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宋-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县也不好反驳。”

提笔在文告上补了几句,书记官拿起案卷来轻轻摇了摇头,他其实是想提醒蒙县尉,这份文告根本不合法,因为现在桃花观案的司法管辖权已经变了,县衙没有权力出结案文件了。

但想了想,掌书记想到这份这份案卷的当事人:一位是下一任知县之女;另外一人已经获得了“大将”的任命……再纠缠于细节已经没有意义了。

这位书记官叹着气,将案卷确立的日期狠狠往前提,提到桃花观案件发生后不久——那时,桃花观案件还归县衙管。等做完这一切,掌书记不能不给自己一点好处吧,他又随手将县衙分给时穿的赏金略略提高了一点,而后招呼蒙县尉签名盖印……

蒙县尉做好自己的工作,书记官填上了日期,盖上官印,低头琢磨着怎么把那笔多余的赏钱提出来装自家兜里,顺嘴感慨说:“这样的日子,怕是不长了——光看其女,就如此精明,新来的黄知县怕不好相处哦。”

书记官不在县衙的行政编制中,但朝廷承认其官吏的身份,并且给予相应的品级,甚至承认其任职年限,唯一不好的是:书记官是当地主官自掏腰包聘用的秘书,薪水从主官的俸禄里出。所以,一般来说,书记官都是官员的心腹,继任者很少留任前任官员的书记官的,尤其是一个精明的主官,那就更不可能了。

蒙县尉挠了挠脑袋,答:“黄知县好不好相处都没什么,你算是脱离苦海的人了,黄知县一来就可以回家,而我还指望他给配一名都头,好让我从俗物中脱身,也享受下县尉的悠闲。”

都头跟县尉的区别,一是官一是吏,一个只能指挥衙役,另一个却还能指挥驻防厢军。蒙都头至今享受县尉待遇,干的还是都头的活儿——海州“县尉”在州衙眼里,也就相当于“都头”而已,这让蒙都头很是惆怅。

且不说县衙内一番计较,离开县衙的这一队人也不平静,老苍头抢先几步甩开时穿与林翔,凑在黄娥的车门边低声嘟囔:“姑娘,你租上房做什么?那套上房二十多间,你我两人怎住得下,倒是那院子房间空的多,咱就无法拒绝舅老爷来同住了……舅老爷身无长物,这样一来,姑娘不是得养着他。”

黄娥咬了咬嘴,回答:“哥哥曾经跟我说,有钱人分三种:一种人有了钱,立刻把银两铸造成别人搬不动的巨型银锭,并把这种银锭悄悄埋入地下,连子孙都不敢随意告之——这种人叫做守财奴,钱在他手里基本跟没有一样,他只是替别人守财而已;

还有一种人,有了钱摆在明处享受,买两碗饭吃一碗倒一碗,什么东西好吃什么,看似今生把该享受的都享受了,死而无憾了。可这样的人,活着遭人羡慕嫉妒恨,即使这辈子费尽心力守住财产没被人夺了去,幸而得善终,子孙后代也常遭报应;

还有一种人,有了钱不摆在明处,花出去购买人心,或者投资——哥哥说,购买人心也是一种投资,而且是回报率很高的投资。哥哥说,这样,钱才能如流水,源源不断流出流入,永无止境。

这次我在海州城幸而得到哥哥的庇护,有了一点自己的空间,有了一点自己的闲钱——孙伯,哪怕把我所有的钱财花出去,换来更多的一点点自由,我觉得值。钱财算什么,花出去能买到人心,那么总有一天会有回报,过去我不明白这个道理,如今,我不做守财奴。

哥哥专门请了闺学教导,端午过后,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过教授的内容都是哥哥制作的课本……孙伯,这样吧,你以后每天陪我去闺学上课,我再留下几个仆人——就是哥哥手中的黑童子,让他们留下伺候舅老爷,不缺舅舅每天的饭食——这份供养娥娘拿得出,再多,恕娥娘有心无力。”

老苍头想了想:“这样也好,姑娘搬出去别院居住,外人再也说不上姑娘的闲话。至于姑娘今后还每天要去大郎的院子,那是去闺学上课,读书上学,谁敢胡言乱语?

舅老爷这头啊,咱留下童子,一边照看房屋,一边做些简单饭食,舅老爷每日能见到姑娘,也是姑娘读书上学的见证人。咱照顾舅老爷每天三顿饭,早晚彼此见一面,其余时间,舅老爷是游学也好,会友也好,都与我们无关——如此算一下,倒也花不了多少。”

黄娥与老苍头私下里算账,守候在衙门口的段小飘见时穿重新出现,立刻领着铁匠铺的兄弟围了上来,一付阻止他人靠近的模样。刚才环娘没有进衙门,她守在马车里等候,这会功夫跟铁匠们混熟了,还能在时穿身边钻来钻去,但其余人嘛……路上,时穿屡次召唤林翔上前,都被那些铁匠们又意隔开,直到抵达黄娥新租的宅宿务上房,时穿才找见机会,扯住想跟随黄娥进院的林翔。悄声问:“林兄,黄娥的母亲陪嫁价值多少。”

林翔看了时穿一眼,又紧张不安的看着院门——此时,他们是在院外说话的,走进院内的黄娥,回身见到时穿没有跟上,脚下曾停顿了一下,但发觉舅舅也没跟上来,她立刻放心的继续前行。

林翔回答:“一百万钱。”

“一千贯,怎么会有这么多?全花光了?怎么可能?”

第137章 一段佳话

林翔看外甥女进入院中,追也追不上了,这时,铁匠们走上前来,裹住了时穿与林翔,挡在宅宿务的院门前……林翔看架势,铁匠虽然围出了一个私密的谈话空间,但分明是不想别人听到这里的谈话,他索性站住了脚,与时穿聊了起来。

“一百万钱,听起来很多,但时兄也要想到,京城物价有多贵,黄兄参加了五次州试,这才考上了举人,然后是奔波省试——每次前往京城,算上路费以及一个月的住宿、吃饭、会友、宴客……往少里算,一百五十贯算是紧巴巴的了。手稍微松点,两百贯都不够。

黄兄曾参加五次州试,虽然人都说穷文富武,可穷书生也得要笔墨纸砚吧——这东西怎么也比馒头贵吧?五次州试,三年一届,要连续考15年,读书写字考试十五年,算七百贯吧。

中举之后,虽然不用承担赋税了,但去京城参加考试,更贵。自王荆公(王安石)变法以来,各地物价飞涨,新党每天折腾,诸样新法之下破家逃亡的百姓何止百万,走出县城,大路上劫道的、敲闷棍的,喂蒙汗药,拍花偷窃的,现在都每人负责一段,分片大包干了。行路不安全——我听说长卿兄就是被打傻的,应该对此深有体会。

百姓生活在这种氛围中,每年旱灾、洪灾、蝗灾、霜冻、水涝不断,黄兄虽然有举人头衔,享受免税待遇,但手里何曾积攒下钱,每年的收益连维持生活都很困难,还要不停的往里头贴补。都是举人了,举行一个文会,相互交流一下对时文的看法,认识几个同窗,拜会一下座师以便从座师那里得到指点,顺便让座师引荐几位官员,好让自己将来得到臂助——这都是平常事,可眼下这种物价,谁能受得了整日宴请?

但不宴请行吗?人都说‘闭门读书’,可你真要‘闭门读书’,不知道考官眼下的文章喜好,科考的时候写的卷子无法让座师喜欢,恐怕,一辈子别想登科及第。所以,举人们明知道这种生活花销大,却只能硬着头皮提醒自己: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到考中了,一切都好了。”

林翔叹了口气,继续说:“考中了,真的好了吗——黄兄还算是幸运的,虽然花光了我姐姐的嫁妆,但总算是考成了进士……其实我也挺理解黄兄的,他登科之后,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无奈之下,只能接受女人的资助,才得以返回家乡——在这种情况下,他能不把那女人带进门吗?

但另一方面,我也能体谅姐姐的郁愤:自己花光了陪嫁,支持夫主寒窗苦读,游学交游。眼见得苦尽甘来,却有另一个女人跳出来摘桃子,她怎能甘心呢?

只可怜我那外甥女,年纪小小,母亲气死了,从此胆战心惊,怀疑一切,担忧一切,小小的人心事重重,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可怜我这个舅父,也不争气,连考了四次,依旧名落孙山——但我总想着,我已经考了四次了,花光了家中财产,或许再努力下,也能像黄兄一样苦尽甘来。”

时穿退后一步:“今年有科举吗?”

林翔摇头:“明年有秋季进行州试,俗称秋闱;州试通过,则由各州学谕递解举子档案上京,参加明年大考,俗称春闱。”

时穿点头:“我听黄娥说她似乎有个姑姑,不过嫁的一般般,大约帮不上娘家什么忙。”

林翔叹口气:“妹妹那里,我已经很麻烦她们了。”

时穿也跟着叹气:“黄娥小小的人,心事如此重,全都是因为生活不堪承受——我替她减一点负担吧她就你这么一个舅舅,你如果有出头之日,能多少帮她一把,想必她的心情也会变得开朗点。

我剿灭了拐子,手里有点赏钱,可以资助你进京赶考,如果你家里过不下去,还可以把舅母孩子们接到海州城来……我不求别的,只求你们多给黄娥一点欢笑,让她觉得亲人的可亲——别提钱的事情,钱是小事,照顾几个人吃饭,我还能顾得过来。”

林翔轻轻点点头:“一文钱压倒英雄汉你有这个底气,我就不客气了。这几天,我在海州城打听了你的为人处事,刚才你走过来的时候,我也观察到街上人流对你的反应,别的不说,相信我妻儿搬来海州城,没人敢欺负……所以,凭你和黄娥关系,我就不客气了,若我能高中,一定照顾黄娥后半生。”

说完,林翔踮起脚尖,拍了拍后者的肩膀说:“你放心,黄娥父亲那里,我去说,怎也是一段佳话,不是吗?”

佳话?我资助你上京赶考,怎么成了佳话呢?

不过,既然林翔答应不去骚扰黄娥,不让黄娥因此猜忌因此痛苦焦虑……花多少钱都值。

时穿伸出两个指头,想了想,又加上一根指头:“三百贯,足陌,舅老爷这趟,想必够了。”

林翔思索了一下,心中似乎在挣扎,时穿背起手来,平静的说:“我只是一个忘记过去的人,能有什么积蓄,三百贯大约是我所有的闲钱了。”

林翔脸一红:“我却不是为这个犹豫,时兄还要留在海州城照顾娥娘,如果你倾尽所有,娥娘岂不是要跟着受苦……”

时穿满意的点点头:“没错,但我每月多少有点进项,虽然钱不多,可那是活水,细水长流源源不断地流进来,饿不着娥娘……林兄如果过意不去,那就给我留下十贯钱吧。你自己拿二百九十贯,省着点花,这次科考足够了。等你通过州试,再上京城的时候,我另有程仪送上。”

林翔深深鞠躬:“却要感谢时兄了……”

时穿挥挥手,吩咐段小飘:“你回铁匠铺准备材料,我这里还要巡街,等我转到你那里……”

不等段小飘答话,时穿牵着林翔迈步向院内走去,他脸上带着傻乎乎的笑,循循善诱的低声叮咛:“给个笑脸,多微笑,体现一下对娥娘的关爱……哦,你刚才你说王荆公变法,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可我怎么听说王荆公变法,是为了裁减冗兵冗员冗费,使得朝廷因此财货富足,怎么你说的,跟我听的不一样?”

时穿说后半段话的时候,脚步已经迈进了院里,林翔显然对这话题很感兴趣,书生嘛,平常以文会友,全是指点江山谈论这些时局问题,其实主要是告诉别人——如果我执政,该是个什么政策?

林翔精神振奋,因为解决了后顾之忧,他脸上的表情舒缓了很多,此时他一甩袖子,潇洒的回答:“安石变法使得朝廷财货充足,这一点也不错啊朝廷是财货充足了,但‘财货充足’的只有朝廷——天下财富有定数,钱都到了朝廷那里,平民百姓手里的钱呢,朝廷的财货充足,背后是多少平民百姓毁家破产。

当初,郑侠上《流民图》描绘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连王安石本人,都不能当面辩解,为此罢相而去,新法就此破产——偏偏现在,无数人背后粉饰当时的情景,指责郑侠污蔑,哈,郑侠那份图,可是王安石本人都低头的,事后篡改事实,有用吗?

就说王荆公裁减‘三冗’——嘿嘿,王安石当初确实是喊着这个口号上台的,但上台之后,为了稳固地位,他发动了‘熙宁开边’,费了朝廷多少钱财,偶尔胜了西夏一场,但这场胜利给百姓带来什么?之后陕西百姓是否因此减少了军费支出?哈,再说,‘熙宁开边’那场胜利,是因为‘裁减冗兵’而取得胜利的,还是因为扩军备战而胜利的?冗兵,何曾裁减过。”

时穿点了点头:“王安石绝对裁减过冗兵,我知道——变法之后,军队总数量虽然因王安石的‘裁减’而增加了不少人,百姓承担的军费因这一‘裁减’而上涨了不少,但百姓本该享受的安全保障,现在,让纳税人自带干粮自己承担了,承担不好还要挨罚——东海社兵我曾亲眼见过。就因为王安石裁减‘冗兵’,东海县才没有了水军与国防巡逻。所以,安石确实‘裁减’了,还裁减了不少,国库因此减少了支出,官家很高兴。”

时穿说着,回身看看,段小飘正在吩咐他的弟子守在门口,自己则小心的迈入了院门,步步紧跟着时穿。

林翔似乎被这个危险的话题引起了兴趣,他挥了挥衣袖,突然感觉手上缺点什么。就在这时,环娘出现了,她拎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扇子挤过铁匠组成的人墙,嘴里嚷嚷着:“闪开点闪开点,我给哥哥送扇子……”

好吧,这些扇子多是端午节的积压货,刚才环娘坐在马车上经过街头,消息灵通的摊贩早知道时穿出任大将的消息,赶紧乘着大将本人还没有觉悟过来,先拿陈年积压品讨好一番。

环娘一边发扇子,一边嚷嚷:“哥哥,你拿上大将官身文诰了吗?你选的是哪三条街道,咱们今天可以去看看吗?环娘等不及了,姐姐看好房子没有,要不,我们先去看看街道,再来接娥娘姐姐?”

第138章 排除异己

旁边的铁匠一人被分到一把扇子,时穿接过扇子,轻轻地摇了摇,对环娘说:“我这里恰好跟林舅舅有事,说几句话,你去找娥娘,等会儿我喊你……”

环娘给人分扇子的目的,不是为了喊哥哥上街,实际上,她是被铁匠围在外面很不甘心,就想借机冲进人圈去,跟娥娘姐姐讨论一下新居的安排布置——女人嘛,对这些东西格外敏感。现在她得到哥哥的吩咐,环娘马上一闪身,兴冲冲的窜入院里,寻找黄娥一起讨论新屋的优劣。

有了折扇做道具,林翔的神态更潇洒了,他知道这是一场拷问,好比官场上常见的策问应答,答案好不好,关系到自己能否获得赏识进而获得别人的全力支持——读书人之间,这种相互质询已经是常态了,所谓文会,就是彼此模仿现在的场景,相互问答而已。

他唰地一声打开扇子,意气风发的继续说:“没错王安石公确实裁减‘冗兵’了——他把不听自己话的将领裁撤了,每裁撤一个不听话的将领,他会提拔三个听话将领上来,以便分权、制衡。

王安石设三司使,他‘裁减’之前,诸班直禁军有多少将领,等他裁减之后,将领数目是多少?新来的个个是他提拔的,要不然,郑侠一幅图,能吓得官家趁机罢相吗——皇宫左右都全是王安石提拔的看守,还说这是‘裁减’之功,官家吓得夜不能寐啊?

至于裁减冗员……王荆公变法,增加了很多新法律,为了监督这些法律的实施,又增派了许多官员上下监督,以催缴百姓的青苗钱、保马钱、免役钱……他确实裁减了不少官员,都是些不听他话反对新法的,但他新提拔上来的官员,至少是他裁减的一倍以上,这也叫裁减‘冗员’吗?

至于说冗费……嘿嘿,至今,朝廷唯一裁减的‘冗费’是修理黄河的费用。自从王安石变法以后,黄河河道至今未加修缮,可是‘整修河道费’能算是冗费吗?自王荆公罢修河道以来,黄河泥沙拥塞,运河南北支流逐渐断流,我听说去年因为运河水浅,运粮的船无法进入京师,以至于汴梁城发生春季大饥荒,物价也一起飞涨——这一涨上去,就再没有掉下来。真亏了王荆公裁减了修理河道的‘冗费’……”

林翔不会知道,因为六十多年未能修缮河道,黄河不久后会再度改道,夺淮入海,从此南方也饱受黄河水灾的危害,黄河的泥沙堆积,形成了现在的上海……

时穿摇摇头,把话题又转了回来:“没错,经济是由‘看不见的手’操纵的,但我们的官员,哈哈,总以为自己是星宿下凡,以为自己能代替那双‘看不见的手’,可千百年来,只要官员一说自己关心经济——基本上他们关心什么,什么价格就要上涨。

好吧,林兄,闲扯完了,该谈正事了,你的政治观点我已经清楚,但你如果以这种态度去参加科考,也难怪屡试不第呐,现在政事堂执政是谁?是王安石的弟子蔡京他在搜刮百姓上青出于蓝胜于蓝,你科考的文章如果都这样写,绝不会讨阅卷老师的喜欢。”

林翔跺脚,唰的合上扇子:“朝有奸臣啊……”

时穿哈哈大笑:“朝有奸臣——却是未必,我听说连续几个皇帝都坚持走变法的路,你知道为什么吗?”

林翔噎了一下,时穿马上接着说:“把老百姓的钱财装在自己兜里,那是所有皇帝的毕生目标。仁宗朝满朝君子,政治清明,朝廷宽松,以至于民间富足,老百姓存下了不少钱。但老百姓手中有钱,君王能放心吗?所以几任皇帝都要把钱‘变’着‘法’装在自己兜里——这就是‘变法’了。

你瞧,眼前这副富足的景象,不是被称为‘丰亨豫大’吗?全因为老百姓的钱被从口袋里骗出来了,供一人花销。花石纲的搜集、艮岳的修建,西域括田所的夺田……哈哈,林兄,你想做朝廷的官儿,现在当政的又是变法派,你却反对搜刮百姓,这能成吗?”

时穿这句话,直指历任皇帝才是最大的变法派。这与通常的民间论调有所不同,民间通常认为最高领袖是神,是至高无上的,他不会犯错误的,犯错误的都是下面的人。时穿却说:下面人犯错,都是“遵守命令去犯错”。更进一步指点林翔说:你想当官,就必须学会“遵命犯错”。

林翔被这番言论震惊的站不稳,他感觉到有点头晕眼花,禁不住张开扇子遮住了刺眼的阳光。

古代中国是一种政教合一体制,皇帝是最高大祭司,掌管祭器——鼎,并负责与上天沟通,拥有对“天意”的独一无二的解释权,是神在地上的唯一代言人兼形象代表,故此被称为“天之子”,“天子”。

而天子底下的官员也不是普通人,全下凡的神灵——人考试考得好,那他一定是“文曲星”下凡;擅长作战与军事训练,这本事跟勤学苦练、头悬梁、锥刺股等个人努力全无关,就因为他是“武曲星”下凡;

文武都不成,审案子审的好,也不是因为他自小苦读法律书籍、精擅逻辑推导等等,就因为他是某个神仙下凡,或者跟某个神仙有亲戚关系,以至于神仙给他塞了点私货,或者替他走后门不喝孟婆汤等等——总之他不是人,所以被称为“青天”。

平常议论官员还则罢了,但皇帝是人间最大的“神意形象代表”,拥有独一无二的“天意”解释权,这也是能随便议论的吗?

常理上说,天子对百姓不好,那是不存在滴。一般都是天子被奸臣蒙蔽,只要换个大臣,皇帝照样继续做神灵代言人,继续“伟光正”

……但现在,时穿却在说:几任“天子”都擅长重用奸臣,而且专门重用奸臣,图的是百姓口袋里的钱。

大宋朝虽然不禁言论,但像时穿这样直接说皇帝才是王安石的主使人,林翔有点不服:“当日,王安石罢三司,使得天下权力归于他一人,这摆明了是想架空官家。

苏辙曾上书说:王安石那番举动,是在一步步走向王莽……所以新法之变,罪不在官家,不过是官家被王安石架空了,被利用……”

时穿露了露牙齿,无声地冷笑了下:“没错,大宋没有出现王莽,多亏了现在的政治体制。当初,王安石想罢免三司权力,由他一人代表整个朝廷,他这是想做‘无冕皇帝’——王安石上这份奏章的时候,朝堂上曾经反对他的人都被官家清理一空,你若是官家,猛然发现这时朝堂上全是王安石的人,现在,自己最信任的人出手了,他现在想架空的是皇帝本人,你会怎么动手?”

林翔踉跄几步,没敢回答。时穿咧着嘴,无声地笑着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他寄予厚望的儿子下手哼,王安石的独生儿子王雱历来受父亲喜爱,也许王安石想做另一个曹操,比如自己先架空整个朝堂力量,再架空皇帝,但却不着急篡权,希望像曹操一样,替儿子打基础,让儿子如曹丕一样,顺理成章摘下熟桃子。

幸好那时,御史台还有几个听话的人,他不是准备给儿子打下篡位的基础么?那我就把他儿子干掉,让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哈哈,王安石架空了整个朝堂,但他没想到,大宋朝的御史不是个个如倪大姐,只会讴歌呕吐——他们是敢批评的,所以:一个小御史出面,王雱倒了,死了由此,挽救了整个皇宋。

按照现在的大宋体制:父子同朝为官,儿子受到弹劾,父亲也要暂时回家,等待案件审理结果,王安石哪怕做个样子,也要交出了相权回家待几天——这相权一交出来,官家还能再容他完整拿回去?所以王雱无论生死,官家的目的都达到了。如此一来,王安石即使复起,他的相权也不完整,这就是帝王心术。”

时穿背着手,只注意远处正在查看房舍的黄娥,根本不在意身旁震惊的林翔以及段小飘,他继续说:“林兄,这就是官场,这就是真相——无论这个真相多么匪夷所思,但它目前才是最合理的答案。

什么变法?什么新党旧党?都一路货色——党的事业,要钱而已。王安石罢相,不是因为他主导的新法出了问题,是因为他威胁到了皇权,所以王安石罢相之后,‘新法’还在继续,因为皇帝还需要有人跳出来,帮他把百姓的钱从口袋里骗出来。

而旧党出生士绅阶层,多是耕读传家,家中佃户最多,甚至自己兄弟姐妹也是佃户、百姓,所以他们无法完成皇帝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虽然废了王安石,但依然要用新党,要挑起党政,才能让人争先恐后去压榨百姓,这就是帝王术。

所以这世界没有新党旧党,没有什么党政,都是向第一人讨好献媚而已,吕惠卿是新党,是王安石弟子,蔡京也是,但为什么出卖王安石,背弃王安石主张的,都是他的得力干将,亲信弟子?无他,他们最接近真相的源头,所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已。”

林翔听的目眩神迷,段小飘虽然是个铁匠,但大宋是一个普及教育的时代,所以段小飘也识字,也知道一点实事,能听得懂时穿的话……当然,他也在心惊肉跳。

第139章 天杀的……上房

可是事情还没有结束。

海州城著名的傻子时穿哼了一声,继续说:“林兄刚才谈到王安石变法的本质,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但你的观点离真相还有点距离,太书生气了——当然,如果你不是娥娘亲戚,我大约不会跟你继续说下去了。

像林兄这种才思,如果能再开窍一点,将来步步高升不成问题,如今看在亲戚的份上,我索性点醒你一把:自古以来,所有官员都一样,都是说一套做一套。王安石不过是普通官员而已,他做的一点不多,一点也不少。

王安石之所以成名,不过是当今官家恰好选中了他来利用,如果官家利用的是另外的人——这样的人想必也不难找。但王安石……官家之后又选了吕惠卿、蔡京,等等,而王安石之所以在这些‘工具’里名气最大,恰恰因为他最没有道德底线。

啊,据说王安石很廉洁,可官员廉洁应该是最基础要求吧,就人要求狗不吃屎一样——谁家会拿自家狗不吃屎来炫耀?所以,我说的王安石无道德底线,是他从不怜悯平民百姓,从不遵守自己的政治承诺……嘿嘿,三不畏嘛,天变不可畏,祖宗之法不可畏,百姓的民心与人言也不可畏。

这世上还有什么他敬畏的?没有,所以他做事无所顾忌——他拿出的那些变法主张,自己都不见得想推行——因为那些都是工具,是排除异己的手段,是拿出来帮官家忽悠天下百姓的。

林兄今年想顺利通过州试,现在就必须抛开自己的书生气,文章必须迎合当今官家的口味——然而,说的,未必要去做。上面是想多多创收,增加税源,广开财路,可我知道,增加一地收益,并不只是压榨一条路,还有更多的路可以走……林兄也经过贫苦生活,但愿将来为官一方的时候,能多想想自己贫困的时候。”

林翔愣了一下,他折扇举在半空中,许久才回味过来:“时兄,整个海州城都说你是傻子……可我怎么觉得,在你面前整个海州城都很傻……你,你这些知识来自何处?你说的那些话儿,有些听起来很吓人,但仔细一琢磨,里面包含了权谋,势术,人心……啊,啊,这些话,是一个傻子说出来的吗?”

时穿摆摆手,风轻云淡的回答:“哦,瞧,娥娘已停下了脚步,大约看好这套房子了,我们过去吧。”

林翔梦游般随着时穿前进,原地留下了段小飘,他摸着脑袋,脸上带着无比的震惊与惶恐,转着圈呐呐自语:“呀,你看看,看看我找到个什么师傅呀……这是人,还是妖?”

此时黄娥已经检查完几个房间,正等时穿过去,讨论新房的装修计划。当然,她已经讨论半天了。

这是一套上房,家具基本上是全的,也就是可以拎包入住的廉租房。但那些家具不见得高档,院内设施不见得完整,只能应付平常生活而已。

黄娥指点了几个房间满足的对时穿说:“说是‘一套’上房,但里面总共有三套独立的跨院,每个跨院都有一套正屋,几间耳房。此外,整个院落又分布有二三十间普通房……房间这么多,也不知道都派什么用场,哥哥有什么主意?”

时穿摘下佩刀,松开大将官服,反手用刀鞘拍打着手心,散漫的回答:“三套独立跨院嘛,一套是主人房;一套是妾室居住的;另一套,一定是成年嫡子庶子居住的院落。至于其他的普通房,大约是仆人们住的。

这套上房设计的很周全,一家人住进去,什么都有了。娥娘用不了这么多房间,干脆一套跨院自己居住,一套让舅舅住进去,剩下的那套,打扫干净了,等待你父亲住进来。”

黄娥露出失望的神情:“我原来想着空房间很多,哥哥能带姐姐们过来陪我。”

时穿笑着摇头:“我住豆腐西施那套房子已经足够了,现在那院子虽然看着挤,但你们逐渐走了,逐渐出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