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玩唐-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浊流大臣也会乘机弹劾。有可能此事不了了之。
这时候王画手中的力量就显露出来了。
他自己还留下七八十家作坊店铺,不过这些店铺都没有直接寄在王画名下,用了他人的名义买下来的。这是留作备用,预防万一。而且王画真要直接经商也不大好,墨海轩不同,那是文房四宝,还挂着为了制作九鼎,培养工人技艺的借口。瓷窑直接是产出,也不能完全算是经商。粮食更是为了国家平稳粮价,特例特办。
性质不同。
这一手做得很隐秘,就是这些店铺的掌柜都不知道这些产业是属于王画的。
因此,王画让在长安的一个作坊制做这些家俱,然后利用一些手段,让这个作坊的老板产生将图纸交给宗楚客手中求媚的想法。让宗楚客献上这些家俱,一是能讨李显欢心,第二他自己恐怕也不想每隔几天就来个早朝,“坐”在地上。以他现在红极一时,将这个阻力减少。
李红听完咯咯笑了起来,虽然早朝时那种坐的姿态很难受,可有资格坐在哪里,能有多少人?整个大唐又有多少人?不过现在王画是没有野心,否则大洋洲再发展几年,他自己就是不造反,也可以做一个逍遥的海外大国国王,而且有可能还会比唐朝都富裕。她立即拿着王画准备好的图纸去安排了。
然后就是沐孜李。
因为韦氏想帮助自己家族,与王画已经产生一些裂痕,尽管这好象与政治牵连不大,可裂痕已经确确实实存在。但对李旦父子王画更没有抱好感。这就造成了王画尴尬的局面,以后不能帮助韦氏,也不值得帮助,就是帮助了,王画都怀疑自己都能成为一个陪葬品。也不能帮助李隆基。可帮助谁?
在皇宫中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两年多后,李显一死,政局立即产生变化。
对李显的死因,大多数人持着韦氏与李裹儿贪权,韦氏给毒药,李裹儿喂胡饼。还有一种说法,是李显死于遗传性疾病,死因与李世民差不多,是一种心脏病突发死亡的。因为韦氏当时呼风唤雨,没有这个必要将李显毒死,还有她与李裹儿死后,也是以礼安葬的。《旧唐书》中的李裹儿传中也没有提及此事。因此这个说法是李隆基提出来的,为自己正名。
王画对两种说法都有点相信,后一种说法也有成立的道理,政治是最黑暗的事物,李隆基为了掩盖自己兵变的真相,是能做出来。前一种说法也能成立,因为当时韦氏得到大多数大臣的支持,李重福岁数又很小,容易控制。如果不是李隆基政变,她完全可以在掌权几年后,学着武则天,将李重福罢黜,然后称帝。
那一种说法是真相,王画不管了。但两年之后,李显肯定要死的。这就是王画的机会。他先让沐孜李将道教尽力发展到皇宫,吸引一些太监加入,这样就能获得第一手的消息。
然后等到明年与李裹儿大婚,扩建驸马府,或者公主府,这用的是自己的钱,也没有那一个大臣会在上面计较。但府邸扩大了,可以招纳更多的亲信进来。一旦李显死亡,可以立即带着亲信,杀入皇宫,对李显死因质疑,迅速控制京城,强行扶持李重福上位,架空韦氏的权利地位。而且现在王画有这个财力与手下。
唯一就是还要漫长的等待。这个也不急,王画同样需要时间。
但对沐孜李,王画没有完全说出来,会让沐孜李感到妖异的。
沐孜李的任务就是先将教派的力量发展到皇宫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王画隐约感到莫贺干手中力量的重要性。可莫贺干力量还薄弱了一点,地域狭小,物资不足。正好吐蕃牲畜瘟疫,如果李显是明君的话,王画这时候都会进谏不要联姻,乘机进攻吐蕃,有可能一劳永逸,将吐蕃这个大患消灭,最少能严重削弱。不过这是不可能的,李显也不会让他重新掌握兵权。
现在吐蕃也开始从唐朝进口粮食,毕竟粮食与肉类都是充饥的,但粮食价格便宜多了。
这就是一个机会,安排一个贴心的手下,掌控几个店铺,投入宗楚客与韦巨源门下,然后挂着他们名义,与吐蕃人大肆交易。有他们俩人的名义,任何官员都不敢盘查的。到吐蕃边境时,将物资偷偷运往鄯南一带。虽然这样等于白送了许多钱给这两个人,可却能将更多的物资送到鄯南。特别是粮食,现在对粮食盘查还很紧的,但自己粮食源源不断地运来,杂粮一出,再加上今年控制棉花种植,粮价有可能进一步下跌,粮食管理也就松懈了。这为名是将粮食输送到吐蕃,实际上是将粮食输送到鄯南提供了条件。
沐孜李不太明白王画用意,可知道王画增加血字营的力量,听了后很开心。
这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女子,王画看着她兴高采烈离开的背影,无奈地摇头。
不过她也是为了自己好,不想看到自己受委屈。特别是自己数次大功于唐朝,但就是到现在,李显还对自己忌讳。
功高才能震主。王画不想辨,如果辨,她肯定会说,不震主,不想冤死,最好造反,自己当皇帝。
转眼除夕就来临了,与去年除夕不同,因为那个空中飞人,导致整个洛阳鸦雀无声。今年长安总体还是很详和的。特别无数的烟花,将夜幕下的长安染成了一个梦幻世界。
站在自家的楼上,观看着长安的景色,王涵拉着王画的手说:“二郎,这些烟花好美丽。”
说到这里,她有些骄傲,这是王画带来的。
其实早在几月前就有烟花出现在洛阳长安了,不过没有今天晚上密集。而钦江那次烟花盛会她也没有看到。虽然大夫说她病情一步步好转,大约是心病还需心来医吧,心脉开始恢复正常。对这脉搏玩意儿王画真不懂,也没有办法用科学道理说出来。搭脉搭出心跳还是能理解的,其他的任脉、督脉、手少阴心脉、三焦脉、小肠脉,王画真还不懂。更不要说用手往胳膊上一搭,就搭出各个脉象的变化。
但王画考虑到水土气温巨大的差异,还是没有同意让王涵来钦州。好在王涵自己也不大好意思,跟王画从滑州到汴州再到洛阳,还在中原转,转到岭南做得太公开了。尽管这是五十步笑百步。
可王画心中想法是事情水落石出,小姑娘自己反而不好意思了。因此,没有拒绝,一直留在洛阳,直到传出王画要回来的消息,才随王画一家来到长安。
是很美丽,王画还调笑了一句:“再美丽,它也没有你们美丽。”
但说完了,他眉头皱了起来,这一夜长安放了多少烟花,恐怕难以统计,就是李显为了热闹,都采购了几千缗钱烟花,放在长安皇城的城楼上燃放。大多数人看到的是热闹,喜庆与美丽,可少数人看到的却是巨大的财富。
放得越多,惦念的人越多。
想要平安渡过这两年多时间,恐怕很难啊。最好再来个钦州之行,只是自己这一回恐怕找不到恰当的借口了。
热热闹闹的新年过完,王画到乾陵去了。
但果如王画猜想,宗楚客得到了图纸,立即派工匠加班加点将家俱做了出来,技术不难,花费也不是很高。难的就是改制,有的大臣立即反对。如果换作别的皇帝,还真不会同意。可李显是一个老好人,看到自己高大的龙椅龙桌,特别是自己屁股下面的椅子,做工华丽不说,很舒服。黄色的绸布里面塞住许多棉花,坐上去软软的,在这个天气更是很温暖。坐在上面,李显都不想起来了。
原来自己也是做着那个矮小的胡椅,大臣只好坐在腿上了。现在自己坐得更高了,也可以给大臣升升级,况且有许多老臣,这种坐姿是不那么舒服。竟同意下来。
宗楚客这才定了一口气。
这次得了图纸,逼问之下,也知道是王画订做的。不过王画去了乾陵,又是点名为武则天守孝的,这一去有无数繁琐的礼节程序,最少耽搁半个月时间。不然还真怕王画这个愣头青,所以得在王画回来之前,将事情搞惦。
搞惦了就不怕了,王画真不服气,随便一句,这是工匠将图纸给我的,我也不知道是你的想法,王画同样无可奈何。甚至还可以反问一句,为什么有了这个好东西,不立即献给皇上?
果然王画回来后,第一天上早朝,碰到他,愤怒地看了他一眼,宗楚客心虚地扭过头。王画也没有作声。不但没有找他麻烦,上早朝他也没有进奏。什么叫避韬养晦,王画就打算这两年内避韬养晦。
可是他安息下来,别人反而不这样想了。
到了二月,宫中的人说韦氏藏衣服的竹箱上有五色祥云升起,李显便派人画下来给文武百官看。宰相韦巨源大拍马屁,请求将这件事向全国宣布。李显竟然同意了,还下召赦免全国囚徒。
这个假造祥符的事就不谈了,动不动赦免全国囚徒更是不对的,诸葛亮特地向后主说过此事,轻易不要赦,这样使罪犯容易轻视律法。
可现在朝堂一片详和,居然没有一个大臣弹劾。王画也闭着眼睛,装作不知。
不但没有人弹劾,右骁卫将军、知太史事胡臣迦叶志忠还进奏说:“当初大唐神尧高祖皇帝未受命时,天下歌《桃李子》,天皇太宗未受命时,天下歌《秦王破阵乐》,太后未受命时,天下歌《英王石州》。在太后受命于天的永徵末年,就有人传唱《桑条歌》,这是上天认为顺天皇后(韦氏封号)应当要做国母吧。因此臣献上《桑韦歌》十二篇,垦请陛下将这首歌编入乐府诗歌,让皇后在祭祀时演奏。”
太常卿郑都也随声附和,两人立即得到李显的赏赐。
看到李显高兴,赵延禧等大臣随即大拍马屁。
一时间,朝堂上屁声轰轰,王画都差点想捂鼻子。
但他现在坐在户部侍郎这个职位,很靠前,也十分显眼。
其实这一次王画回来,其他人有什么想法不得而知,李显还是十分高兴的,多次要给王画封赏。对封赏李显还真不在乎,这几年封赏的官职与爵位几乎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但王画就是不授,最后李显无奈,只好封了王画父亲一个四品散职,作为补偿。不过王画职位再次成了户部侍郎。
看到王画皱眉,宗楚客得到了机会,主要现在王画没有发威,他似乎忘记了王画以前种种。
看到王画的小动作,他挑衅地说道:“王侍郎,我看到你皱眉头,难道你反对让皇后在祭祀时演奏《桑韦哥》吗?”
王画突然站了起来,厉声说道:“宗尚书,是不是你剽窃了我的创意,我没有找你算账,你得意忘形了?”
“什么剽窃?”宗楚客当然不会承认了。因为这一次进献,让李显夫妇很高兴,就连李裹儿也第一次表示了裹奖。
王画没有与他抬这个杠,本身他就不想将这次进献桌椅的功劳放在自己头上。更不想盈利,这个技术太简单了,前面一出来,后面就让人能立即仿造出来。反正不管出自何人之手,让大家受益就是。
他环顾了大家,说道:“什么是大臣的本职。大家将手中的职位做好,另外要规劝陛下皇后错漏得失,成为明皇贤后,这才是大臣的本职。而不是满朝文武阿谀奉诚的!现在看看朝堂象什么了?”
听了王画的话,有些大臣惭愧地低下头。李显有些不悦,但王画进奏很有道理,也不能发作。
王画再次盯着宗楚客,厉声说:“宗尚书,你要做一个媚臣,我不管,这也是我的底线。但你不要想使我也做一个媚臣,更不要阴阳怪气地陷害我。别惹我,惹我,我可不知那么多朝仪的。”
说着两只拳头握了起来,关节发出啪啪的声响。
那意思,惹火了我,我照样敢揍你。还别说,真吓着了宗楚客,连武三思都敢揍,别说他了。自此以后,王画也安稳了很长时间,最搞笑的是,李显看到两个人有些不和,劝两人结为兄弟,化解恩怨。
宗楚客竟然羞羞答答地答应下来。
不过王画没有同意,就是将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也不会同意的。什么人不好结为兄弟,与宗楚客结为兄弟?
但王画这一句别惹我,让朝堂上的少数清流大臣,心中还是大呼畅快。
第八十章 出嫁
不过有一点让宗楚客他们放心下来。
那就是王画话中的意思,你们在朝堂中怎么弄没有事,我也不管,但不招惹我就行了。好象王画真置身事外一样,连吏部悄悄将纪处讷与宗晋卿调离钦州,王画都象没有听到一样。既然这样,何必招惹这个刺头呢?
但有一件事,没有如王画心愿。
王画进长安城,对悉薰热的话,本意是为金城公主好,以免她到吐蕃后,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对她历史,吐蕃留下来的记载一直含糊不清,但答应李显为金城公主,也象文成公主那样建一新城,是没有建。孩子的事不管是真是假,小屁孩前面一长大,后面吐蕃稍一安定,就开始寇边,一点也没有给唐朝面子。这证明金城公主在吐蕃百分之百过得不开心。
所以提前警告一声。
可听到悉薰热耳朵里不对头,王画明显是反对金城公主下嫁吐蕃嘛。是反对,王画也没有掩瞒,这些蕃子就象吃不饱的野狼一样,想他们服气,只有自己争气,生生将他们打服了。唐朝做得还不好,别说什么蕃汉一家人,也别说李隆基晚年昏庸,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倒得没有那么快。这不但从个部乱了,连内部也乱了,这才是唐朝迅速垮下的致命关健。李世民的做法根本就是错误的,当然了,他本身就是胡人血统多于汉人。
只有象汉朝一样,一直打,虽然汉武帝让司马迁批评得一无是处,连带着司马光也批,那是情况不同。司马迁让汉武帝割了小鸡鸡,司马光本身就是一个守旧派,所以在史书上大批特批。可没有汉武帝打得那么狠,北方边事能安宁那么多年,安宁了多少年?几乎安宁到东汉末年。只有汉朝开边的份,几乎就没有蕃子入侵的份,甚至连西晋都多少吃了一点汉武帝的老本。
怀柔那是对真心诚服的部族怀柔的,这些蕃子别指望。就象与一头狮子说,咱们讲道理,不要动不动吃人,好不好?那不可能,想它不吃人,得将它彻底关在笼子里面,用皮鞭将它驯服。
而唐初并不是没有这国力。可李世民却来了一个扶持,打一个扶一个,除了他死时百胡朝伏外,等于什么都没有打。因此,从李世民开始,安史祸弄,就奠定了基础,埋下了祸根。
只可怜事情到最后,全怪在一个女人身上了。
因此,王画对和亲根本不屑一顾。况且金城将他视作了靠山,兄长。
所以悉薰热紧张起来,别人不怕,就怕王画。如果王画真做一件事,十有八九会成功,例如周利用,就是兵发洛阳,也险险让他得偿心愿。没有办法,只好贿赂宗楚客,这是个爱钱的主。不然他也不会拥有那个豪宅,豪到什么地步?
房梁是最上等的文柏做的,据说这种文柏可历千年不朽。刷墙的涂料是身毒国运来的沉香与红粉调和的,一进门就香气扑鼻。整一特大号不可思议的大香囊。传谣说只要去过宗府的人回来后,身上如同薰了香一样,逾七日不散。地板与台阶是玉石玛瑙打磨出来的,来客进门很有仆街的危险,没办法,太滑了。
宗楚客后来事败时,作为腐败的反面教材,朝廷特地组织重臣参观。太平公主转了转,回来后看不起自家装修了。敢情人家宗家才是大户型,朝阳型,超豪华装修,地板滑得可以溜冰,屋里都不用薰香,也不用铜镜,因为无论朝什么地方,甚至看着地面,都可以当镜子使唤。别看我是大唐第一公主,根本就没有人家会享受。
宗楚客也没有什么产业,这些钱就是贪来的。
悉薰热送上重金,宗楚客立即允承下来。
但他没有直接出面,而是让窦从一出面。
窦从一就写了密奏给李显,说王画一进城就给了吐蕃使者一个下马威,而且很反感和亲。也没有说王画多少坏话,也怕,连宗楚客都多少忌惮,况且是他。所以他说了,王画也是好心,是关心公主下嫁吐蕃吃苦。不过公主下嫁吐蕃,关系到唐朝与吐蕃将来,漫长边境的安宁,无数百姓的幸福。所以势在必行。
不过朝堂上有许多大臣依然想不开,如果王画一鼓动,引起争议,反而不美。特别是王画这一次回归,带着巨大的声望(这一句多少有点不安好心了)。所以得将公主下嫁的日期早点定落下来。
王画与悉薰热的对话,李显亲耳听到了。看到奏折后,立即召见几位宰相询问,结果变动了一下,将金城公主下嫁的日期提前,定在今年的八月。
事前王画一点也没有得到风声,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愕然,金城才多点大?怎么成亲?
但想到现在这个万恶的婚姻制度,嘴张了张,大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结果金城公主跑到他家大哭了一场。
王画也无可奈何,怎么劝?劝也来不及,吐蕃使者悉薰热等人,得到这个音讯,省怕夜长梦多,立即离开长安,回吐蕃禀报了。
这件事王画吃了一个哑巴亏,还有苦说不出。再说也不能说,自己是关心,可这个小萝莉经常往自己府上跑,又跑到钦州,如果不是随行的还有其他几位公主郡主,都有不好的谣言传出来。
安慰了大半天,金城还是哭。
最后王画无辄了,对她说:“殿下,这样吧,我为你做一些安排,但此事不可对任何人说。”
对王画,小萝莉除了崇拜就是崇拜。特别是临离开钦州时,看到那无边无际送行的人群,如果这世界有偶像的说法,小萝莉唯一的偶像就是王画了。立即抬起头来问:“什么安排。”
“你先答应我不能向外人透露。那怕是陛下。不然朝中一些小人又要打我主意。”
小萝莉直点头。
“你现在也开了府,我安排五十名民间的异士,这些人身手都十分好,而且也很忠心。让他们进入你的府上,你出嫁吐蕃时,也将他们带上。如果在吐蕃你遇到不好的情况,他们能保护你。也能向我将消息传回来,我会为你做一些布置,不让你受委屈。如果实在不行,那怕皇上不同意,我也要带兵攻打吐蕃,将你接回来。”
金城公主感谢地点头,然后扑入王画怀里说:“王侍郎,你对我太好了。如果我再长大几岁,嫁人也要嫁给你。”
王画吓得一哆嗦,还有一个李持盈,虽然麻烦解决了,可王画心中觉得很内疚,都不敢询问她现在的近况。那个竹儿、冬儿的,还有原来府中六个赖着不肯离开的美婢女,王画都能打主意,现在什么公主郡主的,什么主意都不能打。一打那是天大的麻烦。好象还不是没有可能,这个小萝莉王画味口还没有重到这个地步,但其他的公主郡主,王画手勾勾,恐怕还是有人会动心。反正自己与李裹儿婚姻还没有定落下来。
王画连忙说道:“这个玩笑不能开。”
金城嘻嘻一笑,毕竟是一个小孩子,虽然现在小孩子成熟得早,她对王画只是崇拜,还没有爱到死去活来的地步。况且李持盈的下场她不是没有看到。因此,现在她也没有产生嫁给王画的想法。不过下嫁吐蕃,她是万分不情愿的。
将金城打发走了,王画真给她安排了五十名精干的护卫,但每一名护卫,王画都说明白,也赐予了重金。想要死士,不但靠心,也要来实际的。就象沐孜李那个教派疯狂地发展,死士数量每天都在增加,可是用钱堆出来的。就是去年一年,就用去了王画近两百万缗钱。今年人数扩大,用度更大。不过王画现在也不在乎这些钱了。
虽然金城破啼为笑离开,可王画心里十分不舒坦,这明显是针对自己的嘛。但他也没有想到金城更是将他这句话记下了,到了吐蕃后,就立即惹出是非,希望王画带着千万大军将她营救出来。
不过现在王画真没有心思考虑到金城的将来,也没有对付宗楚客。
宗楚客是韦氏的禁脔,一动韦氏就有可能翻脸,吓吓还是可以,真不行,揍上两拳,只要自己不坚持将他弄出朝堂,韦氏纵然生气,也会默许。但宗楚客与武三思不同,无论他怎么得势,始终是一个无根的浮萍,那怕有莲叶大,也是浮萍。就象自己实际掌控的力量,超过宗楚客多少倍了,还在如履薄冰。
这不是他主要的对付目标。
韦氏现在也不能动,但王画将重心放在李旦父子身上。
当然他不会傻呼呼地直接出面,可眼下有一个很好的机会。
李显昏庸弱,对子女大臣纵容。连宗楚客都敢大兴土木,况且各个宗室弟子。
长宁公主及韦皇后的妹妹国夫人、上官婕妤、上官婕妤的母亲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等人,全都仗势专擅朝政,大肆收受贿赂,为行贿者请托授官。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为他人当奴婢的人,只要向这些人行贿三十万钱,就能够直接得到由皇帝的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由于这种敕书是斜封着交付中书省的,因而这类官员被当时的人称为“斜封官”;如果行贿三万钱,就可以被剃度为僧尼。她们受贿之后所任命的员外官、员外同正官、试官、摄官、检校官、判某官事、知某官事共计数千人之多。在西京和东都两地分别设置两员吏部侍郎,每年四次选授官职,选任官员达数万人。
到了这时候,王画才明白,敢情历史上不是李裹儿一个人在卖官,整体儿腐败,最后因为李裹儿是公主,有可能卖的官最多,于是让罪名加在她一个人头上。
但收了这么多钱干什么用的?花是无论如何花不完了,这就是用来兴建府邸的。
不过还好,李裹儿手上还有五十万缗钱没有用,王画看到这个风头后,又送了五十万缗钱给她用。李裹儿多少也卷进这股奢夸风中,但没有出现捂着李显眼睛盖玉玺授官的情况。
可李裹儿还是买田宅无数,规模庞大无比,又仿照华山的样子堆石造山,仿照天河的样子挖湖引水入池,湖泊面积与皇宫的昆明池相差无几。还好,因为手里有钱,王画不断督促,所有田地都是公平地用钱买来的。
就是这样,一百万就象打了一个水漂,很快就用得差不多。
王画劝戒了几次,李裹儿这回不听了,我怎么着也是大唐第一公主,不能连上官小婉的母亲待遇还不如。所以说环境害人。但在王画劝说下,李裹儿稍稍收敛了一些。
不但兴修私宅,还广修寺庙。换去年不敢,现在有几座铜矿每天大量产出铜,于是大胆挥霍。
这股风气蔓延开来,许多清流大臣看不下去了,清源县一个小小的县尉都开始上书,上古贤君都是靠他们勤俭节约与仁义道功垂万古的,两晋与刘宋却因为各朝兴修佛家寺塔,死丧祸乱接连不断。希望陛下抽回这些资财,使它用于边境军务上,从而使战火停息,百姓富足。但没有敢点名道姓说各个权贵大修土木之事,毕竟官职太小了。
但疏上后,李显根本就没有审阅。
辛替否也上书,他是左拾遗,官职同样不大,可这个官职本身相当于监察机构中的官员,主要就是挑皇帝毛病的,因此上疏更大胆些。直接点明李显赏赐无度,用钱或者装神弄官谋官,还说了陛下为怜爱几个子女而招致三种怨恨,将会使得戍守边疆的将士们不愿为朝廷尽力,在朝为官的人不愿意为陛下尽忠,人心既已涣散,只剩下几个自己所宠爱的人,陛下还能依靠什么来治理国家呢!
这篇疏奏更加激烈,但李显再一次没有审阅。
不过老好人有老好人的好处,不象杨广,直接拉出去剁了头。不问也没有怪罪。
看到这个趋势蔓延下去,王画有些发急,李裹儿用钱不怕,能供养得起。不过这个风气不大好。还有上官小婉,又让李裹儿将上官小婉一道喊来。因为武三思弄的那个榜文,现在王画都不敢与上官小婉直接见面。只有与李裹儿一道前来,才不会让人说闲话。当然上官小婉不会很在乎,反正李显也不管。
宫中的风气在韦氏带领下,整个都乱了。
见了面后,王画直接对上官小婉说道:“上官昭容,我也知道你现在很得皇上与皇后欢心。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这是事物常理。可昭容站在权力的顶峰,被人称为内宫宰相,现在却不知收敛。一是卖官卖爵,不符合朝廷法度,二是奢华无度。这样下去,很不好。”
说完了,抽出五十万缗钱给了上官小婉。
上官小婉看了看王画,又看了看桌面上厚厚一叠飞钱,过了半天笑笑说道:“多谢二郎赐教了。不过二郎给了这么多飞钱,是什么用意呢?师出何名?盟约,好象以二郎现在地位,也没有人动弹得了吧。况且还有公主殿下的庇护。或者对我有什么企图?”
我有什么企图?只是希望你一身才气,最后不要因为你这些行为,导致不好的下场。但这话儿不敢说出来。现在上官小婉红极一时,虽然她对韦氏产生戒意,但因为她伪装得当,韦氏居然不知道。
当然了,韦氏的智商也不象老武,而且上官小婉屈意奉诚,很讨她欢心。
王画没有回答。
但上官小婉居然也真的将钱收了下来。临走时,还冲着王画带着媚意一笑。
这一笑充满了无限风情,一点看不出来人到中年的样子。
确实有些人是一个不老传说,比如后世的张曼玉,岁数越大,女人味却越重了。相反年轻时,小眼睛,青涩的样子,却不吸引人。
只不过不是她一个人是不老传说,韦氏与太平公主同样岁数越大,越是充满风情。不这样,李显也不会对韦氏言听计从的。这不但是从心理上亏歉韦氏,身体上李显对韦氏也十分迷恋。
上官小婉离开后,李裹儿愤愤不平地责问王画。不但给了上官小婉巨款,上官小婉话音里还带着浓浓的调情味道,李裹儿不可能听不出来的。
王画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道:“昭容对你,对我一直没有敌意,就是在汴州与滑州,她还帮了大忙,人是要学会感恩的。况且钱好还是人好?”
搪塞了过去。
但上官小婉没有让王画太失望,后来渐渐有所收敛。连带着李裹儿同时也开始收敛起来。不然怎么办?比拼下去,王画散钱,给她,还给上官小婉这个狐狸精,拼到最后还是王画的钱。
她心痛王画的钱,王画也是无奈,劝不好了,只好割一点小肉了。
对付李旦父子,正是从这个事件中打开的。
第八十一章 再坑一次
这些人在大修土木,太平公主同样不甘落后。
但王画知道太平公主同样喜欢奢侈是一回事,这一回攀比,却有她的用意。她是想学王煎伐楚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安秦始皇的心,不然秦始皇不放心将举国之兵交给他,没有足够的兵力,也对付不了项羽牛哄哄的祖父项燕。
不过太平公主用意却是我安于享乐了,请李显不要对她怀疑,与讨伐并无半点关系。
但有一点,因为太平公主曾经要胁过王画,李裹儿知道后愤愤不平,她怕王画责怪她。没有直接出面,而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