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纳妾记-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秋池又接着审讯了其他几个帮工学徒,连拷问带哄骗,还是没查出别地来,看来这些人都是听那神刀李地,为了贪几个小钱,其中的内情并不知道。
杨秋池吩咐将吴阳俊带上来。
吴阳俊带到之后,杨秋池吓了一跳,这条大汉已经被锦衣卫折磨得不成人形了,除了脸还是好的,其他地方差不多没一块皮肉没有伤,背上、胸前、大腿,到处都是被揭掉了的鲜血淋漓地皮肉。整个人已经气息奄奄。根据南宫雄的报告得知,尽管用尽了酷刑,这吴阳俊还是死活不肯招。
这让杨秋池想起了宁死不招地谢寡妇,看来建文余党中还是有些硬骨头,难怪锦衣卫这么多年也拿他们没办法。杨秋池吩咐用冷水将他浇醒,然后问道:“你大小是个把总,怎么对这区区两千两白银都感兴趣,你不会是穷疯了吧?”
吴阳俊微微抬起头,努力地睁开双眼,苦笑了一下,没说话。
杨秋池又道:“你当然不会这么没出息,建文更不会,且不说他逃出皇宫的时候带的金银珠宝,单单依靠愿意资助他的人比如米员外之类的,他要过上富足的生活还是很轻而易举的。不过,他怎么也会对这点银子感兴趣呢?”
吴阳俊努力地抬着头,什么话都没说,怔怔地看着杨秋池。
杨秋池冷冷道:“其实很好猜——因为建文就是建文,余党才是余党——我说的没错吧?”
吴阳俊神情一下子黯淡了下来,如同寒风里摇曳的一盏油灯,却还是不说话。
既然锦衣卫撬不开吴阳俊的嘴,杨秋池决定还是将他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让他们自己慢慢审去吧。
杨秋池让金师爷写了给指挥使纪纲的密报,说了抓获谋反重犯吴阳俊的事情,并着重写了本案得以侦破,主要是白千总的夫人和女儿识破了吴阳俊的伪装,为抓获这个潜逃谋反重犯并端掉昆明城里建文余党这个窝点立了首功,请求将功赎罪,赦免她们缘坐之刑。并将口供附上,并请提刑按察使康怀写了个证词附上。
将密报密封之后,交由南宫雄带人押着吴阳俊、李木匠和几位学徒,拿南宫雄京城北镇抚司锦衣卫腰牌,送到云南锦衣卫千户所,让他们负责押送人犯去京城北镇抚司并将递交密报。
吴阳俊被押出去的时候,白夫人和白素梅在客厅门口看见了他的惨样,虽然对其恨之入骨,可眼看他这凄惨景况,也不禁心中恻然。
当晚,康怀在衙门设宴给杨秋池接风,并表示感谢。
在昆明休整了两天,龙师爷专门订做了几顶轿子,给杨秋池带女眷赴任时用的。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正式出发前往镇远州青溪县赴任。
康怀已经按照先前说好的,派了一个信心司狱和杨秋池一起去白夫人母女的流所具体办理纳赎的事宜,康怀还亲自写了信给流所管理流犯的官员,吩咐他们变通处理,让白夫人母女随杨秋池去湖广镇远州居住,三年期满再来销案。
辞别康怀之后,杨秋池一行浩浩荡荡出发了。
有了康怀亲笔书信,加上康怀亲信司狱司九品司狱亲自随同前往办理,在流所的相关事情办得很顺利。
办完之后,杨秋池赏了那司狱一些银两,司狱欢天喜地回去了。
至此,白夫人母女心中那块石头才算彻底落了地,她母女现在几乎已经恢复了自由之身,还亲眼看见仇人被擒,送交法办,出了心中恶气。她母女二人对杨秋池真可谓感激得无以复加。
白素梅感激之余,抽空找个没人的时候,搂着杨秋池给了他一个香吻,表达了心中的无限感激之情。
带着白夫人母女,一行人继续往镇远州青溪县出发。
进入镇远州青溪先地界之后,果然是青山绿水,风景秀美,只是老百姓都很清苦。
这一日,来到距离青溪县三站路的一个小镇,金师爷开始安排就任具体事宜。

第三卷 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官上任
金师爷和龙师爷两位拿出黄历,算了一个黄道吉日,并确定了吉辰吉时,作为正式上任的时刻,然后由金师爷写了一张票牌,派两名护卫送到县城衙门里。
票牌上大致的意思是通知他们杨知县预定到达青溪县的具体日期,告诉他们不许远迎(这一点对方当然要反着理解),并将衙门修整,打扫卫生,六房科职书吏要准备各自的工作汇报资料,到时候要一一检查听取汇报。
杨秋池换了青色官袍,他是七品,官袍前后的补子绣的是鸂鸂,戴了乌纱帽,摇着两个小翅膀,很有意思。杨秋池和内眷们都分别换乘了龙师爷在昆明就准备的轿子,由锦衣卫护卫抬着轿子,大队人马进城了。进城前,相关礼节和程序两位师爷已经给杨秋池交代了。
进城要从东城门进,这叫紫气东来。青溪县城东的城门口已经张灯结彩。这青溪县由于比较小,所以没有设县丞,只设了主薄和典史两个佐官,不过,典史前段时间已经死了,新的还没委派下来,现在就剩下一个主薄,由他带领六房书吏、三班衙役和全城乡绅生员,在城门口齐齐跪倒叩头迎接,杨秋池在轿子里让他们起身,众人齐声谢过之后,起立避到路边肃立。
杨秋池换乘县衙官轿,秦芷慧等女眷在青布幔遮挡下换乘衙门里的大轿、中轿。
换乘好了之后,衙门领班传话起轿,一时间,锣鼓喧天,鸣锣开道,吹鼓手吹吹打打,皂隶们排好全副仪仗。浩浩荡荡随同官轿前进。
秦芷慧她们女眷的大轿、中轿由夏萍带着二十名女护卫直接送进了县衙的内衙里,按常规杨秋池今晚上是不能直接进衙门的,他要先到城隍庙烧香,斋戒宿庙。独自睡在城隍庙的宰牲房里。
不过,杨秋池可不管这一套,现在来到了他的一亩三分地,当然他说了算,心里牵挂秦芷慧她们,所以祭完城隍庙,直接就起轿回衙门了。
来到衙门,下了轿一看,杨秋池就傻眼了。这衙门整个一破庙。比广德县衙差老鼻子远了。
衙门前一对石狮子其中一个半边脸都没了,六扇门有两扇已经坏了歪歪斜斜的,油漆已经剥脱得差不多了。
进到院子里,地上坑坑洼洼地。迎面的照壁顶上的盖瓦半截,照壁上贴的文告被雨水淋湿得字迹斑驳不清。
转过照壁来到天井。迎面就是大堂,月台上地栅栏只剩下两边断头还在,其他的恐怕被人偷去当柴火烧了。
大堂前面月台上供老百姓鸣冤叫屈的堂鼓还在,只不过下面的支架只剩下了三条腿,剩下那条找了根树枝捆着的。
进到大堂里,抬头一看,我靠,房顶上亮堂堂的,原来是破了好几个洞。
杨秋池气不打一出来,所谓“官不修衙”这他也知道。只不过这也太差劲了点吧。看看大堂上的柱子,东倒西歪的,再不修。这大堂恐怕就要垮了。
出大堂转头往左边看去,更吓了一大跳。左边一大片宅院已经化成了灰烬,残垣断壁横亘在那里没人管。
衙门破归破,可杨秋池这上任的程序要是要继续地。他身后还跟着一大帮官吏衙役,等着给他磕头见礼呢。
杨秋池布进大堂,在一旁官学礼生的唱引之下,先向北三跪九叩首,朝拜公座,叩谢圣恩。然后朝搁在公堂专制印架上的官印扣四个头拜印。
拜完之后,杨秋池这才迈步上了暖阁,往当中公座上一坐,觉得屁股上硬邦邦的,低头一看,这椅子没坐垫,就是一把硬木太师椅,这夏天还凉快,可现在才刚刚开春,还得穿棉袄呢。
顾不得屁股了,升堂!
皂隶擂响三通升堂鼓,满院地皂隶、民壮齐声高喊,一齐挥舞水火棍。金师爷事前已经交代说了,这有个名堂,叫做“排衙”,是为了赶走一切祟气。
那主薄将卯册双手递上,杨秋池接过,开始画卯点名。
第一个点到的是领着六房书吏三班衙役来城门口迎接地那个主薄,名叫司徒磊,是个干瘪老头,是青溪县现在唯一的一个佐贰官。
依次将六房书吏衙役们都点到之后,接下来杨秋池就要接受衙门个官吏们的拜贺了。
主薄司徒磊上前叩头,杨秋池根据金师爷的交代,起立拱手答礼;其他六房书吏逐一上来叩头,杨秋池就只是点点头而已,其他三班衙役们就只能远远的在月台下天井里集体叩头。
接着,杨秋池吩咐退堂,然后道衙门几个院落里各处拜了衙门里土地爷、宅神、门神、造神等等乱七八糟的各种神明。
拜完诸神之后,龙师爷已经在衙门二堂里安排了一桌酒席,将先前杨秋池祭祀城隍的酒肉拿来招待衙门佐杂同僚。
参加酒宴有主薄司徒磊和衙门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官吏的头头司吏们。这一桌酒宴也就是个见面程序,不能真吃,酒过三巡之后,佐杂管便告辞退出来。
到此,这迎接程序才基本完结,杨秋池回到了内衙。
进了内衙客厅,见到宋芸儿、秦芷慧她们一帮女子正在客厅里七嘴八舌说得热闹。
见杨秋池进来了,女孩们围拢了过来,宋芸儿抢先说道;“哥,你这衙门也太破了,我们的房间房顶瓦片都开着天窗呢,这要下雨可怎么办?”
宋芸儿这一开口,秦芷慧她们几个也都七嘴八舌说了起来。
“是啊,我那房间的床轻轻一碰吱吱嘎嘎响。”秦芷慧说。
“我房间还有老鼠!”宋晴说。
“是啊,那茅厕脏得要命。”月婵说。
“后花园里全是野草!”白素梅说。
“厨房铁锅都锈了。”红绫说。
“碗架上还有蟑螂呢!”荟儿说。
……
杨秋池头都大了,这时候,夏萍跑了进来,禀报说:“杨大人,这内衙围墙有几个大的狗洞,人都能爬进爬出,有地围墙已经快倒了,怎么办?”
杨秋池头更大了,这衙门可真的太破了。连忙吩咐将龙师爷叫进来。
龙师爷进来之后,杨秋池吩咐他立即布置衙门修缮,旧的坏的烂的通通换掉,那些快倒地立即拆掉重修。内衙所有家具全部换新的,所有房间重新粉刷,重修整理。安全警戒需要的设施根据南宫雄、夏萍的意见办理。
龙师爷跟了杨秋池这一路,当然知道他的脾气,这所谓“官不修衙”那是对别的官而言,杨秋池可不同,一来钱财不是问题,二来安全第一。立即领命开始布置对衙门的重新修缮。
龙师爷负责修缮县衙,而南宫雄也根据县衙的情况开始布置衙门的警戒,他从四十名大内侍卫和锦衣卫护卫中挑选了五名武功最高者,加上南宫雄自己,组成杨秋池贴身护卫,只要杨秋池一出内衙,便寸步不离。其余护卫分守衙门各处警戒,将这衙门布置的戒备森严,滴水不漏。
当然,如果杨秋池要离开衙门外出,则衙门里只留下十名护卫,其余三十名全部跟随杨秋池,随性保护,杨秋池还有三班衙役,所以这保镖队伍还是很壮观的。
护卫们的吃住还是像武昌一样,所有男护卫全部吃住在衙门内宅之外,没有许可,绝对禁止进入内宅。与武昌不同的是,杨秋池让夏萍带着二十名女护卫进驻内衙,分布在内衙各处警戒,重点负责三位少奶奶的安全。
两位师爷则安排住在内衙大门外面的厢房里,这样,杨秋池可以随时召唤。
原先的知县已经搬到了县城临时公馆里。吃过午饭,杨秋池带着金师爷前去拜会。
这知县姓江,差不多六十岁的一个老头,已经有些老眼昏花,牙也掉得差不多了。杨秋池现在明白了,那衙门怎么这么破,因为就算再破,就这江知县的眼神,也看不清啊。再说了,他马上就要归隐的人,修这衙门干什么,还不如省着点钱告老还乡纳小妾暖脚呢。
一番寒暄之后,江知县简单介绍了这青溪县有关情况,说得都是些冠冕堂皇的官话,这青溪县汉苗杂居,民风淳朴,山清水秀,风景秀美,这些倒是真的,杨秋池这一路上都感觉到了,就是老百姓太清苦。
事先经过金师爷指点,杨秋池以晚辈身非再三求教,又送了一份见面礼之后,江知县这才迷着个老眼,叹了口气,说道:“杨大人,你以后就知道了,这青溪县不仅清苦,麻烦事还很多,最麻烦的,就是苗人不服教化。”
“洪武二十八年,还曾经发生过苗民暴乱,对抗官府,抗赋税,镇远卫指挥使司发兵镇压,结果一场大仗下来,我军大败,连指挥使万继、百户吴彬都阵亡了,迫不得已,朝廷增派军队围剿,杀了成百苗众,这局势才稳定下来。”

第三卷 第二百二十九章 监斩
江知县接着续道:“这些年到没闹这么大的事,只是去年的时候,苗寨寨主云天擎的儿子云愣因为放火烧死了县衙王典史和他的小妾,还将典史的内宅也烧毁了,被当场抓获,被判了斩立决。”
听到这里,杨秋池明白了,自己进衙门时看见右边一大片烧毁的房屋,原来是被苗寨寨主的儿子云愣给烧的,那片房屋应该是王典史的内宅,如今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江知县接着说道:“这一次一起砍头的,还有一个杀人越货的江洋大盗,也被判了斩立决,要一并执行。听镇远州里说,这二人执行死刑的‘钉封文书’这两天就要到。你来得正好,你已经接了印,咱们公务算是已经交割,所以这监斩就由你来负责了。”
监斩?杨秋池没想到自己刚到任就赶上监斩。没穿越之前,他也经常应法院的要求参加刑场执行死刑的验尸工作,枪毙人见得多了,可这古代砍头倒还没见识过,没想到第一次见识居然是自己监斩。
古人相信“春生、夏养、秋杀、冬藏”的天道,所以,古代执行死刑差不多都要放在秋后,按道理,现在才是开春,是不能执行死刑的,不过,有的重大犯罪被判死刑而且“决不待时”,就不受秋后问斩的限制了,这种死罪就叫“立决”,根据执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绞立决”和“斩立决”等。
后来明英宗决定。凡待决犯在秋天处决前再由朝廷最高级官员会审一次,以后形成“朝审”、“秋审”。这就形成了后来的“监候”制度,就是监禁等候秋审的意思。经过“朝审”“秋审”再次判决死刑的,才会被执行死刑。
苗寨寨主云天擎的儿子云愣被判“斩立决”。那就是“决不待时”,意思是不必等到秋后就可行刑。所以,杨秋池现在来刚好撞上。
江知县咳嗽了几声,又说道;“苗寨寨主云天擎认为是有人栽赃陷害他儿子,前个月曾领苗民到县城里闹事,被我抓了起来,还没审,就交给你审吧。这苗寨寨主云天擎虽然被关了起来,可苗众现在情绪很大,你监斩他儿子的时候。苗众说不定要闹事,一定要加倍小心。”
杨秋池一听,原来这老家伙给自己留了这么一个烂摊子就开溜了,早知道晚几天来嘛。不过,杨秋池还是很喜欢挑战的,心中倒也不惧。
江知县又给杨秋池介绍了这青溪县数得上号的大户人家及有功名的生员,末了说道:“杨大人如此谦逊,又送了老朽这么份厚礼,老朽无以回报,就把老朽的跟班留给你吧。”
江知县吩咐下人出去将跟班叫来。不一会,进来一个中年人,四五十岁,背有点驼,头发已经有些花白,满脸堆笑。躬身施礼。
江知县给杨秋池介绍道:“他名叫常福,是老朽的多年跟班,尽忠职守,人很可靠,最难得的是他懂苗语,对镇远州地界情况非常熟悉,对青溪县里各种人的关系也了如指掌,是老朽的得力臂膀。老朽已经向朝廷告老还乡,他跟着我也没什么意思了,就把他介绍给杨大人做跟班吧。”
杨秋池大喜。他正愁对这一带情况不熟,尤其是苗语不懂,这工作就很难开展了。这常福既然是这江知县亲自介绍的,当然来源可靠。而且又当了多年跟班,经验丰富,看上去也很让人感到踏实,最让杨秋池高兴的,他对这里的情况很熟。当下点点头:“好啊,多谢江大人推荐。”
那常福正愁江知县告老还乡了自己将来怎么办呢,听了这个消息也很高兴,赶紧跪倒给杨秋池磕头;“小人常福,见过杨大人杨老爷,多谢大老爷收留,今后常福一定尽心尽力辅佐老爷。”
“好好,起来吧!”杨秋池道。
常福又给江知县磕头谢过举荐之恩后,这才起身,站在杨秋池的身后。
江知县又说:“老朽身边这些丫鬟、仆人、老妈子都已经跟随我多年,如今老朽告老还乡,就用不了这么多了。老家已经有了。如果大人看得上眼,就把他们留下,他们对这里很熟,有些也懂苗语,买菜买东西之类的倒也用得上。”
杨秋池更是高兴,这些人都是江知县保荐,而且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家奴,来源没问题,便说道:“好啊,我这次只带了些护卫和几个小丫鬟,正愁家里佣人太少呢,正好,如果可以的话,我就全留下来。”
江知县点点头,这些仆人有的是卖身给他的,有的是雇佣的。对那些卖身的仆人,江知县开了个价,倒也合理,杨秋池二话不说付了钱,收了卖身文契。
所有的丫鬟仆人老妈子在临时公馆大院子里跪倒给杨秋池磕头。杨秋池粗略看了看,看上去都挺精干的,心里很满意。
杨秋池又向江知县讨教了一些在此地的为官之道之后,这才告辞出来,坐了官轿,带着常福和新收的丫环仆人一大帮子回了衙门。
龙师爷做事效率高,已经根据杨秋池的安排,布置开始整修县衙了,分几波,有的负贵修墙,有的负责翻修家具,有的负责翻修房顶,有的负贵折掉危房重修。
龙师爷见杨秋池回来,赶紧跑过来简要汇报了一下工程进展情况。杨秋池听了很满意,抬眼看见那一片被烧毁的典史内宅还没动工,有些奇怪问道:“那一片怎么没动?”
龙师爷说;“那一片范围很大,全部要动工的话,要重新设计,鄙人正准备向东翁请示怎么个设计法。”
杨秋池正想说照广德县模样修,突然想起刚才江知县说的话,苗寨寨主儿子烧毁这房屋,烧死了典史,苗众要闹事,看来这件事情还没完,不宜马上拆掉重修,还是等搞定事情之后再说,反正现在没有典史,不急着重修,便对龙师爷说道:“这一片先不要动,那些残垣断壁就保持现状,重修的事情以后再说。”
龙师爷答应了,衙门重修事宜已经安排妥当,进展顺利,龙师爷和金师爷两位师爷便开始与江知县的师爷们办理交接。
这江知县虽然人老昏聩,这帐目文档都还是很清楚的,所以交接进展很顺利。交接完后,两位师爷请示杨秋池后给江知县出具了“保结”,保证一切事务均已交接清楚,以后的问题一切归新官负责。江知县便启程离开了。这是另外的话,按下不表。
杨秋池让丫环仆人老妈子等人在内衙外等候,自己进了内衙。
小黑狗在内衙撒着欢到处乱跑,见到杨秋池进来,蹦进客厅里汪汪叫了两声,又蹦出来摇摇摆摆跑到杨秋池脚边。
杨秋池抱起小黑狗抚摸它光滑的皮毛。宋芸儿她们听到小狗叫,知道是杨秋池回来了,跟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似的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告诉杨秋池,内衙里的家具都已经换了,房顶的天窗也补了,草也拔了,毛厕也打扫了。看样子都挺高兴。
现在已经是傍晚时分,杨秋池抱着小黑狗一边往客厅里走一边问道:“你们吃饭了吗?”
几个女孩子摇了摇头,她们来到新家都太兴奋了,忘了饿。
杨秋池看看红绫:“怎么样?红绫,你做的菜很不错,今天就露一手吧?”
红绫脸微微一红,甜腻腻回答:“好的。”想了想,又说道:“不过,咱们这些人还成,要是加上外面的几十个扩卫,那么多人的饭菜,我一个人可做不了。”
杨秋池微笑:“你做的饭菜挺不错,以后只用管我和三个少奶奶、白夫人咱们内宅就行了。晚上是到新家的第一晚,咱们庆贺一下,所以你多弄些饭菜,加上你和月禅还有梨园珂儿她们七个,咱们好好热闹一下。”
杨秋池吩咐将那些仆人都叫进内衙,继续说道:“外面的护卫他们自己弄吃的。今天我从老知县那里买了些丫环仆人老妈子。老叫你一个小丫头忙,我于心不忍啊。”
红绫喜道:“少爷想得真周到。”
那一队佣人奴婢进来之后,杨秋池对白夫人说道:“这些人也不知道合不合意,就交由您老负责安置好吗?”
白夫人一直在微笑着看着她们说说笑笑,听杨秋池突然决定让白己安置,有些意外,随即也明白,杨秋池不想让自己觉得是个多余的人,故意安排事情让自己做。心想这孩子的心还挺细,很是欢喜,便很痛快地答应了。
白夫人嫁给白千慈多年,这管理家庭事务还是很有经验的,比宋晴这些小丫头们要强得多,所以杨秋池这样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有了白夫人的安排,一切很快都井井有条了。杨秋池的书房,三位少奶奶、宋芸儿以及七个梨园小姑娘各自的寝室都安排好,每个房里的丫鬟奴婢老妈子都分配好了。

第三卷 第二百三十章 升堂问案
等安排完,杨秋池才发现,白夫人把所有男仆都安排出了内衙之外,负责外面整个衙门里的杂役工作,吃住与锦衣卫护卫们住一起。而内衙门房、厨子等等都是清一色女人,这一来,整个内衙就只有杨秋池一个男人了。
哈哈,杨秋池心想,那自己不成了皇宫里的皇上了吗,有意思。
布置好之后,红绫亲自下厨准备本晚的酒宴。有老妈子厨子们帮忙,也就轻松多了。
杨秋池则带着秦芷慧她们一帮女孩子把内街四处看了看,这内衙虽然远远比不上自己武昌府的新家,不过高墙碧瓦,多了一份森严庄重。
视察完内衙,刚刚回到客厅休息,新上任的内衙女门房张妈就跑进来禀报说县里的乡绅们来祝贺。
杨秋池赶紧出了内衙前往前厅花房,这是专门接见贵客的地方。当然,杨秋池才一出内衙,跟班长随常福,南宫雄带领的六人组护卫队便紧紧跟随。
来到花房,里面已经坐了十几位县里有功名有地位的乡绅。常福先跑进去,高声唱道;“知县杨大人到——迎!”
所有乡绅们躬身相迎。杨秋池居中主座上落座。这些乡绅们一个个上前向杨秋池恭贺,并送上各自的见面礼。
常福在旁给杨秋池一一介绍。
见面完之后,寒暄了一会,杨秋池就端茶送客了。
送走众乡绅回到了内衙,已经是傍晚时分。红绫已经将饭菜做好了。摆了满满一大桌。
忙了一天。还真有点饿了。杨秋池当然坐首席,秦芷慧、宋晴、白素梅、白夫人、宋芸儿、红绫、月禅、芸儿还有珂儿七姐妹,坐了满满一桌。
杨秋池没等他们坐好,先拿起筷子夹了一夹菜放进嘴里,眯着个眼睛嚼着,咂了咂嘴,叹道:“真是太好吃了!咱们以后有了红绫,就不愁没有口福了哦。呵呵呵!”
红绫白嫩的脸蛋泛起两片红霞,起身福了一礼:“多谢少爷夸奖。”
杨秋池笑着举起酒杯道:“白夫人、芷慧、晴儿、素梅、芸儿,还有各位小妹妹们。咱们今天能欢聚一堂,也是难得的缘分,来来,我敬大家一杯!”
众女嘻嘻笑着端酒杯回敬,众人开起干了。
接着,众人开始一边吃一边相互敬酒,红绫和珂儿七姐妹见杨大人如此随和,也就不再拘谨,一一给杨秋池敬酒。杨秋池是来者不拒,酒到杯干。
喝得高兴。宋芸儿又提议行酒令,杨秋池当然是满口答应。不过这古代的酒令杨秋池还是不很在行,十成倒输了七八成,喝了个伶仃大醉,这才散了。
今晚是宋晴侍寝,宋睛和小丫鬟红绫两人一边一个,架着喝得晕头转向的杨秋池回了卧室。
红绫虽然也喝了不少,可心里很清楚,自己到底是下人,别主人没醉自己先醉了,所以耍滑头掺了假水,喝得比较少,还比较清醒。红绫服侍杨秋池和宋晴洗脚脱衣服上床睡了,自己这才回外间休息。
杨秋池一觉醒来,房里黑咕隆冬的,喝醉之后感到口渴,叫了声“月禅——!”
旁边的宋晴梦中被惊扰,却没醒,翻了个身朝里睡。
杨秋池脑袋稍稍清醒一点了,才想起宋晴的贴身丫环是红绫不是月婵,正要改口,红绫已经穿着贴身小衣端着一盏小灯笼进来了;“少爷,红绫在这里,您要什么?”
“水,我要喝清水,不要茶!”杨秋池把脑袋从床幔里伸出来,睡眼朦胧说道,喝醉酒他喜欢喝水,这时候喝茶他要翻胃。
“好的!”红绫跑出外间,片刻,端着一壶水又跑了进来放在桌上,倒了一杯,端到了床边,“少爷,水来了。”
杨秋池接过饮了一口,温热正好,咕咚咚一口气喝干,舒了口气:“真爽!”突然想起深更半夜的怎么会有热水呢,随口问道:“红绫,这热水是哪里来的?”
红红的灯笼照耀下,红绫脸上红扑扑的,神态娇媚,用甜腻腻的声音低低低说道:“红绫想着少爷喝了酒晚上肯定叫渴,在外间升着一个小火炉温着水,酒醉了喝热水暖胃,所以就准备了热水。”
杨秋池心中微微一动,这小丫头还真细心。
正在这时,宋晴又翻了个身,莲藕的素手搭过来,搂住了杨秋池的腰。
杨秋池向红绫吐了吐舌头,把脑袋缩进了床幔里。
红绫听到了宋晴的动静,连忙把茶碗放在桌上,端着壶提灯笼回了外间。
杨秋池躺了下来,宋晴赤裸裸光滑的身子象一条鳗鱼一般腻进了杨秋池的怀里,在他的脸颊上吻了一下,低低笑道:“你们两嘀嘀咕咕说什么呢?”
这鬼机灵原来已经醒了,幸亏自己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杨秋池暗自庆幸,一只手搂紧她,另一只手在她绸缎般滑嫩的身体各自游走。
宋晴先是格格娇笑,随即不动了,任由杨秋池测量勘察着她身体的每个角落,终于情不自禁发出了醉人的呻吟,搂紧杨秋池的脖子,深吻着他,香舌伸进杨秋池的嘴里,点燃了他体内熊熊的火焰。
杨秋池翻身上马,向快乐彼岸驰去……
缠绵云雨之后相拥而眠,迷迷糊糊中,杨秋池听到内衙里七声云板脆响,紧接着衙门外宅门、穿堂门、仪门、大门依次响起了梆子声,杨秋池在广德县衙的时候已经知道,这叫“传头梆”,是衙门开始准备工作的信号,通知起床。
杨秋池不管那一套,把头躲进被子里,贴在宋晴胸前,搂着接着睡。
迷迷糊糊过了好一会,又听到内衙宅门云板又打点脆响五声,外面又是依次敲梆,这是“二梆”。催促长官起床梳洗堆备到签押房办公。书史们也必须全部到位点卯上班。
睡得正香,一个劲敲敲敲,杨秋池气得想骂娘。嘀咕了几声,还是搂着宋晴呼呼大睡。
这时,床幔外传来红绫的声音;“少爷,起床了!今天是放告日,您要升堂问案呢!”
这几句话虽然软软的又甜又腻,听到杨秋池耳朵里说不出的受用,可脑袋却如同浇了一桶冷水,猛然想起,昨天那跟班常福就提醒了今天是放告日。自已怎么把这个碴给忘了。
杨秋池赶紧挣脱宋晴的怀抱,一骨碌爬起来下了床。红绫拿过官袍,服侍杨秋池穿戴。
宋晴嘟哝道:“秋池哥哥,干嘛起这么早啊?”
这一路上宋晴已经习惯睡懒觉了,猛不丁还转不过弯来。
杨秋池一边穿衣服一边说:“晴儿,你自己睡啊,我要去升堂问案!”
“嗯……啊?”宋晴也反应过来了,赶紧爬起来,不好意思说道:“我怎么把这给忘了……都怪你昨晚上使劲灌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