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借天改明-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钟进卫一听,格外关注,打断王嘉胤的话问道:“怎么讲?”
“因为天灾,地里没了收成。官府不但不赈灾,赋税还要照收,还有辽饷也要照交。更冷血绝情的还不是这个。”
王嘉胤一陷入回忆之后,刚才稍微有所减缓的愤怒又开始慢慢积多起来,声音也变得更是响亮。
“而是原定好的一户交多少赋税,但一户人家因为饥荒最终只落得了一两人,却还要此一两人来交一户的钱粮。一甲只有一两户幸存下来,又让这剩下的一两户来交一甲的钱粮。一里只有一二甲,就让这剩下的一二甲来交一里的钱粮等等,如此一来,谁能交得起,稍微富裕一点的家庭也被赋税逼得家破人亡,想要活命,就只有抱恨而逃,漂流异地。”
王嘉胤说到这里,冷哼了一声又道:“逃来逃去都没有一个安生求活的地方,就只有转为盗贼了,你当我们愿意当让人不耻的盗贼么?”
钟进卫听着好像不对啊,大明财政一直处于破产的状态,要是按照这么个收法,不至于如此窘迫吧。他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这些赋税估计又是被地方截留,最后流到一些官员的私人腰包里去了。
王嘉胤说完后,钟进卫等人还没有说话,赵胜先说了:“还不止这样,所有钱粮赋税全部要折成现银来收。可我们秦地,每年的赋税都要用现银去交,那还有那么多银两!尤其这几年,银价飙升,以往的时候,一只山羊能换个三、四十分纹银,可现在就只有十分纹银不到了。地里好不容易有个收成,要交赋税,不得不先去换成银两,凭空就被剥去几倍有余,我们老百姓那还有吃的能留下来!”
“是啊,是啊,不但不赈灾,不减税,反而变相的加倍收税,我们还有活路么,还有没有活路啊!”点灯子的老乡惠登相听到这里,向钟进卫发出了呐喊。
钟进卫虽然没有听到具体的案例,说这个那个官员如何压迫他们,可他却从这些人的控诉中体会到了“官逼民反”四个字。
“难道就没有一个好官么?”钟进卫带着一丝侥幸的心理问道。
“有好官我们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来过这朝不保夕的日子?”王嘉胤抢先反问道。
钟进卫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后才问道:“边军出身的,为何也杀官造反?”
号称射塌天的李万庆就是出自边军,最有发言权。
现在大家都已经交流开了,他自然也不会闭嘴不言,听闻这个朝廷侯爵问起边军的事,就大声说道:“我们边军不说要面对鞑子,这是份内之事。但几年都不发军饷算什么?”
“几年?你是不是记错了,朝廷收到的消息是三、四个月没有军饷了。”钟进卫一听,出言打断了李万庆的话,他怀疑这个农民军首领说话夸张了。
“哈哈哈。。。”
没想李万庆一阵狂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笑声慢慢地减弱,最后却哭了起来。
钟进卫一看,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他转头看看顾百川、马祥麟等人,见他们也是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
只有在他们后面一侧的胡浩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脸上露出一点同情看着李万庆。
李万庆只是哭了一下,便收住了哭声,抬起满是泪水的脸,看着钟进卫喊道:“我能记错么?我家里全靠我的军饷过活。因为不发军饷,家里的婆娘和两个孩子都饿得皮包骨头。实在没办法,我先是偷偷去打点猎物回家。可后来实在打不到猎物,就唯有把皮甲、刀枪、弓箭都卖了,换取一点吃食。可就是这样,也支撑不了几日,我就把婆娘也卖了换点吃的,但最后我的两个孩子还是没保住,都饿死了。这会只是三、四个月不发军饷么?!”
钟进卫无语了,想着这人为了老婆孩子有口吃的,把自己在战场保命的皮甲,用于建功立业的刀枪弓箭卖了。等要卖掉老婆的时候,夫妻两人肯定是抱头痛哭。相守一生的人从此分离,只是因为生活所逼,为了孩子能活下去。
然后又看着卖掉老婆换来的钱一点点的少去,自己的军饷却没一个影,最后看着孩子因为没有吃而饿死在眼前。
这种生死离别的痛,就算钟进卫没有经历过,也能想象出来,他的心一下变得无比沉重。
在李万庆诉述完了之后,农民军首领没有说话,官兵也没有一个说话,气氛有点沉重。
过了一会,钟进卫忽然叫道:“胡浩。”
“属下在。”胡浩听到钟进卫叫他,就一边答应一边催马上前,来到钟进卫的身侧。
“你也是边军出身,你那边的情况如何,要据实回答。”钟进卫偏过头,看着胡浩问道。
“回侯爷,属下的军饷也是拿不全的,只是不会一分都没。”胡浩抱拳回答道。
钟进卫点点头,点评道:“看来关宁军还是知道分寸的。”
胡浩一听,脸上露出一幅不以为然,却又欲言又止的样子,不过他最终还是没说。
但钟进卫却看到了他的脸色,心中一动,就说道:“你有什么想说的?尽管说给我听,反正以后你也不会回去的。我回京师后组建新军,你在我手下,不用怕有人打击报复。”
胡浩其实已是死营的一员,不属于关宁军了。不过他听钟进卫说以后会一直在他的手下,心中大喜过望,也就没有顾忌,抱拳回道:“侯爷,依属下之见,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不克扣军饷的将领。只是属下所在的关宁军,需要面对建虏。如果有人像那般克扣军饷,估计建虏早就打进关来了。他们那般克扣,肯定是因为长久无战事,不怕这些士卒造反。”
钟进卫一听,好像胡浩说的有道理,心中不禁叹了口气,这些将领只要有可能,就尽可能的吸兵血。
自己以前以为军队再克扣,也会让士兵有条活路,毕竟军队不同农民。可自己也想漏了一个要素,士卒都是有血有肉,有家有口的人,他们也要养家。
钟进卫看着这几车的农民军大小首领,虽然有些人没有说,但他也能感觉出来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悲惨的过去。
他看到有个农民军首领使劲地往身边一个同伴身上蹭,好像是想蹭下痒。
于是,钟进卫吩咐道:“来啊,把绑他们手的绳子解开。”
顾百川听了一惊,连忙问道:“侯爷,你要把他们放了?”
农民军首领们一听,都惊诧地看向钟进卫。包括那个蹭痒的首领,也不蹭了,关注着钟进卫。
“谁说的,只是让你们把那绳子解了。”钟进卫听了有点哭笑不得,这顾百川听风就是雨,自己又没说要放人。
“侯爷,真是吓属下一跳,以为您听了他们所说的话,就要把他们放了。”顾百川自己会错了意,有点不好意思,就解释道。
“侯爷,这解开了绳子,万一他们跑了怎么办?”锦衣卫千户谢栋有点担心地提醒道。
钟进卫转过头来看他,笑着道:“这大军之中,让他们跑给我看看。”
谢栋一想也是,这大军中还能跑掉,那就真是神了。
钟进卫吩咐完了之后,也没再听那些农民军首领的感谢之语,一催战马,跑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他感到有点气闷,要透透气。
他的护卫们跟上来,就在他身后没有说话,只有马祥麟凑到钟进卫的跟前问道:“侯爷,您准备怎么处置他们?”
第三百六十二章 谁是老大
钟进卫没有说话,只是任由战马慢步前进。
在他的想法里,原本也是认为农民军迫不得已才造反,所以大部分农民军要以抚为主,赦免他们,给他们有活命的机会。
而对于那些领头造反的农民军首领,则要坚决给予惩罚,杀一儆百,免得一有点不如意就要起来造反,危害社会。
但钟进卫在黄河渡口见到农民军那破烂样子,一点军队的样子都没有,就像是拿着武器的难民而已。他的心中就有了一丝不忍,但要说放过他们的念头,却也没有,只是一时想不好到底怎么处理,就一直带身边了。
今天通过这么一番交谈,给了钟进卫极大的震撼。试想自己要是处于他们的处境,如果不能未雨绸缪,逃出灾区,那么剩下的一条路,肯定是和他们一样了,因为自己肯定不是等死的个性。
钟进卫正在想着,锦衣卫千户谢栋凑上来,对他说道:“侯爷,他们说得也只是一面之词,侯爷不可全信。”
钟进卫转过头,看了他一眼,又转了回去,淡淡地说了句:“我心里有数。”
其实在他的心里,倒是信了**分。这些农民军首领在说话时候的表情、神态,基本不似作伪,否则他们的演技就是很高的那种了。
钟进卫的情绪受到刚才的影响,不是很高。他不说话,队伍里也没其他人敢说话,就默默地在赶路。
没有多久,队伍就出了黄河沿岸,开始进入陕西腹地了,确切地说,是已经离开了黄河水域的影响范围。
离黄河越远,干旱就开始触目惊心起来。
眼下已是四月初,按照钟进卫的印象,应该是万物复苏,正是一片翠绿的季节。
但在他的视野范围内,却只有很少的绿色点缀。官道上基本没有行人,连空中飞过的鸟儿都没看见几只。
官道两侧的田地已经荒芜多年,枯死的草都长的很高,一看就知道有很久没有人打理农田,才会变成这样。
钟进卫看着不舒服,越来越多的迹象在证明那些农民军首领所说的事情恐怕不会有假。
这时,胡浩上前抱拳道:“侯爷,属下去前面了?”
虽然已经灭了这支农民起义军,但谁知道这个位面,是否还有其他农民军。因此钟进卫点点头道:“自己小心点,去吧。”
“谢侯爷。”胡浩答应一声,而后率领他的夜不收兄弟们越过队伍,往前驰去,留下一串尘土在飞扬。
终于,钟进卫看到前面有一些稀疏的树木,走得近了,他看到这些树的嫩枝,发出来的嫩芽都不见了,看得出来,是被人折了去。树皮也不见了一半,就问道:“这是什么树,榆树么?”
顾百川等人不认识,只好摇摇头。倒是李老四说了:“这个不是榆树,是槐树。”
“哦。”钟进卫答应一声,没再说话,继续往前去。
不过他心里在想着,按照那个人的说法,这种难吃的树皮都有人吃了,恐怕在往前,情况会更糟糕。
果不其然,越往前去,没有树皮的树木就越多。一阵风吹过树枝,仿佛是被扒光了衣服的人在瑟瑟发抖。
钟进卫等人走了一段路后,看到不远处有个小村子。
有个夜不收就在村口,看到大军过来,就骑马赶回来向钟进卫禀告道:“侯爷,这个村子空无一人,好像很久之前就没人了。”
“人呢,都死了?”钟进卫有点诧异,看这村子的房屋,好像并不是很穷。夜不收说很久之前就没人了,那也就不会是农民军路过而裹挟了他们。
夜不收回答不上来,只好摇摇头。
顾百川看着远处的村子,猜道:“有可能是交不起赋税都跑了,也有可能是到临近的山西去去谋生路了吧。”
也就只有这两个可能性了,钟进卫想着。他没兴趣过去看,就继续沿着官道走。
没有多久,又一个夜不收骑马赶回来,见到钟进卫禀告道:“侯爷,前面十五里左右的地方有座小城,可供大军停留。”
钟进卫带的也不是大军了,黄河渡口一战,一百白杆骑军和八百大同军押着俘虏往张家口而去,队伍等于是少了一半。
现在就只有七百白杆骑军和将近一百人的钟进卫护卫,至于商队,就不用计算在内,吃喝自己解决的。
钟进卫正想了解下当地的情况,就吩咐马祥麟道:“传令加快速度,到前面城池歇息用餐。”
命令随即就往后传了下去,包括商队,都开始加快速度。
只是这么一来,就苦了在商队后面的四个小孩。
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跟上商队的,四个十岁左右的小孩而已。商队的人也没管他们,以为他们是看到商队,跟着想要点吃的。
商队一加快了速度,四个小孩就被慢慢地落下了。特别是其中有一个小孩,好像还是瘸腿,一拐一拐的,更是落到了最后。
走在前面的那个孩子,个子最高,像是四个小孩中领头的。他看看落在后面的那个瘸腿小孩,又看看慢慢离得越来越远的商队,急得跺了跺脚说道:“定国,把刀扔了吧,否则赶不上了。”
“不,没有刀如何能救得了义父。”李定国不答应。他个子毕竟还是小,那把刀没处藏,就插在自己的裤管里,以致他走路的时候,那条腿不能弯曲,就变成了瘸腿走路了。
“你真是笨死了,追都追不上,要刀又有什么用?”孙可望恨不得敲几下李定国的榆木脑袋,让他开开窍。
“你们先追,我慢慢赶好了。”李定国还是不想放弃刀子,因为这刀是他救义父的依仗。
老四艾能奇也劝了:“二哥,还是丢了吧,有刀也打不过那些兵的。”
“不,有刀至少能割开绑义父的绳子。”李定国有点倔犟,还是不同意。
老三刘文秀倒是没劝李定国,犹豫了下说道:“二哥,要不我陪你吧,大哥,四弟先追上去。”
孙可望一听,对艾能奇说道:“走,我们追。”
他跑了几步,忽然又停了下来,转过身子说道:“义父让我照顾你们的,我丢下你们回头会被义父骂的。”
于是,四个小孩就一起赶路,可这么一来,商队就在慢慢远去。
李定国看着商队的背影,着急了起来。忽然,他看到路边有块石头,脑中闪过一道灵光,就站住了身子。
孙可望马上发现了李定国的动作,皱着眉头训道:“定国,你想干嘛?你要留着刀也依你了,但为何现在又不走了,你到底要干什么?现在都变成你是大哥了,你想干嘛就干嘛,我们都要陪着你!”
“大哥,不是的,我有主意了。”李定国说完,比较费力地从裤腿里抽出刀子,然后跑到路边去了。
其他三个小孩一听,都跟了过去,不知道李定国要干嘛。
只见李定国跑到路边后,捡起那块石头,找了一处不平之地,放平刀子后用石头看准地方使劲一敲,刀尖断为两截。
李定国捡起刀尖,举在手里道:“四弟说的对,有刀也打不过那些官兵,我用这个去割绳子足够了。”
说完,李定国撩起衣服,低头把断了刀尖插在后背的裤腰带上,再把衣服放了回去,然后才抬起头看着自己这几个义兄弟,呵呵地笑了。
刘文秀一见,笑着道:“二哥真聪明。”
“聪明个屁,都是他耽搁了这么长时间。走,快去追。”孙可望骂了一声,然后带头转身往前追了下去。
后面的三个小孩也撒开了腿,跟在孙可望后面,去追军队,准备伺机救他们的义父。
第三百六十三章 四小入虎穴
十来里路,对于骑军来说,并不需要太久的时间。但因为要照顾后面跟着的商队,因此也是走了一个多时辰。
等钟进卫望见夜不收说的那座小城,也即大柏油堡之时,各级官吏和乡绅在守备赵志齐的带领下,出到城门外恭候了。
陕北长城一线多建堡,驻防军队,防御蒙古侵袭。但从庆隆之后,已多年无战事,因此驻军规模缩小,民户增多,但统领大柏油堡的官员还是和内地不一样,不是县令之类文职,而是守备。
胡浩等人牵着马站在离他们有段距离的地方,等候钟进卫。双方泾渭分明,一看就不是一伙人。
钟进卫驰近城门后,勒马在迎接人群面前停了下来,赵志齐连忙带头行礼。
钟进卫坐在马上,看着他们这些人,第一个印象就是他们和自己看到的农民军完全是天上地下的区别。
这些人一个个穿着绫罗绸缎,面色红润,还有不少是大腹便便的胖子。
钟进卫的印象马上就不好了,附近的百姓都有吃树皮了,这些人却养的这么好,会是好官,好乡绅么?
不过他也没有发作,总不能无凭无据地一见面就把他们抓起来,抄家散财吧。
钟进卫是个成年人,这点稳重还是有的。他只是居高临下冷冷地问道:“此处离下一城镇还有多少路程?”
赵志齐听了一怔,没想中兴侯对他们这么冷淡,更没想到他问这个问题。
不过他也不敢怠慢,连忙说道:“回钦使,离此地西南有一大堡,名曰高家堡,约有三十里远。”
钟进卫眉头一皱,想了下道:“给大军安排食宿,午后再出发。”
要是一般的将领领兵经过,赵志齐说不定会闭门谢客,搞不配合。
但现在领军的是中兴侯,又是钦使,给他一万个胆,他也是不敢的。
赵志齐不敢拒绝,抬起头犹豫地说道:“回钦使,鄙堡简陋,城内没有地方可供大军驻扎。您看是否可以让大军移驻堡南的晒谷场,末将让人送吃喝过去,不敢有所怠慢。”
钟进卫没马上说话,看着赵志齐,见他脸上稍微有些惶恐,心想城里到底有没有地方可供大军驻扎,进堡一看便知,谅他也不敢骗人。
想到这里,钟进卫就准备说话。但赵志齐见中兴侯没有马上说话,以为他心中恼怒了,连忙又道:“末将已让黄举人把他家别院收拾出来供钦使歇息,还请钦使移步。”
虽说钟进卫在这些人眼里,已是仰视的存在。可以随心所欲,率性而为,而不用察言观色的小心言词。
但他就是不愿意跟这些人相处,因为说道:“算了,本侯爷就待军中吧,午后还得赶路。晒谷场在哪?带路。”
赵志齐赶紧叫过一个兵丁,在前头快跑引路。
他安排完了之后,转回身子准备再说点啥,却见钟进卫没有理他,带着军队直接去晒谷场了。留下他及那群乡绅看着钟进卫的背影,尴尬地跟也不是,不跟也不是。
胡浩等人自是不会再留这里,跟着钟进卫走了。
在赵志齐身后的就是黄举人,原本他在守备说让钦使去他家别院歇息的时候,就想出来露个脸,套个近乎,没想钟进卫不感冒,不去他家别院歇息,走了。
他心中有点纳闷,怎么这中兴侯和别的官不一样,有好地方不歇,偏要去和那些军汉歇一起。
他想了一会,看到赵志齐还在发呆,就上前一步道:“赵兄,是不是钦使生气了?”
赵志齐一边看着在他们面前转弯开往城南晒谷场的白杆骑军,一边低声抱怨道:“钦使突如其来,本将如何能准备周全?”
“赵兄,您看钦使贵为侯爵,又是锦衣卫护卫又是东厂护卫,在京师的权势肯定很大。他这要是对您有所不满的,您看。。。?”
黄举人和赵志齐的关系好,替他考虑道。
赵志齐点点头,他也看出来了,只是钟进卫说走就走,让他措手不及。
他听到胡浩通报说附近的农民军竟然撞到了钦使率领的大军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一直是高兴万分,不用浪费过多钱粮了,但现在这大喜的心情化为了乌有,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讨钦使的欢喜。
赵志齐想了一会,对身后的乡绅道:“走,回去准备下。”
再说李定国等四小孩,或许是跟随张献忠流浪的多了,体质强于一般小孩,十多里路,就紧跟在商队后面,没有丝毫疲惫。
到达城南的晒谷场后,就在军队驻扎地前面来回荡悠,总想着寻机搭救张献忠。
但官兵都已经安定下来了,他们连张献忠等人关在那里都没搞清楚,就着急起来了。
四个小孩围成一圈,坐在晒谷场边上的一棵树下。
年纪最小的艾能奇实在想不出办法,就问孙可望道:“大哥,义父会不会被官兵杀了啊?”
“乌鸦嘴,那些首领都没被杀,怎么可能会先杀义父呢。”孙可望一听,气恼地训道。
“那你想想办法,看怎么救出义父啊!”艾能奇对孙可望训人已是见怪不怪,一点都不在意,继续向孙可望要求道。
“我不是正在想么,别打岔。”孙可望说了句,然后又托着腮帮子开始苦思。
艾能奇见孙可望没办法,就把脑袋转向李定国问道:“二哥,你有法子么?”
李定国要有法子,早就说了。他见艾能奇又来问他,正想摇头否认的时候,忽然看到城里出来好多人。
他连忙站了起来,往那边看。其他几个小孩一见,也纷纷站起来往那边望过去。
只见城里推出好多车子,有独轮车、两轮车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车子的共同点就是车上装满了吃的东西。
四个小孩都是在军中待过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些东西是送给官兵去用餐的。
李定国看着那些车夫,还有一边的本地兵丁乱哄哄地往车营那边走,忽然锁着的眉头舒展了开来,欣喜地道:“有办法了。”
孙可望不相信地看向他,问道:“有什么办法?”
“义父关在军营中这点是可以肯定的吧。现在这些人都往军营中送吃的,两边的人肯定不认识。我们就可以混进去,自己到军营中去找。”李定国指着那支车队说道。
他们的年纪毕竟还小,因为白杆军驻扎也是和他们农民军一样随便,或者稍微好一点,也是有缝隙可钻的。
“那要被发现了怎么办?”刘文秀问道。
“怕什么,难道那些官兵还能宰了我们不成?”李定国不在乎地说道。
“我们可是流贼啊!”孙可望皱着眉头提醒道。
“那些官兵认识我们四兄弟么?他们最多以为是那些车队的小孩混进去玩的。”李定国看着孙可望,解释道。
“好,走。”艾能奇首先同意,初生牛犊不怕虎,年纪小也有这点好处。
虽然李定国说的有道理,可孙可望还是摇摇头道:“不是很妥,让我再想想。”
其实他内心已经同意了,但出于大哥的面子,他觉得自己没有想出主意,反而老二想出了主意,让自己听他的,不好。
既然大哥这么说了,三个小孩就围着他等他想办法,并没有挪步开始行动。
但孙可望还是没有办法,一直在想,时间就慢慢地在耗着,那支车队的尾巴也离开了堡门,再不行动就没机会了。
李定国急了,一跺脚道:“大哥,你要还没有主意的,那我先去了,你留这里把风好了。”
人都进去军营了,外面又没有官兵,需要把什么风。李定国这么说其实是给孙可望面子,他以为孙可望是怕进去被抓。
刘文秀和艾能奇也着急起来了,现在只有李定国说的这个办法,没有选择的余地,看大哥的样子,肯定是想不出来,于是催着孙可望道:“大哥!”
孙可望见那支车队已经有一部分进入军营了,队伍尾巴也正在离堡门远去。知道要再不动,就没机会了,这时也顾不得面子了,一跺脚道:“走。”
于是,四个小孩往车队跑去。车队的人看到是四个小孩,也不在意。他们四人就三钻两钻的,钻进车队就不见了。
第三百六十四章 龙子龙孙
押着车队过来的把总在和白杆军交接物资,而守备赵志齐则去求见钦使,邀请钟进卫去城内用餐。
现在只是刚过午后,钟进卫在军营其实也没啥事情。他正有意思去城里看看民生如何,见守备相邀,就答应了。
于是,几十名锦衣卫在千户谢栋的带领下,连同东厂档头顾百川率领的番役和李老四等随从一起护着钟进卫,浩浩荡荡地骑马往城内而去。
钟进卫进了城门后,没看到路上有百姓,只有兵丁民壮守在道路两边警戒。
他看这些兵丁民壮的装束比之前看到的农民军倒象样多了,只是还比不上京畿之地的兵丁民壮,更不用说钟进卫印象中军队的样子。
两边的房屋也都是黄土筑就的,基本看不到砖瓦房。
钟进卫看不到百姓情况,心中有点不满。但他知道,这应该也是古代高级官员出行时,地方上会采取的一种保卫措施。
于是,他也没有发声,只是放慢马速,让马慢跑着前进。
赵志齐在一边小心翼翼地陪着,不敢大意,怕再次惹得钟进卫不高兴。
可有的时候,事情往往不会如人意,越是怕有事情,就越有事情。
就在钟进卫拐过最后一条街,马上要到目的地,黄举人的别院时,从一边的巷子里冲出一群乞丐式的百姓,往街上涌来。
附近警戒的兵丁一见急了,都围了过去,用手中的枪竿驱赶这些百姓。
但这些百姓全然不顾,一边和这些兵丁推搡,一边大声喊冤。
他们是有人望风,看到钟进卫过来,才一起涌过来的,所以骚扰就发生在钟进卫的面前。
锦衣卫连忙越前护住钟进卫,虎视眈眈地看着这些百姓。只是没有中兴侯的命令,他们就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赵志齐见此情况,脸都吓白了,他认得这些人,自己忙中出错,忘记这些人了。一时之间,他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钟进卫看到这情况,自然不可能不管了,吩咐谢栋把他们带过来。
于是,锦衣卫过去了几个人,先喝止了他们,然后让兵丁搜身,安全之后才放了过来。
这些百姓一到钟进卫的面前,纷纷跪倒喊道:“钦差大老爷,替我们做主啊。”
钟进卫心想莫不是有冤狱,求告无门,所以来拦路告状了。在他的脑中,马上出现了后世在电影电视剧中的相似画面。
他斜着眼睛看了下守备赵志齐,见他脸色苍白,心想果然如此。
于是,钟进卫用和缓地语气道:“你们一个个说,有什么冤情尽管告诉本侯,本侯给你们做主。”
为首的一个年纪较大的百姓把双手一举,他身后的那些人见了就闭嘴不言,眼神期待地看着钟进卫,希望能在钟进卫这里达到他们的目的。
“钦使,我们要告这守备赵志齐;拖欠我们的俸禄,害我们挨饿受冻,都活不下去了。”这个老者用手指着钟进卫身边的赵志齐,愤怒地说道。
钟进卫听了一愣,没听错吧,俸禄?难道这些人还是当官的不成?
“你说拖欠俸禄?”钟进卫诧异地问道。
“是啊,我们这些人都是朱氏子孙,三百年前的太祖就是我们和皇上共同的祖先。”
老者说这话的时候,钟进卫感觉他脸上的表情很奇怪,即有点自豪又有点无奈的样子。
钟进卫把头转向赵志齐,问道:“他说的是真的么?”
赵志齐此时已缓过来了,反正要说惊扰到钦使也已经惊扰到了,他对钟进卫点点头道:“是的。他们都是末将辖下的龙子龙孙。”
钟进卫在后世的时候,怎么也算混过论坛、贴吧的,又看过不少穿越小说。因此对明朝的皇亲宗室也有点了解。
那些爵位低的人,因为各项权利都受到限制,不能从事很多职业,因此,如果他们的俸禄有问题的话,生活就极其不如意。
钟进卫没想这事是真的,还让自己给遇到了。
他看着面前跪着这些人,真的和乞丐没有两样。心里不由得想,要是朱元璋在天有灵,知道自己的子孙在自己一手建立的大明朝,活成这个样子,不知道会有何感想。
“钦差大臣,要替我们做主啊,我们也不要全部的俸禄,只给一点也行,家里的孩子经不得饿啊!”那个老者见钟进卫好像在发呆,就大声哭诉道。
其他人一看这情况,也纷纷伤心得哭了起来。
钟进卫被他们这么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