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盗帅-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如此实力的少说也是拥有一定实力的群体。其二、他们能够知道莫贺巴哈的真实身份,可见并非是未知的敌人,一定是彼此熟悉的,很可能就在附近。其三、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制止突厥与我大唐的融合,只要反思路考虑。大唐与突厥融合对谁的威胁最大,谁就拥有最大的嫌疑。”
啪、啪、啪。
杜荷拍掌笑道:“思路完全正确,却有进步。原先我被障所迷,一直无法看透幕后关键。只因我一直认为这是突厥内部的事情,却忽视了外部因素。这才遗漏了真凶,但自从知道那蒙面书生收买莫贺巴哈的巨大数额后,方才豁然顿悟。幕后黑手绝非是个人行径,而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有如此手笔。在草原上,能够做出这种事情的也只有薛延陀了……看来,他们这伙人并不傻。”
杜荷是何等的精明,举一反三,以将前因后果想的明明白白。作为军方的重要一员,他已经从李绩那里若有若无的知道了大唐下一步的军事目标。
薛延陀坐拥精兵三十万,已经有崛起之势,大唐要雄视天下,北方草原焉能不取。至今未动,只因大唐这些年连年对外征伐。虽然取得全胜的骄人战绩,可对内资源却是一笔巨大的消耗。故而一直没有任何北伐的动向,只等经济恢复后,再来决定出征事宜。
薛延陀在这个时候针对展开针对大唐的行动,显然是已经开始做着与唐朝为敌的打算了。
杜荷沉吟片刻,诡异笑道:“你们且在军营呆着,我回长安一趟,也许……我应该去薛延陀玩玩,给他们添些麻烦。”
第九部 田猎大会 第502章 出使薛延陀
杜荷借助雪无影的速度,利用最短的时间返回了长安。他马不停蹄的来到了皇宫。得知李世民正在处理朝政,他也不好贸然入内,在千牛位的引领下,先一步到甘露殿等候。
过了约摸一个时辰,李世民兴致高昂的走进了大殿,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走起路来,龙骧虎视,看的出来,这位大唐帝国的最高领袖,此刻的心情非常的不错。
见到杜荷,抢先笑着打起了招呼道:“贤婿回来的正是时候,南方已经传来消息了。两季水稻,已经到了收成时节,这个月月底,正式开始收割。一切都如你说的一样,大获成功。朕已经下了圣旨,来年在江南全境推广两季水稻。相信明年,这江南将会成为我大唐名副其实的粮仓。”说着他又“哈哈”大笑而起。
杜荷听的如此喜讯,也是喜由心生,唐朝如今最缺的就是粮食,两季水稻对于大唐存粮,将会启到不可估量的成果,笑道:“岳父大人洪福齐天,此事一成,我大唐缺粮之弊,将会大有改善。”
李世民笑着走上殿前,摆手道:“这一切都是你的功劳,与朕何干?若不是你,朕当真会忽视如此一块风水宝地。这功劳先记下了,等确定江南稻谷收割毕之后,再行奖赏。”
杜荷对于什么奖赏并不以为然,薛延陀之事迫在眉睫,也没打算与之说其他事,直接道:“此事无关大局,日后再说。小婿此次北上,耗时虽短,但决不虚此行。”
李世民想起他北上的用意,脸色也严肃起来道:“如此说来,两位大将军真的遭遇到了凶险?”
杜荷道:“还不是一般的险,为了除掉他们,幕后之人收买了郁督军山上的马贼,出动了三千左右的马贼进行围杀。”
李世民动容而起,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所行不过百人,面对三十倍于己的敌人,实在过于悬殊,即便已知二人无恙,始终忍不住的多问一句:“他们无大碍吧?”
杜荷宽慰道:“只是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小伤,已经得到了救治。现已无恙,估计已经展开了对突厥兵卒的游说。”
李世民阴沉着脸,脸上杀机隐现,如此强杀大唐地位崇高的大将军,不易于在他的脸上,狠狠的扇了几个耳刮子,蔑视大唐的威严。他沉声道:“可知谁是幕后之人?”
杜荷摇头道:“对方行事隐蔽,掌握不了真凭实据,但疑犯八九不离十。”他顿了一顿,肃然道:“北方恐怕不太平了。”
李世民略微一怔,恍然大悟,脸色也跟着严肃:“你说的是薛延陀?”
杜荷沉重的点了点头。
李世民突的一笑,道:“看来朕这是小觑他们了……”他的反应如杜荷一般无恙,都是智谋无双之士。薛延陀为什么愿意惹上大唐这个最强大的帝国,他们两人一眼就看穿了。
李世民手指在案桌上不住的击打,虽然他看穿了薛延陀的用意,但眉头还是为之皱起,觉得事情有些麻烦。
薛延陀拥兵三十万,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足以让各族胆寒的数字。但在唐朝这个巨无霸眼中,却并不在乎。但真要死磕起来,唐朝的胜算至少占据八成之多。
只是战争不是说打就能够打的,一场大战需耗费多少物资,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汉朝有文景之治作为根基,依旧落了个海内虚空,人口减半的下场,可见一般。
这也是汉武帝与李世民最大的不同,汉武帝好大喜功,视武功于一切,为了武勋,可以无度的发动对外战争。李世民虽然也有好大喜功的性格,但他吸取了汉朝、隋朝的教训,文武兼备,重视武功之余,也不会疏于文治。在国力不支持的情况之下,他是不会贸然发动战争,给百姓带来负担,给国家带来危害的。也是因为如此,大唐在没有文景之治的基础上,取得如此辉煌的对外胜利,依然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大唐要胜薛延陀不难,难得是如何不伤大唐根基,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李世民心底旁算着,始终觉得目前非战之机。以唐朝目前的存粮,一旦开战,百姓身上的负担将会无限加重。作为一个深知“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皇帝是绝对不愿意看到百姓受难的。
因为百姓一受难就意味着他这个皇帝的不合格,也意味着大唐江山的不稳固。
“一年,只需一年只要给朕一年时间,朕就有把握在不伤害我大唐根基的情况下让这群不安分的异族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李世民忧心忡忡,却又雄心万丈的说着。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对于异族大多都是有守无攻,即便是攻,也做不到斩尽杀绝,仅是取得辉煌的胜利而已。但唐朝却不一样,不论是在盛唐还是安史之乱以后没落的后唐,唐朝能做到了将那些异族的敌人彻底的灭亡。
薛延陀作为草原上最为强盛的民族,在李世民口中说灭就灭,可见底气之足,历朝历代都是罕见。
杜荷笑道:“这个就交给小婿吧,小婿希望岳父大人让我出使薛延陀,我有把握让薛延陀在我大唐没有做好准备之前,不敢于我大唐为敌。”
李世民精神大振,忙道:“你有什么法子快快说来……”
杜荷一笑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奇招妙招,只是对症下药而已。岳父大人觉得为什么薛延陀如此麻烦,他想要除去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两位大将军,只需派个万人队轻易的就可以将他们除去,为何还要雇佣马贼?”
李世民不屑一顾道:“自然是惧怕……”他说到这里,突然止住了话,眼中露出了些许明悟,点头续道:“原来如此……朕明白了,你这是打算利用他们不敢正面与我大唐为敌的心里,吓唬吓唬他们,打草惊蛇,让他们乖乖的躲在蛇洞里,不敢冒头。”
杜荷作秀似得一拜道:“岳父大人英明,小婿正是此意。尽管薛延陀对我们大唐很了解,他们也不可能知道我大唐如今缺少粮食,更不知道我大唐目前的处境不宜开战,这点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机会。”
唐朝缺粮,这在高层官员眼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唐朝是一个向心力很强的国家,没有人会自曝其短,故而此事也仅限于特殊的群体知晓,并没有外传。
李世民沉默了半晌,望了杜荷一眼沉声道:“以你的才智,此去能够完成任务不假,但朕担心薛延陀会对你不利,他们明的不敢来,来阴的却是防不胜防。”
杜荷自信笑道:“一切小婿会拿捏得当,何况还有薛仁贵、罗通、席君买以及五百兵卒相护,岳父大人大可放心。”
李世民也知为了大唐此次出使薛延陀势在必行,而杜荷为人机警,又深知事情缘由,是最佳的人选,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下来。随即他又招集了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绩商议此事。
他们几人皆为薛延陀如此阴险的行为而义愤填膺,却也一致认为不是出兵的时机,出使薛延陀势在必行。他们都知杜荷的能力,听他已经毛遂自荐,也没有做出反对:杜荷才智过人,确实是最佳的人选。
其中老爷子杜如晦也曾暗自担心杜荷安危,然爱子能够独担一面,成为大唐得力的干将,也很开明的认同了这一决定。
不过为了万全起见,李世民觉得五百护卫太过稀少。让杜荷再从左威位中点五百精锐北上,将他的所行护卫扩充至一千人。同时在暗地里还下了一道密令:在迫不得已的时候,能够自行决定是否与薛延陀开战。
这一条密令也让杜荷有些感动,李世民还是很在意他的安危的,暗自示意他一旦情况不受控制,可先下手为强,利用一千精锐强行突围,以安全为上。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百将之中,一帅难觅。
杜荷存在的价值,在李世民眼中显然远远的高过与薛延陀立刻开战所带来的危害。
知他意,杜荷也笑着应诺下来,但他有信心不会让事态超过他的掌握之中。
李世民派信使,先一步将杜荷出使的消息通知薛延陀,还非常通情达理的给了杜荷三天的假期,让他三天后出发。
杜荷利用这三天的时间好好的陪着家人,与妻子母亲做离别的相聚。
杜荷出使薛延陀的消息,让她们觉得意外,但都很明理的表示支持,心中固然是万般的不舍,可也为杜荷能够一步一步的成为大唐最重要的栋梁而感到骄傲自豪。
因为她们的丈夫是最出色的。
三日之期,转眼即到。
杜荷一大早便在三女殷勤的伺候下换上了隆重的朝服,离开了府邸。
在朝堂上,杜荷正式被名为特使,接受了李世民的国书,以大唐使者的名义代表者大唐出使薛延陀。
在五百名精锐兵卒的护卫下,杜荷踏上了北上的未知道路。
前途危机四伏,杀机重重,谁也无法料知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可以肯定一点,他将再一次的续写传奇。
第十部 北地风云起 第503章 风云乍起
薛延陀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居于漠北。本为匈奴别种铁勒之一部,初与薛族杂居,后灭并延陀族,称为薛延陀,官制和风俗,与突厥大抵相同。在崛起之后都于尉捷山北独逻河之南最肥沃的草原上设置牙帐,建立了王庭。
作为草原上的民族,骑射正是民族之根本。
薛延陀上至可汗贵胄,下到幼儿顽童,无不以此为乐。
薛延陀的首领是夷男,他还有一个老长而闪亮的名号“珍珠毗伽可汗”,只是夷男对后者这个称呼很感冒。因为这个闪亮的名号不是他自己的,而是李世民册封的。曾经,他对着这个闪亮的名号爱不释手,常常念叨嘴边,生怕他人不知自己的汗位是李世民亲自册封的。但自从成为北方霸主之后,潜意识的思想就有了变化。他更喜欢自己的名字“一利咥夷男”,而不是由李世民册封的“珍珠毗伽可汗”,只是他不敢拒绝这个称号,怕得罪了南方的巨兽——大唐帝国。
这天夷男正在可汗大帐外的阔野上练箭。虽然他作为可汗,事务繁重,但这骑射之术,却不曾拉下,只看箭靶上那六枝围绕箭靶红心的箭羽就可见一般。
夷男再一次弯弓,就在他正欲张弓劲射之际。突然得到了一则消息,唐朝天可汗遣杜荷为使,不日即来。
此消息一传至夷男的耳中,登时将这位统帅三十万精兵的草原霸主惊出了一身冷汗,身子倾斜,手不由自主的一抖,利箭脱手射出,但听一声惨叫,一名无辜的护卫抱着屁股倒在了地上。
夷男已经顾不得被他误射的护卫了,脑中一团浆糊,彻彻底底的让这则消息给吓傻了:这不是他胆小,而是无力以对。若将大唐比作雄视天下的猛虎,那么薛延陀就是一个胆气非凡的幼儿。哪怕幼儿有熊心豹子胆,面对猛虎也会有恐惧之心。
宇文博伟唆使莫贺巴哈他是知道的,失败的消息也已传到他的耳中,唐朝在这个时候派杜荷出使薛延陀,这背后有什么目的意义,让做贼心虚的他,实在不寒而栗。
作为大唐最亲善的盟友,没有人比他更加了解唐朝的实力:当初在破突厥时,他就曾配合唐朝的卫公李靖一同出击东突厥,对于李靖统率的那支一以当十的强兵,至今记忆犹新,忐忑不安的派人去请大度设、宇文博伟、布尔特等几位知道前因后果的大臣一同商议此事。
可汗大帐,三人聚集,人人脸上都有如临大敌的感觉。
夷男毕竟是地方霸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已经恢复了可汗的气度,面对诸位臣子,也没有乱了阵脚,只是一脸肃然,沉声道:“你们怎么看待此事?”他虽是问三人,但目光却望向宇文博伟。在三人之中,宇文博伟才智最高无疑。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宇文博伟纵然自诩智计无双,也想不到作为突厥第一勇士率领的三千骑兵会吃不下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的百人,以致造成今日的局面。
面对夷男的询问,他说了一句流传千年的古话。
夷男脸色一僵。
宇文博伟随即道:“其实可汗也无须惊慌,即便唐朝那些人怀疑到我们头上,他们也奈何不得我们的。李世民与我们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是我们草原上所有民族皆认可的天可汗,是公平公正的象征。他不可能贸然的对我们下手,这会有损他的威信,同时也会造成大唐四周草原民族的不安,各怀不满……”
见夷男似乎不太理解自己的说法,顿了顿,改口道:“说白了大唐如今就是狼王,而草原上的所有民族都是狼群。狼群仰慕狼王的强大公正,对他敬畏在心。可一旦让他们察觉狼王实力不在,或者威胁到自己的时候,他们就会为了自己而向狼王挑战。一匹两匹,狼王或许不放在眼中,但是群起围攻,却难以承受了。这在我们那地方叫做众矢之的。此外唐朝想要发动战争,要有一个正义的口号,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凝聚号召力。这也是华夏与草原上民族最大的不同,华夏善战,但绝不乱战。”
他接着道:“我们暗中与唐朝敌对,也不过是近年来的事情。唯一知道实情的阿史那结社率已死,莫贺巴哈根本不知我们的身份,唐朝的那些人是无法确定我们是否与他有关的。作为大唐最忠实的盟友,唐朝也不能平白无故的对我们开战。”
夷男也渐渐理解了宇文博伟的意思道:“我明白了,事情因是如此。假若大唐真的掌握了真凭实据,以他们的强势,此时此刻也不会是出使,而是直接宣战了。”
宇文博伟道:“所以我认为杜荷此来有很大的可能是对我们的试探……不过我也不能确定。李世民是华夏千百年间最出色的帝王之一,实在不能小觑。不过来的是杜荷,却可以松一口气。他的事迹我早已打听过。此人在十年后,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李靖……”
夷男惊呼出声来,眼中有着深深的忌惮:“李靖”这个名字在草原上有着赫赫威名,自他以三千骑兵定突厥后,关于他的神话就没有一刻消失于草原,杜荷能够成为第二个李靖,这让他有着一股寝食难安的感觉。
宇文博伟笑道:“可汗不必惊慌,那杜荷确实很了不起,但现在他毕竟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儿,不难对付的。我们将他完全监控起来,便可从他身上打探出他此行的来意。”
大度设摇头反对道:“此法不妥,杜荷武艺在我之上,作为李世民最器重的女婿,他随行的护卫也可想而知,想要完全监控谈何容易。”
宇文博伟阴阴一笑道:“这点我已经先一步考虑过了,在明里我们确实不易接近他们,但他们作为使者来我汗庭,便是客,一切就必须依照我们的安排。我们可以选择一处最豪华舒适的大帐让他居住,同时在僻静的地方挖掘通道,直抵大帐地底,派人日夜监听。到时,只要他们商议要事,就无法瞒过我们的耳目……”
虽然杜荷的战绩很出色,但世人都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想法,杜荷年纪却摆在那里,没有几个自视甚高的人才会认为有着数十年经验的自己会比不上一个不满二十的娃儿。
所以尽管宇文博伟对杜荷的评价很高,称他是“未来的第二个李靖”,但心底却觉得自己的才智胜过杜荷那是不困难的。
类似这类人并不少见,往往当他们真正醒悟的时候,就会察觉自己已经一败涂地了。
却说杜荷接受李世民的任命后,亲自在左威卫军中点了五百最骁勇的兵士,一路疾行,经直道,过雁门关,再次抵达突厥营地。
进了军营,杜荷发现整个军营里的气氛跟来的时候大不一样了,有着一股沉闷的感觉,立刻醒悟,心知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已经展开了对突厥兵卒的游说。
面对此二人的游说,突厥兵卒陷入迷茫之中也是必然的。作为一个兵卒,一个军人,让他们接受国家的灭亡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不过绝大对数的兵卒都没有什么强烈的排斥之心,毕竟东突厥灭亡已有十年了,而唐朝并没有亏待他们。
他们固然不是正规的唐朝兵将,但只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一样能够得到与其他唐兵一样的待遇。如今的迷茫只是一时间无法释然罢了,相信要不了多久,在两位对大唐忠心耿耿的大将军的努力下,此事就会圆满解决。
杜荷此来并没有打扰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只是通报了他们一声,随即招集了薛仁贵、罗通、席君买、李逸风他们告之了出使薛延陀的任务。
薛仁贵、罗通、席君买本就是杜荷麾下的兵将,自然是跟随无疑。
李逸风、周灵灵的任务却以完成。
杜荷向他们道谢,并询问接下来的去处。
李逸风直言道:“这些年他去过许多地方,唯独北方的草原深处未曾去过。有此机会,怎能错过。”
杜荷焉能不知他的意思,此次北上之行,来的突然,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猜出他这番北上身负重任,而且很可能有生命危险。李逸风的任务是保护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如今任务已经完成,杜荷不愿在将他们牵扯进来。然李逸风重情重义,明白这点,并不打算不闻不问。他这般说来,只是不愿杜荷觉得欠他情而已。
杜荷也没有多说,将这份心意记在心底。
至于拓拔无双与秦煜也在同行之列,此次北上,是一次身在异域的斗智斗勇之行,他们各有所长,带在身旁在关键的时候定有妙用。
在军营住了一夜,翌日,打着使者的名号,杜荷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往北而去。
大唐使者的亲临,这在草原上是少见的情况,杜荷这刚进入薛延陀的领地,薛延陀便已经派出了接迎的部队,显示出了极高的热情。
李世民被称为天可汗已有十年了,但十年里还是首次如此劳师动众的派出使者入草原访问。不仅仅是薛延陀,整个草原都为之震动,几乎每一个有头有脸的草原雄主都聚集在薛延陀的王庭,等候杜荷的到来。
第十部 北地风云起 第504章 抵达薛延陀汗庭
杜荷并不急着前往薛延陀的汗庭,一路上大张旗鼓的摆显着自己的身份,慢悠悠的走着。他目的有三:一来利用这些许路程,从前来迎接的薛延陀大将中设法打探一些消息,二则他需要一点时间让拓拔无双在薛延陀立足,暗自打探情报。拓拔无双原本就是薛延陀人,无论是相貌还是语言都与本地人一般无恙,由他入潜入薛延陀的汗庭,绝不至于让人察觉。最后,他在给自己造势,如今大唐威加宇内,草原上的各个族部是又敬又怕。得知大唐使者来访草原,他们又怎敢不前来示好?薛延陀虽号“草原上的霸主”,但世人都知道霸主只有一个,那便是大唐。只有大唐才能震慑整个草原,也只有天可汗才能够号令整个草原。作为大唐使者的他,在其他族部中威信远要高于薛延陀的可汗夷男。
倘若薛延陀有任何异动,这些族部的首领,恰恰是他的护身符。
这一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杜荷心知此次北上,与以往大不相同。在以前,他有着一个皇帝、一个宰相的老子撑腰,只要所犯的事情,不是那种滔天大过,便没有人能够将他如何。但如今他身在塞外草原,远在千里之外的李世民、杜如晦是无法护他,给他建议的。虽然杜荷很少依靠他们,但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杜荷才能够无所顾忌的施展自身本领。
这畏首畏尾与毫无顾忌的全力施展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杜荷身怀盖世轻功,并不为自己的安危担心,但必须为自己同来的部下好友负责。
故而面对这种全新的情况,杜荷的思虑比以前更周详,也更加严谨。他始终坚信着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步步为营才是克敌制胜的最好方法。
在行程上拖了几日,杜荷虽然没有从迎接大将口中套出什么有用的情报,但却发现薛延陀的将军对他很是热情,任何要求都尽心竭力的完成,哪怕自己提出一些稍微过分的要求,对方也毫无犹豫的答应下来。
薛延陀上下对他此来的态度已经一览无遗了。
杜荷暗笑:“这薛延陀也够悲剧的,明明察觉出了大唐未来的军事动向,心知彼此一战,在所难免。可是双方的实力又摆在那里,不敢有任何的过激举动,只能在背后耍耍阴谋诡计。”
察觉这点,杜荷对此行的把握增加了三分,也不再延误时间,加快了前往薛延陀汗庭的速度。
五天之后,杜荷终于来到了薛延陀的汗庭。
薛延陀的汗庭远远出乎杜荷的意料之外,这一路上远行而来,所经过的大小族部,有六个之多,不论族部的大小,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特点。简单的木栅栏搭建成的防御攻势,一个个连在一起的帐篷,还有密密麻麻的牛羊牲口。给一人一种感觉,这就是草原,没有密集的人群,也没有什么跨时代的建设,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土地,还有数之不尽的牛羊。
然而薛延陀的汗庭却是一座相当雄伟的建筑,高堂邃宇、层台累榭都极具规模,人也兴旺,俨然是一座雄伟的城池。当然论规模远远比不上天下第一都会长安,也不及洛阳、扬州,但也颇具规模。如此城池若位于中原,那不足为怪,可落座在草原之上就让人惊奇了。
李逸风惊讶道:“想不到在这草原上居然能够瞧见如此规模的城池,实在让人讶异。”
不仅仅只是杜荷、李逸风觉得奇怪,所行的每一个兵卒将士都有这种感觉,只是他们都没有说出来。
杜荷笑道:“这是历史存在的必然性吧!”
不断的进步是人类最大的特性,哪怕是在这草原也一样有进步的空间。
这座城池就是很好的证明,曾经草原上的民族随水草而居,焉能造出如此规模的城池来?可见,在唐朝蓬勃发展的同时,各处的异族也没有慢下脚步,以让人惊悸的速度发展着。
熟知历史的杜荷更是清楚,在大唐之后因为多重因素,草原上的契丹、女真、蒙古等几个国家都曾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成为不亚于汉人王朝的存在。他们这些发展起来的异族,给华夏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灾难。
杜荷最大的心愿便是制止这类历史的发生,想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征服,将整个草原征服,让他们成为大唐的一部分。这一点唐朝做的并不到位。固然大唐在历史上武功盖世,威加四海,但因为华夏对于异族向来不赶尽杀绝的政策,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让他们重新崛起。
现在历史上多了他的存在,他就不允许此事的发生。
便在他如此沉思的时候,当初入大唐朝贺过的薛延陀可汗夷男领着“老朋友”大度设与一干薛延陀的高层人物,前来迎接。
双方会面,杜荷明显的发现夷男、大度设与一干薛延陀人望着自己的坐骑雪无影露出了复杂的神色,会心一笑,记起了雪无影便是他从大度设与谷欲设那里讹诈来的,当初为了这匹天马神驹薛延陀还曾与西突厥干过一架呢。
夷男身材魁梧,有着草原人强健的体魄,身形粗壮精干,脸眉精灵,态度亲热,一见面便哈哈笑道:“杜将军少年英雄之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更胜闻名。”
杜荷笑着回礼:“可汗依然风采如故,可喜可贺。”
一番礼仪和场面话后,在夷男的引领下,杜荷进入了薛延陀的汗庭,踏入了北方草原上唯一的一座坚城。
进入城内,杜荷放眼四顾,这才找回了身在草原的感觉,城中的房屋都是帐篷,道路也是草地,除了坚固的堡垒,其他一切,依然有着草原人的遗风。但他有很快发现,城内的设计几乎都是仿照长安而建造的,虽然从整体格局与规模上,有着天差地别,但隐隐之间透露着异曲同工之妙,赫然是长安的缩小版。
他不动神色的看着,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座城池,但从中却能够瞧出一些向往长安,坐拥长安的野心。
夷男热情的将杜荷带到了汗庭中心处,指着一个有着两层楼高的豪华帐篷道:“杜将军,这里是你的住处,在整个草原除了我的可汗帐篷便再也找不出第二座这种豪华的住处了。你若是喜欢,就住下来,要是不喜欢,我将我的帐篷让给你住。”
杜荷对于面前精心准备的帐篷并不怎么在意,反而左右观看四周的地形。住什么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占据一处有利的地形,能够随时随地的应付突发春况。
四周皆是阔地,遍布着许多空旷的帐篷,除了他们四周并未出现任何一个薛延陀人。也即是说,夷男等于将这块土地送给了他,完全不干涉他在这块地方的自由行动,以地形地势来说,确实是个好地方。
见杜荷如此神情,夷男、大度设眼中都悄然的闪过一丝忌惮,只有那种身经百战的将军才会对地势地形,敏感之至,将此视为决定住址的必要环节。杜荷才不过二十,便养成了这种习惯,实在太让人感到恐惧了,脑中皆有一个想法:“他要是真的成长起来,也许比李靖更加的厉害”
杜荷没有顾及他们的神色,只是笑道:“就这里了,位置不错。”
夷男微微一笑,脸露兴奋之色,没有再说下去,陪着他进府去了。在杜荷来之前,他们花费了十几晚的功夫挖出了一条密道,直通帐篷之下,并且以长竹管做了多个简单的窃听器,直通帐篷最隐秘处。他们做过多次实验,除非是对耳细谈,不然在帐篷内的各种声响都瞒不过密道下的耳目。
夷男在帐篷里又说了一番好听的话,呆了不久,见杜荷脸有疲态,便不再打扰,让他好好休息,并且道:“杜将军,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