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献帝新传-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瀛(今九州)、北瀛(今库叶岛)五郡。后考虑东瀛郡过大,分设东姬郡(今日本广岛、神户、京都一带)和东瀛郡(今本州岛东部东京、东北一带),在东瀛郡的东瀛平原设东宁城。
  各商军在东姬郡和东瀛郡到处沿海建城和港口,在内陆平原之地开发良田,让部分本地奴工耕种。而大部分本地奴工则运到东姬郡,准备在开春后运入渤海湾,参与大汉北部建设。
  虽然其间卑弥呼派使臣前去拜见徐庶,表示愿意称臣,却被徐庶拒绝。
  刘协也从扬州抽调了二十万青年壮士前往淮安,准备让汉人开发瀛州,彻底将瀛州划入大汉帝国版图。并让徐庶通知各家集商社只留部分中青年在当地参与本地建设,其余壮年劳动力必须运送到大汉京都,参与京都和北部建设,女性可以根据年龄,部分运回大汉,留部分为移迁过去的汉人妻妾。
  瀛州的本地土著是大汉帝国各集商社第一次大规模吸纳奴工,也使各集商社备尝甜味,拉开了大汉帝国以集商社为代表,在此后数百年间不断征伐海外补充劳动力的战争。
  留在襄阳的刘协是没有见到那一幕幕,但他知道这种奴役的残忍性,可是又能有什么办法,每个帝国的壮大过程中,奴隶工都是一个重要资助力量,想不断扩大战果就必须使国内民众压力减轻,那么使用奴隶工就是唯一的选择。
  在刘协的心中,这些到底是北海道的虾夷人还是大和人,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在他的心中,感兴趣的就是数字,到底有多少青壮年劳动力才是最重要的。
  但有一点同样很重要,就是这些奴工能活多久,在他们面前,不仅有北方正在兴建的二十多个水利工程、天京城建设、黄河治理工程,还有漠北的碉堡工程,在这些工程完成之前,他们必须活下去。
  为此,刘协特意下诏令,让各家集商社要富有大汉帝国的人文精神,善待佣工,注意饮食和温暖保障,要注意卫生条件,尤其注意防止大规模瘟疫,要注意尊重他民族的安葬习俗,一律采取瀛州土著倾向的火葬,死后骨灰留在地中。
  至于瀛州当时到底是否采用火葬,刘协倒不是很清楚,但至少不应该大规模留下可以考证的墓葬群或者坑埋群。
  在瀛州本土,徐庶向刘协发来奏函,表示在瀛州壮劳力大量流逝后,当地老人无法获得瞻养,是否由辽州提供一定的粮草支援。
  刘协想了几日,最终回复是让他自己决定,但徐庶哪里有调拨辽州粮草的权利,他只好让各商军自行处理,汉军则不得过问此事,任何人不得留下相关记录,并且对瀛州土著采取火葬仪式。
  刘协估计瀛州的事情解决至少是明年夏秋时节,届时还会有不少劳动力陆续抵达渤海湾。
  在大汉帝国的历史上,平定瀛州将意味着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其一是集商社成为大汉征伐的主力;其二是大汉帝国迈开了海洋帝国的脚步。
  看着十多年前的海楼船设计图纸,刘协清醒的意识到,必须首先系统的解决海洋帝国的根基问题。
  大汉帝国的舰队还留在十多年前的水平,这些年来江东船舶军备集商社虽然也开发了很多新船只,但真正意义,远洋航行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里面需要天文学、数学、理学、地理学等各方面学科顶尖学者的参与,仅仅依靠江东船舶军备集商社一家的力量实在是太单薄了。
  第十卷 四海征伐 第四章 海洋帝国
  海者,荣万千水,纳地上六万八千水与一身,养鱼虾无数计,有岛千万余,乃大汉帝国无尽之宝库。
  海者,浩瀚无尽处,浪或有千尺,或有几丈,然不可阻大汉帝国之舰。
  汉之国民者,强及四方,焉能畏海而裹足难前。
  在扩海诏令中,刘协这样写道,他希望能够让整个大汉帝国的人都知道,那一望无垠的大海是一个宝库,可以养活无数人,是帝国的未来。
  刘协在华夏十三年冬末,召集中央太学府、统帅府和江东船舶集商社、荆州武威军备集商社、襄阳学府、襄阳理工学府、长江学府、黄河军备集商社到一起商议,制定了海洋开发战略。
  整个战略包括了从民生、航海技术和水师规划三个方面。首先在民生方面,决定成立渤海渔场、开山渔场、南海渔场、东南渔场、瀛州渔场、海宁渔场、谁安渔场、河内渔场八个海洋渔场,制定渔民捕鱼范围。
  江东船舶集商社、荆州武威军备集商社、黄河军备集商社三家承担渔民捕捞船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设计出六个方案,为沿海渔民提供六种不同型号的渔船。
  对渔民提供补贴,可以帮助他们贷款购买新设计的渔船,鼓励大的渔家或几家合力购买大型号的渔船。
  鼓励帝国掌控的商社和民间的商社组建渔业农场,进行大规模捕鱼作业。
  鼓励海鱼实行初步腌制后,向内陆销售,鼓励商社对海鱼实行加工作业。
  襄阳理工学府承担各大渔场海域季风、风浪和渔业资源流动性变化调查。襄阳学府承担新渔网材料的研究,开发新渔网制造工艺并加深普及,长江学府配合各大船舶制造商社设计新渔船。
  在八大渔场设立普遍的灯塔和风浪报警机制,设立避风港。在岛屿上设立避难处。
  在航海技术上,中央太学府和襄阳理工学府担任主要的航海技术系统开发工作,指南浮针的改进。航线的勘查和详细的星象变化图,牵星术的进一步扩展,航速的测试,新计时工具香漏和沙漏的设计,海洋深度的探测,季风的探测,船只结构的调整,粮食蔬菜肉类的存储保鲜,翼帆、尾帆的设计总计六十二个课题。
  此时的大汉在得到罗马使团提供西方地图后,将东西方地图实现对接。地中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海湾和南海、东海、黄海、辽州海(今日本海)已经实现了对接,当然其中在印度洋一带是刘协自己补上去的,虽然缺少非洲海域和太平洋南半球海域。但通过航海抵达印度、两河流域的波斯湾的设想已经可以成型。
  虽然将会采取沿海航行,但这种远洋航行对大汉帝国来说,还是一场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刘协借助这次机会,引导中央太学府开展系统学和海洋学、航海学三门新学科。
  刘协建议以天京城城市中心和北极星星位建立一个横切线。称之星经线零度,向东每三十汉里为一星度,称之为东星一度,向西十里称之为西星一度;南京城中心点为南北星度划分点,以东西星度线为竖切线。横分南北星度线,每南牵三十汉里为南星一度,以此制定一个航海分域图。
  虽然由于没有点明地球是圆的,这种星度线和经纬线相比差距太远,但只要将所有东西星度和南北星度确立,在平面地图还是可以使用的,在航行中依靠星象图和灯塔纠正,可以很清楚告诉人们现在到了什么地方,对制定出的地图准确性也有很大的提高,如果是聪明人,完全可以在航海中从星度线和天象图的差异中发现大地不是平面的,很可能是球状,但那不是刘协的事情。
  江东船舶集商社在制造出嵩山级海楼船后,一直尝试制造出更大更好更加坚固的海楼船,在举行战略会议的时候,他们也带来了最新的设计图,这是在十五年惨痛教训和不断失败后提出的最新设计图。
  刘协眼睛一扫就觉得很不错,新设计图抛弃了传统的平底船设计思路,开出更有利于海洋航行的尖头船,而为了保持平稳,船体后半部分又回归平底船,保留了三帆设计,增加了三角纵帆和尾帆,可以让船在逆风中改变风角航行,增加了水密仓壁结构的设计,整艘船全长九丈六尺(二十九米左右),并没有过多向六层楼上扩展,而是降为三层楼船,船前体有两层楼,楼上为甲板,船的后体上设计了三层楼体,很大程度扩宽船体来提高容量,可能是他们也发现木结构下,船的楼层越高,在海洋中航行的危险就越大。
  无论怎么说,这艘船比刘协最初想象的要先进,或许帆的设计还是不够巧妙,但已经可以向明朝那样进行远航了。
  十五年啊,每年消耗统帅府三千万钱,集中了六名大汉及其稀有的船舶制造学者和二十多名良匠、四百多名大匠,最终还是交出一份让刘协稍微满意的答案,实际上,刘协也清楚能够有这种成果应该算是非常不错了。
  现任江东船舶集商社的总社长朱据见刘协脸色冷淡,急忙说道:“这是江东船舶试制出的六十多个船型中最稳定的一艘,两年前试制出来,目前在这个样船上,根据统帅府的要求,我们设计了六种不同适用面的船,暂时命名海箭船,有先登型的、蒙冲型、赤马型和楼船型四种战舰,还延伸了一种商船和一种商战皆宜的海马船。”
  刘协看了看朱据重新递交过来的设计图,六张图变化都不大,就是大小差距很大,或者有楼无楼的区别。道:“以后将商船定为船,战船定为舰,凡是海洋战船中的先登型的船只就定为先锋舰,蒙冲型的船只就定为冲击舰。赤马型定为迎风舰,楼船型定为主战舰。”
  复与统帅府的参谋总祭贾诩说道:“朕这么改名称不是简单为了让名字顺口,而是形成编制。四种舰在水战或者海战中作用都不相同,将领指挥的时候也要清楚自己是什么类型的船只,该发挥什么作用,海战以后肯定会出现,现在只能根据大汉的水战经验来制定,日后发现不妥可以再修改,目前就仍然维持四舰分类吧,算上登陆舰,就是五种分类。以后涉及要设计新舰的,首先想清楚它在海战中处于什么地位。什么作用,设计的要专业化点,不要设计一种之后再去扩展成不同类型。虽然这些改造设计之间差异很大,但朕看来并不能完全承担各个舰型应有的责任。至于海箭船,朕认为更适合向主战舰的方向发展,江东船舶回去继续修订设计方案。”
  他说这话时的语气非常重,贾诩和朱据都感到阵阵心悸。最窘迫的是朱据,花费了大汉帝国四亿五千万钱却没有造出一艘让皇帝满意的船。
  刘协看了看朱据,微微一笑,道:“朱据,你回去之后再加紧试制新船。这种海马舰,朕只能说还算满意,将它向主战舰的角度重新修订下,至于其他四类舰的新设计也要加快,要真正符合统帅府的要求。”
  他说完这话,和荆州武威军备集商社的张竑说道:“武威集商社在渤海湾的安泰港新分社建设工作也要加紧,你们新分社完成之后,就和襄阳学府从事新舰的设计和试制工作,最终谁设计的更优秀,统帅府就向谁采购,当然,商船也要投入设计精力,半商半战的海马船也是不错的思路,要坚持下去。至于江东船舶这些造船的经验也做一份案底交给荆州武威,省得武威走错路。”
  刘协说完这些话,揉了揉眉心,他知道在明代历史土,中国出现非常多的五桅战船、六桅座船、七桅粮船、八桅马船、九桅宝船,这些船都已经具备了远洋的能力,而且在运输能力上远非目前的海箭船,虽然他也和江东船舶集商社说了很多新知识,但船舶制造上他自己也就是只知道一些常识的人,甚至很多基本常识都不清楚,还是到了汉朝才临时学习的,所以他说出来的一些知识本身就很模糊,江东船舶反而走了不少弯路,这些年总算摸出来海箭船这个模式,可离明朝的差距还是很大啊,他不知道能否适应海上的需求。
  张竑这些年一直潜心研究造船,也是大汉仅有的几位船舶学博士,他拿过朱据提交的设计图,仔细看了看,惊叹道:“好船啊!”
  这句话如同一声响雷般,猛然炸醒了刘协,他突然明白过来,自己一直以后世的眼光来要求江东船舶,实际上呢,如果自己没有带来非常丰富船舶制造新技术,只是加大人力和财力投入,在自己微弱的提醒下,江东船舶能够站在本时代提出远超过本时代的设计思路,本身就很不错了。
  换一个角度,海箭船和明代的船只相比确实差距很大,但在这个时代,它仍然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并且应该可以在沿岸航行的基础下完成到印度的航行任务,对面前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张竑返首和刘协道:“皇上,臣以为这艘船的设计已经非常完善了,当然随意改造成其他战舰似乎不妥,做为商船也不够容量,但就圣上所说的主战舰型而言,是无需改进了,无论速度、容量和坚固程度,都是非常好的协调,前尖后平的设计思路也很不错,可以乘风破浪,臣以为这种思路可以作为大部分海舰的基本思路来推广,荆州这些年走的路和江东船舶不是很接近,我们搞得是五桅战舰和商船,走的是大类型,而江东船舶走的快速灵活型,就速度而言,这种海箭船是非常优越的,同样的风速下,他们的船很可能比我们的快三成。”
  刘协自然不方便收回自己说过的话,遮掩一下问陪同出席的甘宁和董袭道:“以你们的经验。海战之中,各种战舰应该拥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甘宁这些年一直漂泊在海上,他先答道:“圣上所说的先锋、冲击、迎风、主战和登陆五种战舰分设思路是非常正确的,是先登、蒙冲、赤马、海楼等战船的主要特征和作用。先锋就是求快,最快冲进别人战船群中,打乱别人的部署。阻挡敌人的先锋船打乱我们的阵型,所以先锋舰中谁快谁厉害,其次求灵活,箭、弩和床弩齐用,所以两桅矣,也不要楼层,提供一层甲板保护兵士足矣;冲击舰就是蒙冲,讲究坚固和快速,将对方的大舰撞坏,小舰直接撞沉。要求就是船铉坚固,最好用铁甲包裹,但要装轮浆。方便撞大舰被卡在别人船中;迎风就是赤马,他们要在水战中从侧翼突然插入,进行增援和压制,也是保护海楼船的主要船只,甚至要去挡别人的蒙冲船。迎风的要求也是快,而且是所有船中要求最快,但另一方面,他也要拥有足够的攻击能力提供压制,所以神鸢车是一定要多配备;最后是主战舰。顾名思义,主战舰是水师中威力最强的战船,水战中,他们受到保护,主要用来打击对手,所以要求装配足够多的神鸢车和投石车!”
  刘协摇了摇头,暗叹自己受后代的海军影响太深了,对现在的水战特征完全没有把握住,复问甘宁道:“那你认为这份海箭船如何?”
  甘宁将所有设计图都拿过来,左看右看,却不敢出声,刘协有点焦急,道:“你倒是说呀!”
  甘宁又把图纸给了董袭,无奈地说道:“其实臣见识过荆州武威集商社造的五桅战船,虽然下水没有多长时间就沉没了,但如果试制成功就很适合做主战舰了。就海箭船的图纸上来看,速度也不错,也能够装备大量的神鸢车,所以臣认为海箭船介于迎风和主战之间,只是更贴近主战舰,但它已经成形,试制船下水也有两年多了,比原来的嵩山级海楼船更适合在海上使用,在没有更好的迎风舰和主战舰之前,可以大量制造一些,做为水师主力,至于其他衍生船只,除了海马船之外,都不太好,对水师而言,不如使用目前的战船。”
  虽然甘宁说的话也不是很中听,但相对要中肯很多,朱据也是非常感激,至少让他摆脱了现在的尴尬局面。
  刘协又问了问董袭,董袭的意见和甘宁差不多,只是对这种海箭船的赞赏比较多,刘协见真正懂水战的两员大将都已经表态了,就说道:“那就这么决定吧,统帅府制定下采购量,准备购买这种海箭船,正式名称定为三桅箭式主战舰,统称为江东主战舰吧,统帅府对荆州五桅楼式主战舰加大投入,每年争取划拨四千万钱,六年内,朕要看到能够远航的战舰。”
  这次讨论之后,刘协就感到非常疲倦,暂时结束会议,几天之后又专门召开关于水师建制和规划的会议,这一次,刘协吸纳了上次的经验,毕竟自己对水战和船只并不在行,这里坐的百十个人都是大汉最顶端的水战将领和船舶制造的行家或者大学者,故意不再多说,只是用心听他们说话。
  没有了刘协的主导,会议中立刻分化成两派,一派是以战绩说话的贾诩,他认为从战功上来说,孙坚的征南军模式才是值得推广的主要模式,是以后水师发展的主要道路。
  另一派则是以甘宁等人为代表的强化战舰派,甘宁和众人说道:“大汉战舰之强,综观附近邻国并无对手,但是如果要远航作战,征南军模式就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因为补给无法跟上,只有到处沿海设港,每几日就要进行一次补给,而北海、东海和南海三大水师则可以每数十日进行一次补给即可,就远航作战,战舰为主的水师无疑更占据优势!”
  他本来是个水寇,进了汉军之后在皇甫嵩等人指点下悉心学习兵法典籍,也慢慢从最初的猛将成了一名儒将,可是性格还是没有变,一和人争吵起来立刻斗志高昂。热血沸腾,而贾诩则慢条斯理,和他一句句对辨。
  论到辩论,甘宁哪里是贾诩的对手。很快就被压制住,但就是不放弃自己的观点。
  刘协干咳一声,示意贾诩见好就收。说道:“其实朕这些天也在想,大海到底有多大,我们现在都不得而知,和罗马使团献过来的地图对比之后,我们对整个世界的情况知道得更多了,可是安州再向南是什么样子,会不会还有一个和罗马一样强大的帝国呢,这也不得而知,瀛州向东又是什么情况,这也不得而知。所以我们才需要海马船,才需要适合远航的战舰,但是要实现对新土地的开拓。尤其是安定安、泰两州,就需要征南军这样的可以通过水路运送的综合兵团。所以,朕认为两种模式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合适运用不同的军队才是最重要的。但目前就水师而言,战舰化还是很重要!”
  “朕也看了太学府的报告,认为目前大汉帝国海外探险使用海马船和江东主战舰组成综合舰队最为合适。既然太学府给出这样的报告,那么北海、东海和南海三大水师在各辖管的五只综合舰队中,各自分化出一支专门用于海外探险的远航舰队。要配备足够的学者和军机院人员,从事专业化的探险和勘查,发现新的地域和岛屿,要用星度详细记载位置,在地图上标示出来,上面有没有人,有什么虫兽,什么树木,到底有多大,可不可以驻人,都要有详细报告,凡是有所发现的水师要有奖赏,从将军到尉官,甚至是水兵都要有赏,对于随舰学者也要给与奖励,统帅府可以作为战功进行奖赏,用战争可以得到土地,用探险也可以得到土地,那么探险成功也应该给与战功奖赏,中央太学府要对随舰的学者给与奖励,对新发地探险报告可以视作学术报告。”
  甘宁听到刘协的话,认为刘协是支持自己的,不禁很得意地傲视贾诩一眼,贾诩苦笑一声作罢。
  甘宁还不肯罢休,上前请命希望将精武营也改变成新的远航舰队,带着舰队探险海外。
  刘协大喜过望,如今国内战事结束,精武营作用已经大不如前,而且总数不过一万人,相对三大水师的综合大舰队作战作用而言,精武营确实比较尴尬。
  刘协笑道:“既然兴霸有此远志,朕自然应该支持,朕让内务署拨掉六千万钱给禁军购买海马船和江东主战舰,兴霸可以将精武营一分为二,留五千人在襄阳,你可以和楚天商社一起领其余五千可以向南海开拓,随舰配置二十名学者。”
  甘宁大喜,当即拜伏道:“臣一定为圣上寻找到一片大岛!”
  刘协笑道:“若是那片岛有一郡大小,朕命名为甘宁岛,兴霸觉得如何?”
  甘宁大喜,笑道:“好啊!”复又问道:“若是臣到一片一州之地的岛,那该如何命名呢?”
  刘协呵呵一笑,众人也是大笑不已,刘协听出众人笑声中有讥讽之意,脸色猛然一寒,冷眼扫视四周,警戒众人不得轻狂,众人心中都是一悸,各自不敢再笑,低头不敢语。
  刘协看着甘宁傲视众人,一脸不屑的表情,心中倍是喜爱,乃道:“若是一州之地,朕便准兴霸你自己来命名!”
  甘宁笑道:“那臣愿意命为锦州!”
  刘协知道他多少有点怀念以前的绿林草莽生活,锦帆贼当年威震长江,何人敢讥笑,乃大笑道:“好,朕准了,兴霸你尽管去找,找到之后就命名为锦州!”
  会议散后,刘协回到御府,想起甘宁那种单纯而带着傲气的笑容,心中更希望他能发现一州之地,只是大海茫茫,让他如何去找呢,复让王熙把他喊过来。
  甘宁到了御府之后,不待刘协说话,便道:“皇上是不是也怀疑臣找不到啊,臣其实以前也觉得不可能,但是看了罗马那些人给我们的地图后,和大汉地图一合并,臣就觉得天下之地不是那些儒生讲的那样,既然有罗马那么大的地方,海外一定还有大片陆地!”
  刘协看着他,微微颔首,心中暗想:正是这种没有什么牵制和顾虑的人才容易看到事实真相,大汉那些学者还是过去的妄想书读多了,总认为天下是个什么样子,四海之外就是海。
  乃道:“朕相信你,只是想给你一点提示!”
  领着他进入玄机阁后的那片沙盘地图,如今这种地图在大汉中央朝廷和大部分学者心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襄阳地理博览馆早就对他们开放了,对甘宁来说也不是什么秘密。
  刘协指着安州,说道:“兴霸,朕告诉你一个事情,凡是岛屿细碎处,必有大片陆地,你看辽州、瀛洲都有这种岛屿,安州、泰州都是这种情况,所以朕认为在安州四周肯定还有一片大陆地,面积很可能比安州要大很多。”
  “这些年你就多在安州转,等瀛洲的事情结束后,元直就会南下平定泰州,然后就是安州,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在安州稳定之后,以安州为根基向南方或者东方查探,或许有所收获!”
  甘宁大喜,他一直和百姓一样认为刘协是灵宝天尊降世,所说的自然不会有错,呵呵笑道:“皇上所说的必然没有错,臣一定为皇上找到一个大州,就和荆州这么大,找不到的话,臣就死在海上算了!”
  刘协哈哈大笑,这么多年了,难得开心一次,他拍了拍甘宁的肩膀,道:“兴霸是朕的心腹爱将,岂能让你死在海上,就是葬也要葬在朕的墓陵前,兴霸是否愿意啊!”
  甘宁更喜,跪于地,道:“生愿为皇上前方将,死亦长守圣上圣墓前,便是终身不升天界乐境,亦无所悔!”
  刘协听到他这话,心中感动良久,眼中酸涩,再一次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好,好啊,不愧朕的爱将啊,得兴霸一员忠心大将,大丈夫生复何求啊!”
  刘协心中激荡不已,到了汉朝这么久,他第一次感受到人生这种相交之谊,从走上这条路,自己就再也没有了朋友,所有人不是仆臣便是敌人,自己也为了实现自己拯救中华文明这种梦想,而变得更加冷漠,一心只有这个大汉帝国的维系,没有真正想过百姓的想法,没有想过襄阳人对自己的感情,便是跟随自己最久的臣子,在自己心中也是为了维系帝国的棋子;便是后宫的妻子们,对自己而言也只是政治的工具;便是自己的那些皇子,也只是自己希望维系大汉帝国荣耀的工具。
  忽然间,他发现自己做了一个威严的帝王,但却不是一个好君上,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父亲,心中酸涩,再也忍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沾湿了那久历风尘,二十年没有沾过泪水的脸。
  第十卷 四海征伐 第五章 皇甫嵩
  皇甫公,大汉帝国千万臣子心中一颗久亮的星辰,大汉帝国皇帝刘协心中一缕永久的牵挂,然而,人总是要离开人世的。
  历经多年沧桑,久经岁月的老人终于像一盏燃尽桐油的枯灯,灯火霎那间黯然下来,摇曳不定,也许一阵微风就可以吹灭。
  华夏十三年一月初八,刘协得到张机的奏报之后,连夜带着蔡琰一起匆忙赶往皇甫府,在他到达不久,陈群、戏志才、荀彧、贾诩、胡昭等御府、统帅府和治略府三府重要官员纷纷赶到。
  刘协领着群臣静静走进皇甫嵩的房间,皇甫颜正跪在床前聆听皇甫嵩最后的教诲。
  皇甫嵩此时已然憔悴不堪,口中呢喃着几句话,却又吐露不清。
  刘协走过去,坐在床沿上,伸手握住皇甫嵩的手,轻声说道:“皇甫公,朕来了!”
  皇甫嵩脸上忽然流露出一丝笑容,拼命的用力拉紧刘协的手,生怕这一松手就彻底离开皇帝,他用力抬起头,想说些话,但喉中仿佛堵住一般,只能看到他在说,却听不清楚,刘协贴过去,听到极其微弱的声音:“皇……恩……浩荡,大……汉,中……盛,老……臣……无……憾,谢……圣……上!”
  他说完这话,握紧刘协的手忽然一松,刘协心中一悸,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看着皇甫嵩带着一丝宽慰笑容的脸。
  皇甫颜也看到皇甫嵩身体猛然松弛下来,心中大震。扑上去嚎啕大哭。
  刘协感觉自己心中痛楚如锥心一般,乃和陈群等人说道:“该办的事情准备下!”
  说完这话便抽身而出,静立在庭院中,仰头看着天空。在这时,一道流星划过漆黑夜空,燃亮一霎那间的明亮。刘协忍不住感叹道:“长者如斯,天亦叹之!”
  陈群同样走出来,问刘协道:“按国葬之仪吗?”
  刘协微微颔首道:“这些就不用问了吧,起诏书追封为幽州公,想办法安葬在天京城旁的燕山上,选一处好风水,过几年,等天京城建设的妥当了,就安排皇甫家从襄阳和南阳搬到天京城去!”
  陈群点头道:“这样也好,他们家是该第一批进天京。那卢公家呢?”
  刘协想了片刻,说道:“也一起进驻天京城吧!”
  隔了良久,蔡琰也出来了。陈群见皇后走了过来,急忙告退避让。
  蔡琰款款走过来,牵过刘协的手,叹息道:“别太难过了,我就怕你太伤心了!”
  刘协轻轻长叹一声。搂过蔡琰,轻声说道:“先是送卢公,后又送皇甫公,每送一人,朕的心中就增加一道伤痕。若是可以,不要让朕送你,好吗?”
  蔡琰微微一笑,依偎着刘协道:“咱们呀,谁也不准送谁,一起离得多好!”
  刘协淡淡一笑,道:“好啊,谁也不送谁。”
  陈群、荀彧等人都是看着皇甫颜长大的,与他父亲皇甫康也莫逆之交,各自安慰他几句,皇甫颜用袖袍擦尽眼泪,止住泪水,微微抽噎道:“叔们说的是,颜就是心中难过!”
  陈群叹了一声,问皇甫颜道:“你父亲和你叔叔那里都通知了吗,他们什么时候能够赶回来?”
  皇甫颜答道:“事情急得快,前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