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地为王-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掌柜跟你详谈吧!”

于是乎大小狐狸开始了对战,当然在罗东的授意下,孙秀适当放了放水,这也是一种合作诚意的表示,老狐狸小胜一把后,乐呵呵的保证他出面来招募水手,送到孙秀这边来验收。

很快派出去的探子带回来的消息都应证了陈夋带来的信息,这让罗东多少放心了点,看来自己的雷霆手段达到了效果。

第二天,孙秀又得到罗东的命令,让他去派人去了解下华亭酒庄的情况,罗东需要雇佣一些酿酒师傅,对于这个奇怪的要求,孙秀自然很快就搞定了,很快几个酿酒师傅被招进了罗氏商铺,不过暂时商铺也没有安排酿酒的活。

罗东又发布了一个奇怪的命令,让船队在华亭外的长江口找到了那几处被称之为东沙、刘沙的小岛,这就是现代上海崇明岛的雏形,宋朝这几处岛屿还未完全成型,不过经过勘探,确认其中东沙岛是十分适合居住的。

岛上几乎没有居民,只有十几户刘氏的居民在隔着一段距离的刘沙岛上,靠耕种和打渔为生,这里被在华亭县被称之为刘沙,也是因为有这些渔民的关系,现在由老狐狸陈夋出面,通过贾县尉的途径以每年50贯钱的好处获得了岛上的居住许可。

贾县尉还在奇怪,这陈夋是不是脑子秀逗了,花这么笔钱到那荒岛上去开荒,那地方就算贾县尉要去,也没船好用,还要去求水师帮忙,这种求人的事情,自然越少越好,何况是这完全没油水的荒岛。

拿到东沙岛上2000亩荒地的契约,陈夋这个老狐狸也是十分好奇罗东想干嘛,不过他还是本着职业精神没有向罗东打听,毕竟这些事情他家的子弟陈瑜、陈刚在,迟早会知道的。而孙秀拿到后,立刻按照罗东临走时留下的计划开始付诸实施。

这计划被罗东称之为“星火计划”,这让孙秀琢磨了半天也没明白这词面的含义,而此时,罗东却早已离开了华亭,为了应付华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陈刚和吴会的两艘战船留下来了,此时罗东的海船已经驶入了后世的杭州湾。

进入杭州湾外围的海域,罗东的船队已经碰上了在这里巡逻的浙东路水师的船只,对方看到罗东身后的战船,早就上来盘问了,校验了路引和告身之后,罗东又送上了一些特产礼物,对方那个校尉的态度马上就客气了许多,特地指引到萧山县的水师港口泊下船只,然后可以取道陆路到临安府。

因为再往里面,靠近钱塘是静止浙东路以外的战船靠近的,商船也不例外,当然朝廷的船只除外。

罗东谢过之后,按照指引上了萧山的港口,水师人马那是不能带进临安府的,只能就地驻扎,这扎营就要跟浙东路的水师打交道了,罗东下了船就忙乎开了,这边水师的主官是一路副统制,级别又是比罗东要高上几十级的人物,他可没资格去拜访。

他跟码头上巡检的一个校尉打听之后,才知道像他这种外军,进京都需要到统制衙门备案,这等繁琐的事务,罗东自然知道其中必有些窍门,在塞了一小锭银子后,那校尉见他颇为大方,倒也非常主动的提出带他去衙门里。

水师统制衙门就在水军码头外面的大营里,那军官把罗东带到一间屋子外,指指里面告诉他,军将进临安府的备案就在这里面,找里面文书办理就行了。

谢过这个校尉后,罗东进了屋子,这衙门显然是一处永久性的大宅,这屋子里倒也是窗明几亮,有十几个长条的桌案围成一圈,旁边都有一个文书模样的人正在埋头做事。

罗东瞟了一眼,看到正中间一人身穿绿色官袍,这个官袍他是懂的,绿袍那就是九品到七品的官员,而其他人都是普通素色长袍,这会儿最后一个位置的一位年轻书办已经起身问道:“这位将军,可是来办进临安府的备案?”

“正是,我是沂州军副将罗东,奉沂州都监赵将军令到兵部呈送公文!”

罗东话音刚落,坐在上首的那个官员忽然抬头噢了一句,说道:“罗将军啊,怎么这么久才到,这边可有人等你好多天了!”

这话让罗东一愣,自己在这边可是一个熟人都没有的,竟然有人等自己好几天,忙躬身施礼道:“敢问大人,谁在等在下?”

“罗将军,你继续办备案的事情,我让人去请,见面自然知道!”说罢,这官员交代旁边一个书办几句,那人匆匆离去。

这备案只是也是简单的很,验过罗东的文告和路引后,记录下罗东进京的是由,随行的人员等信息,也就一盏茶功夫就办妥当了。

这时候门口传来脚步声,罗东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罗将军,我在这里等你几天了,你倒是在海上漂的真慢啊!”

更新改到晚上!因为章节内容调整!

更新时间2011…5…15 12:24:38  字数:43

对大纲情节进行了一部分调增,今天更新放到晚上!

以后每日更新基本在凌晨……

O(∩_∩)O

第164章 李氏的诚意

罗东回头却看到李公佐正站在门口爽朗的笑着,这可是太意外了,这厮难道怕自己跑了赖账追到这里来了?双方除了协议外,李宝的可是贴了两千多套甲胄来的。

“公佐啊,你怎么来了?”罗东乐呵呵的问道。

李公佐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转头问旁边的那个绿袍官员,“牛大人,这罗将军的备案可录好了?”

“好了,早好了……”

“罗将军,那我们走吧!”李公佐看到罗东意外的表情,并没有打算立刻回答的意思,而是拉着他就走。

出了衙门,外面已经牵来了几匹战马,看来李公佐早有准备,不过罗东还要先去雇马车,收下战马后,便说道:“公佐,莫非是特地在这里迎我?”

李公佐呵呵一笑,“那是自然啦,家父那日送你走之后,得到消息,黄松可是派人星夜送信到临安府了,也不知道想干什么,所以特地让我来追你,没想到你跑的可比乌龟还慢啊!”

两人相视而笑,听到李公佐追自己的原因,罗东心中也是暗暗吃惊,看来李宝确实对自己不错,心中颇为感激,拱手施礼说道:“公佐,真是有劳你了,大将军的高义,在下铭记在心!”

李公佐见罗东诚恳的表情,自然明白自家这个大人情那是给到位了,摆摆手笑道,“罗将军,家父和我都是非常看重你的,只是这次临安之行若是黄松给你下绊子的话,你还需一路谨慎,家父嘱咐我陪你一起去临安府,另外让我引荐一个人给你,应该可保你平安。”

“噢……那多谢公佐啦!”罗东也是大为感动,自己到了临安府也是瞎子一摸黑,啥都不懂啊,李公佐来了,那可是解决大问题,本来这些也只能靠李宝推荐的那个枢密院副承旨马原。

罗东借口要去安排本部人马驻扎事宜,问好李公佐的所住的客栈位置,约好第二日一起出发,便匆匆告辞回去安排马车、随行人员的事宜。

回到客栈,把遇到李公佐只是和赵紫真一说,赵紫真想到自己女儿身此时出现在军中,倒是颇为尴尬,李公佐那边或许不会有什么说辞,不过进了临安府倒是要处处小心,便与罗东商议,也穿上软甲,不再以女子面目示人,混在魏安这些亲卫队伍中,倒也不担心会人家发现。

罗东想了想,赵紫真的考虑倒也是十分的妥帖,毕竟军中带一个女子,即便是说的清楚,那也是一桩麻烦事,何况看来此次临安之行,还是颇有风险的,现在只求速战速决,早日返回日照,那才算安全了。

第二日一早,罗东亲自选了30人跟着李公佐上路了,赵紫真穿上厚厚的甲胄,身材上倒是不虞被人看出破绽,只是她的肤色也过于白皙了,也不知道弄的什么东西,涂过之后倒也黑了许多,不过在众军之中,她骑着战马,倒也引起了李公佐的注意。

看了两眼后,显然他也有些奇怪,上回在淮南军中似乎没有这个军将的,不过对方军中之事,他也不便打听,倒是罗东看到这厮好奇的眼神,便扯了个幌子搪塞过去了。

两人一路而行,这临安周边之地倒是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周围水田密布,现在已经是近七月的天气,这时代倒是远不如后世那般炎热,这一代靠海之地,大路上倒是凉风习习,两边种着水稻已经有结穗的迹象。

罗东指着道路两边的农田,乐呵呵的说道:“我们山东现在可还是种的小麦,一年只有一熟,这江南之地就是好啊,水稻都快要能收割了,这应该是一年两熟的占城稻吧!”

“罗兄,没想到你对农事也有了解啊,”这厮很惊讶的问道,显然李公佐从来没关心过这田里种的玩意。

听到这厮的无知,罗东也颇为郁闷,不过这厮人还不错,便把这占城稻的好处跟他解释了一番,显然将门子弟的李公佐对于这农业之事一无所知,听到这占城稻一年两熟,广南两路甚至可以到一年三熟,他显然也是颇为惊讶。

为将者,对于粮食的重要性自然十分明白,虽然现在淮南路军中根本不缺粮,但是主要原因是多年未有大战,最多也就是边境小摩擦而已,若是大军开拔,这消耗的粮食加上沿途运输的民夫消耗,粮草的消耗就几倍的增加了。

淮南军也是实行屯田的,军中屯田多是开垦的荒地,而屯田的收入,也是支应军中的消耗,但是这时代的不少地方的宋军屯田已经大变味道,军将驱使士兵不去训练,而在田中充当劳力,田中产出则被归入军将的腰包。

最让人痛惜的是,当年纵横中原的岳家军,在岳武穆遇害后,军中健卒竟然也被秦桧派去的走狗庸将田师中变成了私人苦力,当然淮南路这种情况还是没有,这自然还是主将李宝的功劳。

听了罗东抄袭自现代媒体的农业知识的皮毛,李公佐已经惊讶万分,这厮马上就感慨道:“罗兄,没想到这农事竟然有这等玄妙,若是能在大宋境内实现罗兄所说的农业盛世,那天下百姓可就不会饿肚子了!”

“公佐,哪有那般容易,我也只是夸夸其谈而已,不过这农事可是国之根本,不瞒你说,我们沂州兵马只有前线作战的士兵能吃上一日三顿,还吃不饱,这吃饭可是个大问题!”

“罗兄,你在山东之地也能练出这么一支强兵,家父也颇为惊讶,不知道你想如何解决这粮食的问题?也靠屯田嘛?”罗东现在才发现李公佐这厮比谁都爱刨根问底,实在是做间谍分子的好材料,不过貌似这厮历史上也是宋军有名的敌后活动分子。

“公佐,这还不是要靠你嘛,金兵再强悍、骑兵再多,他们也不能跑到海上去嘛,海上才是我最看重的大道!”

“你是想从淮南运粮食到日照?”

“错!从淮南到广南,或许交趾李朝、占婆诸国,只要日后海船所至之处,都是我日照的粮仓……”罗东笑眯眯的说道。

“罗兄,你还想的真远!”李公佐嘴巴张的老大,愣了半天又嘿嘿一笑,蹦了句,“罗兄,跟你商量个事!”

看到这厮不怀好意的笑脸,罗东立刻想到了淮南军那只大狐狸,显然李公佐肯定是只小狐狸,满脸汗滴滴的问道:“公佐,什么事情?难度太高,我可干不了!”

“呃……罗兄,你太谦虚了,我是想把我们护航的战船再增加几艘,不过罗东日后在海上的生意,你看……”

罗东大大郁闷,不该跟这厮谈什么粮食的,不过他脑筋一转,这可是好大一块肥肉啊,这时代最强的海上力量,送到自己面前,可不能失之交臂,“公佐,咱都是自家人,不用这么见外,这事我回头考虑下,要做就做大生意,你看如何?”

两人一路低声讨价还价,脸上都挂着真诚的笑容,努力掏空对方的底牌,等到远处临安城楼渐行渐近之时,两人达成了一个初步共识,罗东笑嘻嘻的把这时代最强海上力量的人力资源纳入了自家的人力储备系统中,当然李公佐则看到了一支强大的、日后可以用金钱武装到牙齿的淮南东路军队正在朝自己招手。

两只小狐狸愉快的来到了临安府的南门,站在城门下,罗东才感触到这座巨大城市的壮观,巍峨的城楼起码有50米高,两侧由青砖、粘土砌成的城墙高达十几米,从长长的城门甬道看来,这城墙的厚度也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

城门内侧的瓮城也是想过规格建筑而成,若是要依靠冷兵器来攻克这座城市,除了围困外,罗东也完全想到不有什么历史战例能应用到这座规模城市的攻防上。这是这时代最庞大的城市体系,常住人口近两百万。

而同一一代,欧洲还在蛮荒的中世纪,十万人口已经是惊人的大城市。而欧洲文明的源泉,阿拉伯大地上最繁华的耶路撒冷城,也不过数十万人口而已。

罗东举头赞叹之余,李公佐饶有兴致的看着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东来的年轻军将,在短短时间内就获得了自己父亲和自己的重视。

这个罗东时不时显露出来的见识和天马行空般的行事方法,还有就是在军中显露的练兵实力,都彰显了他是一个只得自己结交的人物,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拥有强大的盟友才是最终之道,看来李家又将会多一个不错的盟友,而且看来其,是一个能文能武能农能商的盟友,想到这里,一丝得意出现在李公佐脸上。

李公佐显然不是第一次到临安府,一边走,一边介绍着,临安府有城门18处,其中旱门13处、水门5处,海船都可以通道钱塘江口直入城中。这些信息又让罗东再一次震惊了。

城中的住宿之地,李公佐倒是早就安排好了,那是在西湖相邻的一处幽静的宅院,宅子不是很大,不过住下这几十个人还是绰绰有余,出门走上几分钟就能到达美丽的西湖。

安顿好之后,李公佐就告辞而去,相约好明日一起去见下他们李氏在临安的姻亲枢密副承旨马原,罗东现在才知道,这个马原竟然是李公佐的姐夫。

赵紫真这几日没了颜瑶在旁边聊天,倒是显得颇为无聊,她自然知道此次到临安府的重任,对这些倒也没有记挂在心上,不过显然罗东是考虑过这事情的,出来办事哪能不顺便游览一下呢!

在罗东的提议下,赵紫真换了一套男装,不过她姣好的面容和白皙的肤色可不是换套衣服就能遮掩的,不过显然美女上司有着罗东不知道的功夫,一会儿工夫竟然把脸色改成黄黄的,弯弯的眉毛也加粗了不少,看上去倒也不是那么让人注意了。

罗东、赵紫真、杨毅、韩仪一行四人换了便服就出门了,四人中除了杨毅穿了一套短袍外,都是士子模样,出了门沿着西湖旁走了片刻,四人都有些迷路的感觉,毕竟这时代的临安已经粗具现在城市的规模了,城内共有九厢,即宫城厢、左一南厢、左一北厢、左二厢、左三厢、右一厢、右二厢、右三厢、右四厢。左为东,右为西,其厢的划分可能以纵贯全城的御街为界,分东、西两部分管理。

众人走了好一会儿,也没找到方向,边去问了路边的商贩,在商贩的指引下,才知道应该沿着天街走,才能到热闹的地方,临安府纵贯全城的大街称之为天街,是全城商业最繁华的地区。这条大街自大内和宁门杈子外,一直至朝天门外清和坊,南至南瓦子北,谓之“界北”。

沿线商业十分兴盛。也就是说,这条天街“南则呼南瓦,北谓之界北,中瓦前称之为瓦子中心,也就是后世的休闲娱乐的地方。

今天出行,罗东是来考古的,主要任务还是陪赵紫真放松下,于是就沿着天街一路慢走,这天街两侧确实是热闹非常,就连旁边岔道、小街之中也是人来人往,一路上买各种物件的商贩随处可见,各式店铺更是林立。

可惜赵紫真今日是男子打扮,而且也没了购物狂颜瑶的陪同,所以只能强忍着逛店铺的念头,一路走马观花,忽然前面出现一座亭台式的高楼,楼下面人来人往,颇为热闹,走近一看却是一处酒楼,门口高高挂着一块牌匾,上书“楼外楼”。

罗东看了也是颇为奇怪,原来这楼外楼在这时代还真有这么个酒楼,心中暗想,到了这个楼外楼,哪有不上去坐一下的道理,大手一挥,四人兴冲冲的上了楼。

这楼上倒是人丁兴旺,好不容易四人找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小二已经上来笑着问道:“几位客官,要点些什么酒菜,我们楼外楼的酒菜,可是临安府大大有名的!”

点菜这活,显然赵紫真可比罗东在行的多,几下就点好了一桌子酒菜,四人看着窗外景色,倒也颇为惬意。

这时候旁边一桌上,却传了了争执的声音。

第165章 两朝积淀

【今天发晚了……^_^】

罗东还在优哉游哉的看着窗外人来人往的景象,这可不就是清明上河图现实版嘛,想到这里,他倒是想起来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似乎也是这个时代的人物,只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见见这位大画家,要是能见到的话,是不是可以让这厮多画几幅国宝收藏下,他丫丫的正欢,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突然,他看到坐在对面的粉丝兼跟班韩仪已经在挤眉弄眼,示意罗东看后面的情形,而赵紫真和杨毅早就脑袋别过去盯着那边看呢。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罗东立刻非常主动的加入了围观,只见后面有六七个士子正在争论着什么,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说起话来毫无顾忌,靠窗坐的一个人,长着一张黑脸,而且颧骨突出,不过此人浓眉大眼,看起来黑脸到很精神,他正在大发评论。

而与他对面坐着一人,年纪相仿,方脸短须,相貌堂堂,正在听着对面那黑脸士子的言论,黑脸士子每下一个定论,这短须的士子就要发表一番意见,旁边几个士子则叽叽喳喳议论纷纷,各有说法。

细听之下,这几个士子谈论的倒不是诗词歌赋,而是议论着时下政务,这听得罗东汗滴滴的,这几个士子倒是一点不忌讳这大庭广众,竟然对时下朝廷税赋之策评长论短,自己熟知的历史中,这可是大大犯忌的,而且听李公佐说,现在当权的可是秦桧的走狗之一汤思退,这些士子胆子还不是一般的大啊。

看到罗东几个人回头看着这几这一桌,对面那个方脸短须的士子突然起身走了过来,很礼貌的朝着罗东几个一拱手,说道:“这几位学子,在下东莱吕祖谦正与楼大防论断这本朝赋税之利弊,斗胆请诸位一同评议!不知可否?”

桌上几个人眼睛都瞪着罗东,罗东这会儿却似乎有点走神,因为他刚刚被对方自报名字雷到了,吕祖谦,这不是南宋有名的东南三贤之一嘛,其他两个人也是大大有名,一个是朱熹,那可是老夫子们的偶像,虽然罗东对于程朱理学未必认同,不过这可是统制之后近千年的传统学说。

还有一人是张栻,罗东知晓他,那也是因为张栻他爹是个鼎鼎有名的人物,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张浚,后世对张浚这人的评议分歧很大,赞赏之人认为他虽然没有岳武穆那般战无不胜,不过却把他比作当世诸葛,有认识之才,统御之道,吴玠、刘锜、杨沂中和虞允文这些南宋名将、明臣都是他一手提拔的。

而否定之人,则认为张浚志大才疏,说他“一生无功可纪;而罪不胜书”,不过罗东所掌握的历史论断,还是非常认可张浚的才能,他能跻身“中兴四将”之列,却也是名至实归吧。

这吕祖谦看几个人都盯着罗东看,有把刚才的话跟罗东重复了一遍,罗东这才醒悟过来,他自然很愿意结识下这时代的文坛新秀,不过若是被人指责“诽谤朝廷”的罪名,那可是大大的不妙,何况李公佐的消息,那不还有人惦记着自己嘛,有个把柄,还不得把自己往死里整啊。

他站起来拱拱手,然后低声问道:“吕公子,我等自然很愿意聆听高论,只是这大庭广众议论朝政,难道不怕朝廷怪罪嘛?”

吕祖谦一脸奇怪的看着罗东,说道:“这位公子,难道你竟然不知道太祖所立的‘勒石三戒’嘛?当今官家再大,难道能大过太祖碑誓嘛!”

“勒石三戒”罗东倒是不大清楚这名词,不过太祖碑誓那是大大有名,这是号称奠定大宋三百年文治的基石,一是保全柴氏子孙;二是不杀士大夫;三是不加农田之赋。

不过这第三条农田赋税却早就被死去的秦桧给彻底颠覆了,在秦桧掌政的十八年中,南宋的税赋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秦桧被后世称之为大奸臣,害死岳飞、卖国求和是一大罪名,不过这罪名其实更大程度上应该给高宗赵构。

而秦桧让世人不齿的是他的贪赃枉法、肆意迫害,在秦桧专政的十八年中,即便是他的走狗,只要让他感觉不爽,他也不遗余力的进行打击,更不用说跟他作对的主战派和中立派的南宋大臣们。

而吕祖谦今日争议的议题也就是当今皇帝赵构最近发布的减免田赋的诏令,秦桧时代,南宋田赋竟然已经达到的惊人七成以上,老秦挂掉之后,余威还在,赵构对老秦不好说三道四,对秦桧的儿子也是封官加爵,却已不在担任朝中要职,不过他启用的却是秦桧的走狗之一汤思退。

而汤思退被启用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秦桧临时前没有接受秦桧赠送的百两黄金,赵构故而认为他不是秦桧的同路人,是继续执行自己主和线路的合适人选,而老秦挂掉之后,皇帝赵构终于想起了“太祖碑誓”,他终于摆脱了秦桧掌权的阴影。

从士子这边听到的传闻倒是应证了罗东的一些历史概念,南宋在秦桧死了之后,政治正向清明的方向有所转变。

罗东拱拱手,说道:“吕公子,那恭敬不如从命,在下几个就聆听高论了!”

两边把桌子凑了凑,靠近了罗东才知道,这几位学子都是来准备次年科举的士子,听闻朝廷大减田赋,都颇为振奋,想来是官家开始注重民生百姓了,所以在这里品酒论断。

早十天时间,朝廷发布诏令,重启两税法,也就是一年只征收两次税赋,废除秦桧为相期间的各种杂税,这对于大宋百姓来说,自然是一桩大好事,而桌上两位学子争论的正是这两税法征税的依据。

吕祖谦主张是宋朝一贯的区分土地量产和税户等级的办法,户、地税没有固定税率,而是按照“量出制入”的原则,征收对象不分户籍,只要在地方上耕种、有田地者均要纳税,按照每户财产情况户分九等,富裕者多纳税,而贫穷者少纳税。

罗东听了之后还真是颇有感触,想到现代社会的所得税,那初衷也是为了调节贫富差距,有钱的多交点,没钱的少交点,不过在实行中结果却差强人意。

对面那个黑脸士子这会儿也在侃侃而谈,旁边的学子告诉罗东,这位也算是当地名士,浙东才子楼钥楼大防,这名字罗东也就有点映像,不过具体的就不怎么记得了,似乎自己也看到过这名字吧……他内心嘿嘿一笑,自嘲一番,这没现代资讯,倒也颇为麻烦。

于是他低声打听起这楼钥的来历,旁边这士子也问不出个啥道道,只是对这楼大防的学识文采颇为推崇,于是罗东又问起这论断的来历。

这位学子上下打量了一番罗东,好在罗东穿戴一身士子服倒也人模狗样的,颇有几分潇洒风范,这学子才没把罗东当成伪士子处理,低声告诉罗东:“这位兄台想必是初次来临安府吧,这论断可是太学中提倡的评议之道,太学的教谕可依据论断之才,来推荐学子入太学学习,所以此风在士子圈中颇为盛行。”

罗东这才明白,这时代原来官办的太学还是挺开明的嘛,竟然允许学生议政,不过看得出来,这议政也是要等到朝廷有大方向才能议论的,若是秦桧时代议论田赋重税,估计这结果就难看了。

这会儿台上两人还是你论我辩,颇为热闹,下面学子都很热血的加入了讨论,就连韩仪那厮这会儿在旁边跟人低声争议起来,一桌子人除了杨毅穿了件短袍,一看就不是读书人,此外,也就罗东坐的颇为安静,赵紫真听了几句就失去兴趣了,独自拿着酒杯临窗而眺。

楼钥坚持认为要扩大纳税范围,户分九等之外,还要把勋贵的土地一并纳税,吕祖谦和楼钥两人争论了一通,也没个结果,就坐下来喝口酒准备继续讨论,不过,楼钥一转头之时,却看到满桌子人就罗东并没有怎么言语,也起了好奇之心。

“在下浙东楼大防,敢问兄台高姓大名?”楼钥向罗东举杯示意。

罗东一看,这位自己不记得的历史名人跟自己打招呼,自然要意思意思,忙举杯回敬,答道:“在下罗东!”

“不知罗兄对于这田赋之议有何高见?”楼钥看罗东一副镇定自若的表情,便主动问道。

罗东见他跟自己搭话,也意料到他要问自己了,只是刚才他就没怎么仔细听这两个书生间的辩论,也就听了几个要点,要他有针对的发表看法,那肯定要穿帮,脑筋一转,笑着说道:

“楼兄,我在华亭市舶司的时候,曾听闻番商说起一句番国俗语——条条大路通罗马,这罗马呢,也是番国意大利的都城,这意思我想在下不说,楼兄也能理解的,农商税赋那是国之根本,但是民以食为天,我朝税赋源自唐之两税法,这税法自然是前人智慧的体现,不可轻改,但也不可不改!”

“不可轻改,也不可不改……”楼钥念叨着这两句,颇为惊讶的看着罗东。

罗东的天南地北的扯开话题,台下几个学子自然没听说过罗东的罗马之说,都有些奇怪的看着他,旁边的罗粉韩仪这会儿找到发挥的地方了,忙跟旁边的士子介绍,罗公子可是经学大师,对论语、大学这些儒家经典见解独到。

这下众士子对罗东肃然起敬,要知道能在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上见解独到,这时代,那只有一种途径,就是师从大儒,他们那知道千年之后,大儒的思想都被挖掘出来汇集成册,而罗东也就是信手拈来而已,即便只是些皮毛,那也是大儒的千年沉淀啊。

吕祖谦一改刚才和楼钥论断时挥洒自如的态度,转身恭敬的问道:“敢问罗兄,对这田赋之论可有什么高见?”

罗东脑筋急转,现代可没有田赋,只有税务局收税,不过农田税早就免除了,想了想自己网上看到的明清资料,倒是记得一些,想来应该比这唐代起源的两税法要先进些吧,便拱拱手说道。

“不敢言高见,只是有些个想法,这税法不可轻改,却也不可不改,那是因为我朝与唐朝已经大不相同,时代发生了变化,我朝之商业兴盛,百倍于盛唐,人丁兴旺,也数倍于盛唐,这农田赋税,我倒是曾想到两个法子,还将徭役户税一并考虑,当然这税法之变,牵涉国之根本,当谨慎而为!”

楼钥听到罗东一开口就是两个法子,也惊讶的说道:“罗兄真是大才啊,我等洗耳恭听!”

罗东看了看这厮一副热情和急吼吼的样子,心中暗想,怎么就不记得这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人物,确实没什么映象呢,难道不成是个喜欢打小报告之辈,真是失败,不过已经说道这里,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