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蛰龙-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挡我的路,闪开!”蛰龙怒叱道。
  天隐和尚手持禅杖排众而出,目光扫向蛰龙,瞬间已洞悉一切,当看清他的元神之后,不免感到万分惊诧。
  “哎呀!真想不到啊!你竟是……”天隐和尚的表情像孩童般惊奇,说到一半就猛地顿住,并不说破。
  蛰龙微一扬眉,眼前这和尚红光满面,笑容可掬,却有股慑人的气势紧紧压迫着他,尤其是和尚手中那把紫青色的禅杖,困囿着他的力量和意念,他已嗅到危险的气息了。
  一个持刀的男人指着蛰龙肩上的木云,暴喝了声。“蛇妖把白木云弄死了!快捉了他!”
  众人发出怒吼,一拥上前,刀剑架在蛰龙的脖子上,一把剑尖划破木云的衣服,惹得蛰龙大怒,他内劲一运,整个人纵身跃起,指尖朝竹林奋力划过去,顷刻间,被他扫过的竹林已成焦土一片,他怒吼。“别烦我!否则来多少人我就杀多少人!”
  “不得撒野!”
  天隐和尚生气了,怒喝一声,扬手将那根青龙禅杖朝蛰龙的头上抛去,口中急诵经咒,一声霹雳响彻天空,禅杖变成了青龙,张牙舞爪,从空中朝着蛰龙俯冲而下,欲置他于死地。
  蛰龙一惊,翻身护住木云的身体,只一瞬,青龙的利爪已划开他的背脊,血红一片了。
  蛰龙因突来的剧痛而现出了原形,老和尚口中诵念的经咒令他动弹不得,只能痛苦不停地掀动尾巴翻卷着。
  数十名大汉目瞪口呆的看着银鳞巨蟒浑身不住颤抖,在地上蠕动挣扎,却还将木云的身体盘身圈住,一派保护之姿,看见这一幕,众人皆感惊疑不可置信,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天隐和尚双手合十,一步一步走向蛰龙,他拿起一根七寸长的绣花针,对准蛰龙的七寸处扎了进去,蛰龙痛得嚎叫一声,残酷的枷锁重重铐在他身上,死死的锁住他无法动弹,他极力挣扎,痛苦地喘气,意识逐渐模糊,终致不省人事了。
  奇怪的事发生了!
  蛰龙的头上竟缓缓地冒出一只银白色的角来,众人大奇,纷纷惊叫起来。
  “是龙的角呀!”
  “蛇怎么会长出龙的角啊?”
  天隐和尚闭目合十,慈悲的、缓缓的低吟着。“各位施主切莫伤他性命,我已推算过阴阳,他只是一条混沌初开的蛇罢了,并不曾吃人,也不曾伤人,白小姐虽因他而死,却也正是她的宿命,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这条蛇的元神尚未觉醒,若能助他脱去蛇身,也算结得善果……”
  “不行、不行!”一个粗蛮的声音截断天隐和尚的话,高声说。“师父没看见蛇妖刚刚就想杀了我们吗?不杀他,等于留下后患呐!”
  “他不过是虚张声势想吓走施主而已,施主们请看……”天隐和尚笑着朝木云身上指了指,大家都看见木云斜倚在蛇的身上,姿态宛如熟睡般。天隐和尚平静地说:“他明知白小姐已死,仍护卫着她的躯体,不走也不逃,若他真残暴成性,施主与我只怕早已命丧黄泉了,还能在这里商议他的死活吗?”
  众人哑口无言,彼此对望,不再坚持了。
  天隐和尚收回禅杖,仰首望着天色,两目祥和平淡,微微一笑道:“彤云寺后有座古井,暂时先将他镇在那里,只要不拔掉他七寸处的绣花针,便无本事伤人,至于白小姐,就将她的躯体还给她的父母吧!”
  天隐和尚脱下袈裟覆盖在蛰龙的伤口上,提醒众人。“大家小心,蛇血含有剧毒,千万别沾惹上身,否则毒气一旦入侵便难以医治了!”
  壮汉们纷纷将预先备妥的粗绳取出,编织成一个网罗,奋力将蛰龙硕长庞大的身躯搬进网中,一行人浩浩荡荡朝彤云寺行走,天隐和尚歉疚地摇着头,听得有人畅快得意地说:“今天是中秋,擒了蛇妖,尚有时间回家过节哩!”
  天隐和尚心念一动,掐指算了算,便已洞悉玄机,当初东海白龙贪图一时的玩乐,绝没有料到会贻下什么祸患吧!
  他叹了口气,无奈地垂首低吟。“囹圄幽井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髻玉来。”
  第四章
  大唐天宝年间,烽烟四起,争战连连,正是一个乱世——一个什么怪事都可能发生的乱世!
  一辆破马车东倒西歪地朝山腰上走,拉了整整一天的瘦马早已经疲累不堪,一段陡峭的山路让马再也无力攀爬,终于停住不走,气喘吁吁地垂下头来。
  陆至言打量着前面的陡坡,若让马勉强拖着车子上山,恐怕一不小心就有跌落山谷的危险,仔细一想,便回头对妻子如双和女儿髻玉说:“马太累了,没办法再拖我们上山,依我看,彤云寺已经不远了,我们还是下车走一段路吧!”
  十八岁的髻玉掀开帘子,慢慢扶着母亲如双步下马车,她轻轻缓缓地抬起头,细细的青黛眉下有双美丽动人的眼睛,眸光温柔善良,总是似笑非笑着,一身肤色晶莹似雪,柔美如玉,柔若无骨的身躯仿佛敌不过一阵骤风,娇弱之态真是有若西子还胜三分。
  髻玉理了理散乱的发丝,一手提起纱罗裙摆,一手搀着母亲,小心翼翼地步上陡坡,眼前峰峦叠障的秀丽景色,让她稍稍忘了一路逃亡的惶恐与不安。
  大唐皇室中,此刻正上演着一场震撼骇人的血腥文字狱,由于一班小人争权夺势,为了铲除异己,千方百计用尽各种手段迫害良臣,不少人因而无辜被囚入冤狱,宫中早已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了,所以当陆至言风闻自己遭受牵连的消息之后,便连夜带着妻女逃出长安城避祸。
  离开长安城后四野茫茫,陆至言一时之间不知该往何处去,远处微弱的钟声唤起他的记忆,于是决定投奔彤云寺。
  二十年前,陆至言唯一的弟弟就在彤云寺出家为僧,法号静德法师,这二十年来,他们兄弟两人不曾见过一次面,没想到,他竟会在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形之下与出家为僧的弟弟见面。
  太阳快将偏西了。
  髻玉拭了拭额上的薄汗,听见远处传来几声清悠轻忽的钟声,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她兴奋他说:“爹、娘,钟声已经好近,大概就快到了!”
  陆夫人脸上的阴霾终于淡去了一些,虽然不知道此行将会如何,但是至少能让劳顿四天的疲累身躯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咱们加快脚步,说不定能在天黑之前赶到彤云寺!”陆至言喘着气说。
  髻玉搀着母亲,紧跟在陆至言身后,慢慢朝深山走,山中的雾气渐浓,三个人影渐渐地没入氤氲浓雾中。
  昏黑如墨的夜色里,三百年的古宇彤云寺出现了。
  陆至言难掩惊诧的神情,呆呆站在彤云寺前,眼这座宏伟的古庙竟然早已破旧颓记,毫无生气,寺门开着,朝里望去,见不到一丝烛光,四处沓无人迹,草生得很高,恐怕早就荒废已久了。
  “爹……”髻玉朝父亲走去,惊恐地望着四周,沙沙作响的风声令她感到毛骨惊然。“是……这里吗?怎么……一个和尚也没看到呀!”
  一阵冷风袭来,把灯笼里的烛火吹得忽明忽灭,陆夫人吓得偎近夫婿,头皮一阵发麻,颤着声音急促地说:“这地方看起来太古怪了,老爷,咱们还是快点走吧!”
  “天都黑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走到哪里去?不如进庙睡一晚,明天再做决定吧!”陆至言想不出更好的方法,只能先进庙屈就一晚再说,再怎么古怪的庙,也总比三个人露宿荒野要好得多了。
  陆至言提着灯笼,一步一步朝庙里走进去,髻玉紧挽着母亲的手尾随在后,陆至言举起灯笼四下照了照,叹了口气说:“唉!真没想到,二十年后的彤云寺竟会残破到这个地步,实在可惜啊!”
  “究竟发生什么事了?”陆夫人低声问道。“为什么和尚会弃庙而去呢?”
  陆至言摇首低叹。“真不知至行弟……不,静德法师如今到哪里去了?不知他是否安好?”
  髻玉抬起头环顾四周,黑夜中,彤云寺显得异常阴森恐怖,不知道白天看起来会不会庄严宏伟一点,当月亮从云缝中探出脸来,她极目望去,就着淡淡的月光,勉强看见庙后傍着山边处矗立着一尊巨大的佛像,她正感奇怪,为何在漆黑阴暗的佛像座下,会有白莹莹的银光在闪动着。
  髻玉看得出神,冷不防母亲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叫,把她吓得魂不附体,她紧紧反手抱住母亲惊叫。“娘,你要吓死我吗?”
  只见陆夫人颤抖地朝前方一指,声音惊恐地说:“你们看……你们看……”
  陆至言和髻玉瞪着眼睛,朝陆夫人所指的方向望去,就在正前方阴幽的大殿里,有一簇橙红色的火苗在半空中飘荡着,这个景象令他们三人仿佛瞬间跌进了冰窖里,浑身僵硬得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一簇火苗朝他们愈飘愈近、愈飘愈近,平空中冒出来的一句人声,将他们三人吓得全跳了起来。
  “三位施主别怕,我是彤云寺的住持方丈,法名静德。”
  他们这才看清楚了那簇火苗原来是支腊烛,而手持腊烛的方丈也就是他们正想要投靠的人了。
  陆至言一听来人自称是静德方丈,惊喜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朝静德跨上一大步,激动地说,“至行,你还记得大哥吗?我……是大哥啊!”
  静德方丈仔细看了陆至言一眼,微微一笑,脸色平静无波,漠然的表情并没有因为乍见分别多年的兄长而改变一丝一毫,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淡淡招呼着。“许久不见了,外面风大,三位施主请进殿避避风吧!”
  静德说完,迳自回身朝大殿走去,留下他们三人僵立在原处,髻玉咬了咬唇,看得出父亲难以承受的失望和落寞,她知道父亲多么希望来一场兄弟久别重逢的感人会面,想不到分别多年的弟弟反应竟出奇的冷淡,令他大失所望了。
  “爹!”髻玉挽着陆至言的手,软语劝慰。“叔叔是出家人,心中早已断了尘念,我想此刻他心里一定也很高兴见到您,只是出家人的身分,不能让他习惯世俗人的亲情吧!您就别太在意了!”
  陆至言无奈地叹口气,温柔地抚了抚髻玉的头发,虽然他们夫妇不曾生下一个儿子,但是唯一的女儿髻玉,不只拥有绝色的容颜,就连性情也相当柔顺乖巧,十分善解人意,才刚满十五岁,长安城中前来陆家提亲的王孙公子就已络绎不绝了,夫妇俩执意为髻玉挑选一门堪与匹配的婚事,挑选了三年还迟迟无法做出决定,万万没想到此番会遭横祸,这么一来,恐怕髻玉的婚事更不知要耽搁到何时了。
  静德一一点亮大殿上的烛抬,在烛光的照拂下,大殿正中供奉的三尊紫金大佛看上去相当慈悲庄严,宁静祥和的气氛稳定了他们杂乱的心绪,静德捧来一壶热茶给他们暖身,气定神闲地问:“请问施主深夜上山,所为何来呢?”
  “我们……”陆至言看了静德一眼,艰涩地说。“我带妻女到此避祸,方丈能否收留?”
  静德目光祥和地望着他,轻轻地说:“并不是我不愿收留施主,只是本寺中镇着一妖,恐怕惊吓了施主。”
  “妖?”三个人面面相觑,惊疑地望着静德。
  静德点了点头,低低开始叙述着——
  “十八年前的中秋,这座山上有一孽畜成精,幻化成年轻男子的模样强掳一名少女上山,于是惊动了村民,合力上山擒妖,只是那妖法力高强,无人能敌,当时彤云寺中寄住着一位云游高僧,以一柄青龙禅杖收伏了那妖,就镇在寺旁的如来佛像下。高僧离寺云游之后,便无人敢继续留在寺中看守那妖,百名僧人一一远走,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独自看守,如今彤云寺逐渐颓残,我很担心如来佛像能再镇妖多久,施主倘若寄宿寺中,恐有危及生命之虞,所以……还是趁早离开吧!”
  静德的一番话果然惊得陆至言夫妇胆怯万分,但是髻玉却听得怔仲出神,非但没有一丝惧意,反而好奇地追问着。“那是什么样的妖?方丈可曾见过?”
  静德深深望了髻玉一眼,笑了笑说:“那是一条千年银鳞巨蟒,我每天都要查看他是否还被镇在井里,不但每天要看上好几回,还得时常诵经给他听,试试能否感化他。”
  陆夫人一听是条蛇,禁不住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她抱紧双臂,不安地对陆至言说:“我最怕蛇了,咱们还是尽快离开吧!我……好怕啊!”
  陆至言拍了拍她的肩,柔声劝慰着。“别怕!就算要离开也不是现在呀!明天天一亮我们就走,好不好?”
  陆夫人抿嘴不语,想到必须和数尺之内的巨蟒度过一夜,就觉得异常恐怖。
  髻玉正好与母亲相反,一点也不觉得害怕,她从小就时常听人说起狐幻人、蛇成精的乡野奇闻,虽然爱听得不得了,可是总认为那些都是捏造出来的故事,怎么样也想不到,自己竟会在有生之年碰上,强烈的好奇心早把恐惧驱赶到九霄云外去了。
  静德将他们三人领到较为洁净的东侧禅房,郑重地叮嘱他们,“夜里若是听见奇怪的声音,千万不要理会,天一亮,你们就尽快走吧!”
  静德说完,转身欲走,陆至言急忙叫住他问“为什么你不走?一个人留在这里不是很危险吗?”
  静德回过头来,微微一笑道:“出家是为了普渡众生,若能感化这条修炼成精的银蟒,也不在我苦修这一世了。”
  髻玉听得悠然神往,喃喃地、自言自语地说:“银蟒……十八年前的中秋被镇在寺里的吗?那时……我才刚出生呢!”
  静德冷静的表情倏地一变,目光停在髻玉的脸上,隐隐透着一丝古怪,他脸上泰然自若的神色全不见了,语气略微紧张地问髻玉。“你是在十八年前的中秋那夜出生的吗?”
  “是啊!”髻玉笑着回头问母亲。“娘,您曾说我是在子时出生的对不对?您还说真是一个好时辰呢!”
  陆夫人点头笑了笑,接着说:“对呀!我记得那一夜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哩!”
  静德的眼睛僵直地望着髻玉,忽然沉声对她说:“记住,明天天一亮就要走,最好离彤云寺愈远愈好,听见了吗?髻玉……”
  髻玉不懂静德方丈为何突然之间面色沉重起来,凝视着她的目光深奥得令她读不懂其中的涵义;更让她不懂的是,自始至终,从没有人对静德方丈提及过她的名字,而他却知道她的名字叫——髻玉。
  这一夜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
  髻玉的一双眼睛全无睡意,紧紧盯着窗外挂在夜空中的那一轮皎洁明月,细数着从月亮脸上飘过的云到底有几朵,山中的夜安静得可怕,除了风声呼呼吹过树梢的声音以外,她还听见了一种闷闷的、痛苦的、忍耐的呻吟声,一次一次撩拨着她敏感的神经,她悄悄转头看了一眼沉睡中的父母亲,很奇怪为什么他们能够睡得那么沉、那么熟,难道都没有听见那种教人心闷难受的呻吟声吗?
  虽然静德方丈已经告诫过她不能理会,千万不能理会,但是她还是忍不住……忍不住想去偷偷瞧一眼那条千年银鳞巨蟒,究竟是长成什么模样?
  月光愈夜愈亮,髻玉不必依赖烛光也能看清通往傍山大佛像的路,她轻轻地、悄悄地,一步一步朝寺后的佛像走去,佛像下方有一口巨大的古井,从井中微微透出银白色的光芒,幽幽的、神秘的在井口流动着。
  髻玉屏住呼吸,双手不由自主地扭扯着衣袖,她听见自己的一颗心“咚、咚、咚”的狂跳不已,虽然她从小就一点也不怕蛇,但是修炼成了精的蛇毕竟不同,她有点担心自己会不会在探头偷窥的那一瞬间被一口生吞了去。
  一声沉闷、嘶嘶的微弱呻吟声,化成一股不能抗拒的力量,将髻玉牵引到了井口边,她把双手轻轻放在井口上,慢慢地倾身向前,朝井里快速地望了一眼,蓦地,她呆怔了——
  一身银白灿亮的鳞片随着身体的蠕动泛起阵阵眩目的银色流光,硕长的身躯盘蜷着,正好将井底塞满,他仿佛受制于什么而无法动弹,火红的双眼中尽露痛苦之色。
  他似乎注意到了她,头上的角微微轻颤着,极力想偏过头来看她,却用尽力气也无法将身体移动分毫。
  髻玉震惊的发现困囿他的真正原因,原来有根焦黑色的长针就扎在他的七寸处,她曾听人说,蛇的要害便是七寸处,普通的蛇若正中这个要害必死无疑,只因他有千年道行,虽不会死,却被这根针啮咬了整整十八年,在这个小小的井底痛苦了十八年,锁了十八年。
  是谁狠心如此?
  髻玉无来由的感到心疼,就像那根针也扎在她心上一样的疼,眼眶突然泛起泪光,难忍的心酸,无法言喻的因缘唤起她一点点记忆,说不出所以然,只莫名的痛恨起狠心折磨他的人,痛恨起这样残酷的手段。
  她只有一个迫切的念头——放了他!
  井底约有二丈深,她思索着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到银蟒的身边,她趴在井口,探出半个身子朝井内打量着。
  陡然间,在她身后传来抽气声,有人惊唤道:“髻玉,别做傻事!”
  髻玉回头,瞥见来人,原来是静德方丈。
  “方丈,我真不敢相信你竟然见死不救!”髻玉圆睁秀目,怨怪着。
  “你别忘了,那是妖啊。”静德冷静道。
  髻玉向来甚少动怒,却因静德这句话而怒火中烧,无礼争辩起来。“出家人既然慈悲为怀,还分什么人什么妖?让他陷入生不如死的境地,你也能心安吗?”
  静德面不改色道:“不经苦难便不能得道,肉体的欢愉只是短暂无常的……”
  髻玉不明白静德话中深意,也根本无心想明白,她的灵魂早已身不由己飞扬了出去,到底逃不过冥冥中的情牵,她的前尘回来了,无法控制、无法收拾,似火般的浓情,在她体内惊心动魄地焚烧起来,她无力思考,也顾不得许多,一心只急着想救出前生心爱的男人。
  她被不知名的力量驱使,快速转身爬上井栏,电光石火之间,纵身向下一跃,落在盘蜷的蛇身上,一触到光滑沁凉的鳞片,恍若前尘旧梦一齐涌来,她匆促地挪动着身子,伸出手,将那根焦黑的绣花针轻轻拔了起来。蛇身突然消失,白雾乍起,渐渐拢聚在一堆,髻玉呆望着轻烟散去后出现的那个男人,男人的脸俊美得匪夷所思,冷峻的眼睛瞅着她,长长久久的、如梦如幻的。
  她一定见过他,那么熟悉而且亲切,仿佛是相思悬念已久的人,千辛万苦只为了见他一面。
  蛰龙被无边的痛楚折磨得太久了,全身的骨节似要崩散,七寸处仍痛不可抑,他看见酷似木云的少女,脸蛋明净透白,羞怯怯的朝他望,一双烟迷雾锁,情意缠绵的眼睛,让他一时忘了置身何处,柔声唤道:“木云——”
  少女抿了抿唇,声音比木云更细了一点,软软的说:“我不是木云,我叫陆髻玉,你呢?”
  “你忘了蛰龙这个名字吗?”他愕然,当看见她手中握着的七寸绣花钉,这才从梦中惊醒,回到现实来,她并不是木云,只是一个酷似木云的少女而已。
  井口忽然传来一声沉重的叹息,无限歉欢地。“该来的还是来了,到底是逃不过啊!唉——”
  蛰龙听得出是日日在他耳边诵经的静德方丈的声音,看着名叫髻玉,神态却和木云极为相似的少女,隐约明白静德方丈所说“逃不过”的涵义了。但髻玉不明白,她甚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对眼前这个“蛇妖”身分的男子一见钟情,而且没有任何道理,就已爱恋上他了。
  蛰龙下意识地朝髻玉跨出一步,身体一扯动,背上就像有把烧红的铁烙上去一样剧痛,激烈的昏眩令他停下脚步,他握紧拳头,痛苦地蹲下来,额上沁出豆大的汗珠。
  髻玉急扑向他,看见他颈背中一块怵目惊心的、深深的、紫黑色的瘀血,从薄如蝉翼的银白轻纱直穿透进去,破肤而入,深入筋脉,她知道那是手中这根绣花针造成的,一颗心幽幽的疼起来。
  “你……”髻玉的眼泪仆簌簌的滚落,哽咽地发不出声音。
  蛰龙调匀气息,看见酷似木云的少女泪眼婆娑地痴心望着他,那是木云濒死前的表情,不顾一切、豁出去的表情。
  在这个小小的井底,天地仿佛只有这么一点大,除了他们别无他人了,髻玉跌入灵魂的回忆中,深情凝望着她曾用生命爱过的男人,不知道为什么,只想投身在他怀里,只想与他生死缠绵。
  “我好想你……”她执起蛰龙的手,轻轻贴在颊边,似水柔情地说。
  蛰龙沉睡已久的心灵苏醒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他体内翻腾起来,他仿佛看见木云的轻盈浅笑,情不自禁想揽她入怀、情不自禁想吻她、情不自禁想再尝一尝她曾带给他肉体上无法忘怀的欢愉。
  一个念头惊闪而过,他曾因此害死了木云,怎能再重蹈覆辙。
  他霍然站起,髻玉顿失依凭,跌坐在地上,茫然地望着他,他咬紧牙关,强忍着奔腾的渴念,他必须远远地逃开她,不能再与她有任何牵扯。
  他抓住髻玉的腰带,奋力纵身一跃,从井底翻身出来,一站定,将髻玉轻轻放在地上,不再多看她一眼,转身就走。
  髻玉挣扎起身,跟着蛰龙急奔出几步,大叫一声。
  “带我走!”
  “别跟着我!”蛰龙没有回头,步履如飞,眨眼之间就已将她远远抛在身后。
  髻玉惊望着他毫不留恋的背影,双手紧紧揪着裙带,泪如雨下,他竟不顾她那么漫长的等待,轻易抛下她走了!
  “阿弥陀佛!”静德方丈慨叹地说着。“想不到他已有人的真性情了,髻玉,他并不想再害你,你就该明白他的用心,接受他的好意才对,不可再执意想结这段孽缘啊!”
  髻玉摇头,泪水不能遏止地落下来,她有很多事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见到蛰龙会那般的狂喜,见他离开又是那般的心痛,思绪仓皇无助,眼泪任她怎么擦也擦不干。
  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髻玉听见身后传来父母亲急切的呼唤声。“髻玉,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髻玉垂下眼睫,偏过了身子,悄悄把痛楚的情绪藏了起来,父母亲若得知她放走了蛰龙,甚至更不为人知的秘密时,该会受到多大的惊吓?
  “爹、娘,咱们快离开这里好吗?”髻玉的眼神闪躲着。
  陆夫人没有忽略女儿哽塞艰涩的语音,忙捧起她的脸端详看,急问:“发生什么事了?哭过了是吗?”
  “没什么!”髻玉勉强笑了笑,借口说。“想到前路茫茫,心里忐忑不安而已,娘别多心了!”
  陆至言注意到佛像座下的那口方井,压低声音问:“方丈所说的千年银蟒,便是镇在那口井中吗?”
  “正是。”静德瞥了髻玉一眼,不动声色。
  陆夫人挽住髻玉,不由自主朝后退了一步,陆至言反倒极感兴趣似的,朝那口方井走了过去。
  “爹,别过去!”髻玉惊呼一声。
  陆至言不明所以,只以为是髻玉担心他的安危,转头问静德。“既然千年银蟒已被镇住,应该伤不了人吧!”
  静德沉吟地说:“佛像已经开始龟裂,能否再镇得住银蟒已是未知之数,施主还是不要太靠近的好。”
  “那还不快想办法,否则让那东西逃出来岂不是危害人间吗?”陆夫人的反应异常激烈。
  髻玉紧咬着下唇,脸色阴晴不定。
  静德苦笑了笑,轻描淡写地说:“以前有高僧能降伏银蟒,日后必然也会有降伏得了他的高人,不必担忧得太早,我去准备些粥,你们用完后就尽早离开吧!”
  陆至言望了静德一眼,虽满怀离别愁绪,也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
  髻玉若有所思地看着静德踏入内殿的背影,蛰龙走后,他亦解脱了吗?
  彤云寺是不是将继续颓废下去?
  静德是不是会飘然远走?
  而蛰龙,又将会到哪里去?
  她的未来又将如何?
  第五章
  白天的阳光炽烈,令蛰龙的胸前有如火烧一般难受,他选上一棵浓密的大树,躲在枝叶间昏睡,颈背上的伤闷闷胀痛着,只要他一运气,伤口就有如万箭穿心,痛得要发狂。
  终于捱到日落,才从树上轻轻跃下,极目四望,除了华山上的冷湖,他自知无处可去了。
  走在山林清幽,树影婆娑的林荫大道上,蛰龙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试图不去追忆与木云在一起的那段时光,唯恐自己会无法抗拒的回头,去找神似木云的那个陆髻玉,他想起木云曾经问过他的话——“你会另寻少女带回山陪伴吗?”
  当时他回答“或许会”,但是现在,他却绝不敢再动同样的念头了!
  他很懊悔与人接触,也很后悔将木云带上山,更后悔了解人的感情,把自己弄得苦恼不堪,万分焦躁,如果他早知会有这结果,绝对不会愿意让自己深陷其中。
  忽然间,他听见人声鼎沸,自远处传来,喧嚣声中透着一股杀气。
  他迟疑着,不知该不该上前一探究竟,突然一阵饱受惊吓、大叫“救命”的声音朝他心上狠狠一扯,终于将他扯了过去。
  一场浩劫刚过,烟尘仍在林中飞扬,尚未止息,在翻倒的空马车旁有两具一男一女的尸体倒卧在血泊中,他皱了皱眉,转身想走,忽然瞥见血泊中的男人尚有一丝气息,双手抖动着,嘴唇无声地一张一合,似乎正在说些什么。
  蛰龙在浴血的男人身旁蹲下来,看着他痛苦扭曲的脸孔,正用尽最后一分力气喃喃地、反覆地说着两个字。“髻……玉……髻……玉……”
  不多久,染血的男人将头一偏,圆睁着眼睛死了!
  蛰龙在心里将男人所说的两个字默默覆诵了几遍,陡然之间惊跳了起来,是她吗?陆髻玉吗?
  他感到一阵慌乱,心随意转,瞬间拔足追了上去,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她遭遇不测!
  他忍着颈背上的痛,运气在林间飞窜而过,纷乱的马蹄声由远至近,不消多久便已追上了。
  前方烟尘滚滚,看得出是一群杀气腾腾的盗贼,蛰龙定睛望去,当一看见陆髻玉全身被绳索捆绑着,正被为首的盗匪抱在怀中时,顿时怒火中烧,腾空跃起,朝前翻了几滚,稳稳地落在盗贼正前方,硬生生将他们拦住,马儿突然受惊,发出一声长啸,前蹄高高扬了起来。盗匪一手抱着髻玉,另一手无力控制马缰,只听得大叫一声,便从马上栽倒在地,蛰龙转瞬间已飞扑上去,说时迟那时快,在髻玉坠地前将她纳入怀里,同时往后跃开一大步。
  蛰龙突然从天降下,事情发生得太快、太迅速,所有的盗贼都目瞪口呆,无法会意过来究竟发生什么事。
  蛰龙解开髻玉身上的绳索,髻玉惊恐地抱住他泣不成声。
  “他们杀了爹娘……”
  她受惊的模样让蛰龙心疼,忍不住轻轻问:“杀了他们会让你好过一点吗?”
  髻玉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