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盗帅-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松赞干布正欲下令,却听支赛当汝恭顿道:“赞普莫急,小心有诈。唐人用兵多喜欢以诈取胜,不可不防!”

松赞干布亦觉有理,冷静了下来,沉声道:“究竟如何,一探便知!”

他们走进了营地,但见战场上尸横片野,鲜血浸透了军营的每一寸土地,形成了一大片令人作呕的暗红色泥沼。无数残缺不全的肢体、碎裂的头颅与折断的兵刃横七竖八地散落在军营四方,可见战事之惨烈。

吐蕃兵将早已搜寻过了,并未有敌军的动向。

松赞干布等人放心的进入火场,但见四周凌乱,许多大件的东西都丢散在四处,熊熊燃烧的物品竟是一袋袋的稻米粮草。

“看看是不是真的!”松赞干布急切大叫。

诸多兵卒远远以长枪刺破麻袋,白大透亮的稻米一颗颗的滚落了下来,看的吐蕃诸将眼睛都直了。

他们高原气候寒冷是种植不出大米的,但作为吐蕃贵族,香喷喷的中原大米也不是没有吃过,见这一袋袋的大米,有的口水都落了下来。

“还不快灭火,追击!”松赞干布幡然醒悟,唐军连大米都不要了,可见他们的的确确已经是强弩之末。此刻不追,待他们逃回交川城后一切晚矣。

松赞干布不再犹豫,留下一万兵马留守松州灭火,余下八万五千兵卒马不停蹄的追击唐兵去了。

吐蕃军一路尾随唐军的影子,他们来到了一处险要的山坳,这里地势险要,若唐兵藏兵于此,他们贸然入内,必遭灭顶之灾。

松赞干布心中起疑,停下了大军,派擅于攀越的劲卒四散搜索,却发现空无一人。他暗骂一声,继续追击,但因耽搁许久,强行半个时辰,才发现唐军的影子。

过不多时,吐蕃军又来到一处险要之地,这里比前一个险地逊色许多,但若埋藏唐军也能够他们吃上一壶的。

松赞干布本不欲理会,支赛当汝恭顿却道:“虚虚实实,正是唐人惯用的伎俩,不可不察!”

松赞干布再次停下来探查,结果依然没有任何发现,不得不瞪了支赛当汝恭顿一眼,继续追击去了。

因这一次耽搁,他们再一次错过了追上唐军的机会,勉勉强强的才再度发现唐军的影子。

还没到一个时辰,他们再一次遇上了险地,这一次尤为凶险,较之第一回遇上的地势更加凶险十倍。若有唐兵埋伏,贸然进入将尸骨无存。

松赞干布不敢冒险,不得不再一次派人入山搜索,忍不住破口大骂道:“混账东西这是什么鬼地方,如此险峻!”

支赛当汝恭顿也是一脸的无奈,答道:“剑南道属于巴蜀境内,巴蜀山道自古多险。”

“在这地方平白耽搁时间,我们怎能追上唐军?”松赞干布不耐烦的神色以显面上。

这一次依然没有唐朝的伏兵,因为再三耽搁时间,吐蕃军已经无法发现唐军的踪迹,只能凭借脚步判断。

追赶了大半个时辰,一处似险非险的山地出现在吐蕃大军的面前。

这里经过的人工开凿,山道宽广,大军足可运转,但四周却是林木繁茂,可以藏兵。

松赞干布这一次并未停下,而是直接下令进军!

他们已经跟丢了唐军的踪影,若在停下浪费时间,永远也别想追上唐军。

支赛当汝恭顿本欲制止,但转念一想,前面如此多的险地唐军都没有设伏,又岂会在这种不是那么险要的地方暗设埋伏,故而也未再开口。

第二部 为美而战 第098章 瓮中之鳖

交川道!

杜荷坐地调息了片刻,恢复了一些因连番战斗而损耗的内息,得到了吐蕃军即将到来的消息。

休息了片刻的兵士们都也束好甲胄,一个个将防止发出声音的树枝咬在口中,纷纷进入预定埋伏地点隐蔽起来。

距离松赞干布到来还有小半个时辰,罗网已经张好,只等猎物自己投进来了。

午时左右,东南方向的树丛中尘土徐徐升起。

杜荷心中涌出一股兴奋与激动:松赞干布终于上钩了!

一路上来杜荷玩的是心理战术,通过对地形的熟悉,不断的引吐蕃军上钩。

他以三处便于藏兵的险地特地拉开与吐蕃军的距离,让松赞干布产生一种错觉,让他觉得停下来搜索只是浪费时间,反而在不断的拉大距离,会导致他们跟丢了唐军。

面对即将已经失去踪影的唐军,松赞干布他们对于这不算险地的山谷,自然不会再浪费时间停下来搜索。

却不知如此正中了杜荷、李绩合力策划的妙计。

看着吐蕃大军渐渐出现眼前,杜荷全身血脉都已沸腾,血液冲上他的面颊和头顶,一颗心碰、碰、碰……好像要从腔子里蹦出来似的。

树叶在微风中摇曳,发出了“沙沙”的声响,吐蕃军急速行军,并没有在意左右是否存在伏兵。

吐蕃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了伏击圈,杜荷看着一步步被诱入瓮中的吐蕃,心中的焦虑难以用笔墨来形容:只觉得时间过于缓慢。

左右望了一眼,见罗通、房遗爱等人与他一般,一个个的也露出了紧张的感觉。

在这决定胜负的瞬间,如此感觉谁也无法避免。

强烈阳光从树梢的缝隙中透下来的,听着浓绿的树荫中传来鸟儿嬉戏打闹的叽喳声,谁又能料想得到,再过一会儿,如此宁静美丽的树林就要变成血肉横飞的战场?

突然,山坡下的一道人影吸引了他全部注意力:那是对面的敌军阵的一名特殊将领,二十岁年纪上下,身披鱼鳞甲,甲胄的制式非常古老,甲胄前后的甲片用的竟然是金片。他腰干如标枪般笔直,厚重的金甲依然掩盖不了他剽悍的体型和雄壮的气魄。

虽不能肯定他就是松赞干布,但可以肯定该人必是敌酋之一,在军队里属于的重量级人物。

吐蕃军终于完全钻入唐军的口袋,杜荷已经握住了盘龙剑柄,只等着李绩率先发动进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忽然西面山道深处号角与战鼓猛地响起,无数的旌旗涌出……李绩终于动了!

他这一动立刻带起了连锁反应,埋藏在左右山上的唐军如雨后竹笋般的冒了出来,将近八万唐军依次冲出埋伏圈:他们的呐喊声汇聚一处,喊叫声像潮水般往山脚下涌去,士气昂扬沸腾至极点。

近十万唐军齐声呼应,轰传四野,天地变色。

树林中无数的鸟儿受到噪音的惊吓,扑着翅膀飞上天际。一时间人喊马嘶、尘土飞扬,适才的宁静与安详不翼而飞,已全然被混乱与嘈杂所取代。

“砰砰澎澎!”

早已准备就绪的唐军往山下丢下了一罐罐的火油,一捆捆易燃的茅草干柴,火箭射出,大火伴随着吐蕃兵的惨叫冲天而起。

唐军立于山坡两端,以利箭、滚石、檑木等武器向下投掷,一时之间,尘土漫天,轰轰着震耳,声势骇人之极。

吐蕃军显然未有料到唐军埋伏于此,一个个的都被打的措手不及,乱作一团。

杜荷也从隐蔽从现身,见状纵声长笑:“吐蕃蟊贼们,今趟小爷若不叫你一败涂地,以后我杜荷的名字就倒回来写!”他嗓音不大,但内力不俗,在这喧闹的战场里,却可传入下方吐蕃兵卒耳中。

火势渐熄,杜荷长剑遥指,当先冲下山去。

己方大军千里而来,并未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正是疲乏之旅,如今士气如虹,若耽搁时间,只会令气势衰竭减弱,所以趁敌人此际阵脚未稳、混乱之时,挥军强攻,正深合用兵之道。

李绩身经百战也明白此理,在同一时间里,亦传达了进攻的鼓声。

士兵们应鼓声声从草丛里、树洞中阴影下跃出。魂飞魄散的吐蕃兵还未来得及停下脚步摆出防御的姿势,就已溅血倒下。

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李业诩、李继业等将,一个个的也势如猛虎的从山上冲下了去,万人齐吼,轰鸣震天,整个战场一片惨烈。

由十组各三千人组成的先锋队伍,有组织地朝山坡下地敌人冲刺。只要在这宽广的山道间将吐蕃兵截成数断,让他们首尾不得相顾,即便这里的地形并不险要,依然能够将他们围困全歼。

树林中山道下喊杀、怒吼、惊呼和惨叫此起彼伏,兵刃交击的清音中夹杂着骨肉分割断裂的闷响,鲜血染红了树林中的草地。

杜荷俯冲而下,将盘龙剑含于口中,双手从腰间布囊抓出了一把箭头,双手连环,逐一射出。

早已知道杜荷有此绝技的唐军兵将,此刻再次目睹这一神技,也情不自禁的发出由衷的惊叹,不得不服。

内力加持的暗器,比弓箭只强不差,准心更毋庸多言,箭头如长了眼睛似地,纷纷射向人体要害。连射倒十数人后,他手握盘龙剑身体腾空而起,舞着铁血十二式迎着人海热浪砍杀过去,长剑挥舞,剑光四射,大开大合,来往间势不可挡。

有一吐蕃万夫长将他如此屠杀自己麾下兵卒,义愤填膺,舞动着狼牙棒猛冲了过来。

杜荷冷冷一笑,施展轻功,往前纵跃,三丈间距眨眼即到。他长剑至下由上一削,剑划破了他的铠甲,割破了他的胸膛,血“噗”的一下,溅射了出来。

吐蕃万夫长不可置信的瞪圆了眼睛,依旧高举着狼牙棒,往后倒了下去。

即便死了,他依然不知自己是怎么死的,对方明明在他三丈开外。何故一眨眼就逼近身前,让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给了他一剑。

莫不是这个唐人会缩地妖法!

他人既以死去,自然永远都不会知道了。

战斗还在继续,但胜负却在松赞干布步入陷阱的那一刻早已决定!

第二部 为美而战 第099章 击杀敌大将

大战拉开了序幕。

七万五千吐蕃兵已经让杜荷、李业诩、李敬业、尉迟宝林等十名小将各领着三千突击队将他们整整分割成了十一段,致使他们首尾不得相顾,诸将无法配合,命令无法统一,只能各自为战。

大将执失思力、牛进达分别挽扼山谷的前后通道,让吐蕃大军前不得进,后不得退。

李绩位于山坡上,环顾战场,战场上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眼底。

何处需要增援,何处需要轮换,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

面对不成建制,各自为战的吐蕃兵,准备万全士气高昂的唐军自然是占尽了优势,其中表现最好的莫过于杜荷这支小队了。

杜荷盘龙剑上下挥舞,在敌群从中大杀四方!

罗通更是夺了一匹战马,舞动着混铁枪,当真如霸王一般,所当披靡。

房遗爱最是了得不过,那百斤的陌刀一劈下去,他刀下的人已经不是死不死的问题了,而是成不成人样的问题。运气好的,让他当众从头到胯下劈成两段,运气差的,较他拦腰斩成两截,上身不死,由至爬动,五脏六腑以及肠子滚落一地,惨不忍睹。

范元辰、王德正较之三人,略显不足,但也是久经战场的人物,一刀一枪,在敌众中也杀的不亦乐乎。

李绩捻须赞叹,杜荷年纪轻轻身旁就以聚集了一伙能人异士,果然不凡。

突然间他发现在吐蕃军中段,早已七零八落的吐蕃大军,居然展开了反击。他们在一位身着金甲带着鬼头面具的大将带领下左右突杀,不断的聚集着散落的吐蕃兵卒。

那名金甲大将神勇异常,不知疲倦地大呼酣战,不知突破了多少重围,斩杀了多少兵将。从最起初的三百人,逐渐越聚越多,最后变成了一群。那些零零星星被围困的吐蕃士兵,就像小溪一般,逐渐汇集到金甲大将的军旗下,重新形成了汹涌的江河。

李绩不为所动,熟练的舞动旌旗,指挥着兵马截击,务必要将这股逐渐强大的反击势力挽杀。

但似乎收效甚微,只因对方兵卒人人孤注一掷,个个不要命的猛冲狠杀。这股置于死地之后而无视一切生死的兵卒在这最后当头爆发出了十倍于己的惊人力量。

李绩指挥抵挡的兵卒竟然让他们一一击破,转瞬间对方已经聚集了三千残兵,生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

必须将反击的势头压下!

不然让吐蕃兵卒生出一线生机,那些困兽犹斗的绝地反击会让唐兵付出更大的伤亡,甚至还有让他们突出重围之险。

李绩在心底盘算着:见金甲大将又度突破了唐军的一层防线,眼中一亮。

金甲大将即将对上的是将吐蕃大军死死掐断的杜荷所部。

当即舞动令旗,以旗语事先将情况告诉杜荷,让他早做准备。

李绩的令旗通过层层旗手传到了杜荷耳中。

杜荷略微一怔,想不到事已至此,吐蕃还能发动像样的进攻,忙施展轻功踏着陡峭的山坡来到高处,往东方望去。

是他?

那金甲大将正是杜荷在潜伏时注意到的二十许上下的了得人物,只不过此刻他戴上了面具,以看不清他的真容。

此时那金甲大将正领着三千余人,势如破竹的往己方冲来,气势惊人。

略一沉吟,杜荷高声喝道:“明达,你前方有一金甲大将,相当了得,你去会会他!遗爱,你领陌刀队跟在明达身后,务必挽扼金甲大将身后的那三百骑兵。”

他眼中神光闪动,在这关键时刻,他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他以看出金甲大将是这支反抗部队的主心骨,只要钳制住了他,必定能够压下这支反抗军势头,金甲大将身后的三百骑兵是真正的主力,属于精锐中的精锐,只要锐气消散,这支反抗军将不足为虑。

罗通正愁找不到好对手,听杜荷如此一喊,当即挺枪跃马,四处找寻金甲大将的身影。

房遗爱对于杜荷唯命是从,根本不问缘由的领着陌刀队跟在了罗通的身后。

罗通环顾四野,突然就看到一顶狰狞的鬼面具,裹着一股风的金甲大将突破面前的层层兵马笔直地向自己冲过来。

咧嘴一笑,眨眼的工夫,人已经冲入了两丈之距。

毒龙一般的铁枪瞬间就点在金甲大将的头盔上。

金甲大将反应极快,转戟侧身,笨重的大戟横扫过去,这一出手,竟是以命搏命的打法。

罗通冷冷一笑,长枪连消带打,将大戟的力量通通卸了去:自从在军营里一招败给房遗爱后,他便开始研究杜荷这卸力的功夫。他本是武学奇才悟性极高,何况常与杜荷比武,对于他的招数颇为了解,还真让他创出几式卸力的枪法。或许没有杜荷那般精妙,但也有一些神韵,顺利将对方的大戟荡了开去。肩膀一动,掌中铁枪仿佛化做一条大蛇,似曲实直,右向左横扫而至:这一枪来得好快,根本就不急金甲大将反应就到了他的眉梢!

金甲大将被逼无奈,只得身体微微后仰,在吐蕃兵将惊呼声中,铁枪从额前不到一寸的距离掠过,刺断了一撮飘荡起来的辫子。

金甲大将陷入苦战,身后的三百骑兵大敢焦急,纷纷如疯似狂般的猛冲上来。

一道亮丽的银光划过长空,房遗爱上前迈了一步,陌刀直劈而下,“砰”的一声,陌刀砍在了其中一名骑兵的胸口上,陌刀去势不减,继续下压,骑兵战马支持不住,轰然倒地,人马惧死!

其他陌刀兵并没有房遗爱这股神力,但陌刀源于汉朝的斩马剑是专门克制骑兵的利器。

那三百骑兵固然骁勇,但遇上属性相克的陌刀队,却再难发挥自身实力。

尤其是冲在最前头的房遗爱,他的陌刀威力绝伦,一招下去,人马无存,可偏偏穿着一副如乌龟一般的甲壳,大刀长枪砍刺在他的身上最多留下深深的印迹,实难透甲而入。

在杜荷的安排下,已经顺利的制止住了这股反抗力量。

金甲大将在罗通的枪下险象环生,三百精锐骑兵受到了陌刀队的钳制,余下三千败卒也被范元辰、王德正重点对待,这股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反抗势力,顺利让杜荷镇压了下来。

突然那些骑兵纷纷下马,他们并不与战,而是以身躯来缠着罗通、房遗爱。

罗通的战马前腿让一个兵卒死死抱住,动弹不得,罗通连在对方背心刺上十枪也无济于事。

陌刀属于长兵器,陌刀将让一群疯子贴身抱住,一时也施展不开。

金甲大将得他们之助,竟然大呼着突出了重围。

杜荷见此一幕,冷哼一声,“岂容你逃脱!”由坡上凌空飞下,将体内所有内力都灌注于盘龙剑,对那金甲大将射了出去。

寒光如流星般闪过,金甲大将回大戟一挡,大戟直接断为两截,盘龙剑透胸穿出后背,带着他的身体深深的插进了山道旁的山石中去,毙命当场。

拜谢了!

第二部 为美而战 第100章 代理都督

便在杜荷飞剑杀了金甲大将以后,见到这一幕的吐蕃兵无不惊惶,彷徨无错,士气徒然大跌,纷纷哭喊的高叫着。

杜荷压根听不懂他们叫些什么,但却明显的看出了他们因此而士气大跌,再无抵抗之力。

李绩也看出了问题所在,传令三军全部出击,收拢包围圈,展开了最后的战斗。

直至次日正午,吐蕃军再无反抗者。

这一战他们打了整整一个昼夜!

除了投降者,唐军诛杀了所有负隅顽抗的敌人。

李绩在护卫兵的保护下步入了战场,径直往杜荷所部走去。

“可是松赞干布?”李绩问道!

杜荷摇了摇头,在他杀死金甲大将后,立刻就挑开了他的鬼面,那是一张中年人的脸,而且长满了络腮胡须,根本不是原来见到的那二十余岁的青年。

“想必是他故意冒充松赞干布,以吸引我军注意,好掩护松赞干布混在兵卒中逃跑吧!”杜荷心下有些懊恼,若真能擒杀松赞干布,大唐以后的劲敌吐蕃也将不复存在。

“无妨!”李绩冷哼了一声道:“本将就不相信他能飞到天上去不成!”

“难道!”杜荷心中涌现出一个可怕的想法。

见杜荷闻讯的目光,李绩自傲的说道:“此役我军困死吐蕃,激战一昼夜,无一吐蕃兵能够突破我军防线!”

杜荷也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太牛了,以不到八万人围困几乎数量相当的吐蕃兵,竟然没有放走一个,着实是让人惊叹的成绩。

李绩无愧是大唐著名的战将,果真了不得,了不起。

是役来袭的七万五千吐蕃兵,全军覆没,七万五千大军阵亡四万余众,余下者尽数归降,伤亡惨重之极。这也是松赞干布平生第一次败战。

而唐朝方面,仅仅折损了六千余,胜得不可不说是轻松漂亮。

杜荷虽是首次上战场,但他在这场战役中的地位却可用“举足轻重”四个字来形容。

可能当真是出鬼了,即便到最后李绩也没有发现松赞干布的影子,也许已经逃了,也许在乱战中死了吧,暂时是无从得知了。

毕竟战场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四万多具吐蕃兵卒的尸体,毁去容貌的不在少数,又不知他独特的特征,更不可能一具一具的耐心探查,也只能作罢。

这战事一结束,李绩立刻就派遣大将军执失思力进攻松州,余下的万余松州守将得知主力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后,哪里还敢多停留片刻,纷纷弃城而逃。

执失思力本人所率的兵马也因激战一夜无力追赶,但在此之前他却曾派一支小队袭击吐蕃粮道。于是,立刻传令那支小队尾随追击。

劫粮队伍只有三千余人,但大唐兵卒勇悍对上一万士气低下只知奔逃的兵卒却是绰绰有余。

追击了整整三日,也取得了斩首千余的战绩。

吐蕃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出后,威震了整个南方。

象雄国、南诏、泥婆罗等国家个个都吓的抖了三抖。

大唐的强盛他们只是耳闻,但从来没有见识过,可吐蕃的强势作为邻国的他们却知道的一清二楚。但大唐仅仅只是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让吐蕃的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这份能耐可不是这些小国能够相提并论的。

松州城内!

交川道一役,打的极为漂亮也极为凶狠。

除了杜荷依仗一身出神入化的轻功没有受伤外,其他人多多少少都有些伤痕,便是罗通这类高手也不例外,房遗爱虽依仗铠甲之固,免去了许多打击,但在铠甲衔接的薄弱处也不免受到一些伤害。

也因如此,杜荷悲剧的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诸将中唯有他一人没有受伤,不需要休养,各种事情不免落在了他的头上,由他处理。

每每看着在城里闲逛聊天的狐朋狗友,他心底气就不打一处来。

只能每天都嚷着要李继业还钱,只有看他求饶的表情,心底才会好过一些。

这日一大早,杜荷又让李绩叫了去。

杜荷来到都督府,一进大门就开口抱怨道:“李叔父,你老就不能让小侄歇着点,小侄累啊!”

李绩笑眯眯的说着:“能者多劳嘛,你放心,你的功绩我会一一记在功劳簿上,少不得你半分。对了……这里我刚刚收到了两封有意思的请帖,你看看!”李绩笑容满面,但杜荷却看出了他这笑容有股笑里藏刀的味道,很阴险,很阴森。

杜荷好奇的接过这两份有意思的“请帖”,打开阅览。

两封都是很普通的请帖,一点意思也没有,但有意思的却是请帖最下方的署名:一个是别丛卧施,一个是史把利步利。很独特的名字,一听就知道是异族人。

而且对于他们两人,杜荷也早有耳闻,那是在松州都督韩威上书的奏章上。他们两个就是背叛大唐的那两个刺史。

正如杜荷当初预料的一般,这吐蕃大军溃败的消息传出以后。他们两人就立刻上表了认罪书,将自己写的是如何如何的无辜,如何如何的逼不得已,然后又大势的表达着自己的忠心,将自己说成类似于姜维一般假意投降吐蕃为大唐谋福的大忠臣。

为了讨好李绩这三军统帅,也特地亲自写了封邀请函给他,希望他能够前往一叙。

杜荷冷冷的看着这两封请帖,问道:“叔父,你打算怎么办?”

“不是我打算怎么办,而是你打算怎么办!”李绩似笑非笑的说着。

正当杜荷一头雾水之际,李绩突然站起高声喝道:“皇上口谕:左威卫中郎将杜荷上前听旨!”

“臣在!”杜荷本能的站立了起来,琢磨着李世民这是在玩什么花样,啥事不好说,非要来个口谕。

“朕着令左威卫中郎将杜荷暂代松州都督一职,在新任都督未到之前,全权负责松州都护府的一切事物。”

“臣领旨!”杜荷眼中闪烁寒光,也以明白李世民的真正用意。

松州都督是都护府的长官,都护府的职责是安抚诸藩,抵御外寇,有权利对于周边异族抚慰、征讨、叙功、罚过等等职权。

说句简单的就是杜荷已经是这附近异族的老大,掌握着他们的生死大权。

“李叔父,这两封请帖小侄收下了,就让小侄代为一行吧!”

杜荷微笑了起来,他此时的笑容如李绩一样,笑里藏刀,也很阴险,也很阴森。

第二部 为美而战 第101章 血腥手段

李绩看了看杜荷的笑容,不知为何心底竟微微生出了丝丝寒意,好奇问道:“贤侄想要如何?”

杜荷避而不答,只是笑道:“这些叔父不久便知,小侄在这里先问叔父借兵五千,希望叔父能够答应!”

李绩也未多问,在来的时候他以得李世民吩咐,只要杜荷的要求不过分,可全力支持,这里更没有任何犹豫,拨给了他五千兵马。

当天杜荷就领着罗通、房遗爱、范元辰、王德正四人以及麾下的五千多名卫兵来到了阎州,受到了阎州刺史别丛卧施的热情款待。

别丛卧施本是羌族一小部落的首领,因为率众依附唐朝,备受好评。李世民在其领地建立州城,并册封他为阎州刺史,让他掌管一州政要。

实际上别丛卧施并非真心依附,而是因为所属部落弱小,若无靠山,在弱肉强食的西域终有被吃掉的一日。所以他率众依附唐朝,成为唐朝州郡,为得只是寻求靠山,压根便没有想过为唐朝出力。

故而吐蕃势大,一威胁到他们存在的时候,没有任何犹豫的立刻投降。

这吐蕃一败,无法再成为他们的靠山,自当转向大唐表示忠心,说自己投靠吐蕃是为了效仿姜维之故事。

虽然杜荷的身份地位远远不如李绩,但他是代理都督,已经掌握了自己的生杀大权。别丛卧施做贼心虚,自然不敢有任何的怠慢,亲自来城外迎接。

但见杜荷身后的浩浩荡荡的大军,脸上有些阴晴不定:“仅仅只是来参加宴会,何须带如此多的兵马。”

见杜荷来势汹汹,忐忑不安的疾步而来,“下官别丛卧施……”

他刚一报出姓名,杜荷眼中已露出了杀机,没有任何犹豫,拔出了盘龙剑一剑挥舞了过去!

剑过头飞,别丛卧施的脑袋滚落在了地上,但由于他这一剑太快,别丛卧施的身体竟未倒地,依旧是呆呆的站立着,血喷三丈。

所有人都惊呆了,那里料到杜荷竟然一语不发的就痛下了杀手。

来迎接的异族官员一个个的惶恐了起来。

罗通也愕然道:“这是为何?”

“因为他是别丛卧施,所以该杀!”杜荷说出了动手的缘由,别丛卧施背叛大唐,对于这种人根本不屑跟他做任何的辩解,所以一剑直接杀了了事。

他完全无视了陷入惶恐中的官员,转身对着五千兵将喝道:“传我将令,立刻包围阎州城,缴城内所有兵卒器械,将所有百姓官员有聚集在州城府前,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命令一下,五千兵卒即刻包围了阎州,浩浩荡荡的由四门冲进了阎州城内。

杜荷拿着别丛卧施的脑袋直接领着范元辰占领了州城府衙,从府衙里搜到了阎州大大小小的官职任命表,随手将任命表塞入怀中。

阎州并不大,原本就是由小小的羌族部落组成,城里不过两万余百姓,兵马仅有两千,面对如狼似虎的唐军一个个如何有胆子抵抗,纷纷被驱赶到了府衙前。

杜荷一步一步的走出了府衙,在他的手上拿着一个人的脑袋,不难看出正是别丛卧施的。

聚集在府衙前的羌族百姓望向杜荷的眼光都带着深深的不安。尤其是那些做贼心虚的官员,更是吓得冷汗直流。

“羌族的同胞们!”杜荷高高的站在府衙的台阶上看着下方的两万百姓,有些沉痛的说道:“你们说我大唐待你们如何?”

“你们原本生活在弱肉强食的环境,是我大唐给了一个新的环境,是我大唐教会了你们耕作,给了你们全新的生活,让你们不用在颠沛流离,让你们不用为了一点水草而打的头破血流!完全可以说我大唐王朝对你们是仁至义尽……”

杜荷的话刚强有力,下方百姓虽是羌人,但投奔大唐已有十数年,自然能够听懂他这番话的意思。

一个个也都底下了头,正如杜荷说的,大唐对他们确实很好,这点没有一人能够提出任何挑剔的地方。

“但是……”杜荷的话渐渐转向了愤怒:“可是你们呢!你们又如何回报我大唐的?你们的回报是反叛,是无情的背离!好,你们既然有胆子反叛,那就应该做好了反叛我大唐的心理准备!”

他从怀里拿出了官职任命表,寒声道:“功曹阿胡儿,斩!仓曹虎都余,斩!户曹阿奇买,斩!”

每随着他的一句斩,立刻就有一位官员被推出来斩首示众。

法曹,斩!

士曹,斩!

别驾,斩!

长史,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