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年风云-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殿尚书张春厚,怕他的主子无法下台,接茬说道:“众位大人,听清了吧?六千岁说了,这是天父的圣旨,无法改变。就请列位签署名字吧,好请六千岁早定大位。哪位先签,嗯?”这时,早有人准备下了文房四宝。并且,还把一幅黄绫子,铺到另外一张桌案上。
  大殿里仍然是一片寂静。韦昌辉的脸色由白变青,由青变紫,额角上的青筋越鼓越高。二眸子中闪着恶光,扫射着每一张面孔。突然,他停在陈承镕脸上,皮笑肉不笑地说:“陈大人,您先领个头吧!”张春厚见了,忙把毛笔递去。陈承镕站到人群中间,双手交叉在胸前,冷冷地说道:“我不签!”“啪!”韦昌辉把桌子一拍:“你敢违抗天父的圣旨?”“天父的话我没听见。我只听到了狂人的呓语。”“你说谁是狂人?”“你!就是你韦昌辉!”陈承镕突然提高嗓音,手指韦昌辉,说道,“国家将兴,必出良将;国家将亡,必出妖孽。我们好端端的太平天国,坏就坏到你们手中。你出身书办,欺压乡里,早就有罪于民。我天王体天父好生之德,不咎既往,将你收下。论战功,你比不上东、西、南、翼四王;论品德,你比不了满营众将。然而,在天王的重用下,你才登上北王六千岁的显位,凡有一点儿血肉的人,能不铭刻肺腑以报恩德乎?偏偏遇上了你这个人中的败类。你乘人之危,兴风作浪,假传圣旨,残害无辜,干下了数不清的坏事。今日,又明目张胆谋位篡权,还妄想把我们拖进火坑。哼,用心何其毒也!你记住,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你之所为,定会留下骂名千载,遗臭万年!”“放肆!”韦昌辉气得面色铁青,咬牙切齿地说道:“我先要你的命!看咱俩谁死无葬身之地!”陈承镕说:“大丈夫生而何欢,死又何惧。只要死得清白,我就会含笑九泉!”“杀了他!”韦昌辉吼叫道:“开膛破腹,挖了他的心!”牌刀手往上一闯,就要动手,陈承镕喝道:“我自己会走!”说罢,冲着百官一抱拳:“各位,我先行一步了!”然后一甩袖子,大踏步朝殿外走去。
  大殿里又寂静了,静得叫人可怕。时间不长,牌刀手进来禀报,已将陈承镕开膛摘心。韦昌辉不放心,叫心腹谋上刘乃新去验看,并命人将陈的尸体喂狗。
  一场惨杀过去之后,韦昌辉好像得到了一点安慰。他面向胡以晃问道:“殿下,请你带头签署个名字吧!”胡以晃十分从容地说:“请问六千岁,签字何用?”韦昌辉见胡以晃态度平和,心里闪出一线希望,说道:“这有三重意义。一是向天父表示忠心,二是让臣民一体皆知,三是表明百官意见一致,让洪秀全赶快退位。”“我看归根结底,只有一点,那就是一致拥护你登上金龙宝殿!”“对,对,也可以这样解释。”韦昌辉尴尬地点了点头。突然,胡以晃纵声大笑,越笑越响,越笑越狂。韦昌辉忙问道:“你,你这是什么意思?”胡以晃一字一板地说道:“我笑你天真、愚昧、无知!”“你——”不等韦昌辉说话,胡以晃抢着说:“可叹你读书多年,却不知礼义,不晓好歹,不通人情,不懂香臭。就知道争权夺势,贪得无厌,尔之所做所为,可称得起空前绝后!难为你想得这样巧妙,让我们陪着你一同造反。哼,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你没想一想,我胡以晃能顺从你吗?你可以杀人,可以开膛摘心,可你却无法让我屈服。”韦昌辉听罢,迈步来到胡以晃面前,冷笑道:“这么说,你也活腻味了?”胡以晃道:“请便!”“你到底署不署名?”“方才说了,何必再问!”“我再给你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是对我的最大耻辱。”韦昌辉道:“你真不识抬举!”“受你的抬举,我家祖宗三代都感到脸上无光!”“放肆!”韦昌辉一伸手,拽出宝剑:“你真不怕死吗?”胡以晃把衣服扯开:“怕死不是好汉!”“呀!”韦昌辉吼叫一声,宝剑刺穿了胡以晃的胸膛。胡以晃的身躯猛烈地摇晃了一下,二目圆翻,须眉皆奓,一口鲜血喷到韦昌辉脸上。尔后,壮烈死去。韦昌辉忙将血迹揩净,命人把尸体抬走。
  通过这两次的尝试,韦昌辉也气馁了。他命人把百官囚禁在北府花厅里,一个也没有放掉。接着,高声喊叫道:“拿酒来!”一名参护端来一壶“金陵大曲”,四碟小菜。韦昌辉“咕嘟咕嘟”把酒喝干,又大吼道:“传我的诫谕,全体军兵集合,随我攻打天王府!”大将张同海问道:“准备多少人马?”韦昌辉焦急地说道:“我不是说了吗?全部,全部。”“是!”张同海仗着胆子,又说:“殿下容禀!我们手中,现有军兵九千三百多人。防御外围占去了四千人,守把城门占去了四千人。可以调动的军兵,只有一千多人。如何调动?请六千岁定夺。”
  韦昌辉一听,心里凉了半截。现在他才感到人少力单,实力空虚。心里说:一千多人能拿下天王府吗?而且,这是关键性的一次战斗。只准胜,不准败,必须把天王府拿下来。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急得他满头大汗,不住地摇头叹息。可是,不采取这次行动行吗?也不行,形势不等人哪!石达开随时都可能杀回来,没有兵防御那还了得?守把城门的任务更是至关重要,万万不能削减兵员。这样算来,只好指望这一千人马了。韦昌辉又分析了一下:守把天王府的卫队,基本上都是女子,还有一部分童子军。所以,战斗力并不强。据掌握的情况看,没有重武器,只要指挥得当,这场战斗不难取胜。因此,他向张同海命令道:“集合手中现有的人马,配备弓弩火炮,晚饭后攻打天王府。”“遵命!”张同海转身准备去了。
  韦昌辉稍微休息了一会儿,晚饭后便披挂整齐,全副戎装,在北府外提刀上马。张同海早已准备就绪,一千人马整装待发,韦昌辉把大刀一摆,奔天王府杀去。
  这晚,天色特别黑暗。星月无光,伸手难见五指。不过,韦昌辉轻车熟路,时间不长,便来到天王府的正门,韦昌辉勒住战马,冶头观看:但见高大的城墙上,一片漆黑,声息皆无。他心中暗喜道:真乃天助我也!于是,马上传下将令,命张同海率部进攻。刹那间,灯球火把,照如白昼。军校建起了五座浮桥,北府军队迅速地通过三道御沟,直逼太阳城下。接着,竖云梯,架火炮,就要攻城。
  突然,天王府里放了三声信炮,城头上举起了火把。几百名女兵,各执弓弩和长矛、大刀,密布在高墙之上。箭如雨发,奔北军猛射。与此同时,就见城门大开,几百名女兵和童子军,势如猛虎,杀出城来。为首之人,正是西王妃洪宣娇和国舅赖汉英。负责守城的,乃是国宗洪仁发和洪仁达。
  北军没有防备会有这么一招。他们措手不及,乱了阵脚。霎时,着枪。中箭的很多,大将张同海也死在乱箭之下。
  韦昌辉一看,知道洪秀全已做了充分准备。因此,急忙调转马头,越过御沟,夺路而走。可他万没料到,迎面一声炮响,伏兵四起,火光触天。一员小将拦住去路,大声喝斥道:“乱臣贼子,你跑不了啦!”韦昌辉定睛观看,对面小将正是春官副丞相陈玉成。暗中惊叫道:“我命休矣!”
  第六十一回 石达开回京辅政 曾国藩密谋诱降
  出生入死走天涯,
  高风亮节令人夸。
  一心只为打天下,
  不爱名利爱国家。
  韦昌辉夜攻天王府,刚被娘子军杀败,又被春官副丞相陈玉成截住。于是,身陷于绝地。
  原来,陈玉成奉石达开之命与韦俊、罗大纲等将守把武昌。后来,又奉东王之命驰援镇江,一直在苏州、杭州外围,与清军鏖战。天京发生的事情,他早有耳闻。只因没有接到诏命,不敢擅离职守。最近,战斗停止了。陈玉成通过北府的军帅李志忠,化装潜回天京,连夜受到洪秀全的诏见。陈玉成了解到天京事变的详情,又分析了韦昌辉目前的处境,估计他要孤注一掷,做困兽之斗。因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自告奋勇,带着二百军兵,埋伏在天王府对面的里弄中。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这天晚上,韦昌辉果然杀来,中了陈玉成的计策。
  闲言少叙。陈玉成纵马抡刀,把韦昌辉挡住。韦昌辉露出一副丑态,苦笑道:“原来是玉成兄弟。如能助小兄一臂之力,将来我与你平分江山。”“呸”陈玉成高声喝斥道:“乱臣贼子,死到眼前,还敢胡言。着刀!”说罢,二马盘旋,战在一处。韦昌辉哪是陈玉成的对手?五六个回合,便累得吁吁直喘。他不敢恋战,打算乘机逃走。可是,刚调转马头,就被陈玉成把他的战带抓住。一队童子军扑了过去,把韦昌辉生擒活拿。
  俗语说:“树倒猢狲散。”平时,韦昌辉残暴寡恩,早已引起公愤。在这关键时刻,无人替他卖命。所以,北府军兵一哄而散。
  接着,陈玉成与洪宣娇、赖汉英兵合一处。陈玉成说:“韦逆虽然被拿,但余孽尚存。应乘势捣毁匪巢,永绝后患。”洪宣娇道:“天王有旨,唯北逆一人问罪,余者不究。”陈玉成问:“旨在何处?”赖汉英说:“在我这里。”说罢,从怀中取出天王的诏旨。陈玉成大喜,让洪宣娇留下,守卫天王府,他和赖汉英率女兵和童子军五百人,直驱北王府。
  韦昌辉被拿的消息传到北府,好像敲响了丧钟,一片混乱。正在这时,陈玉成领兵而至,没费吹灰之力,便破门而入。赖汉英面对众人,宣读了天王的诏旨。当读到“除北孽一人问罪,余者不究”这几句话时,北府众人一齐跪倒,山呼万岁。
  陈玉成率兵抄了北府,把几个主要人物软禁起来。然后,飞马赶奔各个城门,向北府军兵招安。日出卯时,陈玉成接管了各门的大权,立即出榜安民。
  这是个极不寻常的变化。一夜之间,扳倒了压在天京头上的大山,活捉了吃人不吐骨头的大刽子手。天京臣民,无不欢欣鼓舞。天亮以后,天京的居民就拥上街头,围观安民告示。还有些胆大的,来到北府门外观看究竟,老人们议论着,妇女们说笑着,孩子们嬉闹追逐着,天京又呈现出一派生机。
  洪秀全的五官舒展了,露出了笑容。早膳后,他高高兴兴换上龙袍,升坐金龙宝殿,文武朝贺已毕,分立两厢。洪秀全左右环视,心潮起伏,眼里淌出了热泪。
  春官副丞相陈玉成,向他禀奏了活捉韦昌辉。查抄北府、接管各门的详细情况。天王大喜,加封陈玉成为春官正丞相兼九门御林侍卫之职。又传下两道诏旨:一,由蒙德恩、赖汉英为正、副史,将韦昌辉明正典刑,碎尸万段;二,命陈玉成为特使,将秦日纲捉拿归案。为稳妥起见,洪秀全又写了一封向秦日纲假招安的诏旨。并授权陈玉成,将他处决。众人领命,分头而去。
  一八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韦昌辉被绑赴法场,枭下人头。并且,用盐水浸过,挑到竹竿上,游街示众。官民人等,无不拍手称快。
  再说春官正丞相、九门御林侍卫陈玉成。他率领亲兵十名,在常熟外围找到了秦日纲。
  这些天来,秦日纲拉着他的队伍,与清军打了几仗,互有胜负。他每天都愁眉苦脸,注视着天京的一切。韦昌辉被处决的消息,他很快就知道了。为此,更增加了他的恐惧和不安。有人劝他归降清军,他认为不妥;有人劝他独立,他又没那个胆量;也有人劝他回京请罪,他又怕洪秀全不能宽恕。左思右想,苦无良策。陈玉成突然来到,对他的震动很大。他怀着极度不安的心情,把特使接进大帐。陈玉成说道:“燕王接旨。”秦日纲慌忙趴伏在地。陈玉成把诏旨展开,高声读道:
  天国不幸,妖孽横行,杨逆篡试行于前,韦孽谋叛跟于后。幸赖天父、天兄庇佑,文武将士用命,杨、韦二逆已遭天报。秦日纲追随韦逆,助纣为虐,其罪大矣,本应严惩。
  姑念尔素日有功于天国,又受韦逆裹胁,故免除惩罚,以观后效,着立即回京,另有委用。
  钦此
  秦日纲听罢,深受感动,不住地叩头高呼:“谢主龙恩,万岁!万岁!万万岁!”秦日纲双手接过诏旨,供在特备的桌案以上。然后,备下酒宴,款待陈玉成。玉成又假意代大王安慰了他一番,于是,秦日纲带兵回了天京。
  陈玉成下令,叫他的军队屯驻在城外。接着,自己领秦日纲赶奔天王府。当秦日纲走进太阳城时,突然伏兵四起,将他拿获。秦日纲高喊:“别误会,别误会,我是奉旨来认罪的。”“晚了!”陈玉成大吼一声,“天王有旨,将反骨妖人秦日纲就地正法!”到了现在,秦日纲才知道上了当。就在这一瞬间,刽子手大刀一闪,已把他的人头砍下。尔后,挑在竹竿上,游街示众。
  韦、秦被诛,陈玉成立下了大功,又被晋升为豫天侯之职,暂时管理朝政。虽然一场大动乱平息了,可是它遗留的创伤却极难愈合。人心涣散,粮米奇缺,这是最突出的两大困难。太平军中,不断有人开小差。天京军民,怨声载道,几乎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为此,洪秀全坐卧不安,满朝文武也一筹莫展。人们都急切地盼望着翼王石达开,能早日还京,力挽狂澜。
  一八五六年十一月末,石达开率领十万大军,从芜湖回到下关。消息传来,天国震动。洪秀全愁云顿消,马上传旨,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翼王进城。
  十二月一日,碧空万里。消沉了两个多月的天京,一下又沸腾起来了。大街小巷,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十三个高大的城楼,淹没在旗海花山之中,寅时刚过,男女老少就拥上街头。从仪凤门到天王府的大街两旁,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变成了五颜六色的海洋。下关码头,更是花团锦簇。奉天王诏旨,亲自赶来迎接翼王的专使洪仁发、洪仁达、洪宣娇、赖汉英、蒙德恩,从昨天晚上就来到下关,紧张地忙碌着。中午九时,翼王的坐船靠岸。当石达开出现在跳板上时,欢声雷动,鞭炮齐呜,人们拼命地狂呼、喊叫,石达开激动得热泪盈眶。跟在翼王左右的军兵,也无不落泪。
  蒙德恩等五人,代天王向石达开致了迎接词。然后,一同上马进城。石达开徒步从人群中通过,刚走到小十字街,突然被一百多位老人拦住了去路。他们跪在翼王脚前,高呼道:“我们代表京城的父老,在此迎接五千岁。”石达开激动地说:“达开乃一介武夫,德浅才薄,愧对父老和各位兄弟姊妹,”一个老者拉着石达开的手,说道:“谁不知您翼王是太平天国的擎天柱哇!俺们把希望托付给您了,愿五千岁替百姓做主。”另一位老人说道:“日思夜念,两眼望穿,可把您盼回来了。翼王,愿老天保佑您,健康长寿!”
  这时,又挤过一群年轻人来,热情地高呼道:“你不是翼王,是忠义的义王。今后,就给我们当家做主吧!”还有人仗着胆子说:“现在缺吃少烧,困苦极了,就盼望您回来解救我们呢!”石达开当众说道:“请大家放心。石某一定竭尽全力,让诸位吃饱过好,绝不食言!”不知是谁,带头喊道:“翼王万岁!”接着,人们都一齐狂呼道:“翼王万岁!万万岁!”
  站在石达开身后的洪仁发和洪仁达,看到这种场面,心里不是滋味。他们交换了一下眼神,挤到人群前边说道:“诸位,翼王累了,没时间多谈,请大家让开路吧!”蒙德恩也说:“是啊!天王还等着五千岁哪,请诸位体谅。”说罢,簇拥着石达开,继续前进。
  直到日色偏西,翼王才来到天王府正门。一直在这里等候的洪秀全,早已急不可待。石达开紧走几步,跪在天王面前:“二哥,小弟来晚了,请哥哥恕罪。”洪秀全抱住石达开,哽咽道:“我的好兄弟,你受苦了,朕就盼着你回来呢!”说着,潜然泪下。
  当晚,洪秀全为石达开设摆了盛大的晚宴。在京文武,奉旨作陪,洪秀全擎杯在手,满面春风地说道:“幸赖天父、天兄的庇佑,妖孽得除,我天国转危为安。今后天国重任,落在了翼王身上。俗话说,‘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在这次大动乱中,是妖是鬼,是忠是奸,朕和诸位看得清清楚楚。翼王忠心耿耿,是朕最贴心的好兄弟,也是我天国最大的忠臣。为表彰他的功绩,请满饮此杯。”众人站起来,一饮而尽。翼王擎杯未动,对天王说道:“小弟无功受禄,实不敢当。这杯酒,应赐给豫天侯陈玉成。”天王道:“自然玉成是立了大功的。不过,他是他,你是你,各个有份。”石达开听罢,只好将酒干了,洪仁发喊道:“快奏乐,快奏乐!”洪仁达也喊道:“光听乐曲有什么意思?快叫他们歌舞上来。”
  霎时,几十名花枝招展的红粉娇娃,在酒席宴前翩翩起舞。百官们边吃边看,有的摇头晃脑,欲痴欲醉;有的低低耳语,品头论足;有的说这个舞得好,有的说那个长得美……
  翼王看在眼里,恼在心上。他既不吃,也不喝,呆呆坐在那里,不住地唉声叹气。洪秀全微微一怔,问道:“达胞,你是不是欠舒服?”翼王欠身道:“二哥,小弟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洪秀全道:“只管讲来。”石达开说:“杨、韦之乱,已动摇了天国的根基。现在,虽转危为安,可是留下的却是百孔千疮,百废待兴。我们应以百姓之苦为苦,百姓之乐而乐。不能忘乎所以,更不要好了疮疤忘了痛。时下,百姓吃、烧两难,我们却狂食暴饮。为此,小弟我深感不安。”“这……”洪秀全听罢,两颊绯红,无言可对。蒙德恩怕天王下不了台,忙解释说:“殿下说得对极了。不过,情况不同嘛!一为迎接五千岁还朝,二为祝贺天国中兴,我看不算为过。虽说国难时艰,也不在乎这一顿饭上,请翼王不必多虑。”石达开冷冷地说道:“昔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难道他就吃不起一顿宴席,盖不起一套好被褥?我以为,当君主的要有这种精神,当臣子的要有魏征、范蠢直言谏君的勇气。否则,后果不可收拾!”
  翼王这一番话,说得洪秀全手足无措,蒙德恩等局促不安。霎时,宴会的气氛冷了下来。石达开向洪秀全说道:“臣心直口快,如有不当之处,还望二哥原谅。我有些劳累,要先走一步了!”说罢,向众人拱了拱手,回归王府而去。
  洪仁发等翼王走去,把桌子一拍,说道:“真不识抬举!”洪仁达也说:“敬酒不吃吃罚酒,一片好心,却落了个驴肝肺!”蒙德恩冷笑道:“你我是小,天王为大。做臣子的,岂能这样对待君主?”洪秀全突然厉声喝斥道:“别讲了!你们胡说些什么?”说罢,拂袖而起,回归内宫去了。
  洪仁发、洪仁达望着天王的背影,摇了摇头,也回府去了。文武百官一哄而起,快怏而别。每个人心上,都结了个疙瘩。
  三天以后,洪秀全升殿议事。百官到齐,由翼王领衔,给天王见了礼,分站在左右。洪秀全道:“国不可一日无君。经朕思考再三,翼王理应助朕管理天国。听朕加封!”石达开赶紧跪倒:“万岁,万万岁。”洪秀全道:“朕加封你为义王,电师通军主将之职。统领文武,指挥全军,辅弼朝政。”他的话音刚落,有一个女官,手捧黑漆描金托盘,放着一只五龙交纽赤金大印,跪在义王面前,把托盘举过头顶。出乎意料的是,石达开并没接印。他往上叩了一头,说道:“小弟乃一介武夫,德浅才疏,不堪此重任,请天王收回成命。”洪秀全不悦:“难道你嫌官职太低?”石达开说:“非也!凭弟之功德和才干,当一名武将还觉吃力。如此重任,岂能担当得了?愿二哥另委贤者才是。”洪秀全道:“方才朕已说过,满朝公卿,并无出弟之右者,你叫朕哪里去找?”石达开感叹道:“并非小弟不识好歹,有违二哥的圣恩。实因这官场多险,仕途可畏。前车之鉴,不可忽视,请哥哥谅解!”洪秀全道:“永安建国时,原有六王。现在,只剩下你我二人。你若袖手不管,让朕依赖何人?”达开道:“二哥误解了我的意思。小弟不接受封赠,并非袖手不管。弟一定要竭尽全力,为哥哥效劳。”洪秀全道:“然则官轻职微,何以服众!”石达开冷笑道:“不是小弟说大话,按我现在的官职,一支令就可调动二十万军队,有些人职位虽尊,但却有名无实。看来,服众者,在于德才而不在尊卑也!”
  洪秀全痴呆半晌,一语皆无,心中好生不快。国宗洪仁发出班奏道,“既然五千岁不受王恩,请天王收回成命吧!”洪仁达也出班奏道:“强摘的瓜果不甜,上赶着不是买卖。我看人家翼王不受,就另委别人好了。”
  洪秀全无奈,只好把金印收回。让石达开以翼王五千岁的身份,主持朝政。这次朝会,就这样结束了。
  书要简短。自从石达开主持朝政以来,精兵简政,赏罚分明。各衙门都走上正轨,谁也不敢私下宴会请客,更不敢结党营私,因此,朝纲大振。
  石达开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有时在京里,有时到城外,有时到各衙门检查,有时到百姓中搜集民情。大事请示天王,一般事速办速决,他还抽出一定的时间整顿军纪,安定军心,因此,太平军很快恢复了优良传统,到处是整齐严肃的营房和坚固的工事,石达开还从士兵中提拔了一大批军官,培养了数千名骨干,补充了缺少的将领,陈玉成负责天京治安,李秀成负责操练军队,新提拔的将领李世贤掌管军需辎重。唐正才仍旧统领水师,洪仁发掌管天京军民的粮食和蔬菜,洪仁达掌管烧柴和油盐。总之,石达开调度有方,各司其责,形势在迅速好转。太平天国丁已七年的春天,早稻获得了丰收,基本上解决了粮荒和菜荒。石达开如释重荷,消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一天,他把公事处理完毕,在前厅舞了一阵宝剑,又愉快地饱餐了一顿。突然,他的心腹爱将曾锦谦,从外面跑来禀道:“大事不好,武昌失守了!”“啊!”石达开大吃一惊,急忙问道:“消息可确?”“这是前方送来的紧急情报。”说罢,把一份公事呈给翼王。这是一份十万火急的军报,封口加了漆,还插着三根鸡毛。上写:“面呈五千岁亲启。”落款是:“地官又副丞相石祥祯具禀。”右上方印有“绝密”两个红字。石达开看罢,把桌子一拍,怒吼道:“该死!一定要把他抓回来处死!”曾锦谦吓得直往后退,不知翼王骂的是谁。
  原来,他骂的不是别人,正是韦昌辉的弟弟韦俊。前文书说过,石达开在湖口用兵,大败曾国藩,乘势夺武昌。在石达开回京的时候,留下大将韦俊、陈玉成、罗大纲、石祥祯四人,率精兵五万,守把武汉三镇。后来,除陈玉成调离武昌外,其他三将原封未动。韦昌辉被处死后,韦俊吓得魂不附体,曾主动上表请罪。洪秀全不但不怪,反倒派专人诏旨安慰他,并向他保证:一不削兵权,二不降官职,三不另眼看待。还实授他总督武昌兵马的大权。韦俊深受感动,向天王表示,与韦昌辉切断手足之情,永远为天国效忠。当时,这的确是真话,然而,定法不是法,不变的事情是不多的。老好巨滑的曾国藩,对天国的内幕了如指掌。他决心从韦俊身上打开缺口,瓦解太平军,夺回武汉三镇。
  十天前,曾国藩在洪山大营,召心腹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荃、曾国葆等议论军情。曾国藩兴致勃勃地说:“杨秀清、韦昌辉都被洪秀全干掉了。他们骨肉自残,积怨极深。贼心涣散,不久将瓦解冰消矣!武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能保武昌,则能扼金陵之上游,能固荆、襄之门户,能通两广、四川之饱道。诸公带兵多年,自然深知武昌的重要。本帅准备用最短的时间,收复该城。众位看如何?”李鸿章道:“大帅所论极是。然而,收复该城,也并非容易。长毛子虽然内讧不和,可他们并未因此而疏忽防守。武昌的发逆韦俊、罗大纲、石祥祯等人,都是长毛的骨干。他们剽悍凶猛,智谋过人。他们的五万精兵,俱是能征惯战之辈。再加上城坚沟深,防守严密,是万难攻破的。但不知恩师有何妙策?”曾国藩冷笑道:“兵法云,‘逢强智取,遇弱活擒。’本帅打算使用离间计。”左宗棠插嘴道:“恩师要在韦俊身上打主意吗?”曾国藩点了点头,胡林翼道:“虽然韦昌辉被洪逆杀害,还看不出韦俊有何举动!”曾国藩道:“事关重大,生命攸关,他怎敢不谨慎啊?从人情上讲,手足之情,血肉相连,韦俊断无不动心之理。虽说洪逆赦他无罪,又安知是不是稳军之计?韦俊奸狡过人,不会看不出这一点。此时,他正在心悬两端。如我们乘机说服他,动以利害,晓以大义,还怕他不拱手归顺?”“妙策,妙策!”众人称赞不绝。
  曾国藩又轻声叹息道:“可惜本帅手下缺少一舌辩的勇士。”左宗棠挺身而出,朗声说道:“弟子不才,愿凭三寸之舌,劝韦俊来降。”曾国藩大喜,拍着他的肩头,严肃地说:“这可是生命攸关的大事,弄不好恐怕……”“师父您别说了。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弟子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好样的!”曾国藩点了点头,又问道:“你有什么办法,能接近韦俊呢?”左宗棠说:“方才,我想了一个主意,不知适用与否?请恩师指教。”“讲!”左宗棠当众献策,要深入虎穴,顺说韦俊。
  第六十二回 左宗棠虎口诱降 罗大纲以身殉职
  事有千变万化,
  斗争错综复杂。
  庐山面目难分辨,
  人情势利可怕。
  左宗棠向曾国藩献计道:“恩师明日可佯攻武昌。待日暮,双方收兵时,我假扮长毛混进城去。而后,设法与韦俊相见。”“嗯!”曾国藩边听边想。左宗棠又说道:“现在,需办两件事情。一,从长毛的俘虏中,收买一部分人——最好是熟悉武昌城内地形的人;二,请恩师写招降书一封,弟子面交韦俊。倘若弟子身遭不测,望恩师照料我的家眷。”曾国藩点头称是,又商讨了一阵细则,这才散去。
  当晚,曾国藩亲自动笔,给韦俊写了封信,并用了大印。又命中军官,从俘虏营中提来二十名俘虏。曾国藩向他们宣扬了朝廷的“恩德”,最后向他们交代了差事。当然,他不能说出左宗棠的名字。这些俘虏表示,一定立功赎罪,并写了具结。曾国藩派人把他们带下去,赏饭更衣。
  次日早饭后,太平军奋起抵抗,战况相当激烈。曾国藩直逼汉阳门下,讨敌骂阵。韦俊派罗大纲出战,双方鏖战多时,互有胜负。日色平西,才各自收兵。就在这时,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