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狄仁杰断案传奇-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派精细之人将此间军情飞报长安,不消半月,一团官军就会开到兰坊。”
  马荣摇头道:“你未请自谏,老爷一定不听。我看还是权且稍候一时,看其演变,再作道理。至于我本人,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殉命疆场,乃我善终,此念至今不渝。”
  乔泰道:“如此,就依贤弟之言便了。我们进屋去吧,适才所言体要再提一字,洪参军与陶甘一个年迈,一个体弱,他们知道也无济于事。”
  马荣点头。二人进值房,狼吞虎咽,饱餐一顿。
  饭毕,陶甘擦擦下巴,说道:“我在衙前当值听差已六年有余,对老爷可谓了解甚深。现在当务之急乃除霸安良,况又非是顺风吹火,马到成功之事,但此时此刻他却舍本逐末,一心想着一件积年旧案和一件也许永远不会发生的谋杀案,真令人费解。洪参军,你一辈子与老爷朝夕相处,对他最是了解,不知你对此有何高见?”
  洪参军左手托了胡须正在喝汤,见问,放下汤碗笑道:“这许多年来,我了解老爷最深的只有一件事,即是。对于他的决断。你休要多言!”
  众人皆笑,起身回到狄公内衙书斋。
  狄公于洪参军帮他更换官服之时说道:“公堂之上一无书差,二无皂役,你等四人权且替他们一替。”
  内衙与公堂之间只隔一块帷帘。狄公将帘子拉开,徐步走进公堂,于高台上公案后坐了,命洪参军与陶甘持立两旁,权当书办,又命马荣与乔泰立于高台前堂下,充作堂役。
  马荣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定,向乔泰瞥了一眼。二人均不明白狄公为何定欲做出一副真正升堂审案的样子来。乔泰看了看空荡荡的大厅,禁不住想起了昔时他看优伶演戏时的情景。
  狄公惊堂木一拍,拖长嗓音喊一声“升堂”,命乔泰将案犯押至堂前。
  乔泰将六,名强人及一名犯妇用一根铁链栓了,带上大堂。
  狄公面色严峻,命陶甘将案犯的名姓、职业等—一录下。
  狄公开言道:“众犯听了,汝等啸聚山林,拦路打劫,意欲谋财害命,犯下死罪。依我大唐条律,应没收汝等家产,将汝等枭首示众三日,以儆效尤。但异民守法向善,乃牧民者之本分。本县念其受害者无一丧命,受伤亦轻,又念汝等实属初犯,且是受人所逼,不得已而为之,故将此案视为特例,以天下心为本。慈悲重于法治,决定将汝等释放。但须依了本县一条:汝等须权当本衙隶役,由方正领班,听差衙前。望汝等好生将功补过,报效国家。到一定时候,本县自当释放汝等。”
  众犯闻言均形容蘧然。
  (蘧:读‘渠’,蘧然:惊喜的样子。)
  方正垂泪道:“老爷网开三面,慈悲为怀,赦了小人等死罪,恩同再造,小人等自是刻骨铭心,作牛作马,报答不尽。本当恭敬不如从命,只因钱牟生性狠毒,最会记恨,对我们决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我们躲过了今日,也逃不过明日,老爷饶了我们,我们也是避坑落井,早晚还是个死!”
  狄公惊堂木一拍,厉声喝道:“抬头看看你们的县令!仔细瞧瞧朝廷赋予本县的这顶乌纱官帽!此时此刻,全国千百朝廷命宫正头戴各式乌纱帽于大小公堂之上,为国执法,为民除奸。这乌纱帽乃国家尧天舜日、百姓安居乐业之本。此为我列祖列宗所循,上顺天理,下合民情。我等炎黄子孙岂能数典忘祖,有违古训!自古日不西出,水无倒流,钱牟可呈凶一时,又岂能霸道一世!他螳臂挡车,必将粉身碎骨!
  “统统立起,解下锁链!”
  狄公这—番开导,鞭辟入里,言简意赅,方正等众人自是沦肌浃髓。又见县令如此信心百倍,早被折服,不能自已。狄公的四名亲随干办听了这隽永之言,自知亦是开示他们。乔、马二人好生羞愧,低头无语。听狄公命给案犯松绑,忙将七人锁链打开。
  (沦肌浃髓:深深地浸入肌肉和骨髓。比喻感受深刻或受影响严重。)
  狄公又对方正等众人说道:“汝等人人含冤负屈,受钱牟之苦非浅,退堂后可将各自冤情报于陶甘和洪参军二人,到时本县欲对诸案—一审理。日下行中急务颇多,汝等须协力同心,助本县一臂之力。你们六人即去兵库,将兵刃成衣擦洗干净,本县的亲随干办乔泰和马荣随之便去教习你们操练。方正之女可去内宅侍候上下,听从管家差遣。
  “退堂!”
  狄公一拍惊堂木,起立离座,走回内衙。
  狄公换了一件便装,顿觉舒服许多。正欲翻阅公文,方正来到,施礼毕,恭敬说道:“启禀老爷,山中尚有三十余众,亦多为钱牟所逼,才弃家落草,现权避于山间帐幕之中。我与他们极是稔熟,除五、六个不会正业者外,其余十多人都是一向奉公守法的良民百姓。我想哪日不妨去山中走一遭,择其优秀来衙中当差,不知老爷尊意如何?”
  狄公喜道:“好主意!此事干净托付你了。你即刻驱马前去,择优选取,命他们于黄昏时分三三两两分别从四大城门混进城内。”
  方正领命,匆匆告辞而去。
  入夜,县衙大院成了兵操的营地。十名行卒头戴漆盔,身穿皮甲,腰系红带,方正正带领他们耍锏使刀;另十名,轻甲银盔,马荣正教他们舞枪弄棒;尚有十名,乔泰则向他们传授格斗剑术。
  衙门紧闭,洪参军和陶甘一左一右严密把守。
  亥牌时分,狄公命一街之众聚于大堂,将命令—一传下。又命众人在原地静候,不得走动,不准喧哗。传令毕,将厅中仅点燃的一支蜡烛吹熄。
  陶甘默默离开大堂,悄然关了大门,手提灯笼,穿过漆黑的走廊,来到大牢,开了牢头手上的铁链,骂道:“邝县令将县行大印交你好生存管,你却不识抬举,玩忽职守,如此酒囊饭袋,留下何用!我们老爷已将你斥革,念你可怜,饶你一条狗命,你自去吧!不日我们老爷就要重新肯录一应书差衙员,到时定将在此作威作福的恶霸钱牟第一个拿到大堂问罪!”
  牢头听了只瞋目而视,未予应答。
  陶甘引他出了牢门,经过黑洞洞的走廊,穿过空荡荡的大院,又走过平素巡兵、衙皂住宿的下房,到处是一片黑暗和沉寂。
  陶甘开了衙门,将牢头推了出去,口中骂道:“快滚!今后休得再来!”
  牢头斜眼瞧了瞧陶甘,冷笑道:“你竖起狗耳听着,你爷不但要来,还要比你想的来得更快!”说完,一溜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街上消失了。
  第五章
  午夜刚过,衙门外忽起喧哗,打破了衙院的沉静,只听得传令声,叫骂声,兵器的撞击声响成一片,一根巨木正在冲撞大门,沉闷的响声回荡在静静的夜空之中。
  任凭衙门外风浪大作,乱成一团,衙院内却无一丝动静。
  大门撞开了,钱牟的二十名爪牙一声吆喝,舞棍挥刀一齐冲进县衙,一高大黑汉手举火把在前引路。
  众泼皮一起涌到前院,高声叫骂:“狗官何在?快滚出来受缚,免你一死!”
  为首的泼皮一脚将进入中院的大门踢开,抽出腰间利剑,站立一旁,命众泼皮进院。众泼皮进得中院,见院中一片漆黑,只得停步,不敢贸然前进。正踌躇间,忽见大厅六扇大门一齐大开,厅内灯烛齐明,照得大院亮如白昼。
  众泼皮的眼睛一下适应不了这突然变化,依稀看见左右均有官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又见台阶下一队衙卒巡兵,也是一个个拔剑在手,杀气腾腾。
  台阶之上威严立着县令狄公,官袍锦带,乌纱皂履,正气凛然,官威炽烈。左有马荣,右有乔泰,均身着巡骑校尉戎服,护心镜、铁披肩光亮闪烁,头盔尖顶上彩缨摇晃不停。二人均弯弓搭箭,箭镞直对院中泼皮。
  狄公大喝一声,响若巨雷:“兰坊正堂县令在此,还不弃戈请降!”
  那为首的泼皮第一个从惊愕中清醒过来,挥剑对众泼皮喝道:“我们中了奸计了,快杀开一条血路……”
  话音未落,乔泰一箭早射穿了他的咽喉。
  众泼皮正不知所措,厅后忽传出一声号令,声如洪钟:“众军佐,时候已到,随本旅帅出巡!”号令过后,只听厅后刀枪铿锵,靴声跫然。
  (跫:读‘琼’,脚踏地的声音。)
  众泼皮见状,一个个面面相觑。就在此时,其中一人跨前一步,转身对众人道:“众弟兄听我一言,原来是官军到此,我们切不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遂弃枪于地,摇头叹道:“想我戎马六载才熬了个队正的出身,这一来,又前功尽弃了!”
  马荣闻言,忙问:“阶下自称队正之人姓甚名谁?原在何人帐前听令?”
  说话之人两手抱拳,施一戎礼答道:“校尉听禀,卑职姓凌名刚,左武卫大将军麾下三十三府步兵一团二旅六队的队正。校后有何差遣,卑职领命!”
  马荣高声命道:“官军逃卒统统出队!”
  泼皮中五人应声走出,在凌刚后面呈一字站立。
  马荣道:“你等须送交军法司处置,不得抗命!”
  另十几名泼皮见大势已去,只得束手就擒。
  狄公道:“校尉,城中计有多少名背军逃卒,你领问个明白。”
  马荣向凌刚喝道:“老爷问话,从实禀来!”
  “老爷容禀,大约四十。”
  狄公捋了捋长长的美髯,对马荣说道。“校尉,你们去别地巡边之时,我欲留下士卒若干在此值番守城。你去禀明都尉,将逃卒重新征招入伍。”
  马荣高声道:“凌队正及众军卒听令,县令大人开恩,有心成全你等,明日午时三刻,你六人好生披挂整齐,到此候命,不得有误!”
  六人齐齐发一声喊:“得令!”转身成一队去了。
  狄公一个示意,众衙卒上前将降犯押往大牢钉镣收监。
  陶甘已在牢门口等候多时,见众案犯押到,逐一登录了名姓,那最后一名非是别人,正是不久前刚遣释的那个牢头。陶甘挖苦道:“你还真是说到做到,确实比我料想的回来得更早,不过,你既再来,就休想再回去了。”说完,一脚将他踢进他原来坐的牢房。
  中院里,由方正招募来的衙卒、兵了列为一队,向巡兵下房走去。狄公见其步伐不乱,队形齐整,向马荣微笑道:“一个晚上的操练,能有此长进,实出我意料之外。”
  狄公走下台阶,二衙卒将大堂大门重新关上。这时洪参军身背铁锅,铜壶,铁链从厅后走了过来,狄公见了,赞道:“洪参军,你名唤洪亮,可真名副其实,听你发号施令,那洪亮嗓音,好生威严!”
  翌日,日出旸谷之时,三骑离开了县衙。狄公身穿猎装,行在中间,乔泰、马荣身着巡骑校尉甲胄,于左右护定。
  (旸:读‘阳’,旸谷:古称日出之处。释)
  一面巨幅黄纛在衙院上空迎风招展,上绣“兰坊军寨大营”六个大红字,老远就能看见。狄公于鞍痤上扭头向杏黄军旗看了一眼,微微一笑道:“我的夫人们为绣此旗一直忙到深夜。”
  三骑向西,径奔钱宅。到得门首,马荣将马勒定,以鞭指门,命门丁道:“开门!”
  前一夜遣回钱宅的逃卒无疑已将官军进驻兰坊的消息传了出去,门丁迟疑一阵,终将大门打开,让三骑进内。
  前院聚了几十名家丁,正三五一群纷纷议论,见三骑走来,并不敢妄动,反将刀剑藏于衣袍褶缝之中。
  三人对他们不予理会,径直向前走去。进得中院,见凌刚领了三十余人正在磨枪擦剑,油润皮甲,马荣命道:“凌队正,你带十名士卒随我而来!”
  后院中只有几名家奴,见三骑过来,早闪身躲过一边。
  马荣策马向院后大厅走去,迎面两扇红漆大门,门上雕龙刻凤,一见便知是钱宅主厅无疑。
  三人甩蹬下马。马荣提起铁靴,一脚将大门踢开。厅内亦有三人,看情形正在密商要事。居中虎皮太师椅上坐了一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肩宽二尺,腰大十围。头戴一顶小黑弁帽,身披一件紫色锦缎便袍。见他这副样子,便知是刚刚起床,尚未来得及洗漱更衣。此人正是钱牟。另二人为钱牟的策土,都有了几岁年纪,坐在对面的雕花乌木凳上。从外表看,他们也分明是急急穿上衣袍刚到不久。
  厅内兽皮铺地,各式兵刃靠墙排列齐整,乍一看倒更象一间军械库。
  三人抬头猛见不速之客从天而降,均大惊失色,一时竟说不出一句话来。狄公也是一语不发,见旁边有张空椅,便走过去坐了下来。乔泰与马荣则在钱牟面前站定,怒目而视。钱牟的两名策士见状,忙站起退到主人后边。
  狄公对马荣道:“校尉,官军既巡边到此,如何处置这几个恶贼,本县就托付于你了:”
  钱牟渐渐镇定下来,见面前的军官虎步熊躯,面如满月。钢须阔口,剑眉朗目,威风凛凛,“满脸杀气,自思来者不善,心中不免犯怵。又一转念,他有家丁一百之众,如今官府三人竟来虎口拔牙,岂不自投罗网?想到此,也就有恃无恐了。
  马荣转身叫道:“凌队正!”
  凌刚闻唤,忙引四军卒讲了大厅。马荣问:“谁是贼首钱牟?”
  凌则指了指太师椅上之人。
  马荣喝道:“恶贼钱牟听了,你犯了谋反大逆之罪,本职奉命前来拿你归案!”
  钱牟跳将起来,咆哮道:“你狗胆包天,竟敢到太岁头上动上!来人,给我将这几条野狗砍了!”
  话音刚落,马荣早一拳飞出,正着面门。钱牟冷不防吃了这千斤一拳,站立不住,应声倒地,将一精致茶几连同一套贵重细瓷茶具统统砸得粉碎。
  厅后帷帘处冲出六名家丁,各执利器在手,就欲上前厮杀,但见马荣与乔泰全身披挂,主人亦已倒地,不由向后退了两步。马荣喝道:“官军到此,还不弃戈早降!自古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们有罪无罪,罪轻罪重,我们都尉自有区处。”
  钱牟鼻梁骨已经破碎,鼻孔血流如注,仍挣扎着抬起头来,叫道:“左右,休要听他一派胡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日主人有难,你等须奋勇当先,先给我将椅子上那狗官宰了!”
  为首的一名家丁闻言,举起手中大斧就向狄公扑去。狄公安然稳坐,慢捋长须,对来人不屑一顾。凌刚却一旁着了慌,大叫道:“王大哥且慢,小弟已对你说过,如今满城都是官军,我们不可不自量力,造次行事。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你须三思而行!”
  王头目听罢,自思凌刚之言不无道理,举起的大斧又放了下来。
  乔泰装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跺足叫道:“快将这几个贼人捆了,都尉还等我们军寨议事呢。”
  马荣一拳本来就重,又兼钱牟一向颐指气使,不可一世,如今受人凌辱,手下又众叛亲离,不听使唤,连伤带气,此时早已昏晕过去。马荣蹲下身去,毫不费力就将钱牟捆了个严实。
  狄公站起,对王头目冷冷道:“你若再执迷不悟,定不轻饶!”
  两名策士一直默默立于原地未动,所以没有离去,分明是在看风。狄公转向他们,问道:“汝等都系何人?”
  年长的策士一揖到地,口道:“老爷听禀,小人等实属出于无奈,才在钱牟手下听差侍候,人称小人等为策士,其实是俯仰由人的摆设。小人可以起誓……”
  狄公打断了他:“你到县行大堂之上再从实招供!”又对马荣道:“校尉,我们速回县衙,免得都尉久候,只将钱牟和此二策士押走,其余众人日后再作计较。”马荣应了声“是”,命凌刚亦将二策士绑了。乔泰从腰间解下一根细链,一头做了一个活圈套,往二策士颈上套了,牵了就往厅外走。到得院中,乔泰将链子拴于马鞍之上,说道:“你二人若是不想被勒死,就老老实实跟在马后快跑!”
  乔泰与狄公先后腾身上马,马荣将钱牟托起,放到鞍座之上,又对凌刚命道:“凌队正听令,将你手下士卒分为四伙,每伙拿下十名钱牟的人,分别锁于四大城门箭楼之内,好生看管。你与五军卒无须再去县衙候命,午牌时分,都尉欲遣人巡查城门。”
  凌刚高声应道:“得令!”
  三骑穿院而去,二策士在乔泰马后疾步如飞。
  一名老翁正在中院恭候狄公三人。老翁年近古稀,白发苍髯,见三骑穿院前来,忙双膝跪地,叩头不迭。
  狄公勒马,厉声道:“马下何人?快站起通报名姓!”
  老翁战战兢兢立起,躬身答道:“老朽姓钟名厚,钱宅管家便是小人,老爷有何差遣,小人自当效命。”
  狄公命道:“既如此,差你好生看管此宅,一切家产均一须妥善保护,不得有失,宅中女眷奴婢一应人等亦由你照看,单等衙中遣员前来收管。”
  狄公吩咐毕,自策马而去。马荣在鞍座上欠身问管家道:“官军处治罪犯有时用细藤条慢慢抽打,通常要三个时辰方抽得案犯断气,此种刑罚不知你见过也无?”
  老管家一时不解此话真意,只恭敬答道:“老朽生性愚昧,又一向居住在这弹丸鄙土,不见世面,虽痴长六十八岁,实不曾开过此眼界。”
  马荣肃容道:“老爷的差遣,你都听清了,若于施行中有毫厘差池,定叫你尝尝这笞刑的滋味!”说完驱马自去,只落得老管家吓得面色如纸,站在原地筛糠,移步不得。
  狄公等三骑出得钱宅大门,四门丁忙不迭向他们举枪致敬。
  第六章
  三骑回到县衙。钱牟仍昏迷不醒,两策士则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乔泰和马荣将三犯一齐交方缉捕收管。方缉捕就是方正。县衙缉捕之职属外勤,只因其时衙员隶役人数不足,故狄公命方正兼了内外勤二职,统领皂、壮、快三班。
  洪参军于内衙书斋正替狄公更衣,乔、马二人走了进来。马荣将铁盔向脑后一推,擦去额上汗珠,对狄公赞道:“老爷大智大勇,一出空城计就将他们吓得晕头转向!”
  狄公淡淡一笑道:“自古兵不厌诈,欲擒钱牟,只宜智取,不可强攻。即便我们有精兵二百,亦非血战一场不能取胜。须知,钱牟并非胆小如鼠之辈,他豢养的那帮打手亦多亡命之徒,必会与我决一死战。我自知做强我弱,故从一开始便琢磨如何用假象威吓钱牟一伙,使其产生大局已定,我们必胜的错觉。始时我打算装扮成一名巡边的黜陟大使或观风俗使或钦差大臣,听了陶甘的回禀,知钱牟手下有不少官军逃卒,便更改了原来的计划。”
  乔泰问:“我们智擒钱牟偷袭县衙之众后,老爷仍将凌刚及五名军卒放回钱宅,此举岂不是养虎遗患?若钱牟得报后遣人打听虚实,探出城中并无官军屯驻,我们的空城计不一就唱不下去么!”
  “当年诸葛亮若不是大开城门,羽扇纶巾,抚琴城楼,司马懿又焉能退兵?今日之事,道理亦然。我之成功,”实在此欲擒故纵一举。在他们看来,将已拿获的六名军卒遣回钱宅,可谓放虎归山,纵龙入海。一个常人,若无投鞭断流之师做其后盾,是断不敢如此行事的。凌刚一介武夫,绝不会想到其中有诈,钱牟倒是个精细之人,但就是他也不得不为此举所惑,竞信了官军已达兰坊的假信。他倒是横下一条心,欲与我们背城借一,然他的帮凶则早已军心大乱,再衰三竭,尤在我们暗示他们只惩首恶,不问胁从之时,便更不肯为钱牟卖命了。“
  洪参军问:“官军进驻兰坊的假信只能瞒人一时,终非长久之计,不知此事如何收场?”
  “依我观之,假信一经传出,一县之众必先一传十,十传百,街谈巷议,众说纷纭,进而加油添醋,以讹传讹,越说越玄,直说到这支官军乃天兵天将下凡,云里来,雾里去方休,故我们无须对假造官军一事操心。现在我们的燃眉之急,首先应是将三班六房一应衙员配备整齐,然后审理钱牟一案。陶甘可即去知照本城四坊坊正速来见我,并将城中五行八作的行头会董于午牌时分邀至行中,我欲与之叙话。洪参军与方缉捕可率行卒十名径去钱宅,与管家钟厚将宅中细软钱帛清点造册,封入密室之中。宅中女眷并家奴侍婢仍禁于原处,等候发落。到了钱宅,方缉捕可好生寻查儿女下落。乔泰与马荣即去四大城门巡视,查看凌刚有无遣兵丁值戍守备,并将非他管束的家丁分别锁于四城门箭楼之中。若是万事皆妥,你二人即可知照凌刚,他已正式官复原职。你二人务将那近五十名军卒的履历细细查实,但凡无临阵脱逃或因大故逃跑劣迹者均可重新招募入伍。今日下午我要备文将此上呈长安兵部,并请火速遣二百官军来兰坊职司城守。”
  洪参军捧来一大壶热茶放于狄公书案之上。
  不多时,陶甘便将四坊坊正唤到。四人进得内衙书斋,见了狄公,无不芒刺在背,如坐针毡。
  坊正均由县衙从当地人中选聘,为官府与百姓之纽带,掌管坊门管钥,按比户口,督察奸非,催驱赋役,食朝廷俸禄,听县行差遣。然这些年钱牟在此弄权,这些份内之事坊正们却都荒废了。再者,坊正大小也是县衙一名吏目,新县令走马上任,他们应出城三里恭迎,但直到陶甘前去传唤,他们谁也没向衙门迈进一步,一是玩忽职守,二是怠慢上台,有此两条,他们怎能不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果然不出所料,他们被狄公骂了个狗血喷头。待出得内衙,一个个均丧魂落魄,抱头鼠窜而去。
  狄公骂走了众坊正后,步入花厅,与金市、米行、木作、丝绸庄等诸行董见面。施礼寒暄毕,分宾主坐定。狄公一一问了宾客名姓,管家献茶,又捧上时鲜珍果。
  诸行董为如此神速拿下钱牟向狄公道喜,又为从此兰坊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而喜形于色,但欣喜之余,却对城中屯下重兵略显不安。
  狄公浓眉紧蹙,说道:“本县只将几十名逃卒重新征招入伍,命其于四大城门值番守戍,除此之外,城中再无一兵一卒。”
  金市行董向同行扫视一眼,笑道:“老爷乃朝廷命官,对军机大事守口如瓶,理所当然。不过,我听北城门门兵说。老爷进城之时,他们险险乎被一队巡骑踩如泥浆。昨日夜间,一名金匠又亲见约二百官军在街上列队行进,靴子底下都缠了稻草,以防发出响声。”
  丝绸庄行头接着说道:“我的表见也见十乘马车穿城而过,上面装的尽是兵戎辎重。不过,我们都是守法良民,老爷可完全相信我们。我们明白,官军出巡边县乃军机大事,绝不能走漏丝毫风声,让界河彼岸胡戎偷听了去。依我愚见,若是都尉将军寨大旗从县衙移去,岂不更好?倘若胡兵的细作看到此旗,立即就会明白城中已有官军屯驻。”
  狄公答道:“此黄纛乃本县自己悬挂,只标明兰坊已置于兵管之下。按唐律,一名县令于应急之时有权如此行事。”
  众行董点头微笑,其中一名长者认真道:“老爷严守军机,慎之又慎,此乃为官之本,况身处边塞之遥,面对异族,这谨慎二字也就尤显重要。我等虽同守一隅,孤陋寡闻,这个童臾皆知的简单道理也还是明白的。此话先搁过一边。今日老爷唤我等前来,想必有见委之处,若如此,我等贡献涓埃之力乃义不容辞之事。”
  狄公喜道:“正是欲借重诸位。”话题一转,讲起衙员补缺的事来。他请众行董于当日下午先选送三名饱学之士来街中担当吏、户、礼、兵、刑、工六房首席书办,档房馆吏及大牢牢头,一要称职,二要自愿;再选送二十名可靠的弱冠后生来县衙充任三班隶役,协助方正执行牢狱、值堂、行刑、侦缉、捕盗等内外勤务。狄公又请诸行董暂赊县衙纹银二千两,借以修葺县衙大堂,支付衙员薪饷,一旦钱牟之案具结,此笔贷银即可悉数奉还。
  诸行董欣然应允。
  最后狄公知照他们,次日早堂他要鞫审钱牟,请他们协助将此信息晓谕全城父老百姓。
  众行董告辞离去后,狄公复回内衙,却见方正与一后生在那里候他。
  二人见了狄公,纳头便拜,狄公忙将他二人扶起。
  方正道:“多谢老爷救命之恩,这便是犬子方虎,他被钱牟家丁掳去后,被迫在钱宅挑水劈柴至今。”
  狄公道:“如此甚好,就留他在你手下权当一名街卒吧。但不知你可曾寻得长女?”
  方正叹道:“小儿称他在钱宅从未见过大姐,今日我将钱宅到处搜了一道,只不见她的踪影。我将管家又细细盘问了半日,他记起钱牟一度曾说过欲纳白兰做小之话,但又一口咬定,当我执意不肯时,钱牟却又打消了此念。此事着实令人费解。”
  狄公安慰道:“你道线牟掳去了你的女儿,只是你的猜想,对与不对尚待证实。象钱牟这类恶霸,在自家宅邸之外另设情爱安乐之窝,密藏娇媛美妾,并不足怪。但另一方面,钱牟或许与白兰失踪一事毫无干系,我们亦须想到这一层。明日早堂,我要就此事好生审问钱牟,继之遣人专查细访。你休要灰心丧气,此事一定能查个水落石出!”
  乔泰与马荣进了内衙,禀说凌刚执行命令不折不扣,目下四大城门均有门兵把守,每座箭楼内均锁了钱牟爪牙十二人。另查出五名逃率确系违律枉法,畏罪潜逃,投在钱牟门下,甘当鹰犬。此五人亦已被拿下,等候发落。凌刚还将前守城门兵贬为水夫。
  马荣又称凌刚为人正直,武艺超群,只因与一奸诈校尉发生口角,一气之下才弃营出走,今日重返官军,自是喜出望外。
  狄分点头,说道:“凌刚确系可用之人,我要向上台保举于他。目下,我们暂将那四十名军卒屯于四大城门,若是他们风纪良好,行为端正,我就让他们一同屯驻钱宅,再过些时日,就将钱宅定为镇军军寨大营。在官军到达之前,这四十名军卒及街中的二十名巡兵仍归乔泰统领。”
  吩咐停当,狄公遣走亲随干办,手提短颖羊毫,走笔疾书,草拟紧急呈文,将他到任后两日内在兰坊遇到的事情及处置情况—一呈报上台。只见他文不加点,一气呵成,于中自有等因奉此,起承转合贯穿全文。文后附了他欲重新招募入伍的士卒名单,并提议将凌刚晋为旅帅,最后请求派官军二百镇守兰坊。
  狄公于呈文上用了紫花大印,装人封套,正欲封口,方缉捕走进内行,报禀一自称倪夫人的少妇求见,此时正在衙门外等候。
  狄公闻报大喜,忙命:“快引她进来!”
  方正引少妇进得内衙书斋,狄公将来客上下打量一番。但见她约摸三十左右光景,幽娴贞静,虽荆钗布裙,粉黛不施,仍不失窈窕姿色。
  女子道了万福,双膝跪下,赧颜轻声道:“老爷在上,倪寿乾遗孀梅氏向大老爷请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