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玩唐-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严方嶷急了,隔着衣服,在严挺之大腿上狠掐了一下。

严挺之才站了起来,象一个木头一样跟三凤进去了。

看到他们离去的背影,王画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转过头来,看着这位员外郎,正要与严方嶷说话,可外面闯进了一个太监,对王画说道,陛下有请王画与公主立即到上阳宫,太上皇病危。

王画纳闷了,好象老武就是让李显幽禁在上阳宫,也活了好长一段时间,难道自己这一变,却加剧了她身体的恶化?

但不敢怠慢,与严方嶷拱手,算是告辞。然后与李裹儿跨上辇轿,奔向上阳宫。

这时候六月末了,应当是烈日炎炎的时候,但连日的绵绵淫雨,却让人身上产生一种寒意。

王画坐在马车上,看着车帘外泼天一般的雨幕,心想,难道又要变天了?

第十八章 讲故事

马车跟在李裹儿的辇车后面,在潺潺的雨声中疾驰着,一会儿进了上阳宫。

王画那一天进入上阳宫,恰奉风和日丽,上阳宫里面长满了绿色的植物,看上去风景秀丽。但今天进来,在阴沉的天气里,各个阴郁的植被,发出雨点击打的声响,那种阴郁压抑似乎也象不时落下的积水一样,一粒粒积落下来,然后将上阳宫笼罩在一片愁雾中。

到了仙居殿前,高大的瓦檐上哗啦啦地流下一条条水柱。王画与李裹儿都撑开雨伞冲了过去。

正好一个御医走出来,倒药渣。

王画一把拉住他问道:“陛下如何了?”

现在武则天心灰意冷,已经自称为哀家,但文武百官可没有敢拿掉她的帝位,只是称她为上皇,也就是太上皇,也只有王画继续称呼武则天为陛下。

这个御医也知道此事,他摇头答道:“刚才大圣皇帝昏迷了很久,刚刚苏醒。不过她身体还是堪忧。”

只说了这一句话,就立即离去,他可不是王画,朝中现在情况很诡异,弄不好就要倒霉的。王画那是特例,不好比的。就象姚元之,也就是因为痛哭了一下,流放出去了。自己这些御医算什么?

王画立即进殿,大殿里来了许多人,要么是宗氏子弟,要么是朝中重要大员,比如韦安石、杨再思、从岭南刚返回的魏元忠,以及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上官小婉等人。

看到王画进来,脸上神情都有些古怪,李显说道:“王卿,母皇要见你。”

这对武则天子女们,有浓浓的讽刺意味,武则天刚才奄奄一息,所讲的话也能算是临终遗言了,但她苏醒后没有对李显与李旦有什么吩咐,却艰难地说了一句:“哀家要见王画。”

不然王画今天还没有这资格进来。

王画还不知道究里,他答道:“臣遵旨。”

但他在众人脸上扫视了一眼,也看到这些人看他的目光有些神怪,不过所有人眼里都带着悲戚的神色。

王画在心里面冷笑,这是猫哭耗子,假慈悲。这群人中间可以大胆地说一句,十人有七人希望老武立即早死早好,有两个半人持模棱两可的态度,顶多半个希望老武平安。

他走了进去,看到武则天躺在床上,脸上的神色十分地困窘枯槁,走过去,恭恭敬敬地跪下,说道:“臣参见陛下。”

然而他眼里已经带起了一层蒙蒙的湿意。

不管怎么说,他蒙受了老太太很多恩惠,可是自己却没有报答的机会了。

老武在床上艰难地说道:“你起来,走过来一点。”

王画站起来,走到她的身前。

老武又说道:“哀家有一件憾事,没有看到你成为哀家的孙女婿。”

这句话说得有些突然,然而在座的人都听明白了,武则天是指王画对她的仁孝之心,如果王画是她的孙女婿,这个名份就更正了。但有可能王画将来都没有这机会,她的亲孙女有许多,可除了最小的李持盈失踪了外,其他的都因为年纪到了,已经嫁人。虽然他与李裹儿关系暧昧,可始终是暧昧,没有一个人会想到王画有从武家将李裹儿抢回来的胆量。

王画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说道:“陛下,你是天下之母,就是我不是陛下的孙女婿,可也是陛下的孙儿。”

这个动作,也有点过失。可没有一个敢提出异议。

武则天与王画的关系,那也算是君臣相宜的典范了。如果不是王画岁数太小,武则天到了垂暮之年,又是第二个武则天与狄仁杰的关系。

王画这是赤诚之心。在这份赤诚之心面前,就是敬珲在一旁看着不愉快,也不敢作声。

但王画随着说了一句让大家感到惊讶万分的话。

王画主动找来一把椅子,在武则天面前坐下来,说道:“陛下,臣给你讲个故事吧。”

王画讲的是《红楼梦》。

通过他口头表达的,与书中的语言有一些差别的,一个是口语,一个是书面语。还是王画也没有这个能力完全还原,虽然他也看过五六遍了,也看过电视剧,但想要将一本几十万字的长篇巨著完全记下来是不可能的。

一开始他就将起头部份略去,而从甄士隐直接讲起。

《红楼梦》起始几章,如果用讲故事的手法来讲是最难的,因为这几章时间场景人物跨度都很大,如果讲得不好,就会零乱。

王画努力回想起以前看过的内容,将头绪理了一下,才开始开讲。

其他人也涌入到武则天的寝室,都感到奇怪。当然唐朝也有了小说了,只是篇幅短小,而且有许多小说写的东西不好,因此不受上流主体欢迎。

听到王画讲绛珠草与神瑛侍者下凡,勾出许多风流冤家时,更多道貌岸然的人都皱起了眉头。他们心中想到,已经与那些下流的小说一样的套路了,只是王画讲得更有条理,更长。

武则天一直微笑,如果说有信心,也只有她对王画真正有信心,李裹儿都不行。

当李裹儿听到林如海子孙有限,想了想王家的一脉单传,不由地看了一下自己的肚子,忧上心来。但这个表情却没有人注意。这时候故事内容已经进入了第二回,开始进入正巷了。

虽然还是有人不齿,可都听得津津有味。毕竟小说以这种宏伟形式,还是第一次向世人展现。

但听到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几乎所有大臣都皱起了眉头,果然是一个好色之徒。只有在场一干尊贵的女性,都不顾武则天的病重,捂起嘴来,偷偷乐起来。

进入了第三回,已经有许多人明白了,这个林黛玉就是那个还眼泪的绛珠仙子了。可这时候,虽然不齿,但众人已经全部被故事吸引住了。

直到王画讲到护官符,开始有人恍然大悟,这远不是一个普通故事那么简单,恐怕有许多喻意在里面。但王画讲得很慢,一边在讲一边在想,所以这时候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时辰。为武则天治病的几个御医转来转去。

可不要说王画了,就是李显现在也忘记身在何处。王画还在继续说下去,说到宝玉看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联时,众人心然领会,好对联。

王画曾经出外游学一年多,也是这个用意,用简单两个字来说,就是阅历。

然而王画话锋一转,说宝玉看到这对联,断然不顾这间宇室精美,铺陈华丽,也不肯住在这里时,众人愕然。有很多人都想笑出声。

王画接着又说道,宝玉看到嫩寒锁梦因窗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立即说这里好,连李显都笑道:“这个惫懒儿!”

但在这里,原著是写着室内是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后面又是一大堆安禄山、武则天、寿昌公主用过的器具,王画不得不再次做了修改。但这一段内容王画也觉得不好,用了一堆名人帝王用过的东西来形容器具的精美,有点失去风骨的感觉。

可他前世《红楼梦》登上神坛了,王画这种想法没有敢对任何人说,怕人耻笑他。

王画又说到宝玉睡梦中,跟随秦可卿,往前走时,御医终于忍不住走过来,对他说道:“小候爷,不早了,上皇需要休息。”

他才起身替武则天掖了掖蚕丝薄被,离开寝室。

但走出寝室外,立即眉头紧锁起来,脸上浮现出浓浓的哀伤。众人不管对他讲的内容能不能接受,但明白王画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让武则天开心的。从心里面多少也有点佩服他的气节,隐然有烈烈古人之风,现在对武则天如此,不是好事儿,相反会引来一些麻烦,王画依然这样做,这是与豫让等义士,是差不多的行为。

不管乐不乐意,这种行为却让他们都感到敬重。

王画心里面却是想着另一件事,他不是讲故事,这本小说他也不想将它拿出来,流传出去,会招来更大的争议。而且从他嘴里或者手里出来,因为记得不清楚了,也会失去原来的韵味。

这样做的目标还是为了老武。

为什么老武会变成这样?因为她心里面失去了盼头,所以没有了求生的欲望。病只是一个外因,主要是她心死了。

因此他这样做,是让她重新燃起一个盼头来,只是换成了另一种方式,活下去,就能听到下面的故事了。

这种对身体康复的作用,现在医学还在懵懂之中。可王画也不想解释。

可看到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病怏怏如此,他心中怏怏不乐,只是向李显见过礼后,其他的人一个也没有打招呼,上了马车就走了。

实际上故事到了这时候,也引起了悬念,因为这里会让人产生误会,在梦中贾宝玉与秦可卿,会发生什么关系?有许多人猜测着,只是王画神情如此萧索,连李裹儿也不敢询问。

只好看着他登上马车离去。

回到家中,严挺之叔侄还在,这门亲事必须要王画做主,因此俩人都坐在王家等候王画回来。

王画强作笑颜打了声招呼,然后找三凤去了。

应当没有太大问题,严挺之是凭真才实学考中进士的。就凭借这一点,已经很难得了。而且他长相也好。但这是三凤的一辈子幸福,王画要考虑一下三凤的感想。

找到三凤,王画问道:“三妹,这个严挺之,你对他什么印象?”

三凤脸上飞红着,扭怩地捏着衣服不答。

看到了三凤的表情,王画会意了,他又回到客厅。询问严挺之。

严挺之同样也没有意见,王画名声好地位高次之,主要三凤本身长得清秀,加上这几年家庭的转变,又有王画的薰陶,隐隐有了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的气质。

不是同不同意的问题,而是这个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当然两家只是口头的协订,虽然没有到成亲的地步,然而是王画的妹妹,严家也要脸面,订亲也有许多程序的。严方嶷带着侄子回去安排了。

将他们送出去,看到王画疲惫的模样,李红还想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可是王画却回到房中,倒在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雨住了,一轮红日难得地从东边的天际冉冉升起,李红兴冲冲地从外面跑回来,对王画说道:“二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米价又涨了,每斗米涨到四十八文。”

但说完后,立即将嘴捂上。

这个消息也是她刚刚听到,对王家来说是好消息,只有米价涨得越高,王家越有利。现在天下手里土地最多的人不是七姓十家,不是李唐这些宗室,而是自家二郎,只要劳力充足,几百万倾耕地都能拥有。实际上到现在她还在梦中,那么大的地方,居然没有皇帝!

王画也是将以后的重心放在粮食上面的。米价涨得越高,王家收入越高。

不过她立即反应过来,王家收入高了,可天下老百姓要倒霉了。王画听到这个消息,未必会高兴。

王画听了愕然。涨价是必然的,在唐朝也存在物价上涨,一样。而且棉花普及,是否影响耕地未必,可难免有商家在中间做文章。但这个涨幅就不正常了。

而且秋收也不远。王画想了一下,立即将沐孜李喊过来,让她派人去查这件事的原委。

这就是力量的好处,现在羽翼还没有齐全,否则王画都能查到武三思、李旦与太平公主他们有什么动态。

李红傻傻地问道:“有什么不对嘛?”

“不但不对,而是大有问题,并且涨价的替罪羊还会是我。”洛阳米价一直没有下跌,已经有商家将责任推到王画身上。

说完后,王画到了昭文馆,中午回来时,沐孜李已经得到了一些消息。主要是许多米商屯集粮食,从夏收时就开始屯集,但确实今年粮食有可能因为许多田地为了追求利润,种植棉花,出现短缺。加上这段时间天气反常,有的地方出现了涝灾。所以这些商人借势发难,联合起来一起涨价的。

听到这里,王画看着萧亚轩。

萧亚轩摇头:“大洋洲的粮食指望不上。”

现在奴隶是有许多,但船只上面的,造船作坊里面的,采珊瑚的,开矿的,还有武装士兵,因此不可能将全部奴隶抽出来从事农业生产。

也就是说,马上大洋洲有一季夏收,但生产的粮食不会很多。别看开垦出来近十万倾田地,但那只是初步的圈围,种植需要再次细细耕作,并且因为没有耕牛,是人力耕作,播种耕耘、锄草灌溉、收割入仓,就是不顾奴隶死活,能够种植的也不过一两万来倾耕地面积。

说起来也不少,并且这些地方因为从来没有种植过庄稼,田力充足,庄稼长势也很好,可一季粮管什么用?种子,自己的食用,再加上海上风险,时不时有船被海浪打沉的事件发生。安全运到唐朝,能有一百来万石粮食登天了。

数量还是不少,但一个人一年最少得吃掉四石粮食吧。连一个洛阳城百姓的粮食都供应不上来。更别提将天下粮价打压下去。想要起平衡粮价,最少得等到三四年后,大洋洲种植的面积达到几十万倾,才能做到。

就这样,中间还不能出现差错。

王画忽然看着李红说道:“我们将婚礼办了吧。”

李红脸上立即出现一片喜色,等了这么多年了。她使劲地点着头。

王画又对萧亚轩说道:“我感觉还不会就这样结束的。”

说到这里他指了指外面的天空,虽然天放晴了,但天空中依然云彩朵朵,这个朵朵可不是那种轻淡的朵朵,堆在一起厚厚的。不用说,以后还会有雨天。

一旦雨季漫长起来,造成洪水泛滥成灾,米价将会更高。

王画又说道:“等到我与你妹妹婚礼结束。你立即返回南方,抽出一笔资金,从林邑采购一笔粮食过来。同时命人将大洋洲夏收之粮全部运回唐朝。”

萧亚轩也没有异义。这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计。

王画又对沐孜李说道:“你也配合萧大哥,抓紧速度,想方设法将一部分生活无法继续下去的百姓迁移出去。那怕用一些手段。”

这种手段就是利用发展起来的一些宗教力量,煸动哄骗。

但王画这是存着善心。于其留在唐朝,被一些残酷的主子压榨剥削,走投无路,不如到大洋洲重新开辟一片新天地。在哪里他们是管理奴隶,就是亲自从事生产,王家也不会象其他人那样压榨的。

沐孜李点头。

四个人将书房的门关起来,进行细细的商议。

但外面又有一个太监进了王家,带来李显的口谕。说是让王画到上阳宫,给武则天继续讲故事。

李红他们听了愕然,这道口谕下了也太荒唐了吧。不管怎么说,王画是韬光养晦,不是王画没有才能,现在沦落到成了一个讲故事的地步?

王画没有顾及他们的反应,向这个太监问道:“上皇现在病情如何?”

这个太监眉开眼笑地说道:“昨天你讲的那个故事很管用,上皇昨天晚天吃了一碗粥后,今天早上醒来,身上发了一下汗,气色开始转好了。真是奇迹啊。”

讲故事还能治病?李红三个人面面相觑。

王画看到他们的脸色,说道:“回来后我给你们解释。”

说完了,上了马车。但在经过天津桥时,留意了一下洛水的情况,可看到的情况不太妙,洛水涨得快到堤沿了。他低低地叹了一口气。

一会儿马车再次进入上阳宫。然而他进到仙居殿后,却是一愣。

第十九章 鹏

让王画感到惊讶的是上官婉儿。

她正在纸上奋力书写,没有走近看,却听到她一边书写,一边还在询问昨天王画讲述的故事。纵然她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听过一遍就全部记下来的。

不用说,她是试图将王画讲的这个故事记述下来。而且她还用了王画发明的铅笔书写。

对铅笔,王画并没有刻意去推广它,会引来许多麻烦。而且现在技术低下,笔芯好一点,石墨早就出现了,主要是笔杆。制造的成本是后来铅笔的几十倍之巨。当然如果论单字书写成本,还是比毛笔书写低廉得多。

不过有一个好处,书写速度很快,但注意了,因为笔杆粗糙,书写不能用力,否则笔芯立即会被折断。

上官小婉现在执掌诰命,几乎所有诏书都从她手里发出的,被人称为内相。如果她开始使用铅笔,会引起更多的人效仿。

王画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了,这是等于变向地在向他支持。故事变成了书,对他的名声有帮助。铅笔的认可,也代表着对他的发明的认可。

看到王画进来,上官小婉拿起了铅笔扬了扬,两个人会意一笑,不用言语,一切皆在不言中。

除了上官小婉外,还有李显,韦后,李裹儿,以及豆卢王妃等人,不过李旦与太平公主没有来,做贼心虚吧。并且扬再思等权臣,同时也到来了。

但王画却没有看到一个忠直大臣进来。他哭笑不得,从他开始进入朝政以后,几乎都是这些被史书上称为奸臣的人,在鼎力支持。这是为何!!!

王画不知道究里,可是判断出一些。一定是今天听说武则天病情好转了一点,李显再次前来看望,这是可能的,与李旦,特别是与太平公主相比,李显心思相对要简单一点,也要更孝顺一点。大约武则天还想听昨天自己讲述的故事,下了旨诏自己到上阳宫。

王画进了武则天的寝室,看到武则天果然气色好了一点,可是脸上还是一片死灰色,王画心中默叹一声,坐下来开讲。

从昨天起,接下来讲的是一个章节的内容有点难度了。首先就是警幻仙姑让一个鲜艳娇媚的女子授宝玉云雨之事,王画没有敢开讲了。实际上这就是正常人的遗精,可是让曹先生写出了另一番风情。

还有这一章节里面出现了大量的诗,首先就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与副册又副册上写十二钗命运的诗篇。前两首是又副册上的,写了晴雯、袭人两个俏丫头的,第三首是副册上的,写的是香菱。剩下的全是正册上的诗,全是写金陵十二钗的,第四首是写林黛玉与薛宝钗两个人的,从第五首到第十二首先后写元春、探春、史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王熙凤、王熙凤女儿巧姐,第十三首是一个例外,不但写了李纨还连带着写了贾兰,第十四首诗写的是秦可卿。

有的王画都已差不多忘记了,不过还好,这十几个人的命运他全记得,因此做了篡改。

接下来又是一大段曲子,在梦中众仙姑招待贾宝玉,从舞女们嘴中歌赋的曲子,从引子开始到收尾,加上正文一共十四支曲子。还是专门讲述金陵十二钗的,特别是写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枉凝眉》,后来几乎家喻户晓,一度在精神严重缺乏的时候,一朵阆苑仙葩美玉无瑕,让多少人为之泪下。

除了这十四首曲子中写得最好的引子与《枉凝眉》王画准确无误地记得外,其他十二首曲子,王画同样记得不太清楚。无奈之下,只好再次篡改。

对于曲子这种艺术形式,同样在座的许多人很陌生,虽然听起来形式与那些坊里的粗俗小调很相似,大多也说的是艳情风月之事。但经过王画对文字的考究后,听到耳中却是十分地雅正,恍然《诗经》的《小雅》中那些诗篇一样。

众人面面相觑,这又是词之外,又一种王画创造出来的新的文学种类了。不过吸取了昨天的经验,也是上官婉儿刻意这样做的,她安排了好几个宫中的女书计,一边听讲一边将王画讲的东西速记下来。

接下来贾宝玉与袭人做了那回事,王画也隐而不说。开始说到刘姥姥进大观园了。李裹儿掩嘴偷笑,她想到了王画的父亲王迤,很有点与这个刘姥姥相似。

但听到贾宝玉探望薛宝钗,林黛玉开始微吃醋时,众人会意一笑,这是一个三角之爱。毕竟不是袭人等丫环,她们可以做妾,以林薛的身份,贾宝玉只可以得到一个。但李裹儿用手抚了一下胸,幸好小九失踪了,不然她与王画最后结局也不太好收拾。但这句话,就是李裹儿也不敢向王画吐露。

这一回老武身体稍微好了一点,天气也好起来,王画说到第十回结束,才停了下来。一是天色不早了,二是下面是贾瑞想勾搭王熙凤,王熙凤设下相思局的内容,王画不知道能不能讲出来。就是讲出来,也不能象原本那样讲述,这要考虑一下。

其实《红楼梦》直到进入大观园后,才真正进入正巷。可就是这样,大家也听得津津有味。主要是现在没有出现这种艺术形式,对人产生的冲大很大。

大家走了出来,李显对王画说道:“王卿,朕很感谢你对朕母皇所做的一切。”

“这是臣应当做的。”王画说到这里抬起头,看着李显说道:“但是陛下仁慈,同样也让臣敬佩万分。以后臣对陛同样也会鞠躬尽瘁。”

听了王画的话,李显十分地开心,说道:“王卿,你早应当进入朝堂了。”

王画摇头,说道:“陛下,我说过,铸成九州之鼎,作用更大,等到九州之鼎铸造成功后,臣任用陛下安排。”

一开始李显等人对王画的动作也产生奇怪,因为这样的工程,王画一开始动用的人手与物力规模都很小,最后才传来,事实非是如此。王画在组织工人研发一些新工艺,才释下心怀。

其实王画也不可能象传说中那样做,铸成一个重达几十万斤的巨鼎出来。也没有那个技术。鼎不会很小,可主要还是工艺,首先就是景泰蓝技术,而景泰蓝首先就是要精铜,然后各种色变的掌控。就是瓷器,王画也开始组织技工研发一种西洋工艺——骨瓷。

对骨瓷他并没有因为愤青采取了反对的态度。相反骨瓷同样也是一种优秀的瓷器,尽管来到欧洲。

当然,这一次九州之鼎以及附属工程中,瓷器也是一部分,但不仅仅是骨瓷一样。可主要还是景泰蓝,而且还是一个巨型的景泰蓝作品。只有这项技术研发成功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急切不得的。

王画这样说还有一个用意,九州之鼎固然重要,主要现在还不想进入政坛中心。进入是要迟早进入的,但要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时机,进入后立即显示重要作用来。王画就在等待这个时机的到来,但这想法任何人都没有透露。

现在说出这话,更有一个好处。证明了王画不贪图富贵权利,这样的臣子,放作任何主子在位,都会欢喜的。实际上只要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早迟要上位的。

果然,李显听了他的话后,更是额首。

王画离开了上阳宫。

随着王画与李红、沐孜李办了一个小型的婚礼,没有邀请任何客人到来,只是自己家中办了几桌宴席。没有办法,这不是正亲,王画也要入乡随俗。但为了弥补两个少女的心情,王画设计了两款精美的婚纱。

但消息还是传了出去,陆续有许多人送来了贺礼。最多的是血字营原来的以及现在的各个将士。还有一些朝臣,但很少。这也说明了王画在朝中的恶劣形式。不过王画并不着急,只是时机没有到罢了。

可第一个送来礼物的却是李裹儿,送了两副精美的首饰给了李红与沐孜李。当然了,两个小姑娘对她感恩戴德,让李裹儿得意了一番。

第二个送来礼物的却是上官小婉。但她前来却是责问王画的,为什么拒绝武三思提出的亲事。

王画当然不能实话实说了,而且他也摸不透上官小婉问这个话的用意。他答道:“昭容,我三妹确实与严挺之订亲,这是事实。”

上官小婉只是笑笑不语,显然对王画的话不相信。

王画又说道:“而且昭容,我喜欢独立行事,但与武家联亲后,会因为这门亲事发生什么。如果好还好,如果不好怎么办?”

这话说得也半真半假的。如果不好,有可能发生大凤嫁给郑家的事。事实上一旦联姻,武三思不可能不利用王画的,不但是王画,有可能都能想将王家变成武家的附庸,王家一年那么多的收入,放在那一家都会动心。

说得也有一些儿道理。

王画又说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血字营是我带了好几年,花了一些心血,是人都有血肉之情的。留恋之心,人皆有之。不过那一天我也与德静王解释过了,我会写信给血字营将士的,请他们务必佩合德静王的命令。这是为国家好,同时也是为了各个将士本身好。”

其他的话,王画就没有再说下去了。相信这句话要不了多久,就通过上官小婉的嘴,传到武三思的耳朵里面。至少会降低武三思的敌意,给自己留下一些发展的时间。

对于王画纳的这两个小妾,人们对李红没有异议,那是经武则天下旨通过的。只是认为沐孜李太幸运了。当然,也没有几个人知道沐孜李,在王家发挥的重要作用。

但婚礼庄重简朴操办结束了,天气再次产生变化,沥沥的夏雨下得绵绵不绝,整将黄河中游弄成了一个江南黄梅天。

这产生一个后果,米价在四十八文上下浮动了一下,随着四五天的风雨,再次向上浮动,一下子涨到了五十五文。

萧亚轩准备回南方去了。

现在雨势继续下去,任何人都可以料到,黄河两岸必然会有涝灾出现。那时候米价涨幅将会更大,甚至真的出现每斗米再次涨到几百文钱的局面。

最遭秧的就是百姓,其次就是王画。因为春天王画的围城,已经让洛阳城中百姓遭受了一次苦难。这次雪上加霜,无疑王画罪责首当其冲。还有一点,官员将会对棉花一事发难,虽然不敢说得太直接了,因为都知道是李显主倡的,然而李显心中必然会对王画不乐意。因为李显这个主意是王画教授的。

李红将头发盘成了一个圆贝少妇髻,这是象人们展现她身份的转变,脸上还挂着一幅初经人事散发的春情,在房中替萧亚轩收拾衣服行李。

连日的阴雨,天气有点湿漉漉的,连同衣服都沾上了一层粘粘的感觉。

李红一边收拾,一边对萧亚轩嘱咐。虽然是应该的,可是海上充满了太多的风险。这还是萧亚轩怕李红担心,没有敢细说。

衣服全部放入箱子中,李红转过头来,看着萧亚轩,眼中终于有了一层湿意。这是她在世上的唯一亲人了。

王画叹了一口气,对于此,王画也无可奈何。无论力量怎么增加,他的贴心可用的人还是太少了。

萧亚轩拍了拍李红的肩头,说道:“妹妹,这一次我回来,已经很高兴了。”

他是指李红与王画结果终于水落石出。虽然身份低了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