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盗帅-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最近却演越烈,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了。
虽然荣留王是一国之主,但看好他的却没有几个。在这个年代,拳头就是硬道理,坐拥高句丽绝大部分兵权的渊盖苏文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轩辕天心中一动,追问道:“荣留王想跑?”
轩辕客眼中透露这欣慰的神色,道:“你猜的不错,荣留王前些日子纠集了一批大臣,想要暗杀渊盖苏文,只是消息走漏,渊盖苏文逃过一劫。渊盖苏文经此一事,已经与荣留王撕破了脸面,兵围王宫。荣留王见势不妙,已经由密道逃脱,现藏身与平壤城中。他希望借助我们的商队前往辽东,投奔他的叔叔。打算依仗辽东兵马与渊盖苏文一决高下。他的要求,我同意了……你可知道缘由?”
轩辕天毫不犹豫的答道:“爷爷是想制造荣留王、渊盖苏文内斗,好让中原趁势覆灭高句丽。”
轩辕客舞动起了那苍老的拳头,激动道:“你说的不错,我这些年无时无刻不关注中原的动向,发现现在的中原今非昔比。他比隋朝更加伟大,更加强大。君王也远远不是当年的隋帝可以相比的。只要高句丽内乱,以唐朝半年灭薛延陀的威势,破高句丽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他越说越兴奋,眼中洋溢着泪光,以他现在的财富地位,想回故土,那是轻而易举的。可他并不甘心这样回去,他要亲眼见到高句丽的灭亡,然后在风风光光的离开。
这一日,似乎即将到来。
“明日我便暗送荣留王往辽东,而你立刻前往中原,求见唐皇,表明一切,请他做好准备,兵发高句丽……”
第十三部 泱泱大唐 第670章 非杜荷不可
弘文馆。
唐王朝的国家图书馆,天下文人向往之地。
能够在弘文馆任职的,不是一方大儒,就是国家政要,再不然就是那些才华横溢的后起之秀。
大唐武风盖世,威震天下,但绝非是重武轻文,对于文官还是很重视的。
为了鼓励文风,李世民在早年还曾设立文学馆,亲封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为十八学士,以鼓励天下文士进取效仿。
十八学士,不是宰相,即是帝师,或是名震天下的大儒,文风也因此盛行。
杜荷早年推广的图书馆,发明活字印刷术以及改良造纸术也从侧面使得唐朝文风大涨。
弘文馆上下都是名噪一方的人才,杜荷的任务即是与长孙无忌指挥他们编写《唐律疏议》。
杜荷虽然也被誉为当世名士,但在咬文嚼字上的功夫,却低的可怜。他编写的《律》,都是用白话文写的,没有什么文笔可言。想要流传百世,显然不行。长孙无忌在这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作为古代人,他比起杜荷来,有着先天性的优势,但是比起那些专门研究此道的那些文士相比,那就要逊色许多了。
杜荷、长孙无忌的任务就是将《律》与《律礼》上的要点观点,融合一处,至于弘文馆里的学士,则负责润色,将他们写的用优美易懂的词句描绘。
在这期间杜荷难免与长孙无忌接触、碰头。
也许是被虎口夺食,以长孙无忌待人处事那三分笑的态度修养,对上杜荷也没有任何的好脸色,沉着脸,像欠他几百万似得。
杜荷难得见弥勒佛一般的长孙无忌这幅模样,也乐的恶心恶心他,常常在他身旁溜达。
长孙无忌心中厌烦之极,可却奈何不得杜荷,连赶他的力量也没有,只能眼不见,心不烦的将杜荷视为空气。
杜荷最初觉得新鲜,时间一长,也有些无趣了。
杜荷虽然跟长孙无忌不和,在政治场上有着极大的矛盾,但也不能否认这家伙的一身才华。以他的能耐,处理此事,那是绰绰有余的。
《唐律疏议》成书之后,还要给李世民过目,杜荷也不怕他耍什么花样,直接就交给他处理。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只是时不时的过问一下进步,将省下来的时间用来陪小宝儿、小百合,小日子过的极为舒坦。
转眼半年即过。
因为西征薛延陀是唐朝立国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征伐,虽然历史很短,只是半年即结束了战争。但是二十五万大军的所需,依然是天文数字,将唐王朝所聚集的一年物资,消耗的干净。
在这段时间里,整个王朝的任务即是休养生息。
这几乎可以算是一种惯例了,凡大战之后,迎来的必然是新一轮的发展,以便能够再次出战。
这也与李世民这位皇帝的本性有关,李世民属于那种锐意进取的君王,他从来不嫌自己的领土太大,能够出兵征伐,绝对不会有任何的迟疑。
《唐律疏议》在半年中已经修编成册,经过反复商讨,已经取代了旧版的贞观律,成为大唐王朝全新的律法准则。
在这半年里,最大的事情,莫过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在赵回这经验丰富的航海船长的带领下,大唐的外交使节顺利的通过东南亚海域,与那里的国家取得了联系。并且受到了世界上唯一一个能与大唐相提并论的大食国国王的热情接待,在大食国的引领之下,外交使节一直西行,与西面的拜占庭帝国建交。
作为使者的李义、王玄策他们更是在拜占庭帝国国王的接待下,参观了古罗马的象征罗马斗兽场。
经过一年半的出使,李义、王玄策游走于西方的个个国家。
西方的国家不论是什么大食国,还是拜占庭帝国,论科技与唐朝一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他们这些极西之地,也经常流通一些唐朝的珍贵物品:丝绸、瓷器、茶叶、宣纸等等物品。
对于东方神秘而伟大的国家都只是听闻,从来没有见过。
对于大唐使节,也表达了十足的敬慕。
得知李义、王玄策开通海上丝绸之路的用意之后,一个个都欣喜若狂。
尤其是大食帝国更是如此,他们距长安实在太远,商队一路上要经过无数的国家。这从他国领地上经过,不安全不说,还需要缴纳各种税收,以至于货物昂贵的吓人。
这能够直接从海上通过,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也因此大力支持。
大食帝国在西方是最大的国家,有着一定的号召力。
他国见大食帝国如此热衷与唐朝的贸易,即便他们对大唐没有那么了解,也纷纷效仿。
当李义、王玄策决定返回的时候,小小的三百人的团队,壮大到了整整万人,各国商队使节都带着本国特产随行,与年末抵达了广州、上海两个港口。
在各国商队使节抵达的前两个月,李世民已经得到了消息,让吴王李恪负责接待来使,并让刘仁轨全权处理贸易,务必让这一次规模盛大的商业盛会圆满召开、圆满落幕,形成双利之举。
唯有如此,才能保障海上丝绸之路能够源源不断的为大唐产利。
刘仁轨经过在苏州的历练,行政干略,稳重出色,面对这种少见的盛况,他上上下下打点的井井有条,上海、广州两地,红红火火,洋溢着无比浓厚的商业气氛。
原来的船队分坐两批,一对是各国使节,他们在李恪的带领下,赶往长安觐见李世民,另一队则在上海、广州行商。
这一日,杜荷受到了李世民的召见。
在甘露殿,李世民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看得出来这位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心情很不错。
没有多余的闲扯,李世民道:“还有三天,西方的来使即将抵达长安,你就全权负责接待了……”
杜荷一脸的惊愕,自己身兼三职,检校右威卫大将军、尚书省左司郎中以及科技院院正,不论那一个职位都不管迎接来宾的事情。
李世民让他负责迎接这些西方来的使者,有些不符合他的职位啊。
李世民瞄了杜荷一眼道:“意外吗?满朝文武,朕瞧着就属你最轻松,更何况朝中文武有谁比你更加了解西方?朕可不想让那些远方的来使说是孤陋寡闻。”
杜荷惭愧的低下了脑袋,有些不好意思。自从唐朝引进了评分制度,每年都会选择出一个最佳人选。满朝文武,无不兢兢业业的,意图取得一个年度最佳的荣誉。杜荷却是不同,这能当甩手掌柜的事情,他绝对不自己动手,能够偷懒的事情,他也绝不会多干片刻。
除了前段时间,继承大将军之后的接收政务,忙碌了一阵子之外,其他时间大多都过的比较空闲。
李世民高高在上,慧眼如炬,什么人勤劳,什么人懒惰,看的清清楚楚。故而杜荷这几年为大唐立的贡献不低,但却从来没有取得任何的年度最佳的称号。
也因如此,李世民有事没事的都会给杜荷几个任务,让他处理。
杜荷就如万金油一般,就算是不在他管辖之内的事情,也能处理的妥妥当当。
西方使节即将来长安,这什么大食,什么拜占庭帝国,离大唐少说也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双方没有任何的摩擦矛盾,与之通商是百利无一害的举动,李世民对于此事也很重视。
现在他对于西方的国家也有一些了解,深知大食帝国、拜占庭帝国都是那边数一数二的强国。尤其是大食帝国,更是被誉为西方最强。李世民好面子,为人自恋,这皇帝之间的攀比心,比一般的皇帝更重,不想让这些远来的使者觉得大唐任何地方逊色于他们。
这负责接待使节的人选就额外重要的,思前想后,李世民只想到杜荷这一个人选。
唐朝知晓礼仪,才智超群的人并不缺乏,然而天下所有文人,都有着一种思想的禁锢。他们觉得华夏流传下来的文化天下无双,华夏之外的国家都是夷狄,都是野蛮人,没有几个会去了解他们的历史,学习他们的东西。
当然唐朝风气开放,这种思想禁锢已经有所改良。但事实证明,华夏的文化确实天下无双,周边没有国家能够相提并论。
如此真正了解西方历史的人,满朝文武除了杜荷,没有一人。
李世民想来想去,这个任务,还非杜荷不可。
随即念起自己作为一国之君,还没有杜荷这个臣子享福,心中不平,朕忙死忙活的,没个清闲,作为臣子的,岂能太过享福,当即下定了决心,将此事交给杜荷处理了。
虽然杜荷并不是礼部的人,但只要他的领命,什么礼部不礼部的,只要高兴,乞丐也能充充场面。
杜荷见李世民又莫名其妙的给他安排任务,发现自己过的轻松,干的事情,好像一点也不比那些什么最佳大臣少。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杜荷心中诽谤,却只能揽下了这个任务。
不就是接待外宾吗,小意思……
第十三部 泱泱大唐 第671章 乡巴佬进城
长安城外,十里亭。
十里相送相迎,这是古代最高的送迎礼节。
古代基本上每一个大型都市十里外都会有一个路碑似得亭子,以作标识。
杜荷作为接待大使,领着礼部的一票人,在等候着使者的大驾。
同来的使者已经列好了迎接的队伍,整整齐齐的做足了架势。杜荷却撬着二郎腿,坐在亭子里,无所事事的哼着小曲,打磨时间。依照常识,他这位接待大使,应当起表率作用,领着迎接大军,恭恭敬敬的等着来使。
杜荷不吃这一套,他装作生手,不懂行规,坐着优哉的候着,打算等对方到的时候,才起来做做样子。
在迎接的使者中,杜荷属于最年轻的,不过对于他的插上一脚,也没有人说什么闲话。只因礼部尚书正是杜荷的准岳父江夏郡王李道宗,他身后的一票人,都是李道宗麾下的虾兵蟹将。面对顶头上司的女婿,有哪个会不知趣的打小报告。
杜荷便是偷懒,也偷的是有恃无恐。
“来了,来了……”眼尖的礼部官员察觉了一队规模极大的团队正从远方徐徐而来。
杜荷听到情况,举目眺望,果然有一大队人策马而行,规模极大。
他的眼力胜过常人许多,已经发现了人群中走在前方的赵回、李义、王玄策等人,还有许多异族打扮的人物在后面跟随。
他来到迎接大军的最前方,装作一副等了很久的架势。
在他身后的那些站得两脚发麻的大臣们,一个个都翻着白眼,诽谤中带着些许的羡慕。
等对方来到近处以后,杜荷迎了上去。
“奉我大唐皇帝之命,杜荷特此恭迎远方来的贵客。”杜荷这些日子越恶补了一下此类礼节,一举一动,浑然天成,不卑不亢,即显示出了大唐王朝热情好客的一面,也彰显了大唐王朝的气度风范。
那范儿,即便是干惯了这类事的礼部大臣们,也暗自惊讶。
一干来使见自己受到如此荣耀,也倍感有面子。
虽然杜荷比较年轻,但他们已经吃过一次亏了,不敢在有任何的掉以轻心:在江南的时候,他们就曾嫌弃李恪太年轻了,觉得唐王朝小觑了他们,有些不悦。经过介绍,方才知道对方竟然是皇帝的儿子,闹了一个大红脸。
杜荷虽然年轻,但那气度,完全不逊于李恪,又哪敢有任何的掉以轻心?
大食国的使者欧斯特更是为之一变,惊呼上前,来到杜荷面前,又是礼拜,又带着敬慕的眼光,叽里咕噜的说了一大通,很是激动。
拜占庭帝国的使者也为之变色,上前表示友好。
欧斯特说的是阿拉伯语,杜荷听得迷迷糊糊,只是依稀听出几句走音的“杜荷”的字样,不解的瞧着眼前异常高大的“黄毛猩猩”大吼大叫,望着一同前来的赵回、李义、王玄策他们。
地位最高的李义给身旁的一个西域人打了一个眼色。
这远离大唐,出使他国,言语不通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李义、王玄策他们早已经雇佣了一批精通汉语、阿拉伯语等翻译者的存在。
经过解释,方才明白。
原来杜荷之名,已经传扬到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那边去了。
倒不是因为他的战功彪炳,而是当年与大食国最初建交的时候,即是李世民寿诞之时,斗狮一事。
大食国虽是西方最强,但依旧属于奴隶社会,崇尚拳头、力量。拜占庭帝国更是如此,他们继承了当年罗马帝国的习俗,最喜欢野蛮的斗兽运动。
斯巴达克斯是斗兽场上的冠军,赤手空拳的打死狮虎,放眼西方,能够做到如此的,寥寥可数。
在他们西方,狮子是勇敢、勇猛的象征,但杜荷却将凶猛的狮子,戏耍与脚下,勇名早已传遍西方。
斯巴达克斯也坦然承认,论武勇,比不及杜荷万一。
斯巴达克斯在西方不是最强,但也能进入前十大之列。不及万一,岂不表示西方无人可敌?
因此杜荷的名气更大,在西方人的视线里,他们不知道唐王朝有一个伟大的皇帝,却知道唐王朝有一个无比骁勇的勇士。
这个人就是杜荷。
杜荷这一自报姓名,那些久闻大名的使者自然一个个大为振奋,想不到这还未抵达长安,就遇到了这传说中的人物,自然要表露自己的敬仰。
杜荷听了这个解释,忍不住哑然失笑,想不到自己的名气都传到西方去了,忙笑着客气了应付了几句,领着众人往长安面见李世民。
进入了长安城,杜荷的脸僵硬的抽搐着,他有一种领着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触。
比起什么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王城,长安这天下最大的都会,规模实在是太惊人了。
大食国使者欧斯特是大食国哈里发,也就是皇帝欧麦尔的弟弟,拜占庭帝国的使者,是他们皇帝的次子,叫瓦伦斯,他们都是见过世面的大人物,但此刻就如进城的乡巴佬一样,让长安城的规模震撼的是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太伟大了,这简直就是真主的神迹……”欧斯特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叹服道。
“错了,这是上帝的恩赐,唯有上帝,才有这般力量……”瓦伦斯露着同样的表情,但对于欧斯特的话,却给了驳斥。
“你这话是对真主,最大的侮辱……”欧斯特眼睛红了。
瓦伦斯也挽起了袖子道:“你这是对上帝,最大的不敬……”
两人就像小孩子一样,拌着嘴,促碰着彼此的底线。
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两国相邻,其中阿拉伯帝国信奉的是伊斯兰教,而拜占庭帝国却是基督教。两国的关系也不好,因为阿拉伯帝国的强势,已经占领了拜占庭帝国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处于敌对双方。
只不过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欧麦尔要对付萨珊王朝,也就与拜占庭帝国互不侵犯了。但彼此间所存在的仇恨,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一路过来,他们没少相互嘲讽。
杜荷从翻译口中了解经过,再次失笑,心中再次升起荒谬的感觉。东方与西方,果然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差别,尤其是在信仰上。华夏自古不缺精神领袖,如道教老子、佛教菩萨、如来等等,但这些信仰并非盲目的。
而西方却不一样,他们对于信仰有着一股盲目的情绪,在绝大多数人心中信仰甚至高于皇帝,宗教的势力,更是比一个皇帝更有主权。
这是杜荷作为东方人的思想,怎么也想不明白的关键。
对于两人的争论,杜荷颇为自豪的道:“创造这份奇迹的不是伊斯兰教的真主,更不是什么基督教的上帝,而是我华夏子民。”
经过翻译的传达,欧斯特、瓦伦斯停止了“真主、上帝”的争论,更是惊叹连连。
他们所了解的大唐只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富饶、强大。他们并不了解李世民的伟大之处,也不了解华夏的历史,更不知道唐朝有今日,时非一代朝代之功,更多的关键在于千年文化的累积。只觉得唐朝了不起,了不得,心中更是敬仰。
杜荷给他们介绍长安城,但听到长安城人口多达百万时候,一个个都惊的说不出话来。
西方最大的特点地广人稀,这种百万人口的城市,在他们看来就算是做梦一样。罗马鼎盛的时候,王城也远远不及啊。
乡巴佬进城,远远不止欧斯特、瓦伦斯这些人。
由高句丽远道而来的轩辕天也即是其中之一。
高句丽远远比不上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但他们那自大的性子就如当年的夜郎一样,目中无人,轩辕天也微微受到一些影响,以为唐朝固然比高句丽强大,但也不会强大到哪里去。
直到南下亲眼所见,方才了解其中的差距,咋舌道:“高句丽的王城,跟大唐的王城相比,那就是癞蛤蟆跟天鹅的距离呀……那些癞蛤蟆常念杀出辽东,入侵中原,与大唐一较高下,将南方沃土归为己有。我的娘耶,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傻的脑子,才能喊出这个口号。”
作为自幼被灌输汉人至上思想的轩辕天,这一刻也为自己的国家如此强大而觉得自豪。
在朱雀大街上走着,轩辕天想着应该如何才能见到大唐皇帝。他虽然不怎么了解唐朝的制度,却也清楚,高高在上的帝王,可不是他这种身份,想见就见的。必须想个法子,脑中思绪电转,突然察觉后方有些喧闹,顿住了脚步,往后观望,一列士兵分开道路中央的百姓,护着一群装束各异的西方人往皇宫方向走去。
长安四通八达,消息流通迅速。在欧斯特、瓦伦斯这些西方来使,逼近长安的时候,消息就传开了。
知道的不知道的议论纷纷。
轩辕天听身旁的一个行脚商人道:“那些就是大食国、大秦国的使者吧,果然跟我们大不一样,看那块头,还有那金毛,跟猴子一样。还是我们中原人好看,潇洒倜傥,尤其是杜大将军,更是男人中的典范,若有他万一,我也不愁找不到婆娘了。”他有些自哀自怜。
轩辕天心中一动,暗道:“杜大将军,难道就是那个打败侯君集的杜荷?”他目光落在杜荷的背影上,若有所思。
第十三部 泱泱大唐 第672章 狗咬狗计
杜荷领着一众使者面见了李世民,经过一路上的见闻交谈,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等西方大国,已经不敢有任何的放肆之心。
最初他们接待大唐使者的时候,听起李义、王玄策描绘的大唐王朝,心底有些不以为然的。
这自然在情理之中,人都有舐犊之情。在外人面前,大多人都不会说自己的国家如何如何的垃圾。哪怕这个国家,真的不怎么样。
也许唐朝很强大,但他们根本不信有李义、王玄策所描绘的那么强盛,心中一直觉得唐朝最多最多就是领先他们一点点而已。这一点点的距离是可以追的上的,而不是用来仰望的。
直到来到了江南,这一群使者们就傻眼了。江南虽然现在还远远比不上关中、中原、西川这类地方富饶,但是最近几年,受到了杜荷的影响,王朝的目光都放在这里。
以至于有眼光的商贾纷纷在这里入主,兼之江南是茶叶的大本营。武家茶广布大唐异国,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使得整个江南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百姓安定,商贾遍地的情形,在如今的西方是万万看不到的。
毕竟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还是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在西方,财富大多都聚集在贵族奴隶主领主的手上,百姓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使唤的下人。那个时期,他们是没有什么自由可言的。在大唐固然不敢说什么民主自由,但只要不是那些犯了罪,或者交了卖身契的佣人,寻常百姓还是有很大的自主权。
在唐朝你可以看见一个寻常人奋斗成为亿万富豪,但在西方就不那么容易了。西方的贵族奴隶主领主拥有一切力量,常人再如何的努力,都是在为这些贵族奴隶主领主效力。他们做事的热情可想而知。
双方在这点上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在西方不可能瞧见这种百姓富足,天下富足的景象。
随着深入大唐腹地,各国使者都傻眼了。他们这群使者有些强大,有些弱小,弱小的国家发现自己“偌大”的国家,占地面积都比不过唐朝的一个城镇,羞得他们险些要找个地缝钻进去。
即便是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这类所谓的强国,也察觉出了大唐的地大物博。他们从江南抵达长安,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根据他们了解,大唐面积他们才走了一半,再往西面还有高昌,北面更了不得了,有两三个他们所走的路程那么广泛。
西方最伟大的征服者是亚历山大,他打下了无比辽阔的领土,但与唐朝相比起来,亚历山大似乎还差得远呢。
今日到了长安,遇到的震撼更为严重。
一座城池,一百万人口……
正街干道宽一百多米,能够容下八十辆马车并排而行,那规模在各国使者眼中实在是惊世骇俗。即便是西方最强的阿拉伯帝国,他们通往皇宫的干道都不及长安城干道的一半。
这差距实在是太大……
夜郎当一次也就够了,只有傻子才会反复在第一地方跌倒。前来长安的都是各国精英,一路上的见闻,他们哪里还分不清楚事实真相。人人都明白,真实的大唐王朝比李义、王玄策描绘的,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强的多得多。
面对如此强盛的王朝,各国使节全然没有了争锋的意思,一个个如乖宝宝一样的听话,乖巧。
对于李世民敬若神明,对于杜荷也是言听计从。
送上了礼物,国与国之间,展开了接触,互定盟约,商议丝绸之路的互利条款。
面对强盛的大唐,各国使节也放下了姿态,并没有做出不合理的开价,唐王朝也希望能够长久的与各国交易,也没有谋求眼前的利益。双方开的价码都在彼此的接受范围之内,算是一拍即合,大事瞬定。
李世民设宴款待,朝中有身份地位的大臣自当相陪。
宴会上的余兴节目,也以“武”为主。
西方的那些使者比起扭扭捏捏的舞蹈,干练霸气的节目,更加符合他们的胃口。
尤其是《秦王破阵乐》这种杀气腾腾的大型节目,让一干使者看的是拍案叫绝。
宴会结束,杜荷安排使者到驿馆休息,安排好他们的住宿之后,这才返身回府。
杜荷诡异一笑,策马缓行,过了两条街,穿进了一个街道小巷。
轩辕天看着杜荷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中,也加快了步伐。
他在找着面见李世民的机会,一直苦无办法。直到在大街上遇到了迎接异国使者的杜荷之后,心中便有了打算。自己见不了皇帝,但杜荷行啊。即便是远在高句丽的轩辕天,也听过杜荷的名号。尤其是北伐薛延陀一战,让他的大名在北方迅速传扬。
轩辕天也一直在宫门口等着杜荷,直到杜荷的出现。
事情有些急,但他也看出了杜荷身怀任务,并没有贸然的上前搭讪,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与麻烦。他远远跟随,直到见杜荷将使者送到驿馆之后,才打算上前道明一切。
还没有等他上前,杜荷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小巷中去了。
“那里是近路?”对于长安,轩辕天毫不熟悉,并不清楚,那小巷是一条死路。
当他跟随进了小巷,转弯欲走的时候,郝然发现前面是一个死胡同,一匹罕见的骏马在胡同的最深处。
跟随了杜荷一路,自然知道那马正是杜荷的坐骑。然而马上的人,却没了踪影。
“不好……”轩辕天突然生出一股做贼心虚的感觉,尽管在怎么问心无愧,暗随了杜荷一路,这是事实。他常年在长白山上生活,翻山狩猎,练就一身不俗的轻身功夫,想不到还是让察觉了,心念即动,转头回望,一道身影挡在了小巷入口,堵住了他的去路,正是自己跟踪的杜荷。不知何时,杜荷已经在他身后出现了,心中更是骇然。
杜荷在入皇宫的时候,并没有察觉轩辕天的跟踪。毕竟他们一行人委实太过瞩目,吸引人的注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便杜荷六识再怎么的敏锐,亦不可能在成百上千人的注视下,察觉出那个跟随自己的视线。
出皇宫的时候,便不一样了。
皇宫重地,闲人禁止游荡。
虽然对方轻身功夫不错,依旧没有躲过杜荷那少有的警觉性。他无法判断这暗中跟踪的人,目标是他,还是一干异域使者,没有声张。
直至将对方引入小巷,才确定目标是他。
至于如何来到轩辕天身后的,那就在简单不过了。他的轻功,日渐精进,直接翻过小巷围墙,隔着一堵墙从轩辕天的身旁经过。
“你是什么人,跟踪我做什么?”杜荷艺高人胆大,有恃无恐的看着面前的人物,心中不由得赞叹了一句“好一个人物……”
轩辕天身强体壮,年岁不大,却有着北方人的英武气概,颇有燕赵之风。
轩辕天也稳定了情绪,笑道:“杜大将军好本事,在下跟随将军,并无恶意。实在是有要事相求,希望见皇上一面,劳烦引荐……”
杜荷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有些意外,逼近了几步,奇道:“帮你引荐,对我来说却是不难。不过,要是没有合理的解释,我不认为有这个必要。”
轩辕天找上了杜荷,也不算没有道理的。尽管他不了解杜荷,可杜荷的事迹却听过不少。尤其是江南瘟疫一事,为了百姓,不顾自身安危。
在这个世上,讨厌杜荷的人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