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玩唐-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心动了。

而且十八家还豪气地说,只要是联谊会的,优先为他们打造海船,享有九折优惠。

韦家听到后都蒙头了。

这一来,就是没有九折优惠,又有几个海商到他们家购买船舶。而且因为王画,联谊会将韦家排除在外。一直后来某些大人物压迫,才让韦家加入其中,但分得的份额已经是很小的一部分,还是十分恶劣的一部分。

但这还没有结束,朱仝重新发言,他说的是另一件事。

那就是苏伊士运河,王画正派人亲自到大食与大食皇帝交涉。全运河很长,一百二十多公里,不过也不是一无是处。自北到南有几个湖泊,节约了施工日期。还有现在船舶吨位小,最大也不过一千来吨,再大估计一百年两百年也造不出来。吃水最深也不过六米不足,而不象后来的船舶,有的吃水深达二十多米。因此没有必要开挖那么深。

对开挖大运河,大家记忆犹新,杨广正是挖了一条大运河,将国家弄没了,反而让唐朝漕运得到好处,正是前人载树背骂名,后人乘凉接着骂。这个大运河挖了有什么好处?

朱仝给了他们答案,他拿出一幅大地图,上面除了非洲外,王画终于羞羞答答地将欧洲一些情况展现出来。

最主要的国家就是大食,现在大食是一个十分可怕的国家。唐初时,默罕默德还在也门沙特一带,阿布·伯克(632…634)蔓延到整个阿拉伯半岛,奥马尔(634…644)扩大到伊拉克、埃及与利比亚,奥斯曼与阿里(644…661)到了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波斯,倭马哥(661…750)征服了整个波斯,与唐朝接壤。后来还占领了整个北非与西班牙,打得拜占廷帝国无还手之力。

不过这个暂时与王画无关,至少暂时与唐朝无关,他们还在扩张之中,一时半会想不起对付唐朝,唐朝最大外患也是突厥与吐蕃,更想不起来对付大食人。

王画看重的是地中海,还有许多国家,西北非的柏柏尔人的一些国家与部落没有被大食占领。欧洲的西哥特王国,不过几年后将会被阿拉伯人占有,一直到几百后才重新独立为西班牙。法兰克王国,拜占廷王画,也就是东罗马帝国,唐朝人称为的拂菻。详细的王画真记不得了,但大约的还记住一些。

还有其他的许多小公国。

打通了波斯湾,就能与地中海沿岸各国进行商贸了。

但这一点有些不好办,因为疆域是人家的,大食人会不会同意。建成后,王画能不能让唐朝人参与管理占一点直接的好处,或者什么好处也占不到。就是兴建时,大食人一定占主要力量,特是劳力一定是让他们出的。可需要王画支持多少资金,也要协商。而且是十分艰难的协商,现在王画唯一的基础就是唐朝有许多大食商人,也只能找他们帮助。

当然修成后,对大食人将有许多好处,不过最主要的商品经济,世界中心还是在唐朝,对唐朝好处更大,而且开阔唐人的思路。不要以后将海关大门一关,就咱们一个国家最大最强。

并且这一过程中,不需要这些商人拿出一文钱,只要运河修成后,他们坐享其成就是。但也只有联谊会的商人,可以通过运河,其他的商人想也别想。

这个消息终于使所有人动心。

如果别人会不相信,但王画他们是相信的,就象他多次说起某某地方有大陆存在,或者有什么物产,什么气候,结果到达后,全部验证。就连朝廷听说了那个玛雅国后,在冬天还派出一支勇士组成的部队,向北出发,去寻找那个强大文明的国家去了。

大宋先是目瞪口呆,很超出他的知识认可范围。然后皱眉,整个会议都在谈利,可不谈利,那个商人会动心?

但知道有一个好处,这个联谊会成立势不可阻,总会址设在钦州,以后对钦州发展将会有重要的帮助。难怪王画最后说,只要将这件事办好了,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别的不说,十八家那个船坞造船量将会增加,对钦州就有直接的贡献。

朱仝解释完了,又说:“但这块饼太大了,在座的无论如何,也吞不下的,因此还要联系更多的世家加入进来。也就是明年春天大家再聚集在一起,将此事定落下来。大家回去后,可以推荐品德良好的家族继续加入进来。三月定落下来。”

说完将所有资料地图收好,卷了起来,交到十八家派出的代表手中。

散会了。

出来后,几乎所有人眼中茫然,兴奋与怔忡。先别急着乐,以后资源如何分配,如何瓜分,还有得争吵。但有一点,有的吵比没得吵肯定要好。

朱仝这才返回中原。临走时,大宋还送了一下,也不是滋味。这一下子钦州不用发愁了,可自己出了什么力?好象王画什么都替他布置好了,自己敢情是来养老的。

不然王画怎么说他是楚门呢。

王画在船上也没有担心钦州,有大宋,还有自己一招一招的布置,钦州想坏都难。

只是有几个世子晕船,于是让船只用最快的速度北上。但在船上,沐孜李居然生产了。还好,没有出大问题,正好在大海上,王画取了一个名字叫王浩(与某人无关)。很响亮的名字。

这让王家终于象钦州一样,增加了生机。

大儿子没有事做,带着王婷在甲板上爬,就象一个老大一样。

李裹儿十分得意。

沐孜李与李红只好在心中对她的得意鄙视。

但有一个人很不开心的,小金城每天哭哭啼啼,眼看到了苏州,更是愁眉苦脸。进入长江后,她向王画要钱。

王画看她可怜,就问:“要多少?”

“一万缗。”

一万缗?王画吓了一跳,不过最终还真给了她。但小东西在玩心眼,船只靠了苏州港补充供给,一群世子也下了船,小东西也下了船。但她图谋不诡,带着两个贴身婢女,乘机溜走,想逃跑。

从她要钱时,王画就看出来了,还没有跑出城,就让王画派人将她抓回来。

很气愤地看着王画。

王画郁闷,也不是我让你嫁给吐蕃人的,要怪只能怪你那个养父。而且我不抓你,你养父就要抓我了。

不解释,却问:“公主殿下,你往哪里逃?再逃还是唐朝这片天。况且你带着两个婢女,身揣着一万缗飞钱,就象在火坑上放了几百斤炸药,你还坐在这个火坑上不肯起来。”

两个世情不懂的小丫头,如果没有侍卫保护,怀里揣着这么多钱,露了白,轻则被人抢了,重则都有可能被人谋财害命。

“反正我不嫁。”

“你说不嫁就不嫁?当初安乐公主也不想嫁,可结果呢?而且你父皇答应下来,如果现在反悔,两国交兵,后果你能承担得起的?”

“难道你也想将我往火坑里推?”

“那也未必,当初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吐蕃人对她多尊重啊。况且你还是真正的帝室之女。”说到这里,王画有些不好意思,才多大的孩子,嫁过去受尽凌辱不说,最后连孩子差点都保不住。于是想了想,又说:“但有一点,我可以向你保证,如果吐蕃人待你不好,我以后一定还你一个公道,带兵将你救回来。”

为什么拿吐蕃人无辄,无非就是一个高原反应。

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连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都能忍受,况且一般男子。只要挑选适合的人选,摘出不适应高原反应的士兵,多穿一些衣服防止感冒,提前十天多吃一些红景天,未必吐蕃内陆攻不进去。

而且吐蕃也是王画心中想要对付的重要对象。只是现在机会没有到来而己。一旦那个吐蕃小屁孩不听说,王画肯定会出兵,亲自到逻些城,教训教训这个小屁孩。

但他没有想到,金城公主却将他这句话放在心上,到了吐蕃后,立即惹麻烦出来。

安慰了小金城,船只也到了扬州了。现在进入严冬,许多河面都结了冰,河船还好一点,破着冰,缓慢地航行,这五艘安乐号是不想通航了,只好留在明年春暖花开时,运到渭水。

一行人下了战船,开始从陆地返回长安。

但王画却看着西北方向,沉默不语。大宋生活在自己安排的楚门世界,开始于世无争,自己却重新要陷入这个漩涡之中。

第七十八章 各有算盘

车驾经过亳州时,王画很想看一看另一个人,姚元之。

凭在老武被张柬之等人押往上阳宫时,姚元之扶驾涕哭,就让王画产生好感。但想了一下,还是忍不住没有去,与大宋不同,大宋就是一块臭石头。自己教导他,都教不好。

但姚元之此人虽然很有才干,不过处事十分圆滑。王画甚至怀疑他被五王发配到了亳州是不是,他故意需要这个结果,来避开京城这个副烂摊子。

既然不打算拜访姚元之,车驾很快离开亳州城。

这些公子哥,大小姐们,对王画十分尊敬,而且还有些畏惧。

王画管理疏散,玩可以,那怕缺钱用向我要。但不要扰民,也不要做为非作歹的事情。不然,一味管教,这些人也不服。

车驾很快,终于在除夕之前,赶到了长安。

李显亲自迎了出来,表示对王画宠爱。就是老百姓也停下来脚步观看。

如果说钦州变化还太远,流民减少还不能亲自感受,就连一次次的拨款,让唐朝经济刺激性地发展,结果唐朝现在出现了朝堂昏暗,但百姓生活却在奇怪变好的局面,也没有人注意。

但有一条,粮食价格确确实实便宜下来。一直压在三十文以下,至于小米等杂粮价格更便宜。

如果不是王画精心布置,能吃得起这么便宜的粮食么?

李显为了表示优柔,特地不顾李裹儿,第一个将施礼的王画扶了起来。但王画却感到他与老武的差异。老武也亲自迎接过他两次,眼中有些惊喜,那是看到他成长的喜悦。而且眼神更是真诚,李显却多少有些做秀的味道。

不过按照礼仪,李显是很优厚了。

老武两次亲迎,那不是迎接王画一个人,而是血字营所有将士,这是对他们九死一生浴血奋战的褒奖。王画功劳再大,也只是一个文功。

王画虽然心里很恶心,但不得不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李显这才来到李裹儿面前,问:“裹儿,在南方有何感觉?”

李裹儿挟了挟裘皮大衣,说:“好冷。”

在钦州就没有见过这个天,猛地从温暖的岭南一路不停向北,根本就没有适应过。到了黄河一带,更是冰天雪地,几乎所有的人都缩在马车里不肯出来。

但李裹儿没有回答钦州,反而抱怨京城天气冷,也说明李裹儿在钦州日子过得很逍遥。

李显捏了捏鼻子,本来看到她皮肤晒得有些黑,说几句宽慰的话,说不出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城中走去。

王画忽然在人群看到几个人,他大步跨了过去,看着其中一个首领模样的人,问道:“阁下可是吐蕃的使者悉薰热?”

这些年,吐蕃人对唐朝各个战役中,胜多败少,如果不是论赞婆之变,见到唐人都敢以上国居之。就是这样,两国形势也与唐初大不相同。当初吐蕃为了求亲,三番五次派出使者,唐太宗才勉强答应,还要从各国使者中让他们自己决出胜负。现在求的是真正帝室之女,李显居然答应下来,也没有苛刻的要求与刁难。这也是国力不同的结果。

悉薰热前来唐朝,态度不敢说倨傲,也是矜持的。但王画因为刻意派人关注了此事,毕竟嫁到吐蕃受罪不说,一嫁再嫁,让王画很担心小金城能不能受得了,无意中听到很多消息。这场联亲也有它的内幕。后来史记对这段历史记载有些混乱,于是连白胡子老公公都出来了。因为这一说法,是前些年芒松芒赞曾两次派人到唐朝求亲造成的。这是一个很矛盾的过程,一是不想被唐朝管制,于是多次与唐朝发生战争。二是因为文成公主带来的文化,为吐蕃进步做出贡献,垂涎中原的文明,因此想用联姻带来更多的好处。

但这一次联姻用意更有强烈的政治意义,发起人是吐蕃老太后,摄政的没庐氏主使的。这个小屁孩现在地位不稳,加上这几年吐蕃牲畜多遭瘟疫,想通过这次联姻巩固他的地位。因此,不但带了一千匹马前来求亲,还从可怜巴巴的国库里抽出两千斤黄金作为聘礼。

如果不是对后来历史的掌握,王画也会赞成这场联姻的。现在联姻,无疑对吐蕃是雪中送炭,至少是对那个吐蕃小国王与他的母亲雪中送炭。舍去一个女子,除了那个高贵的皇家身份,换来千万家庭的和平与幸福,对两国百姓来说都是一个福音。

关健不是,昭君出关汉朝与匈奴人化干戈为玉帛,是昭君的功劳吗?不是,是让汉朝硬是打服了,就是没有这场和亲,匈奴也不足以为害。文成公主和亲,后来吐蕃人就老实了吗?也不是,依然没有老实,可与唐初雄兵多次碰撞,撞得血淋淋的后才真正老实下来。反过来,让一个弱小的女子,在蕃外受人凌辱。就不是公主又如何?

总之,王画对和亲十分反感。更不要说小金城平时对他崇拜与依赖。

悉薰热不敢对王画不敬,再矜持也不行,这个主是不好惹的主。很恭敬地答道:“正是。”

说完了,他还在人群中寻找,正看下来好几个女子,那一个是以后嫁到吐蕃的金城公主。

“悉薰热,恕在下无礼,询问一句,吐蕃为何要请求金城公主下嫁?”

“两国有了联亲,可以重温昔日吐蕃与唐朝友好的关系。”悉薰热毫不迟疑地答道。

“逻些城可有京兆繁华?”

“没有。”悉薰热开始听出王画话音有些不对,不过还是小心翼翼地答道。

“金城公主身份尊不尊贵?”

“尊贵。”

金城公主生父本来就是李贤的儿子,这层关系还是次要的。主要是李显收养了金城,在宫中对她十分宠家,连某些庶出王妃所生的子女都不及她。不然也不可能让她开府。要知道开府这件事发生时,与吐蕃求亲半点关系都没有的。

不过这个关系也让人糊涂,因为按照辈份来说,金城公主是李显的孙儿辈。但这笔糊涂账,李显没有亲口承认金城公主是他养女,也没有大臣傻儿不叽地追问。就象王涵与王画关系一样,都知道这回事,但关系不公布,别人也不好说。可实际上的地位,大家都知道。

“既然你也知道金城公主的地位,也知道我们大唐陛下不惜降尊屈贵,将宠爱的嫡亲公主下嫁到你们吐蕃。如果我以后听到公主殿下,在你们吐蕃受到不好的待遇,或者你们吐蕃继续骚扰我们大唐,我将不会顾陛下意见,也要兵踏你们的逻些城!”

“王画。”李显低喝了一声。

两国联亲本来就是想避免战祸发生,何必要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不过王画原旨也是好的,所以也没有说过份斥责的话。

王画心中更失望。

本来李显的懦弱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兵出洛阳成功的话,手掌大政,李显不敢反对,何不能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唐朝来?就是后来到了滑州后还存在着这个梦想。但看到韦氏地位稳固下来,终于这一点想法也丢弃了。才重点发展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以备不测。

他没有说什么,继续来到皇宫。

李显在皇宫中备了一些酒宴,没有宴请其他的大臣,这是一桌家常宴。无疑也透露出已经有了将李裹儿下嫁给王画意思了。入席的也只有李显、韦氏与上官小婉还有长宁公主、李裹儿少数人。还有一年时间,王画很怀疑能不能平安渡过,还有李显与韦氏的诚信。

但王画没有吭声。

无论力量怎么发展,他在政治上现在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不能与强大的国家机器对抗。

在席间,李显与他交流了许多钦州的事,王画也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李显忽然话题一转说道:“王卿,夷洲之事,让朕现在很苦恼,你有没有办法解决?”

夷洲?王画悄悄看了一眼韦氏,看到她面沉似水,居然看不出一丝表情。已经在最高权位上呆了好几年,这一点养气的本事还是有的。

其实解决夷洲不难,主要是争议。

王画那种治理夷洲的办法也是不对的,不过他料到因为离中原近,早迟让朝廷发现。因此也没有打算真正治理。后来欧洲的殖民地比中国的羁糜政策又要高明一点,但也不是长久之计。

要么就象英国统治印度一样,几千人硬是将几千万百姓奴役,可一旦百姓崛醒,马上就推翻了。虽然大多沾着二战的光,可不能不与人口基数有关。还有一个地方,人口基数跟上了,但血缘混乱了。美国。当地的土著人杀得差不多了,可来自国家太多,有英国的、法国的、西班牙的、爱尔兰的、荷兰的等。没有了一个准确的归属国,因为统一之下,也失去了宗主国的方向。

所以王画大量迁移唐人,一是为了便于控制统一,二就是为了不忘记这个根。而且他在大洋洲与各岛上开始推广教育,还是很活泼的教育方式,但对这个根的教育却是唯一死板的对象。

他答道:“陛下,不难,只有一处有些困难。只要迁移一批唐朝百姓过去,然后恩威并用。不服的可以用军队镇压,对于安抚的可以用王道化之,使他们开化,主动服从唐朝管理。也就是分而化之,用岛上的原住民对付岛上的原住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难的就是那一个百姓愿意前去?”

与王画不同,他动援了无数百姓,唐朝也能动援百姓。可唐朝政府能象他那样,提供百姓所有的衣食住行?然后利用巧妙的经营,再将这个补贴赚回来?这是不可能的。

要么就象王画手下那样,大肆捕杀,可杀过后挪出来的空间,立即有百姓耕种。这才是捕杀的真正意义。不然将所有岛上的百姓杀完了,自己也折损了大量士兵,有什么意义?

这也是唐朝现在头痛的难题。岛上数千精兵,士兵不少了。可关健他们不是去杀人的,而是统治的。这才是为难的地方。

李显想了想,惋惜地叹了一口气。

朝廷强行将百姓押往夷洲,那是不太现实的。如果仅凭鼓励,更是一纸空文。就象王画,在钦州还不是在海外,接人都接到长江了,一路提供所有的衣食住行,到了钦州后马上有就工作做,有田耕。在没有得到收成之前,王画一直变向贴补到收成之来。但过去了多少人?虽然几十万十分可观,但唐朝有多少流民逃户?如果放在洛阳,不用接,也能涌过去五十万一百万的百姓。更不要说落后,还有许多危险的夷洲。

不然朝廷为了流民逃户,三番五次动援前往宽乡,都没有那么困难了。

他在惋惜,王画也在惋惜,那么好的一片地方,就因为韦家的贪婪,糟蹋了。

李显将话题再次一转,问道:“王卿,你说的那个白令海峡有没有误?”

王画听到一些,但知道得不多,只知道唐朝派了三百精壮人士,携带着大量供给,去了东北。不过这也是王画反感的地方,既然自己已经说过在与他们联系,有什么好东西以后拿出来给朝廷。事实上他也准备这样做,现在唐朝不象唐初时唐朝,特别是士兵战斗力严重下降。他也想唐朝强大,也想汉人这个最鼎盛的王朝多保持三百年四百年,这对汉人文化的发展将会有重要贡献。宋朝不提,自宋朝后,宋明几乎都是软蛋。让清蒙治理中国,能治理得好么?就象用海地人治理美国,能治理好么?这是文明的倒退。什么康熙乾隆,那个繁荣是假象,两个人手中制造成了多少文字狱?

可为什么听了自己话后,还要派人去寻找玛雅国?

这是某些人想绕开自己这条线,或者本身就对自己这个说法有怀疑,因此派人验证去的。

但王画脸上没有表露出来,他继续平静地答道:“应当没有误。不过听说那一片大陆广大,一路艰难,不要说他们,就是臣前去,也未必能找得到。”

找恐怕还真能找得到,如果是王画前去的话。而且这个国家现在科学水平相当高,有自己的建筑物,天文学与数学,还有贵族与武士,与欧洲文明悬差不大,至少比东南亚那些国家文明还要高上那么一点。王画派过一支船队,但没有与这个玛雅国人接触,而是去了南美一些地方,得到了杂粮种子,就离开了。也不是王画的重心,况且去的人很少,冲突起来自己人吃亏。

但这批人想找到,是很困难的。

原来没有海船之前,王画就产生过这个想法。但得做精密的安排,第一年在北方建立一个据点,存放粮食与物资,然后在寒冬渐渐适应那个寒冷的天气。并且还在制作雪撬,也要训练野外生存。最好找到雪撬犬,但那个想法不大现实。第二年据点建成了,才能派士兵横渡白令海峡,一路向南。这中间不可能携带大量物资,食物来源只有自己解决,狩猎捕渔,或者万不得己时,找果子或者挖草根充饥。到了南方后,找到种子就立即回来。这个过程有可能需要三年。就是这样,能回来的人,估计十不足一。

后来船舶能力跟上来了,这个想法才放了下来。

现在这三百人盲目的前往白令海峡,王画心中有些好笑。况且就是找到玛雅人,他们能知道这就是王画所说的玛雅国?恐怕连言语大家都没有办法沟通。

不过这三百人有多少是朝廷的人,王画也很怀疑。李显只是又一次被人做了替死鬼。

想到这里,他忽然灵机一动。

一直以来,他有些迷茫,不知道将来如何做。既不扶持李旦父子,也不扶持韦氏,难道自己做皇帝?不过他想到了还有一个机会,能让他达成目标。

韦氏眼睛里闪出一丝怀疑的眼神,但没有说话。

总之,这顿饭吃得很和气的。

不过,各自心中打着什么主意,只有各人心中有数了。

不但韦氏,连上官小婉也因为思索,差点走了神。

第七十九章 别惹我

这场宴席结束前,王画又提了一个要求。

他请求李显暂时别给他任职,因为过完新年后,他打算到乾陵去祭拜武则天。

李显先是愣了一下,但立即想到他现在还在为母亲“守孝”,老武下葬时他又到了钦州去了。老武一死,也少了忌惮,而且这个“忠心”也让李显感到欢喜,既然能忠于母亲,同样也能忠于自己,如果轻易地变节,未必是好事。立即答应下来。

王画这才离开皇宫,回到家中。

母亲正抱着新出生的儿子,与沐孜李说着话。

其实对父母亲也搬到长安来,王画心中有点不大高兴。虽然他们是想一家团聚,这心情王画能理解。但长安因为李显重新设为真正的王都,戒备森严。现在的局势又十分诡奇,就是王画自己也不能把握。

一家人全部呆在长安,说不定大变来临前,会给他造成严重的掣肘,也没有撤离家人的时间与空间。就是呆在洛阳,他都不太赞成,最好呆在青山沟,只是那样未免太做作了,难免会让人怀疑。

王画郁闷的是,其中的道理还不好说。

与父母打过招呼,四凤来到他身边低声问道:“我母亲,她还好吗?”

“她还好,如果你想见到她,还要过两三年。”王画答道。

对于这个黛儿,王画有些头痛,如果不是考虑四凤的想法,王画都想就朝廷下旨让他处理张质王申两家时,将黛儿处死得了。最后还是将她送到了大洋洲。但现在不能公布出来,这要等到两三年后。

王画说完后,又看到王涵身后站着两个美丽无比的婢女。他用疑问的神情看着王涵。

王涵低下头说:“二郎,她们是我家里人送过来的。一个叫竹儿,一个叫冬儿。”

说着一边指着两个少女做着介绍,叫竹儿的穿着一身水绿布裙,外面罩着一件腥红的甲袄,瓜子脸儿,长得十分清新动人。叫冬儿的却是一身白衣,肤色也很白洁光滑,小团脸儿,特别在雪皮脸蛋上生着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两个女子的长相,都不亚于李红她们。

看到王画观看她们,眼中有些期盼,也有些紧张。

王涵也用紧张的眼神盯着王画。

这是太原王家某些人产生的想法。前年他们对王涵跟在自己身边还有些人不乐意。但现在这想法截然相反。先不谈以前合作带来的利润,以后每年还有大笔的进账,那个比大食人生产的还要更透明的药玉,也从冬天后进入中原销售。这个进账同样是惊人的。

不过王画也看过这些玻璃制品,依然让他感到很不满意,质量与以前市场上销售的那些普通玻璃杯差不多,甚至还不如,特别是色泽上,有局部地方,依然有些浑浊。这就是技术问题了。

现在在家世上已经无法对王画构成压迫,在钱财上更是自愧不如。某些核心人员并且知道王画大部分的实力,相比之下,太原王家已经处在弱势地位了。但在王家,王涵又没有李裹儿那个公主身份,又不象李红与沐孜或者李雪君,给王画带来很大的助力。所以挑选了两个漂亮的少女,以免以后王涵在自己家中孤立。

王画眼睛从竹儿与冬儿身上飞过,又看着她们身后那六个平分秋色不愿意离开的美丽少女。他就有些弄不懂,自己这一去都近两年时间,为什么她们还要留下来?但他看到她们眼中与这个竹儿、冬儿一样,闪着复杂的眼光,但有一样相同的,那就是崇拜。

王画却是为这个问题很头痛,不是因为艳福他不敢享有,而是自己现在的名声与财富,非常招若眼红忌惮。

但求平安地渡过这两年吧,他在王涵头上抚摸了一下,这个动作有点暧昧,让王涵害羞的再次低下头来。王画说:“既然这样,你将她们安顿好,不要委屈她们。”

“嗯。”王涵喜悦地应道。她就怕王画不同意。

却不知王画心中正在想,好象现在自己性格变了,开始对后宫不太反感了?

如果这八名少女不处理好,难道自己真当超级种马?

与家中亲人说了一番话,王画将沐孜李与李红喊进房中,做了一些布置。

首先他这一回在朝堂上估计要呆很长时间,他可不想每一次早朝时,那样“坐”在地上,还不如跪在地上舒服。因此设计了一些家俱,比如沙发、太师椅之类现在还没有出现的家俱。第一个就是为早朝设计的,让李显坐在盘着九条金龙的高大师椅上,前面放着一个盘龙红木桌子,也与现在的桌子式样不同。象后来的办公桌,还有几个抽屉,好放一些奏折,桌面因为宽敞,还可以放上一个茶杯。首先得将李显安排好,必须得高高在上,才好做接下来的安排。

下面早朝大殿上是两排矮靠椅,这是让大臣真正坐下来的。不过非常简陋。而且为了映托李显高贵的皇帝身份,也十分矮小。可最少比现在这种坐在自己双腿上强。

还有为韦氏献上的带弹簧的沙发,席梦思。不然怎么办呢,只有让皇家先享受好,大臣们才能改变一些待遇。

但不能直接上交给李显,因为这些制度是几千年慢慢演变下来的,猛然改制,虽然花不了多少钱,估计清流大臣会强烈反对。而浊流大臣也会乘机弹劾。有可能此事不了了之。

这时候王画手中的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