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玩唐-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是好心为老吉解疙瘩了,可老吉为他添疙瘩了。王画越是这样,老吉越不可能让他埋没在民间。将这份铭文加上诗,全部命人上交给了武则天。皇上,你看看,别考验了,就凭这篇铭文,到朝中做官足足有余了。
老吉震惊,老武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时也高兴,不是说了吗,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对我忠心。不错,总算咱这五百金没有白赐。不过好象赐得太少了,这一高兴,又命太监亲自到巩县,赐两百金,外加无数绸绢丝缎。并且在上朝时,让太监朗读,看人家一个小孩子都能说出这样的话,你们这些做大臣的,有几个人能做到。
有的大臣想辨解,想了半天,还是噎着不能说话。
其实岳阳楼记景色描写也算是优美吧,但论描写景色,还是达不上腾王阁序等一些文章,主要就后最后面这一段,将这篇文章拨到了个无法再拨的高度。纵观宋朝,只有岳飞的满江红与文天祥的正气歌才能与它互相媲美。苏东坡的念娇奴在意境上不行,辛弃疾的永遇乐只能勉强维之。
咱不说什么统治阶级之类的大道理,国家越有困难,越要出世拯救才是大道理。因此酹江月不如尚能饭否,尚能饭否不如怒发冲冠、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冲天的正气!
许多正直的大臣,如刚进入京城的张柬之,还有宋璟已经为之叹惜折服。
大殿里半天不说话。过了一会儿武则天开了口,这回是讲吉顼的:“朕这些年来待吉顼不薄,可是吉顼在相位上时间呆长了,开始有了怨恚之心。能当得上这句,微斯人,相公谁与归?能当得上这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说到这里,她忽视浮现出那个少年的背影。很奇怪的一个少年,那天晚上自己在张府上故意贬低他,也不恼羞,奖励了他,也不兴奋。自始至终,表情淡得就象一碗白开水一样。
她在心里忽视叹惜一声,没有这样的性格,没有那个穷则独善其身,富则救济天下的抱负,怎能写出这句话来?
大臣们听得却冷汗直冒,武则天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但吉顼确实与这句先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武则天又说了:“既然小家伙捧了他一个场,朕给他一个机会,希望这一次分幡然醒悟吧。”
说着下诏将老吉重新招回京城。
这也是王画在不经意间,小蝴蝶的翅膀终于扇动起来。
这件事并没有到此为止,狄仁杰听说此事,他有些急了,写了一份奏折,给武则天,问武则天,陛下你爱惜人才,可为什么这样的人才不用?难道大周天下人才多到用不完了,朝堂之上,到各个州县都是人才济济了?
老武一看,心想是朕不想用?老狄你冤枉了朕,朕如果不想用,何必对他那么关注?主要他心性不稳,有可能还想学我那个侄子,想做一个隐士。你光看到他那句先下之忧而忧,可看到他那句,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老武也没有想到,这是两个人写的,一个看似无心云相逐,实际心灰意冷。一个也是被放逐,内心还是用进取的精神看待问题的。因此写出的意境大相径庭。
老武不知道啊,只好用王画年龄小,看问题不成熟,所以才有这矛盾的想法来解释。
而且朕也在巧妙地安排,要让他头脑更清醒一点。但这不是一句两句能解释清楚的。不过到了这时候,看到河北无事,她已经下诏让狄仁杰回朝担任内史,也就是中书令,执掌中书省,掌军国大事,正二品的官员,也是宰相,而且是有实权的宰相。正好到时候与他商量一下吧。
狄仁杰听了才没有催促。
但造成另一个后果,先是新纸,后是这篇也让他震惊了半天的大文,他想起小家伙给自己推荐的三个人来。于是这三个本来有可能在历史惨死街头的人,完全改变了他们命运的轨迹。
试了一下,单雪峰身手不错,可太年轻了,加上这几年来生活困窘,身体没有长好,有些力弱,至于公孙大娘还小一岁的弟弟,更是一个娃娃兵。但公孙冶身手好啊,居然与狄仁杰身边的高手侍卫在马上战个平手,而且坐下来攀谈,对军事方面的知识也有些善长。对于人才,狄仁杰用起来胆子更大。
立即将公孙冶提拨为团长,一下子还迁了原职。单雪峰也做了一名火长,这就不同了。听到这份任命,公孙冶,也就是公孙云恍若在梦中一般,过了半天,老泪满面。立即请人写了一封信向女儿报喜外,还特地用了微薄的军饷给王画买了一件上等的北方裘皮。
这才是真正的军人,重情重义。连自己女儿也没有买一份礼物呢。
对于外面发生的事,青山沟并不知道。知道这件事的几个人也不向外面说。因此,青山沟视线还集中在王家,但集中在另一件事上,王家第二口新窑要开炉了。
第五十七章 出炉
王家上下除了王画外,对这炉瓷都十分地看重。
因为不但采用了王画的新工艺,而且连釉药都让王画改变了。
本来王画对现在的釉药配方并不感兴趣,他也曾注意了一下,大约是某种粘土与石英组成的,或者某种富硅粘土与另外一种粘土组成的。这一种釉药含有较多的矿物物质,焙烧后铁质往往附在粗粒矿物的表面,因此现在烧瓷方法造成黑色的烟怠斑点外,还有聚集态的铁呈黑色斑点于瓷胎中。
而成功的白釉应当由石灰石、石英与粘土组成的。最好的粘土还是高岭土为佳,并且是景德镇的高岭土才为最佳配料。王画立即让他父亲做了改正。反正白釉的主原配料白碱原石,就产自禹县,不是很远。当然景德镇的高岭土用了其他粘土代替,还有景德镇的瓷石代替白碱石,但这又是另外一种瓷器的烧法了。
还有一个原因,烧瓷的程序都是很讲究的。
比如现在的窑炉,进化到今天,烧柴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柴火火力软火焰长,易于排除窑内空气,是烧还原焰的最佳燃料。但随着窑炉的改变,换成了另一种燃烧方式,如果瓷釉不作改进,有可能反而不是在烧好瓷,烧出来的瓷会成什么样子,王画也不敢预料了。
一改全部要改。
对于新炉,王迤也不清楚。打自小长那么大,就没有看到那一家这样烧瓷的。只好言听计从。王画只是做了简单的指导,没有再管了。其实除了这些东西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釉料处理技术与施釉技术。
现在王画也没有多大的底子,他要看,不是看这炉新瓷出来是什么样子,是看他带来的一些土质烧出的瓷片会是什样子,才决定使用什么釉料处理技术与施釉技术。以及相关的再次程序的革新。
但这是新炉的第一炉瓷,在这时候,出炉有许多仪式的,比如良辰吉时,再比如拜神等等。王画没有反对,自己不信鬼神,难道还不让别人信么?
另外还有现在王画发下的誓言,确实王家也在这么做,新窑招收了许多王姓的族人,因此今天有许多王姓同族之人赶来庆贺,还有一个亲朋好友也纷纷过来祝贺了。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王画更知道这个道理,看着许多从来没有认识的亲戚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过来了,王画笑笑。他将这一切丢给了便宜老爸,自己带着公孙大娘、李红,来到坡顶上,看着不远处的治河景色了。
王迤没有他那样写意。
现在新窑让儿子这一弄,从配方到程序,到窑炉,甚至到燃料,都闻所未闻。在瓷器没有出炉之前,天知道烧出什么玩意?他一边招呼着客人,一边回过头看到自己儿子围起来的高大围墙。里面就是那座新窑所在了。高墙很高,但新窑那个更高的奇怪烟囱依然打老远就看到了。
太阳越升越高了,给大地带来了一层暖意。一层层银霜,在地面上闪着一道道七彩的亮光,然后象轻烟一样,变薄变淡,渐渐消失不见了。
开炉的时候就要到了,王迤请族人拿来香,等等。正准备涌进瓷窑,忽然远处,村里的保长与郝里正带领着一批人赶过来。他打老远道:“圣旨,圣旨。”
圣旨?大家感到很茫然,不是不知道,好象这东西与咱这些老百姓没有关系吧,怎么圣旨跑到青山沟来了?
王画也在坡顶上看到了这一行人,叹了一口气,不知道这个太监带着几名士兵前来有什么事,可这样大张旗鼓地,自己以后再想过安静的生活,很难了。
他走下坡顶。
人也到了眼前,下旨。
王画施礼接旨,其实也就一道口谕。讲了武则天看到他写给吉顼那篇跋文了,很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然知道这个道理,那么朕也不说了。以后少在奇技淫巧上下功夫,安心读书,参加科举。不要到时候让朕感到失望。然后是赐赏。三十金,还有几十匹丝绢。
王迤与一干村民还在发愣。
这个皇上闲得没有事做,让一个山村的小孩子读什么书。不过一会都转过弯,这是皇上看重了王画,亲自下旨督促。于是纷纷向王迤贺喜。
王画心想,这是什么喜?即使自己高中,最后的结果摆明了让自己做官。但因为自己的岁数,以及唐朝科考的惯例,就是高中榜首也得先做一些小官磨练一下。现在还好一点,马上狄仁杰一死,朝中就开始倾轧,一直到李隆基将太平公主击杀。这漫长的近二十年时间里,自己无根无基,不要说荣华富贵,想想怎么活吧?
就是活下来,自己也未必能绝对考中。现在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种科考科目。明书与明法自己是最有把握的,可这两科自己都不能选择。明法、明书、明算都是专门的考试,是选拔学习法令、文字、数学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的科目,其中除明法出身者有可能做到高官外,明书、明算都不能高升,因此士子一般都不愿参加这几科的考试。不要说自己,就是武则天知道自己选择了这两科,也会将自己活活撕吃了。
秀才科出身授官最高,可在唐高宗手上停了这一科目科兴考试。
明经也好一点,现在的明经不象后来的八股文,就是填空词,前面写上一个温故而,后面你来个知新就行了。只要记忆力好,将几本经义记住,就能考中。因此考上也当不了大官。在唐朝有一句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岁考中明经,已经算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武则天同样也不会让他考明经。
因此只有进士这一科。
这一科的科目十分困难的。诗乐曲赋,时策、国家大政方针。比如国家对房价的政策,是不是在忽悠老百姓,为什么打压了那么长时间,打不下来?云南哪儿都旱成那样了,只得了那么点的捐款,这个世博会花的钱是几十倍几百倍,能不能象南非那样节约一点儿?等等。
但有一门好处,古时除了清朝以及秦始皇还有太祖阁下,搞了一个文字狱,对文字一般管制比较轻的。比如王画吟出的那首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多尖锐,但人家敢写,民间敢传敢唱,唐朝政府也没有刻意封杀。
而且科目还是经常变动的,如文学科(姚崇登此科)、奖拔幽素科(王勃登此科)、经邦科、贤良方正科、拔萃科、超拔群类科、绝伦科、才膺管乐科、材堪经邦科、材可治国科、文可经邦科、文以经国科、抱器怀能科、道侔伊吕科、贤良异等科、博学通艺科、文史兼优科、文藻宏丽科、文词雅丽科、词藻宏丽科、运筹决胜科、将帅科、武足安边科、智谋将帅科、军谋越众科、草泽自举科、高蹈不仕科、王霸科、茂才异等科、牧宰科、洞晓玄经科等等等等,名目太多了。但归结起来无非就是几种,一是文学经典方面的人才,一是武学方面的人才,一是一些专业人才。
所以一边苦读书,一边还要逐磨着今年国家会出什么样的试题。而且现在还没有诞生糊名制,不但在试卷上写上自己的姓名,还怕同名同姓,要写上籍贯。本来你文章写得花团簇簇,可考官一看,这小子打哪儿冒出来的,好了,将试卷往一边一扔,落第了!
所以就是考,也没有那么容易一定考中的。
王画看着道喜的乡亲们,不知道该向他们说什么。
他愣了愣。车到山前必有路,也只有这样安慰自己。从赏金里拿出一些金叶子,打赏了这个太监。
这时候也到了开炉的吉时了。王迤带着大家烧完爆竹,上完香,祭完神后,对窑工下令道:“开炉!”
第五十八章 荥阳郑家
一匣匣瓷器被工人搬运出来。
王迤匆匆忙忙地走过去,将一件件瓷器拿起来察看。
与以往烧制的瓷器相比,这些出炉的瓷器釉汁更加莹润,通过芒口可以看到胎色更加洁白,而不是以前中间夹质着大量的灰黄胎。他还拿起两件瓷碗,相互敲了一下,声音清脆动人。
不用说,这炉瓷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还有些惋惜地说道:“可惜了,次品太多了。”
王画正在捣弄那些试验的碎片,听到王迤这句话后,他回头答道:“这个问题不大,以后想办法控制温度就是。”
本来定窑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有一些泪痕,现在因为温度高了一点,不但许多瓷器有泪痕,而且泪痕量很大。王迤说的次品就是这些瓷器。
这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试验过程,不但各种瓷器所需的温度不同,烧釉同样温度也很严格,有的象这次一样,随瓷胎一次性烧完,有的是高温烧胎,低温烧釉。
除了这个外,施釉有很多配方和不同的工艺方法。依照釉的熔融性和烧成温度,可分为易熔釉(又叫软釉)、中熔釉(又叫珐琅釉)和难熔釉(又叫硬釉)。按制造方法可分为生釉、熔块釉和挥发釉。按上釉方法可分为浸釉法(将坯浸入釉液中)、浇釉法(将釉往坯上浇)、喷釉法、振滴法(用毛刷浸满釉再滴在坯上)、涂刷法、挥发法和撒布法等。还有装饰花纹所牵涉的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
总之,这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
如果想要烧出所有朝代的好瓷,当然也是仿制,特别是官、哥、汝三大窑瓷,即使以王画前世掌握的条件以及技术,他带领大量工人仿制,还只是形似,做不到真正的以假乱真,在内行人眼里还是一眼就认出真假。
造成这问题的原因,王画也做过反思。肯定不是工艺的问题,主要还是配方,以及气泡“死亡”,本来宋瓷经过特殊的配方,所裹杂在瓷釉里的气泡少而密,经过漫长的时间过去后,这些气泡消失,造成许多瓷器没有气泡存在的假像。这也是古玩界考证宋朝一些瓷器的一个证据。
王画最后无奈,只好放弃。
现在这种情况,王画也不是完全复古,也没有那个条件。因此主要还是仿制为主,造出那个味就行了。
看着儿子说完了,又在察看那一大堆伴着瓷器进炉烧的碎片,王迤也知道了。敢情这个儿子没有将这炉瓷当作一回事。成功更好,那怕失败了也无所谓。只要不亏本就成了。
王迤没有再与王画说话了,他带领着工人,将烧出的瓷器成几个等级。实际上中间还有许多极品瓷器产生。特别这种白不象以前那些瓷器的刺眼白,白中发黄,色泽柔和,就象这冬天的暖阳一样。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尽管还没有售出,王迤也知道这些瓷器在市场上价格将会很高。
当然了,他看着更多的次品,还是很惋惜,如果次品概率降低一半,可以想像这一炉瓷产生的巨大利润。
而且这个芒口的存在,等级也是必须分的。上等的镀金,次等的镀银,再次的能镀铜镀铁卖几个是几个吧,实在不行送人得了。巩县窑现在是最繁荣的时期,因为离洛阳近,水路交通发达正是这种繁荣,造成取料越加困难,到了天宝末期开始衰落。有人没有甘心,于是进行革新,这时在巩县窑出现了原始的青花瓷。但效果不显著,最后也再次湮灭。直到元青花的出现。这个瓷器上的一个极光辉点,青花瓷才开始在瓷器中占着一份重要的角色。
现在天陵山一带,人们有一个最大的好处,不泛瓷器使用,但都是用的次品。家家户户都有一大堆瓶啊罐的,就是上不了台面。
王迤虽然被村子人视为败家子,不是一无是处。他对瓷器的眼光还是存在的,不能单以流失釉太多就将这件瓷器当作废品,有的釉流得恰到好处,正好形成一幅天然的图案了,又能当作上等品存在了。
因此要一件件地甄别。
当他带着几个熟练的工人忙完了,王画也才忙完。
王画要察看每一件瓷片的胎,有时候还把它打碎,看里面的胎结情况,甚至还相互敲打,听它们声音的区别。这一次烧制的瓷片,来自上百个地方的土质。王画在地图上做了记号,然后烧制时再次在瓷片上做了记号。最后仔细辨别之下,才确定两处土源。
这还是初步的试验,以后要试验温度,以及釉面更准备的配方,还有上釉方法以及釉彩。最让他郁闷的是,为了科考,以后还要抽出大量时间,与那些学子们一样,苦读经义。
招待完来的族人与新戚,送走了下旨的太监,王画将陆二狗四个人喊了过来,说了一些话。
这回陆二狗他们又不明白了,王画仔细地解释了一会儿。
陆二狗几人这才叹道:“果然是妙计,难怪你当初让我们到洛阳那样做。”
几个人带着王画存在洛阳钱柜里的银票,到洛阳取了钱,办事去了。
天开始冷下来,青山沟终于迎来了第一场小雪。只是雪不大,纷纷扬扬地下了一会儿就停止了。一会儿化为寒水,涔入地下不见。
这个恶劣的天气里,王迤也将瓷窑上的工人放了假。
他回到家中,坐在火坑上,王画正在读书,王迤不敢打搅,轻声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三凤泡上一杯茶过来。王画母亲在一旁悄声地教李红针线活,公孙大娘在一旁好奇地看着。
虽然没有恢复到当年王家鼎盛的时候,但现在一家人也其乐融融。只有一个人例外,王画越想前途,越是烦恼。
忽然这时候来了一个客人。
他身后还跟着两名仆人,只是王迤看到这个客人后,脸色大变。
王画好奇地看着这个中年人,应当只能算是青中年,因为年龄不过在三十岁左右。长相儒雅,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笑容,可是王画从他身上看到了那种上位者才有的威压。
他看着王迤首先施了一礼,说道:“当年的事,当时某年幼,做错了,还请王兄恕罪。”
说着一拍手,一个仆人走出去,随着他带着两个仆人抬着一件箱子进来。他又说道:“这是某从荥阳买来的二十匹上等的绸缎,略表歉意。”
王画看着父亲的神情,又听到他说当年这些词眼,已经知道他是什么人了,可听到荥阳两个字时,王画眼睛还是眯了起来。
尽管他早就想到了有这种可能性,也是最怕的这种可能性。
那个青年又转向王画说道:“这位没有猜错,正是名闻遐迩的王画王二郎吧。我最佩服王二郎说的一句话,天下大势,分分合合,没有真正的敌人与朋友。某早就想与君见上一面,今天得偿心愿,心中实在很高兴。”
他话说得极其客气礼貌,然而在话音里藏着机锋。
顿了顿又说道:“几月前,你没有与太原王家做成朋友,但现在我代表荥阳郑家!而不是我家里一个不长眼的外室子弟,真正向二郎伸出友谊之手。”
第五十九章 邀请
王画微微一笑:“请问尊姓大名?”
“不敢,在下郑,在家排行十三。”这个郑十三郎脸上依然带着温和的笑容。
这才是真正的世家子弟,虽然王画心中对他十分地反感,也不由地佩服。这种风度,就是自己经过几十年的修养,也不过如此。相比于这个郑十三郎,那个王家三郎倒底是岁数小了,稍嫩了一点。
王画说道:“郑十三郎,多谢你的好意。我只有一句话回答你,我是说过没有真正的朋友与敌人,但你是我的敌人嘛?”
郑十三郎被他这一句话问倒了。
王画又说道:“而且依小子的家庭,能够有资格做得上你家的敌人?这事莫要传出去,传出去,小子年幼,家中只有两座破瓷窑洞,反而对贵府不美。”
郑十三郎已经知道了他的答案,有些愠怒,但他脸上还是挂着笑容,打了一个哈哈说道:“不是敌人就好,那么就是朋友吧。”
“既然不是敌人了,又何来朋友之说。况且小子也攀附不起。论家世,小子等于是寒门,论财富,与小子家中相比,贵府拨下来一根毛发也比我家粗。论人才,贵府有才济济。论权势贵府,从朝堂到地方,有多名弟子担任官员。”装风度么?王画也会,他一边说话,一边微笑,比这个郑十三郎气质更优雅。但他话风一转:“要知你们贵府,连皇帝陛下都敢藐视的,况且小子乎?”
后面这句话诛心了。
“门不当户不对,何来朋友之说,小子只有一句话,小子只是自保。贵府小子没有资格谈朋友敌人,更没有胆量招惹。”说完了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郑十三郎差一点想命仆人冲过去,将这个狂妄的小家伙揍一顿,但他还是忍了,说道:“那么希望你这句话是发自内心吧。”
说完就走了。
两个人说的话,王迤有的听明白了,有的没有听明白,虽然两个人一样,面带笑容,笑得就象春风吹来,吹得花儿都要开了。可王迤也听出来,两个人语气并不是那么友好,而且结果也是不欢而散。
他担心地问道:“为什么拒绝人家的友谊?”
王画这时候面色才冷下来,他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父亲,为什么婚姻在门当户对?所谓的友谊只能寄托在平待的地位。想一想,如果母亲是公主的话,这些年会不会任劳任怨,跟在你后面受罪?于其想得到人家的友谊,还不如想怎样将自身的实力提高吧。”
“可是。”王迤有些焦急,不管是真是假,可你也不能拒绝啊,得罪了于杜两家还好一点,得罪了荥阳郑家,这不是在找死嘛?
“父亲大人,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我在洛阳写了一首诗,说过不想折腰事权贵,现在如果接受了郑家所谓的友谊,首尾两端。皇上一定会生气的。让皇上生气,还是让郑家生气,你自己儿想想吧。”
还有一件事,王画没有说,也是最主要的一点。这个郑十三郎说话温和,可骨子里很傲慢。最主要郑家想要伸出友谊之手,也绝不会让郑十三郎前来,而是换作了其他的弟子,以免大家产生尴尬。
没有诚意,何来友谊,别要到时候让人家卖了,还替人家数钱。
郑十三走后,天气也越来越冷了,连瓷窑开工也断断续续的。到了一月才开了三炉窑瓷,并且因为王画在试验,时好时坏,情况不太良好。有一炉瓷算下来,还亏了本。可是王画并不急,淡淡地看着那些碎片思考问题。
王迤也没有说。本来研发就需要成本的,当年他与手上技术工人研发时,花费的许多成本更多。
到是中间一段时间,陆二狗几个人回来一次,神情有些焦急,跑到儿子房间里,谈了半天,然后神情沮丧地再次离开,问王画,王画也没有回答。这让王迤感到有些担心。
现在对这个小子越来越看不透,说不定刀架在他脖子上,他还有可能继续与人谈笑风生。
但王画的身份终于被人揭晓。更多的人已经猜到王画就是洛阳的王画。虽然很多人不解,没有看到过他制作或者学习过漆器,怎么会的漆器活?
可现在人也比较好胡弄,解释不通的事,于是就问鬼神了。各种传言再次升起,从王画小时候的与众不同,然后到王画会走路尿尿时,就知道躲藏在一旁,不让人看他的小鸡,什么事情都翻了出来。
最后结果就是一个,天生神童。
这就象王迤也没有办法解释,只好气闷地说,在书上看的!
真在书上看的?漆器不说了,古琴不说了,现在又来了一个瓷器,这些工艺都是保密的,可现在他做起瓷器活来,似乎比自己还内行十倍。这个是那本书看到的?为什么我没有看到?
如果不是他儿子,他都能向官府举报,咱青山沟出妖怪了!
还有一个后果,就是巩县一些读书人,开始前来拜访。对于这种情况,王画早在预料之中,没有时间交际,新瓷在逐磨,还要为科考做准备,苦读经书。那来的时间?不要说交际,就连他本来想尝试一下,制作一些毛笔,收集了许多动物的毛发,也没有工夫却制作。
但对于这些学子,王画也没有慢怠,让李红出面,解释原因,上茶招待,招待完了,王画还让李红拿出自己练习的字贴,分散给他们。本来李红就善长这一点,一番言语哄得大家眉开眼笑,加上王画态度真诚。虽然王画没有亲自接见,这些学子还是很开心地离开。毕竟是读书人,知道科考的难度,一年才录取那么一点人啊,如果王画不努力读书,还会高中,当真是妖怪不成。
但在心底里有一点艳羡,皇上亲自下旨,要求参加科考的。这是何等的荣光。
又是几场雪飘过去。天气真正进入了寒冬,连冶河边上都开始结了一层薄冰。
然而朝中又一次罢相。
武则天询问宰相陆元方外事,陆元方答道:“臣身为宰相,大事不敢不向陛下禀报,但人间细事,不足烦扰陛下。”
武则天一听就来火了,喝道:“何为大事,何为细事?请教我!”
她刚刚接受郑家十三郎前往王家的消息,自己是怎么吩咐的,打压王画,让他知道权势的作用,使他醒悟,可现在好了,郑家却反其道而行,伸出什么友谊之手,当真不把朕放在眼里了!
其实陆元方也是好心,天下的事那么多,你一个人忙得过来么?但碰在武则天火头上,立即贬职。
但让一干清臣们高兴的是,武则天立了皇太孙李重润为邵王、李重茂为北海王,这代表着李氏地位进一步巩固。
眼看就进入了一月,青山沟却来了一个客人。李红认识,老熟人,宝林斋的贺掌柜。没有敢怠慢,立即通知王画。
王画听说了,立即放下书本,出来迎接。
两个人虽然是合作关系,但合作期间,相处得还算是愉快的,另外一旦定瓷烧制出来,走的是高档路线,王家也没有多少高层的人脉关系,以后还要与宝林斋继续合作。
李红斟上茶,王画客气地问道:“贺掌柜,前来有何贵干?”
贺掌柜做了一个手势。
王画狐疑地让李红退下,贺晨这才说道:“这一次老朽前来是受一个人的委托前来的。”
“哦,是什么人?”
贺掌柜说道:“是公主殿下让你悄悄进入洛阳一趟。但记好了,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
第六十章 凤求凰(上)
王画一听怀疑起来。现在的社会风气开放,远不象明清时,海瑞因为自己的女儿让一位男子碰过一下手后,立即逼她自杀。象洛阳街头一些节日,青年男女公开舞蹈,高兴了还相互手拉手,裹在一起舞蹈。
因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