光就在一群乡绅的包围下,来回踱步想着主意。可对方的来历实在太大,一时也没有好办法。他想了一会站住身子道:“大家静静,听我说。”
他周围的一圈人马上静了下来,等他说话。
“各位,这绝对是对我们的报复。好狠啊,不愧是能把张家口的晋商一网打尽的主。我们一次借款,赚点利息,只是一次性买卖。而他这一手,是要把我们的根本给掀翻了。这买卖实在不公平,如今我们只有一起去巡抚衙门,求见天使,把这次的银两退回去,恳请他罢手。”
孙部光有点不甘心,没想到那中兴侯先依着规矩把借款还了,然后又来这一手。但这一手又使得堂堂正正,在理字上站得住脚。
众所周知的事情,他们只有一部分田地免赋税,而绝大部分田地都是没交田赋的。那些商品也大部分都是塞了红包给各地的税务官,偷税漏税而来的,根本就没有交足税的凭证。
以前的时候,还有人会拿凭证来造假,以应付可能的检查。但一直以来,都没有人查,也就没有人会去造假。结果今天这一查,所有漏的税都能查出来。
因此,孙部光一建议,所有乡绅都同意了。在孙部光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往巡抚衙门而去。
此时的钟进卫,却很悠闲,在后衙独自和洪承畴两人在品茶聊天,他的护卫都不在身边,留在外面忙着钟进卫交代的事情。
“侯爷,您这么做,就把榆林镇所有的乡绅都得罪了,这样好么?还不如之前事先要挟下他们,让他们把利息留下来,这样双方也不会撕破脸。”洪承畴对于中兴侯这种大张旗鼓,挖人根本的行为,颇有点担心,因而向钟进卫建议道。
“怕什么,他们拿大明律,拿天经地义来压我。我奉陪,我也拿大明律,拿天经地义来回击,他们能说什么。去京师告我状么?”钟进卫对于洪承畴的担心,并不以为意。
他喝了口茶,见洪承畴的神态还是有点担心,就开导道:“放心,他们告不倒我的。不说我这些事情是依律行事,就算他们想从别的方面搞我下台也没门。我到大明一年都还差两月,其中还有几个月因救驾而昏迷。醒来后就为征伐建虏而四处奔波。想告我贪污,我唯一的财产就是皇上的赏赐,怎么告?想通过我家人污蔑我?不好意思,我现在在大明还是独身一人。你说他们能怎么着我?”
洪承畴倒不知道钟进卫的具体情况,一听他的自白,不由得很是好奇,中兴侯崛起大明,真得是很奇怪。凭空出现,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却做了很多事情。不说救驾之事,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单讲京畿之战,就立了一般人所立不到的功劳。
都说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可中兴侯就只有一份俸禄,又不依仗着侯爷的身份去巧取豪夺,否则也不会这么对付那些乡绅。
洪承畴有点想不明白钟进卫这么尽心做事的目的是什么,但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恩主目的不明,这让他心中有点惶恐,他怕被拖累。
好不容易有了官身,也做到了一般人都做不到的高位,只要后面小心谨慎一点,内心深处的那阴影就不可能再降临到自己身上。
他想了半天,还是想搞明白钟进卫的目的。他可不相信这世界上还有圣人存在,不顾自己,一心为公。
忽然,他猛地想到一个可能性,顿时感觉全身发热,额头隐隐有点出汗。
第三百七十六章 秦地蕃薯
洪承畴虽然在喝着茶,因为心理作用,感到还是有点口干舌燥。他使劲咽了口吐沫,打定了主意,如果中兴侯真是胆大包天,存在那个目的,他就打算慢慢疏远中兴侯,尽可能的远离,减少被拖累的程度。
洪承畴想好了措辞,小心翼翼地问正在喝茶的钟进卫道:“侯爷,您是下官的恩主,下官对侯爷自然忠心耿耿,惟侯爷马首是瞻。”
钟进卫正拿着茶杯喝茶,忽然听洪承畴说得奇怪,便放下茶杯看着他。
“下官听说,您还推荐了好些个人,也都位居高位了。嘉靖朝的海瑞海刚峰,一生所求,得一子。下官有点奇怪,不知道您如此辛劳,不为钱财的做事,所求为何?”
钟进卫听着洪承畴所言前言不搭后语,不像是个进士出身的人所说的话,以为他还是对自己有点敬畏,不由哑然失笑道:“我们两人说话,不必如此拘束,好歹你也是一方封疆大吏。”
说完之后,钟进卫看到洪承畴还在看着自己,期待自己的回答。不由心想,看来他是想要从自己这里得到一个答案。
于是,钟进卫收了笑容,认真地回看洪承畴道:“其实你说得不错,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有目的的。包括我在内,也不例外。如果我告诉你,我来这个世上的意义,就是要让大明百姓过上好日子,中兴大明,让大明屹立在世界中心,受万国敬仰;让华夏文明遍及世界,你信不信?”
洪承畴听了自然心中不信,可看钟进卫一脸认真的样子,却又有点怀疑了,难道世上真有这样一心为公的圣人?
钟进卫说了刚才一番话,心中有些感触,便站了起来,走到窗户边,透过支着架子的窗户看向外面,然后说道:“人活着就有追求,不管是为了酒色财气或是名利权势,都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而有的追求。但也还有人会为了别人,为了大众有个好日子而奉献自己。以前我听到这种人,不相信,但现在我相信了,因为。。。”
钟进卫转过身,看着正注视自己的洪承畴道:“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或者说吧,我也有追求,只不过是精神上的追求。”
如果有人和钟进卫一样,来自饱经黑暗的几百年经历的后世,只要有点良心,有机会能做的。钟进卫相信,都会为自己的民族,为自己的祖国来改变这个命运。
不过洪承畴还是有点不大相信,钟进卫所说的话,他听在耳里,在心中忽然冒出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口号从宋以来就有了,但他就没看到过谁是真正在这么做的。
其实钟进卫所说的那些奉献自己的人并不是古代的人,而是他在后世听闻的那些早期的某党人。
钟进卫在说完之后,想起洪承畴在历史上的节操,就严肃地提醒道:“你是我举荐的人,你有才能不假,但你要是走歪了路,我不会对你手下留情的。我对你已不计较了一次,希望你能记得我今天的话,不要让我失望。”
洪承畴听得一愣,回想之前第一次见面时,钟进卫也有对他说过类似的话,对他有过要求。
他自然不知道钟进卫指得是他在历史上投降满清,为满清出谋划策做马前卒之事,他以为是他不为民做主,还得个洪剃头外号的事情。
钟进卫已表明了态度,基本打消了他对于钟进卫是不是想造反的猜想。洪承畴放下心来,当即站起来向钟进卫一躬身,再次表态道:“下官定当牢记侯爷教诲,为百姓用心找出一条活路。”
“好。”钟进卫点头道,忽然他从洪承畴的话里得到了一点提示,连忙问道:“对了,京师有下发过蕃薯给各省。你这里有没有?”
洪承畴听得一愣,不过马上想起来有这么一个事情,只是他不大相信这东西的产量,吩咐下去后就没再管了。
“侯爷,下官忙于剿贼一事,还未顾及这蕃薯之事。如今侯爷既然提起,不如下官陪侯爷一道去看看如何?”洪承畴连忙给自己找了个理由,解释了一句,而后邀请钟进卫。
钟进卫自然是很想看看这时候的蕃薯,到底产量如何,要是产量大的话,推广开来能救很多人的。
于是,他让洪承畴带路,要过去参观一下。
刚出了门,就有一个军士过来禀告道:“侯爷,外面聚集了一群乡绅,想求见侯爷。”
钟进卫一想,吩咐道:“告诉他们,我在清查欠款,没空见他们,让他们回去吧。”
说完后,就让洪承畴继续带路去看蕃薯去了。
洪承畴领着钟进卫并没有出府衙,因为他让人种植蕃薯的地方就在后衙的一个花园角落里。
钟进卫过去后,一眼就看到了他寄予厚望的蕃薯,只见几陇地中稀稀落落地散着一些蕃薯梗,成长不一。看得出来,有的是刚插下不久的;有的是插下有段时间,但叶子枯黄,显然快玩完了;有的则是茎叶窄小,弱不禁风的样子,各种情况不一而足,就没有让钟进卫看到有欣喜的蕃薯苗。
一边小屋里闻声出来一个老农,看到是中丞带着钦使过来,连忙跪倒在门前。
“侯爷,他就是负责蕃薯种植的,是下官专门请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农。”洪承畴在一边给钟进卫介绍道。
“大爷,起来吧,您跟我说说这蕃薯的事儿。”钟进卫看那发须皆白,脸上一大堆皱纹的老者给自己跪着,就连忙招呼道。
老农一下没反应过来,他根本没想到钟进卫会叫自己大爷,以为钦使是在招呼别人,因此低着头一动不动保持跪势。
钟进卫已经见得多了,也知道自己的行为在这大明朝比较另类。但他也不以为意,上前扶起了老农,一边扶一边说:“大爷,您别拘束,就当这里没有什么官,咱们就聊聊这农活而已。”
洪承畴在钟进卫的身后已经看呆了,没想堂堂中兴侯,竟然不顾自己的身份,对一个一辈子伺候土地的老农那么亲近。不知道的人看了,以为这老农是中兴侯的爷呢!
钟进卫这种亲民的举动,让洪承畴想起他对自己的再三交代,心中一下把钟进卫原先交代他的话又看重了几分。此时的他,才有点相信中兴侯交代自己的话并不是那种官场上的客套话,不是随便和自己说说而已的。
老农机械式的随着钟进卫双手用力而站了起来,但目光还是有点呆滞,看向钟进卫,仿佛不认识一般,又或者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在他的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行为的官员。平时所见当官的,更多得是在他面前,趾高气扬的存在。哪怕是那些小官,也是如此。
钟进卫明白让他一下适应过来,和自己自如地交谈,会有点难度。但他又非常想了解这蕃薯的情况,只好自己先开口,就蕃薯问题,先问一些问题,做一些引导。
老农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地回答钟进卫的问题,答到后面,慢慢找到了感觉,越来越顺口,也就不再拘束,话就多了起来。
从老农的话中,钟进卫了解到,他是把握不好什么时候种,还有这蕃薯适应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情况,只好从地窖里把发芽的苗,分批种植,就出现了钟进卫看到的各类不一的蕃薯种植情况。
钟进卫是农村出生,小时候也随父母种过蕃薯,只是时间太长,不记得具体的细节了,只依稀记得几个要点,就一一说给老农听。
洪承畴完全就插不上话,看着钟进卫和那个老农在交谈,神情颇有点奇怪,这中兴侯懂得还真多!
老农一边听钟进卫的建议,一边点头应下,准备后续试试。
就在钟进卫掏干了肚中有关蕃薯的知识时,又有一个军士找来后院禀告道:“天使,中丞,衙门外的乡绅不肯散去。说是知错了,天使旦有吩咐,他们无不应允,只求天使能给他们一条生路。”
第三百七十七章 叮嘱
钟进卫想了下,吩咐军士道:“让他们到大堂候着。”
说完之后,他转回身子和蔼悦色地对老农道:“大爷,番薯之事还望您多加用心,尽快找到在秦地的种植之法。如有什么需要,就找洪中丞好了。这番薯据我所知,产量非常大,而且叶、梗、茎都能吃。灾情还得持续好几年,到时侯怕是要靠这东西来救命的。”
老农听得惶恐,觉得责任重大,不觉心中有点害怕。但他看到钟进卫那看着自己的眼睛,充满了信任。心中没来由地一阵激动,虽是年老沉稳之人,却也觉得热血上涌,布满老筋的双手紧紧握着,向钟进卫保证道:“钦差老爷请放心,老汉就是把命交代在这里,也要琢磨出种法来。”
钟进卫点点头,然后转向洪承畴,吩咐他道:“你要经常过来看看,一是看看大爷有什么要求要尽量满足,二是吩咐你那些手下别刁难大爷,影响大爷的研究。”
“是,侯爷。”洪承畴见钟进卫认真地交代此事,不敢怠慢,拱手弯腰作揖答应了下来。
钟进卫吩咐完了这些之后,就离开花园走向前衙。洪承畴就跟在他的身后,随他而去。
洪承畴边走边想着事情,在走出花园后,向钟进卫建议道:“侯爷,现在是我们占据了主动,依下官之见,不如多谅他们几日?”
钟进卫听到身后的洪承畴说话,并没有回过头去,只是一边走一边说道:“亨九,我的行程安排很紧,这几日就要出发回转京师,时间不够啊!直接留给你处理又不放心,还是我现在处理了吧。”
洪承畴听了心中一惊,脚步声都重了一些。钟进卫虽然没有听出他脚步声的变化,却知道他可能会有误会,就解释道:“我说不留给你处理,不是说你能力不行,而是你的威势不够,并且你手中无兵。要是我走了留给你处置,恐怕到时候你会被他们架空,啥事都做不成。”
钟进卫说到这里,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洪承畴,继续道:“土地兼并,商人偷税,这事情涉及面很广,你手下的各级官吏、军将说不定都有份。一旦他们联合起来抵制你,好一点来说,可能你会被架空,往重一点来讲,你的命都有可能不保。你说我有没有说错?”
钟进卫都这么说了,洪承畴不管是同意不同意,都只能点点头道:“侯爷说得是,还是侯爷考虑得周全。”
洪承畴是只身在秦地做官,要是携家带小的话,说不定他自己也会有好多土地,至于税,谁会向巡抚家人的产业收税。
钟进卫不无恶意地想了下,然后才转过头继续走,他一边走一边交代道:“暂时我还不想动这两块内容,涉及面太广。其他地方听说之后,怕也会有剧烈反应,影响中兴大明之事。等我到了京师之后,慢慢地来改这块内容。”
“侯爷英明。”洪承畴在钟进卫的身后拍了个马屁过去,心中却在想,这是历朝历代的难题,中兴侯能找到办法?
“我现在只是敲打一下他们,让他们能配合你在秦地救灾,稳定局面,不要再出现大规模的流贼。”钟进卫顺口说到这里,想起几个事情,就又停住脚步转过头来看洪承畴。
洪承畴一边跟在钟进卫的身后,一边听着他说话,没想钟进卫又停了下来,措不及防之下,差点就撞上去了。
他险险避开之后,向钟进卫一礼道:“下官失礼了。”
“无妨。”钟进卫摆摆手,然后交代道:“刚才想到几件事情,要给你说说。”
“请侯爷示下。”
“第一,你综合秦地的情况,看朝廷什么税该收,什么税不该收,自己总结下,然后向皇上上奏折。现在皇上手中有几个钱,只要理由充足,肯定会准的。”
钟进卫说到这里时,面色变得严肃,盯着洪承畴的脸,叮嘱道:“一切要以救灾为主,要是我发现你给富人免税,而不免穷人,或者还给穷人派税,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你会知道后果的。”
钟进卫已经再三提及这些事了,洪承畴连忙道:“侯爷放心,下官必不会让侯爷失望的。”
“那就好。”钟进卫点头算认了洪承畴的保证,然后又道:“第二,该收的税,一定要事先公告清楚,别让你的手下私自增加税额,也别把甲的税加到乙的头上,不管富贫,都不能这么做。”
“是,侯爷。”
“第三,朝廷已明令各盐产地增加盐产量,重新启用粮食开中法,秦地也会是一个以粮兑换盐引的地方,但这次不是简单的获得粮食后进行赈灾。”
洪承畴听不明白,连忙躬身请教道:“请侯爷明示。”
钟进卫觉得站这里说久了不舒服,就招呼了声洪承畴,先往后衙而去,至于前衙的那些乡绅,就让他们待那凉快去吧。
钟进卫一边走一边给洪承畴解释道:“朝廷应该马上就成立道路衙门了,总管全国的道路重修工程。你这秦地也要规划下,那些重要的路需要重修,报到京师。到时候会派人过来修建水泥厂,用水泥修路,让灾民以工代赈。当然,那些实在没有劳动能力的,就直接给粮吧。”
“是,侯爷。”洪承畴先答应了一声,然后不解地问道:“这水泥是什么?”
钟进卫一听,想起来现在除了京师之外,其他地方听说过这水泥的人很少,就不得不花费口舌向洪承畴做了解释。
不知不觉就回到了他们原先的房屋内,洪承畴拍了拍手招呼侍女过来换了壶热茶,钟进卫饮过一杯后才继续解说。
洪承畴越听越高兴,这事对他来说,好处很大,能极大地让他在秦地、在巡抚的位置上站稳脚跟。以此作为一个利益交换点,就可以拉拢分化原来的那些乡绅、官吏、将领,建立起围绕在自己周围的一个圈子。
原本洪承畴的打算是通过围剿流贼,立战功的机会来拉拢军中将领,靠向自己的给报功,或者多报点。不向自己靠拢的自然就相应的会少一些功劳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也是这么做的。但这个位面,却因为钟进卫的缘故,失去了这个通过剿贼来立功的机会。而且钟进卫还多次要求他照顾好灾民,不要出现流贼。
他正苦思用何种手段来替换时,钟进卫给他送来了瞌睡枕头。
不知不觉间,他在言行中对钟进卫都客气了不少。
钟进卫说完这些事后,想了下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忽然还真被他想起一个事情。
他放下手中的茶杯,认真地交代洪承畴道:“这次虽然刚好被我遇见东窜的流贼,剿灭了大部分,但还是有一些流贼逃脱了。你注意下,下海捕公文悬赏一个叫李鸿基的米脂人。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如果抓到活的就送京师来。”
对于李鸿基,钟进卫还是非常在意的。那人只要官府救灾不力,就很可能会卷土重来,这点在历史上已经证明了的。自己既然已经穿越过来了,就不能给他机会。就算李鸿基死了,其他人也会冒出来,那就让他冒好了,反正李鸿基一定要控制住。
洪承畴对于钟进卫特意地交代很是好奇,不知道这个叫李鸿基的流贼为什么这么受中兴侯关注。在自己听说过的流贼首领里面,好像还没有这么一号人物。不过既然是中兴侯特意吩咐,洪承畴也认真回答道:“请侯爷放心,下官一定把此人找出来。”
钟进卫交代完了这件事情后,实在想不起来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就站了起来,对洪承畴一笑道:“走,去前衙玩玩那帮人。”
第三百七十八章 一群猪
巡抚大堂上没有其他人,就只有那些乡绅在。
等了好久还是没见到钦使和中丞出来,他们就又急起来了,围在他们的核心人物孙部光周围,焦急地猜着这钦使到底是想干嘛?
马青林苦着脸问孙部光道:“您说这钦使是不是又发狠了,咱们得罪了他,会不会往死里整我们?”
想起这钦使在张家口的所作所为,就让马青林不寒而栗。
“这倒不至于,如果想让我们死,就不会如此大动干戈了,也不会让我们能上得来这巡抚大堂。我观这钦使,也是在依律行事。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他是要清算我们欠朝廷的帐。”孙部光阴沉着脸分析道。
马青林想起他在早上最后一个走出巡抚大堂时听到的话,此时得孙部光提醒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初那个钦使所说之事就是针对他们的,还亏了自己以为不干自己的事。
孙部光虽是如此说,可他心中还是有点怕的。现在主动权都在那个年轻钦使的手中,如果他一意孤行到底,非要彻查到底,那么他们将会倒大霉。这一切,最终还是要看那个年轻钦使的心意。
他们就这么在惶恐中等着钟进卫的出现,这时辰对于他们来说,都觉得非常的漫长。
终于,他们听到后衙传来脚步声,不由得舒出了一口气,一起站好了队,面向正堂而立。
只见后衙转出了手捧着不少账本的东厂番役,把账本都堆到侧面一张桌子上,跟在东厂番役后面的书办,束手站立在那边待命。
等东厂番役分列两边站好后,才看到洪承畴和钟进卫转了出来,不紧不慢地走到他们的座位上。
钟进卫坐好之后,仿佛和朋友聊天一样,对着堂下的乡绅道:“呀,你们怎么又来了啊,不是已经把借款还你们了么?”
这些乡绅无语,这钦使在出息他们,明明知道他们是为什么而来,还当作不知道,这也太假了吧。
所有乡绅一起躬身作揖,不敢答话。
“有什么事情就说吧,我很忙,正在清查欠款。皇上虽然宽宏大量,被一些人欠着也不追究。但我最近还了债,手头紧。不得不追债了。”钟进卫还是一副无害地说着。
他说这是有根据的,地方上多有向朝廷报收成不好而收取不上赋税的事列,崇祯皇帝又不可能走出紫禁城,就由着地方上和京师的文官联合起来糊弄,那些主要来自官僚地主的赋税最终就不了了之。
但现在不一样了,朝堂上就因为刺杀钟进卫一事引出反腐风暴而有过一次整顿。地方上,钟进卫又代天出巡,是亲自把大把的银两还给了他们这些“吸血鬼”。他要追讨欠税,谁还能拦他不成。
孙部光听钟进卫说完,想说却发现好像不好开口。先是自己在上午冠冕堂皇地向钦使追债,要回了利息本金。接着马上在下午又对着急钱用的债主说,你不要追历史债了,我们把早上的利息还回给你?
这话要是说出口,好像只会被嘲讽吧,自己早上还满口天经地义地说着,现在又不让别人追债,这怎么都说不过去。
孙部光的一张胖脸一下憋得通红,最后竟然没想到,上面不出气,下面出气了,而且还很响地“卟”了一声。
这会又刚好是他和钟进卫的对答之际,堂上的人都没说话,等着他回答之时,一个屁就这么响起来了。
他边上的同伴下意识地捏着鼻子想避开,可马上想起这是巡抚大堂。只好憋着气站那,希望那气体快点散去。
“大胆,敢在钦使面前无礼。”顾百川见此在一边大喝一声。
孙部光正臊得满脸通红,被顾百川这么一喝,吓得赶紧跪了下来请罪。
钟进卫把整个情况都看在眼里,差点笑出声,好不容易忍住了,却捏起鼻子道:“好臭好臭,算了,我也不怪罪你,毕竟放这肚中之气,乃是人之常情。你先走吧,我这边先要把帐算清楚了,急用钱。”
孙部光离钟进卫远着呢,他的屁那能熏到钟进卫哪里,他知道钟进卫还在生气。
孙部光知道这么拖下去也不是办法,磕了个头道:“钦使,中丞,学生知错了。学生情愿返回今早的军饷,之前的本金就算是捐给朝廷了。”
其他乡绅一听,也顾不得考虑空气中是不是还有孙部光制造的气体,纷纷张口附和。
“你们的意思,是不是认为我在要挟你们?强迫你们把军饷还回来,就这么赖了你们的钱?”钟进卫忽然把脸一沉喝问道。
看钦使突然发怒,其他乡绅也顾不得了,纷纷跪在孙部光的身后,一起解释不是这意思。
马青林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大声道:“学生们的意思是这些银两都是以往各地的欠款,现在交还给朝廷。”
钟进卫看到总算有人开窍,琢磨到了自己的意思。他就向前俯出身子确认道:“是么?”
经过马青林这么一喊,孙部光也醒悟过来了,连忙点头说是。
钟进卫看到底下的乡绅一起点头,却转头对一边的书办道:“你仔细核实下,他们到底欠了多少银两,看看他们有没有多还。”
孙部光被钟进卫这么玩着,此时的额头已出汗,想着钦使还是不想放过他们啊。因为现在根本就没有可能算清,外面的清查也还在进行中,这边却让那书办去算,显然是还在生气,他连忙磕头准备再请罪。
就在这时,洪承畴站了起来,转身对钟进卫一揖,然后说道:“侯爷,这些乡绅已经交了一部分欠款过来。这么多帐簿,核实清楚实在需要不少时间。您看这样行不行,这帐由下官和他们慢慢算,等算清楚了,再向他们要。他们应该也不会不给。”
洪承畴说到这里,转过身对堂上的这些人道:“你们说是不是啊?”
孙部光愣了下,然后马上反应过来,洪中丞这是在给他们求情,在施缓兵之计。于是,他连忙点头道:“是,是,是。”
其他乡绅自然是以他为首的,也连连点头。
钟进卫假装沉思了下,其实这些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