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赵匡胤私密生活全记录-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氏对赵匡胤言道:“皇上叫公公传谕:此事不宜声张。待完婚之后,你备份厚礼到你岳父家表示谢意。”
赵匡胤点头:“孩儿谨遵母命!”又忍不住笑道:“皇上这是想给我一个莫大的惊喜啊!”
看看,赵匡胤刚得新人便把旧人忘得一干二净了。还不仅如此呢,刚迈进家门,赵匡胤就凑在杜氏的耳边问道:“娘,以你看来,孩儿的这位新夫人相貌如何?”
杜氏回道:“在为娘看来,你的这位新媳妇,虽不敢说有倾国之貌,却也当说有倾城之姿。只不过,为娘有为娘的看法,并不能代表胤儿你的看法。”
“不,不!”赵匡胤连忙道,“娘说她长得美,那她就一定长得美!”
赵匡义一旁催道:“大哥,快回房去吧,新大嫂都等急了!”
赵匡胤的两道目光马上就像两支利箭一般地射在了赵匡义的脸上:“匡义,今日是大哥我新婚,你在这里着什么急?”
“我?”赵匡义似乎真的有些急了,“大哥,我这不是在为你着急吗?既然你不着急,那我又何急之有?”
赵匡胤还真的不着急了。本来,他跨入家门之后,就想直奔自己的卧房,可现在,他改变了主意。他叫过赵匡义吩咐道:“匡义,你现在去通知我的军师,还有你石大哥、王大哥和高大哥,你叫他们到我们家来,就说我请他们喝酒!”
赵匡义明显的有些不情愿:“大哥,都什么时候了?明天再请他们喝酒也不迟啊?”
杜氏言道:“义儿,按你大哥的吩咐去做吧。不管怎么说,你大哥新婚,也是一件大事。皇上只说不宜声张,并未说不许找几个人来喝酒。如果谁人都不知道此事,那你大哥此番新婚岂不就成了偷偷摸摸的勾当?还有啊,你大哥新婚毕竟是一件喜事,你大哥有喜,自然是想与他的好兄弟、好朋友一起分享!”
赵匡胤赶忙道:“还是娘最了解孩儿!”
“那好吧,”赵匡义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我就为大哥跑跑腿吧!”
工夫不大,那赵普、石守信、王审琦和高怀德四人相继走进了赵匡胤的家。因赵匡义事先并未向赵普等人言明,所以当赵匡胤把原委说出来之后,赵普等人也着实惊喜了一回。王审琦还对赵匡胤言道:“大哥,皇上如此,真的是用心良苦啊!”
“是呀,”赵匡胤言道:“皇上待我赵某确实不薄……”
“各位,”赵普赶紧道,“我们今晚来此,是为大将军新婚道喜的,与道喜无关的话,我看就不要多说了!”
赵普为何说这番话?试想想,如果赵匡胤老是在惦记着柴荣“待我赵某确实不薄”,那赵匡胤以后还如何当皇帝?
石守信也许是最想叫赵匡胤当皇帝的人,所以他就听懂了赵普的话:“各位,军师说的对,我们是来喝大哥的喜酒的,不是来说东道西的。所以,石某提议,我们快快地入席饮酒!”
虽然时间很短,但杜氏也带着仆人备好了一桌酒菜。入席的时候,赵匡胤让赵普居首座。赵普推辞。赵匡胤道:“若没有军师,就没有我赵匡胤的今天,所以这首座就非军师莫属!”
赵普仍在推辞。石守信急了:“军师,大哥叫你坐你就坐,待大哥做了皇帝之后,你再陪坐也不迟!”
赵匡胤慌忙道:“石守信,切不可胡言乱语!”
石守信大嘴一咧道:“大哥,我只是这么说说而已嘛!”
最终,赵普还是坐在了上位。酒席也就开始了。那赵匡义也占了一个席位,不紧不慢地陪着众人饮酒,一开始很少说话。
石守信的话最多。赵匡胤几杯酒下肚之后话也不少。说着说着,就说到赵匡胤的新妻子王氏的容貌上来了。是石守信提起的。石守信问赵匡胤道:“大哥,不知这位新大嫂姿色如何?”
王审琦插道:“皇上亲自挑选的女人,自然是有十分姿色!”
石守信不满地瞪了王审琦一眼:“是你结婚还是大哥结婚?我在问大哥,又没问你,你多什么嘴?”
在赵匡胤等人结义兄弟中,石守信排在第二,王审琦次之,所以石守信确乎有资格训斥王审琦。赵匡胤冲着石守信笑了笑道:“兄弟,不瞒你说,我从宫中一回到家,就叫匡义去邀你们了,所以,你的这位新大嫂究竟姿色如何,我也不得而知。”
“我知道!”赵匡义忽然道,“我看见我的新大嫂了!新大嫂长得面如桃花、灿烂无比、秀色可餐、人见人爱……”
“好啊,匡义!”赵匡胤不禁弓起了身:“你又在偷看你大嫂了!”并随即正色言道:“匡义,我现在郑重地警告你:”以后,不管我在家与否,你都不得与你新大嫂单独在一起!“
赵普听出了赵匡胤话中有名堂,于是就笑嘻嘻地问道:“敢问大将军何谓也?”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但许是酒喝得过多的缘故吧,赵匡胤几乎是毫无遮掩地将赵匡义偷看贺氏洗澡、偷看他与贺氏做爱之事说了出来。至于贺氏说赵匡义曾对她动手动脚一事,赵匡胤没有说,因为赵匡胤始终认为赵匡义不会做出此事。
言毕,赵匡胤还望着赵普说道:“你看看,军师,虽然我赵匡胤有些好酒,但我这个弟弟却是个好色之徒!”
石守信、王审琦和高怀德都善意地大笑起来。赵匡义红着脸道:“大哥,你甭只说我,你也是个好色之人!你若不好色,原先的大嫂才死去数月,你为何就又要了新大嫂?”
赵匡胤争辩道:“是我想娶新大嫂的吗?这是皇上的旨意!我能抗旨不从吗?”
石守信等人又忍不住地大笑。赵普笑谓赵匡胤道:“大将军,你与令弟都乃奇人也!”
赵匡义又说话了:“大哥,我先前说的都是玩笑话,现在我对你说些正儿八经的话。过去,我之所以干那些偷窥的事,是因为我还没有结婚,不知道女人是怎么一回事,现在,我已经结婚了,知道女人是怎么一回事了,所以,大哥你放心,从今往后,小弟我决不会再做过去的那种事了。”
石守信等人又要笑。但赵普却抢先言道:“各位,让我们为匡义兄弟这正儿八经的话干一杯!”
赵普的话,不会有人反对。所以众人都纷纷举杯,且一饮而尽。赵匡胤言道:“今天,是我赵匡胤大喜的日子,谁要是不喝尽兴,那他就甭想走出赵家的门!”
赵匡胤来劲了。打仗的时候,他很少喝酒,即使喝酒,也很有分寸;但闲时喝起酒来,却喜欢一醉方休,不仅自己一醉方休,还希望别人也同自己一样。
赵匡胤的这种脾性,杜氏自然一清二楚。她虽然没有列座,但却不远不近地站在一旁观看。她喜欢看着胤儿饮酒,更喜欢看着自己的胤儿被众星拱月。这样她便有一种很强烈的自豪感和满足感。但是,不是任何事情她都随着自己的胤儿。她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就主见而言,不仅她死去的丈夫赵弘殷比不上她,就是她的胤儿,也不会比她强多少。
故而,听到赵匡胤说“甭想走出赵家的门”之后,她就借故把赵普叫到了自己的身边。虽然她与赵普接触不多,但她却也看出,赵普是一个能左右赵匡胤的人。
赵普当然十分尊重杜氏,而且,他也知道她为何要把他叫到她的身边。所以,刚走到她的身边,他就低低地问道:“老夫人,您是担心大将军饮酒过多吧?”
杜氏马上言道:“赵先生果然聪慧无比……若是寻常喜事,老身决不会多言语,但今日非比寻常,是当今皇上赐我胤儿完婚,且胤儿岳父亦乃节度使大人,如果胤儿一时兴起,醉得不醒人事,那就不仅有负皇恩,更对不起胤儿的岳父大人,也对不起我那新儿媳妇……”
是啊,如果赵匡胤醉得一塌糊涂,怎能保证不会冷落了王氏。
赵普赶紧道:“老夫人所言甚是!老夫人放心,赵某回到席边以后,决不让大将军再喝一滴酒!”
赵普说到做到。回到桌边以后,赵普先是重重地清了一下嗓子,然后放大声音道:“各位兄弟,今日是大将军新婚之夜,我等何忍与大将军比酒?我提议,请匡义兄弟送大将军入洞房,我等在此继续饮酒为大将军祝福,各位兄弟以为如何啊?”
石守信、王审琦和高怀德一起叫“好”。然而赵匡胤却赖着不走,且言道:“与兄弟们在一起饮酒,赵匡胤岂能不奉陪?”
赵匡义无奈,只能求救似的看着赵普。赵普却看着石守信道:“石将军,在战场上没有能难住你的事,而酒场恰如战场,莫非酒场上就有你办不成的事?”
石守信会意,一下子跳起来,跳到赵匡胤的身边,拉着赵匡胤的胳膊就朝外拽,一边拽一边还言道:“大哥,今日我若不把你送入洞房,那军师以后就说我没本事了!”
赵匡胤终于站起了身。他并未喝醉,只是喝得稍多而已。站起身之后,他扫了一眼石守信、王审琦和高怀德言道:“你们听好了,我马上就入洞房了,但是,你们今晚如果不把军师的酒陪好,那么,下次打仗,我就不派你们上前线!”
石守信、王审琦和高怀德慌忙表态:就是豁出性命,也要让军师喝得尽兴。
那赵匡义想送赵匡胤入洞房。赵匡胤两眼一瞪道:“匡义,你想干什么?是不是又想趁机偷窥你大嫂的芳容?”
赵匡义很是委屈地道:“大哥,小弟只是在执行军师的命令……”
赵匡胤当即道:“匡义,军师的这个命令你不必听,但是,军师的其他命令你必须严格执行!我告诉你,如果你不虚心聆听军师的教诲,那你就决无前途!”
“是,是!”赵匡义点头哈腰道,“大哥你放心,今日小弟就是拼着醉死,也要认认真真地陪着军师喝几杯!”
赵匡胤带着浓浓的酒意,别了赵普等人,在母亲杜氏的注视下,一步是一步地朝着卧房走去。他之所以走得这么慎重,是因为他还清醒。他清醒的是,虽然母亲说那王氏有倾城之貌,但王氏究竟长得如何,他赵匡胤心中也没底。
但不管怎么说,一想到卧房内有一个女人在等候着自己,赵匡胤还是无比激动的,喝酒的时候,这种激动被暂时压抑,而离开酒场之后,这种激动就很难压抑了。所以,赵匡胤推开卧房门的时候,心房跳得就像“咚咚咚”的战鼓一般。
虽然赵宅内外看不出什么喜庆的迹象,但赵匡胤的卧室内却充满着新婚的氛围。卧室里的一切,几乎全都是红色的,连红烛的光,也发着淡淡的红晕。故而,赵匡胤一踏入卧室,就被鲜艳的红色所笼罩、所包围、所侵蚀。
红色是很能让人想入非非的。然而,赵匡胤踏入卧室后,心中曾“格登”了一下。那王氏已经躺在床上了,身子还严严实实地盖着被子。那被子很厚,这种夏暮秋初天气,用得着盖那么厚的被子吗?
赵匡胤就不禁想道:“这女人太不识情趣,新婚之夜,洞房花烛之时,新郎官未至,新娘子如何能先自睡去?”
赵匡胤似乎生气了。不过,当他急步走到床边,他心中即使真的有气,那气至少也消去大半。原因是那王氏的面孔的确长得很美。赵匡胤自言自语地道:“皇上果真好眼力。”
赵匡胤端详了一会儿王氏的面孔后——这期间,王氏一直是闭着眼睛的,赵匡胤就伸出一双大手,一手抓住被头,一手抓住被尾,“呼”地一声,就将遮住王氏的那床被子掀得无影无踪。
倏然撞入赵匡胤眼帘的,是一位十七岁花季年华的少女的身体。在摇曳的烛光下,只见那王氏仅着一袭轻纱裤,胸前一抹水红肚兜,玲珑有致的曲线,白如凝脂的肌肤,还有那微微起伏的乳胸……赵匡胤有些把持不住了,他不由地坐在床边,有些痴迷地上下打量着王氏。
王氏躺在床上一直在假寐,她知道床边的人一定是自己的夫君。在赵匡胤掀开她的被子时,她不由得有些紧张,也更有些羞怯,情急之下,便只好继续假寐。谁知过了好一会儿,赵匡胤仍无动静,王氏有些纳闷:是夫君不喜欢自己,还是他已悄然走了?为何没有发生母亲叮嘱自己的那些事情?王氏睁开眼睛,四下一看,见一位英武健壮的男人正在凝视着自己的脸,她不由地“啊”了一声,用双手捂住了飞红的两颊。
赵匡胤面对着如此鲜活俊俏的新娘子,正在沉醉于她的秀美之中,当王氏那双清澈的明眸如星光一般闪烁着时,赵匡胤感到浑身有一股热流在奔涌。他抬手抚了抚王氏的脸蛋,问道:“你怎么不与我说话呀?”
王氏依旧闭着眼睛,低声道:“老爷好!”
“睁开眼睛。”
王氏听话地睁开了双眼,但目光仍不敢对视赵匡胤,只是怯怯地看着粉红的床幔。
赵匡胤有些把持不住了,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又问:“你怎么不敢看着我,怕我吗?”
王氏摇摇头,旋即又点点头。
“怕我什么?是不是怕我欺负你?”赵匡胤侧身躺在了王氏旁边。
王氏只感到身边的人的体温那么热,好像火一般在烤炙着自己,仿佛她的身体也被烤热了一般。她不敢挪动身子,只是又闭上了眼睛。
赵匡胤伸出双手,王氏只觉着脸上红一阵,心里跳一阵,不知自己该怎么办才好。就在她慌乱之下,一双大手抚上了她的乳胸,那双手是那么地有力,那么地温存。王氏的呼吸有些急促了。
赵匡胤一边亲吻着王氏,一边把身体压在了这个令他狂野的娇躯之上……
第二天,天刚亮,赵匡胤就醒了,睁眼一看,王氏两颊绯红,偎在他的怀里睡得正香。赵匡胤又是一阵激情,与王氏搂在了一起……
赵匡胤下了床之后,把手探到被里,在她的身体上温存地摸了摸,一边摸一边言道:“夫人,我今日要去看望岳父大人了!”
王氏娇声言道:“老爷早去早回。”
因王氏是填房,地位比贺氏要低,所以她就称呼赵匡胤为“老爷”。赵匡胤一边朝房外走一边暗自想道:这女人倒也体贴温存。待走出卧房,来到客厅里,赵匡胤差点没笑出声来。石守信趴在桌子上,王审琦歪在椅子上,高怀德则干脆躺在地面上。这显然是昨天晚上喝酒的结果。
杜氏走过来道:“胤儿,他们都喝醉了……我想叫人把他们弄到床上去睡,可那赵先生不同意。赵先生说,他们这样醒酒醒得快!”
赵匡胤点点头。“也好!谁叫他们三个人喝不过军师一个?”
“大将军谬奖赵某了!”那赵普不知从何处冒了出来,“赵某有多大的酒量,大将军焉能不知?”
赵匡胤“嘿嘿”一笑道:“定是他们上了军师你的当,互相比起酒量来……”
赵普连忙道:“大将军可不要冤枉好人啊!他们自己要比酒量,我又能奈之何?大将军若不信,可以去问匡义兄弟。”
谁知,赵匡义也走了过来。“军师,我可不能为你做证啊!昨晚喝到半途,我就溜之乎也了!”
“好了,”杜氏言道,“胤儿,快把他们叫醒吧,这样睡很容易着凉的!”
赵匡义跟着就要去唤石守信等人。赵匡胤拦住赵匡义道:“哪用得着一个一个地去喊?我只要喊一声,他们就都会醒来!”
就听赵匡胤不高不低地喊了一声道:“打仗喽!”
再看石守信、王审琦和高怀德,果然一下子全都睁开了眼,且迅速腾起身来,双手还下意识地去摸兵器。赵普忍俊不禁道:“各位将军,大将军在逗你们玩呢!”众人便一起大笑起来。数赵匡胤的笑声最为洪亮。
是呀,有了那年少貌美的王氏为妻,赵匡胤就不必独守空房了。且王氏虽然年少,但床第间温柔听话,这样一来,赵匡胤就更加地如鱼得水了。既是如鱼得水,赵匡胤当然要放声大笑。
不过,话又说回来,赵匡胤毕竟不是那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男儿。尽管有了王氏之后,他的生活变得颇不寂寞了,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一直在渴望着随柴荣北伐。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柴荣廷召群臣,正式宣布不日北伐。仍命张永德留守汴梁,自己与赵匡胤率军北伐。
进军途中,柴荣莫名其妙地捡到一块写有“点检做天”四个字的木牌。“天”字下面似还有一个字,但无法辨认。但柴荣已猜到此字为“子”,木牌上的字就变成了:点检做天子。
“点检”是何意?殿前都点检也。殿前都点检是谁?张永德也。他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与柴荣有郎舅之谊。“天子”者何?皇帝也。按柴荣的理解,木牌上的字的意思就是:张永德要做皇帝。
柴荣从此便对那张永德心存疑虑了,对赵匡胤便越发地信任了。
由于当时忙于战事,柴荣也没有过多地计较。不料后周军队刚刚收复了为契丹所占领的瀛、莫、易三州和莫州北面的“三关”之地,柴荣就突染暴疾,不得不撤回汴梁。
病危中的柴荣担心死后禁军会发动下变,推翻自己的儿子,很自然地又想到了“点检做天”的木牌,于是匆匆撤掉了张永德的职务,换上了他自认为可靠的越匡胤任殿前都点检。
同年六月,周世宗柴荣去世。形势变化如此之快,机遇得来不易,连赵匡胤自己也没料想到。
柴荣死后,七岁的柴宗训登后周帝位,是为恭帝。
后周王朝随即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一时间人心惶惶,谣言四起。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有的人主张先发制人,将赵匡胤杀掉。
此时,赵匡胤及其幕下心腹文武也在加紧活动。在周世宗去世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发生了对直匡胤极为有利的变动。殿前副都点检由慕容延钊出任,慕容是赵匡胤“素所史事”的少年故交,关系非同一般;殿前都虞侯由赵匡胤的“布衣故交”王审琦担任,与当时已经提出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一样,都是赵匡胤势力中最核心的人物。在韩令坤升任一直空缺的侍卫都虞侯一职,其空出的侍卫与军都指挥使由高怀德出任;张令铎取代赵匡胤政敌袁彦提任的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一职。
这样在侍卫司中所有五个主级职务中,赵匡胤的亲朋好友就占了三位,而余下的二位中,一个是侍卫司的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当时他正领兵驻守扬州。京城中实际只剩下副都指挥使韩通,但他势单力薄,自然无法与赵匡胤抗衡。
后周显德六年的最后一天晚上,也即大年三十的晚上,赵匡胤早早地由朝中回到了家,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
一眼看上去,赵匡胤显得十分地平静,而实际上,他内心深处几乎连一点平静都没有。明天就要开始行动了。赵普已经把行动的计划全盘告诉了他。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当皇帝了,他还能平静得下来吗?
回到家中,赵匡胤一看,家人都围坐在饭桌旁等候他呢。有母亲杜氏、有第二任妻子王氏,有大弟弟匡义和小弟弟匡美,还有儿子德昭等,可谓是济济一堂。
赵匡胤同母亲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傍着母亲坐下了。杜氏言道:“今儿个是年三十的晚上,你们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怎么喝就怎么喝!”
仆人们把一盘又一盘的佳肴端出来了,把一坛又一坛的美酒抬出来了。赵匡胤对杜氏道:“娘,就我们一家人,一坛酒足矣!”
赵匡义惊异道:“大哥,你何时开始嫌酒多了?”
赵匡胤立即正色道:“匡义,大哥我今晚教训你一句,你给我听好了!酒这个东西,不是个好东西,你以后给我少喝点!”
赵匡胤说的是真心话吗?赵匡义见大哥一脸的肃然,不敢再饶舌,只偷偷地吐了吐舌头也就作罢。而赵匡胤却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家宴便在赵匡胤的大笑声中开始了。
晚饭之后,赵匡胤悄悄地对杜氏道:“娘,孩儿有话对你说。”
杜氏把赵匡胤带到自己的房间:“胤儿,看你的脸色很郑重,像是有什么大事。”
“是的,娘!”赵匡胤不觉压低了声音:“孩儿要当皇帝了!”
不知内情的人听了赵匡胤这句话,肯定要大吃一惊。但杜氏是个例外。她虽也不知情,但脸上并无多少惊讶之色,只两道秀眉微微一动。接着,她轻轻地问道:“胤儿,你什么时候登基?”
赵匡胤回道:“就这几天。那赵先生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杜氏点点头:“那赵先生很有韬略,你听他的话,应该不会错!”
“娘说的是。”赵匡胤言道,“没有那赵先生,孩儿就不会顺利地走到今天!”
忽地,杜氏流下了两行泪。赵匡胤知道母亲因何落泪:“娘,你想起爹了吗?”
杜氏言道:“如果你爹能看到你登基,他该有多么地高兴啊!”
赵匡胤慌忙道:“娘,如果那个雨夜,孩儿让爹进滁州城,爹也许就不会……”
“胤儿,”杜氏马上抹去了泪水,“那不是你的错!你不必为此事自责!你现在要考虑的就是不能让你登基之事出任何差错!”
“是!”赵匡胤毕恭毕敬地道,“孩儿谨遵娘亲教诲!”
别了杜氏,赵匡胤就回到自己的卧房了。嗬!赵匡义、赵匡美和赵德昭三个人正围着那王氏吵吵嚷嚷呢。王氏今晚喝了几杯酒,小脸红扑扑的,见了赵匡胤进屋,她连忙喊道:“老爷,快来,妾身招架不住了!”
赵匡胤三步并做两步地跨到了王氏的身边,厉声喝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赵匡义答道:“匡美和德昭非要跟大嫂要压岁钱,我不想来,他们就硬把我拽来了!”
“是这样吗?”赵匡胤盯着赵匡义的眼:“八成是你硬把匡美和德昭指使到这儿来了吧?”
赵匡胤显然话中有话。赵匡义赶紧道:“大哥,你可以问问匡美和德昭嘛。”
赵匡胤突地笑道:“好了,匡义,不用问了,我相信你!”又吩咐王氏道:“夫人,快找些银子出来,给他们压岁钱!”
王氏找出一些碎银,先给了德昭几块,又给了匡美几块。当她走到赵匡义的面前时,赵匡义嬉皮笑脸地言道:“大嫂,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好意思从你的手里拿压岁钱?”
赵匡义二十一岁,比他的大嫂王氏大上好几岁。赵匡胤双眼一瞪道:“匡义,你大嫂给你钱,你就拿着,啰嗦什么?”
“是,是!”赵匡义从王氏的手里接过几块碎银,“大嫂给的钱,不拿白不拿!”
赵匡胤抱起赵德昭,在他的额头上亲了一口,然后道:“昭儿,爹累了,想早点休息,你出去跟两个叔叔一块玩吧!”
赵德昭蹦蹦跳跳地跟着赵匡义和赵匡美走了。走到房门口时,赵匡义转身问道:“大哥大嫂,这房门要不要关上?”赵匡胤一瞪赵匡义道:“你说要不要关上?”
“当然要关上!”赵匡义冲着大哥作了个鬼脸,又有意无意地瞟了大嫂一眼,然后慢腾腾地带上门,走了。
王氏忽然道:“对了,老爷,今天是三十晚上,妾身应该去陪娘说说话……”
王氏说着就起身欲走。赵匡胤一把抓住她的胳膊道:“娘已经休息了,你也上床休息吧”!
“吧”字还没有落音呢,她的身体就已经被他紧紧地裹住。也真的是裹住,裹得她都几乎喘不过气来了。她不觉“啊”了一声。
他才不管她“啊”不“啊”呢,一只手依然紧紧地挽着她的腰,另一只手却钻进她的衣内,熟练地抚着她的乳房……
第二天到来了。这是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这一天的天气非常好。太阳都出多高了,赵匡胤依然躺在床上,一只手还有心无心地抚摸着王氏。
王氏小心翼翼地言道:“老爷,你该上朝了。”
赵匡胤道:“不用着急!宫中马上就会来人催我上朝!”
王氏听不明白。自从嫁给他之后,她还从未见过他上朝前会有宫人来催。然而,不一会儿,房门外便响起了杜氏的声音:“胤儿,快起床,来了一位公公,说是皇上有急事召见!”
宫中果然来人催赵匡胤上朝了。只见赵匡胤,“呼”地一声起来:“夫人,快快为我着衣!”
裸着身子的王氏也顾不得寒冷了,急急忙忙地为赵匡胤穿好了衣服。赵匡胤在临走前温柔地亲了亲王氏。
赵匡胤大踏步地迈出了卧房。他不仅走得快,更走得稳重。
恭候在房门外的一个太监急忙向赵匡胤禀告,说是镇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县)来报,辽国和北汉合兵十万大举南侵。赵匡胤双眉一紧道:“这还了得?快快去找范大人和王大人商议对策!”
赵匡胤口中的“范大人”和“王大人”指的是当时的后周朝宰相范质和王溥。那太监忙道:“范大人和王大人已在朝中等候赵大人了!”
“那还等什么?”赵匡胤大手一摆,“上朝!”
赵匡胤就急急地跟着那太监走了。剩着杜氏,倚在门框边,一边看着赵匡胤的背影一边仿佛自言自语地道:“这大年初一,怎么就有战事发生?”
显然,知道赵匡胤要当皇帝了,所以杜氏就对辽与北汉合兵南侵的消息产生了怀疑。然而,当朝宰相范质、王溥二人却对此毫不怀疑。故而,刚一见到赵匡胤的面,范质就紧张兮兮地对赵匡胤道:“军情万分紧急,还望赵大人速拿主张!”
赵匡胤连忙道:“此事还应范大人和王大人共同决定才是!”
王溥赶紧道:“王某与范大人乃一介书生,如何能擅自决定这统兵征战之事?更何况,先帝托付赵大人监国,赵大人可万万不能推卸责任啊!”
赵匡胤朗声言道:“王大人此话从何说起?大敌当前,国家有难,我赵匡胤即使不受先帝重托,也会义不容辞地北上抗敌!”顿了一下,他忽然放低声音道:“只不过……”
赵匡胤欲言又止。范质忙问道:“赵大人莫非有什么顾虑?”
赵匡胤缓缓言道:“敌人来势汹汹,赵某恐没有足够的兵力与之抗衡啊!”
王溥言道:“把京城内外所有的兵马都集合起来,赵大人以为如何?”
赵匡胤对王溥道:“这样一来,京城岂不成了一座空城?”
范质接道:“只要赵大人能够平定北方战事,京城即使没有一兵一卒又有何妨?”
赵匡胤点了点头道:“看来也只有这样了!”王溥跟着问道:“赵大人准备何时出征?”
赵匡胤气宇轩昂地回道:“待军队集合完毕,赵某即刻出征!”
于是,赵匡胤就借用恭帝柴宗训的名义下诏:京城以外百里范围内的所有后周军队速速赶往京城集合。
初一、初二两天,赵匡胤把军队集合完毕。人数还真不少,共有十万之众。赵匡胤信心十足地对范质和王溥言道:“两位大人就等着我赵某凯旋而归吧!”
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