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臣-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理寺卿赵志吉一大早就坐着轿子过来,说心底话,他是实在不想来,可又不敢不敢来,今日审的人可不一样,其中王爷就有八个,还有二十多个贝勒、贝子,以及一大堆的国公、侯爷,还有不少是曾经在幕为官的同僚,他赵志吉不愿沾这个包,说不准将来会惹来麻烦,都说痛打落水狗,可是这落水狗哪有这么好打,赵志吉原本就是个谨慎再谨慎的人物,若是真有胆量。当时恭亲王如日中天的时候早就投入他的门下一道逼宫去了,现在哪里还能太太平平的继续做他的官老爷。

来的路上,他满心都是会审的事儿,会审时自个儿该用什么态度,又该怎么问,还有那个,主审的吴辰,也是个杀神,不知该怎么打交道才好,他老实了半辈子,另外一个刑部尚书是个新进的维新党,原先的刑部尚书如今也成了被审的死囚,维新党这东西赵志吉心里头是不喜欢的,都说要改祖制,要倡新学,这大清朝的祖制用了两百年,不也挺好的吗?新学更是扯淡,孔孟之道传了几千年,哪个敢说自个儿不是孔孟的门徒,这些人还真是说改就改,一点儿都不含糊。

心里头反对是一回事,赵志吉却明白现在的大势,他不是个浪潮手。可也不会做挡在洪峰中的烂石头,在部里头,他对着同僚,对着那些新进来的维新党主事、少卿们,他也是会违心的说几句维新的好话的,这叫见风使舵,别人纵然看不起,可也不能拿自个儿的前程和性命去开玩笑不是。

到了会审衙门,这衙门外头已经围堵了不少的人,有咬牙启齿的,有喜气洋洋瞧热闹的,有旗人也有汉人,几百个兵一字排开,端着洋枪,笔挺的站在那儿设置了一条警戒,硬生生的将围观的人群分离开来。

赵志吉咳嗽一声,掸了掸补服,踏着皂角官靴在一群大理寺的衙役拥簇下过去,会审衙门的人远远看到,扯着嗓子:“大理寺卿赵志吉赵大人到。”

衙役们举着水火棍排开众人,赵志吉趁机进了衙门,衙门里头也是戒备森严,会审衙门的衙役没有见到一个踪影,全是杀气腾腾的朝鲜宪兵,他脊梁骨生出点儿寒气,这审案哪有这样的啊,看来这个吴辰真是个不好对付的人,规矩他是说改就改,等下得让着他点,到了大堂,都察院监察御史居左,刑部尚书居中。那穿着蟒袍戴着东珠的新晋郡王吴辰则悠悠然的坐在嘴上的公案,两行肃立的不是衙役,而是两排竖着步枪刺刀亮的朝鲜宪兵,大堂正中的那一块“执法如山”的金字匾额,将堂中森严的威势反衬得淋漓尽致。

赵志吉想不到人都来齐了,自个儿还以为来的早呢,尴尬的朝着吴辰几个拱手,灰溜溜的坐在刑部尚书右侧的公案上。

吴辰喝了口茶,今日的会审他是主审,光缘摆明了是要他收拾这烂摊子,说的不好听就叫借刀杀人,让他吴辰来顶缸,不过吴辰不怕,过些日子他就回朝鲜了,还怕得谁来?把整个京城的人得罪光了他也有自信没人敢站出来找他的茬子,这就是实力的问题,有绝对的实力摆在这里,谁敢拿他怎么样?

在这些人犯的府邸,早就有一队队的宪兵蹲守了,只要吴辰的审判出来,既可立即抄家,吴辰不缺银子,可也不怕银子多,赚完这一票他这一趟也没算白来。

所以这审判在他的心底早就有了腹稿,这些人犯,管他谁是正主谁胁从,一律都是抄家,砍头就算了,流放、圈禁是少不了的,把人家脑袋砍了还抄人家,这实在有违吴辰的道德,反正他们也蹦不起来,怕个,什么?

吴辰咳嗽一声,放下茶盏,换上了一副笑容:“诸位大人,可以开始了吗?”

赵志吉和都察院御史连忙回头朝着吴辰笑着拱手:“王爷是主审,什么时候开始,自然是王爷拿主意。”这两位仁兄早想好了,他们是绝对不掺和这事儿的,得罪人,这个吴辰愿意审正好让他去。倒是新任的刑部尚书有点儿架子,咳嗽一声,郑重其事的道:“王爷,依下官看,可以开始了。”这家伙是个维新党,年纪不过三十岁,脸上还带着一股子书卷子气,据说是强学会里出来的,赵志吉他们没把这会审当一回事,可是他却摆出一副严肃办公的样子,似乎这事儿真有他一份似的,反倒不知自个儿陪衬的身份了。

吴辰并没有纠缠这刑部冉书的倨傲,这种人哪都有,清高嘛,也不是什么坏事儿,他点点头:“既然如此,带人犯吧。”,,

第二章送到。

较量

没有寻常衙役敲着棍子喊威武”稀稀拉拉几十个犯官拱相存了进来,这些人戴着枷锁,披头散。哪还有从前的模样,身上虽然还是补服,顶戴花翎却给除了个干净。

赵志吉一看,立即便唬住了,愣头青果然是愣头青,别人是一个个,的审,他厉害,一次几十个”他是个官油子,眼睛一扫,就知道这里头的都是些附从奕的官员大臣,这些人顶多也只是个从犯,赵志吉与一边的都察院御史交换了个。眼色,二人都摇摇头,意思是这事儿虽然不合规矩,可是和他们却不相干,于是马上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泰然处之的样子。

另一边那个新任的刑部尚书却皱起眉头不太满意了,他原本收集了不少材料,也罗织了不少的罪名,打算一个个问案的,可是看这位主审的意思,似乎是打算囫囵吞枣了。他心里头有些不快又不便在这公堂出来,倒不出他怵吴辰,只是怕不好看,因此只能忍着。

吴辰悠悠然的向下头扫了一眼:“谋大逆罪没什么好说的。抄家流放是少不了的,谁有异议?。

赵志吉想不到吴辰竟未审先判。一时间到是拿不定主意,那个维新党的刑部尚:“王爷,如此草率,似乎有些不妥吧。”

吴辰笑嘻嘻的道:“有什么不妥,难道他们犯得不是谋逆罪,亦或者是你同情他们?是不是该将他们全部释放?”

对于维新党来说,“奕。的乱党集团是急需打倒的,这一点和吴辰不谋而合,问题是,他们所希望的是逐条的审判,明知结果是要一棍子将他们撸掉,却希望走走形式,一个个认真审判,吴辰最讨厌的就是这一套虚功夫,做了婊子又要立牌坊,毫无意义的事儿。刑部尚书愣了一下,到是被吴辰问倒了。只好气呼呼地将头扭回去,不愿意和吴辰

迹。

“带下去羁押吧。”吴辰大手一挥:“将下一批案犯带上来。”

吴辰是快刀斩乱麻,没这玩玄虚的功夫,这一趟审判下来,一拨拨人被带进来,连问话都没有,直接宣判,最后一个带进来的是恭亲王奕  、肃亲王隆勤、郑亲王松德、庆亲王奕颐、瑞亲王载漪,这些是宗室。在牢里头没有受到少苦,虽然一个个神情沮丧,可比起前面那几波王公大臣要好的多,也没有人给他们上枷锁

奕大摇大摆地就走了进来,真综、松德几个面容微微有些惨白,但神色看上去还算平静。恭亲王此时很淡定,到了这个份上,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哭闹是没有用的,他自持着凤子龙孙的身份,不愿意示弱。

奕  扫了一眼堂上地情形,朝着公案上的吴辰不屑的冷笑一声,若无其事地负手站在堂中央,这股子气势,令几个协办会审的官员有点儿心虚,这位恭王爷可不是一般人。真正的凤子龙孙,又曾显赫一时,办事滴水不漏。在宗室里是一等一的,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敢去逼宫,这种人是不好得罪的,龙游浅水,也绝不是他们这些小鱼小虾所能儿戏的,赵志吉缩着脖子,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其实心里头跟明镜似的,现在这当口,还是少说话的好,不要引人注意,少让人惦记。

“来,给几个王爷搬个,座。”那都察院御史到是想着左右逢源,至少表面的功夫做好,按道理,这些王爷绝没有朝他们下跪的道理,就这样站着也不是这么回事,他心里头是同情奕党的,虽然没有掺和到他们之中去,难免会有点儿恻隐之心。

奕冷声道:“且慢,本王可没有功夫在这里陪诸位大人坐着。有什么话,直说了吧说完朝着吴辰一笑:“吴大人,咱们又见面了。”

吴辰冷笑着回应他,本想呵斥一句,下头那个维新党的刑部尚书已经拍起惊堂木抢先难了:“大胆。你看看清楚,现在是三司会审,这里是会审衙门,不是令你来陪坐的,你不愿意坐,就站着听审吧

瑞亲王载漪在奕后头大笑:“怎么着,感情您现在是爷了?我呸,什么东西。要审爷,叫家人府来说话,凭你们也配?”

按照规矩,审判旗人必须由八旗都统衙门出面,而对宗室,则得让家人府出马,三司会审去审旗人原本就不合规矩。

刑部尚书拍着惊堂木:“放肆。你算是什么爷,你是朝廷钦犯。”

奕  负手冷笑:“朝廷钦犯?哪个朝廷的钦犯?总不成是咱们大清朝吧?”

“放肆,奕,你注意自己的身份那维新党对奕  自然没有什么好态度,高声呵斥。

奕综笑了笑,故意放大声音对边上的奕励道:“老十三,你瞧见了吗?他们要咱们急着自个儿的身份呢。咱们什么身份自个儿不清楚。也要他们提醒?。

奕助胆子脸色早就绿了,抹着汗点头说是,他是抹不开面子求饶。外头围着这么多人呢。

吴辰冷笑一声:“有你们嘴硬的时候。这事儿证据确凿的很,也没什么问的,圈禁抄家吧,他们这是自寻

奕冷眼望着吴辰,从天堂掉入地狱,这些都是吴辰一手造成的,如今见面,眼红自然是有,可是奕不会像泼妇骂街一样,他冷冷看着吴辰,终于还是忍不住道:“吴大人”他正好说下去。吴辰却笑了起来,打断他的话:“奕,今后可不准再叫什么吴大人了,该叫王爷才是,嘿嘿,,废话少说,你可知罪吗?”

奕愣了愣,随即大笑起来:“奕对的起祖宗社稷,对的起大清朝。何罪之有?”

吴辰打了个哈欠:“吴家人没这么多精神和你扯皮,全部带下去吧。”

“大人,罪名是什么?”赵志吉压低声音问。

“自然是圈禁抄家,这些不是咱们商量好的吗?”吴辰的声音没有玄意的压低,明摆着不怕别人听见。

外头围观的人一阵哗然,有人哄笑起来。赵志吉脸色讪讪,否不敢接茬了。一一,

京城里一阵鸡飞狗跳,一队队整装待的宪兵开始冲入某些王公大臣的府邸开始进行抄没,京城里头人心惶惶,整整持续了七八天功夫,这些人的家当总算搜罗了个遍,几十个文书在吴辰的行馆里拨着算盘统计,直到第四日清早,才统计出数字。

三千七百万两白银以及无数珍宝,这个数字在吴辰的预计范畴之内。令吴辰头疼的是,这个消息拦是拦不住的,紫禁城里头,光绪恐怕已经跳脚了。

事实上光诸正如吴辰所想的那样。在军机房里,他既震惊于平日里那些道貌岸然的叔伯兄弟还有大臣们既贪婪到这个份上,又觉得心有不甘,近四千万两银子,可以做多少大事?就是再组建一支禁卫军也绰绰有余,吴辰到是吃饱了,可他这个皇上却连碗汤都喝不上,这  ,

“皇上,要不要下一道旨。让吴辰吐出点来,现在新政哪里都缺银子。能抠一点回来是一点儿,总不能都便宜了那个吴辰。”康有为也有点儿急火攻心,这些日子他和光绪商议,总觉得这个吴辰早晚是个吴三桂,朝廷也早晚要削藩,将来说不准就是兵戎相见,现在给吴辰占了这么大的便宜,哪里甘心。

光绪长吸了口气:“联已开了口。再收回成命恐怕会让人诟病吧。”

康有为叹了口气:“难道真让他把银子带走?”

光绪摇摇头,不再说话了。翁同酥继续保持沉默,他心里头是一点儿也不急,急有什么用,这个康有为。还指望着吴辰吐出银子来,这可能吗?真是个书生。

康有为道:“要不,  臣去找吴辰试试,便宜总不能让他都占了。”

光绪抬眼望了望翁同酥;“翁师傅什么意思?”

翁同酥笑了笑:“皇上,吴辰早就设了个套子让皇上钻进去,先前说抄家最积极的就是他,微臣预计他是早有预谋,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依着吴辰的性子,他是绝不会退还的。”

康有为怒道:“要上的话他敢不听?这大清朝是皇上还是他吴辰的?”

翁同锹原本不想掺和这事儿的。可是康有为的话倒是激怒了他,冷声道:“天下自然是皇上的,可是康大人似乎忽略了一些事儿吧,他吴辰在京城,有三千朝鲜新军,你要让皇上和他翻脸?闹大了最吃亏的是皇上,绝不是他吴辰。”

康有为道:“咱们有五六万禁军。装备的武器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差。”

翁同酥讥诣道:“五六万又如何。就算能制住吴辰又如何?莫忘了。关外还有二十万朝鲜新军,闹将起来,哼”你以为咱们能保全吗?康大人有银子开战?”

康有为反驳道:“朝鲜新军虽受吴辰辖制,却也不一定都不忠手皇上,翁大人太涨他人士气了吧。”

翁同棘摇摇头:“朝鲜新军是吴辰一手创办,你没看到他带来的兵。哪一个将咱们这些人放在眼里,他们只看吴辰,吴辰说东,他们往东,吴辰若是死在京城,他们立即就可以自山海关入关,从关隘到北京城没有任何屏障,一旦如此。就是弥天大祸,皇上刚刚亲政 还没有完全掌控住大局,康大人这样做,只会将大清朝置于险地。”

康有为不屑的看着翁同酥:“我也没有说一定要杀死吴辰,只是说勒令他交出一部分银子来而已。”

翁同酥冷笑道:“康大人现在还不明白那个吴辰的性子,要他的银子。他宁愿和他拼个鱼死网破,莫忘了法国人。

“不要争了!”光绪长叹口气。最近也不知道这两个人吃了什么枪药。凡事都要争辩一番,光绪心里头本就不痛快,被他们这一吵,这心底儿更加恶劣了,他重重的扶住火坑上的茶几:“这事儿就此作罢吧。翁师傅说的也没错,现在不是翻脸的时候,不要闹的这么僵,吴辰不是说后日就回朝鲜吗?翁师傅,你代表联去送送他,尽量将他稳住。就说联很欣赏他,关外的事儿就交给他了,让他不要辜负联。”,汰前  ,米绪听康有为的话尖撕破脸皮也不是没有可能小”万吐历这一次大劫,表面集似乎他成了胜利者。一切都已经过去,可是光绪的心底却稳住的多了,也有了点儿城府心计:“还有,吴辰不是提出辽东的铁路和关内打算筹建的铁路接轨吗?这是好事儿,让哪国人来修的事儿你们敲定了吗?”

关内、辽东铁路接轨的事儿吴辰确实提过不止几次,光绪亦是认可的。他想借助朝鲜、辽东来继续推行新政,如果能够吸引一些商人通过铁路的影响到关内来做生意那更是再好不过,而吴辰则希望通过这条铁路将朝鲜、辽东的货物源源不断的输入关内去,迅的抢占市场。双方各自打着小算盘。

对于铁路的事儿,翁同酥是反对的。不过康有为和维新党支持,他孤立无援,这也是翁同酥不满康有为的原因,原本翁同酥代表的是清流党,为了投光绪的所好,翁同酥转而支持维新,结果奕垮台之后,整个朝廷插满了维新党的官员,他翁同酥成了孤家寡人,他和康有为交恶。更是雪上加霜,作为帝师,许多事他反而在光绪说不上话儿了。

康有为道:“请的是法国设计师。在欧洲修建过不少铁路的,此人还有法国政府的背景,微臣觉得,让他来担当这个责任倒是不错

“法国人?会不会引起吴辰的不快?”光绪有些个担心。

吴辰与法国人的龌龊事这些界稍微看报纸的人都知道,铁路要接轨。难免要和辽东方面的官员磋商,让法国人去似乎有点儿不合适。

康有为却笑了起来:“皇上没有现,最近法国人和俄国人和咱们接触的很频繁吗?”

光绪颌点头:“是有点儿,总理事务大臣那边现在都是你来主持。你怎么看?”

康有为道:“吴辰与法俄是彻底的交恶了,法国人、俄再人急于一雪前耻,从前他们对咱们大清朝恶语相向是因为老佛爷还在,他们以为老佛爷是吴辰的靠山,前些日子臣亲自向两国公使解释,他们才愿意和咱们冰释前嫌江并且愿意和咱们合作,英国人支持吴辰,法国人、俄国人则愿意给咱们最大的支持,要遏制住吴辰,单靠咱们是不成的,的多些朋友不是。”

“铁路接轨这事儿,是吴辰提出来的,他是最热心不过,这事儿请法国人来也不会黄,咱们趁着这个机会,和法国人加深友谊,将来若能与吴辰和英国人一样,和法俄两国饰结盟约岂不是好?”

光绪若有所思:“这事儿联觉得有点儿玄,法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康有为道:“法国公使有句话微臣觉得很有道理,他说吴辰与法国是不可化解的仇恨,可是大清朝与法国却能因利益的关系走到一起,法国人胃口是大,可是在除掉吴辰之前。他们甚至愿意给咱们提供些帮助。譬如”帮助咱们刮练军队。并且加深与大清朝的贸易。”

光绪笑了笑:“这事儿你去办吧。联信得过康先生。还有,联不是下旨东南沿海开禁吗?那些督抚们没有留难吧?”

康有为道:“他们巴不得如此呢。只是开禁之后,有电报说许多洋人涌进来,惹起了不少的麻烦,一些乡仲们不满,还有人围了衙门

光绪叹口气:“为什么这新政的推行总是这样的难,鼓励士仲办厂的事儿恐怕也不易吧,联这几日睡不着,想得就是这个

康有为道:“这事儿倒是没有阻力,皇上允许私人办厂的事儿传到各地,一些士伸都活动起来了,虽有些人抵触的,却也不甚激烈,倒走出乎了臣的预料。”

“有这样的事儿?。光绪总算开朗了一些:“联还以为他们和旗人一样食古不化呢,有这局面就好。不过这事儿还得督导,不能让他们胡乱一气,得让一些钦差到沿海各省去。”

康有为见光绪的心情好,道:“这事儿说起来还是那个吴辰的功劳。前些年不是有许多乡仲跑到朝鲜、辽东、南析去吗?都是听说能赚银子蜂拥去试一试的,想不到几年以后。不少人了大财,东南沿海那边民风要开阔些,这事儿许多人都在传,说是什么一千两银子的本金,在乡下也就是买十来亩地,一辈子都不准能赚回本来,可是去开厂,三年就能收回利润,许多人都心动了呢,皇上这道旨意下去,正中了他们的下怀。”

“这倒是光绪饮了口**,绽放出笑容:“得让他们赚了钱。才会真心的拥护维新,旗人靠不住了,联就争取这些乡伸的支持。”

光绪和康有为你一言我一语聊的眉飞色舞,翁同酥在边上就显得像个木桩子了,也不知他是喜是怒,阖着眼,纹丝不动。

来晚了,两章合为一章。见谅!涧书晒细凹曰甩姗不一样的体蛤,阅读好去外

招揽

亍馆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宪兵们也整好了行装。只等屠出,这个、夜便出关回汉城去。正房的一间一进屋子里挂着几盏马灯,吴辰的脸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点儿深沉。

“张老哥,这事儿全怪我,吴家人连招呼都没有打,否则也不至于让张老哥落到这步田地吴辰的声音极难得的显得诚挚,朝对面穿着青衫的张之洞道歉。

张之洞如今是一介平民,被朝廷革了官职,不止如此,天津新军上下的军官都换了一茬,这还真是拜吴辰所赐,若不是吴辰和他虚晃一枪。最后又出来这么个变故,张之洞现在还是练兵大臣,说不准还能入军机呢。张之洞不算是个豁达的人,可是事情到了这步田地,他除了报之以苦笑还能做什么?这个愣头青还真是阴险狡诈啊,看着傻乎乎的。怎么就有这么多心计?

“王爷就不必再说

。张之洞也没说原谅的意思,摇摇手,只希望吴辰再不提起这事儿。他对吴辰有气,却又不能作。这个月生了这么多事儿,许多事他看明白了,也厌倦了,他现在是打算好了,过些日子就回老家去,闭门读书,这样还悠闲自在一些。

吴辰苦笑道:“张老哥越是这样说,吴家人就愈不安了,这事儿真是吴某的错吴辰适可而止的停止了歉意,关切的道:“张老哥今后有什么打算?”

张之洞喝了杯茶:“张家人这辈子也值了,还能有什么打算,心灰意冷,解甲归田,回乡读书去,也不失为乐事

吴辰摇摇头:“张老哥满腹的报复和学问就这样荒废了?这些年张大人的政绩是有目共睹的,不说办洋务,就是练得新军也有模有样,天下督抚,除了李中堂、左中堂,还有谁能和张老哥比肩?”

吴辰的话倒是勾起了张之洞的愕怅无奈,他抿了抿嘴:“王爷不必再说了,张家人清楚自己的斤两。朝廷永不录用,张某没什么话说,愿赌服输。”

吴辰笑了笑:“吴家人的意思是。张老哥为什么老想着一棵树上吊死?说实在的,以张老哥做事的老辣。就没有想过到吴家人这里找份差事吗?”

“张老哥是不知道,吴辰表面上风光,其实心里头有许多事放不下呢。譬如辽东,这辽东够大吧,连绵千里、广阔无垠,现在吴家人又在那里办了不少的厂,修铁路,还要吸纳流民,这么一大摊子事儿,偏偏找不到一个能主掌全局的人物出来,朝鲜什么都缺,缺的就是似张老哥这样的人,所以嘛,,嘿嘿”,吴某有个,不情之请,若是张老哥愿意。就到辽东去吧,做个没有朝廷敕封的辽东巡抚,如何?”

对于辽东的定个,吴辰已经有了清晰的蓝图,如果说朝鲜、南折是私人工厂的摇篮,那么辽东则主要兴建官办的工厂,官办这个词虽然被李鸿章弄得有点儿臭,却又不能不说没有它的益处,资本家是靠不住的,他们今天在这里财。说不准明天就拍屁股走人了,况且私人追求的是最大利益,在很多时候与吴辰的当局有着共同的目标,可难免也有冲突时候,吴辰得防着一手。将某些军工、重工这些投资大,但是回报时期长的企业容纳到他的官办体系中去,而辽东明显有着它的优势。

利用私人资本去吸纳技术,再利用官办资本去稳住局面,两种资本可以相互依赖,也可以相互钳制。吴辰自信不是什么办洋务的料子,让他订立方针。明确展的方向还行,让他自个儿去管这些事。非出事不可,张之洞却不同,人家办了十年的洋务,经验是有的,只是眼界欠缺了一些,这倒没什么,谁都有井底之歧的时候,况且人家从前就是督抚一级的大员,许多事聆的清。关内和关外虽然不同,说来说去,也不过是管理的差别而已,凭着张之洞对新事物的热诚多半很快就能适应。

这年头,其实什么新思想是没有用的,再新的思想,也不能改变录 削和原始资本积累的现实,所以康有为这些人满心以为只要维新,大清朝就能凤凰涅磐、浴火重生那都是扯淡的事儿,他需要的是一个老道的官僚,一个能够面面俱到的实干家。而不是需要一些个侃侃而谈的书生。实干家一向只说不做,而书生说的慷慨激昂,做起事来却是两眼一抹黑。

张之洞就是这样的人。

张之洞做辽东巡抚,并非是吴辰将辽东的权利完全下方,不说辽东还有掌控军权的胡六,且无数经讨朝鲜培养出来的基层官员,所以莫辰并不怕助任,点儿野心的  “张老哥。闹出什么东西来。

张之洞倒是想不到吴辰请他来是因为这个,愣了一下,端起茶盏吹着茶沫,脑海里却在天人交战。说起来他沦落到这个。地步完全是吴辰的责任,他对吴辰面子上客气,可是心里头还是有点儿恨意才是,本心来说,他宁愿做朝廷的知府,也不愿意给吴辰打下手。

可是另一方面,吴辰开出的条件实在太诱人了。十几年寒窗苦读。在京城里又熬了这么多年的资历,凭着一点儿幸运和自个儿的才学,总算有了外方的机会,一任巡抚下来,开始着手洋务,似乎打开了点儿局面,朝廷又让他筹办新军,新军练得差不多了,结果一下子撸成了平民百姓,有的人让他去做事,就像蚂蚁跗骨一样难受,可有的人一旦闲下来,就浑身都不自在,坐卧不安。张之洞就是后者,一下子没有了公务,看似清闲了,这身子骨反而飘忽忽的,难受!

辽东可不是个小地方,两广、两江总督的地都没有它大呢,现在吴辰在辽东弄洋务,办工厂、修铁路,若说他无动于衷那是假的,可是明眼人都知道,吴辰不是善茬啊,被这愣头青绑上了战车,谁知道往后是什么结局?张之洞读了一辈子的书,对大清朝还是满心认同的,让他去给吴辰做马前卒,他心里头没底。

张之洞一脸犹豫再三的模样。吴辰哪里会不知道,这个时代的人都走在十字口上,一方面看到大清朝摇摇欲坠,要救这朝廷,又不知从哪里下手,束手无策,可是不救,又心里头空落落的,大清朝叫了两百年,说完就完,谁都有点儿惶然。

吴辰笑了笑:“张老哥一直办洋务。吴家人想问一问,老哥办洋务的本心是什么?”

张之洞叹了口气:“能有什么本心,为了朝廷,为了百姓罢了,这话儿说出来空,可是张家人本心就是这样,外头有列强环伺,内里头是暴乱不断,做臣子的,总筷尽尽心。能做好一分是一分,做成一分是一分吧。”

吴辰点点头:“这没有错,张老哥办洋务若说是为了自个儿吴某是不信的,你不是李中堂,没有这么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现在朝廷是巴望不上了,说一句俗话吧,张老哥为了百姓,也应该去辽东的,这一年从闯关口的百姓是数以十万、百万,他们在关内要地没地,要钱没钱,是彻彻底底的流民,这些人处境多惨?若不是辽东还有条活路,恐怕早就卖儿卖女,饿死街头了,这些人都是最穷苦的人,否则也至于远走他乡,到辽东去找饭吃。”

“说实在的,吴家人没有这么多悲天怜悯,却也是爱惜名声的,你别看这京城里头旗人恨不得啃了吴某的骨头,可是在辽东,在朝鲜。谁敢不说吴家人是再生父母。是一等一的好人。为什么?吴某给他们的不多,无非是一个。机会而已。给他们开垦,给他们做工的机会。让他们自个儿用双手去挣自己的饭碗,可是吴家人一个人照料不过来。张老哥不看在吴家人的面子上。总得给那些可怜的百姓一点儿面子。我别的不敢保证,至少保证人家惦记着张老哥的好。在辽东,提起您张老哥,都只有竖拇指的份儿。况且辽东的官办工厂多,张老哥也有自己的施展空间,人生在世,所求的不就是名利,银子上不了您的法眼。可是这万世美名,却总是少不了您的。”

“长老哥愿意不愿意,就直说吧。不管怎么说,你我虽有过恩怨。可是这心底里你我都是一样的,从前吴某对不住您,现在也希望能有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张老哥在辽东。能施展的空间绝不比这关内要差。怎么样?”吴辰这一番话算是推心置腹了,拉拢住张之洞,让他来坐镇辽东,对于吴辰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