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盗帅-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随着他的一句斩,立刻就有一位官员被推出来斩首示众。
法曹,斩!
士曹,斩!
别驾,斩!
长史,斩!
司马,斩!
杜荷前前后后竟然将城里上下所有官员一并当众处决。
府衙前滚落了三十余颗人头,鲜血染红的大地,沉重的气氛压在所有羌族百姓的心上,人人的眼中都露出了深深的惊恐惧意,仿佛眼前的少年是地狱里来的魔鬼。
杜荷面无表情的望着这一切,只要是官员都避不开这叛国的罪名,即便官职卑微的人无权过问大事,但依旧位于任上,等于同意的别丛卧施的叛国,所以该杀!
对于这种背叛大唐的异族,根本不需要有任何的同情心。同情心在他们看来,只会认为是大唐的软弱。
在给他们恩惠之余,也必需杀到他们怕,让他们不敢有反抗背叛之念!
杜荷处决了所有的官员后,也没有为难百姓,只是将他们放了回去,依旧让他们过着自己的日子。至于官员的家人,一律收监等待李世民的裁决发配岭南。
处理完阎州事情,杜荷又度领着五千兵马马不停蹄的赶往了诺州。
诺州刺史已经得知了别丛卧施的下场,不动声色的连夜匆匆逃了。
当杜荷抵达诺州的时候,整个诺州群龙无首,领地里的其他官员还不知杜荷在阎州的作为,个个都觉得莫名其妙。
但很快他们再度步入了阎州的后尘,诺州城里的大小官员让杜荷屠戮殆尽,一个不剩。
杜荷如此手段震撼了周边整个依附的异族,享受到了大唐仁慈的他们,面对大唐如此凶狠的手段,一个个都吓的夜不能寐,尤其是那些心怀叵测的异族首领更是人人为之心悸。
“这么说把利步利逃往了白兰?”杜荷得到了斥候打听来的消息。
斥候道:“把利步利是白兰族长的女婿,他除了逃往白兰别无他路可去!”
杜荷冷哼一声:“便是逃到天涯海角,我也饶你不得!来人传令全军,兵发白兰!”
第二部 为美而战 第102章 千里追杀
在松州的李绩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杜荷在阎州、诺州的作为,饶是见惯了杀伐的他也不由得呆立当场。
他早知杜荷此去会有大动静,但想不到他动静会如此之大。
“杀得好!”李绩霍然站起,一拍案几口中高声赞叹不止,一面称赞杜荷杀伐果敢,一面却又透露着对李世民的无限敬仰。
其实李世民任命杜荷为代理都督,他心底是有些不痛快的,倒不是嫉妒,而是怕杜荷坏了他的大事。
阎州、诺州的背叛,让他这位朝中大将有着满腔的怒火,此次出征本来就有心干杜荷已经干出来的事情,但李世民却将职权交给了杜荷。他担心杜荷年轻,不够心狠,不能给那些异族最为惨痛的教训。
如今事实证明,杜荷完全有能力担任这都督的职位,李世民确实拥有独特的识人之能。
“爷爷,青莲手段如此,虽是大快人心,但在朝中恐怕讨不得好处!”李敬业有些担心,自古以来文武分家,武将重杀伐,而文臣重仁德。
对于异族,文臣向来秉承仁德之心,杜荷如此手段遭到顽固大臣的反对是必不可免的。作为朋友,李敬业难免会为杜荷的前景而忧心。
李绩摇头叹了口气道:“这就是我儿不如人家的地方,大丈夫为人处世就应该当机立断,瞻前顾后又如何干成大事。杜荷此举或许如你所说一样得罪那些迂腐的大臣,但那又如何?只要皇上欢喜,那些迂腐的大臣还能翻得了天不成?”
李敬业点头道:“论才能,孩儿确实比不上青莲!”越是与杜荷接触,越是能够察觉到他的能耐,所以跟杜荷相交的年青一辈,都隐隐有以他马首是瞻的情形。
李绩哈哈一笑:“这点孙儿也不用灰心,杜家这小子是异类,将来的成就,你爷爷我都未必及得上他,比不上他并不丢人!”
正说间,李绩得到了杜荷出兵白兰羌,并且大破白兰羌的消息。
李绩会心一笑,道:“这小子真能闹腾,不过经他这一闹,那些依附我大唐却心怀叵测的异族混账可要睡不着觉了……哈哈……”
李绩心情畅快,大笑了起来。
把利步利舔了舔干枯的嘴唇,强忍痛楚按住臂膀的伤口,使它不再大量流血。回头看见杜字旌旗跟在后面,不由一阵心慌。
“混蛋,老子跟他们有何仇恨,难道非要将老子斩尽杀绝不可!”把利步利破口大骂,只恨的爹娘没有给自己多生一条腿,让自己跑的更快一些。
他咬紧牙关,擦拭着不断涌出的鼻血,努力抑制这心中的惶恐,懊恼不已,悔不当初,只恨听从别丛卧施的话,背叛大唐,以致落得如此田地。
自他跑到白兰羌以后,还以为能够安全,但哪想到在阎州、诺州大开杀戒的杜荷竟然为了他一人,领着兵马杀到了白兰羌。
白兰不是唐朝的附属,料想杜荷不至于乱来,但杜荷却以不容任何质疑的语气直接要求白兰羌族长交人,若是不交等同于大唐为敌。
为了自保,把利步利故意激怒白兰羌族长,让他与杜荷一战。
双方血拼一场,拥有八千兵马的白兰羌竟被杜荷所率的大唐军一举击溃,白兰羌族长都死在了唐军中一位少年的枪下。他见败局已定,慌不择路的奔逃。
面对他的逃跑,杜荷竟然再度尾随而至,而且越逼越紧,连续追击了两天两夜,根本不给他喘气的机会。
忽然后面传来阵阵喊杀声,把利步利扭头一看,不由目眦尽裂!
队伍后面不远处,绣着“杜”字的旌旗正在渐渐逼近。在长空上飞舞,仿佛化身为呼风的神兽,正要将自己一口吞下。
把利步利更为惶恐,猛挥马鞭,然而马鞭方举,跨下战马已双腿一软,跪倒在地,将他掀下马来,连续两天两夜的奔跑,他已经跑死了带来的两匹马,如今这最后一匹它也精疲力竭了。
把利步利连滚几下,仓皇爬起,对身旁仅余下的十余骑喝道:“将马给我,将马给我!”
十余骑互望了一眼,不约而同的分别往不同的方向逃跑了。
把利步利悲愤大叫,回过头来,杜荷已经领着百骑追赶上来,将他围困。
把利步利凶狠的瞪着面前这位年纪还显生嫩的少年,喝道:“为什么就这样不放过我!”
杜荷一脸的风尘,对于把利步利的疑问,斩钉截铁的道:“‘明犯大唐者,虽远必诛!’”
九个字,铿锵有力!
这话原至于大汉时的陈汤的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对于这九个字,杜荷深感认同,一个国家是否强盛,靠的不是嘴皮子,而是实力,是力量,是威信。
把利步利背叛大唐,将大唐州郡拱手让给敌人。如此卖国行径,更不能容。
无论如何,杜荷此番必杀把利步利。
所以,面对逃往白兰羌的把利步利,为了这九个字,他选择了追击,面对维护把利步利的白兰羌,为了这九个字,他没有退缩,直接选择了战!
征服了白兰羌,面对再次逃跑的把利步利,还是为了这九个字,他再一次没有任何犹豫的选择了追击到底!
他将大部队留在了白兰羌族部看守,自己领着百余人一口气追了两天两夜,奔袭了千里之地,擒得把利步利,为的也只有这九个字:明犯大唐者,虽远必诛!
杜荷一剑劈下了把利步利的脑袋,这才心满意足的下令回军。
这次的千里追杀,更是让依附大唐的异族真正见识到大唐王朝的手段,这种不惜奔袭千里,也要追杀唐朝叛徒的行为,更是给了那些异族敲响了警钟,告诉他们:背叛大唐,可以,但要付出血的代价,哪怕逃至千里外,也绝不放过,势必诛杀。
回到了松州,新任的松州都督已经上任,杜荷这代理都督也做到了尽头。
李世民也传来圣旨,让他们押解俘虏返回长安。
此战大破吐蕃,李绩声势已经隐隐有超过了侯君集的势头,杜荷更是因为千里追杀把利步利而名扬天下。
第二部 为美而战 第103章 功居第一?
经过长途跋涉,杜荷随军回到了长安,由于沿途要押送三万俘虏,行程耽搁了不少,走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抵达目的地。
看着巍峨高耸的长安城,杜荷有一种我胡汉三又回来的感觉,觉得这千古名都更是亲切。
刚至城门,乐队奏起了欢迎的乐曲,庆贺胜利的百姓早已等候多时了。
在去皇宫的路上,人民夹道欢呼喝采,鸣放鞭炮烟花,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气氛炽烈,沸腾着大唐百姓的感激和热情。
这可不是后事为了宣传而特别组织的,而是他们大唐百姓发自内心的呼喊,对于大唐雄风的赞叹。
李绩之名,被叫个不绝。隐隐约约,杜荷甚至听到了有人在呼喊他的名字,心中也倍感得意。
来到了朱雀大门,凯旋而归的七万余大军整整齐齐的排列成型,等候皇上的检阅。
没等片刻,李世民那身影出现在了朱雀门的宫城上。
“拜见皇上!”七万大军在李世民出现的那一刻,一起单膝拜了下去,呼声直上云霄。
李世民俯望着这浩浩荡荡的凯旋之师,高声呼喝了起来:“众将士平身!”随即仰天长笑了起来:“吐蕃小儿安敢欺我,诸位月余时间覆灭十万兵,以护我大唐江山,试问兵威如此,天地之间何人敢与相抗……”他大声自顾说着,说道了最后突然来了一句:“朕以你们为荣!”
短短的六个字,却引发了山呼海啸的反应。
近十万的大唐将士高举着兵器,发出了齐声的怒吼,“大唐!万岁!陛下!万岁……”声音甚至震动了九天,让天地都在变色。
杜荷忍不住用双手塞着耳朵,不得不说李世民这收拢人心的手法相当高明,放眼四顾,一个个的兵卒脸色无不兴奋的通红。
突然间,杜荷发现李世民那对虎目直视他而来,眼中尽是警告的意思,想起自己还有求于他,不得不放下了双手,举起了手,跟着欢呼了起来,但表情却不是那么的情愿。
在他而言,这种呼喊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经过将近一年的相处,对于李世民这位皇帝,杜荷还是相当敬重的,虽然他有点小气,不舍得将长乐公主、李雪雁一并嫁给自己,但无可否认他是一个好皇帝,是一个值得效忠的优秀君王。
在他的带领下,华夏必然能够占据世界之巅,这也是杜荷心甘情愿为李世民效力的最大缘由。
李世民下令犒赏三军,接着就是在大殿中接见了他们这一票有功大小将校。
在文武百官面前,杜荷跟在李绩、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等将的身后昂首阔步的走进了大殿,二十余名大小将军成了满朝文武瞩目的焦点。
杜荷也在百宫中见到了阔别近三月余的父亲杜如晦。
杜如晦目光与杜荷相碰,那深邃的双眼中有的竟是自豪,但随发现自己眼神与之相触后,眼中自豪即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严肃,很有严父的风范。
杜荷会心一笑,坦白的说杜如晦为人是冷了些,但实在不适合当一个严父。
“拜见皇上!”众将弯腰行礼。
“哈哈哈哈……诸位爱卿快快请起,请起!”李世民显然很是高兴,一脸的兴奋,几欲走下来亲自搀扶。
但见一个个将军都直起了腰板,也停下了脚步,喜道:“诸位爱卿无愧我大唐栋梁,交川道一役打的精彩漂亮,朕听得捷报,喜的是夜不能寐啊!”
“托陛下洪福,我等才能取得如此恢弘胜利!”李绩、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一个个的熟练的拍着马屁。
搞得后面站着的小辈一个个大眼瞪小眼,我们一个个的浴血奋战,取得的战果,关皇上什么事情。
还好李世民不糊涂,摆手笑道:“朕远在长安,胜利全赖诸将拼杀,朕哪有半点功劳!”忽的,他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笑容,道:“只是李爱卿这功劳簿上却让朕觉得有趣了!”
他翻开了功劳簿,念道:“左威卫中郎将杜荷……”
听了自己的名字,杜荷精神大振,附耳细听。
李世民念到这里,目光在群臣中扫过,最后定格在杜荷的身上,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了若有若无的笑意,然后才道:“于……战前献诱敌计,并直接参与计策拟定……撤退时,亲自殿后,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敌阵救得我军将士五百余众……与敌激战时,敌大将娘赤桑扬顿拼死反扑,连破诸军,中郎将指挥有方,领麾下兵卒覆灭攻势,并亲自击杀吐蕃第一大将娘赤桑扬顿,锁定胜局……别丛卧施、把利步利叛我大唐,情况恶劣,中郎将行代理都督职位平定内乱……白兰羌与吐蕃结盟,私藏我大唐叛逆,中郎将攻而破之……”
长长的功劳簿,似乎都记载着杜荷一路上来的功绩。
李世民瞄了杜荷一眼,又看了李绩一眼道:“李爱卿在功劳簿上说杜中郎将每每出计必能切中要害,虽年纪轻轻,但勇而有谋,为人处事又果敢决断有其父之风,功居第一。”
“呃……”杜荷有些傻眼了,他并不否认自己确实立有大功,但这第一却不敢当。
李绩指挥有方,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困死吐蕃兵,不放走一人,仅凭这点就不逊色杜荷所立战功,何况他是三军统帅?
“皇……”杜荷正欲开口,却见李世民暗中给他使了一个眼色,似乎让他不要说话。
“朕很好奇,尔等多为身经百战的名将,为何让一后辈抢了先!”李世民若有所指的说着,目光望着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三将。
执失思力、牛进达都属于直性子的大将,杜荷处理阎州、诺州的手段很的他们胃口,而刘兰也因杜荷救他五百兵卒对他感激在心。
三人皆对杜荷抱有好感,加上杜荷表现确实出众,也齐声赞叹杜荷年少有为,对他领第一功虽觉诧异,但也未有反对。
杜荷却道:“皇上,这功,臣可领不得!交川道一役李大将军指挥若定,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困死吐蕃大军。这份能耐,臣是万万不及!况且这打仗并非一人之功,而是三军出力,臣一人若是身在战场,又能干出什么事来?”
虽不知李世民在打什么主意,但杜荷才不屑冒领他人的功绩。
是他的,谁也别想抢,不是他的,他也不屑冒领。
这是基本的原则!
这拂了李世民的面子,李世民非但没怒反而大笑了起来,问左右道:“诸卿以为如何?”
第二部 为美而战 第104章 升官了
杜荷两眼睛瞪做了一处,不知李世民在玩什么花样。
但见长孙无忌走出来道:“陛下圣明,慧眼识英杰,臣等佩服!”
然后一个个的类似如褚遂良、令狐德棻、于志宁、张玄素、赵弘智等一大帮文人逐一出列说了一写赞美李世民,夸奖杜荷的话来。
李世民得意的哈哈一笑:“朕便说了,这杜家小子虽然年少,但虚怀若谷有大将之风,绝不会居功自傲,恃宠而骄的,这点朕可以确信!”
听到这里,杜荷也明白过来了,原来自己中套了。定是那些家伙在李叔叔面前搬弄是非说什么自己年纪还小,少不懂事,需要多多锤炼方能成大气,若是奖励过甚,容易恃宠而骄等等一类有的没的东西。
然后李叔叔就说了一大堆自己的好话,见说服不了群臣,于是就来了这么一个试探,夸大自己的功绩,好让满朝文武都知道自己有那个虚怀若谷的大将之风。
李叔叔的那个眼神也不是给自己看的,而是做给群臣看的。
想明白缘由,杜荷也赞叹李世民手段高明,这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借用那些个文人的话来打倒他们,同时也赞美自己一句虚怀若谷有大将之风。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封赏,李绩作为三军统帅是众望所归的第一功,只是他已经居于十二卫大将军了,赏无可赏,李世民也只能嘉奖了他几句,给了他一切物质奖励,增加了一点点的封地,感觉有点点不值得。
不过以李绩的身份要想晋升那只能晋升兵部尚书,或者宰相了。
兵部尚书有侯君集拄着,宰相,李绩暂时还不够格,也只能如此。
至于杜荷屈居第二功,这点无有异议。
得到了李世民的点名褒奖,沉声道:“杜荷年少有为,年经至斯能立此奇功,古来唯有大汉霍去病可以比之,加封忠武将军兼职左威卫中郎将,特封万年县子,领军飞骑,驻守宿卫宫禁。”
对于这一封赏,群臣都有些傻眼了。
还以为会给杜荷什么样的官,不过就是区区忠武将军,万年县子嘛,一个个也不在意。
毕竟忠武将军是武散官,虽挂着正四品上的头衔,但只领俸禄而没有实权,阶卫虽高于左威卫中郎将,但还不如左威卫中郎将。至于万年县子,也不是很高的爵位,只是万年县就在长安附近,属于黄金地段,能看出李世民对杜荷的宠爱,也不是什么大事!
故而一个个也未反对。
唯有有心人将目光留意在了领军飞骑上面。
这飞骑是什么?
杜荷自己也有些傻眼,对于李世民的奖赏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领军飞骑。在他的印象中唐朝却有一个飞骑的机构,但似乎还没有产生。
长孙无忌再次走了出来,“皇上,这飞骑是何物?”
“呀!”李世民一拍大腿,低呼了一句道:“朕都糊涂了,竟还未说明呢!也没什么,只是元从禁军一直无良将率领,有些荒废了。故而朕将元从禁军﹐改名飞骑﹐隶属左威卫!”
长孙无忌傻眼了,唐初以随李渊起兵太原的部分将士置北门屯营﹐所领兵号为“元从禁军”,这“元从禁军”虽有些荒废,但有四千兵马。
李世民将“元从禁军”交给杜荷,让他驻守皇宫摆明了已经下定决心要培养杜荷为大唐新一辈的战将了。
杜荷官职未变,官职虽低,但麾下兵卒却从一千飙升到了五千,实权很大!
“这恐怕……”长孙无忌想找借口反驳。
但李世民却挥了挥手道:“论才,论能,论功绩!杜卿皆有资格,朕意已决,无需再言了!”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脸上以现怒色,赶忙闭口不言。他狡猾似狐,心知在这里触怒李世民并没有任何好处!
余下的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李业诩、李敬业等将也各有封赏,便是杜荷麾下的罗通、房遗爱、王德正也各自得到了应有的奖励。
不得不说李世民在赏罚上却有一套,所有出征将士都心服口服,至于出征兵卒获发三倍军饷,也是皆大欢喜。
随后李世民更是宣布当晚举行国宴,在两仪殿犒赏他们这些个凯旋大将。
面对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吃了近三个月粗食的杜荷馋的口水直流,当即也不顾形象的大快朵颐。其他人跟他没两样,一个个都开怀大吃,想将这些日子受吃的苦通通给补偿回来。
吃饱喝足,宴席散后,杜荷本欲回家见见阔别已久的母亲,却让李世民让人叫到了甘露殿。
“见过李叔叔!”杜荷走到了近前。
李世民亲自走下来将杜荷扶起,长笑道:“你这小子果然没有辜负朕的厚望,这第一次上战场便有如此成绩,那霍去病也不及你!尤其在阎州、诺州一事上的处置手段,更是无愧朕的任命你为代理都督的心意。”
李世民在登基以前,本就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对于杀伐之事,引以为常。登基之后,因干略无双,将巍巍大唐治理成了当世最强大的帝国,万邦臣服,更是让他有种俯仰天地的感觉。
但阎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的叛离,让他那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践踏,心底已然觉得异族不可信,必需予以严惩。
杜荷在阎州、诺州的杀伐正和他心意,尤其是千里追杀史把利步利,更是让他赞叹不止,为此高兴的夜不能寐。
尤其是这些日子,周边十数异族纷纷来遣使朝见,更是让他觉得杜荷说的不错,对于异族除了施以恩惠之外,还必须要以威相加,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老实听话。
见李世民高兴的有些过分,杜荷好奇问道:“不知李叔叔还遇上什么喜事,也让小子分享一下!”
“朕确实高兴!”李世民回到位子上坐了下来,笑道:“这也算是沾了你小子的光!在过不久就是春节了……”
李世民的话让杜荷怔了怔,战场上行军打仗是最容易忘记时间的,他九月份出征,历时将近三个月,算算时间,可不就快春节了。
定了定心神,却听李世民自豪的笑道:“每年春节,周边异族无不遣使团来我大唐朝贺。以往各族朝贺只是形势,并不显得隆重。但如今让你这一杀,各地异族人人惧惊,根据四方传来的消息此番来贺的各族使团规模尤其巨大,初步估计,所有的使团加起来不下上万人,远胜以往。今年的新年,万邦来贺,这绝对我华夏有史以来最大的盛况!”
杜荷听了也为之动容,为之自豪,心底也突然萌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
第三部 勇者斗 第105章 勇者角逐
面对即将万邦来贺的大唐,杜荷心中自有无限敬仰。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也只有盛唐时期拥有这个荣耀了,脑中不由的想起新年后的那万名异族一同朝见,跪拜在李世民面前的景象,那是何等的壮观。
同时心底也萌生了想法,难得那么多异族聚集在一起,不乘此机会炫耀一下大唐的强盛,威胁一下这些下等国家,让他们知道我大唐天朝的雄风,那多可惜呀。
只是想起历史上诸多君王示威的方式,也不由得一阵泄气。
为了炫耀示威,有的帝王特地下令穷人不许上街,街道上的大树要以绫罗绸缎附体,百姓贩卖物品,减价十倍,甚至还特地的要求地方酒肆客栈免去他国使团的用餐费用。
这是最可恨的劳民伤财,根本岂不到威慑的作用。
他漫无目的的想着突然想起了后世的奥运会、亚运会,这两个世界性的大型活动,心思就动了起了,喜叫道:“李叔叔,小子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说不当说!”
“当说,当说,朕最喜欢听你这小子脑中的那些新奇想法!”李世民来了兴趣,更是吩咐下人搬了张马扎来,让杜荷坐在他的面前说。
“正是因为我大唐威震四夷,故而才有今日的万邦来贺。不趁此机会威慑一下各族,岂非浪费了这大好契机?”
面对杜荷这一问,李世民也并非没有想过,只是关键在于如何威慑,如何威慑到点子上既不能暴露大唐总体的实力,也能够起到很好威慑的效果,关键还要在于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大唐的那种博大的精神,海纳百川的气度。尤其是这点,最为重要,“朕也有过想法,但却无从开始,你有什么好的提议?”
“比赛!”杜荷说了两个字,“李叔叔可以举办一场国际性的运动会!”
“运动会!”再次面对杜荷口中的新鲜词语,李世民这位大唐皇帝眉头皱了起来,眼睛瞪着他似乎在说“啥是运动会,给朕说明白了!”
“这个运动会就是运动大会!”见李世民隐隐有爆发的迹象,杜荷忙道:“就是我们元宵一样,元宵会有花灯,会有点爆竹、放烟火等项目,而运动会就是将十数项类似于射箭、骑马、摔跤、角力、比武等等显示个人实力的比赛项目融合在一起的大会……”
杜荷说到这里,李世民已经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眼中既有兴奋,又有严肃。
“这里李叔叔就可以邀请前来的异族参赛,用他们的神射手与我大唐的神射手比箭,用他们的勇士与我大唐的勇士比武,胜利者李叔叔可以册封他为冠军,并且给予奖赏。据我所知,异族因为生存的环境恶劣,他们大多崇尚个人英勇,重视勇士,敬佩勇士。只要我大唐能够全面夺冠,异族们自然会因为我大唐多豪杰多勇士而心存佩服忌惮。”
李世民手指不断的在桌案上敲打,一下一下,很有规律。
杜荷知道这是他自我思考的一种习惯,也未出声打扰而是在一旁静静的候着。
“你的想法很好,但要知道射箭、骑马、摔跤、角力这些都不是我大唐的强项。这运动会一开,我们大唐未必能够取得优胜!”李世民考虑的方向很正确,但却已然误入歧途,走进了死胡同。
杜荷能明白李世民的顾虑,作为天底下最强盛的国家,他不能输,所以他怕输,怕丢了大唐的颜面。作为一个农耕民族,在射箭、骑马、摔跤、角力上都有着先天的弱势,所以大唐未必能够取胜。
杜荷会心一笑,直言问道:“李叔叔这是怕输?”
李世民巨震,虎目直愣愣的瞪着杜荷,良久才长叹道:“也只有你这小子敢如此的跟朕说话。怕输?也可以说是,可以说不是,朕怕的不是输,而是输不起,朕担心丢了我大唐的颜面。”
“我觉得李叔叔走进了自己设下的迷障!”杜荷笑道:“叔叔并没有领会到运动会的真正意义,其实输了又怎么样?只是个人胜负,我大唐的实力摆在那儿,即便是输了也绝对不会有那个国家敢小觑我大唐。但如此一来,却给大唐所有的百姓敲了一记警钟,我大唐百姓人人以身在大唐为荣,若知在箭术、马术不如异族又会如何?若是我,必然苦练马术、箭术,以报失败之耻。如此还有鼓动百姓自强之意。更何况,我大唐泱泱大国,论弓马武艺,未必会输于异族!李叔叔为何不对自己国家的勇士多一些信心?”
李世民眉头舒展,犹如避开云雾见青天,笑道:“你说的对!朕扫平天下,今日却担心一时胜败,实在不该!何况,我大唐也未必会败!”
李世民想通了一切,杜荷也松了口气,继续道:“李叔叔,这运动会是小子的偶得想法,但未必不是长久之计。您大可在军中推广,让军中兵卒萌生争胜之心,也可在天下推广,让我大唐有一技之长的能人能够一展所长,既可以鼓动百姓对于弓箭、马术的热忱,也能在民间挑选出奇人异士为我大唐所用!”
“朕也有此意!”李世民是何等人物,论目光长远,天下不做第二人选,早在明白运动会妙处时,已经动了这个心思:“明日早朝,朕便会向群臣宣布此事。运动会如科举一般,三年一次,以鼓励百姓尚武精神。明日朕也会广派使者通知各国使团,让他们各回本国调来各国勇士与我大唐一教高下。”
李世民此刻是自信满满,大有指点江山的气概!
杜荷又谄媚般的根据后世奥运会、亚运会的一些注意项目,提出了至关重要的建议,两人整整谈论了三个时辰,这才罢休。
李世民心满意足,对杜荷越看越是欢喜,笑道:“你小子果然非等闲之辈,有诸多的奇思妙想,朕果真未看错人!”
杜荷心中诽谤,他这话也不知是自我赞美还是称赞自己这位惊世奇才。
“只是这运动会,听起来有些不顺耳,不如叫勇者角逐吧,属于勇者的比赛,你看如何?”李世民提了一个建议。
杜荷也觉得运动会这称呼并不适合古代,勇者角逐恰好适合,笑赞道:“李叔叔圣明,小子佩服!”
李世民也露出了微微的自得。
杜荷搓了搓手,笑道:“李叔叔,你看小子给你出了那么多好主意,帮了你那么大的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