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玩唐-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画只命人打开了一件瓷器,就没有再打开了,向郑四郎做了一个手势。轮到你吧。

实际上郑四郎本来对接下来这件瓷器,心中也抱着很大的把握的,可看到王画这件瓷器后,脸色变得沉重。但他还是让人将这件瓷器搬上来。

侍婢小心地打开。

如果现在有撞车这个说法,无疑这两件瓷器多少有点撞车了。一样的青瓷,一样以莲花做主题。只是一个是莲瓣,一个是莲纹。而这件瓷器终于让王画在这个世界,看到了真正的秘色瓷。

其实秘色瓷这一说法,是来自五代,选用越州最好的瓷窑烧制的瓷器,只准进贡,是供奉的物品,臣民不得使用。不过唐朝没有这规矩,否则就是郑家同样也得不到这种瓷器。

这是一件越窑青瓷莲花盏托,由碗与盏托两部分组成的。与王画前世法门寺出土的那件珍品十分地相似,碗为直口深腹,外壁饰浮雕莲花,不过那件是莲花三组,这件是莲花九组。那件的碗是七组,这件的碗还是九组。瓷胎呈灰白色,胎质细腻致密,颗粒均匀纯净,托心平整,施青釉,釉层厚且通体一致,光洁如玉,如宁静的湖水一般,清澈碧绿,正如唐陆龟蒙《秘色瓷器诗》中描绘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目千峰翠色来”,和陈万里先生形容的“一泓清漪的春水”般的湖绿。虽然这件托盏在外形美观上,也比那件稍稍逊色一点,可同样是器形敦厚端庄,比例适度,线条流畅,丰腴华美,通体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构思巧妙,浑然天成。

其实两家比拼到了这里,可以说是精彩纷呈,让人叹为观止。所有的人,特别是这一次前来大多是治河一带的百姓,对瓷器都有初步的认识,更能知道这些瓷器的价值。

王画向这些裁判们做了一个姿式,说道:“请再评判。”

第八十三章 青岗岭之战(巅峰对决)

众人还沉浸在这两件美妙的瓷器里不能自拨。

听到王画这句话后,才醒悟过来。

大家走过去,拿在手里察看,其实这一次他们大多数人不是察看了,而是拿在手里把玩。都明白,这样的瓷器恐怕他们大多数人一生中只能亲手摸到过这么一回,再想这么近距离察看,恐怕再无可能。

每一个人都拿在手里把玩了好一会儿,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来,交给下一个人。

如果不是太阳越升越高,他们这一次观摩还不知得要多少时间。

过了好一会,才结束观摩。

王画再次微微一笑,说道:“请评定。”

犹豫了一会儿,一个留着山羊的老匠师走了出来,说道:“依仆看,这两件瓷器都妙夺天工,几乎不应当出现在人间的。因此仆认为,这两件瓷器应当都是平局。”

一听他的话,郑四郎请来的人全部点头。

其实现在他们最希望的就是平局。也不得罪武则天,也不得罪郑家。

王画听了一笑,这些人果然真无耻。自己这件仿制的汝窑瓷,虽然因为技术条件等原因,与真品无法比拟。可对方并不是那件法门寺出土的五代秘色瓷托盏。虽然两件瓷器到了这种地步,又在唐朝,可以说是举世绝品了。郑家这件秘色瓷与自己这件仿汝瓷还是逊色一点。如果这句话出自外行人嘴里,还情有可愿。对方是一个瓷窑的长老,居然再次说出平手的话。果然够无耻的了。

这还是看在武则天到来,李裹儿与二张,还有李楷固用箭惊吓了他们的份上,否则今天他们真能睁着眼睛说瞎话,自己纵然烧出明清那些精湛的瓷器,恐怕他们也会说自己瓷器不如郑家的瓷器。

王画也没有生气,他看着郑四郎问道:“阁下,认为这一评判结果如何?”

郑四郎点点头。还能怎样?

王画再次示意,让另一个小姑娘拿上来第五件瓷器。

这回都明白了,看小姑娘的服饰,就能猜出他下面出场的有可能是什么瓷器。剩下的两个小姑娘穿着都很富气。只是就要出场的小姑娘富而艳,还有一个没有出场的富而贵。这两件瓷器一定给人感觉有些富贵的味道了。

两家瓷器比拼到这里,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天气的炎热,在猜想着下一件会出来什么绝世佳品。远处的百姓看不清晰,只好听着前面的人低声地转述,再看着远处场中的瓷器,在脑海里想像。

这两件青瓷都到了这地步了,那么剩下来三件瓷器会是什么样的作品?

看着小姑娘的手缓缓打开漆箱,几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终于出来了,是一件长方形的花盆。

刚才那两件青瓷让众人震憾,但这件瓷花盆再次让众人哑然无语。

太美丽了。

这就是王画新烧出的仿钧瓷。

钧瓷严格来说,是属于青瓷系统,但它的釉色比青瓷更加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在唐朝钧瓷并没有多大名气,主要是在宋朝,技工偶尔发现加入铜后,在高温中发生窑变,创造性地烧出了紫红釉,也因此因为这种青中带红、灿如红霞的釉色,挤入宋朝五大名瓷行列。

王画摸仿的正是钧窑中的代表作之一——钧窑玫瑰紫釉长方形花盆。

这件瓷器同样也不大,高十五公分,长二十二公分。折沿口,敛腹,下承四乳足,通体施釉。形式也很独特,它一改圆形花盆制成长方形,显得格外新颖别致。

这都是次要的。如果说到造型,刚才王画与郑四郎那两件大瓶外观造型很精致。

主要就是颜色,天蓝色釉面中渲染着紫红色,似是傍晚满天的红霞,又似一朵盛开的玫瑰,更象宝石中的名品鸡血玉。这一款瓷器的颜色已经让人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

看着众人张大嘴巴,王画终于笑了起来。这段时间为了烧出这几件瓷器,他带着近百名的技工,几乎一个月都没有好好休息,一次次地失败后再来,烧出了无数的残品,才烧出这几件瓷器。这件玫瑰紫釉花盆,所造成的残品,比那件汝青并不少到哪里去。

之所以放在那件汝青后面,也是因为现在唐朝还没有出现这种紫红釉,因此带给人的震惊比那件汝青更让人震憾。

比拼到现在,郑四郎开始心灰意冷了。

他带来的四件瓷器,其实刚才一件越青,加上后面还没有出场的越青是早准备好的,而其他两件资金器才是新烧出来的。王画在喊浪费,如果知道郑家为了烧出这件新瓷,他估计会立即躲在一边,说,我花的钱不算什么,真的,只是人家一根汗毛嘛。

然而王画这一次展现出来的新瓷层出不穷。除了第一件瓷器外,是寄托在原来窑上的两种新瓷,其他的都是这段时间他研发出来的。就是得到了他家的瓷窑如何?真正问题所在,已经不是瓷窑,而是王画本人,只要有他本人存在,永远将会源源不断地有各种精美的瓷器创新。

看着这一件件瓷器,用那个匠师说的话,它们不该在人间出现的,王迤这回才明白,为什么看到自己烧出新瓷,这个儿子轻描淡写。与这几件瓷器相比,自己以前花了巨大人力物力研发出来的新瓷还叫瓷吗?连瓦片也不如。

不但他,就是巩县其的几个窑主也是汗如雨下。

他们只是惊骇。还有一些人都想要哭了。

于家与杜家当时答应郑家的要求,将杜蕤作为赌注,并不是他们自甘下贱,确实攀上这棵大树有很多好处,还有郑家也说出了计划,无论王画烧出什么瓷器,有了这些人的相帮,王画还是无法获胜。

可现在倒好,武则天就在这里,二张与公主亲自监督,第五件瓷器就是这种地步了。还有一种瓷器没有出场呢?基本上这一次的比拼,他们是输定了。

杜蕤拽着杜鹏的衣服,含着哭音道:“耶耶,耶耶。”

王画可是说过的,如果他们输了,自己做婢女,洗衣做饭铺床叠被,做得不好,还要挨打。别人未必敢,可他敢啊。听说在洛阳都杀了人,那天她又亲眼所见,王画用箭射郑十三郎,一点也不含糊。心狠手辣,自己乍就招惹了这个混世魔王?

“别吵,待会我再想办法。”杜鹏也有些烦燥,如果自己女儿进入王家,周围方圆的百姓还不把他笑死!

王画向郑四郎伸了一下手,说道:“请。”

那意思是我最后一件瓷器,不用展示出来,做压轴戏了。

如果不是看到这些瓷器,郑四郎对王画这个安排可不会乐意的。他最后一件瓷器同样也十分珍美。但看到这件钧红瓷后,他也沮丧了,做了一个手势,让婢女将它捧出来。

看到他这个动作,杜蕤终于哭出声来。虽然骄横,也不是傻子,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王画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事实上他对郑家准备的瓷器也感到好奇,他很想看看最后一件到底是什么瓷器。如果自己那件瓷器出场,这个郑四郎有可能羞恼之下,不拿出来了。因此先让郑四郎先展示出来。

婢女小心地将玉盒打开。

这是一件梅瓶。但不出王画意料之外,还是秘色瓷。灰白胎,通体施青釉,釉色匀净,如冰似玉。造型非常饱满,大气又不失古朴典雅。腹部图案为剔刻鸳鸯衔莲花图,下腹部为双层刻莲瓣纹。盖为剔刻莲瓣上有两只水鸟正欲腾飞,非常活泼生动。

这件瓷器采用浅浮雕手法,层次清晰,立体感强,釉层薄而均匀,油润欲滴,釉色明澈犹如一湾春水,光润悦目。受到现在佛教影响,底部所剔刻莲瓣纹托着鸳鸯莲花,颇具匠心,使莲花纹样既富于变化又不失其自然美观的形态。花枝轻灵而又富于变化将荷花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洁白无瑕的品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件梅瓶画师采用写实手法,所绘莲花纹线条细腻严谨,一丝不苟,剔刻沉稳娴熟,刚柔兼备,把国画的传统特色和民间的美好祝福图案装饰结合得恰到好处,虽然在釉色上与雕刻以及做工等上面,与五代那些秘色瓷梅瓶还略有点差距,可这件梅瓶又要盛过刚才那些青瓷托盏。如果不是王画这几件瓷器出现,这件梅瓶,就凭借这工艺,同样会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惊。

就连张易之,看到这件瓷器后,也不顾他的立场,说道:“好瓷。”

如果从做工来说,这件梅瓶远远胜过王画这件花盆。

然而一力降十会,无论这件梅瓶多少精美,在这灿如朝霞般的紫红釉前,也都黯然失色。况且这件梅瓶还不是秘色瓷的颠峰之作。众人喏喏地说不出话来。

王画微微一笑,说道:“各位,这样吧,我来为两件瓷器作一个评定。虽然小子这件瓷器颜色艳丽,可郑家这件梅瓶做工,也到了越青瓷的颠峰。因此小子判定还是平局吧。”

听到王画这样一说,郑家已经占到天大的便宜了,这些人哪里敢反对?

“既然各位同意了,那么小子即将展示最后一件瓷器了。”

可问题又出来了,现在都是平局,郑家的瓷器也拼完了,你最后一件瓷器与谁比?

但没有人敢问。也有人明白王画的意思了,最后一件瓷器根本不需要比,郑家也弄不出能与他相比的瓷器来。

因此有人对这件瓷器更加希待起来。

箱子缓缓打开了,小姑娘轻轻地将这件瓷器捧出来。不过她还没有捧之前,就看着箱子里面失了好一会儿神,这更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小娘子,你也别一个人看了,快点拿出来让我们大家看看吧。

第八十四章 青岗岭之战(绝响)

小姑娘回过神来,将这件瓷器放在桌子上。

看到了这件瓷器后,连武则天也站了起来,从龙辇上走下来,走到桌面前面观看。

不但武则天,就连其他的大臣全部站了起来,挤了过来,看着这件瓷器。

就是小玉真儿,站在这件瓷器面前,也忘记了看不远处,李裹儿正附在王画耳朵边一边说话一边吹气:“二郎,你真了不起,居然能烧出这样的瓷器来。”

王画笑了一下。

对于众人的震憾,他早在预料当中。

这件瓷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彩瓷,而且还是成熟的釉里红彩瓷!

釉里红和青花都是釉下彩。

釉下彩就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在现在的巩县窑以及长沙窑也开始出现一些粗糙的釉下彩瓷。但效果极不成功。直到元朝才日益完善,它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

釉里红比青花制造更难。料要经过很细的研磨,绘制时还要经常加水搅拌以免料水分离。并且在绘制之前施上一层青白底釉,再用釉里红料绘画,最后再吹一层青白盖釉。再经过高温烧制。

王画烧制的这件瓷器在釉里红中很有名气,它的造型来自康熙年间制作的釉里三彩鹤鹿同春橄榄瓶。三彩有在铜工艺上发展的釉里红,还有以铁为着色剂发展起来的成熟豆青,并且还有青花。但这种青花不是元青花那种勃泥青,而是万大海从江西瑞州带回来的一种含猛量很高的青料,又称是石青。

用铁用铜作着色剂,是在烧制酱色瓷与钧瓷基础上研发出来的。这项工艺看似是相连,可这个发展的过程,如果不是王画将它催化,得经过几百年的时间积累,一直到明朝才进入成熟阶段。元朝有,但很不成功。

不但如此,就是这一件瓷瓶的瓷胎泥料也是来自江西景德镇,不过现在不叫景德镇,而叫昌南镇。

制作这件瓷器图案时,王画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与原来图案有一些不同。图画的效果并不逊色,而且这种图画更符合现在的唐朝人审美观点。

但烧制作时产生大量的暴废品。因此王画只好一次次的绘制,现在几乎对这瓷器上的图案每一个地方,甚至连一根松树的松针他都能默想出来。

同时因为时间短,效果也没有原件的理想。

但这件瓷器不是放在清朝的,而是放在唐朝的。

这时候的人们那里见到过这样的彩瓷?况且诗人所说的邢白,什么白如雪,白如玉,这件瓷器的胎白,才让人们知道什么是瓷如羊脂白玉!

这样的瓷器出现在这时代,可以说是真正的绝响!

王画并没有感到十分满意,但总算将这六种瓷器烧了出来。尽管这需要一百多个技工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在与他配合,更是烧了十几炉瓷,试验的瓷片达到几万件,产生的暴废品达到了三百多件,花费的金钱包括人工在内,近两千贯。也就是说,不用放在后世了,就是现在每件瓷器成本就有几百贯!

但这六件瓷器终于让他毫无疑问地赢得了这场决战。

还有一点,随着这最后一件瓷器的试验成功,一旦技术达到圆融的地步。那么另一种中国瓷器上最重要的瓷器——青花瓷也可以进行烧制了。同时更多的彩瓷也不再是一个梦想。

只可惜他要准备参加科举了。可如果没有权利在手中,掌握了这种技术,打一个不好听的比喻,就象一个美丽的少女被扒光了衣服,扔在一群强盗窝里。

想到这里,他叹息一声。然后回过头看着郑四郎,问道:“阁下,还要不要派人对这件瓷器与阁下的瓷器进行评比?”

郑四郎也在看着这件瓷器发愣。

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件瓷器发出晶莹剔透的光泽。造型优雅流畅,就象一个美丽的少女一样,向众人展现出她美丽的身影。

就是这种造型与颜色,已经让人感到惊艳了。

然而这才是这瓷器的一个部分。

上面还有着精美的图案,一株苍松,劲拨有力。枝干是釉里红绘制的,更显得逼真。在松树有一头小鹿正在奔跑,小鹿的旁边是一朵盛开的梅花。

再远远是两只白鹤在翩翩起舞。

也许王画的画技让许多人认为是诟病,与传统的画艺不同,他更讲究逼真。放在图画上也许能够计较。可这种逼真放在瓷器上,那效果就变成两样了。

借着光线的照射,这头小鹿与那两只白鹤都似乎是活在瓷瓶上的。

不但如此,就连几块用青花绘制的石头褶皱,地上的几丛小草,松树上细小松针也是一根根的清晰可见。

这件瓷器后面就是两家比拼的其他九件瓷器,当然这九件瓷器也是惊世之作。然而这件瓷器放在这十件瓷器当中,虽然它没有王画的那件带着胡风的瓷器与郑家那件定瓷体积大,可它却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它就是皇者!

华丽、富气、庄严,所有能够想到的赞美词都不足将它表达。

郑四郎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可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瓷器。

他只是站在哪里,与其他人一样,嗟叹不止。

王画又问了一声:“郑四郎,这是小子烧制的最后一件瓷器,阁下要不要他们再进行评比?”

郑四郎摇了摇头,叹息一声,拱手说道:“二郎才气过人,在下输了。”

且不说还有武则天在一旁虎视眈眈,今天武则天没有来,他请来的这些人也不敢说这一次比拼是他赢了。特别是面对最后这一件瓷器,怎么能够说他带来的四件瓷器,都超过了这件瓷器。当真人活着一点脸也不要了?

既然郑四郎认输了,王画来到了于杜两家的家人面前,看着杜蕤说道:“你什么时候跟我回去做婢女?”

听到王画这句问话,众人才从这件瓷器中惊醒过来。一起饶有兴趣看着王画与杜于两家的人。

这次比拼的赌注大家基本上都知道了。

其实许多人对于杜两家都感到无耻,虽然说人性是贪婪的,可也不能做得这样明显了。

现在终于落得一个好下场了。

于是众人一起将视线集中到了始作俑者,杜家小娘子杜蕤身上。

杜蕤一听花容失色,扑入杜鹏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杜鹏只好看着郑四郎,意思你转个圆场吧。

郑四郎一扭头,装作看不见,愿赌服输,你们也不是起的好心,还不是想跟着我后面弄点好处?

杜鹏只好求王画,一拱手,十分尴尬地说道:“咳,咳,那个,那个,二郎,算某做错了,行么?”

王画摇了摇头,说道:“伯父,假如今天比拼我输了,我向你们说,我做错了,你们不要小子家中那一半瓷窑,能行得通么?”

杜鹏哑口无言。

王画又说道:“伯父,你再想想,当年不管你出于什么想法,想将你家小娘子与我定亲,我在心里还是很感谢你的赏识的。后来我家境中落,虽然孟子曾经说过贫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才是真正的君子。可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你就是退了亲,也是人之常情,小子并不责怪于你。只是当时小子家境并不是很好,一家人饥寒交迫,现在退了亲,对小子来说无所谓,可对我的母亲,姐妹是怎么样的影响?你家小娘子与于家三郎还出言相讥,因此小子才反驳了几句。这也不算什么深仇大恨。”

“不错,小子为了对付王申与张质,是用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法,这让小子也感到羞愧不安。但那不同,他们先杀人在先,然后还没有就此放过我家。因此小子是用了一些手段。可与你家何干?只是小儿女争了一些口角。伯父?你看看你,与张质还有于家这位老爷子,联手哄抬田价。小子买这些田来是何用的,不是用来为自家谋利,而是解救乡里穷困人家,多少也算是在做好事吧。可你们的行为,这还是一个绅士的作为吗?”

“伯父,如果不是小子天资侥幸不太愚笨,你想想,小子才多大岁数,你家几位小郎君在小子这年龄时,在做什么!你居然还好意思,参预到郑家一道,联手对我下手。荥阳郑家、巩县杜家、巩县于家,好强大的势力。如果不是皇上听闻此事,赶了过来,估计小子就是今天赢了这场比赛,也让你们几家生吞活咽了吧。”

问得有礼有节,杜鹏听了哑口无言。

王画又说道:“伯父,小子还是那句话,钱再多有什么作用,只要够花就行。衣服再多有什么用,只有够穿就行。凭借贵府的财力,难道不够你一家用费的。或者说你想多挣点家产留给后人,可你想过,如果你的子孙不孝,你挣再多家产够他们败的么?”

说到这里,他指着郑四郎说道:“象郑家之所以称为世家,是因为人家代代都有人杰出现,这才是他们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还有,你的女儿是人,也不是货物,怎么能够当作一个赌注?”

本来他想说,她不是你家的奴婢客女,而是你的女儿,但武则天正在一旁,他怕她误会意思,没有敢说。

教训完了,王画才说道:“好了,这件事就些揭过,希望你下回好自为之吧。”

原来想逗他们几天的,考虑到武则天他们在一旁观看此事,就此放过他们一马吧。

听到这句话,杜鹏老脸臊得痛红,不知道他心里是不是认同这句话,不住地点着头。

可终于让于杜两家长松了一口气,如果今天这个少年不放过他一马,将杜蕤带回王家,每天做一个婢女,最后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收场了。

听了王画的话,其他人也感到敬佩。谁说这个少年肚量狭小的?只是他不想做一个滥好人罢了!

王画这才回过头来,将这个釉下三彩瓶拿起来,来到武则天面前,说道:“陛下,这是臣进奉给皇上的。”

武则天早就看到了,上面还写着八个大字,福如东海,寿与天齐,同时这也是王者之瓷,除了自己,谁敢用这句话?谁敢使用这件瓷器!不过这件瓷瓶她也是很喜欢,除了第一次见到这么艳丽的彩瓶外,上面的图案有鹤,有鹿,有松,这本身就有富贵长春,延年益寿含义。她含笑点头,挥手让太监收下。

王画再次将那件钧红花盆拿起来,来到李显面前,说道:“小臣也祝皇太子与皇太妃,就象小臣这件紫红瓷器一样,就象花一样,感情美满,恩爱白头。”

这个比喻也能说得过去。毕竟这样的紫红瓷本来就带着玫瑰红,也能说它象花儿一样。而且两夫妻这几十年来担惊受怕,如果不是互相勉励,早就让这个厉害的母亲吓疯了。李显高兴地收下来,但没有敢说什么话。

王画又拿起第三件瓷器,那件仿汝瓷,来到狄仁杰面前,说道:“国老,这件瓷器与青玉十分地相似。君子如玉,这是小子送给你的。”

赞赏他是君子,狄仁杰犹豫了一下,也收了下来。

第四件瓷器就是那个小壶了,没有等王画发话,李裹儿就高举地抱在怀中。

王画嘴角动了动,话到嘴边没有说出来。他拿起第五件瓷器,来到张易之面前,说道:“这是一件花觚,张卿相美如花,这是小子特地送给你的。”

如果没有记猜的话,以后这几年内张氏兄弟在朝中呼风唤雨,自己也没有宋景的根底,这两个小人不能得罪,况且今天他还相助了自己,现在自己送他一个小花觚,也不算是什么谄媚。

现在王画无权无势,可因为他一次次造成的轰动,特别面对两大世家不屈不服,义无反顾地抗争,隐然成了民间清流的典范。不要说是这件精美的瓷器,就是随便一件礼物,当着这么多的人面送给张易之,张易之也是十分高兴的。张易之乐呵呵地收下来,还说了声:“二郎,某谢了。”

第六件就是那个大瓶子了,他捧着它来到李楷固面前说道:“愿将军以后在沙场上百战百胜,保我大周百姓不受外族侵犯。”

这件瓷器有着浓烈的胡风,还有一个特点,大!最大。虽然王画将它放在最后一位,可如果让李楷固在这六件瓷器中任意挑选,他还是会选择这件瓷器的。况且今天来了这么多重要的人物,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得到这个小孩的礼物,高兴地拍打着王画的肩膀说道:“某谢你了,到了洛阳后,别忘记了,不醉不归。”

王画脸上皱了一下,敢情到现在还没有忘记喝酒啊。下回真去了洛阳,可得注意了,这个李大将军有可能是一个酒桶,别让他将自己放趴下。

六件瓷器,送给六个人,送得恰到好处。众人再次点头。

不过有一个人不高兴了,小玉真低声说道:“为什么没有我哥哥的?”

不说她想要,咱哥哥与你关系要好吧,可为什么没有?

王画来到李隆基面前,说道:“世子,虽然小子出身寒微,可与世子几次交往,世子人品风采,也让小子十分敬重。可今天瓷器确实没有办法分配了。下回一定多烧两件瓷器,托人带到洛阳,送给世子,表示歉意。”

李隆基微微一笑,说道:“无妨。”

看他忙完了,武则天说道:“王小二,你的事也了,回去收拾一下,明天一趟神都吧。”

这时候去洛阳有什么事?

王画没有敢质疑,施礼称喏。

武则天又冲站在哪里还发呆的郑四郎,说道:“郑家四郎,你过来一下。”

郑四郎走过来,参见。

武则天说了句:“免礼,你回去对你祖父说一声,说朕对他这件事做得很满意。”

郑四郎听了更是一愣,既然满意了,那你为什么还特地带着这么多人为王家这个少年打不抱不平。但随即眼里一亮,说道:“臣谢过陛下了。”

武则天又看了看王画,见到他先是思索,然后脸上露出无奈的样子。知道他也明白了,脸上绽放出一丝笑意,说道:“起驾。”

狄仁杰本来还想与小家伙谈谈,可想到皇上让他到洛阳,于是话到嘴边忍住,等他到洛阳再说吧。

随着这一声旨令下达,一干大臣皇家贵戚,开始离开青岗岭,前来警卫的侍卫也随之离去,大道上留下一道道扬起的尘烟。渐渐这几百人消失在众人的眼际。

只是李裹儿临离别时,举起了小壶,向他摇了摇,算是示意吧。最后同样也离开了。

王画目送着他们渐渐远去,然后转过身来,对站在哪里还发愣的族人说道:“我们也回去吧。”

看到两家的人离去,人群还在议论,不过也三三两两的离去。一会儿青岗岭下,空荡荡的一片,只有地上一片狼藉,还在见证刚才发生的盛事。

第三卷 傲放(状元之路)

第一章 幸福

天就快到了中午了,也更加闷热起来。

树叶让太阳晒得,似乎失去了水份似的,无力地萎缩在枝头。

太阳白得刺人眼睛,只是蝉儿似乎喜欢这样的天气,一个个鸣得欢快。

王家还是挤满了欢笑的族人,他们在忙忙碌碌,准备着酒席庆贺今天的胜利。

不但族人来了,还来了许多商人,今天王画展现的瓷器,那么也意味着这些瓷器即将大量生产。想想那么青瓷、那种紫红瓷、那种酱瓷、那种茶叶末瓷,甚至那种彩瓷!

这些瓷器带到洛阳,长安、太原、江陵、扬州,甚至可以卖给大食人、高丽人、日本人,将会带来多大的利润!

面对这么多客人,王迤根本就没有准备,但没关系,族人多,王画拿出一笔钱后,买酒菜的买酒菜,准备桌椅的准备桌椅,招呼客人的招呼客人。虽然场面有些乱,也勉强维持下来。

李红与公孙大娘还有几只凤,更是兴奋地跑来跑去。

王家的几位长辈也高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