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地为王-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余这会儿在旁边自然说不上话,也不知道这韩侍郎为何要帮这两个军将,只能眼睁睁看着罗东和李公佐跟着韩元吉走进兵部衙门,毫无办法。

到了内厢房,韩元吉招来两个官员,介绍道:“卢录事、万录事,这两位军将要呈送公文和军情,你们两位处理下!”

罗东也没想到这柳暗花明的变化,本来还以为要白跑一次,他忙躬身施礼,说道:“多谢大人成全!”

那两个录事倒也是兵部能干的官吏,见是韩侍郎带过来的人,倒也不知道来头,罗东呈上奏章、公文和记录情报案卷一大卷,两人忙上手处理。

韩元吉见罗东正在向两个录事汇报带来的公文,也就先出去了,罗东忙抓紧机会低声问旁边的万录事,“万大人,刚才那位大人是……”

万录事一愣,本来还当这两个军将是韩侍郎认识的,原来连韩侍郎是谁都不知道,不过为官多年经验立刻让他断定,或许是其他大人让韩侍郎领过来的,必定是如此,奇怪的表情在脸上一闪而过,拱拱手说道:“这位将军贵姓,方才那位是我们兵部侍郎韩元吉大人!”

“在下罗东,是沂州军副将!”这韩元吉的名字罗东倒是听说过的,那是偶尔从诗词选集中看到过的,只是不知道此人在古代竟然是个高官。

李公佐自然是知道这韩元吉的名字,他也没见过,在旁边惊讶了一句,“噢……原来是兵部韩侍郎啊,在下倒是听家父提起过!”

万录事一听,也知道李公佐有些来头,两人交谈片刻倒是热络起来了,毕竟李宝那也是高阶军将,兵部自然要给几分面子的。

这文书、奏章还有案卷的交接倒是一桩麻烦事情,每一样都要仔细登记,万录事聊了一会儿倒是非常客气的给两人弄来杯茶水,罗东暗想,这衙门里有人好办事,真是千古名言啊,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跟万录事聊着。

一会儿工作,韩元吉竟然又晃回来了,万录事忙迎上去汇报,“韩侍郎,两位将军带来的公文都办理好了,只是这批复最快也要十几天!”

“辛苦了……”韩元吉让他们两个退下,然后来到里面坐下。

罗东、李公佐忙又起身施礼,说了些感谢的话,两人想事情已经办妥,倒是准备起身告辞,想着回头再带些礼物来拜见下这位兵部侍郎,日后倒是办事可以方便许多。

却见韩元吉一招手,微微一笑,说道:“罗将军原来是山东来的,都说山东多豪杰,罗将军昨天一番‘一条线税法’确实颇有意思!”

李公佐好奇的看了看罗东,也不知道罗东什么时候发表过这种政务性的言论,罗东自然是大为惊讶,没想到今天的柳暗花明原来是昨晚酒楼显摆的结果,不好意思的嘿嘿一笑,说道:“韩大人,在下只是酒喝多了随口瞎扯的,大人见笑了!大人文名于当世,‘梦绕神州归路’之词,在下可是如雷贯耳!”

罗东这马屁那是拍得梆梆响,韩元吉虽然不喜人拍马屁,不过这可是实至名归的事情,倒也绝不是吹嘘的,脸上本来还有几分严肃的味道一下子就淡了,看罗东的眼神也亲切了几分,微微一笑说道:“罗将军不但熟悉政务,看来还精通诗文啊,倒也是难得的人才!”

“在下只是略有涉猎,不敢言精通,”罗东在李公佐鄙视的眼光中谦虚的说道。

旁边李公佐又有些看不懂这厮,昨日夜里还在跟他姐夫马原说这厮很会隐藏自己的能耐,没想到今天,这家伙马上就又出彩了。

“罗将军自山东而来,不知道这金国可有什么异动!”韩元吉是朝廷中主战派的官员,秦桧死之后才被右丞相陈康伯举荐为官的,之前在地方上为官多年,未有升迁,山东来的消息那可是断了快半年了,他自然是颇为关心,朝廷不是才派出枢密院事王纶出使金国打探情报来的。

罗东神色一肃,拱手道,“韩大人,依在下所探知的消息,战事迫在眉睫,我此番送来的情报,多为各处细作在山东各府探知的情况,各府都在征调谋克、猛安部族,烦18岁至50岁的青壮,都需到开封府汇集。”

“啊……竟然有此等事情,”这消息的重要性,韩元吉自然明白,若是征调汉族青壮,或许可能是大兴土木,大规模征调女真部族,这目的不言之明,他有些激动的站起身来,想了想,又坐了下去,眼睛看着外面显然在考虑什么。

罗东和李公佐两人又不便询问,只能干坐着发呆,过了片刻,才听到韩元吉问道:“罗东,这消息有几分把握!会不会是金人搞的鬼,散布的假消息?”

这消息罗东自然有十足把握,历史也证实了这点,海陵王现在征调的士兵自然不可能立刻投入战斗,他拱手说道:“韩大人,这消息我有十成把握,不过这部族青壮征调入军后,征调时间和训练,依我判断,估计起码还需一年时间,但是,金国与我大宋之战恐难避免。”

“罗东,此事十分重要,我要去向丞相大人禀报!你现在住在哪里,或许要找你来询问者山东的情况”,韩元吉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样子。

李公佐把宅子的地址说了一遍,旁边罗东听到丞相二字,却有些潜意思的抵触,汤思退那可是历史有名的国贼,难道这厮现在在大臣中还有主战的印象?想了想,他还是忍不住问道:“韩大人,你跟汤丞相也很熟啊!”

“汤丞相?……我自然不熟的,”韩元吉饶有意味的看了眼罗东,嘿嘿一笑,“罗东,你身在山东,没想到对朝廷之事到颇有了解!右丞相陈康伯大人是我的恩师,他老人家可从来没对金国人假以辞色的,你们先回吧,若有事,我会叫人来找你的!”

罗东两个忙起身施礼告辞,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韩元吉沉思了片刻,拿起桌上公文和奏章,仔细看了起来,这些都要经过兵部之手筛选,然后送呈枢密院的大佬们,当他看到沂州军报告的战况时,倒又有了写惊讶。

显然山东战事之中,现在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战果,就是攻占沂源和占领日照出海口,不过显然日照显然更具军事价值,而这正是罗东这支“沂州军辎重营”的战果,韩元吉饶有兴趣的把几份公文翻来覆去的研究了一通,然后匆匆带上几份他认为重要的公文出了衙门。

此时,苏余正在于尚书那里低着脑袋一声不吭,于尚书倒也没有显得怒气冲冲的样子,这本来就是一桩小事,不过对于苏余的办事能力他是在有些失望。

苏余简单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而显然韩元吉把罗东带进去后的事情,他也打听的八九不离十,毕竟是一个衙门里,这可没什么秘密可言,说完之后颇为敬畏的看着于安。

这倒是个意外的消息,虽然苏余也没有看罗东的公文,不过对于罗东说到的山东路的消息,倒是打听的很清楚,于安自然明白这些消息的意味,考虑了片刻,便说道:“苏余,你去帮我传话给御前右军裴伍将军,让他尽快来见我!”

说罢,挥挥手,让苏余快些去办事,然后也起身让下面的官员准备好马车,想了想又带上几色礼品,直奔宫城厢左近的一处大宅子,这座大宅占据了宫城厢西侧大街的小半段,门口更有持刀带枪的内卫守卫,寻常人等还没靠近,早就给赶的远远的了。

于安到了后,门口的军将自然认识他,忙上来招呼,“于尚书,汤相刚刚回来,正在印心亭乘凉呢!”

“噢……甚好,”于安答了一句,匆匆往里赶。

这丞相府那可不是一般的大,往里面足足走了一盏茶功夫,于安才来到花园内的印心亭,一个四十岁左右、相貌颇为俊朗的中年人正在亭内饮茶,几个侍女坐在亭子一侧的凳子上弹奏这一曲优雅的古曲,这中年男子看起来颇为享受的摇晃的身体。

花园门口的护卫自然认得于安,不过汤相这会儿正在歇息,一向可不喜欢人家打扰,于安也是知道汤思退这习惯的,也就安心在外面候着。

等到一曲终了,护卫才瞅了个空隙进去通报,于安进去之时,看到汤思退颇有些不悦的神情,忙呈上礼品后

汤思退历来的规矩是下朝后就不再理会朝务,不过他也知道于安来必定有要紧事情,他可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亲信,也就不再计较,问道:“子若(于安的字),何事这般着急?”

“恩相,那山东来的副将罗东……”

“嗯……这点小事还没搞定?”汤思退的脸色有些难看。

“恩相,那事我已经安排了,是另有其事,这罗东送来几卷公文和消息,确证金国又开战之意!”于安显然对这汤思退的脾气熟悉的很,倒也没什么惊慌的表情,不紧不慢的说道。

“噢……这消息由多少可信?”汤思退立刻恢复了一副严肃的表情,他能做到如今的人臣之顶的位置,那是凭借着能揣摩圣意和对局势的敏锐掌握,自然知道这信息的重要性。

“这罗东说是有十成把握,韩元吉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认得这罗东,他已然得到这消息了,想来陈相也会马上知道这消息的!”

“十成把握?!”汤思退念叨了两句,起身在亭子里走动了两回,“你把事情前后详细跟我说说!”

听完于安汇报后,汤思退基本断定这些情报是准确的,他想了想说道:“于安,明日早朝,你务必先呈报这消息,官家厌战久已,若是这消息确认,那主战之辈就要爬到我们头上去了,我这就进宫去见官家……”

临走之时,汤思退有想起什么来,回头叮嘱道:“这姓罗的副将,你让御史台王则去找个由头,给他点颜色看看,官家最不喜欢跋扈的军将……”

于安点头应下,匆匆告辞而去。

第169章 金国使团

【更新晚了点,最近章节出场人物比较多,比较头痛……^_^】

罗东和李公佐两人离开兵部衙门时还是颇为愉快了,现在想起被那个苏余刁难,两人都意识到这是对方有意而为之,至于原因,自然不约而同想到了黄大人的后台。

李公佐边走边打听罗东在楼外楼显摆的事情,听过之后两人都大感幸运,没想到在楼外楼上随性而言,竟然因此结识了韩元吉,倒也是意外所获。

两人有说有笑,边走边谈,等到了住的地方,老远就看到宅子门口停着两匹战马还有一些个步卒站在门口,这让他们有些意外,忙疾走几步赶过去。

好在到了门口,就已经看到杨毅正在和一个军将说话,罗东看背影倒有几分熟悉,那人转过头来,他才认出来,正是京畿营副将毕进。

罗东忙上前招呼,正准备介绍李公佐时,没料到李公佐竟然认得毕进,早就给毕进施礼喊道:“毕大叔,还记得我嘛,家父可经常提到您啊,只是一直没空来临安府!”

毕进倒是有些意外,仔细看了看李公佐才恍然大悟的表情,说道:“是公佐啊,快有五六年没见过你啦,我听说你都当将军了,毕大叔这把老骨头可比不上你拉!你父亲身体可好?”

两人谈的上劲,直接进屋里坐下啦,这下罗东彻底成局外人了,只能在旁边先竖着耳朵听,也不知道两人是啥关系。

“父亲大人身体壮实着呢,毕大叔什么时候调进临安府御前军的?”

“我走了关系,才从楚军调到选锋军京畿营,都两年多了,时间过的真快啊,当年跟你父亲同在军中,转眼间都快20年了,”毕进谈起往事不胜嘘嘘。

这会儿李公佐算是想起来旁边当电灯泡的罗东,忙跟罗东解释道:“罗兄,毕大叔以前与我父亲同在军中,公事多年!”

“岳家军!?”罗东脱口而出。

李公佐点点头,旁边毕进却叹了口气,低声嘱咐道:“罗将军,这‘岳家军’三字切勿在外言及,官家不爱听这个!这两年官家也算是清明不少了,不过还是小心为上。”

后世关于这“岳家军”的议论那可是不少,罗东自然也没少看这些资料,不过听到毕进的叹息,显然后世提及的情况,远不如事实上严重,他忙拱手谢道:“多谢毕将军指点,不知道今日来有什么事情嘛?”

毕进哈哈一笑,拍了拍李公佐的肩膀,说道:“公佐,你大概不知道昨夜罗东当街拦截惊马吧,我正好当值,所以才见识了罗东的身手,我营中一些个棒小子,听我说起,都要跟我来见见!”

“毕大叔,我哪有你说的那么玄乎,昨日也是碰巧而已,”罗东忙摇摇手,谦虚几句。

李公佐自然又好奇起来了,便撺掇罗东请客喝酒,在这里坐着聊天确实不像这帮军将的作风,于是一帮人簇拥着毕进到了钱塘门这边的一家酒楼,上了二楼找了个临窗的好位置。

毕进倒是颇为客气,显然是照顾罗东的钱袋子,只点了几个下酒菜,两坛子酒,加上杨毅和毕进带来的军将到是做了一桌子。

罗东对于对付这种军中的应酬那是不在话下,这不外乎两个字——“喝酒”而已,上来他先敬了毕进一大碗,然后挨个和那几个军将碰碗,几倍酒下肚,众人间关系就迅速升温了,毕进把昨天拦截惊马的事情借着酒兴说来,这当中免不得添油加醋一番,听得众人一阵叫好。

毕进带来的几个都是跟随他多年的亲卫,一个黑壮汉子叫孟刚,是京畿营的准备将,也就是比副将低一阶的官职,另外一个瘦瘦高高的叫石兴,也是从9品的低阶军官,其他几个则是不入品的校尉。

“罗将军,你这身手那可真是不赖啊,咱毕将军可从来不随便夸人的,他说你好,那肯定就是好!”石兴老酒显然喝多了,冲着罗东直嚷嚷。

“那是毕大叔给咱面子嘛,你看我不也是两手两脚一个鼻子嘛,不都一样的嘛!”罗东一边胡扯一边猛敬他们。

这军中之人,自然是佩服武功高强、豪爽的同僚,罗东倒是颇合他们的胃口,闲聊间,这些个都是御前军的,多少年没正式打过仗了,边喝酒和听罗东瞎掰倒也是其乐融融。

闲谈间,众人自然又把话题集中到武艺上来了,这时代军中武技高强的军将多数是将门子弟或者师从将门的,毕进知道罗东身手敏捷,以为他也是军将出身,于是罗东又把自己胡诌的已经挂掉的老师再次拿出来挡箭,自然引出众人一阵猜测。

孟刚听了之后倒是兴趣大增,熊掌一挥,扫掉一晚好酒后,说道:“罗将军,你这身手肯定不错,只是今日我家少将军没来,否则少不得要找你比试一番,咱少将军的武功那可是集我们军中之大成啊!”

毕进听到谈起自家小子,脸上也多了几分神气,哈哈大笑,“那浑小子,倒还真是咱毕家的种,天生就是打仗的料啊!”

“毕大叔,说的是再遇小弟吧!上……上一次见过小弟,还是个十一二岁的娃娃呢!”李公佐今天倒也喝了不少,这会儿废话也开始多起来了,舌头也有些打卷。

这几个年轻人一边吹捧起毕进的小子,一边还凑上去敬酒,旁边罗东却拿着个酒碗愣在哪里了,他NND,原来我说呢,怎么一直觉得这毕进的名字有些个奇怪的感觉,原来这老毕家里还藏着个未来的虎将——毕再遇呢!

对于这个发现,让他莫名的兴奋了起来,不过这小子现在还是个愣头青呢,是不是考虑早点把他给弄到自己军队里来,不过估计这老毕是不肯的……干啥!干啥!罗东发现李公佐那厮拿着酒杯在自己眼前乱晃,敢情这厮也发现罗东走神了,过来骚扰他。

罗东嘿嘿一笑,继续加入军将们的神侃之中,这一国首都之地,果然是藏龙卧虎啊,他心中暗笑,琢磨着是不是多呆些时日,好好考察一番。

此时刚过晌午,众人边吃边聊,时间过得倒也飞快,这时候却看到外面大街上行人都轰的一下跑向东面的钱塘门,显然是那边发生的了什么事情。

旁边石兴是个喜欢凑热闹的人物,已经腾腾腾的跑下了,扯住几个东门过来的百姓问了一番,问过之后,看他情形倒是十分不满,骂骂咧咧的又回楼上了,众人奇怪的看着他,也不知道这厮发什么神经。

“石头,你发什么飙劲啊,外面干啥呢?”孟刚忍不住已经问出来了。

“TND;我还以为是干啥呢,原来是金国使者进城了,弄这么大动静,这帮狗……”石兴正在大声嚷嚷,却被毕进跑上来打断了他的话头,冲着他眼睛眨眨,眼光却看着他后面。

石兴自然马上明白了,当下马上闭嘴,跑到桌子边,抄起酒碗猛灌一口,咧开嘴大笑,还在叨咕着,“醉了醉了!”

此时楼梯声响,已经上来了一群人,簇拥着前面一个身穿便服的公子,罗东眼角瞟过,见这公子身材修长,服饰倒也算不上奢华,瘦长脸型,倒也相貌堂堂,看年纪也就三十来岁,行走间倒是颇有气度,他两边的跟随,都是便服打扮,不过腰间鼓鼓囊囊的,看得出带着家伙,很显然,这位公子,来头肯定不小。

这公子上来之后,显然看到罗东这边坐的一桌子,当中到有不少军将正在喝酒,也是一愣,转头轻声问了身边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几句,想了想,旁边一处临窗的位置坐下,不过这一群人当中只有一个中年男子陪着一个坐下,其他人都站在旁边一动不动,而且有意识的把他们和罗东这桌人隔离开来。

看到邻座这派头,罗东这桌的军将都自觉的少说话,多喝酒,喝了几口,这军中汉子闷着哪受得了,孟刚先挑起了话头,先敬罗东一杯,然后问道:“罗将军,不知道你们山东诸将中,这武艺谁最厉害!”

他这大嗓门一嚷嚷,这旁边一桌自然听得清清楚楚,罗东也听到旁边那桌那位公子轻声咦了一下,好在这话题也不涉及朝政,倒也是现在可以聊的,拱拱手说道:“要论武艺,咱沂州军赵开山将军、林虎将军那自然是不逞多让,不过我就是半吊子了,咱是半道出家的,说起来武功来,我现在也没在比试中胜过杨指挥!”说罢,罗东拍拍杨毅的肩膀,哈哈一笑。

杨毅想来话语不多,见罗东这厮不地道,把矛头指向自己,忙辩解道:“罗将军,你这可不地道,当初我们投军时,可是比试过的,我还不是输给你了!”

旁边一桌那公子一听,神情古怪,心想你们两个家伙自吹自擂,还互相吹捧,真是脸皮够厚的,这些军将到也是听的糊里糊涂,不过却感觉罗东和杨毅这两人爽快,军中可少有人自认武功不如他人的,听到两人还在从军比试过,这可是他们爱听的话题。

罗东便借题发挥,把两人认识的经过说了一遍,众人自然是啧啧赞叹一番,李公佐这会儿也找到话题了,把杨毅和淮南军蒋平的比试也当成话题说了一番,众人这下对杨毅颇有另眼相看之意,毕竟这一路兵马选派出来比试的军将,那绝对是手上有活的,杨毅竟然能取胜,他的武功可见一斑。

谈到武功,这话题就多了,酒桌上的沉闷一扫而空,而此时隔壁桌上的那个公子,脸色确是颇为奇怪,正在低声和旁边那个中年男子说着什么,眼光不是瞟向邻桌的罗东。

这会儿楼下大街远处马蹄阵阵,负责开道的城兵匆匆赶来,让两边看热闹的百姓保持秩序,众人这会儿也拥到窗口,罗东瞟了瞟旁边那桌,见那公子也起身站在窗子口了。

只见远处一大队金国骑兵簇拥着长长的车队缓缓而来,这让罗东颇为惊讶,没想对方使团竟然还有随行的兵马,数量也有约莫三四百人,他有些好奇的,低声问李公佐,这才知道,这倒是自己多想了。

这也是双方惯例,此番大宋出使金国的枢密院事王纶随行也带了几百兵马,一是护卫使团安全,二是其中还夹杂了各类收集情报的人员以及与能与对方官员拉上关系的人手,要不没大批人手,到了金国也打探不到什么消息的。

很明显的,这金国使团此时来临安府,那也肩负着同样的使命,罗东暗暗好笑,这时代的情报工作还真奇怪的很。

这护送的金国骑兵自然都是军中精锐,清一色的黑色战马,马身上都披着皮质甲具,五骑并行在大街上,马蹄之声也是一般整齐,马上的士兵身形只随着马匹微微起伏,整个姿势完全没有任何变化。

旁边杨毅看了一会儿,突然问道:“将军,这护送的骑兵估计是金国的‘细军’吧,这马术可是十分的娴熟,而且马队训练很到位!”

罗东对于骑兵的认识自然比不上杨毅,不过他这些时日可没少跟杨毅学习,自然也是大有长进,不过这楼下这些骑兵,他确是正好见过的,数月之前,双店县城外的屠杀,不正是这支兵马嘛,便接口说道:“杨兄,‘细军’我到是未见过,听说是海陵帝御前的精锐,想来是胜过这支兵马的,不过这兵马,我确是见过的,是密州的徐文的‘铁浮屠’!”

众军将中,也就毕进是军中老将,参加过以往与金国的大战,于是众军将眼光都探询似的看向他,毕进很严肃的看了看下面的骑兵,点点头说道:“这确实是‘铁浮屠’,不过相比当年所见,似乎更显精锐了,当年铁浮屠金兵还以绳索相连,以保证冲锋之时的整齐,这支兵马似乎在训练上更胜一筹!”

众军将议论纷纷之时,很意外的,旁边那桌的贵公子竟然也起身站到众人旁边,也很有兴趣的听着他们议论,罗东刚才就注意到这公子看到金兵时的表情,那是一种无奈并夹杂的愤怒的神情,这让他多少有些放心,不过太敏感的话题他自然也不会乱说,毕竟这会儿酒楼上围观的人可着实不少。

第170章 巧遇名相

军将们看到这公子在旁边的听着,一时间倒也话语少了些,都继续俯视楼下的慢慢而行的金国使团,说实话,罗东对于这金国使团的规模确实颇为惊讶,除了几百名护卫骑兵外,后面马车、随行人员也至少有四五百人,这称之为一支军队,那也丝毫不为过。

“这些兵马难道要在驻扎在城内?”罗东好奇的问道。

这里临安府最高级别的军将也就是毕进这样的副将,自然无法回答罗东的问题,旁边倒是有人代为回答了,正是那公子身边的中年男子,“依据宋金约定,双方护卫都在城外驿馆暂住,正副使者可带百人在城内四方馆驿听宣!”

罗东转头看了这中年男子一眼,这人四十来岁,白面无须,眼神却十分犀利,他施了一礼,说道:“多谢先生指点!”

那公子朝那中年人微微一点头,中年儒生开口问道:“方才在下无意中听到将军是来自山东沂州军中?”

罗东一愣,没想到对方直接找自己问话,这对方路数自己的搞不清楚,刚才察言观色之下的判断,实在难以断定对方来历,不过显然对方的身份要远远高于自己,整理了一下思路,便答道:“在下是沂州副将罗东,来临安府递送公文,不知道大人是……”

那中年儒生微微一笑,“老夫陈俊卿,只是听闻山东战况激烈,所以才想询问一二!”

这人一报名号,罗东还在绞尽脑汁回忆这颇为熟悉的名字,旁边毕进、李公佐和其他军将已经急匆匆施礼,口称:“拜见御史大人!”

众人当中,也就罗东有些特立独行,没什么动作,不过他看到旁边那公子,已然想起来这陈俊卿的来历,这也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日后与虞允文同殿为相的大人物,这旁边的公子,他基本上也能猜测到了。

陈俊卿历史留名一是因为他抗金的主张,二是因为他有些传奇特色的经历,二十六岁与同乡黄公度同中状元、榜眼,传为一时美谈,赵构也是大为奇怪,一榜之中竟然状元、榜眼是同乡,这在科举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现象。

赵构召廷试,便问了这个问题,“卿土何奇,辄生二卿?”你们那旮旯有啥奇特的玩意,一下子出来两人物!陈俊卿回答道:“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这颇合宋太祖取天下寒士的科举初衷,所有很得高宗赏识。

他微微一躬身,说道:“原来是御史陈大人,这莆阳一榜两甲的盛事,我求学之时常听老师提起,今日竟然能有幸拜见大人,颇为意外,刚才有些失礼了!”

陈俊卿本来颇为严肃的表情也是一缓,这罗东也就是一名低阶武将,自己的故事竟然也能知晓,这是让他十分意外的事情,所谓文武殊途,宋代尤其是这样,武将在于文官眼力那是完全是一些匹夫之辈而已,对于罗东的失礼,他本来就没有介意,毕竟山东之地的军将,说白了也就是朝廷给个名头,都是当地的农民军而已。

“罗将军看来还是读书出身的啊,这投笔从戎之志,可敬!刚才听你说,你曾见过这使团的护卫兵马?”看来陈俊卿对这点比较关心,罗东自然明白这应该是旁边那位公子关心的问题。

“知道一些吧,这应该是海州防御使徐文的兵马,在数月前沂州战事中,与我大军交战过,我军只有轻骑,而且数量远远不如对方,步卒有甲胄者只有十之一二,所以只能弃守沂州!”

旁边那公子听到沂州军连老窝都丢了,有些着急的插话道,“那沂州军岂不是已无立足之地了?”

“公子,不尽然,沂州乃是四通八达的地方,周围有海州、莒州、邳州、滕州各州兵马虎视眈眈,实在是难守易攻之地,现在赵开山将军已在沂南临水驻扎,沂南地势险要,两翼都有河道阻隔,背后依靠沂水、沂源兵马接应,进可出入沂州,退则依险而守!现在已经恢复到占领沂州之时的兵力了!”

“噢……”这公子听到罗东的解说,倒也松了口气,想了想说道:“赵开山将军真是豪杰!在这死生之地,立此不世功勋!”

陈俊卿显然要老道的多,他立刻发现的问题,问道:“罗将军,这沂南之地要来临安府,那可不容易啊,你是如何来的?”

“沂州失守后,下官领军已经袭破日照之地,我是渡海而来!”

陈俊卿点点头,以示嘉许,然后问道:“罗将军,依你之见,沂州军能在山东之地防守多久时间?”

罗东低着头,脑筋快速转动着,虽然按照自己的历史知识,似乎山东的义军是愈演愈烈的局面,不过自己这穿越后,鬼知道会引发什么蝴蝶效应,不过他马上想到的答案,“陈大人,这山东的局面的关键在于海陵帝,还不在于沂州军!”

陈俊卿和那公子显然都很意外于这个回答,“罗将军,详细说说!”

罗东看看周围越来越多的路人,这含义很明显,这等军机大事,这环境可不适合。

陈俊卿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点头想了想,又跟那公子耳语了几句,说道:“那过几日,我让兵部再找罗将军来仔细谈谈。”

罗东拱拱手,笑道:“下官恭候陈大人消息!”

这会儿下面金国使团也已经过去了,那公子和陈俊卿在随行人员的簇拥下,又匆匆而去。

见这批人走远了,罗东才回头问李公佐,“公佐,你看陈大人陪的那位公子,会是那家的勋贵?”

李公佐常年在淮南、淮北玩游击,说道朝廷中的消息,那也基本是两眼一抹黑,旁边毕进到底了是老土地,想了想,看看周围闲散百姓都已经走散了,才低声说道:“我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