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玩唐-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有的面积稍大一点的重量达到了近一百四十多吨。
在这个时代,运输就成了第一个难题。
于是王画想出了一个笨的主意,制造了一个特大的马车,也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大平板车,下面安了两百个车轮,每一个车轮都十分宽大,让每一个车轮减压,然后前面几十匹马拉着,但不能马太多了,否则不统一,非得出事。所以只能用几十匹马。两边趴着百姓,一步步地推动它前进。从寻找大面积的汉白玉到打磨再推到灵州,直到去年冬天才完成。这中间还有绝大半路程是从水路走的,是将木排连在一起,不然因为河床浅,用船非得搁浅。否则今年春天也到不了灵州。
但鼎基并不只是汉白玉,下面还有一样东西,红木底基。这是真正狭义上的老红木,也就是酸枝木,因为无论是黄梨木或者是紫檀木,寻找直径粗大的很难。不一定要整体,也是镶拼在一起的,可是镶拼的数量越少,越不影响美观,还有厚度不能再镶拼了。这个红木底基的厚度同样达到了四十公分。王画还是取了九之意。
虽然老红木来自南方,但因为它的重量没有汉白玉那么恐怖,所以去年秋天就到了灵州。这一部分实际上可以先行制作。但王画没有让工匠动手,因为他需要反复推敲,以及仔细酝酿,让所有器物尽善尽美。还有许多漏洞需要补充。
在铸就鼎基时,景泰蓝也同时开工。
这时候王画写了一封信到了长安,让李旦在长安城建造一座建筑物。
不能鼎制作好了,就放在长安皇宫中,成了李旦父子的玩物。不但是鼎的开拓精神,而且鼎基鼎壁上许多知识对百姓也有帮助。
当然,与李旦讲这个道理,讲不通,因此王画换了一个说法,这个鼎做好了,不能成为玩物,那么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不能放在皇宫中,必须放在皇宫外,供万民敬仰,万朝前来膜拜。
这个说法也能说得过去。
对这个鼎李旦十分好奇,但与这个鼎相比,还没有王画立即将西北所有州县交出来,军队交出来来得实际一点。
因此,他立即同意下来。
实际上,王画已经释放了许多善意。
已经肯定下来留在朝廷的诸将,王画让他们进了京城,除了萧嵩等高级将领外,还有一些中级将领。
李旦立即给予了安排,哥舒翰被太平公主的手下誉为第一,不过岁数还小了一点。所以担任了河源郡刺史,协助张玄表守卫大非川。听到这个消息后,吐蕃活活气死了。
接着吐蕃人又迎来了一个恶梦,郭虔瓘担任了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再加上一个二百五张玄表,愣头青王画还在边上伺机异动,吐蕃人连忙又派了使者进入长安。说到底,吐蕃人的底子弱了,连番胜仗,会对国力有帮助,但接连的败仗,吐蕃人消耗不起。
然后将丰州并成了一个下都督,可在之前询问过经王画允许后才并成的,丰州、新成立的阴山州还有胜州全部属于丰州都督府管辖,让张守珪担任这个下都督府的都督。萧嵩担任了兵部侍郎,一下子挤入朝中大员行列。王晙成了桂州大都督。封常清为安西四镇行军司马。论弓仁为朔方郡副总管。李楷洛也乌可行也被调到幽州担任重要的武将。其他各个中层将领也先后有了很好的安排。
其中升迁最快的是封常清,从一个看城门的小卒一下子跃成了边疆大吏,而且他岁数最年青,前景一片光明。不过他很重情义,在赴安西四镇任职时,特地绕道到灵州,恭恭敬敬地在王画面前跪了三个响头。
王画没有说什么,只是将他拉了起来,说道:“去吧,用你的才智,在历史上留下一座丰碑。”
让他离开。
虽然李旦玩太极最后玩出火来,可这一点比李显做得更好。当时王画在尽心尽力辅佐李显,可是他因为忌惮,将血营诸将有意地冷落。否则最后王画起事,也不会能将这些将领一个个召回来。
特别是前几个人的任命,如果王画图谋不诡,这些将领在各处担任要职,很容易就让王画连成一片,危胁更大。
当然,之所以这样做,一是表示诚意,二也是招揽,王画军营中还有更多的中层将领,这些将领都是经过多次血战的,经验丰富,一旦被朝廷启用,放在各个边关,边疆实力就会立即壮大。
况且还有数人,让朝廷十分垂涎,郭知运、王君绰、张孝嵩、孔黑闼、拓跋焘、刘统、公孙云。其中只有公孙云和刘统的能力最弱,他之所以担任重将,也是因为他是血营的老将,当然也是一个不错的武将。刘统也只是以稳健见长。可前几个人每一个人都不简单。
但是张孝嵩与孔黑子、拓跋焘、公孙云以及刘统,朝廷是不要想了。这些人王画正准备将他们在今年就调往大洋洲。
只有两个人在犹豫不决,第一个是郭知运,他坚决要去大洋洲。但是此人在血营中地位十分显著,王画现在还没有到离开中原的时候,因此也不想将朝廷逼急了。于是反而苦劝他留下来,这一回是真心劝说。
况且此人以后在朝廷也是善始善终,连他的几个儿子都先后得到重用。
倒是另一个人,王君绰一直在考虑。他到现在都没有决定是离开还是留下,不过王画知道他在朝廷结局不好,与朝廷无关,因为他被人害死了。所以反而十分想让他离开朝廷。毕竟在鄯南,他与莫贺干将血营的框架搭起来的。
王画也不急,反正现在血营也需要将领。不能全走了,到时候需要人手时,难道自己再次亲自率军作战?
朝廷表示了信任,王画也再次还去了善意,虽然过年了,王画并没有将血营与所有州县交出来。但是先将阴山州、丰州、夏州、银州、麟州、六胡二州以及南方的武州、宕州、叠州、洮州交还了朝廷。
但王画再一次做出了一件让朝廷不高兴的事。
交还了朝廷十一州后,整个西北变成了一个敦厚的长方形,加上北方有了张守珪、论弓仁、解琬三人,也没有了突厥的危胁。血营开始减压。当然,最高兴的莫过于突厥的默啜,在嗢仑河畔长松了一口气。但南方的吐蕃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王画让血营来了一个大瘦身。
这十一州除了银州外,全是后来收拢进去的,其中血营的士兵不多,只有一万多人,王画连同属于十一州的将领,都如数地交还给了朝廷。
但还剩下七万人马出头,王画一下子削去了两万多人马,四旅取消,只留下七军,每军不到七千人,总数只有四万多士兵。凡是超过四十岁,不是军官的一律返回家乡,凡是家中独子或者子女少的,同样返回家乡,还有新近招收战斗力低下的士兵,也送了回去。
正好去年一年,因没有大的战事发生,西北税务有很多的盈余。这又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王画和一些部族大家族的股份,除了其他人的分红外,他自己的收入全部动用到了九州之鼎上了。另一部分正好用来抚恤士兵,发放遣送的费用以及安抚百姓。
今年的税务就开始扯皮了。
李旦一听不满意了,询问王画为什么裁军?
表面看,王画军队少了,威胁力下降,可不是那么一回事,这些人回家了,可需要的时候,拿起武器,上了战马,威胁继续存在。
但经王画一裁,生生两万多战斗力最极的士兵弄没了。
我不指望你立即将西北全部交出来,军队交还朝廷,可你不能将“我的军队”弄没了。
就询问王画,如果钱不够,朝廷拿钱来补助。
王画也回了一篇奏折,说与朝廷无关。西北那么多军队,可百姓人数却很少,这给西北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以前是吐蕃突厥侵扰,朝廷威逼,无奈才招纳这么多士兵的。
但长期下去,这必然会给西北带来沉重的负担。
王画的话说得不能没有道理,交还了十一州,百姓减少了三分之一,现在只有九十万百姓出头,已经牺牲了几万战士,再加上这七万多军队,也就是所有青壮年,几乎有一半人数参入军中。以前是战俘在劳动,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现在战俘发还,如果还继续保持这样的军队数量,对西北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就是现在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这还是王画送了许多战俘到了各部族作为奖励的,不然壮年劳力依然不足。
王画又说了另一个原因,不可否认,血营士兵经过多次浴血奋战,战斗力十分惊人。可也看形势,那是为了保护他们家园而作战的,所以士气高昂。现在朝廷将他们当成什么?以后调往各地做边卒?有没有自己给他们这些重赏?没有!实际上唐朝边卒是很苦的。再说调往异地他乡,还有没有这个士气了?没有!
所以才裁减军队的。
再说以前西北是什么形势?是唐朝派出中原的士兵做边卒,现在有了这些士兵在西北,就可以拱卫起西北的安全。就凭借这一条,每年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军费。而且留下来的都是悍卒,有了他们南可以防备吐蕃,北可以立即支援朔方丰州,防止突厥人入侵。
以西北这点百姓供养这么多军队,足矣。
王画都怀疑,以后指不定朝廷派来了什么贪官污吏,糟蹋西北,就是供养这些军队都十分困难。
这也是实情,但是想要李旦将这些士兵完全忘记那是不可能的。
做完了这一步,王画开始第二次撤让,准备将河州、临州与盐州再次交给朝迁,这也是为了百姓着想,顺利完成权利交接的。但盐州与河州,特别是河州,是血营的根据地之一。
因此,还有许多部族对王画死忠,包括他们部族中的战士在内,都不愿意留在西北,而跟随王画一道前去大洋洲。
尽管这是远离他乡,可是这些部族的酋长们很精明,别看现在日子过得好,一旦王画离开,还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当然,抱着这种思想的不是全部,远离他乡故土,有可能一去不复返,尽管现在大洋洲来了许多人,描述了大洋洲真实的生活情况,很引诱人。可还是有许多人不愿意离开的。这一点就象血营诸多将士一样。
因此,在朝廷接管之前,王画准备将这些想离开的部族,接入其他数州安顿。但暂时还不会转移,毕竟从春天时起,开始转移教民。如果这边再转移百姓,会引起朝廷不必要的恐慌。
在王画原来想法中,离开故土,飘洋过海,远到他乡,这些百姓数量不会很多。
可是他却低估了百姓的想法,原来撤让的十一州百姓并没有得到什么甜头,王画接管的时间也很短,只有一年多时间,而且因为宗楚客与常元楷的进攻失败,导致了许多子弟战死,因此王画树恩不深。
但原来的八州,是血营的核心区域,上到士兵,下到百姓,全部与王画同仇敌忾,甚至从某种意义对朝廷抱着仇视的心理。因此虽然不肯远离家乡,听说王画离开,许多百姓愿意与王画一道迁移。
朱仝统计了一下,大约百姓数量有可能接近三十万。
王画拍了拍脑袋,这就有些头痛了。
教民好办,这是朝廷允许离开的,一批批将过所都办好了,有条不紊地搬迁。但这些百姓不一样,他们不在自己与朝廷搭成的协议之内。如果数量少,也许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
但这么庞大的数量,朝廷是不可能让他们搬迁的。那么只剩下最后一条道路,从吐蕃走。但同样数量太大了,道路艰难问题也不大,大不了放慢速度,关健是吐蕃人也会害怕,这些人是百姓还是官兵?况且他也用过史姓的百姓潜入六胡州,只不过最后功败垂成。
他说道:“再劝一劝吧。”
三十万百姓搬迁那是不可能的,尽管他不会害怕朝廷有什么想法,主要不好走。难道从大食绕道?
于是又说道:“压一压吧,顶多带走三分之一。”
也就是十万百姓。
朱仝却摇起了头说道:“那不可能,顶多是劝留下三分之一百姓,不是带走三分之一百姓。”
“二十万人哪,你认为我们能想出什么办法带走?”
这不是一万人两万人,从中原分散潜入出去。
如果将两十万集中起来,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就象宗楚客原来率领二十万人,还不在一处,前面传军令,一个接着一个传下去,等到最后一个士兵知道,就要一盏茶时间。
象吐蕃中计进入鄯县,一个若大的县城,可是八万大军进去后,立即塞得满满的。
朱仝说道:“但是大总管,你可想过没有,这些百姓迁入大洋洲,他们是你最忠诚的百姓,对安定大洋洲有着巨大的好处。以后百姓人越来越多了,管理就越来越困难。有这些百姓支持,你还能象以前那样如臂使唤。”
这些人比教民都管用,那些教民说到底,一是树恩,二是装神弄鬼才变成死士的。一旦把戏拆穿了,指不定产生什么想法。也许不会后悔跟王画前去大洋洲,但忠诚度会立即下降。
不过朱仝知道现在九鼎开工,他也看过图纸,知道它的复杂程度,王画已经没有办法分出太多的心思。因此说道:“我还是先与莫贺干商议一下吧。但在这之前千万不能立即将河临盐三州交还给朝廷。”
这一动牵连许多,就包括其中的许多士兵。如果朝廷知道士兵又少了三分之一,还是前去了大洋洲,百姓也少了三分之一,如果没有准备好,就会有误会产生。
王画现在是没有精力分心他顾,只好做了一个甩头掌柜说道:“就依你的主意去办吧。”
说完了,再次准备鼎基的事务。
在王画看来,鼎的两部分,也许别人认为鼎身最重要,但放在王画眼里,鼎身象征意义很重要,但远没有鼎基重要。
鼎基分成两大部分,鼎基基侧,鼎基平面。
鼎基基侧又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红木部分,一部分镶金,包括龙凤鹿龟松鹤荷菊等纹饰,这部分高约十五公分,是在最底侧的,全部用镶金银以及珠宝,上面是各个木刻图案,从盘古开天地故事图案开始,一直到武则天死去为止,后面几年的事,重要的事情就是血营之变以及武韦乱政,玄武门之变,是非功过,王画不想评价,也没有用图画描述出来。这是就着红木雕刻出来的。最低高度为二十五公分,最高的高度达到四十公分。雕刻好后,上漆,这又涉及到漆艺。
延伸出来的高度是就着木料有意延伸出来的,起着镶包作用。
因为第二部分是汉白玉,又分成了两个部分。下面是丝缂织成的文字图案。这也是最早动工的一部分工艺,从去年就开始,毕竟太耗工时了,原来王画准备在汉白玉上直接雕刻,但想一想工程,最后无奈地放弃。
于是用了丝缂,在这个长达近七十多米,宽达四十公分的巨轴上,用了绳头小字,密密麻麻地织出古今中外许多名家著述。这是宏古的。另外还有各种公式,物理公式,化学公式,王画还画了示意图,用实例或者虚例,用图来解说。至于有多少人明白,多少人相信,王画不管了。这将是一盏照亮后人的照明灯。
为了让人们接受,因此王画才让各大家子集占去其中最大的篇幅。但后者是王画最用心注意的。
同时还有新的历法,也就是后来的公历,写出了公历与农历的兑算模式。同时用图解画了海啸地震极光磁场风雨雷鸣形成的原因。甚至还画出了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星象图,慧星运动的规律,日食与月食的成因。另外现在计量单位不是很标准,王画做了一下测量,标准了长度以及用图画出重量,统一度量衡,但以米与公斤为主,这涉及到后来密度计算的方便,而这种方便为其他的物理化学公式的计算再次确定了便利的捷径。
总之,这会引起许多人的诽议,但更会引起人们的思考。况且实践出真知,经过一次次验实,最后相信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然后是上层,上面又分为两次,全是金银立体打制,镶嵌珠宝图案,下面一层是以后的各种事物,比如各种武器,电器,是什么样子,用金银器图案描绘出来。这部分占高度为五公分。最上面的一层则是各种佛教道教的传说场景,不但图形生动,而且还用了各种宝石镶嵌,富丽堂皇到了极点。
这也是为了减少争议无奈之举。
我将这些科学道理摆在这里,但没有否认神灵,看到没有,神灵的传说是最重要的。
没有办法,在这个大时代下,王画不得不这样做。但这些宗教传说,用图案绘出来,也增加了鼎基的美观。
上面的金银器图案与下面的镶金纹饰正好遥相呼应,而且与红木雕将丝缂正好紧紧包住。不然难道用脱水粘?
鼎基的平面部分,工程规模也不小,首先就是字画。
王画三易其稿,首先是各人的画法不对路,然后就是诗文,有的人在诗赋竟然出了什么吾皇宗庙这些拍马屁的字眼。让王画一一打回去,我是让你写描述这里风土人情风景的文章,不是让你拍马屁的。如果你想拍皇帝的马屁,在奏折里拍。这个鼎器尤关到千古盛事,岂是一朝一君得失?
用大帽子压死你,好在现在唐朝没有什么文字狱,一个个让王画骂得没有话来,包括这个张说在内。于是再次修改。还有的字与画风文风诗风不符,于是再次调整。
所以王画今年开工,不今年开工不行。
但丝缂上的字,全是他一人操刀的。这不是展现书法,而是展现知识。因此与书法不相干,但也不能这么说。现在字体大多数过于秀媚,王画楷书中善长颜体,虽然未必能赶上颜真卿亲自书写的,可也不遑让多少。况且颜真卿现在才三四岁,写什么书法?
颜体字端庄雄伟,气势开张,正好与这个鼎器的风格十分相符。
直到去年年底,所有书稿画稿才定落下来,虽然有些作品,王画还不是很满意,但也能勉强为之。
字是直接雕刻在汉白玉上的,雕完后填金。但画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所以八十一幅画,不是雕刻,而是用瓷器与玉器制作。但是为了工艺的完美,就料不就画,也就是就着原料的颜色,可以对画进行一些不妨大雅的改动,好在王画就是此行的大家,不会妨碍画的原貌。
然后在里面,就是地图,但不是平面图,按照山川河流,立体雕刻,珠穆朗玛峰就是最高点,菲律宾海沟就是最低点。然后涂上颜料,不是按照深蓝到黄到白来涂的。雪原与冰原是白色,沙漠与戈壁滩就是黄色,森林是深绿色,平原是浅绿色。倒是海洋部分按深浅不同,分为深蓝与浅蓝。另外还有河流是靛色的,但该是峡谷的地方,在地图就从大山之间切断。工程量非常大,有任何失误,甚至会让整件汉白玉报废。同时在九州部分在无人地方留下四个眼,做安放每一鼎的四足的。
这一部分也是错误最大的部分,许多地方现在根本就没有勘探到,就是勘探到,也不是很准确。至于没有勘探到的地方,王画只是凭着记忆去想像,比如现在上海到苏北许多地区还在海面以下,崇明岛真正是东海里的两个小岛,一小点儿大。因此就是全部记住了,地貌的改变也是很大的。
但在这个时代,无疑这幅立体世界地图,是件创举。
因此这个九鼎不但气势雄伟壮观,更是集中了许多知识,以及各种顶尖的工艺。
不过一些瓷器,比如粉彩瓷,技术依然没有成熟,还有另一种瓷器,骨瓷,王画也在试验。在这八十一幅镶制进鼎面的图画中,瓷器占了主要的份额。这是有原因的,虽然他准备了许多玉料,也准备就料不就画,可不能相差太大,料的颜色纹理与画要做到基本吻合,这种玉料并不多,王画只挑选出二十几幅,其他的不得不用瓷器代理。
但对这一点,王画做好了心理准备。
因此,现在必须每天需要王画自己监工,还有瓷器继续在研发。
所以,朱仝没有刻意地分王画的心。
听到九州之鼎开工,李旦十分高兴。
他现在总算明白了,王画不将九州之鼎制作出来,是不会将西北全部给他的。
至于王画花费多少钱,他不会去想,反正五百万缗钱给了你,你花三千万四千万与我无关。
不过也对它十分好奇,正好李持盈快要生产,于是让李成器代表娘家到灵州查看鼎器制作情况,顺便看望一下女儿。
这个消息虽然让他有些开心,但不开心的消息很多,这一次王画迁移的百姓太多了,可是他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实力决定一切。动王画成本太高。
因此心里更加怨恨一个人,其实他与王画也没有太大矛盾,只不过在李持盈的亲事上,自己阻止了一切,现在李持盈的亲事自己百般牵就,这个矛盾也等于消失了。而造成王画对朝廷轻慢与不满罪盔祸首却是韦氏与宗楚客。
韦氏是没有办法报复了,连八服之内的族人都被杀完了。唯独只剩下一个长宁公主与一个李裹儿。长宁公主现在也是凄凄戚戚,李裹儿都“逃”到大洋洲。
想了一想,将气撒在宗楚客身上。可是宗家兄弟已死,李旦只好报复了他的家人,不用他开口,授了意,就有人会意,窦怀贞等人上书,翻出来宗楚客以前的往事。于是下旨将宗家财产部全罚没。
一家老小撵出长安城。
王画听说完后,叹了一口气说道:“那么李白以后怎么办?”
李持盈虽然怀着大肚子,每天却跟在王画后面往作坊里跑,看着鼎器在一天天地成形,听到后立即问道:“李白是谁?”
“啊哈,一个人,不相干的人。”王画打了一个哈哈,说漏了嘴。
“一个不相干的人,什么人?”李持盈依然闪着一对大眼睛,好奇问。
王画怎么回答,难道他能说一个天才才十岁,在突骑施出生,现在也不知道是在西域,还到了绵州。
他想了想说道:“我梦到一个人,他诗写得比我好十倍,以后会娶宗楚客的孙女。”
显然这胡弄不了李持盈的,她又想到了王画在宗楚客死后的一些举动,看着王画,眼里就闪着怀疑的表情。
王画心想,下次不能再“预言”了,否则大家一定认为我是一个妖怪。
于是打岔,对一个工人大声喊道:“不对啊,你那个下手力量要轻。”
怎么办呢,只能转移李持盈的注意力。
第一百四十一章 鼎
李成器到灵州的时候,已经三月中旬,能看到鼎器的一部分。
但也只能看到一小部分。
这一次制作九鼎,王画近似于流水线的制作方式。如果按照正常工艺程序,先铸鼎内胎,再做鼎外胎,然后做汉白玉,再做红木底座。
这样做更稳妥一点,可是时间将延长几倍。
王画没有这样做,去年一年练习技艺,是必须的。不是他所有技艺都是独一无二,可多了一千多年的见识,在工艺的认识上面,遥遥领先于现在的工匠。但也得亏他这几年对工艺的传播,使许多工匠打下了良好的底子。不然这个时间会更长。
再将鼎分成几部分同时制作。
但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王画这是特例,他本身就是工艺大师,是内行人,这个鼎是他一人独自构思了数年之久,十分熟悉。换作第二人来,准得出现严重的错误,导致失败。
李成器到来的时候,鼎的内胎已经有了一个大约的样子。
他站在下面,仰着头,看着巨大的鼎身,叹息道:“好高大。”
一开始王画也没有在意,还问了一句:“殿下,可满意否?”
在传说中,大禹制作九州之鼎时,集了天下所有的青铜,巨大无比。但这只是民间的说法,到了李成器这个高度,不会很相信的,如果鼎有这么大,楚庄王都不会有意去问一下鼎大小轻重,在曹冲没有发明称象之前,如果象传说中重达几万斤几十万斤,根本没有办法称。
有没有更大的鼎,王画不能确定,至少这件鼎身,是李成器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我十分满意,但看到这个鼎,我脑子里总是浮想出你写的那首词,叫什么来着,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好高好寒。”
这一回王画听出来他话中有话了。
不过他只了一小半,留了一大半,王画也猜不透他所要表达的意思。难道是他害怕高处不胜寒,所以才将皇太子位置让给李隆基的。就是如此,他也不会同自己说的。难道是规劝自己,可自己也没有野心,至少现在肯定没有野心。
李成器话锋一转,又说道:“我来的时候听说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听说积石山有大山高不可攀,上面终年积雪不化。所以这个雪被王总管利用,尽没吐蕃悉诺逻数万大军的。我今天又看到了这个鼎,不由地想到了这件事,又想到你写的那句话。还是山脚下好啊,遍地野花传香,树木繁荫,雁鸟翔集。”
说完了背着手,不再说话,只是观察着这九件正在铸造当中的紫铜鼎身。
王画已经明白了他所要表达的意思。
但心中很不同意,他已经做过许多让朝廷愤怒的事,能进不能退。这不象李成器,他一直对自家的老三迁让,因此反而得保终身。再说他是世子,退一步还是世子,退十步还是世子。可自己如果听他的话,做一个本份的臣子,一个普通的臣子,尽然泯于众人矣,那么在这个人吃人的朝堂中,很快就能被吞得连骨头碴子都没有了。
虽然说有苏味道之模棱两可,娄师德的人吐面而弗能拭。如果你真以为是这样,朝他脸上吐一口唾沫试试看,保准最后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些人权谋之术玩到了大成境界。看似不争,其实是争得都让人看不到。就象善战者,无赫赫战功一样,他不用士兵去牺牲去拼命,早就通过手段将祸患瓦解于未燃之中。不然他们能爬到宰相的位置?再看自己,看似轰轰烈烈,但最高是什么位置,侍郎!
况且隐忍是不发,那也是实力火候未到的表现,自己现在需要隐忍?或者为了李隆基李成器兄弟姐妹遍地野花传香,而不顾李裹儿、李红她们?
但这个位世子人很忠厚,是一个地道的忠厚长者,从进灵州时起,在王画面前,在朱仝面前一直自称我,一声孤也没有。从他的面部表情来看,也是发自内心的。因此,王画面对这个人,不想抬杠。
于是笑笑,不语,继续带着他一路向前参观。
前面一片片景泰蓝铜片,这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所有图案与字,不是用毛笔沾着釉料颜料画上去或者写上去的,而是一根根铜丝经过锤打,然后反复的烧结,不说烧结,就是这一根根铜丝粘接,就花费无数工时。况且这九个鼎表面积是何等的巨大。
现在什么也看不出来,只看到一堆堆铜丝挂在一块块铜片上。
但来的时候,李成器做过一番调查了解,知道这是烧一种新铜器的关健一步,也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会儿。又转到了下面的作坊。
下面作坊占地面积更大,二十多块汉白玉。放在作坊里,看上去壮观无比。
其中十六块汉白玉上面趴着无数石匠,正在操作。侧面没有动,那是留作镶金与裹上丝缂的。动的是正面,画是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